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准确判断。

    显然,美军潜艇要想把逼近到一百公里之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在以十六节的度航行时,产生的噪声远低于美军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也就是说,即便美军的攻击核潜艇以更低的度航行,也会被中国潜艇现。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潜艇在现中国太平洋舰队之前,将与中国潜艇遭遇,也就不可能知道中国太平洋舰队正在南下,而会把遭遇的中国潜艇看成是“独狼”,自然没有理由立即汇报情况了。

    当然,这套战术也有一个问题,即舰队航只有十六节。

    对于能够以四十五节持续航行的中国太平洋舰队来说,十六节是个非常慢的度,必然会影响舰队的作战灵活性。

    只是,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事实上,在“长城”级攻击核潜艇服役之前,用潜艇执行反潜任务时,舰队航受到限制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要等到划时代的“长城”级服役之后,舰队才能在敌潜艇活动海域高航行。

    当然,这套战术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使用潜艇的创新。

    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建造了差不多一千艘潜艇,其中四分之三是全电动潜艇,与牧浩洋开创的这套战术有很大关系。要知道,在潜艇成为海军的主要侦察手段的时候,潜艇本身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反潜力量,而传统的反潜力量,比如反潜巡逻机、反潜直升机与反潜战舰都难以满足更高的作战要求。也正是如此,才有很多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是潜艇的舞台,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在这场悄无声息的战斗中,把潜艇的辉煌战史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

    只是,当时牧浩洋还没有认识到这种潜艇使用战术的价值。

    直到几个月之后,周渝生在总结海战经验的时候,才现了潜艇在舰队作战中的巨大价值,并且把支援舰队作战当成了潜艇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且也为此给已经大批量建造的“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找到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在此之前,“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的地位非常尴尬。

    当然,在二零五三年四月初,这些潜艇的主要价值,就是为中国太平洋舰队开辟出了一条没有美军潜艇威胁的安全航道。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弗伦奇根本不知道牧浩洋已经率领舰队南下了。

    事实上,当时弗伦奇依然不知道指挥中国太平洋舰队的是牧浩洋,仍然认为舰队司令官是龚继飞少将。

    从某种意义上讲,牧浩洋已经为突袭打下了坚实基础。

    只是,牧浩洋仍然不大满意,因为他觉得,美军舰队既然没有掩护马里亚纳群岛,也就不会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进入战场,至少不会直接进入战场,而会根据已经取得的战场信息避开中国舰队的锋芒。

    当时,最重要的战场信息就是中国海军在菲律宾海上开辟出来的“潜艇禁区”。

    显然,牧浩洋的这个判断极为准确,几乎是分毫不差。

    做出准确判断之后,也就不难想到,美军舰队将避开危险海域,而唯一的办法,就是进入密克罗尼西亚。T!~!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关键情报

    虽然牧浩洋对局势做出了准确判断,但是以当时的手段,他根本无法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因是,部署在扶桑、琉球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岸基反潜巡逻机根本到不了密克罗尼西亚,而且周渝生已经把续航能力较强的攻击核潜艇派往东太平洋与南大西洋了,剩下的攻击核潜艇又过与老旧,不适合执行侦察任务。虽然印度尼西亚的东部地区离密克罗尼西亚只有一千多公里,但是该地区非常偏僻,没有可以支持岸基反潜巡逻机的基地,也就没办法部署反潜巡逻机。

    当时,牧浩洋能够依靠的,只有舰载航空兵。

    问题是,如果动用舰载航空兵,将很有可能暴露行踪,因为舰载预警机能在较远的距离上现侦察机。要知道,牧浩洋费尽心机、动用四十八艘全电动潜艇扩大“潜艇禁区”,就是不想暴露行踪。如果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出现在密克罗尼西亚,就算弗伦奇是傻蛋,也能想到中国舰队已经南下。

    如此一来,在战术规划上,或者说在侦察战术上,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这个时候,舰队航空作战参谋提出了一个建议:用战舰顶替舰载战斗机,去执行侦察任务。

    看上去,这个建议极为荒谬。

    要知道,战舰的航非常慢,而且对海探测距离也就几十公里,根本不适合执行侦察任务。

    可是仔细想的话,这个建议却非常有价值。

    原因就是,美军舰队肯定会加强防空警戒,即便不扩大防空巡逻范围,也会让舰载预警机在舰队上空巡逻。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舰载预警机肯定会让雷达以被动方式工作。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舰载预警机能够及时现逼近的侦察机,却不见得能够及时现战舰。原因很简单,舰载预警机在以被动方式进行警戒巡逻的时候,对战舰的探测距离不会过三百公里。相反,战舰上的雷达在以被动方式工作的时候,对飞行高度在一万米左右的飞机的探测距离过了三百公里。也就是说,战舰能够提前现高飞的舰载预警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美军舰队的大致方位。

    牧浩洋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组建了两支“侦察编队”。

    按照他的安排,每支侦察舰队有四艘对地打击型大型综合战舰与四艘反潜战舰,一支向东航行,另外一支则向南航行。

    从这个安排能够看出,这绝不仅仅是“侦察编队”。

    要知道,这些战舰离开了“潜艇禁区”之后,很有可能被美军潜艇现,也就有可能暴露行踪。

    由此可见,牧浩洋这么做,主要还是放出了两个诱饵。

    如果美军舰队现了这两支“侦察编队”,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判断,从而集中力量攻击“侦察编队”。

    不可否认,“侦察编队”遭到重创的可能性非常大。

    重要的是,牧浩洋能够获得至关重要的反击机会,即在美军舰队攻击“侦察编队”的时候起攻击。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么做。

    龚继飞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么做将大幅度削弱舰队的防空力量,使舰队在遭到攻击时难以应付。

    只是,龚继飞也只是反对,无权修改牧浩洋下达的命令。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牧浩洋的这套战术确实有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战术本身过于复杂。

    以当时的情况,牧浩洋完全没有理由分散兵力。

    要知道,在二零五三年,由四艘大型综合战舰构筑起的防空屏障,几乎可以应付任何规模的空中打击。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与一艘航母上,总共有三十二套末段拦截系统,能够应付两千枚以上的反舰导弹、或者是一千枚反舰制导炸弹的直接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共只有九支舰载航空兵联队,作战飞机不到六百五十架,一次攻击最多只能投掷两千多枚反舰导弹与一千多枚反舰制导炸弹,而这些弹药将分散攻击四支航母战斗群,也就不可能取得重大收获。

    说得直接一点,牧浩洋完全可以根据之前做出的判断,进入密克罗尼西亚,直接与美军舰队决战。可以说,牧浩洋完全不用担心什么,甚至可以主动暴露行踪,yin*美军舰队先起攻击。

    问题是,当时没人对末段防御系统有绝对信心。

    虽然在海军的测试中,末段防御系统的价值已经得到证实,特别是七十毫米电磁射炮对付反舰制导炸弹的能力,但是测试仅仅是测试,与实战存在本质性区别。在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之前,或者说在经过实战考验之前,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会有所顾虑,也就不会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末段拦截系统上。

    事实上,这不是牧浩洋的问题,换成其他人,也会做类似的事情。

    比如,在这个时候,弗伦奇就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对他来说,侦察手段产生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在西太平洋上,美国太平洋舰队得不到岸基航空兵掩护。

    只是,弗伦奇选择的办法与牧浩洋截然不同。

    原因很简单,他并不知道中国太平洋舰队已经南下,而且也不相信中国舰队指挥官会率领舰队南下。

    如此一来,弗伦奇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能够成功突袭中国舰队。

    也就是说,他没有理由分散兵力。

    四月七日与四月八日,中国空军依然在轰炸马里亚纳群岛,而中国舰队依然没有参与轰炸行动。

    四月八日下午,弗伦奇收到消息,中国海军加强了在马里亚纳群岛东面的巡逻力度。

    情报是由四艘美军潜艇提供的,这四艘潜艇在当天先后遭遇中国的反潜巡逻机,但是只有一艘潜艇遭到攻击。

    很明显,这些反潜巡逻机执行的不是反潜任务,而是对海搜索任务。

    虽然弗伦奇身边的参谋都认为,中国舰队应该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不然不会加强对海搜索力度,但是弗伦奇却产生了怀疑,因为这等于告诉对手自己的主要目的是掩护陆战队登陆。可实际上,中国舰队的要任务是夺取制海权,或者说与美国舰队决战。在此之前,中国舰队肯定不会参与登陆作战行动。

    别忘了,登陆舰队里至少有一艘两栖攻击舰,而这艘战舰上至少有二十架具备对地打击能力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如果中国陆战队的攻打目标是阿纳塔汉岛,就没有必要由舰队提供空中支援。

    正是如此,弗伦奇变得疑虑重重。

    在他看来,中国海军到出放“烟雾弹”,肯定与舰队作战有关,而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已经离开“潜艇禁区”。

    那么,中国舰队会去哪呢?

    此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已经索罗尔环礁南面,即关岛西南大约一千五百公里处,离中国舰队的活动区域不到两千公里了。按照弗伦奇的安排,当天晚上就将进行第一次侦察,而且他预计能在九日白天与中国舰队遭遇。

    天黑后不久,一条从国防部来的消息把弗伦奇吓了一跳。

    中国总参谋长牧浩洋很有可能已经离开了总参谋部

    虽然没有提到牧浩洋是否去了舰队,但是弗伦奇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了。在他看来,牧浩洋在这个时候离开总参谋部,唯一的去处就是舰队。也就是说,指挥中国舰队作战的很有可能是牧浩洋。

    当然,这只是猜测,还没有被美国情报机构证明。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美国情报机构做出这一猜测,与几天前生的一件事情有关,即四月四日,中国陆军在西伯利亚战场上取得大胜,而总参谋部直到四月八日,也没有下达让第四十二集团军替换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命令,由陆军司令部给总参谋的调动报告,均被压了下来。

    显然,如果牧浩洋在总参谋部,调动命令早就下达了。

    对弗伦奇来说,仅仅是猜测也就足够了。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

    晚上十点左右,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来了一条更加重要的情报:之前在关岛西面活动的六艘潜艇与基地中断联系过四十八小时,而这六艘潜艇都在执行警戒任务,应该每隔二十四小时汇报一次情况。

    弗伦奇哪敢大意,立即让参谋调出了这六艘潜艇的部署信息。

    六艘潜艇,基本上在关岛西面呈南北方向一字排开,最北面的一艘与最南面的一艘大概相距八百公里。

    显然,在如此广阔的区域内,六艘潜艇不可能同时遭到反潜巡逻机攻击,更不可能全部在出电报之前被击沉。

    只有一种可能,中国舰队已经南下,而且有极为强大的反潜力量掩护。

    更重要的是,提供反潜掩护的,肯定是潜艇,因为只有潜艇能够偷袭潜艇,而且让被偷袭的潜艇来不及出消息。

    这下,弗伦奇立即断定,指挥中国舰队的肯定是牧浩洋。

    要知道,只有牧浩洋才有如此大的胆量,也才能够在如此重要的战斗中,采取如此大胆的战术。

    到这个时候,弗伦奇已经意识到,如果他的判断没有错,那么中国舰队就在其北面,而且距离不会过一千五百公里。

    对舰队作战来说,这是一个足以决定胜负的距离。T!~!

    ..

第一百一十五章 遭遇

    十一点十五分,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了第一批侦察机。

    可以说,弗伦奇的判断非常准确,而且反应也非常迅。当时,中国太平洋舰队就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北面大约一千七百公里处,而向南前出的“侦察编队”离美国太平洋舰队大概只有一千公里。

    问题是,弗伦奇无法肯定这个判断。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安排侦察机的时候,把搜索范围锁定为北偏西六十度到北偏东六十度之内,即搜索范围达到了一百二十度,九艘航母总共出动了一百零八架侦察机,确保在达到两千公里的最大侦察半径时,相邻两架侦察机的间隔距离在五十公里以内。

    这样的话,侦察机可以不用启动雷达,用被动探测设备就能搜索整片海域。

    凌晨零点不到,弗伦奇就收到了第一份侦察报告,准确的说是第一批报告,因为有八架侦察机几乎同时回报告,宣称现了中国舰队,并且遭到防空战舰攻击,其中一架侦察机还明确报告,用雷达探测到了数艘大型战舰,其中至少有四艘是专门充当航母贴身保镖的大型综合战舰。

    问题是,这些报告中,都没有提到航母。

    迟疑了片刻,弗伦奇下达了攻击命令。

    虽然没有现航母,但是已经有情报表明,中国海军的第二批“黑龙江”级大型防空战舰已经服役,而且随同舰队出海。也就是说,中国舰队里有十六艘大型综合战舰,而掩护四艘航母,根本要不了这么多大型综合战舰。弗伦奇由此得出结论,中国舰队肯定让部分战舰前出掩护。

    当时,弗伦奇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

    既然中国舰队主动南下,表明牧浩洋已经猜到,美国舰队进入了密克罗尼西亚,也就有足够的理由让部分大型综合战舰南下。这么做,一来可以充当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屏障,二来可以有效扩大反潜区域。要知道,在前出的战舰里面,还有四艘反潜战舰,而这些战舰肯定在引导与指挥系统作战的潜艇。要不然,中国舰队也没有可能在一天之内,连续干掉六艘美军攻击核潜艇。

    显然,弗伦奇并不知道,牧浩洋动用了四十八艘全电动潜艇执行反潜任务。

    问题是,当时美军舰队还没有做好攻击准备。

    按照弗伦奇制订的打击方案,九艘航母将各出动四十八架战斗机,其中二十四架战斗机担任护航任务,二十四架战斗机负责攻击中国舰队。如此一来,还能留下一百零八架战斗机执行舰队防空任务。等到侦察机返航之后,美军舰队能够动规模差不多的第二轮攻击,并且用第一批攻击机群里的返航战斗机执行舰队防空任务。也就是说,弗伦奇始终保留了一支足够强大的防空力量。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按照弗伦奇的判断,两支舰队的距离在一千公里左右。

    就算中国舰队的侦察机还没有飞过来,美军舰队也很容易暴露行踪,因此必须留下足够的防空力量。

    一次出动四十八架舰载战斗机,基本上是美军航母的极限出动能力了。

    为此,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准备时间。

    事实上,因为刚刚出动了侦察机,而且没人知道能够这么快找到中国舰队,所以航空勤务人员还在安排第二批侦察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攻击机群最快要到零点四十五分才能准备妥当。

    当时,弗伦奇只能祈祷,中国侦察机不要在这个时候飞过来。

    他的祈祷产生了作用,可是也带来了一个变数。

    零点三十分,就在九艘美国航母积极准备攻击机群的时候,由有四架侦察机几乎同时来消息,宣称现了中国舰队,而且遭到防空战舰攻击。这次,有两架侦察机用雷达探测到了中国战舰。

    因为美国舰队保持着无线电静默状态,所以没有调整侦察机的飞行线路。

    也就是说,当时美军侦察机现的,其实是第二支“侦察编队”,而飞往中国舰队的侦察机已经被另外一支“侦察编队”拦截了。

    这些侦察报告,不但让弗伦奇大惊不已,更让美军参谋万分错愕。

    要知道,这两支“中国舰队”相隔大概有一千公里,而且航向夹角在七十度左右,且规模都相差不大。

    更重要的是,两批侦察报告中,都没有提到航母。

    也就是说,侦察机现的只是护航战舰

    如果说,中国舰队向南面派遣战舰可以理解,那么向东南方向上派遣战舰,就没有合理的解释了。

    更重要的是,这两支舰队里总共有八艘大型综合战舰。

    由此推算,掩护四艘航母的,只有八艘大型综合战舰,等于把直接掩护航母的兵力缩减了一半。

    弗伦奇从不怀疑牧浩洋的胆量,但是他也没有办法相信,牧浩洋竟然如此大胆。

    当时,弗伦奇甚至觉得,牧浩洋是在故弄玄虚,中国舰队根本没有南下,而是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

    只是,弗伦奇很快就否决了这个判断。

    要知道,落单的战舰很容易成为航空兵的活靶,根本没有生存能力可言。牧浩洋的胆量再大,也不可能拿半数护航战舰冒险,更不可能故意丢掉半数护航战舰。也就是说,中国舰队肯定在附近。

    问题就是,中国舰队到底在哪?

    在南面那支编队的后方,还是在东南那支编队的后方?

    面对异常诡异的局面,弗伦奇不得不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侦察机回的报告上。

    很快,就他就注意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

    这两支中国舰队的航并不相同,而且向南的分度一样。

    也就是说,两支舰队在以同样的度向南航行,只是东面那支舰队的径向度更快,因此也在同时向东航行。

    做出这个判断后,弗伦奇猛然意识到,中国舰队就在这两支编队航线垂直交汇处。

    至于牧浩洋为什么要这么做,弗伦奇还搞不清楚,但是他已经感觉到,这将是取得胜利的重大机会。

    当然,摆在他面前的现实并不乐观。

    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中国舰队已经用行动证明,大型综合战舰上的大口径电磁炮能够对八百公里内的敌舰进行致命打击,而此时,正在向南航行的那支编队与美国舰队的距离已经不到一千公里了。更重要的是,这支编队被侦察机现时,航只有十多节,如果以四十五节的度南下,大概两个小时之后就能炮击美国舰队。在美国舰队中,没有任何一艘战舰能用炮火还击八百公里外的敌舰。

    也就是说,弗伦奇必须先打击这支编队。

    问题是,如果攻击前出的护航编队,就无法及时攻击中国舰队的主力编队,甚至有可能让中国舰队抢先攻击。

    面对这个难题,弗伦奇决定孤注一掷。

    零点四十五分,弗伦奇调整了空中打击安排,让每艘航母把剩下的十二架战斗机也全部放出去,并且用这些战斗机集中攻击前出的护航编队。因为护航编队里面没有航母,所以只要及时攻击中国舰队的主力编队,就能阻止中国舰队为前出的护航编队提供防空掩护,也就不需要为攻击机群安排单独的护航战斗机。

    当然,前提是先攻击中国舰队的主力编队。

    如此一来,弗伦奇就得先让护航战斗机起飞,而且让这些战斗机绕过护航编队,以侦察搜索的方式向北飞行。

    一点十五分,第一批战斗机升空。

    到这个时候,弗伦奇依然对胜利充满了希望,因为还没有中国侦察机到来,即美国舰队还没有暴露行踪。

    只要及时起攻击,就能瓦解中国舰队的反击能力。

    在各出动六十架战斗机的情况下,美军舰队只需要二十分钟就能放飞所有战斗机。

    必须承认,美军官兵的素质很不错,至少在航空出动能力上足以与中国舰队匹敌,官兵的斗志也很高昂。

    到了一点四十五分,弗伦奇抛出了撒手锏。

    弗伦奇毫无保留的派出了舰载战斗机,根本没有考虑退路。以当时的情况,弗伦奇这么做没有任何错。要知道,在两支舰队离得足够近的时候,任何一支舰队都别想在彻底打垮对手之前离开战场。如此一来,只有集中力量起攻击,才有希望取得决定性胜利,而任何迟疑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对美国舰队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美国战舰的防空能力较弱,抵挡空中打击的能力明显不如中国舰队。

    从某种意义上讲,弗伦奇孤注一掷的打击行动,差点改变了这场决战的结果。

    原因是,在零点左右,第一支“侦察编队”被美军侦察机现的时候,牧浩洋并不相信美军舰队已经近在咫尺,而且前出的大型综合战舰提供的报告也证明了他的观点,即遭到拦截的美军侦察机都在出电报后转向返航了。由此,牧浩洋认为美军舰队还在大约两千公里之外,侦察机在极限半径上现了“侦察编队”。只到零点三十分,第二支“侦察编队”被美军侦察机现,牧浩洋才猛然明白过来,意识到美军舰队就在附近,而且距离不会过一千七百公里。

    也直到这个时候,牧浩洋才决定出动侦察机。

    零点五十分,第一批侦察机从“泰山”号航母上升空。T!~!

    ..

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拳齐出

    从时间上推算,牧浩洋只晚了十分钟派出侦察机。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牧浩洋在零点四十分派出侦察机,那么在一点四十五分之前,也就是弗伦奇派出的攻击机群离开美国舰队之前,侦察机就能现美国舰队,而弗伦奇肯定得留下部分战斗机执行防空任务。要知道,弗伦奇当时并不知道中国舰队的确切位置,只是做出了大致判断,因此他就没有理由相信,他派出的攻击机群能够在中国舰队的攻击机升空之前到达。如此一来,就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即在美国战斗机攻击中国舰队的时候,中国战斗机将攻击美国舰队。更重要的是,牧浩洋早意识到已经暴露行踪,也就会留下足够多的防空战斗机,因此美军机群不见得能够歼灭中国舰队。相反,如果弗伦奇不留下部分战斗机执行防空任务,美国舰队就得不到有力掩护,哪怕牧浩洋只派出了几十架战斗机,也很有可能重创美国舰队。

    果真如此的话,这场海战的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

    只是,牧浩洋在零点五十分才派出侦察机,也不是错误决定。

    虽然在零点三十分左右,牧浩洋就已知道美国舰队肯定在两千公里之内,但是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出动侦察机,而是增强舰队防空力量。要知道,在零点三十分的时候,舰队上空没有一架防空战斗机。

    可以说,牧浩洋的判断非常准确。

    如果他先出动侦察机,而且让侦察机覆盖较大的侦察范围,那么在一点十五分之前都无法出动防空战斗机。弗伦奇在一点四十五分出动了攻击机群,大概在…钟左右就将到达舰队上空。这个时候,牧浩洋将面临一个极为艰难的选择,即他派出的侦察机将在两点三十分之前现美军舰队。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前出的“侦察编队”就将现美军机群,因此牧浩洋将错过起攻击的机会。

    相反,如果他先出动防空战斗机,还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攻击准备。

    随后的战斗证明,牧浩洋的这个部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点十五分,以“黑龙江”号为的侦察编队现了逼近的美军机群。因为已经被美军侦察机现,所以八艘战舰都处于最高战备状态,火控雷达全部处于工作状态,能够随时拦截来袭敌机。

    问题是,美军机群没有逼近侦察编队,而是从东面两百公里外绕了过去。

    更重要的是,四艘大型综合战舰都是对地打击配置,携带的区域防空导弹非常有限,而四艘反潜战舰根本没有区域防空导弹。也就是说,侦察编队根本无法阻拦美军机群,甚至没有干扰美军机群。

    侦察编队能做的,只是向主力编队出警报。

    这个时候,主力编队上空已有四十八架防空战斗机与八架预警机。

    收到警报后,牧浩洋立即下令让防空战斗机紧急起飞,并且把舰载预警机的升空数量增加到十六架。

    原因很简单,侦察编队提供了极为详细的战场信息,美军攻击机群的规模非常庞大,数量在五百架以上。

    毫无疑问,这批战斗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护航战斗机。

    即便以通常情况为准,即护航战斗机与攻击机为一比三,也意味着美军派出了一百多架护航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这表明美军使出了最大的攻击能力。

    当然,侦察编队的报告有误,因为当时飞往主力编队的美军战斗机是四百三十二架,另外一百零八架飞往侦察编队。

    这个错误,却产生了正面效果。

    在侦察编队提供的大约三十分钟预警时间内,四艘“泰山”级航母各出动了四十八架战斗机,把防空战斗机的数量提高到了二百四十架,而且全部是性能先进的J…33B,飞行员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事实上,牧浩洋先安排防空战斗机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已经显现了出来。

    要知道,如果他先出动了侦察机,接下来就应该考虑如何攻击美军舰队,也就会让航空部门进行准备。因为后出动侦察机,所以牧浩洋并不急于起攻击,而航空部门也就没有为攻击做准备。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四艘航母上都有足够多的战斗机处于制空作战状态,能够在接到命令后立即起飞。

    如此一来,中国太平洋舰队上空的战斗机过了美军的护航战斗机。

    虽然弗伦奇在安排攻击战术的时候,非常注重前线引导,每艘航母出动了两架舰载预警机,而且这些预警机最先起飞,因此在到达中国太平洋舰队上空时,美军预警机就在护航战斗机后方两百多公里处。但是与中国太平洋舰队相比,美军的前线指挥能力任显不足,主要就是舰载预警机的指挥能力非常有限,只有在跟防空战舰配合的时候,才能最有效的引导战斗机作战。

    接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