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青云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直接说不知道。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顾青云的嗓子都快冒烟了,何秀才这才停止自己的举动,他盯着顾青云的眼神堪称惊喜。
“好好好!没想到这老童生还能教出一个这么好的弟子!他只说你把四书五经读得不错,可没说你把它们都背得滚瓜烂熟。”他让顾青云坐下,在他面前走来走去,拧眉思考着什么,木屐被他踩得吱吱作响。
“你现在才十岁,就可以把经书背得滚瓜烂熟,以你的年纪而言非常不错。”何秀才停止走动,低着头看顾青云,道,“你再把字写一遍给我看看。”说着就指指书桌上的笔墨纸砚。
顾青云于是开始磨墨,看着这些质量比他用的明显高一截的文房用品,心里不禁有些小心翼翼。
他把《三字经》的一段话默写下来。
何秀才看了后更是高兴,眼睛发亮,道:“看来你不止天资聪颖,还很刻苦。好,老夫想教的就是你这样的人,你要明白,天生的聪明固然很重要,但这不能让你轻易地考中秀才、举人,科举不是只凭聪明就能考上的,还需要努力,而且是非常努力,特别是字体,尤为重要。练字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你现在这么点大,字就写得很工整了,虽然还没有什么风骨,但相对于你的年纪,已经很不错了。对了,你平时是怎么练字的?”
顾青云忙把自己练字的过程说了一遍。
“不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练字可存不了半点侥幸,你家境不好,能想到这个法子也是不错的。”他捋了捋胡子,略略沉吟,接着说道,“既然这样,老夫就把你分到甲班去,以后老夫重点指点你写字、讲解经义以及如何写经义等。此外,还要学《九章算术》等有关算学的知识。”
“一切听夫子安排。”顾青云忙做揖感谢。
何秀才这才和顾青云一起走到前院的学堂,一路上他还大概说了下学堂里的情况。
顾青云有点受宠若惊,没想到第一次见面那么高冷的老师现在看起来那么亲切,虽然他脸上没有笑容,但顾青云能感觉得到,他对自己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唯一让他担忧的是,对方明显把自己当做天资聪颖的那种天才了。
而事实上呢,情况如何他自己很清楚,要不是他两世为人,在别的小孩无法集中注意力或玩耍的时候他都在努力学习,他绝对无法走到今天这一步。他这是占了时间长的便宜,所以现在才显出他一个乡下孩童的聪明来。
不过他不打算再思虑这个问题,之前六年打下的基础可以让他在未来的几年内走在同龄人的前列,他相信,只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他比不上那些天才们和家世好的人,自己在科考上也应该会有一席之地的。
最起码,考个秀才总不会十几年都不中吧?
到了学堂,何秀才把他领到甲班后说了几句他的情况就走了,走前留下话让他们自己读书。
顾青云这才发现所谓的甲班其实只有三个人,包括他在内就是四个。其他三人年纪都不大,都在十四五岁的样子,最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
学堂不大,入门就看到四张桌案,分成两排,和他现代的桌椅样式都差不多,只是做得更为细致讲究,书桌上摆放的是笔架等文房四宝,此刻正坐着三个人,现在只有后排的一张桌子空着。
他们看着顾青云这个小豆丁也不由得怔住了。
“各位师兄好,我叫顾青云,今年10岁,是林溪村的。”毕竟资历浅,顾青云率先进行自我介绍,说完后脸上还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三人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后都很友好地介绍自己。
三人的打扮都很类似,样式都是这个时代很平常的书生长衫,头戴着纶巾,只是材质不同,配饰不同,其中可以看得出各自的家境。
坐在前排靠门的是一位身穿月白色绸缎的少年,自我介绍今年15岁,衣衫上绣着一丛青竹,腰际挂着一只同样绣着青竹的精致荷包,他皮肤白皙,面容俊秀,名为何谦竹。此人态度比较矜持,话不多。
和何谦竹坐在同一排的少年今年17岁,名为赵玉堂,他脖子上戴着一块明晃晃的长命锁,腰际挂着一块成色不错的玉佩,面如满月,皮肤白皙,只是脸上有几颗痘不甘寂寞地冒出来。赵玉堂身材高大壮实,给他的印象就是他说话时总是笑眯眯的,看起来特别和气。
最后一个坐在后排的就是赵文轩,他身穿和自己一样的布衣,今年15岁,看起来非常瘦,跟条竹竿似的,衣衫空荡荡地挂在他的身上,面容普通,似有病容,苍白的脸上一双眼睛是细长的,可是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好,眼睛好像能冒出精光。他对顾青云是不冷不热,打过招呼后就不理会人了。
好吧,两个家境富裕的,两个家境一般的,不知道能不能玩在一起?要知道,同窗也是自己的重要资源之一。
“你这么小就到甲班了?这么说你已经读完四书五经,明年就可以开始科考了?”顾青云走到唯一一套空桌椅坐下,刚把自己书箱里的东西摆出来,就听到坐在他前面的赵玉堂的询问。
“我不知道夫子是如何安排的,不过我的确读完四书五经了,只是里面的好多句子的含义我都不明白。”见有人和自己说话,顾青云也想了解学堂的情况,就忙回答,脸上带着笑容。
所幸他遇到的是一个话唠,赵玉堂大概是憋狠了,和他说着悄悄话。好吧,学堂太小,人太少,这已经不是悄悄话了。
通过赵玉堂的讲解,顾青云这才知道何秀才的私塾其实只收了十三个人,都是有志于科考的。但除了他们三个已经可以试着下场外,其他10人都在隔壁的乙班,还要继续学习呢。
现在来了顾青云和顾青明,私塾就有15人。据说现在何秀才已经很少收人,因为他精力有限,没有一定资质和基础的话就不会再收了。
“行了,不要说话,夫子要来了。”两人正说了没一会呢,何谦竹就开口了,声音冷冷清清的。
两人顿时不说话了,互相对了个眼色,忙把课本拿出来开始看书。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改错别字。
第273章 冷战(捉虫)
收到消息后,顾青云还是比较欣慰的。乐文小说|他们顾家终于又出了个人才。
“爹; 有些奇怪; 不说我们家,你们那一辈的人除了亮二伯; 明大伯和叔叔们都是秀才; 我们兄弟这一辈就只出了大哥一个。”顾永辰说的大哥是顾永东。
“不奇怪; 我和你的叔伯是尝过苦日子的,对于读书的机会我们都极为珍惜。你们这一辈的人不同; 到你们出生后家里的日子已经好过多了,如果长辈们管教不严,是不容易成才。再者,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不是天才,进步就不明显,读书靠的就是日积月累的坚持,这些都需要自己来克服。”顾青云弯弓又射了一箭; 感受到全身发热,随口说了几句。
“可是我和哥哥就不同。”顾永辰见自己的箭支正中靶心,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又瞄了一眼顾青云。
“你忘记小时候你被我和你太外公打过多少次手心了?”顾青云瞄了他一眼; 像他二叔家; 二婶就是对孙子一辈太过于宠溺,导致现在几个侄子还没能考中秀才,幸好侄子们从小就熟读律法; 又有长辈和族里看着,没在林山县闹出什么事。
顾永辰被他这么一说就不好意思了,忙说道:“那等我以后的孩子读书,我肯定对他们严格要求。”说到这里他又看了看顾青云,满怀期待,“不过有爹爹在,以后孩子敢不听话,您就帮我揍他们。”
顾青云换了个姿势,这次他用左手拉弓,瞄准,放手,再次正中靶心。
持续不断地射击,等身体感觉到疲惫后,顾青云终于停下来,他接过顾永辰递过来的汗巾擦了擦,提起刚才的话题:“教育孩子的事情你不能指望我,爹爹总会老的,而且隔辈亲真是毫无道理,像我现在对壮壮,每次一面对他的眼睛,我的心就软下来了。”
“爹爹才不会老!今年三月的蹴鞠赛您还能在球场上大杀四方,别人都说我们像兄弟。”这话顾永辰就不爱听了,至于那句心软,他暗自撇嘴。
他爹爹就会嘴里说得好听,其实每次罚人都毫不手软。最近小侄子因为贪玩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事被他爹知道后,这几天小家伙的日子可谓是过得苦不堪言,胖乎乎的小脸似乎都瘦了一圈,让他极为同情。
可惜他帮不上什么忙,不止他,连太外公和爷爷他们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暗地里鼓励小侄子,再教育他不能再犯。
“别人这是恭维,偏你还当真。”顾青云瞥了他一眼,把弓箭放下,再做一套拉伸动作。
中途他和顾永辰的动作同步,父子俩在宽敞的庭院里完成今天的运动量,动作舒展,身形相似,让路过的下人不自觉地放缓脚步偷偷看了一下。
“说吧,你今天散值回来没有去看六六,一直围着我转,是不是有事要和我说?有事就说,扭扭捏捏成什么样?”
六六就是顾永辰为自己女儿取的小名,因为小家伙生在六月,又有六斤重的缘故。
这个名字大家是不怎么满意的,可顾永辰是孩子的父亲,事先又说好由他取名,大家只能妥协。
“那我就直说了。爹爹,陛下是不是想让你带队出海啊?”顾永辰想了想,终于开口。
“你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顾青云惊讶地看着他。今天早朝后,新皇和他在御书房是说过此事,可能是因为这一出海要两三年才能回家,所以新皇的要求并不强硬,似乎还有商量的余地。
据顾青云所知,今天新皇就召见过好几位官员谈话,品级和自己差不多,不是新皇的心腹,就是博学多才,特别是对别国有过研究的人,连他的下属封少卿也位列其中。
说实话,顾青云确认这个消息后,就算之前有了隐隐的猜测,但当皇帝问他的意见时,一时之间他还真不好回答。
他不喜欢生活发生大的变动,在京城的日子他过得还是很满意的,可以兼顾自己想做的事。只还是那句话,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就算皇帝好说话,那不意味着自己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当皇帝说出口的那一刻,自己就得寻思可行性了。
想到这些年他从书中看到的资料,顾青云不得不承认,自己对海洋是有好奇心的,他好奇如今的西方国家发展到哪一步……纸上得来终觉浅,不到实地看一看,他怕出错。
“大家都在偷偷议论啊,只要陛下不想,就算是宫里的消息总能很快被人知道。”顾永辰努努嘴,又面露急色,“爹爹,这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您到底是如何想的?难道您真的准备出海吗?那可是要两三年的!”
顾永辰觉得威胁最大的是安全问题,到了大海,能回来是祖宗保佑的事,万一父亲出事……他简直不敢想象!
“爹爹,能不出去吗?”见顾青云沉默不语,这一刻,顾永辰神色一变。
本来以为是无稽之谈,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顾永辰很是着急,他在原地转了一圈,一时之间,对父亲的担忧盖过了忠君的思想,他第一次觉得皇帝太不通情达理了,他父亲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想让他出海,万一出个什么意外他们家可怎么办?
顾青云一把搂住小儿子的肩膀,和他一起往后院走去,一边斟酌着回答:“这个主要看陛下的意思,如果朝廷需要我,我肯定会去的。我是鸿胪寺卿,出海外交本来就是我的职责,而且陛下是看重我的学识和对外国的熟悉,认为我能达成目的。”
这次出海的主要目的是探出海外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军事水平。当然,还得宣扬一下夏朝的强大,如果能多几个进贡的藩国,上演“万国来朝”这一幕就更好了。
顾青云暗地里算一算,朝廷组织船队出海真的是利大于弊,能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如果有心,还能抢先强占资源,而且出海一趟也能提高航海的技术水平,至于坏处就是花费颇多,起码要几百万两银子。可现在朝廷财政还算宽裕,出去一趟是完全没问题的,再不济,他出海的时候还可以顺便做生意,也许回来的时候还有盈余呢。
“爹爹!”顾永辰突然停下脚步抱住他的手臂,板着脸道,“您是不是心动了?”眼里有着显而易见的焦虑和恐慌,“我不想你出海。”
他心里清楚,如果父亲真的不愿意,凭父亲的人脉,还是有一定几率使陛下改变主意的,可从早上到现在,父亲毫无动静!
顾青云摸摸他的脑袋,低低地叹了口气,已经长得比自己高的孩子现在抱着自己的样子是那么地委屈,就像孩子小时候朝自己撒娇一样,往常他会心软,可这次不同。
“小鱼儿,你知道的,我翻译了这么多本书,还对外国那么热衷与好奇,又在京城待了这么多年,说句心里话,我是想出去看看。”顾青云仰起头望着夕阳西下的天空,幽幽地说道,“你要对朝廷有信心,前朝的船队下西洋都能平安返回,现在的航海技术比那时更先进,这次肯定没问题。”
他暗暗补充了句,只要自己的身体没有染病。
事实上,皇帝也同样看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不得不说,从小到大注重锻炼的自己,身体条件真的不错,这往常令自己高兴的事,没想到现在会发生作用。
“万一呢?”顾永辰摇头,还是不愿意让顾青云冒险。
顾青云笑笑:“你刚刚还说我年轻,放心,爹爹的身体状况自己清楚,不会有问题的。”
顾永辰还是摇头,见自己劝说不了顾青云,他在饭后把顾传恪赶出去玩耍后,就直接对其他人开口了。
毫无疑问,这个消息在顾家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向对顾青云言听计从的顾大河和小陈氏知道至少要出海两年后,第一个就反对。对着顾青云的耐心解释,小陈氏充耳不闻,陷入一片恐慌中。
方仁霄沉着脸,半响没有开口。
顾景和庞庭深对视一眼,小声说道:“爹爹,此事还得慎重考虑。”她看过很多书,对外国的风土人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她能理解父亲的心思。最主要的是,在和父亲交流的过程中,她总觉得父亲对外国的发展很是关注,特别是新事物的发展。
不过不管如何,她还是宁愿自己出海,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父亲冒险。
在大家对他进行了长篇大论和苦口婆心的劝说后,顾青云最终还是决定任由皇帝安排,不去做其他小动作。
于是,顾青云第一次在家里受到了忽视,说是忽视其实也不全对,应该是其他人对他进行单方面的冷战。
顾青云哭笑不得,他能理解大家对自己安全的担忧,但他对夏朝的船只还是很有信心的,加上这几年海贸发达,有航海图在,按照季风来航行,安全性大增。反正怎么看都比平行时空郑和下西洋的安全性高。
而在官署里,顾青云就看到封少卿面上隐隐露出愁色,看来也被皇帝的话弄得左右为难。
两人没有对这一消息进行交流,顾青云面色如常,私底下则到皇家藏和民间书肆寻找自己之前没看过的、有关于航海的书籍,涉及到国外的书籍更是让他毫不犹豫地买回来。
几天后,家里的气氛还在僵持中。
十月底,新皇下旨,顾青云授虚衔太子太傅,从一品,主要职责是给皇子们上算学课。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更在星期二晚上。真的还有几章就完结了,我在考虑在哪里结尾。
第274章 哭声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3w。 不过有支出也有收入; 顾家的银钱也跟着增多。前几年还不明显; 等顾青云八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说服力; 就开始跟着他爹去县里的书店; 在书店里看免费书。
回来的时候; 他就会假借农书之名,在家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农业知识说出来; 成不成由大人们决定,他不强求。
顾青云所说的方法,一个就是套种,苞谷(玉米)地里可以套种大豆、南瓜、黄瓜和豌豆,大蒜可以和土豆、油菜一起套种,这样可以提高产量和改善土壤。这些都是现代他读书的时候学到的知识,加上在村里耳濡目染,到现在还记得; 就赶紧说出来了。
刚开始顾季山还觉得他在胡闹,种苞谷就种苞谷,没听说和大豆一起种; 两个都能提高产量的。不过后来顾青云说了几次; 他想了想; 觉得这也没见浪费什么地,于是就打算试试。
主要是给孙子一个面子。如果关系到稻谷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结果那一年的苞米和大豆大丰收; 每亩苞米比往年都多了一二十斤,八亩旱地还额外收了大豆200余斤。
虽然如果卖出去的话只能多得330…360文钱的收入,但对于农家而言,这已经可以每月多吃两次肉了。
自那以后,顾家觉得让顾青云读书真是太明智了!
顾季山见此情况,就乐颠颠地跑去跟顾伯山说起这个情况,还埋怨他怎么没早点告诉他种地还有这么一个方法。
顾伯山也很郁闷,他从不下地,怎么会看那些什么农书?
一怒之下,第二天他就把顾青云带到县城,询问是哪几本农书。
顾青云熟门熟路地在书架上找出《泛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这四本书给他看。
顾伯山赶紧拿出来翻了翻,看了好大一会,还是放弃了,摇头苦笑道:“嗳,大爷爷对这些实在是……”
顾青云咧嘴一笑,拿出一本更厚的农书,笑道:“大爷爷,这本是前朝出的,内容很全面,我说的内容里面就有。”
顾伯山接过来看了看,足有三指厚的书本重量很足,看看价格,呃,还不如不看呢。
两人最后还是没买,虽然知道这书对农业有用,可价格实在是感人,舍不得啊。最后,顾伯山给顾青云买了一刀(100张)的纸,自己也买了两刀。
另一个多出的收入就是出售鸡和鸡蛋的收入了。顾青云并不是那种只顾着读书,其他的事都不管的人。他每天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喂鸡、给鸡找食物,打扫鸡舍等。基本上,只要是有关鸡的,都是他在干,慢慢的,家里人就默认鸡是他在管了。
刚开始顾季山和老陈氏还不让他干活,但经他劝说后就默认了。这样一来,二叔和二婶对他的意见也没什么大了。
顾青云觉得现阶段还是团结最重要的,家里的劳动力缺乏,10亩水田8亩旱地,三个男性劳动力放在平时还勉强可以,农忙时节就不行了,根本就做不过来,还得家里的女人去帮忙。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分家,大家有劲往一处使才行。
话说自从顾青云四岁开始喂鸡后,他就一直很注意总结养鸡的经验。刚开始他们家只有7只母鸡2只公鸡,慢慢的,每当母鸡要抱窝的时候,他就会让它抱。
于是,不知不觉的,家里的鸡越来越多。顾青云就让顾大河专门起了一间鸡房。材料不用多好,就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此时,他放好书本后,没有打扰正在织布的大丫,直接向后院的鸡房走去。今年他家鸡的数量达到了52只,其中就有48只是母鸡,能生蛋的有35只。
鸡房建在后院的竹林处,专门用篱笆墙围起来,让鸡有个活动的地方,也可以到竹子和枸杞、金银花树底下找吃的。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其他季节还好,多的是东西可吃,冬天鸡的食物就少了,为此,顾青云终于下定决心养蚯蚓,所以刚开始不成功,但后来慢慢的总结经验,半年后就养成了。
这样一来,鸡不缺少食物,他们这里地处南方,冬天虽然很湿冷,会下点薄薄的雪,但山上还是充满绿意的,加上特意保存下来的干红薯藤,也可以勉强应付过去了。
走到鸡房就见二丫正在打扫鸡粪,她今年已经12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材非常苗条,只是被晒黑的脸蛋是圆圆的,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整个人的气质却看起来非常沉静。
“二姐,你等我来再扫就不行了吗?自己一个人要干多久啊。”顾青云埋怨道,虽然语气急切,步伐还是不急不缓。
这是顾伯山教他的,得保持最基本的风度。毕竟一个书生不可能跟百姓一样急切了就连蹦带跳,拔腿狂奔的。这又不是演电视剧,一个本来风度翩翩的书生突然在大街上使劲地摇晃着扇子,大叫,“哎,我在这呢!”或者直接在街上抓住人家女孩子的手拼命地摇晃。
在这个时代,你试试?
顾青云对这些都不懂,当然是顾伯山怎么教,他就怎么学了。
“我来做就可以了,刚做完饭食有时间。”二丫擦擦汗水,抿嘴笑笑,“你读书都那么辛苦,我在家有时间,可以多做点。”因为鸡太多了,为了保持清洁,他们一天扫三次鸡粪。
“爹娘和爷爷奶奶他们还没回来?”顾青云转移话题,知道说不动这个勤快的二丫的。
“还在田里呢,今天太阳不大,他们估计是想多干点,准备要插秧了。二叔今天和二婶回娘家了,家里人手不够。”二丫望望天,二婶的四哥生了个儿子,今天满月,把二婶他们一家子请回去了。
顾青云点点头,听二婶昨晚上说起过,本来奶奶也得去的,可是现在是耕地的时候,关系到一个季度的收获,就只让二婶他们一家去了。
“现在是春天,这些鸡怎么样?有没有发鸡瘟?”两人合力把鸡粪扫进茅厕的粪坑,盖上盖子后,顾青云才敢呼吸。
那个味道……不知道能不能把一头大象熏晕?
“没有,我仔细看过了,鸡都很健康。”二丫很是欣喜。
顾青云也很高兴。
养鸡不怕多,最怕的就是瘟疫。要不然村里人都知道鸡蛋可以卖出去,为什么不多养一点?
为了防止瘟疫,顾青云绞尽脑汁回想起前世下乡时去看人家养鸡大户的做法,终于总结了几条经验,并一一实行。
鸡瘟最主要是防疫,在冬春容易发生鸡瘟的季节,顾青云很注意消毒卫生。消毒是不可能做到的,醋的成本太高了,只能要求无关人员不得随便出入饲养场,以防带入病菌。
而无关人员也包括自己的家人。这么多鸡不可能是他一个养,他的最佳帮手就是年龄还小的二丫。大丫要做家务,学针线和织布,二丫的年纪稍小,能做的活少,所以顾青云很早之前就把她带在身边,在他做事的时候也要求她一起做。
一个是因为顾青云本来对这些就不太感兴趣,要不是为了挣钱,他真的想静静地读书,好早日考上功名;二是有人帮忙的话,他会轻松一点。
所以他就选择了二丫。
除了不让人接触外,还要喂鸡吃一点药,主要起到预防的作用。
“开始喂药吧。”顾青云说完后,就和二丫一起把院子里摘的仙人掌捣烂如泥,然后给鸡喂下去。除了仙人掌外,他们还喂薄荷、生姜、大蒜等等,这些都是不花钱的,取材容易的。就这样每日2次,连喂2天至3天。
这就是对于鸡瘟的防疫工作,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反正自从他们做了后,鸡瘟的发生率比村子里其他人家的都低很多。而且一旦左邻右舍的鸡群发生了鸡瘟,他们就立即谢绝发生鸡瘟的邻居过来看,以免把自家的鸡群传染上了。
如果是自家的鸡群发生鸡瘟,就马上进行隔离。病死的鸡他和二丫都会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坚决不吃,即使家人很舍不得,可大家都怕自己染上病,那样的话,花费的银钱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鸡舍、鸡笼及饲饮具等都会用烧开的开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或者干脆就换新的。
这样的措施下来,他们家的鸡才会越来越多。
喂完药后,顾青云和二丫都松了一口气,药已经吃到第三天了,看来今年可能不会发病了。
“今天鸡下了20个鸡蛋。”二丫指指篮子说道,语气很高兴,“现在天气慢慢暖和了,以后鸡蛋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开始腌制鸡蛋了。”
春天,鸡蛋丰收,正是腌咸蛋的最好时机。刚开始鸡蛋多,顾家人都很高兴,除了顾青云可以一天两个外,其他人也能隔三差五吃一碗韭菜炒鸡蛋了。可是当鸡群上了二十只后,每天的鸡蛋越来越多,自己吃舍不得,卖了吧?在集市上蹲一天都卖不完,还要浪费一个劳动力。
刚开始顾青云还出主意到县城的酒楼去卖,可人家的酒楼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根本不要你的。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要的,还没高兴呢,就发现店主把价格压得很低,三个才一文钱。
要知道,在集市里卖,一个鸡蛋可以卖一文钱呢,这样一来就不合算了,毕竟从村里到县城,虽然只要走路半个时辰,但那路都是在山中穿行,很狭窄,鸡蛋即使有稻草垫着也有些被磕破。
如果从镇上走到县城,就需要一个时辰了。
说到底,还是觉得价格太低了
顾伯山家里情况虽然比顾青云家好,但他家劳动力更少,只有顾申河夫妻俩能干活,现在只要是农忙时节都要请短工。
“可是,这又没证实是真的。”顾大河有点顾忌,见顾季山露出不赞同的样子,忙道,“我这不是怕大伯说栓子听风就是雨吗?”现在别看顾青明比栓子大5岁,开蒙也比自家儿子早,但那学习进度完全比不上儿子快的。
作者有话要说: 错别字待改。
后天再更。
第275章 出海
这次出行的人多,顾青云早就决定不让家人到码头送别; 就算顾永辰再三请求也不行; 他实在是不想再告别一次了,徒惹伤心。就爱上 。。
尽管如此; 当他迈开脚步要走出家门时; 家人的神情还是让他觉得心情沉重; 浓重的不舍和留恋之情油然升起。
“我又不是一去不复返,两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顾青云强颜欢笑; 握着小陈氏的手,再次安慰道,“等我回来。”
小陈氏双眼红肿,神情憔悴,只一个劲地流泪,话都差点说不出来了。从几天前开始,她就一直无法入眠。
此时她一个劲地点头,泣不成声:“好好好……”
顾青云目光往顾大河、方仁霄等人身上瞧去; 他们到底是男人,表情还能控制得住。
“臭小子,家里还有这么多人念着你; 你在外一定要多加小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