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秾李夭桃-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哥叫李宗梁,是李小幺嫡嫡亲亲的亲大哥。
李宗梁和李二槐如今在一家粮食行做伙计,李宗梁识字,反应快、帐头清,脑子十分清爽,已经是粮行的小帐房了。
二槐心思简单,宁出力不操心,在粮行里挣个力气钱,因为特别实在、特别肯干,上上下下人缘极好。
李小幺在破庙里醒过来时,别的都还好,就是两条腿没有半点知觉,几个人带着她先是到池州府求医,池州府的万大夫说是经脉闭塞,让他们到太平府找神针国手王大夫诊治。
几个人就从池州府又赶到太平府,在王大夫那里针了几个月,总算是保住了李小幺的两条腿,等李小幺的腿好了,几个人在这太平府,已经算是安稳下来了。
………………
魏水生拎着几包熟菜,跟在一路雀跃的李小幺后面,进了院子。
“看小幺这高兴的,有什么喜事?”住在李小幺隔壁的沈婆子一边弯腰炒着菜,一边扭头看了眼李小幺和魏水生,笑着打招呼。
“今天有个客人赏了我几个钱!”李小幺跳进院子,欢快的答道。
李二槐正蹲在檐廊下的地锅前,举着几根麻杆烧饭。
这么烧饭是李二槐的绝活,大火把米煮开,换上一把麻杆,麻杆烧完,再闷上半刻钟,一锅饭就好了,香气扑鼻不说,满锅的锅巴金黄酥脆,是李小幺最爱的美味。
李小幺跳到李二槐身边,弯腰俯到他耳边,小声说道:“二槐哥,我今天多挣了好多钱,给你买了三斤生炒肺,从张记买的!”
二槐猛的吸了口口水,转过头,垂涎三尺:“我就说,幺妹最好!”
“小幺!再叫错以后没得吃!”李小幺恨恨的跺了跺脚,转身进屋。
魏水生已经进了屋,将手里的荷叶包放到桌子上。
大哥李宗梁正认真记着帐,忙放下笔收拾好,站起来,拿了几只大碗过来,两人将荷叶包拆开,将菜抖进大碗里。
李宗梁看到李小幺进来,转过身,抬了抬下巴示意床上的包袱:“幺妹快去看看,孙阿婆又让人给你捎衣服来了。”
李小幺跳到床前,打开包袱,抖出条翠绿的裙子和一件淡绿的孺衫,往身上比划了几下,小心的叠了起来,叹了口气:“我如今是男人了,不能穿裙子的!”
李宗梁看着魏水生,两人都是一脸无奈的笑。
魏水生过去两步,看着床上的包袱,很是感慨,“幺妹就是福气好,去年咱们在池州城,不过住了那么几天,孙阿婆就疼幺妹疼到心里去了,这大半年,捎了四五趟衣裳了。”
“可不是,也多亏了孙伯,咱们才能顺顺当当的到这太平府,治好幺妹的腿。”李宗梁也感慨起来。
李小幺包起包袱,包袱下露出双新鞋子,李小幺拿起来比划着问道:“这鞋子也是阿婆捎过来的?太大了,这针角”
李宗梁转头看到鞋子,脸上泛起层尴尬的红晕,“不是,那是对门柳娘子送过来的。”
“噢……”李小幺瞄着大哥,拖长了声音,“这么大,肯定不是给我的,那是给谁的?”
魏水生看看李宗梁,又看看李小幺手里的鞋子,笑起来,跟着起哄,“幺妹拿过来,让我试试,看看合不合脚。”
“那是人家柳娘子给大哥做的!关你俩什么事!”二槐拍着手进来,凑到桌子前,伸手掂了块炒肺片扔到嘴里,一边响亮的嚼着,一边说道。
李小幺拍着手里的鞋子,走到李宗梁身边,用胳膊肘捅了捅他,压低声音问道:“你真看上她了?”
“没有!”
“真没有?”李小幺仰头看着大哥,神情十分严肃,“可不能口是心非!你要是真没看上,我就把这鞋给人家送回去了!”
“送回去吧,刚才我就想送回去,看柳伯柳婶都没在家,她家就她一个人在,怕惹了闲话,没敢过去,你给送回去吧。”李宗梁声气平和,看来真不在意。
李小幺长长的舒了口气。
那位柳红姑娘,长的倒是不错,削肩水蛇腰,柳眉杏眼,也就是嘴唇太厚了点,人很良善,一点坏心眼也没有,确切的说,是根本没心眼,人笨到旁边身上下就一个’蠢’字,这样的人,可配不上她家大哥。
这娶媳妇是最最要慎重的事,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这么个笨的让人无语,连双鞋子都做不周正的女人,长的再好,也不能做她李小幺的嫂子!
“那我去了?”李小幺晃着手里的鞋。
“去吧,别多耽误,赶紧回来吃饭。”李宗梁嘱咐了句,李小幺答应了,拎着鞋子出了门,往斜对门柳家过去。
第四章 隐忧
李小幺在门口叫了声柳姐姐,柳娘子哎了一声应了,李小幺歪着头,看着整个人堵在门口,弯着腰滴着汗,正用力擀面条的柳娘子,迟疑了下,干脆从柳娘子背后硬挤过去,将背后的鞋子送到柳娘子面前晃了晃,连说带笑,“我大哥让我送回来的,大哥让我谢谢柳姐姐,他说他不少鞋子穿,让柳姐姐以后不用再费心了。”
柳娘子直起身子,抬手用手背抹了把汗,面粉从手上沾到额角,厚厚的嘴唇半张着,呆怔怔看着李小幺,一时没反应过来。
李小幺说完,往后跳了半步,将鞋子放到桌子上,嘿嘿笑着,从柳娘子身后飞快的挤了过去,却差点撞到站在门外两三步的青年男子身上。
李小幺刹住脚,抬起头。
站在门口的,是住在柳家隔壁的黄远山。
黄远山是太平府本地人,父亲嗜赌,败光了家产,把妻女都输给了人家,妻女被带走那天,黄父说是喝醉了酒,一脚踩进护城河里淹死了,就这样,一家人就只剩下黄远山一个,他是最早租住在这个院子里的人,房东知道这些闲话过往,却不知道黄远山如今做什么营生,只猜他大约是个帮闲的闲汉。
黄远山对柳娘子极好,经常送些值钱不值钱的小东西给她,也经常帮她做些提水劈柴的粗活。
不过柳娘子对他却不大上心,从李家兄弟搬进来起,柳娘子眼睛里就只能看得见李宗梁了,跟高大挺拔的李宗梁相比,身形单薄、形容猥琐的黄远山是太让人看不上眼了,姐儿爱俏,到哪个世间都一样!
黄远山呆站着,身上隐隐渗出丝丝阴寒之气,狠狠盯着柳娘子。
李小幺心里微微发寒,不敢多停留,陪着一脸尴尬的笑,含糊的招呼了一句’黄大哥’,赶紧往自家溜,走了几步,突然觉得背后一阵寒丝丝,仿佛被什么阴测测的东西盯住了一般。
黄远山阴沉的目光一直盯到李小幺进了屋,转过头,直直的盯着柳娘子,目光从她身上移到桌子上的鞋子上,突然从柳娘子身后硬挤过去,伸手抓起鞋子,转头盯着柳娘子,从牙缝里慢慢挤出几句话:“人家不要,还是给我吧,我不嫌弃这鞋破!”
说着,紧紧捏着鞋子,一把推开柳娘子,大步出了屋。
柳娘子被黄远山推的趔趄着歪到门框外,呆怔怔的眨着眼睛,小幺的话她刚明白过来,黄远山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李小幺一溜烟回到屋里,李宗梁已经将荔枝腰子、白切肉和生炒肺各拨了点出来装了一碗,见李小幺进来,指着碗吩咐:“把这个给沈阿婆送过去。”
“哎。”李小幺脆声答应,端起碗往隔壁送过去。
隔壁的沈婆子孤身一人,做的一手好针线,靠缝穷为生,经常帮他们缝缝补补。
二槐平时经常帮她做些挑水劈柴之类的重活,李宗梁原本想让李小幺跟着沈婆子学点针线活,可李小幺实在没那个兴致,根本不愿意掂针,李宗梁只好作罢。
李小幺送了菜回来,水生已经盛好了饭,晚饭只有他们四个人吃,李宗贵每天要到亥初才能回来,晚饭自然是在长丰楼吃。
水生吃了口饭,仿佛想起什么,看着李小幺问道:“你下午说,池州制置使宋公升被杀头了?”
“嗯。”李小幺咽了嘴里的饭,重重的点了点头,
“我去找你时,正好遇上行刑的车子,不过我没挤进去。”
“杀的好!要不是他放了南越人进来,师父和师娘也不至于杀得好!”二槐一边响亮的嚼着炒肺片,一边恨恨的说道。
李宗梁慢慢嚼着饭,转头看向魏水生:“宋大人是咱吴国名将,驻守池州城这么多年,南越都没能打进来过,怎么去年说打就打进来百十里?这事,我总也想不通。”
“嗯,大哥,你留意没有?那天晚上,那些人冲进村子只杀人,不抢东西,从头到尾,连句话都没说过,那些骑马的,还蒙着面。”魏水生拧着眉头,看着李宗梁低声道。
李小幺转着头看两人,想了想,岔开了话题:“这种事,都是上头争权夺利,最后苦的死的全是咱们这些平头百姓,杀了就杀了,杀了谁都不冤枉,二槐哥,你慢点吃!”
李二槐已经扒完了一碗饭,站起来又出去盛了满满一碗,看着李小幺,咧嘴笑道:“吃这生炒肺,怎么慢?”
李小幺白了他一眼,听着二槐香甜的呼呼噜噜,慢条斯理的吃着自己小碗里的半碗饭。
………………
李小幺有了精挑细选的阿胶枣儿,底气足了,只守着后院雅间卖枣子,虽说比原来慢了些,可这价钱上却差不多翻了个跟头。
长丰楼的郑掌柜晃着李小幺的枣篓子,看着里面个头匀称、粒粒饱满鲜亮的阿胶枣儿,“小幺,你这枣儿,是一粒粒挑出来的吧?什么价拿的?贵了多少?”
“嗯,也没贵多少,能赚回来。”李小幺仔细的将枣子一粒粒摆到碟子里,离远一点,歪头看了看,叹了口气,看着郑掌柜商量道:“郑叔,您看,这么好的枣子,这碟子太粗糙,配不上,要不,您把那一打缠金银丝汝窑小碟子借给我用用?赁给我用用,一天十个大钱?要不二十个也行,要是打坏了,我照价赔您,不然,可惜了这些枣子。”
郑掌柜点着李小幺,一边笑一边摇头,“你个小幺,这小算盘精刮的厉害,我那汝窑碟子才多大点,你一碟子能装几个枣儿,也照一碟三十个大钱卖?”
“嗯,郑叔,雅间里回回都是用银子会帐,谁会在乎这几十个大钱,人家要的就是个好看雅致,您说是不是?”
郑掌柜若有所思的看着李小幺,慢慢点了点头:“你这孩子,肯用心也聪明,往后肯定埋没不了,好,那一打汝窑碟子就借给你用,不用你那几个赁钱,只一样,若打碎了,一个碟子就是二两银子,你可小心点!”
“郑叔放心!”李小幺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郑掌柜被她笑的也跟着笑了起来,伸手拍了拍李小幺的头,压低声音交待道:“林先生刚刚打发人来订佛跳墙,明天要和智静师父过来吃,等他们来了,你记着过去好好谢谢人家,这几天又有人打听,想买你回去,亏的智静师父说你妨主不然,唉,你这孩子,这双眼睛生的是太好了些,平日里自己要小心,啊?”
“多谢郑叔照应。”李小幺低声谢了郑掌柜,心里的沉郁又冒着泡,一点点往上泛起来。
智静和尚这个妨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那个什么名士林先生,不也是想把自己买回去,捧什么砚么。
自己若是个男孩子,再大几年,长开了,发育了,也就没这些事了,可女孩子,再过两年长开了,更是要惹事!
这个地方,这样的活,不能多做,得赶紧攒够本钱,开间果子行,外头让几个哥哥照管,自己居中调度。
象温娘子,管着温家果子行,大家不都夸她能干么,若能这样,这日子才算是真正安稳了。
………………
隔天,林先生和智静和尚到长丰楼时,李小幺的枣子已经卖完了,只专给两人留了两碟。
林先生四十来岁年纪,是吴国望族林家嫡支,十几岁就以人品出众、才华横溢著称,他的文章诗词,流传很广。
李小幺找来看过,实在没看出好在哪里,比她看过背过的那些诗词文章,差了十万八千里。
林先生名士风范,以放荡不羁著称,和吴国有名的高僧智静交好,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
智静听说出家前也是名门之后、世家子弟,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出了家。
都说他佛法高深,勘破前世今生。照李小幺看,这两个人,一个是世家子弟中的才华横溢,一个是世家子弟中的佛法高深,只能说吴国的世家子弟,也太不争气了些。
林先生和智静和尚在长丰楼前下了马,郑掌柜急忙迎上去长揖见礼,却不敢多话,只侧着身子,让着两人往福字甲号雅间进去。
李小幺小心的缩在柜台后的角落里,看着两人。
林先生头发还是梳得纹丝不乱,用一支羊脂玉梅花簪绾着,一件天青绸长衫,还是不系腰带,衣衫随着步子飘动,确实有几分风流倜傥的味道,四十多岁还能有这样的风采,想来年青时,这人品出众一样,应该是能名副其实。
智静和尚好象又胖了,活脱脱一个能说会笑的粉白大汤团!哪象高僧,分明就是一个酒肉和尚,他也真是无酒不行,无肉不欢。
郑掌柜恭送两人进了福字甲号雅间,看着人奉了茶,退出来,招手叫李小幺。
李小幺托起托盘,带着她的招牌微笑,在雅间门口禀报一声,进了屋。
第五章 看热闹
智静摇着把蒲扇,正在抱怨,“这都八月里了,怎么还热成这样?!天道有变,人心不古!”
林先生看到掀帘而进的李小幺,收了折扇,笑意温和,“小幺这气色比上次好多了,身子好些了?”
“谢林先生掂记,好多了。”李小幺说着话,将托盘里的两碟枣子放到桌上,推到了两人面前。
智静看着面前的碟子,惊讶的赞赏不已,“几天不见,小幺这枣子大胜从前了,这碟子配的好,这样的缠丝汝窑碟子配上这红红的枣子,雅致的很!”
林先生也跟着点头赞赏,李小幺笑得眼睛弯成一弯,“多谢两位先生夸奖,我也觉得好。”
智静哈哈大笑起来,用蒲扇指着李小幺,“我就喜欢她这性子,朴直有趣,今天还有多少枣儿?都拿过来,让这厮都买下,你坐下,咱们一起喝茶说话。”
李小幺一脸的惋惜,“都卖完了,就留了这两碟孝敬两位先生,可惜了,早知道我今天就多拿几斤了,岂不是能把明天的也卖出来了!”
“你若肯,就是把明年的都卖给我也成。”林先生看着李小幺,笑眯眯的道。
李小幺嘿嘿笑着坐下,“说说罢了,我可不敢,谁不知道先生是方外高人,从不肯沾惹铜臭气的,我若占了先生这个便宜,一来心里不安,二来,这不跟骗了先生一样?那些个书生什么的,一人一粒唾沫星儿,都得淹死我!”
智静似笑非笑的看着林先生,李小幺顾自端起面前的杯子,一脸享受的品起了茶。
林先生缓缓摇着折扇,看着李小幺问道:“小幺,这枣儿,你打算卖到什么时候?往后有什么打算没有?”
“有!”李小幺放下杯子,点着头,认真的说道:“在这里卖枣儿,不是长久法子,再卖一阵子就不卖了,我已经存了几两银子,再多存些,就和哥哥们一起,开间果子行,专做阿胶枣儿卖,挣了本钱,再做别的生意。”
“你要是想开果子行,我给你出本钱,你这样一两半两的,得存到什么时候。”林先生微微蹙着眉头说道。
李小幺看着他,神情郑重起来,“小幺知道先生这是好意,可是我想自己做生意,若用了先生的本钱,我就成了先生的管事了。若是算是先生借银子给我,这样的大恩,往后让我怎么报答先生?先生和我天渊之别,就是下辈子,下下辈子,先生也不会有让我报答的事儿,无以回报的大恩,小幺不想欠。”
林先生长长叹了口气,往后靠到椅背上,用扇子点着小幺,和智静说话:“你看看,脾气倒挺倔。”
“她是个极聪慧的,就因为聪慧才难得。”智静摇着蒲扇,一幅高人模样。
林先生微微眯起眼,笑着叹气点头。
李小幺低头专心喝着茶。这姓林的头一回见她,就要买她回去,那眼神,这心思……这种占不得的便宜,她上辈子见得多了去了,聪慧个毛线啊!
李小幺又喝了一杯茶,陪两人说了没多大会儿闲话,大刘就捧着菜进来。
李小幺忙站起来,帮着摆碗碟布好菜,往后退了半步,笑语告退:“两位先生慢用。这钵佛跳墙,听说是先生要的,昨天铛头就没让别人搭手,一个人烧出来的,要是能等到两位先生一个’好’字,铛头还不知道多高兴呢。”
林先生示意着站在门口的中年长随:“拿了枣儿钱再走,可不能白吃你的东西。”
“这两碟枣儿,是小幺实心孝敬的,多谢智静先生照应。”
林先生眉楞动了动,皱着眉头有几分恼怒。
智静扫了他一眼,转头看向李小幺,爽快的笑道:“你是个好孩子,照应归照应,也不能白吃你的枣儿。要不这样,后天福宁公主出嫁,极热闹的事,我和林先生在宜城楼订了座儿要看热闹,你也过来,咱们一起,看这天下最大的一桩热闹事。”
李小幺眼睛亮了起来,北平国皇次子苏子诚要来迎娶福宁公主,这是这半年来太平府最大的八卦话题。
坊间巷里,翻出本朝和前朝公主下嫁的种种件件,想象着福宁公主出嫁的盛况。
这福宁公主是吴贵妃所生,深得皇上和吴贵妃宠爱,嫁的又是北平国皇次子苏子诚。
这苏子诚和福宁公主年纪相当,传说的净是什么丰神俊朗、文武全才……总之没有不好的地方。
这样门当户对的婚事,不知道要奢华热闹到什么程度,正经的百年难遇,她早就流着口水想看了。
李小幺兴奋不已,赶紧点头答应,笑容灿烂的退出了雅间。
智静看着李小幺出了门,掂起筷子,从钵里挑了块牛筋吃了,满意的点了点头,看了眼有些闷闷不乐的林先生,劝解道:“急不得,这丫头慧黠通透,既非凡品,自然要多花些心思。”
“嗯,”林先生盛了两勺汤慢慢喝了,叹了口气,有些寥落,“这苏子诚这么大张旗鼓的迎娶福宁,我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劲。你看看,前头是袁将军,这次是宋公升,都是吴国的擎天良将,下一个是谁?张将军?还是文将军?难道朝里就没个明眼人?北平国那一对兄弟,野心勃勃啊!”
智静示意站在门口的长随,林先生烦恼的冷哼了一声,“这又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前天我和叔父也说过这事。唉,这宫里的手伸出来搅动朝局,不是福兆!”
“是福是祸,天道早就注定了的,你到底心境上差得多。”
“算了算了,不提这烦心事,这丫头若是肯,我就带着她归隐故居,再不出来,有这破颜解语花伴着,多少逍遥!”
智静默然,片刻,叹了口气,专心的吃起了那钵佛跳墙。
两人没吃多大会儿,就出了雅间,林先生招手叫过郑掌柜,冷着脸吩咐:“若再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打小幺的主意,即刻让人跟我说去。”
郑掌柜怔了下,正要躬身答应,林先生接着道:“你到我府上,跟门房说长丰楼有事禀报既可。”
郑掌柜忙陪笑答应:“林爷放心,是前一阵子的事了,小的说了智静大师的话,都给堵回去了。”
“嗯。”林先生摇着折扇,出门上马走了。
郑掌柜直看着一行人走远了,才敢直起身子,抬手抹了把汗,小幺这孩子,生得太伶俐,真不是好事。
晚上吃了饭,李小幺拉着三个哥哥,要去离他们最近的州西瓦子看杂剧。
李二槐极力赞同,跟幺妹出去,一向玩的好吃的好。
兄妹四个关了门出去,转了几条巷子,进了州西瓦子,看了出杂剧,李小幺又无聊的陪三人看了半天相扑,再逛到夜市,吃了烤獾儿肉,灌肠,煎蛤蜊,又一人买了一个和菜饼,李小幺早就撑的吃不下了,咬了一口,就将饼子给了二槐,二槐来者不拒,他象是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撑。
直玩到酉末时分,李小幺又给贵子买了包狮子糖,让二槐拎着。
上次买的被她讨好了温娘子,这次要买一包给贵子补回来才行。
一行人看看时辰差不多,干脆转到长丰楼,接了李宗贵,一起往大杂院回去。
一进院子,就看到对门柳二蹲坐在门口,一手拿壶,一手拿杯,正借着屋里的亮光自斟自饮,一边喝一边骂,大约也喝了一会儿了,舌头有些发硬。
“……兀那汉子,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就想打我闺女的主意!呸!连间屋都没有,让我们一家子跟你喝西北风啊!呸!什么东西……趁早死了这心,就你也配?!一个臭汉子!一个大钱没有……”
李宗梁和魏水生推着满脸兴致要看热闹的李二槐和李宗贵:“赶紧进屋!”
李小幺一边被魏水生拉着往屋里去,一边扭头四下看,想找找谁是那要照照镜子的人。
几个人进了屋,李二槐放下糖,忙着升火烧水去了,幺妹要天天洗澡,还要大家洗,不洗澡也必须烫脚,每天都要烧不少热水。
李小幺在屋里转了半个圈,伸手解开狮子糖,捧了一把出来:“大哥,我给沈阿婆送点糖过去。”
“天晚了,沈阿婆该睡了,明天再送吧。”
“刚进来时我看到沈阿婆屋里亮着灯呢,再说,我还想看看那个带夹层的荷包做好了没有,我急着用呢。”
魏水生一脸明了的看着李小幺,李宗梁无奈的叉着腰,看着李小幺叹了口气,“快去快回,别打听事。”
“知道了。”李小幺捧着糖跳到隔壁,贴着门缝叫了声沈阿婆。
沈婆子忙过来开了门,让李小幺进来。
李小幺将糖放到桌子上,“阿婆,大哥今天给我买了糖,咱们一起吃。”
沈婆子满脸笑容,“从咱们幺妹搬进来,我这老婆子可就有了口福!”
李小幺和沈婆子说了几句闲话,外面柳二的醉骂声半分要停的意思也没有。李小幺点着外面,压低声音,“阿婆,这柳二叔又骂柳娘子了?柳娘子又该在屋里哭了。”
“这回啊,骂的可不是柳娘子。”沈婆子嘿嘿笑着,一脸八卦。
第六章 大人们的忧虑
沈阿婆拉着李小幺在床边坐下,拿了针线,就着灯火,一边做针线,一边压低声音道:“刚傍晚那会儿,你们刚走。柳二一到家,那个黄大,拎着瓶老酒,一块绸布料子,就过去了!
没多大会儿,那姓黄的就被柳二打出来了,一块料子扔了出来,洒也扔了出来,洒了一地,柳二跳到外头骂个不停,原来!”
沈阿婆停了针线,看着李小幺,满眼的八卦和幸灾乐祸,“姓黄的竟是自己给自己求亲去了!你说说,这是什么理儿!哪有自己给自己求亲的?再怎么着,也得请个媒人。这自己上门给自己说亲,我老婆子活了这些岁数,真是头一回看到!”
“就是啊,多不合规矩,多让人笑话,其实这媒人,也不用到外头去找,阿婆就合适,不比自己冲上门强的多了!”李小幺心思转的飞快,看着沈婆子,笑眯眯的道。
沈婆子一下子找到了知音,拍着手,连声赞同:“就是这个理儿!我倒不是贪图他那点子谢媒礼。这无媒不成婚,看看,如今这不就僵上了?都是邻里邻居的,往后可怎么再见面?这黄大,没爹没娘没人教导,跟你们兄妹行事,差得可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那黄大哥,就这么一直听着柳二叔骂?还真是能忍,不是,是脾气真好。”
“那个黄大可不是个善茬!性子阴着呢。走了,从柳二屋里出来,锁了门就走了,那块料子也没要,还是我给收拾起来,从门缝里给他塞到屋里去了。”
“噢,柳娘子也是长的好看。天晚了,阿婆你也早点睡吧,这灯暗,别做太长时候,不然要坏了眼睛的。”李小幺听完了八卦,跳起来告辞。
沈婆子跟着站起来,伸手替李小幺理了理衣服:“阿婆没事,你等等!”沈婆子说着,从针线筐子里取了只巴掌大小的靛蓝素绸荷包出来,撑开来给小幺看:“你看看,是不是这样?”
李小幺接过来看了看,欣喜不已,“阿婆真厉害,就是这样,比我想的还好,谢谢阿婆!”
“谢什么!哪这么见外,赶紧回去歇着吧,天要冷了,阿婆今天趁着太阳好,粘了鞋底,粘得可厚得很,等干了,给你们兄妹几个一人做双厚鞋穿。”
“多谢阿婆掂记着,明天我让大哥送鞋子钱过来。”
“唉哟,这小丫头,阿婆刚粘了鞋底,你就让大哥送钱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跟阿婆才是亲的呢!”沈婆子笑的止不住,轻轻拧了拧李小幺的腮帮,喜悦无比的开着玩笑。
李小幺笑应了几句,捏着荷包出来,进了自己屋里。
………………
隔天就是福宁公主出嫁的正日子。
李小幺盘算着看热闹的事,头天只拿了三斤阿胶枣儿,早早卖完了,赶回家里换了件白色夏布夹衣,一条靛蓝裤子,拿了半两银子和几个大钱,装到靛蓝荷包里,出了门,往宜城楼奔去。
宜城楼前已经是人山人海。
吴国风气开放,太平府更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奢华热闹之地,皇家盛典,从来不禁百姓观看,多数时候,这些皇家盛典更象是民间的节日。
李小幺灵活的如同游鱼一般,从人缝中往宜城楼方向挤的飞快,就这样,也足足挤了一刻多钟,才挤到宜城楼下。
宜城楼前站着四五个孔武有力的伙计,手拉手堵着看热闹的人群,免的他们挤进来,惊扰了重金订座的贵客们。
李小幺挤到一个伙计面前,额角渗着一层细密的汗珠,笑问道:“智静大师到了没有?是他叫我过来这里找他的。”
伙计怔了下,正要答话,后面的掌柜已经接上了话:“是李五爷吧?林先生已经交待过了,您跟我进来吧。”
头一次被人称作’爷’,李小幺心里浮起股怪异的感觉,这个爷字,好象还挺有派头的么。
伙计侧开身子,李小幺赶紧跳上台阶,跟着在掌柜身后往里走。
上了楼,掌柜引着李小幺进了最东边的雅间:“五爷请,这可是咱们这里最好的一间。一览无余,能一直看到金水门。”掌柜一边欠身往里让李小幺,一边介绍道。
雅间很宽敞,比长丰楼福字甲间还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