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出了他们四个年轻的,大家觉得何秀才会教学生。
这让何秀才很是郁闷,他自己都说了,之前一直都没考出好成绩,是以前的学生学习时间太短了,那些学生认识几个字后就回家,基本上没有谁能一直坚持下来读书,现在何谦竹这一批是学了将近十年才下场一试的。
不管怎么说,何秀才的私塾一下子就成为了桃花镇想读书的孩子的第一选择。
第27章 府城
也不知道另一条街颗粒无收的李秀才是什么感想?这次他的两个学生一个都没过。不过他毕竟年轻,大家还是很相信他本人学识的。
时间到了四月初,四月十五日就是府试的日子。
府试,主考官是由知府主持,顾青云他们要到临阳府考试。从桃花镇到临阳府走路的话要两天的时间,用牛车的话至少需要一天半,晚上需要找地方过夜,而且临阳府因为距离远,大家都不熟悉,还要提早去,省得到时找不到地方住。
这次顾家人就不放心顾青云和其他几位同窗一起去了,其他三家的家长也不放心,毕竟在家长的眼里,他们都还是小孩子,怎么能去那么远的地方而没有大人跟着呢?
生怕路上被耽搁,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四月十日就出发,不过去之前还去做另外一件事。
他们还要到县里看看有没有商队去府城,这样可以要求跟他们在一起,也好有个伴,比较安全,以防万一。
这事就由赵玉堂的父亲去联系,他认识人。最后,通过联系,就找到了一家在四月十日出发的商队,需要他们一大早就赶到县城门口等待。
四家人一共出动三辆牛车,顾青云和顾大河赶着自家的牛车,除了赵文轩、赵玉堂父子三人同一辆牛车外,何谦竹父子、还有他们家的一个赶车的族叔也是独自一辆。
赵家和何家的牛车都有车棚,只有顾家的没有,再者这个牛刚买回来没多久,虽然早就被□□过了,可是顾大河还是怕出意外,于是商量后就让顾青云和何谦竹父子一辆车,两家的行李都放在顾家的牛车上。
天上还有星星时,他们就从桃花镇出发了,赶到县城的时候商队还没出来。
大伙儿松了口气,下车。早上的温度还带着凉意,与其坐在车上还不如下来走走,活动一下身体。
尤其是顾青云,习惯了早起锻炼,谁知道今天起得更早,都赶着时间出门,差点就没空吃早饭,当然也没时间活动开身体,现在都觉得有点不舒服了。
他做做伸展运动,动动手脚后,见地面上有石子,就忍不住捡起几颗来扔一下。自从上次人贩子事件发生后,他就更喜欢这项活动了。
赵玉堂被他的动作吸引,也捡起石头瞄准不远处的大石头,开始扔起来,两人暗暗较劲。
家长们在不远处看着。
“这孩子,都那么大了,还那么孩子气。”赵父忍不住说道。他是个又高又壮的汉子,说话声如洪钟,中气十足。
“孩子都这样,我家这个从小到大就喜欢扔石子玩,还喜欢活动身子骨,这不,效果出来了,现在身子骨好多了。”顾大河笑道,“都是桃山寺的师傅说的,我们都没注意,他自己小小的一个就记住了。”
两人刚才就聊开了,知道自家的儿子就是靠着这身手从人贩子救出小孩的,颇为骄傲,心理上更觉得亲近了。
“所以我才没阻止他练武,身体好才是真的好。”赵父点点头。
一旁的何父更是深有所感,忍不住说道:“是啊,身体好才是真的好啊。”
何父神情满是遗憾,他是一个美中年,何谦竹长得和他有六七分相似,只是气质文弱,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做起事来也是慢吞吞的。
赵父瞧了他一眼,赶紧说道:“这要是以前,我也可以带队去府城,都不用麻烦别人。现在不行,路都不熟了。洪正五年,我去府城的时候在路上被人砍了一刀,那个血哟,流了一地,要不是我命大,差点就救不回来了。回来后孩子他娘的眼睛差点就哭瞎,以后死活都不让我出门去进货,说宁愿跟我吃糠咽菜都不愿意我有危险。”
赵父的语气带点不满,又带点炫耀。大概是因为从商,嘴皮子很灵活,他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一段话被他说得活灵活现,感染力极强。
“幸亏以前我还有点路子,可以从府城的商队买到货物,虽然挣得没有以前多,刚刚够生活,但是也可以养得起他们娘们俩了。”赵父的语气很是遗憾,又带些骄傲,“重要的是家里人放心了。”
“哎呀,爹,你还说这些干嘛?都过去那么久了。”在大人们说话的时候,顾青云他们就不好意思了,都停了下来。
此时见顾青云听得津津有味,赵玉堂觉得有点尴尬。
“说这些不行吗?不说你都不知道老子以前跑商有多辛苦,那时天下初定,但有些地方还是很乱的,我们这些跑商的是拿着小命去拼的。没有老子,你现在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赵父虎目一瞪,赵玉堂顿时不敢吭声了。
“所以才要你好好读书,老子为你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你得要好好读书,让别人以后也叫我一声老太爷!”赵父把孩子教训了一顿,觉得心下舒坦了,继续说道,“说起来,我最羡慕的就是里正他爹了,那可是走到哪都被叫做老太爷的,人家活得那才叫体面,多有面子啊!”赵父满脸羡慕。
赵玉堂低下头来,努努嘴,脸色微微发红。
“令郎以后定能金榜题名,他现在年纪还小就能通过县试,可见是个有天赋的。以后只要踏踏实实的,就能一步一步往上走。”何父肯定地说道。
顾大河也点头赞同。
赵父脸上立马带上了笑容,连忙摆手道:“你就别夸他了,他就是一个混小子,以前整天还想去考武举,我就他那么一个儿子,他想上战场除非他老子死了!”
一旁的顾青云莞尔,听赵玉堂说过,他父母本来生有二子三女的,还是本地人,可是那场瘟疫太可怕了,大家赶紧出逃,逃荒的时候他的哥哥和最小的妹妹不幸去世。现在家里只有他们三姐弟,其中一个姐姐刚出嫁两年,妹妹才刚刚13岁。
所以赵玉堂也算是家中的独子,父母根本不可能让他去从军。
听说的时候,顾青云再次深刻感受到了古代的不安全和生命的脆弱。
至于何父,他也是读书人,但从不下场,刚开始顾青云还觉得奇怪,但何谦竹一说何父有心疾,顾青云就理解了。
心疾?不就是心脏病吗?的确不适合考科举,免得情绪大喜大悲,大起大落,而且考场的压力大,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那这次你爹还要来照顾你?”顾青云觉得不可思议,这到底是谁照顾谁啊?
没想到何谦竹也是满脸的无奈,叹道:“家母也不想他来,可他硬是不肯,说要去府城探望好友,还说绝不干涉我的科考,一到府城就分开,他就住进他好友那里,不和族叔一起住。”
何谦竹的族叔就是何智的父亲,他们几年前就到府城来发展了,好像做的是书店的掌柜,跟的东家就是镇上那家书店的老板。
这是顾青云在学堂里慢慢听八卦总结出来的,有时候他会到顾青明的乙班上走走转转,和那些小孩说说话,如果他们问他问题的话,他也会耐心解答。
一来二去,大家就熟悉了。小孩们大都是住在镇上,不要以为他们人小,其实他们因为到处乱窜,可以听到很多八卦的。最起码,甲班几个人的家庭情况就被他们扒得干干净净。
当然,顾青云估计自家的情况也被他们想方设法打听清楚了,毕竟他们四人可以说得上是小小私塾里的风云人物,是他们未来的目标。
何谦竹的家境的确不错,家里有上百亩地,具体的亩数暂时不清楚,他们还在县城有一家铺子,每年都有租金收入。此外,何谦竹家里还有一个8岁的弟弟,不管事的奶奶,而家里的一切都靠他娘亲来操持,因此据说他娘的性格较为强硬。
“家里的族叔才是这次跟来照顾我的人。”何谦竹笑着说道。
现在天下初定17年,是个四肢健全的流民都能去偏僻一点的官府分一块地,所以很少有人肯卖身为奴,除了一些大户人家,一般有点资产的小户人家都不可能买到奴婢,只能出钱雇佣。
像何叔这种的,也不是何谦竹家的下人,只是从族里选出来帮忙的,还要每月给月钱。不过这时候大家都觉得有便宜要先照顾自家人,自家人总比外人值得信任。
顾青云知道,如果以后自己读书读出去了,真的能当官,那跟在他身边跑腿的可能也是自己的族人。
三位家长聚在一起说话,难为他们身份各不相同,却很有话题聊。
就听到顾大河很是佩服地说道:“赵兄,我就佩服你当初的果断,虽然辛苦了一段时间,但也挣下了家业,现在可以供孩子读书。当初我家刚迁到这里,你们招人去跑商的时候,我也去看了,可那时小孩还小,家里老人说什么也不同意,觉得太危险了。他们是害怕啊,那时候真够乱的,结果坐在家里安全是安全了,可是种田也没什么出息,只是能吃饱饭有什么用?一年到头都不够孩子买几本书。”
赵父听了顾大河的夸奖,却也只是摇摇头,道:“一行有一行的难处,和我一起跑商的,还不是有几个不在了?利润大,危险就大,很简单的道理。种田安稳是发不了财的,但是不用家人担心。”
顾大河只能应了一声:“说得是。”
接下来,就是三个家长各自吹捧对方的小孩了。
顾青云三人面面相觑,忍不住掩面走远了。
真是太羞耻了!这夸的是自己吗?赵伯伯啊,你真的了解我吗?
站在中间的赵文轩却神情郁郁,半天不说一句话。
顾青云想起刚才在桃花镇时,何谦竹三人都有家人来送行,包括赵文轩的娘也出现了。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赵文轩的娘,看起来才三十出头,皮肤白皙,荆钗布裙,看起来是个温柔的妇人,对赵文轩非常不舍,一再地叮嘱他各种事情,还不住地跟赵玉堂的娘道谢。
看得出来,赵文轩和他娘的关系还不错,走的时候还伸出头回头看。
现在赵文轩神情如此,估计是想起他娘或爹了,于是顾青云给赵玉堂使了个眼色。
赵玉堂摇摇头,把头一撇,不肯搭理。
何谦竹则从包袱里掏出一只竹笛来,放在嘴边,开始吹起来。
顾青云被吓了一跳,没想到何谦竹还有这个技能!
笛声悠悠地响起,顾青云认真地听着,一边想到:貌似古代的书生很多都是琴棋书画皆有涉猎,甚至还有那文武双全的,弓马娴熟,武能安邦,文可治国。
实在是太厉害了!
大家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那自己的呢?
前世就别想了,在他的姐妹们学才艺的时候,他还在学校里啃着书本,想着大学的生活费到底从哪里赚来,所以他读书期间是一项特长都没学,工作后也没想过去学。
那他的优势在哪里?
顾青云思来想去,觉得大概就是做个教师吧?毕竟大学四年的生活费都是他做家教挣来的,在通过对比发传单、打暑期工、在学校申请勤工俭学能挣的钱后,他最后选择做家教,并且一直坚持做下去。到了最后,已经在大学城附近的家长圈里有了少许的名气,每小时挣的钱也比别人高一些,还从来不愁没有人请他。
当然做家教唯一不好的地方就在于很容易遇到一个熊孩子,不过他为了钱,当时能忍的都忍了,非常有耐性,所以家长对他的评价都挺好的。
不过这个优势能和别的读书人交流吗?顾青云心里暗自摇头。
等考上秀才再说课外兴趣的事吧,现在还是不要想太多了。
一曲完毕,大家回过神来,纷纷给予赞扬。
何谦竹歉意一笑,道:“我这是突然有灵感了,忍不住想吹,打扰你们了。”
“没事,你吹笛子挺好听的。”顾青云摇摇头,“这曲子很欢快,我听了心情很好。”他看了一眼赵玉堂。
赵玉堂赞同地点点头,道:“是的,让人听了心情愉快。”
几人又开始说笑起来。
等了差不多一刻钟,终于,人到齐了,商队也准备出发。队伍是按照商队的安排来走的,一个跟一个,队伍拉得长长的,前面是镖局的人,接着是商队自家的人,不是牛车就是驴车,后面才是他们这些跟着出发的,有探亲的,也有几个和他们的目的一样,都是去考府试的。
大家遇到了,都很高兴,很有话题聊,可惜都在车上要赶路,只能偶尔高声说一句,大多数时候都要闭嘴。
再后面还有一辆镖局的车跟着,大家都觉得很有安全感,这个钱花得不冤。
车队开始出发后,顾青云就躺在何谦竹的车里,抱着薄被准备补个回笼觉。何父跑去和顾大河一辆车了。
何谦竹看着他的举动觉得很不可思议,问道:“这么晃动的牛车你也睡得着?”
顾青云白了他一眼,道:“为什么睡不着?这些年官府让人服徭役,很多时候都是在修路,我爹说这个路比较平坦宽阔,比以前的好走多了。”他觉得这个皇帝挺好的,还知道跟穿越者皇帝学,要先修路,不像前朝后期,都是叫人去修宫殿啊,修县衙什么的,难怪被反了。
何谦竹想想,觉得有道理。
他突然爬过来靠近顾青云,在他耳边低声道:“青云,你有没有发现赵文轩最近变化颇大?”
顾青云见他靠得那么近,有点不自在,就把他的头推开点,这才回答道:“是有点,好像读书更刻苦了,我听玉堂师兄说他最近挑灯夜读。”
何谦竹猛地点头,说道:“对,而且问夫子问题问得特别勤快,以后走路下巴是扬起来的,现在已经是平视了。”
顾青云扑哧一笑,捶打他的肩膀,笑道:“你观察得也太细致了吧?”没想到一向温和待人的何谦竹也有一颗八卦之心,不过他也知道对方和赵文轩有点小矛盾。
“那是当然。”何谦竹理所当然的样子,道,“你刚入学时他还瞧你不起,不久后改观,也只以为你只是背书厉害,算学厉害,没想到这次县试你竟然超过他,看他当初在榜下那个不可置信的样子,我都有点同情他了,他一向以为县案首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呢。”
“他现在读书那么努力,府试考得比我好也不一定。”赵文轩的天赋他是看在眼里的,一篇文章自己要背十分钟才能记住,他只需背三分钟就搞定了。
顾青云估计,对方差就差在写字上,他写出来的字不是自己自夸,绝对没有自己写的工整好看。
何谦竹摇摇头,道:“那可不一定。”说着就拿出一本书开始看。
顾青云睁着眼睛看了一会,忍不住劝道:“在晃动的牛车上看书对眼睛不好,你不想以后年纪轻轻就看东西模糊吧?”不过,古代有人会得近视吗?大家写的都是毛笔字,字大人又离得远,又没有电子产品,反正他没见过,最多是有人得了老花眼。
何谦竹一听,惊讶地问道:“难道这个可以导致人看东西模糊不清?”
顾青云很肯定地点头,嘴里却说道:“大概吧,谁知道呢?又没做过研究,不过的确不好,容易头晕,反正你也不缺这么一点时间,还不如背书呢。”
“背书的话又吵到你。”
“没事,我就当催眠了。”顾青云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不久,耳边就响起了何谦竹略微低沉的声音,他微微一笑,随着车身的摇晃,缓缓入睡。
自从大丫和何常春订亲后,他和何谦竹的关系就更好了。
睡了一觉起来,车队已经停下来吃中饭了。大家也只是升起火堆把水烧开,然后一人一碗热水,就这样就着热水吃干粮。
干粮吃了后,商队把在周围走动的人叫了回来,车队再重新出发。
这次顾青云没有再睡了,他把空间留给何谦竹父子,自己跑去和顾大河学赶牛车。
“你学这个做什么?胡闹。”顾大河笑骂了一声。
“以防万一嘛,爹,你就教我吧。”顾青云觉得难得有机会当然要学了,这相当于现代去学驾照啊,男人怎么能不会开车?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什么都会一点才好生存。
顾大河无奈,就跟顾青云慢慢解说了,当然,还不敢让他上手。
晚上在一家路边的驿站过夜,本朝规定老百姓也能进入驿站,所收取的费用可用于维护驿站及驿站人员俸禄的开支。
驿站看起来还不错,起码比较干净,不过商队睡的都是大通铺,货物有专人看管。他们的牛车也卸载下来,把牛牵到槽房里,自有驿站的人员来喂养。
顾青云父子为了省钱,和赵文轩合开了一家下房,里面只有两张床榻,除此之外连转身的余地都几乎没有。
不过三人也不在意,不用睡大通铺已经很好了。
顾青云父子同睡一张,赵文轩独自一张。
很久没和顾大河一起躺在一张床上了,顾青云有点不习惯,这可不是小时候啊。不过听着顾大河的呼吸声,慢慢的,他也睡着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没有矫情的机会。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商队的管事就说下午可以到府城了。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高兴,尤其是顾青云,再一次感受到了古代交通的坑爹程度,出门在外,什么都不方便。想一想现在考府试就要走这么长时间,以后去郡城考院试呢?不是更麻烦?
古代的一个秀才含金量真是高啊,要辗转三个地方考,难怪花的钱多,估计很多都用在去赶考的路上吧,衣食住行哪样不需要花钱?
当天下午,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了,一路平安,什么都没遇到,赵父忍不住说现在的出行的确安全多了。
临阳府有着还算高大的城墙,城门口人流络绎不绝,到了这里,商队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大家交了进城费后,就准备分开。
何谦竹父子有亲戚可以借住就直接告辞离去,其他一起赶考的人也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最后还是只剩下他们三家。
赵父有外出的经验,通过询问商队的人,很容易地找到一家价格适中、干净整洁的客栈。
最近临阳府治下的县城有很多人来赶考,考场附近的客栈基本上都爆满了,他们选择的客栈是离考场远了点,但胜在比较安静,而且还有上房和中房空着。
上房就像那种一房一厅的,一两银子一天,包三餐,还有肉。中房只有一个房间,里面一张床,500文钱一天,也包三餐,如果不包的话只需要400文钱,下房非常狭窄,还要跟人合住,环境比较吵闹,更别提大通铺了。
这么贵!价格足足比县城的多了二倍!顾青云父子两人吃了一惊。
第28章 府试
客栈掌柜淡淡地说道:“客官定哪一间?再不定就没有了,我们这个价钱已经很公道了,你现在去哪都是这个价,离考场近的那些客栈足足比我们多了一倍!就这样,还有些人没找到地方住哩。再说了,去年在我们客栈住的可是有两个人考上童生的,喏,就是这两间一号和二号上房,现在早就被人定下了,他们旁边就只有三号房和五号房了。”
几人回头看了看,发现客栈门口这么一会又来了一辆驴车。
最终,赵玉堂父子和赵文轩选择了上房,顾青云父子选择了中房,不要包餐。
“爹,这个房间还是挺宽敞的,够我们两个住了。”顾青云两人把行李搬进屋后,转了一圈,房内有一张床,可以睡得下他们两个,此外靠窗还摆放着一张八仙桌,两张椅子,桌子上有一只茶壶和几只杯子。
“你睡床上,我睡这里就行了。”顾大河选好地方后就把他带来的行李打开,把零散的竹子和木头敲敲打打就组装成一张竹榻。
顾青云看了目瞪口呆,笑道:“爹,你怎么从家里把床都带来了?”被子之类的带就带了,毕竟有自己的牛车,可是竟然连床都带来了,虽然这张床不大。
“省钱啊,要不然来这里还得和你一起挤,要客栈加床还要多给几十文钱,有这个钱还不如多买点好吃的。”顾大河不以为然。
“……”顾青云无语。
顾大河还一边收拾行李,一边问道:“你的那个同窗赵文轩真不会过日子,他自己一个人要个中房不是很好吗?”
顾青云把他的书本都小心地摆放在八仙桌上,一一抚平封面,闻言头也不回,道:“爹,那是人家的事,文轩师兄有钱自己住好点有什么关系?”
“是没关系,我只是和你念叨念叨。而且我觉得他家也没多少钱啊,一个老娘养着一个读书的儿子,刺绣有那么赚钱吗?”顾大河怀疑,随即也觉得这与自己无关,就摇摇头道,“人家有家底我们的确不知道,我这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整理好行李后,顾大河就出去看自家的牛了;免得客栈怠慢它。
顾青云自己则留在客栈开始看书。
当天晚上他们还去逛了夜市,听店小二说,这里的宵禁是在晚上亥时之后,因此夜市里人流如织,商品众多,应有尽有,让长到11岁才第一次看到如此情景的顾青云目不暇接。
虽然和现代他去过的一线城市完全没有可比性,但那古香古色的街道和人流,有着电视剧无法演出来的鲜活和人气,给了他另外一种震撼。
只是南方的一个府城就如此繁华鲜活,那相当于现代首府的郡城呢?还有京城呢?
总之,临阳府的繁华给顾青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里的人流量比林山县大多了,人们的衣着比林山县的看起来体面不少,加上白天进城时林立在街道两旁的店肆,让他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心。
可惜府试将近,他不可能跑出去玩耍,反而要抽出时间和同客栈的考生一起交流感情。其实主要就是交流一下有关于主考官知府的信息,比如他是喜欢文采华丽的,还是喜欢语言实际点的?是爱好经义还是诗赋?这些都是考生关注的焦点。
市面上流传的消息真真假假,有些甚至还会互相矛盾,顾青云几个坐着分析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毕竟没有人脉,消息来源也是大众化。
接着,书店里又出了一份前几年的府试试卷,引起了考生们的争相购买。只有小小二十几页的小册子,就要卖1两银子!还你爱买不买,不买滚。
你不买别人买了,那万一今年出的题目在里面,那不是亏了吗?所以很多人都是咬着牙买的。
顾青云看着这一幕幕的剧情,只觉得好熟悉!
看来古往今来考试都是大同小异,连考生们的情绪都是如此。
因为府试过了后就是正式的童生,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特别是在乡下,这是识字率低下的地方,更会受到尊重,这个时候你在乡下开个私塾也没人说你不够格,或者村民和邻里有纠纷的时候也喜欢叫你去评判。
当然,受重视的程度与你的年纪有关,你年纪越小,人们越是不敢小看你。
像顾伯山这种又例外,他毕竟是一村之长,虽然没有什么权力,但是村民落户、买房、置地都需要通过他去办理,要不然人家里正哪里知道你是谁啊?不会给你审核的。
所以顾青云才觉得这个时候的气氛和县试比起来紧张很多,这里的考生情绪都紧绷得厉害。
赵文轩和顾青云都没有去买小册子,赵玉堂不差钱,跟风买了,看了后还把小册子拿给顾青云两人看。
顾青云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发现除了有些经义自己把握不准,其他的自己都会做。
赵文轩则拿着小册子在沉思。
“你们看吧,我还是回房去看书好了,看这个不靠谱。”只要不是作弊,流传得越广的东西主考官肯定是不会出的,最多能判断一下主考官的出题风格。可是这方面他看了也不能总结出来,因为这个知府是新上任没多久的,与其花心思弄这个,还不如用多点时间看经义。
“……”赵玉堂伸出手想制止,却还是看到顾青云无情的背影。
“这样好吗?也不讨论一下?”赵玉堂咕哝。
“是没什么好看的。”赵文轩把小册子扔给他,起身也走了。
除了第一天顾青云出去逛逛,把考府试的手续办好外,其他时候他都在留在客栈里安静地待着,自己做自己的事,最多就是到客栈的后院转转,在房里做做俯卧撑锻炼一下。
顾大河不想留在房里打扰儿子,就天天出去逛,想看着是不是能把腌制咸鸡蛋的方子卖出去,换点银钱回来。他们做咸鸡蛋做得时间长了,熟练度增加,老陈氏他们就开始进行几番实验,用了山上的山泉水,又加入一种植物调料,不断改进,现在比刚开始的好吃很多,连酒楼的掌柜都说他们的方子已经可以值点钱了。
本来他们不想卖方子的,还想着留着细水长流,可是最近顾青云要花的钱越来越多,明年又要去郡城考院试——家里人都认为他一定能成为童生的。
而家里的鸡群已经饱和了,再养多一点就照顾不过来,也容易发生瘟疫和意外,最后得不偿失。即使现在村里养的鸡多了一些,可总数也差不多是那样了。
这一年来,县城的酒楼基本上每个月就只要300个鸡蛋,偶尔有一两个月达到500个,这样一来平均每个月差不多能挣八钱银子,加上卖出去的鸡,一年可卖得有四五两,虽然在其他农户看来这一年十几两银子已经非常多了,但是要供顾青云读书还是感觉不够用。
他们还和酒楼签订了契约,约定在林山县内只能独家供应。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去散卖。可是,自家和村里也没有那么多鸡蛋,最后还是得去跟别的村买鸡蛋,自己再腌制,挣个辛苦钱。
这两个月就是这样,顾季山每逢集市的时候都会顺便拿鸡蛋去卖,生意有好有坏。
现在想把咸鸡蛋卖到其他地方去都不行,没有原材料,路又远,想法不实际。
顾青云虽然不知道家里具体存款的数额,不过他大致算了下也能猜个*不离十。
发家致富,任重道远。不过他相信,只要他读书好了,这一切都会有的。可惜,要想考取功名,前期没有钱又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是大多数寒门学子遇到的难题了。难怪话本小说里,落魄书生都会娶一个有大把嫁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