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十五章决战在即

    第五十五章决战在即,到网址T!~!

    ..

第五十七章 争论

    第五十七章争论

    此时,美军联合舰队的两名指挥官也在为同样的问题发愁,甚至因此产生了分歧。大文学

    自二十三日夜间的炮击后,中国舰队没再打击迪戈加西亚,似乎突然从广袤的印度洋上消失了。虽然根据迪戈加西亚守军汇报的情况,在过去两天里,中国舰队的战斗机总共投下了一万余吨炸弹,相当于四艘“泰山”级航母弹药库存量的百分之三十,而中国舰队在进入印度洋的时候,肯定以制海任务为主,不会携带太多的对地打击弹药,因此很有可能撤下去补充弹药了。但是到了二十五日,中国舰队仍然没有出现,只有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光顾了迪戈加西亚。

    里根少将认为,中国舰队已经撤退,或者正在进行战术机动。

    按照他的判断,运送陆战队的登陆舰队已经到达马尔代夫群岛,或者印度半岛西南某处海域,而中国舰队指挥官应该做出了准确判断,即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正在赶来,所以暂时离开了迪戈加西亚,准备与美军联合舰队交战。如果中国舰队没有前来迎战,就应该在迪戈加西亚东面或者南面。

    里根坚信,中国舰队在迪戈加西亚南面的可能性最大。

    原因很简单,登陆舰队很快就会到达,美军联合舰队的目的是守卫迪戈加西亚,因此会首先攻击登陆舰队。重要的是,登陆舰队不会在夺得制海权之前靠近迪戈加西亚,而会尽可能的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活动,因此中国舰队没有掩护登陆舰队的必要,反而会把登陆舰队当成诱饵。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舰队会在美军联合舰队搜寻与攻击登陆舰队的时候发起突袭。

    既然是突袭,就应该出现在美军联合舰队所忽视的方向上,而登陆舰队在北面,因此美军联合舰队很有可能忽视西面。只要中国舰队能够及时机动到迪戈加西亚南面,就能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

    里根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就是他对牧浩洋的了解。大文学

    众所周知,牧浩洋是当今经验最丰富的海军将领,也是战绩彪炳的舰队指挥官,非常喜欢冒险,也非常善于从冒险中获得高额回报。在他指挥的几次大规模海战中,中国舰队都是以出奇兵制胜。特别是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牧浩洋指挥两艘航母,以令人难以相信的方式全歼印度舰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里根有足够多的理由相信,牧浩洋会再次以出奇制胜的方式对付美军。

    只是,尼克松准将并不支持里根少将。

    在他看来,中国舰队仍然会留在相对安全的海域,比如马尔代夫群岛北面,或者印度半岛南面,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活动,同时掩护即将到达的登陆舰队,在必要的时候再次打击迪戈加西亚。

    尼克松准将也认为牧浩洋会出奇制胜,但是更相信一件事实:牧浩洋很有可能并不知道美军联合舰队即将到达,至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到达。

    毫无疑问,这确实是事实。

    二十五日的时候,牧浩洋确实不知道美军联合舰队在哪,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尼克松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舰队将全程掩护陆战队攻打迪戈加西亚,而且为了安全起见,会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活动,而不是像里根设想的那样,采取极端冒险战术来应对无法肯定的威胁。

    当时,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情报支持尼克松的判断:中国部署在印度南部地区的战斗机出动频率超过了为轰炸机护航所需的最高限度,而且迪戈加西亚已经丧失防空能力,根本用不着安排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也就是说,这些战斗机除了正常巡逻之外,很有可能是在为中国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问题是,里根并不相信这份情报。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中国舰队在打击迪戈加西亚的时候,损失微乎其微,仍然有足够的舰载战斗机,没有理由冒着暴露行踪的风险,让空军的战斗机提供掩护,更没有必要加强空军的作战负担。大文学

    里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即中国空军没有多少富余的战斗机,就算有,也应该派往中东战场。

    要知道,在中东战场上,中国空军一直没有夺得绝对制空权,甚至没有多余的战斗机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可以说,两人的观点都有道理,也都有足够的依据。

    直到二十五日上午,一份从澳大利亚西部海军基地,即珀斯港发来的消息,才终止了这场毫无意义的争论。

    当天上午,一艘从珀斯港出发、已经在斯里兰卡西面活动了二十多天的美军攻击核潜艇发现了正以二十四节向西航行的中国登陆舰队,在尾随航行了几个小时之后,发现中国舰队向西北转向,而不是向西南转向。

    也就是说,中国登陆舰队没有前往迪戈加西亚

    其实,这就是牧浩洋的独特安排,先让登陆舰队去科钦港外面待命,等到舰队夺取制海权之后再前往迪戈加西亚。

    这下,里根的推断得到证实:牧浩洋早就知道美军联合舰队正在赶过来。

    既然中国海军不急于攻打迪戈加西亚,那么中国舰队就不会留下来掩护登陆舰队,获得了更大的作战灵活性。

    也就是说,中国舰队已经为应战美军联合舰队做好了准备。

    从纯海战的角度出发,中国舰队不会留在迪戈加西亚北面,要么快速机动到了迪戈加西亚南面,要么隐蔽航行到了迪戈加西亚东面。因为迪戈加西亚东面就是印度洋腹地,所有从东部非洲前往马六甲海峡与巽他海峡的航线都要从此经过,美军在此部署了数艘潜艇,所以里根认为,中国舰队向东机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为了避开美军潜艇,中国舰队向南机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为找不出反对理由,所以尼克松没再争辩。

    当天傍晚,里根亲自安排了夜间的第一轮侦察行动。

    几年前,在尼克松手下任职的时候,里根就是航空作战参谋,因此拥有丰富的航空作战经验。

    以美军联合舰队的航行速度,二十五日夜间派出的侦察机,最远就能到达迪戈加西亚南面海域。只是,受第三舰队最大航速只有三十三节影响,最快要到二十六日上午,美军侦察机才能覆盖整片海域。

    事实上,美军联合舰队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

    在二十五日下午的时候,第四舰队的一艘反潜驱逐舰就发出情报,探测到了一艘身份不明的潜艇。只是当时距离非常远,而且潜艇的噪声非常模糊,十五分钟后就脱离接触,所以无法判断潜艇身份。在派出反潜巡逻机进行大范围搜索无果之后,第四舰队的反潜作战参谋认为是一艘返回珀斯的美军潜艇。

    这也无可厚非,战争到现在已经打了一个多月了。

    从时间上算,那些在战争爆发前半个月离港的潜艇,差不多已经耗光了食品,将在最近几日返回基地。因为美军潜艇主要在印度洋中部海域活动,所以这些潜艇在返航的时候很有可能与联合舰队不期而遇。

    事实上,那不是一艘美军潜艇,而是一艘中国海军的“黄貂鱼”级潜艇。

    当时,该潜艇已经确定遇到了美军主力舰队,只是距离太远,没有办法分辨出舰队里有多少艘航母。结果就是,艇长没有立即上浮发出电报,而是决定靠近一点再说。也就在该艇完成转向、准备加速的时候,发现了逼近的美军反潜巡逻机。艇长非常果断的下令减速,下潜到六百五十米深度,避开了反潜巡逻机。直到六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夜间十点左右,确定美军舰队已经走远,附近没有美军的反潜巡逻机之后,该艇才上浮到潜望镜深度,发出了电报。

    此时,美军舰队已经向西航行了三百多公里,与牧浩洋部署的第二道潜艇警戒线上一艘突前的潜艇遭遇了。

    这也是一艘“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

    执行前进侦察警戒任务的时候,潜艇并非在某处蹲点,而是沿着一条封闭航线在某片区域内航行,而这条封闭航线的长度、或者说航行区域的大小,一般由潜艇的最大安静航速决定。也就是说,如果潜艇的最大安静航速越大,其巡逻区域就越大。“黄貂鱼”级的静音性能非常突出,最大安静航速能达到二十四节,因此在执行前进侦察警戒任务时,如果采用椭圆形封闭航线,巡逻区域的长度能达到一百六十公里、宽度能达到四十公里,覆盖六千多平方公里。

    在这道潜艇警戒线上的八艘潜艇,采取了非常独特的巡逻方式。

    正常情况下,潜艇巡逻区域的长轴应该与警戒线平行,以便在绝大部分时候,让侧舷声纳阵对准警戒方向,获得最大的探测距离。可是在这条防线上,总共也就只有八艘全电动潜艇。众所周知,“黄貂鱼”级的排水量并不大,艇体尺寸非常有限,侧舷声纳阵的尺寸非常有限,前两批又没有配备拖拽式声纳,因此在侧向区域的探测能力并不强。加上潜艇数量过少,所以八艘潜艇都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巡逻方式,即把巡逻区域的长轴与警戒线垂直,用侧舷声纳阵重点搜索相邻两艘潜艇之间的海域。

    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只要美军联合舰队从警戒线上经过,至少会被一艘潜艇探测到。

    如果采用传统办法,又特别凑巧,比如美军联合舰队靠近时,两艘相邻潜艇都处于椭圆形航线的短边,在美军联合舰队到达警戒线的时候,两艘潜艇又处于椭圆形航线的长边,就有可能漏掉目标。因为潜艇是各自接到命令,各自进行部署的,所以无法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只有新的巡逻方式,才能确保发现美军舰队。

    结果就是,运气再次发挥了作用。

    第五十七章争论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五十八章 潜艇伏击

    第五十八章潜艇伏击

    第二条警戒线上的那艘“黄貂鱼”级发现美军联合舰队的时候,正好位于椭圆形航线的短边上,而且是在航线远端,因此正好把侧舷对准美军联合舰队前来的方向,在一百多公里外就发现了美军联合舰队。大文学**()

    十点不到,这艘潜艇就上浮到潜望镜深度,发出了电报。

    因为没有发现美军潜艇,所以该艇在紧急下潜到六百五十米后,没有逃走,而是全速向前航行了十多海里,然后把航速迅速降低到八节,再缓慢调过头来,把艇首对准了正在逼近的美军联合舰队。

    这一系列的战术机动,让全电动潜艇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

    当时,美军战舰截获了潜艇发出的电报,而且做出了准确判断,前行的护航战舰也出动了反潜直升机。

    可惜的是,第四舰队没有再次出动反潜巡逻机。

    经过上一次虚惊,美军似乎放松了警惕。

    其实,这与第四舰队反潜作战参谋无关。因为反潜巡逻机也属于舰载航空兵,反潜作战参谋无权直接调动,必须通过航空作战参谋下达指令,而当时航空作战参谋由正在安排当天晚上的第二轮侦察行动,所以在明确知道前方有中国潜艇的情况下,美军也没有及时采取行动。

    结果就是,反潜作战参谋只能调动护航战舰上的反潜直升机。

    与航母搭载的反潜巡逻机相比,反潜直升机的速度慢得多。

    等到美军反潜直升机赶到,那艘“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已经离开了危险海域,而且把速度降了下来。

    也就是说,此时潜艇已经处于绝对安静状态,发出的声响被海洋背景噪声淹没了。

    美军的反潜直升机搜寻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才飞走。大文学直到十一点半,美军航母才出动了两架反潜巡逻机,对“黄貂鱼”级出现的海域进行的第二次搜索。显然,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不会有任何结果。

    更加可悲的是,里根与尼克松到这个时候都不知道前方有危险。

    根据美军联合舰队的作战记录,当时里根与尼克松还在为侦察行动争辩,尼克松坚持要向迪戈加西亚附近派遣侦察机,里根则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只准许向迪戈加西亚南面与东面派遣侦察机。

    虽然无法肯定第四舰队的反潜作战参谋是否及时上报了情况,但是以当时的情况,就算上报了,里根也不见得有时间理会。

    当然,美军反潜作战参谋依然尽职尽责。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二十六日凌晨零点前,他由安排了六架反潜巡逻机,准备对前方海域进行第三次搜索。

    可惜的是,这批反潜巡逻机没能及时出发。

    按照里根的安排,第二批侦察机将在零点准时起飞,三分之一的侦察机将继续向西扩大搜索范围,三分之二的侦察机则向北飞行,搜索马尔代夫群岛东面海域。因为第四舰队处于前方,而且尼克松不愿意按照里根的吩咐行动,所以在安排侦察机的时候,只能动用第四舰队的战斗机。

    结果就是,首先得让侦察机升空。

    这次,美军出动了七十二架侦察机,等于每艘航母出动了二十四架。

    因为不是战斗出动,而且第四舰队在一个多月前,也就是偷袭中国海军西印度洋舰队的时候承担了主要作战任务,所以航空勤务人员在放飞战斗机的时候,没有按照最大效率使用弹射器,而是按照最佳效率使用。也就是说,当时美军航母上的弹射器是以每两分钟一架的速度弹射战斗机。

    要知道,在作战情况下,“美国”级航母上的电磁弹射器能以每二十秒一架的速度弹射战斗机。大文学只是在这种使用强度下,电磁弹射器的寿命只有一千二百次,而把弹射频率降低到每两分钟一架,让弹射器有充足的时间冷却,使用寿命能够达到二千四百次,整整高出了一倍。

    显然,这不是什么好事。

    直到零点二十分,第四舰队反潜作战参谋安排的反潜巡逻机才被送上飞行甲板。

    五分钟后,三艘航母各出动了两架反潜巡逻机。

    还需要五分钟,这六架反潜巡逻机才能到达舰队前方四十多海里处。

    到凌晨零点半的时候,第四舰队已经以三十三节的速度向西航行了两个半小时,相当于航行了八十二海里,也就是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此时,之前发现美军联合舰队的那艘“黄貂鱼”级潜艇已经在西北方向上非常耐心的等待了两个半小时,与美军联合舰队的距离也缩短到了四十公里以内。

    美军反潜巡逻机起飞后不久,这艘“黄貂鱼”级潜艇就把六具鱼雷发射管里的鱼雷毫无保留的发射了出去。

    当时,中国海军重型鱼雷全部实现了电动化。

    在使用第一代燃料电池之后,即便是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也能以七十五节的最快速度航行六十公里,或者以五十节的中等速度航行一百二十公里,射程是以往使用奥托燃料的重型鱼雷的一点五倍。如果是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则能以八十节的最快速度航行八十公里。

    这两种鱼雷,对付四十公里外的舰队都绰绰有余。

    十六分钟之后,即二十六日凌晨零点四十三分,位于第四舰队右前方,即“美国”号航母右前方的“班布里奇”号的右侧平衡船体外侧发生猛烈爆炸,紧接着主船体前端发生了第二次爆炸,顷刻之间这艘排水量超过两万四千吨的超级巡洋舰就严重右倾,三分钟之后海水就吞没了整个右侧平衡船体。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舰长还没来得及下令,“班布里奇”号就沉没了。

    一分钟后,位于“班布里奇”号后方的一艘多用途驱逐舰遭到攻击,鱼雷避开了驱逐舰右侧的平衡船体,在主船体下方爆炸,而且是几乎同时发生的两次爆炸。这艘排水量一万八千吨的超级驱逐舰直接被炸成两截,在不到两分钟内沉没,全舰一百八十四名官兵没有一人逃脱。

    这个时候,美军已经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驱逐舰被鱼雷击中之前,“美国”号的舰长就下令投射反鱼雷诱饵。

    这一举动,拯救了“美国”号。

    就在驱逐舰沉没的时候,两条鱼雷在“美国”号右侧大概六百米外爆炸,猛烈的冲击波撼动了整艘航母。

    猛然惊醒过来的时候,里根只能庆幸自己足够幸运。

    如果不是舰长及时下令发射反鱼雷诱饵,如果不是诱饵发挥了作用,“美国”号就算不会被鱼雷击沉,也会丧失战斗力。

    对里根来说,这就意味着他将黯淡退场。

    事实上,这未尝不是好事。

    接下来,美军联合舰队没有再次遭到鱼雷攻击,因为美军反潜作战参谋排除去的第二批反潜巡逻机中的两架已经到达那艘“黄貂鱼”级潜艇附近,迫使潜艇艇长放弃了扩大战果的机会。

    此时,牧浩洋与龚继飞正在讨论如何与美军联合舰队交战。

    虽然战斗已经打响,但是攻击美军舰队的潜艇没有上浮,而是藏在深海里躲避接踵而至的美军反潜巡逻机。

    结果就是,牧浩洋并不知道美军联合舰队已经遭到潜艇伏击。

    结合两艘潜艇提供的情报,特别是美军联合舰队的位置信息,牧浩洋有理由相信,美军联合舰队正在驶往迪戈加西亚南面。也就是说,他之前的判断非常正确,美军指挥官认为他会采取较为冒险的战术,率领特遣舰队前往迪戈加西亚南面,伏击赶往迪戈加西亚的美军联合舰队。

    问题是,接下来该怎么打?

    龚继飞主张主动前去迎战,反正迪戈加西亚已经没有威胁了,特遣舰队前出到适当的位置上,二十六日下午就能攻击美军联合舰队。

    牧浩洋保持了一惯的稳重,没有急于做出决定。

    在龚继飞滔滔不绝的说了半天之后,牧浩洋只回答了四个字:“耐心等待。”

    显然,这个时候必须耐心等待。

    潜艇发出的电报,不但被特遣舰队收到了,也被印度洋上的各个海军基地收到了,因此在十点半的时候,周渝生就发来电报,他已经根据最新情况,重新调整了反潜巡逻机的侦察部署。因为美军联合舰队已经暴露行踪,所以在接下来的搜索行动中,反潜巡逻机将启动对海搜索雷达。

    也就是说,反潜巡逻机能在数百公里外发现美军联合舰队。

    对牧浩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优势。

    就算美军联合舰队加强了防空警戒,出动战斗机拦截反潜巡逻机,也不可能逃脱,将一直处于监视之下。

    即便退一步,反潜巡逻机在遭到拦截之后,不大可能准确掌握美军联合舰队的动向,也至少能够给出其大致方位。如此一来,周渝生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出动几架由战斗机改装的侦察机,就能准确掌握美军联合舰队的行踪,为特遣舰队提供准确情报。牧浩洋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最佳攻击时机。

    显然,到这个时候,牧浩洋并不想冒险。

    事实上,策划这次作战行动的时候,他就没有想过拿中国海军最后一支舰队去冒险。

    某些时候,相对保守的打法更加稳妥。

    第五十八章潜艇伏击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五十九章 犹豫不决

    第五十九章犹豫不决

    对美军来说,二十六日凌晨发生的事情,绝不只是损失两艘大型战舰那么简单。大文学

    直到这个时候,里根才知道,两个多小时前就截获了一封由中国潜艇发出的电报,而且发报地点就在舰队遭到袭击的海域附近。再跟二十五日下午那次遭遇对比,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当时遇到的也是一艘中国潜艇。

    虽然这个时候,里根做出了准确判断,即美军联合舰队闯过了中国海军的两道潜艇警戒线,而不是进入了中国潜艇的伏击圈,不然凌晨的袭击不会那么简单,但是接下来的判断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反潜作战参谋最担心的还是遭到中国潜艇围攻。

    就算里根的推断是正确的,也表明附近还有很多的中国潜艇,而且这些潜艇很有可能已经收到消息,正在赶过来。以凌晨的突然袭击来看,如果再次遭遇类似情况,美军特遣舰队的损失将更加惨重。

    当然,里根并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潜艇威胁还是次要的。

    随后的调查,证明了他的观点。“班布里奇”号被鱼雷击中的时候,并没有启动反潜探测系统,因此没有发现逼近的鱼雷。当时在“班布里奇”号前方大约十公里处的一艘反潜驱逐舰探测到了鱼雷,并且发出了警报,只是没被“班布里奇”号收到。因为里根命令保持无线电静默,反潜驱逐舰用定向通信系统发出警报,而“班布里奇”号通信军官已经阵亡,所以无法确定巡洋舰为什么没有收到警报。由此推断,美军联合舰队有足够的反潜力量,只是没有善加利用。

    此外,“美国”号的反鱼雷手段也得到了证明。

    对里根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军联合舰队已经暴露行踪,而且中**队的侦察机很有可能正在赶过来。

    在舰队作战中,暴露行踪离战败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大文学

    更重要的是,到这个时候为止,他派出的侦察机依然没有发现中国舰队。

    两点过,尼克松准将再次提出异议,要求进行全方位搜索,特别是迪戈加西亚附近,以防遭到突然袭击。

    可惜的是,里根少将再次否决了尼克松的提议。

    这次,里根没有做错,因为他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找到中国舰队,而是要不要全面修改作战计划。

    有足够多的理由让他相信,美军联合舰队再也不可能隐蔽行动了。

    到了两点半,一架从北面飞来的反潜巡逻机证明了他的判断,因为那架巡逻机不但使用了对海搜索雷达,还在离美军联合舰队大概三百五十公里处紧急转向,等到美军战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飞出了防空导弹的拦截区域。

    里根别无选择,只能安排预警机与舰载战斗机升空,扩大防空范围。

    现在,摆在里根面前的选择是:前进,或者后退。

    前进的话,就得承担在不知道中国舰队行踪的情况下作战的巨大风险,后退则必然会丢掉迪戈加西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里根最应该做的是尽快做出决定,而不是权衡利弊。

    美国联合舰队继续前进,就得扩大搜索范围,并且尽可能的呆在中国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外。虽然态势对美军联合舰队非常不力,但是美军拥有较为可观的兵力优势,也就能在加强侦察力度的同时,保留一支与特遣舰队旗鼓相当的航空打击力量,从而获得与特遣舰队一决雌雄的机会。

    事实上,因为美军有六艘航母,其中三艘还是性能与“泰山”级差不多的“美国”级超级航母,所以美军在舰载战斗机的应用效率上拥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在大批派遣侦察机之后依然有较为明显的打击优势。

    选择撤退,也不见得是坏事。大文学

    在这种情况下,牧浩洋将别无选择,只能让登陆舰队出发,提前发动攻打迪戈加西亚的作战行动,而特遣舰队也别无选择,必须机动到马尔代夫群岛海域,为登陆舰队提供掩护与支援。

    也就是说,只要登陆战斗打响,特遣舰队就将失去作战灵活性。

    换句话说,美军也就有更大的把握判断出特遣舰队的行踪。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糟糕的结果就是犹豫不决。要知道,在里根犹豫不决的时候,美军联合舰队依然在以三十三节的速度向西航行,而且行踪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而牧浩洋等待的机会也正在到来。

    非常可惜的是,里根在这个时候确实有点举棋不定。

    事实上,这与他的服役经历有关,因为他在当上航母战斗群指挥官之前是舰队的航空作战参谋。

    这个岗位,要求尽可能的细致。

    从某些方面来讲,里根与杨禹方非常相似,两人在考虑舰队作战的时候,都会尽量想得周全一些,而且在考虑好之前不会动手。在某些时候,这是稳重的表现。在特殊情况下,却是浪费时机。

    显然,乔丹上将让里根来指挥联合舰队,恐怕就是觉得他非常稳重。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里根既没有做出决定,也没有继续与尼克松商量,而是在单独思考。

    如果他是一个杀伐决断的人,这不是大问题。

    问题是,他不是一个杀伐决断的人。

    凌晨…,第一批侦察机返航,此时第二批侦察机已经到达了最大侦察半径上,而且没有一架发回消息。

    也就是说,第二批侦察机也没有收获。

    …半,里根批准了第三轮侦察行动,而且要求由第三舰队派遣侦察机。

    原因很简单,前两批侦察机都是第四舰队出动的,而且返航后的第一批侦察机刚刚降落到航母上,还有部分停留在飞行甲板上,三艘“美国”级航母的出动效率都不高,暂时无法让侦察机升空。

    尼克松接受了这道命令,而且擅自修改了侦察方案。

    按照他的部署,除了应里根的要求向西面与北面各派遣三十六架侦察机之外,还让三艘航母各增派了四架侦察机,集中搜索西北方向。

    尼克松的这个举措,差点拯救了美国联合舰队。

    要知道,当时特遣舰队就在迪戈加西亚西北方向上,准确位置在马尔代夫群岛的马累岛以西大约七百公里处。

    从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来看,如果牧浩洋在凌晨的时候采纳了龚继飞的建议,向东南靠近美军联合舰队,那么在天亮前,也就是六点左右,至少会遇到一架尼克松向西北派出的侦察机。

    所幸的是,牧浩洋没有采纳龚继飞的建议,依然让特遣舰队呆在美军侦察机的搜寻范围之外。

    事实上,美军联合舰队的第三次侦察行动并不顺利。

    在四点半到五点之间,至少有七架侦察机与中国海军出动的反潜巡逻机遭遇,不得不提前结束侦察行动。

    虽然这些偶然遭遇,也给美军提供了帮助,比如至少让美军联合舰队在天亮之前没有再次被反潜巡逻机发现,但是也产生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响,这些侦察机都是在向北飞行的时候遇到反潜巡逻机的。

    结果就是,里根由此认定,特遣舰队就在北面,也就是马尔代夫群岛东面。

    里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战后,里根在接受审讯的时候提到,当时他做出这个判断主要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