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大多数寒门学子遇到的难题了。难怪话本小说里,落魄书生都会娶一个有大把嫁妆的商家女回来,然后努力读书,用妻子的嫁妆支撑自己考取功名,话本小说的结局当然是书生被高官看中,又娶一个大家闺秀回来。至于原来的原配商家女?看作者的心肠了,好的话就是降为妾室,坏一点的话就直接来个病逝。
现在顾青云偶尔也会抄一两本话本,毕竟来钱快,不必讲究字体,只要能让人看清楚就行。每当他抄到类似的情节时,还是可以理解主角前面的选择的,但是后面的他就不敢恭维了,会让他气得火冒三丈,这都是那些什么落魄书生的yy吧?
难道现在就流行这种话本小说了?
他偶尔也会琢磨着自己要不是亲自去写一本,但一想到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扎实,时间不够,就暂时不能在这种事情上分心,还是等他考上秀才再说吧。
四月十五日,府试正式开始。
临阳府下辖5个县,他们林山县是人口最少的,是下县,其他四个县有一个是上县,两个是中县,一个是下县,县试是根据县的大小来决定录取名额,但也多不了多少,五个县加起来一共有120余人,到了这一步,淘汰率也高了,听说这次只会录取前45名。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看对方的眼神都不对劲了。
赵父更是去城外的文曲星庙拜了又拜,保佑赵玉堂能上榜。顾大河也一起去了,顾青云怎么劝说都不听,回来后还喜滋滋地告诉他,庙前算命的老瞎子说他这科肯定能中。
顾青云看着父亲高兴的样子,无力吐槽。
和县试一样的流程,只是检查的时候更为细致严格,这次连顾青云带来的馒头都掰开几份检查了,最后回到自己手上的食物已经变得破碎,可能还会有某个人的手印在上面。
当然,如果不想吃这些的话,可以买旁边衙役贩卖的食物,这个虽然价格贵了点,但是不用被士兵检查。
做生意做到这里也是厉害了,顾青云只能叹服。
这次他的号房格外不同,因为是县案首,所以他要和其他四个县的案首坐在第一排,正对着知府等官员,据说这样是为了检验各县案首是否有真才实学,下面的知县是否会弄虚作假。
他们几位案首还互相看了对方一眼。
顾青云注意到有一个少年这才十四五岁,气质和何谦竹差不多,很是文雅,他记得对方姓张,神态非常自信,气度不错。除了他年轻外,余下的三人一个是二十多岁的,一个是三十多岁的,一个是四十多岁的。
他觉得大家的眼光都在观察自己。好吧,也许是他敏感了。
本次府试只需考三场,考法与县试雷同,也是帖经、墨义和经义,最后一场加上一首诗赋,如同顾青云意料的那样,这次范围更广内容更深,经义的要求也提高。
帖经和墨义还好,都是填空题和默写题,难不倒他,唯一难写的就是经义,有些他还没学完,有些是何秀才自己都讲得不清楚的或不知道的,可想而知,顾青云在这一场答得是比较艰难的。
尤其是他还坐在主考官的面前,几位大人老是来看他的试卷,如果他会做就算了,可是有些不怎么会做的,他就很烦他们在他面前乱晃!
这不是扰乱他的思绪吗?如果是在现代,他可以直接开口说,现在?只能忍了!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发挥前世久经“考”验的优势,这才慢慢地平静下来。通过仔细回想,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才把题目顺利答完。
做完这一道题后,顾青云舒出了一口气,觉得背部有点汗湿了,忙把书箱里的棉布巾找出来擦擦,又喝了一口水,吃了点馒头和点心,这才开始看向最后一道题。
诗题是《黄花如散金》,顾青云一愣,这个黄花是什么花?只觉得很耳熟,似乎在哪里听人说起过,是在现代听过,还是夫子说过了?还是自己在哪一本书看过?
顾青云觉得有点头疼了,记得《礼记·月令》上有一句话,叫做“季秋之月,菊有黄花”,应该是说菊花吧?如果是菊花的话,他自己写有一首备用的,不用头疼了,直接用就行了。
可是他又觉得没那么简单,好像还有另外一种说话,他没想起来。
审题很关键,如果自己做错了,知府肯定觉得自己读书不认真,印象分大减,对经义这些主观题可能就会判错,那样自己就太倒霉了。
唉,如果他对面还有一个考生就好了,起码可以看看对面那排人的反应啊。
顾青云胡思乱想,手里却一直在磨墨,盯着题目出神。
“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顾青云终于想起自己似乎在唐代一首诗上看过这句话,诗里的黄花指的是油菜花,而不是菊花!
呼——顾青云心里暗自舒了一口气。
审题正确,接下来就是重点了。只是,油菜花太乡土了,他根本就没准备有。
最后,顾青云绞尽脑汁,注意押韵和平仄,把其中的一首诗改了又改,才炮制出一首勉强能看的诗。
把诗句誊抄到试卷上后,顾青云发现自己的背部已经完全湿透了。
妈蛋!竟然比经义还难!顾青云已经对自己以后是否能点亮作诗的技能绝望了。
把试卷再三检查了几遍,看看会不会犯了某些避讳,又看看时间,快到结束的时间了。他不想和人挤着出去,加上已经没有可以改动的,就打算交卷。
他是最后一个交卷的县案首,当他走出号房的时候不经意扫了一下,发现了这个事实。
走出考场的时候,他的脚步是沉重的,精疲力尽,虽然每天只考一场还可以晚上回客栈休息,但是他还是觉得没有前两场轻松,精神压力也比较大。
现场的气氛,越到后面就越是压抑。
顾青云的个头很是引人注目,加上现在出来的考生还不多,所以等候在外的顾大河一下子就看到他了。
他和赵父赶紧走了过来。
“考完就回去休息吧。”顾大河没问什么,对着赵父说了几句话,就把顾青云搀扶着走到放在不远处的牛车上,然后给他倒了一杯事先准备好的热水。
热水下肚后,顾青云缓缓吐出了一口气。
“爹,我没事,就是感觉腿有点发软,可能是太紧张了,现在已经出来,就没事了。”顾青云有点羞赧,亏他还以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好呢,没想到也会那么紧张。
大概是这场考试很重要吧?如果通过的话,说明自己前面六七年的学习是卓有成效的,也可以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让他能在科举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那你躺一会,等赵玉堂他们出来,我们就回去。”顾大河见儿子面色惨白,心疼极了,又见这里人逐渐增多,就忙让儿子躺下去,自己又到门口等待。
顾青云就自己留在车里,这车是赵玉堂家的,这几天三人都是一起结伴来回,两个大人照顾他们三个,因为大家交卷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大多数时候都要在外面等着。
不过这次试题比较难,提前交卷的人也不会多,大家出来的时间差不多,但即便如此,顾青云还是发现那个年轻的张案首每次交卷都很快,知府还站在他面前,频频点头。
他这个样子给其他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可以说,顾青云的压力有一小半是张案首张修远带来的。
对方实力应该很强!因为他是邻县北山县少年成名的才子,各方面都很厉害,尤其诗词方面尤其出色。听说他出身大族,家里有人在京城做官,这才来到府城没几天,考生们就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和事迹了。
顾青云还拜读了他写的几首诗,的确非常好,反正给他五年时间,他都不可能写得出和对方相同水平的诗句。
张修远少年成名,但为人谦逊,在众人的心中口碑很好,据说和他交谈过的考生都觉得如沐春风。
顾青云知道这次他很难再次得到第一名了,因为他遇到了这种教育资源比他雄厚,资质可能比他好,刻苦程度不亚于他,甚至更为刻苦的人生赢家。
虽然觉得有点不甘心,但想想这世上总会有天才的,自己可以在林山县里名列前茅,不代表可以在府城称雄。
不要和别人比,顾青云暗自提醒自己,想想自己最初科考的目的是什么。
是考上秀才,这是最主要的目的。
想到这里,顾青云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下来,只觉得刚才的虚脱都不见了,精神似乎又好了起来。
他忍不住一笑,看来每天的扪心自问是非常有必要的,起码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不要走偏了道路。
等到赵文轩和赵玉堂都被扶着回来后,顾青云赶紧喂他们喝热水,让开位置给他们躺下来。
顾大河也开始赶车回客栈了,赵父下车走路跟着。
车内,见两人呆呆地看着车顶,顾青云就笑道:“刚刚我出来的时候也是全身都快虚脱了,奇怪,在县试的时候明明没有这种情况发生的,怎么现在觉得压力这么大,或者是我的错觉?”
赵文轩瞄了他一眼,勉强扯开嘴角,轻声道:“是啊,压力大。”他身材一向消瘦,这次出来后走路更是摇摇晃晃的,要不是顾大河搀扶着,走路都要不稳了。
赵玉堂身体一向健壮,这次却很是虚弱的样子,只是掀开眼皮瞟了他一眼,没有说话的念头。
顾青云见状,于是也跟着安静下来。
反正他觉得自己通过这次府试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前面两场都没犯什么错误,自己的帖经记得很熟,都一一写上了。
回来后,顾大河和赵文轩商量了下,还是决定请个大夫,给他开一副药喝下去。
晚上顾大河回来的时候,忍不住就说道:“赵文轩没爹,娘又不能跟着来,这次还好,还有我跟着跑腿,下次就不一定了。我看他如果有钱的话,还不如雇佣一个书童跟着,起码端茶倒水照顾人都很方便,他身子骨看着都没你健康。”
顾青云披散着头发,正坐在凳子上拿着木梳按摩头皮,闻言就翻了个白眼,道:“爹,我虽然年纪比他小,但我的身体比他健康不是什么稀奇事,也不看看文轩师兄平时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如果他一天有六个时辰在读书的话,我就会分出一个时辰来锻炼身体,这能比吗?”
早就告诉过赵文轩让他注意锻炼身体了,可是他自己都不上心,别人有什么办法?又不是欠他的,要实时叮嘱。说多了,估计人家还嫌烦呢。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
第29章 徭役
“有机会我会说的。”顾青云最后说了一句,把头发草草扎好,这才把刚刚店小二端过来的热水推过来,叫道,“爹,我们一起来洗脚吧。”
客栈里洗澡真不方便,隔天才能洗一次,幸好现在天气还不热。
那天晚上,绝大多数考生们都在房里安安静静地睡觉,直到早晨声音才嘈杂起来,大家开始互相讨论题目。
顾青云也被人早早敲门了,只是他故意当做听不到,睡了一个懒觉才起。好吧,其实他已经很久没睡过懒觉了,养成的生物钟让他早早就醒来,可就是不想离开被窝,还让顾大河取笑了一番。
偶尔偷个懒,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吃过早饭后,三人又聚在了一起,顾青云看赵文轩的脸色比昨天好多了,看起来没什么大碍。也是,只是一天考试而已,还不是乡试那种连续几天都要待在号房里的呢。
这次何谦竹也来了,在三天前进场的时候大家就联系上了,他知道顾青云他们住在这里。
大家开始一起对答案,客栈的大堂里热闹非凡,不时有人在争辩试题。顾青云很是惊讶,这才入住了差不多二十个考生,就能把气氛炒的那么火热。
掌柜的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态度极好,可能是早已经习惯了。
“啊——”大堂的角落里突然传来了一声惨叫,那人惊呼道,“什么?诗题中的黄花不指菊花,而是指春天的油菜花?天啊,那我不是跑题了?把春景写成秋景,肯定通不过了!”
那人的一声惊呼不亚于一场小型地震,大家很快就想起题目,不时有人发出惨叫声,还有人矜持地说了一句,“这就是学业不精的下场了。此题早就在宋朝考过了,当时还闹得很大,有些书上还有记载,你们的夫子没有和你们说过吗?”
此人顿时就遭到了一些审题错误的考生的围攻。
“不能全看四书五经啊,还得看看唐诗宋词,其他什么天文地理的才好,主考官出这道题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给我们降低难度,没想到你们竟然都不知道这则轶事。”说话的书生头戴纶巾,身穿锦袍,摇着扇子很是潇洒。
只是他的话实在是太拉仇恨了,最后在广大考生的怨念下,他很快就落荒而逃。
顾青云也觉得对方嘴欠,他自己知道就行了,做什么要说出来?在这里的很多人都是家境一般的,或者家里财富够了,可是请的老师水平一般的,他们这些人平时学习那些儒学经典就已经很吃力了,现在还要去翻课外书?那也得有这个精力或金钱才行,还要有运气才正好看到考题。
顾青云要不是经常去书店看免费书,自己又有意识地抄书好积累家中的藏书,他可能也看不到这个故事,答题的时候就按照《礼记》里的内容来理解了。
“我也答错了……”耳边传来了赵玉堂幽幽的声音。
三人一惊,都看着他。
赵玉堂脸色惨白,低声道:“我写成菊花诗了,是不是这次府试就不过了?”
三人面面相觑,大家不是主考官,当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道题的占分比重不大,只要其他做得好,还是有希望的。”最后,顾青云只能如此安慰他。
赵玉堂似乎接受了这个说法,心情也好了一点。
即使大家都知道自己还年轻,这次不行,明年再来也可以,可还是看不破啊,巴不得什么考试都一次性通过,以后好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考乡试,成为举人,这才有当官的资格啊。
“我爹说中午就跟着商队回去了,可以明天傍晚到家,你们有什么要买的就赶紧去买。”赵玉堂自从对了答案后就没精打采的,声音都有点无力。
顾青云见人生地不熟的,又没有钱,该买的他爹也买了,该办的事也办了,就没有出去。倒是他们三个出去了,直到快中午了才回。
回来的时候,顾青云闻到他们身上淡淡的酒气,就忍不住问道:“去喝酒了?”
赵玉堂傻笑,神情还算清醒。
何谦竹很是无奈,指着赵玉堂叹道:“我们走着走着,他想借酒浇愁,又不敢在客栈喝,怕被赵伯伯骂,就在一间小酒馆喝了一点小酒。”
赵文轩也是一脸的无语。
“你爹快回来了,赶紧去换衣服。”顾青云扶额,催促道,“都快要出发了,你还敢在伯父的眼皮底下犯案,你强。”
最后出发要上车的时候,赵父似乎没发现什么,四人都悄悄松了一口气。
至于赵父那个了然的眼神……顾青云决定自己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不说。
又是一天半的时间,他们终于回到了家。才八天的时间,就仿佛过了一个月,看到那座熟悉的农家小院,瞬间,顾青云都差点流泪了。
府城虽大虽繁华,那也不是他的家,这座农家小院才是他在这个时空的根啊。
此刻,顾青云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
在应付完老陈氏一番“瘦了瘦了”的话语后,顾青云终于从奶奶的怀里挣脱出来了。
因为顾大河开始把买的东西一一从车上搬下来。
粗盐、细棉布、醋、酱油、白糖、酒……除了细棉布,其他都是腌制咸鸡蛋要用的调料,这些在府城买更便宜,趁着有机会,顾大河就买了回来。
可是大家更关注的是方子的售卖情况。
顾大河这才小心翼翼地掏出几张协议,递给顾季山,一边说道:“这个方子不好卖啊,我上门说的时候,那些掌柜都以为我是骗子,听都没听就把我赶出来了,更别说尝一下我带去的咸鸡蛋了。有些态度好点的,还想着只出一两银子就买去。我当然不肯了,这也太便宜了!”
见大家都深有同感地看着自己,顾大河喝了一口水才继续说道,“后来我见这样不行,就找到何秀才的儿子何林,请他帮忙,这才卖了出去。”
对于方子他们顾家看得很珍贵,但在那些酒楼或饭馆的店家眼里,这个没有什么出奇的。能屹立不倒的店子不是背景雄厚就是有自己的镇店之宝,都有属于自己的秘方,如果觉得你开价高了,他们都不会买,实在想要的话,还不如想其他办法去弄到手。
“幸好有何兄在,他带着我认识了一些人,价格才高一点。”顾大河对何林满是感激。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个熟人帮忙实在是太好了!
最后方子一共才卖了15两银子,卖给了府城南北两个规模一般的饭馆,这是三家协商好的,否则顾大河都不想出手,因为只有一家的话,人家出的银子更低。
“主要是那些做菜师傅尝一下就差不多知道里面放了什么调料,人家只是懒得去一一尝试比例,嫌这个花费时间,鸡蛋又不是什么精贵玩意,这才愿意花钱买,要是惹急了他们,他们就自己干了。”顾大河见大家似乎有点不满,就连忙解释道。
顾家人一想,顾大河说的也有道理。
“而且人家何兄帮了我那么大的忙,我肯定要表示感谢的。”顾大河又忙说道。
这相当于中人,按照规矩是要给何林一定的抽成。
大家点点头,都能理解,只还是对送出去的二两银子感到肉痛罢了。不过转念一想,要是没有对方,可能还卖不出去。
“起码现在13两银子也可以买两亩地了。”顾大河笑呵呵的,心里还是很满足的。
其他人一听,也是,这银子相当于白来的一样,也开始高兴了。
再加上顾青云已经顺利完成府试,大家的心情就更美好了。
结果成绩还没有出来,就听到朝廷今年又开始征发男丁去服徭役了,每家每户要出一人。而顾家去年轮到顾二河,今年就是顾大河去了。
这次不是修路也不是修驿站,是修县城那条江水的码头。
“大爷爷,你的意思是说县里的码头修好后,从县城这里就可以顺着江水到府城和郡城?而且府城的人去郡城时,从我们这里走水路会很近?”顾青云听说这个消息后,眼睛顿时亮了。这不就相当于中转站吗?
顾伯山点点头,不明白他为什么那么激动。
顾青云当然激动了,他记得那条江水离县城不到四里远,县城的居民如果家里没有水井的话都会去江边挑水喝,可想而知这江水离县城有多近了。
如果码头真的修好的话,那就会有船到来,而官府既然把这码头修在这里就是想作为补充物资的中转站。他看过当地地理方面的资料,发现他们这里地处东部,本地多江河水网,走山路会觉得远,但是走水路就会节省很多时间。
难怪官府想从水路来想办法改善交通。
现在官府修建这个码头,那意味着林山县的发展机会来临了。机会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那这次他要不要赌一次呢?
“大爷爷,以前据说江边那里也有个小码头?”顾青云想起了这个事情,连忙问道,“后来为什么码头被废弃了?”
顾伯山很奇怪顾青云怎么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不过还是仔细想了想,说道:“似乎是的,我听老友说过,前朝这里是有个渡口,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有路过的船只在这里停下,当时县城还是个小镇,很多小镇上的人都靠卖东西给船上的人挣钱,可惜好景不长,没几年老天爷就发洪水,渡口也被淹没了。”
一直到了现在,残破的渡口还在江边那里。
“那大爷爷,如果码头真的建好,我建议你可以在旁边买一块荒地,以后人多了码头就发展起来,到时荒地无论是转卖出去还是自己建房开店、租出去都可以,比把钱存在家里好多了。”顾青云真心建议道。
虽然这个时候码头还没有建好,但他还是觉得这件事大有可为,就是要趁着现在还没多少人确认这个消息,就要提前去县衙买地。要不然等码头的人渐多,大家都意识到这个商机的时候,就轮不到他们捡便宜了。
他记得现在上等良田是10两银子一亩,中等是7两,荒地是2两银子一亩,如果用来开荒的话前两年还可以免税,第三年半税,之后才是正常纳税。
想想江边那一大片荒地……顾青云觉得自己开始兴奋起来。
“荒地还要跑那么远去买?咱们村的荒地还有一些地方没人肯去开荒。”顾伯山摇摇头,笑骂道,“你这孩子,想一出是一出的。挣钱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前朝也没见他们在码头那里建房,要什么东西到县里买就是了,又不远。”
“就是。”一直旁听的顾季山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就瞪眼道,“家里又不是供不起你念书,你小小年纪的就不要老是想着挣钱,好好读书才是正经。”
顾青云撇撇嘴,不甘心地说道:“我只是想到这样一个法子而已,有轻松一点的赚钱方法谁想去辛苦?马无夜草不肥,不冒点风险怎么有钱?爷爷你们在地里汗珠子掉地摔八瓣,那么辛苦可有卖咸鸡蛋赚钱?”
“爹,你就让栓子说吧,我觉得他说得还是有点道理的。”顾大河劝道。一趟府城之行,让他大开眼界,想到府城的繁荣,一想到那些人要去郡城就要经过他们这里,只要他们每人买一只鸡蛋,那一次能卖出多少鸡蛋?
又想起自家儿子经常说的,县城就那么点人口,咸鸡蛋多了想卖都卖不出去,这个世道,人多了县城才有发展,才多机会,多消费,多挣钱。
虽然这些话他听得不是明白,但他觉得还是越听越有道理。
当然,这是不是一个傻爹的美化结果就不用细究了。
反正顾大河觉得最有道理的是,在他们桃花镇,鸡蛋只要一文钱一个,到了府城,竟然要两文钱了,有些地方还甚至要卖三文钱!
这不就是人多了,鸡蛋就显得稀罕,价格就贵了吗?
顾青云感激地看着顾大河,这才是亲爹啊,几乎无条件支持。
“就是,今时可不同往日,现在天下都换了,小镇升级为县城,人口会越来越多。还有,咱们这里靠近深山,毛皮、药材、野味都可以卖,包括家家户户织的麻布,虽然麻布穿起来是不怎么舒服,但是我对比过了,比起府城的麻布,我们这里的麻布更为密实柔软一点,也更耐用,本地大概是种植苎麻的好地方,所以才能不同于其他地方。”顾青云见顾伯山和顾季山不理会自己的意见,心里有点急了。
这才是家里做决定的关键人物啊。
见顾伯山沉思的样子,顾青云又道:“哎呀,大爷爷,你回去慢慢想吧。对了,可以用钱来代替徭役吗?”修建码头会很累的,他担心顾大河的身体会受不住。
他还记得去年顾二河修完路回来的时候,人都瘦了两圈,眼睛都凹进去了。而这次还是在水里,可能还会有危险。因为现在要修建的码头估计是要有一排由岸上伸入水中的楼梯,多半是用木头做的,这样的话肯定要有人在水下干活。
“不能,这次怕人手不够,规定除了有功名的人家,其他都不能用银子来替代。当然,如果你家有钱的话,也可以出钱请人帮忙服徭役。”顾伯山摇摇头,这次可能就不容易请到人了,毕竟谁都知道服徭役期间官府给人吃的东西是什么玩意。
那么辛苦的活,不是逼不得已都不想拿命去挣。免得辛苦得来的钱还不够自己补身子用。除非是大户人家,不缺钱,重赏之下才容易找人。
想到自己的儿子,每年徭役都是他去,偶尔太辛苦的话就会出银子替代,所以一直以来都没出什么问题,这次就不行了。
“大河,你跟你大哥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还有,这次超过二十天的徭役后,接下来的每天都会有工钱,直到修好为止。”
说完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顾伯山才道,“幸亏是在县城,离家不远,不像去年,离家远,想回来一趟都不容易。”像这次在县城服徭役,家人还可以时不时地带衣服啊、食物给男人吃,这样对身体的损伤就不那么厉害了。
“我还要去跟村里人说,就先走了。”顾伯山说完就离开了。
看着大爷爷的背影,顾青云精神一震,又把刚才的事情换个说法说了一遍,想要说服家人。
“爹,大哥,我觉得栓子的话也有些道理,万一真的成了,我们家的负担也会减轻很多,栓子明年还要去郡城参加院试,有钱的话,就可以吃好点住好点了。”顾二河突然开口。
顾青云给二叔一个感激的眼神。
顾二河憨厚地笑笑,挠挠脑袋,笑道:“反正我觉得一直以来栓子没有把握的事情是不会乱说的,他又是咱们家读书最多的人,见识最广、脑袋最聪明,听他的应该不会错到哪儿去。”
二叔这番话简直让顾青云有点受宠若惊。
在这个家里,顾二河几乎是不怎么开口说话的,他是一个沉默的人,干活很卖力,不怎么爱说话。也只有在李氏说一些不着边际的酸话才会站出来阻止,且这个沉默的男人还能死死地把李氏压制住,所以这些年来,家中才那么平静。
要不然,一户收入中等的农家要供一个脱产的读书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前期花费不大,可是随着他年纪的增大,特别是上私塾后,单是每年的学费就要2两银子,再加上笔墨纸砚的费用,衣服的费用,交际的费用,即使是买最便宜的,那一年的花费就需要将近10两银子了,普通的农家要用二或三年的收成才换来这笔银子。
这还没包括他逢年过节要给夫子准备的节礼,虽然大多数都是送自家产的东西,可是那也是要花费一定银子的。
幸好他自己可以抄书挣钱,买书的钱不用家里出,纸张也省下了,这才少花一点。
总之一句话,现在二叔能这么说,他真的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爹,明天正好是送咸鸡蛋的日子,我送完后就去县衙问问那边荒地的价格,到时回来再商量一下看到底买不买。”顾大河最后建议道。
顾季山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