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验,更是有种亲切感。
而且这人的长相很让他有好感,可能是因为对方大概是农家出身吧,所以不自觉地,他就稍微多注意了一下。不过怕给他惹麻烦,顾青云从来没表现出来。
171.震惊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 否则要等12小时。 顾伯山作为村长,虽然他表面上没有徇私,可暗地里还是可以照顾一下自家人的。而且; 就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别人也不会轻易欺负顾家人。
要知道; 姓顾的虽然只有五房四十多人在林溪村,相对于苗家和李家的七八十人显得人少; 但村长可是顾家的呀。
现在苗、李、顾三家鼎立,中间还有几户零散姓氏的人家; 大家都比较平和; 村子对外也很团结。
论起关系,当然是顾季山和顾伯山血缘最近了,可顾大河和顾二河都没能读成书,顾伯山只活下了一个成年的儿子,也就是顾申河; 他年纪和顾大河差不多,也是个读书不成的; 只能认识几个字。
顾申河娶妻陶氏,生了两个男孩; 就是顾青明和顾青亮,因此陶氏在家里地位很高。
“所以说; 我们顾家以后要想活得好就要靠孙子这一代; 我现在在家就使劲地摁住小明学习; 起码要让他考上童生; 最不济以后接替我的位置也行。至于小的那个,现在还没能看出个好歹来,不过他那么爱吃东西,估计也不能指望了。”顾伯山一想起自己的孙子就忍不住叹气。
说到孙子,顾季山也一脸的愁绪,道:“哥,我家更惨,千亩良田一根苗,现在就只有栓子立住了,现在老二媳妇也不争气,还是生了个女娃。”当初大娃子和二娃子都没能留下来,只有栓子一出生就身子弱,怕他活不了,就取名“栓子”,想把他的命栓住了。
“女娃倒是生一个活一个,可都不是咱们家的人。”
旁听的顾二河也默默叹气,想到了正在坐月子的媳妇。
千盼万盼,还是生了个闺女!
“大伯,爹,我插一句。”见两个老人都在叹气,估计又想起了他们早逝的兄弟顾仲山了,顾大河忍不住了,忙插嘴道。
两人点头后,顾大河干咳一声,开口道:“爹,照大伯这么一说,我觉得让栓子去读书也挺好的,大伯可以教他,书本大伯那里有可以先借着学,唯一要花钱的就是笔墨纸砚。”
他顿了顿,见两人没什么反对的意见,就道:“毛笔我们可以自己做,外面野地上有种草可以做毛笔,虽然差了点,很容易坏,可是不用花钱。墨水可以用清水或黄泥水替换,直接写在石板或木板上,这样笔墨纸砚都省了。等栓子字写得再好点,才买些便宜的纸给他练字。”
这是顾青云和他爹一起商量出来的。当然,他们说的是理想状态下的假想。
见两人神情带着赞同,顾大河更有信心了:“这样一来,只要栓子有天分又勤奋,靠大伯的教导考上童生后,以后也可以在县里或镇上抄书为生,这样也能挣几个钱。反正,我和栓子他娘肯定会努力挣钱的。”
说完后他就看着顾二河,满心的歉意:“以后等二弟的儿子出生了,咱们也一样供!”
顾二河摸摸脑袋,憨笑道:“我没意见,都听爹的。”
顾伯山欣慰地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觉得这就是父慈子孝了。
见顾季山有所意动,顾大河忙把之前小陈氏劝说他的那些话加加减减地说出来。
顾季山一听到要让自己的乖孙子去服徭役,果然一脸的不舍和担忧。
几人又讨论了下,顾青云见话题已经说到今年的收成上了,忙轻手轻脚地跑回房。
“刚才去哪了?外面天那么黑,仔细跌倒。”老陈氏见顾青云蹬蹬蹬地从外边跑进来就忙问了一句。
自从二儿媳李氏又生了个女儿后,顾青云在她的心目中地位又重了许多,更别提平日里顾青云使劲刷的好感度了。
“上茅房去了。”顾青云伸出自己湿漉漉的小手,嘿嘿一笑。
“你又忘记擦手了。”大丫轻点了下他的额头,从凳子上站起来,掏出自己的手帕帮他把手擦干。
这晚,顾季山到底没当场决定是否让顾青云读书。毕竟一旦下定了决心,说明家里未来几年内日子都要过得紧巴巴的,钱都要花在顾青云身上。
这很是无奈,在农家,读书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需要一想再想,再三考虑。
晚上顾大河说起这事的时候,小陈氏也担忧有变动,她看着儿子熟睡的脸蛋,轻声道:“爹肯定会跟娘商量的,这个家,娘也能做一半的主。”
说着她忍不住抿嘴一笑,道:“幸亏弟妹生了个女娃,要不然我看娘同意的机会又少许多。”她暗自决定,过几天找个空就去庙里还愿,保佑菩萨让她心想事成。
顾大河也点点头,想到两个月前的事就小声道:“你别忘记还有前两个月的事呢,这个事我们一定要烂在肚子里,一辈子都不说。”
小陈氏一听,坚定地点头答应。
说起这个,她更为高兴了,知道儿子读书的这件事已经是**不离十。
前两个月,他们花了全部的积蓄找了个游方的郎中扮演老道士忽悠了老陈氏一番。
老陈氏为人是精明,可她也有老年妇女的通病,那就是特别迷信。
所以小陈氏才想到了这么一个法子,让那扮演的道士把自家的事说个七七八八,赢取老陈氏的信任后就说因为喝了她这么一碗凉开水,要送她一句话。
反正最后忽悠一通,就说顾家有文气汇聚,祖宗的坟地里冒着青烟,状若一顶官帽,说明以后顾家一定有人能当官,对她非常孝顺,让老陈氏不用担心后半辈子的生活了。
当时把老陈氏忽悠得晕头转向,笑得合不拢嘴。
事后老陈氏还在村里打探一番,发现还有一家人遇到了老道士,那家人也说老道士说得很准。
之后,老陈氏就开始若有所思了。
现在,顾伯山这么一上门,自家儿子又有天分,事情肯定能成。
当晚,顾大河一家子睡着很香。
果然不出所料,三天后,顾青云就开始正式开蒙了,和他一起的还有顾青亮。
本来顾伯山觉得自家小孙子太小了,准备等他再大一岁再说,没想到顾青云现在都入学了,那比他大一岁的小孙子就更要在一起了。
此时,三小在书房里正襟危坐,顾伯山先教两小的背三字经,顾青明就自己先复习。
老师只有一个,只能轮流教学。
新书是《三字经》,是顾伯山连续抄了好几天才抄出来的新书,用麻线装订起来,整整齐齐的一本,也很像样。
在书店,《三字经》的雕刻版售价是800文钱一本,手抄本的便宜一点,要600文钱。所以才说读书的花费多,区区一本最基础的蒙学书本就这么贵,而且如果上面还有某某人读书的批注,那就更贵了,主要看写批注的那个人的名气和身份。
刚拿到书时,顾伯山告诉他们价格的时候,三小的眼睛都睁大了。
“爷爷,那你帮我把这本书卖了,把600文钱给我。”顾青亮眼珠子一转,马上叫道。
最后换回来的是小屁股被打了几巴掌。
后来顾青云才知道,不是谁抄的书都能卖出去的,你起码要抄着很工整,字体要大小一致,一张纸一个字都不能错。
这样的要求就导致每个抄书的人都抄得小心翼翼,一本一千字的书都要抄七八天到半个月,除去笔墨纸砚的成本,利润就少很多,只在100…200文之间。
像顾伯山的手抄本,因为时间赶得紧,加上要节约成本,里面有错字涂改的痕迹,有被墨水污染的地方,字体也不大一致,有些还有点潦草,这样的店根本就不收。
顾青云估计二堂哥是撞在枪口上了,哈哈。
总之,和顾青亮一起上课,笑料百出,小家伙根本就坐不住,时不时要停下来喝口水吃点零食,圆嘟嘟的身子在凳子上动来动去的,加上有他奶奶和娘亲的宠爱,他根本就不怕他爷爷,这就更导致了顾伯山的愤怒。
才上学几天呢,顾青亮每天的小屁股都是肿的。
旁边看着的顾青云都替他觉得疼,有时候他也觉得大爷爷实在是太严厉了,动不动就体罚学生不太好吧?万一把人打坏了怎么办?顾青亮还小呢。
回家跟顾大河这么一说,这才知道是顾家的传统。小时候顾大河几兄弟跟着他学认字的时候也被打过,而且比这还厉害呢,发展到最后,他们两兄弟就不肯再学,只好回来让顾季山教了。
“现在你大爷爷年纪大了,人也慈爱许多,都很少动手了。”最后,顾大河感叹了一句,“儿子,不要怕,你大爷爷有分寸的。”
顾青云听后,很是无语。这还是少的?难怪他爹这一代的三兄弟最后都厌学了呢。
可是没办法,顾伯山又没学过现代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估计以前他上学也经常挨老师打,所以就依样画葫芦了。
172.挣扎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
这样一来; 大丫就去织布; 二丫到后院看鸡场去了。
顾青云跟着大丫进房; 低声问道:“大姐; 娘有没有说给你定的是哪户人家?”
大丫脸一红,低声道:“娘还没和我说过; 栓子; 你管这个作甚?”
“你是我大姐,从小到大对我这么好,我当然关心你的终身大事了; 女怕嫁错郎,选择相公一定要慎重。我希望你嫁给的人家婆婆不要太难缠; 像我奶这样的也行。”顾青云说的是真心话; 如果是二丫; 他可能只是随便问问,但是大姐的话; 他会很慎重。
而且他觉得像他奶奶这样也不错,对媳妇不会很刻薄; 虽然重男轻女; 可这种思想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正常了。之前二婶几年都没能生育男孩,她也最多嘴巴上偶尔刻薄一下,其他时候还是能勉强维持公正的。而且奶奶虽然喜欢听别人的八卦; 但自家的事很少往外说; 都是捂得严严实实的。
他觉得; 奶奶其实也是一个很有生存智慧的老人。
当然,那是没对上他,他现在可是爷奶心目中的宝贝疙瘩。
“反正到时我会去瞧瞧未来的姐夫是什么样子的,起码能让你提前知道。”顾青云在大丫的恼羞成怒中欢快地走出了房门。
两天后,顾青云、顾青明一起跟着顾伯山和顾大河走到镇上,顾大河身上背着竹筐,里面放有两份腊肉,足有几斤重,除此之外就是两小坛的咸鸡蛋,这是拜师的束脩。
顾青云头戴纶巾,身上穿着一件青色的长衫,扎着黑色的腰带,背上背着一只两层的书箱,穿着一双旧布鞋,不紧不慢地走在泥土路上。
顾青明和他同样的书生装扮,只是他的书箱不是两层的,是三层的。这两只书箱都是顾季山和顾大河按照他们的体型亲自打造的,因为家境的缘故,都是用普通的竹木做的,但该有的一样不少,其内部空间分配合理,纵横排列疏密有致。他们都是把笔、墨、纸、砚等书写用具和书籍分别放在不同空间里,除此之外还可以放一些日用品。
像顾青云就放了装有白开水的葫芦。
大家一边走着,一边聊天打发时间。
“大河,何秀才岁数只比我年轻几岁,当时我是和他一起科考的,只是人家最后考上秀才了。我们有一定的交情,但这不是因为我们关系好才推荐他的,论学问,李秀才的确是出类拔萃,可是他现在还很年轻,才二十七八岁,还有进取之心,可能心思还放在科考上,应该还想着更进一步去考乡试的,这样一来,他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而且他才开设私塾不到两年,可能还不太会教学生。”顾伯山见行程单调,就向顾大河解释道。
“我明白的,大伯。”顾大河虽然身上背有东西,却是四人中神情最轻松的,他频频看向顾青云,见他脸上没有什么费劲的表情,这才放下心来。
“明白就好,何秀才为人重规矩,学问扎实,他前朝就是秀才了,新朝建立后才又重新考取,而且他还是本地人,家境殷实,不会贪图学生的东西。”顾伯山还是觉得说清楚更好一点,既然弟弟一家对他这么信任,他可不能辜负了,选择哪个夫子也是再三考虑过的。
夫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天然比较亲密,对孩子们以后的道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李秀才家境不怎么好,现在出来开设私塾估计也是为了挣钱。”顾伯山看了看四周,虽然现在没什么人经过,他的脸还是红了,背后说人是非总归是不好的,所以他特意压低声音,还让顾青云和顾青明离他们远点。
顾大河感激地看着他,道:“大伯,我们一家都知道的,你都是为了栓子好。”他是真心感激的。
顾伯山闻言捋着胡子一笑。
大人们在说话,顾青云和顾青明也在说着小话,两人看着路边刚刚钻出路面的嫩草,生机勃勃的,呼吸中都带着一股青草的清香,心情都很是愉快。
“云弟,你可觉得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顾青云的额头上也开始冒汗了,一旁的顾青明注意到他的状态,赶紧问道,“要不然我帮你提书箱吧?”书箱不止能背着,它还有两个把手,可以放在手中提着。
“不用了,大哥,我自己来就行,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走一个来回,不可能每次都让你帮我背的。”顾青云摇摇头,掏出手帕擦擦汗。说实话,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程,身上还背着东西,即使他经常锻炼,对于他的小身板而言,也有点吃力了。
自从要到镇上读书后,顾青云突然发现顾青明不再叫他的小名了,让他本来想说的话都没有机会说出口。
看来自家堂哥真是一个心思玲珑的人啊。
半个时辰后,他们到达了桃花镇,本地因多种有桃树,所以很多村落都以“桃”字命名。
桃花镇平时的常住人口大概有三千多人,街道规划得比较好,大致分为商业区、住宅区、每逢五和十赶集的集市,街道当初就留的很宽,可以让三架牛车同时经过,其中住宅区还分为条件较好的,和条件较差的平民区。
何秀才家在条件较好的住宅区里,左右都是一座座宅院,占地面积不小。
他们没有从正门进入,而是从侧门进。
“这房子有三进,第一进用来做私塾,第二进是何秀才住的地方,第三进住的是后院女眷,你们到时不要乱跑,省得冲撞了。”进门之前,顾伯山就把何秀才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下,还说了一些该避讳的地方,看得出来他来的不是一次两次了。
给门房通报后,很快,他们见到了主人。
何秀才还不到五十岁,身材中等,两鬓斑白,脸庞清瘦,额头的抬头纹很是明显,但眼睛炯炯有神,和顾伯山一样下巴留着仔细修剪过的胡须,他穿着一套灰白色的衣袍,踩着木屐,宽衣广袖的样子很是文雅。
顾伯山正在和他交谈,两人寒暄了一会后才进入正题。
“这就是顾兄教出来的弟子?”何秀才严肃地盯着顾青明和顾青云。
“是的,这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孙子顾青明,这是我侄孙顾青云,这是他爹顾大河。”顾伯山一一介绍,随后示意顾大河带着两个孩子出去。
出去后,有一个老仆模样的人引他们在偏厅坐下,给他们上茶后就退下了。
三人把背上的东西都解下来后才坐好。
顾青云没敢仔细打量四周,只匆匆抬眼扫了一眼,只见这偏厅不大,共有三套上漆的枣红色桌椅,中间一套,左右各一套,摆放得整整齐齐,其中桌子上的青瓷花瓶还插着几枝含苞欲放的桃花,让本来严肃的偏厅有了一丝春天的气息。
看到桃花,顾青明似乎松了一口气,他张了张嘴,看看四周,把头凑过来压低声音道:“云弟,夫子看起来正颜厉色的,难怪大家都说他不好说话呢。”
“噤声,我们现在不说这个。”顾青云摇摇手指,正襟危坐。
顾大河也是老老实实地坐着,他看着顾青云的样子,颇为欣慰,心里又是紧张,也不知道何秀才能不能收下自己的儿子?
耳边隐隐约约传来朗朗读书声,似乎私塾就设在隔壁一样。
没多久,一声轻咳传来,大家停止了眼神交流,看向门口。
只见门口站着一对身穿桃红色和淡青色衣裳的金童玉女,两人大约七八岁,头发被扎成两个小发髻,相貌有七分相似,一看就知道两人有血缘关系。
男童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又轻咳一声,提着衣裳的下摆牵着女童的手迈过门槛,一边走一边自我介绍:“爷爷让我来待客。”
顾青云见男童严肃正经的样子,忍住想笑的**,忙站了起来。
大家站起来相互行礼后就分主宾坐下,互通姓名。
男童姓何名智,是何秀才的孙子,女童名字没有说,只说叫何小娘子,看得出来,何小娘子比较活泼,一双眼睛骨碌碌地乱转,坐在凳子上还不安分,眼睛好奇地看着众人,却一直没再开口说话。
顾青云发现,这时代,乡下女孩一般都不会有正经名字的,像他们家,都是大丫二丫地叫,一个村里就有很多小女孩都叫这个名字,所以一般以姓氏区分,没想到在秀才家里也是这样,都是只有姓没有名。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人家有字,但不会轻易地告诉外人。
何智年纪虽小,但和他们说起话来还是一本正经的,而且貌似还和他们聊得不错,起码没有冷场,言行举止明显被人特意教导过的。
顾青云就见他问自己父亲现在收成怎么样,家里种了些什么……
顾大河不因他是小孩而敷衍,都一一认真答了。
问完后,何智就开始问顾青云和顾青明,都是问读书读到什么书了,还有他自己现在读什么书。
一听他已经读完四书,现在开始读五经了,顾青明心生佩服,对着他一番夸赞,又道:“我最佩服你们这些会读书的人了,都不知道你们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我年纪虽大,却不及你。”
何智大概是被人夸惯了,只谦虚地摇摇头,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还有人比我还厉害呢。”
顾青云在旁边听了,很是佩服顾青明的交际能力,这才一会呢,两人就称呼对方为智弟和明哥了。
所以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顾青云就一个原则,对于他的姐妹们,表面上都还算亲近。至于一母同胞的两个姐姐,私底下就会更为亲近点。
这是父母乐意看到的结果。
但想要他从内心里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姐妹就需要时间了。
顾青云正想着这些烦人的问题呢,就发现自己已经溜达到小河边了。
“病秧子来了!病秧子来了!”一个全身被晒得黑溜溜的小孩从水里钻出来,看见顾青云后就马上扯着嗓子叫起来。
“咦,是病秧子来了?!”旁边不能下水的小孩们立马转过头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
顾青云无语地翻翻白眼,不就是身体弱了点吗?怎么给他起了那么一个外号啊。
“别乱叫,我弟弟身子已经好了,你再叫我就揍你!”顾青明也从水里钻出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看着顾青云就笑,“栓子,你也来了?是要捉鱼吗?”顾青明是大爷爷顾伯山的大孙子,他还有一个亲弟弟叫顾青亮。
顾青云看着自家的大堂哥泥鳅一样的模样,嘴角抽搐了下,都是九岁的小孩了,怎么还和人家五六岁的泥猴相比,起码你要穿条亵裤吧?
“嗯,在家闲着没事,就出来钓鱼玩。”顾青云微笑道,他看看自己身上穿的薄袄子,忍不住皱眉道,“大哥,天气那么冷,你还是不要玩水了,待会受了寒就不好了。”今天虽然有太阳,但温度只有十几度,没见下水的只有两个小孩吗?
“不冷,我不觉得冷。”顾青明摇摇头,水珠乱飞,见堂弟不赞同的样子,忙道,“我马上就上去。”
顾青云不再理会他,只说了一句:“你再不上来,我就告诉大爷爷去。”
说完就随便在岸边捡一根树枝,然后在泥土肥沃湿润的地方开挖,还没挖几下,二堂哥就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开始帮他挖了。
“二哥,你不下水吗?”顾青云问道。
“不下,爷爷不让我玩水,说我太小了,现在也有点冷。”顾青亮一听,脸颊鼓鼓的,撅起小嘴颇为气恼。
173.认亲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
可前世他的母亲根本就不领情; 于是剩下的鸡蛋就越来越多; 吃都吃不完; 最后他外婆就指挥他把鸡蛋给腌制了; 咸蛋的味道非常好。
现在,他记起来了,于是忙教给家人。
刚开始顾青云说要腌咸蛋的时候,老陈氏她们还不以为然; 因为腌咸蛋这活儿村里的婆婆媳妇们大都会,包括她们。可是顾青云觉得她们腌制的咸蛋不好吃,难推销出去,就要求先用自己的法子来腌制。
具体制法是:将新鲜的鸡蛋洗净; 晾干(不能放在阳光下晒干),放入坛罐内。然后在锅中; 按每五十只鸡蛋用四公斤水的比例; 把适量的生姜、八角、花椒放入水中煮。待煮出香味后; 加粗盐两斤、少许白糖及白酒或黄酒。等卤水完全冷却后,倒入摆入鲜鸡蛋的坛内; 以没过蛋面为宜。将坛加盖; 密封,存放二十天左右才可以启封食用。
这个法子比其他人的做法复杂多了,村里人腌制鸡蛋就是放盐; 几乎没放其他调料。
刚开始老陈氏还不同意顾青云胡搞; 但顾青云为了说服她; 说这是从一本发黄的旧书上看到的,估计是秘方呢,结果第二天书就被买走了。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顾青云肯定不会把最适宜的比例说出来,他只是让老陈氏一一来试。最终,少量鸡蛋的实验后,发现有一种办法腌制出来的咸蛋出油非常多,味道还特别香。
顾家人心花怒放,老陈氏一再强调,这是家里的秘方,谁也不能说出去,否则就是家里的罪人。
众人都高兴地点头。
通过实验,大家发现放酒是咸蛋多出油的关键,而且等咸鸡蛋腌制结束后,如果把腌好的咸鸡蛋放在太阳下暴晒半天后,会出更多的油。
有了味道出众的咸鸡蛋后,这次费了一些劲就和一家规模中等的酒楼搭上线了,因为成本较高,所以鸡蛋的价格也跟着提高。和老板讨价还价后,每只鸡蛋可以卖出三文钱。
顾青云不是很满意,可是他们没有人手和时间去散卖,大酒楼也看不上这个鸡蛋,老板又坚决不肯提价,找了几家店主他们出的价格更低。说到底,还是林山县太小了,经济水平不高,没有提价的空间。而且咸鸡蛋又不是什么绝顶美味,有些人还觉得新鲜的鸡蛋更好吃,或者已经吃腻了鸡蛋呢。
这就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了,顾青云暗想。
条件反射的,他赶紧算了下成本。生姜、八角、花椒自家和山上都有,不算钱。盐价现在不算贵,粗盐两斤16文,白糖和酒花费30文,这样腌制50个鸡蛋除去成本比在集市卖生鸡蛋可以多赚54文钱。
相当于每次给酒楼提供50个鸡蛋,他们就有104文钱左右的收入。而酒楼的生意不错,咸鸡蛋的销量也还好,每个月需提供300…400个鸡蛋,相当于每月有600…800文钱的收入。
因为卤水可以多次使用,所以成本又降了一些。
他一算出来了,大家这才真正高兴起来。
于是,后院的鸡场就真正成为了村里人的禁地,一般的人都不会让他们去看。当然,即使他们去看,也看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真正的养鸡秘诀和腌制咸蛋的做法顾青云家人是坚决不吐口的。
这样一来,本来村里人应该很有意见或说些闲话的,可是顾家的套种技术和山上植被腐烂的黑土可以肥田的消息就是顾家传出去的。为此,顾家在林溪村的威望又提高了一成,即使有人眼红说些酸话,也会有其他人出面维护了。
毕竟,很多人家都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秘方,如果都逼着别人说出来,那不是想结仇吗?还会成为众矢之的。
顾季山家非常高兴,这年头,农家每个月有超过半两银子的收入那是非常少见的。
顾青云和二丫把后院的鸡都安置好了,就回到厨房帮忙大丫洗菜做饭。
大丫现在15岁了,现在正在相看人家。她相貌清秀,不施粉黛,布裙荆钗,皮肤变白了一点,终于有一点少女的娇媚姿态。
事实上,自从大丫12岁后,就要跟着家里人下地了,风吹日晒之下,皮肤粗糙呈小麦色。一直到了半年前,眼看大丫都要快说亲了,在顾青云的再三劝说下,老陈氏才同意让大丫回家养养身子,最好捂白一点,以后出嫁才好看点。要不然老陈氏才不会理会这些,毕竟家里每个季度抢收水稻的时候,大家都要下地干活,要不然暴雨来临,水稻没来得及收割,这一个季度的收成就不用指望了。
到了这个时候,家里的饭菜就是顾青云和小他一岁的三丫做的,就这还是老陈氏特意给他派的轻活呢。
而且,以前老陈氏唯一的女儿也是如此,一直在田里干活到出嫁前夕,更别提现在隔了一层的孙女儿了。
在林溪村,顾青云从来没见过皮肤白皙娇嫩的女子,无论是妇女还是少女,都是如此。古代乡下的女人青春期实在是太短了,刚刚长到十几岁,才开始有了一丝少女的风韵,出嫁生了孩子后,就快速地凋谢了。
再一次,他庆幸自己穿成了男儿身,起码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不像女人,命运都操控在老天爷和家人手里,有时候真的是半点不由人。
单看顾家对女儿的态度就知道了。在顾家,女儿并不少,虽然不会虐待她们,可也没分多少注意力在她们身上,只是年纪一到就按部就班地教她们生存技能。就这,对比村里其他从早忙到晚的女娃来说,顾家的女儿已经算是境遇比较好的了。
顾青云虽然现在每天起床都会暗示自己现在是男人,但前世身为女儿身,偶尔会有一些感同身受,他有时会劝老陈氏和小陈氏对孙女(女儿)好一点,说这样以后她们嫁出去了,还会顾念着娘家,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能帮扶家中的兄弟。毕竟,到时帮忙真心与否是很重要的。
这样一来,大丫她们在家中的待遇也好一些。
顾青云洗完菜后就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