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那以后,顾家觉得让顾青云读书真是太明智了!

    顾季山见此情况,就乐颠颠地跑去跟顾伯山说起这个情况,还埋怨他怎么没早点告诉他种地还有这么一个方法。

    顾伯山也很郁闷,他从不下地,怎么会看那些什么农书?

    一怒之下; 第二天他就把顾青云带到县城; 询问是哪几本农书。

    顾青云熟门熟路地在书架上找出《泛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这四本书给他看。

    顾伯山赶紧拿出来翻了翻; 看了好大一会,还是放弃了,摇头苦笑道:“嗳,大爷爷对这些实在是……”

    顾青云咧嘴一笑,拿出一本更厚的农书,笑道:“大爷爷,这本是前朝出的,内容很全面,我说的内容里面就有。”

    顾伯山接过来看了看,足有三指厚的书本重量很足,看看价格,呃,还不如不看呢。

    两人最后还是没买,虽然知道这书对农业有用,可价格实在是感人,舍不得啊。最后,顾伯山给顾青云买了一刀(100张)的纸,自己也买了两刀。

    另一个多出的收入就是出售鸡和鸡蛋的收入了。顾青云并不是那种只顾着读书,其他的事都不管的人。他每天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喂鸡、给鸡找食物,打扫鸡舍等。基本上,只要是有关鸡的,都是他在干,慢慢的,家里人就默认鸡是他在管了。

    刚开始顾季山和老陈氏还不让他干活,但经他劝说后就默认了。这样一来,二叔和二婶对他的意见也没什么大了。

    顾青云觉得现阶段还是团结最重要的,家里的劳动力缺乏,10亩水田8亩旱地,三个男性劳动力放在平时还勉强可以,农忙时节就不行了,根本就做不过来,还得家里的女人去帮忙。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分家,大家有劲往一处使才行。

    话说自从顾青云四岁开始喂鸡后,他就一直很注意总结养鸡的经验。刚开始他们家只有7只母鸡2只公鸡,慢慢的,每当母鸡要抱窝的时候,他就会让它抱。

    于是,不知不觉的,家里的鸡越来越多。顾青云就让顾大河专门起了一间鸡房。材料不用多好,就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此时,他放好书本后,没有打扰正在织布的大丫,直接向后院的鸡房走去。今年他家鸡的数量达到了52只,其中就有48只是母鸡,能生蛋的有35只。

    鸡房建在后院的竹林处,专门用篱笆墙围起来,让鸡有个活动的地方,也可以到竹子和枸杞、金银花树底下找吃的。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其他季节还好,多的是东西可吃,冬天鸡的食物就少了,为此,顾青云终于下定决心养蚯蚓,所以刚开始不成功,但后来慢慢的总结经验,半年后就养成了。

    这样一来,鸡不缺少食物,他们这里地处南方,冬天虽然很湿冷,会下点薄薄的雪,但山上还是充满绿意的,加上特意保存下来的干红薯藤,也可以勉强应付过去了。

    走到鸡房就见二丫正在打扫鸡粪,她今年已经12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材非常苗条,只是被晒黑的脸蛋是圆圆的,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整个人的气质却看起来非常沉静。

    “二姐,你等我来再扫就不行了吗?自己一个人要干多久啊。”顾青云埋怨道,虽然语气急切,步伐还是不急不缓。

    这是顾伯山教他的,得保持最基本的风度。毕竟一个书生不可能跟百姓一样急切了就连蹦带跳,拔腿狂奔的。这又不是演电视剧,一个本来风度翩翩的书生突然在大街上使劲地摇晃着扇子,大叫,“哎,我在这呢!”或者直接在街上抓住人家女孩子的手拼命地摇晃。

    在这个时代,你试试?

    顾青云对这些都不懂,当然是顾伯山怎么教,他就怎么学了。

    “我来做就可以了,刚做完饭食有时间。”二丫擦擦汗水,抿嘴笑笑,“你读书都那么辛苦,我在家有时间,可以多做点。”因为鸡太多了,为了保持清洁,他们一天扫三次鸡粪。

    “爹娘和爷爷奶奶他们还没回来?”顾青云转移话题,知道说不动这个勤快的二丫的。

    “还在田里呢,今天太阳不大,他们估计是想多干点,准备要插秧了。二叔今天和二婶回娘家了,家里人手不够。”二丫望望天,二婶的四哥生了个儿子,今天满月,把二婶他们一家子请回去了。

    顾青云点点头,听二婶昨晚上说起过,本来奶奶也得去的,可是现在是耕地的时候,关系到一个季度的收获,就只让二婶他们一家去了。

    “现在是春天,这些鸡怎么样?有没有发鸡瘟?”两人合力把鸡粪扫进茅厕的粪坑,盖上盖子后,顾青云才敢呼吸。

    那个味道……不知道能不能把一头大象熏晕?

    “没有,我仔细看过了,鸡都很健康。”二丫很是欣喜。

    顾青云也很高兴。

    养鸡不怕多,最怕的就是瘟疫。要不然村里人都知道鸡蛋可以卖出去,为什么不多养一点?

    为了防止瘟疫,顾青云绞尽脑汁回想起前世下乡时去看人家养鸡大户的做法,终于总结了几条经验,并一一实行。

    鸡瘟最主要是防疫,在冬春容易发生鸡瘟的季节,顾青云很注意消毒卫生。消毒是不可能做到的,醋的成本太高了,只能要求无关人员不得随便出入饲养场,以防带入病菌。

    而无关人员也包括自己的家人。这么多鸡不可能是他一个养,他的最佳帮手就是年龄还小的二丫。大丫要做家务,学针线和织布,二丫的年纪稍小,能做的活少,所以顾青云很早之前就把她带在身边,在他做事的时候也要求她一起做。

    一个是因为顾青云本来对这些就不太感兴趣,要不是为了挣钱,他真的想静静地读书,好早日考上功名;二是有人帮忙的话,他会轻松一点。

    所以他就选择了二丫。

    除了不让人接触外,还要喂鸡吃一点药,主要起到预防的作用。

    “开始喂药吧。”顾青云说完后,就和二丫一起把院子里摘的仙人掌捣烂如泥,然后给鸡喂下去。除了仙人掌外,他们还喂薄荷、生姜、大蒜等等,这些都是不花钱的,取材容易的。就这样每日2次,连喂2天至3天。

    这就是对于鸡瘟的防疫工作,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反正自从他们做了后,鸡瘟的发生率比村子里其他人家的都低很多。而且一旦左邻右舍的鸡群发生了鸡瘟,他们就立即谢绝发生鸡瘟的邻居过来看,以免把自家的鸡群传染上了。

    如果是自家的鸡群发生鸡瘟,就马上进行隔离。病死的鸡他和二丫都会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坚决不吃,即使家人很舍不得,可大家都怕自己染上病,那样的话,花费的银钱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鸡舍、鸡笼及饲饮具等都会用烧开的开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或者干脆就换新的。

    这样的措施下来,他们家的鸡才会越来越多。

    喂完药后,顾青云和二丫都松了一口气,药已经吃到第三天了,看来今年可能不会发病了。

    “今天鸡下了20个鸡蛋。”二丫指指篮子说道,语气很高兴,“现在天气慢慢暖和了,以后鸡蛋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开始腌制鸡蛋了。”

    春天,鸡蛋丰收,正是腌咸蛋的最好时机。刚开始鸡蛋多,顾家人都很高兴,除了顾青云可以一天两个外,其他人也能隔三差五吃一碗韭菜炒鸡蛋了。可是当鸡群上了二十只后,每天的鸡蛋越来越多,自己吃舍不得,卖了吧?在集市上蹲一天都卖不完,还要浪费一个劳动力。

    刚开始顾青云还出主意到县城的酒楼去卖,可人家的酒楼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根本不要你的。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要的,还没高兴呢,就发现店主把价格压得很低,三个才一文钱。

    要知道,在集市里卖,一个鸡蛋可以卖一文钱呢,这样一来就不合算了,毕竟从村里到县城,虽然只要走路半个时辰,但那路都是在山中穿行,很狭窄,鸡蛋即使有稻草垫着也有些被磕破。

    如果从镇上走到县城,就需要一个时辰了。

169.巡视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 否则要等12小时。

    大丫脸一红,低声道:“娘还没和我说过,栓子; 你管这个作甚?”

    “你是我大姐,从小到大对我这么好,我当然关心你的终身大事了; 女怕嫁错郎; 选择相公一定要慎重。我希望你嫁给的人家婆婆不要太难缠; 像我奶这样的也行。”顾青云说的是真心话; 如果是二丫,他可能只是随便问问,但是大姐的话; 他会很慎重。

    而且他觉得像他奶奶这样也不错,对媳妇不会很刻薄; 虽然重男轻女; 可这种思想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正常了。之前二婶几年都没能生育男孩,她也最多嘴巴上偶尔刻薄一下; 其他时候还是能勉强维持公正的。而且奶奶虽然喜欢听别人的八卦; 但自家的事很少往外说; 都是捂得严严实实的。

    他觉得; 奶奶其实也是一个很有生存智慧的老人。

    当然,那是没对上他; 他现在可是爷奶心目中的宝贝疙瘩。

    “反正到时我会去瞧瞧未来的姐夫是什么样子的; 起码能让你提前知道。”顾青云在大丫的恼羞成怒中欢快地走出了房门。

    两天后; 顾青云、顾青明一起跟着顾伯山和顾大河走到镇上,顾大河身上背着竹筐,里面放有两份腊肉,足有几斤重,除此之外就是两小坛的咸鸡蛋,这是拜师的束脩。

    顾青云头戴纶巾,身上穿着一件青色的长衫,扎着黑色的腰带,背上背着一只两层的书箱,穿着一双旧布鞋,不紧不慢地走在泥土路上。

    顾青明和他同样的书生装扮,只是他的书箱不是两层的,是三层的。这两只书箱都是顾季山和顾大河按照他们的体型亲自打造的,因为家境的缘故,都是用普通的竹木做的,但该有的一样不少,其内部空间分配合理,纵横排列疏密有致。他们都是把笔、墨、纸、砚等书写用具和书籍分别放在不同空间里,除此之外还可以放一些日用品。

    像顾青云就放了装有白开水的葫芦。

    大家一边走着,一边聊天打发时间。

    “大河,何秀才岁数只比我年轻几岁,当时我是和他一起科考的,只是人家最后考上秀才了。我们有一定的交情,但这不是因为我们关系好才推荐他的,论学问,李秀才的确是出类拔萃,可是他现在还很年轻,才二十七八岁,还有进取之心,可能心思还放在科考上,应该还想着更进一步去考乡试的,这样一来,他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而且他才开设私塾不到两年,可能还不太会教学生。”顾伯山见行程单调,就向顾大河解释道。

    “我明白的,大伯。”顾大河虽然身上背有东西,却是四人中神情最轻松的,他频频看向顾青云,见他脸上没有什么费劲的表情,这才放下心来。

    “明白就好,何秀才为人重规矩,学问扎实,他前朝就是秀才了,新朝建立后才又重新考取,而且他还是本地人,家境殷实,不会贪图学生的东西。”顾伯山还是觉得说清楚更好一点,既然弟弟一家对他这么信任,他可不能辜负了,选择哪个夫子也是再三考虑过的。

    夫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天然比较亲密,对孩子们以后的道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李秀才家境不怎么好,现在出来开设私塾估计也是为了挣钱。”顾伯山看了看四周,虽然现在没什么人经过,他的脸还是红了,背后说人是非总归是不好的,所以他特意压低声音,还让顾青云和顾青明离他们远点。

    顾大河感激地看着他,道:“大伯,我们一家都知道的,你都是为了栓子好。”他是真心感激的。

    顾伯山闻言捋着胡子一笑。

    大人们在说话,顾青云和顾青明也在说着小话,两人看着路边刚刚钻出路面的嫩草,生机勃勃的,呼吸中都带着一股青草的清香,心情都很是愉快。

    “云弟,你可觉得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顾青云的额头上也开始冒汗了,一旁的顾青明注意到他的状态,赶紧问道,“要不然我帮你提书箱吧?”书箱不止能背着,它还有两个把手,可以放在手中提着。

    “不用了,大哥,我自己来就行,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走一个来回,不可能每次都让你帮我背的。”顾青云摇摇头,掏出手帕擦擦汗。说实话,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程,身上还背着东西,即使他经常锻炼,对于他的小身板而言,也有点吃力了。

    自从要到镇上读书后,顾青云突然发现顾青明不再叫他的小名了,让他本来想说的话都没有机会说出口。

    看来自家堂哥真是一个心思玲珑的人啊。

    半个时辰后,他们到达了桃花镇,本地因多种有桃树,所以很多村落都以“桃”字命名。

    桃花镇平时的常住人口大概有三千多人,街道规划得比较好,大致分为商业区、住宅区、每逢五和十赶集的集市,街道当初就留的很宽,可以让三架牛车同时经过,其中住宅区还分为条件较好的,和条件较差的平民区。

    何秀才家在条件较好的住宅区里,左右都是一座座宅院,占地面积不小。

    他们没有从正门进入,而是从侧门进。

    “这房子有三进,第一进用来做私塾,第二进是何秀才住的地方,第三进住的是后院女眷,你们到时不要乱跑,省得冲撞了。”进门之前,顾伯山就把何秀才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下,还说了一些该避讳的地方,看得出来他来的不是一次两次了。

    给门房通报后,很快,他们见到了主人。

    何秀才还不到五十岁,身材中等,两鬓斑白,脸庞清瘦,额头的抬头纹很是明显,但眼睛炯炯有神,和顾伯山一样下巴留着仔细修剪过的胡须,他穿着一套灰白色的衣袍,踩着木屐,宽衣广袖的样子很是文雅。

    顾伯山正在和他交谈,两人寒暄了一会后才进入正题。

    “这就是顾兄教出来的弟子?”何秀才严肃地盯着顾青明和顾青云。

    “是的,这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孙子顾青明,这是我侄孙顾青云,这是他爹顾大河。”顾伯山一一介绍,随后示意顾大河带着两个孩子出去。

    出去后,有一个老仆模样的人引他们在偏厅坐下,给他们上茶后就退下了。

    三人把背上的东西都解下来后才坐好。

    顾青云没敢仔细打量四周,只匆匆抬眼扫了一眼,只见这偏厅不大,共有三套上漆的枣红色桌椅,中间一套,左右各一套,摆放得整整齐齐,其中桌子上的青瓷花瓶还插着几枝含苞欲放的桃花,让本来严肃的偏厅有了一丝春天的气息。

    看到桃花,顾青明似乎松了一口气,他张了张嘴,看看四周,把头凑过来压低声音道:“云弟,夫子看起来正颜厉色的,难怪大家都说他不好说话呢。”

    “噤声,我们现在不说这个。”顾青云摇摇手指,正襟危坐。

    顾大河也是老老实实地坐着,他看着顾青云的样子,颇为欣慰,心里又是紧张,也不知道何秀才能不能收下自己的儿子?

    耳边隐隐约约传来朗朗读书声,似乎私塾就设在隔壁一样。

    没多久,一声轻咳传来,大家停止了眼神交流,看向门口。

    只见门口站着一对身穿桃红色和淡青色衣裳的金童玉女,两人大约七八岁,头发被扎成两个小发髻,相貌有七分相似,一看就知道两人有血缘关系。

    男童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又轻咳一声,提着衣裳的下摆牵着女童的手迈过门槛,一边走一边自我介绍:“爷爷让我来待客。”

    顾青云见男童严肃正经的样子,忍住想笑的**,忙站了起来。

    大家站起来相互行礼后就分主宾坐下,互通姓名。

    男童姓何名智,是何秀才的孙子,女童名字没有说,只说叫何小娘子,看得出来,何小娘子比较活泼,一双眼睛骨碌碌地乱转,坐在凳子上还不安分,眼睛好奇地看着众人,却一直没再开口说话。

    顾青云发现,这时代,乡下女孩一般都不会有正经名字的,像他们家,都是大丫二丫地叫,一个村里就有很多小女孩都叫这个名字,所以一般以姓氏区分,没想到在秀才家里也是这样,都是只有姓没有名。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人家有字,但不会轻易地告诉外人。

    何智年纪虽小,但和他们说起话来还是一本正经的,而且貌似还和他们聊得不错,起码没有冷场,言行举止明显被人特意教导过的。

    顾青云就见他问自己父亲现在收成怎么样,家里种了些什么……

    顾大河不因他是小孩而敷衍,都一一认真答了。

    问完后,何智就开始问顾青云和顾青明,都是问读书读到什么书了,还有他自己现在读什么书。

    一听他已经读完四书,现在开始读五经了,顾青明心生佩服,对着他一番夸赞,又道:“我最佩服你们这些会读书的人了,都不知道你们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我年纪虽大,却不及你。”

170.好感

    “你们说什么?栓子回来了?”顾大河大喜; 一把抓住报信的李三伯; 声音不自觉地加大,“栓子现在在哪里?”

    李三伯呵呵一笑,露出黑黄的牙齿,粗壮的手指指向村口; 笑道:“还在村口,我家小子在地里干活看到有牛车过来; 他认识坐在前面那个叫小满的壮小伙,他就知道你家青云回来了。”

    顾大河嘴唇颤抖,想发声又不知该说什么; 只能握住李三伯的手使劲地摇晃了一下; 回头就大吼道:“爹!娘!栓子回来了!”

    此时正是夕阳西下时; 火红的太阳还挂在天上发挥余热; 顾季山和老陈氏正在堂屋内乘凉; 就听到顾大河的大吼声,等反应过来时,可谓惊喜交加。

    二老几乎是健步走出来; 完全没有往常走路慢悠悠的样子; 两人在前院门口看到从东院出来的小陈氏; 也顾不得说话,三人一起往外疾步走去。

    身后是顾家的仆人也跟着倾巢而出; 大家相互对视; 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

    在门口和顾大河确认顾青云快要到家后; 他们没有在意自己是长辈的身份; 完全是迫不及待地想去迎接他们回来。

    顾大河意气风发,一边走一边假装埋怨道:“栓子这家伙,回家都不告诉我们一趟,先前以为是六月份回,结果不回,我估摸着快有信来了,没想到他突然就回来了!”

    顾季山呵呵一笑,健步如飞,一下子就似乎年轻了好几岁,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他应道:“我不要信,我要他亲自回来!”五年不见,可把他们想死了。

    不过,刚走了没几步,牛车就到了眼前。

    简薇见长辈出来迎接,有些不安,等牛车一停下,连忙走下车来,顺便把顾永辰和顾景也带下车了。

    “爷爷奶奶,爹,娘。”简薇受宠若惊,把顾永辰和顾景推到前面,道,“来,这是你们太爷爷太奶奶,还有爷爷奶奶。”

    顾永辰和顾景都乖乖行礼叫人了。

    见两个小家伙动作迅速地跪下,正要磕头,顾季山等人吓了一跳,连忙阻止:“哎呀喂,太奶奶的乖孩子,地上脏,不用磕头。”

    老陈氏搂紧顾永辰不放,她只在五年前见过他一次,可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他来了,尤其看他那胖乎乎的身材,更是觉得喜庆无比,一搂着不想撒手。

    小陈氏则抱着顾景不放。

    顾大河正在和简薇搭话,问出的话几乎是词不达意的。

    四位老人一边看着两个孩子,一边朝三辆牛车望去,眼神那叫一个热切。

    简薇脑袋一转,就明白他们在期盼什么了,她正想说什么,就听见顾大河急切地问,“小石头他娘,栓子呢?还有良哥儿呢?”心里又是期盼又是不安,怎么儿子还没出来?难道是路上生病了?也不知道严不严重。

    “他这次有事没跟我们一起回来……”简薇话音未落,就发现眼前的四位老人似乎受到了重大打击,婆婆的眼泪猝不及防地,就流了下来。

    简薇一惊,想到顾青云在四老心中的地位,赶紧把剩下的话说完,万一老人出点什么问题就不好了,尤其是在大喜大悲之间。

    “夫君一个月后才能回到,他现在在隔壁的湘省做乡试副主考官。”简薇面带微笑,安抚地拍拍有点不安的顾景的小脑袋上,继续说,“良哥儿还得读书,外公外婆在照顾他,得过段时间才能回来。”

    这话一出,顾季山等人脸上的悲伤就停止了,顾永良的事暂且不问,忙争着问顾青云的情况,等知道顾青云的归期和如今的工作后,更是转悲为喜,脸上的笑容就不自觉地露出来。

    周围陆陆续续有村人围过来,他们有些还不太懂乡试副主考官的意思,不过刚跑过来的顾伯山和顾青明确是知道的,两人对视一眼,看出对方眼中的震撼。

    这边厢,简薇三人享受着大家的嘘寒问暖,心里松了口气,暗自下了决定:以后有类似的事情,一定要跟夫君说,还是先写信回来说明情况为好,老人家们可禁不住这大起大落的。

    湘省贡院内,顾青云也在想念家人,他翻了个身,心里算了算时间,知道没有意外的话,简薇他们现在已经在家住了半个月了,家里人一定很高兴吧?几年不见,不知道爷爷奶奶的身子骨是不是还健朗,爷爷是不是真的戒掉旱烟了?见到小鱼儿和小丫,他们一定很高兴吧?

    想到这里,他心里又有点忧虑,小鱼儿这次回家该不会又玩野了吧?希望简薇能手段强硬点,每天督促他做完功课后才放他出去玩,免得以后回京,功课下降。

    还有,希望家里的老人们不要对他太过于宠溺。

    他又翻了个身,认为想让老人不宠孩子是不可能的事,爷爷奶奶五年未见,爹娘也有三年了,肯定觉得愧对孩子,想不宠都不行。

    夜深人静,顾青云觉得自己格外想念妻儿。

    他静静地望着看不清轮廓的蚊帐顶,抹了把脸,觉得这些事等他回家再处理也行,如今最主要的是养精蓄锐,完成这次监考任务。

    日子一天天过去,等到八月十五日下午,这算是最后一天考试了,到了晚上,第三场考试就会结束,考生们会在考场内待上一个晚上,等到次日凌晨就可以出贡院。

    顾青云等人依然在公房里认真地批改着试卷,大家从刚开始的熬夜加班导致精力不济到如今合理安排作息,持续了四五天时间,现在总算是振作起来了,效率也越来越高。

    可惜,摆上自己面前的试卷依然如山一般高,似乎完成的日子遥遥无期。

    在场的人不说个个,起码大部分都是心志坚定之人,自是不怕这些的,偶尔还会说说话,看到一份好的答案,还会相互传阅评点。

    顾青云有时候从他们的话中推测一些信息出来,觉得颇为有趣,暗想这些话题都可以写在自己的日记上,尤其是这次他监考的经过,更要详细记录下来,等他老了后整理日记时,还可以跟他的小重孙说说他们这个年代的科考经过。

    “慎之,临近结束,你再去考场巡视一遍,免得出问题。”顾青云正批改完一叠,让书吏搬走时,就听到陈学士低沉的声音响起。

    顾青云闻言,点头道:“好,下官马上去办。”这后面几天,陈学士几乎都不往考场上走了,都是让他一天三次地去巡视,半夜要起来巡视一次也是他来做。

    顾青云没觉得什么,毕竟自己是副主考官,年纪又比陈学士小,精力充沛,多做点活是应该的。

    见顾青云毫不犹豫地大步走出去,陈学士望着他的背影微微颔首。他先前在翰林院时,顾慎之升为正七品的编修就恰好归他管,只是他主要精力放在修史馆那边,几乎是整天窝在修史馆里,和顾慎之的接触不算多。再加上刚开始他隐约听到有传言说,顾慎之不敬前辈,对苏侍读不大恭敬,他心里就有了点看法,对他也是淡淡的。

    后来三年过去,没发现顾慎之身上有什么不妥。相反,这个年轻人没有年少得志的那种猖狂气,而是性子沉默,老实。他对他有所改观,刚想着指点一下他,没想到他算是官运亨通,进了户部,如今又恰好和自己一起来到湘省主持乡试。

    陈学士觉得吧,这也算是一种缘分。有顾慎之这个副手在,对方干活认真细致,他偶尔有疏漏对方都会不动声色地补上,又不挣功,苦活累活都愿意干,自己轻松多了。

    其他同考官自是看到陈学士的动作,大家各自对视一眼,眼神乱飞,心里有了数。

    顾青云自是不知道他走后发生的眉眼官司,此时他带队在场上巡逻,刚想转弯,就听到隔壁那里传来声响。

    “啊——”

    “砰!砰!”

    ……

    顾青云一惊,连忙大步走过去,刚转弯,就看到一个头发披散的人朝他们这边飞奔而来,还一边走一边解开衣衫,等他跑到他们面前时,就看到对方如刚出生的婴儿那种状态。

    看到对方那种狂乱的神态,顾青云暗叹了一口,挥挥手,身后就出来两名身材彪悍的军士,三下五除二,直接把捣乱的考生按在地上。

    顾青云干咳一声,其中一名军士就把不知谁扔下的手帕塞在乱喊乱叫的考生嘴里,此时又出来两名军士,把考生直接扛走。

    转瞬间,一场骚乱就平息下来。

    顾青云苦笑着摇摇头,这不止是他们训练有素,也是这两天事故频发的结果。越临近考试结束的时间,考生们的压力就越大,加上考场的环境恶劣,有人情绪不稳,如果不会自我纾解的话,很容易发生神经错乱。

    这种例子在考场上不罕见,顾青云当年就见过,比起十几年前,现在乡试的流程更是严格,科考的难度又上升,如此一来,考生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看到两边有考生不安地往来望去,顾青云喝道:“还有两个时辰就结束考试,诸位要抓紧时间。”

    说完后,顾青云就朝旁边看了一眼,只见那名考生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头发还算整齐地梳起来,大约三十五六岁,宽额厚唇,面有风霜,看起来很是沉稳憨厚的样子。

    顾青云微微皱眉,低咳一声。

    那人立即低下头来,不敢再看。

    顾青云满意地点点头,这名考生他之前巡视时注意过,毕竟坐在臭号旁边,还能安之若素的人心理素质算是好的。尤其他曾经有过类似的经验,更是有种亲切感。

    而且这人的长相很让他有好感,可能是因为对方大概是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