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扬天下-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矗锓肟8郏蚨蝗ァ
这次攻打台湾岛,郑家军士气还是很高的。因为他们曾多次击败荷兰人。
荷兰人是在明朝天启四年五月被大明水师在澎湖击败后,才退到台湾南部的。也是颜思齐与郑芝龙等人密谋推翻日本幕府,未果而逃向台湾岛、并开始了台湾大拓荒的一年。
郑芝龙接受明廷招安后,活动范围渐渐转移到了福建沿海地区,对台湾的控制力下降了很多。荷兰人趁机不断坐大,并曾试图打破郑芝龙在远东贸易的垄断地位;
双方开战几回,基本都是以荷兰人失败告终,尤其是在料罗湾那场大海战中,荷兰人遭到空前的惨败。
和普通士兵的乐观相比,主帅郑芝豹却没有那么乐观,他对荷兰人的情况比较了解,知道这是一场硬仗,可不好打。
这几年来,荷兰人在台湾的实力在不断加强,他们虽然只筑了两座城,热兰遮城与赤嵌城。这两座城堡也与中国的城池不同,面积不大,但是纯粹的军事用途,非常坚固,一般火炮怎么轰也奈何不了它。
荷兰人在岛上的驻军目前有一千八百人,听起来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
首先荷兰人的大型战船非常利害,郑之豹他们称之为夹板船。这种夹板船由两层甲板所构成、它采用了被调低的船首,以及延长了的船身,令它在水面航行时有着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同时减低了其前舷的风阻;
每艘舰配备有三至五根桅杆,除了最后一根桅杆使用三角帆外,它大多都配以横帆作为船帆,航行速度得以提高,亦易于操舵。
每艘夹板船装备有二十五门以上的大炮,最多者多达四五十门。火炮威力要比郑家军强大;其次荷兰人基本上都使用西洋人制造的最先进的来复枪。这种来复枪据说射程远,精度高,威力非常惊人。
这次郑芝豹足足带了两万五千人马。五六百艘战船,如此兴师动众,就是出于对荷兰武器精良的忌惮。对于郑家来说,此战必须取胜,否则郑家就连条个安身之所都没有。
怀着这样的心情,郑芝豹率领着浩大的舰队顺风东去,第一天的航行非常顺利,次日,舰队抵达澎湖列岛。
在澎湖列岛休整一天后。郑家舰队继续向东航行,但遇上了大雾,好在郑芝豹他们这对附近的航道比较熟悉,到了中午。大雾散去,碧空如洗,万里无云,郑芝豹下令满帆全速前进。
次日拂晓。舰队抵达台湾岛外沙线,天亮时,驶抵鹿耳门。此时天下起了大雨。海上一片苍茫,而且此处暗礁很多,再前进十分危险。
士兵们因此变得躁动不安起来,有将领劝郑芝豹暂时退去,等天气转好之后再来进攻。
郑芝豹知道一但退去,士气必定低落,于是鼓舞大家道:“这雨早不下迟不下,这个时候才下,正是老天爷在帮助咱们,为咱们隐藏行踪。红毛鬼子一定想不到咱们会在这样的天气来攻打他们,大家不要怕,咱们只要坚持住,必定能打红毛鬼子一个猝不及防。”
赤嵌城与热兰遮城离得不是很远,临海一面有许多小岛屿,进入的航道主要有两条;
一条为北航道,又称为鹿耳门港道,这条港道水文条件十分复杂,港道曲折迂回,且水深较浅,水底皆沙,纵横布列,大船进入十分困难。只有熟悉航道的人才能从稍深处觅港出入,港路窄狭,仅容两艘船平行。
另一条为南航道,又称为大港道,入口处狭窄,水深可进出大船,不过热兰遮城就筑在此处,荷兰人的炮火可以覆盖整个航道入口。
郑家兵力是荷兰人的十倍,但果不能登陆,兵力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所以能不能打败荷兰人,关键在于能不能顺利抢滩登陆。
为了避开荷兰人的炮台,郑芝豹选择由北航道鹿耳门港道进去。这条航道狭窄曲折,非常难走,在郑芝豹的鼓舞下,郑家军于是冒雨继续前进,一路上险象环生。
好在郑之龙是个有心人,当初他来给荷兰人当翻译时,曾将这条航道绘成图纸,前阵子准备攻打台湾后,又派人借假贸易为由来勘查过。
为了安全起见,郑之豹还派两条小船在前面探路,小船两侧各钉着一根比大船吃水略深的木竿,一但木竿触底,就退回来从新探路。
这次来攻打台湾的日子也是精心挑选过,并非乱来,郑芝豹又仔细算过行程,此时恰值大潮,海水涨潮,海面上升数尺,就这样,郑军中的船只居然都顺利冒雨入港。
这次行动如此顺利,就连郑芝豹也没想到,或许真是因天降大雨,掩藏了他们的行动,荷兰大概做梦也没想到,在天降大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竟然有敌人能从鹿耳门港道杀进来。
这支二万五千人、数百艘战船的庞大军队,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成功钻到荷兰人的眼皮底下了。
荷兰人对郑军攻打台湾全无准备,直到郑家军出其不意地在鹿耳门成功登陆后,荷兰人才知道有敌来袭,总督欧沃德,军事长官马克里匆忙集结军队,前来迎击。
这时郑家军抢先占领了北线尾屿,北线尾屿与鹿耳门南北相接,是控制南北航道的入口处,战略地位显著。
马克里打算先把这个战略要地抢回来,他派上尉库斯率三百名士兵,在北线尾屿的南端登陆,以十五人一排,共计二十排的方阵,逼近郑军的阵地。
荷兰人经常镇压台湾人民的起义,由于台湾人武器落后,又没有强有力的人领导,每次荷兰人都能轻易把起义镇压下去。久而久之,荷兰人对中国人有一种轻视之心。以为一开枪,前面的中国人就会象以前一样,吓得四散而逃。
他们一边齐射一边前进,以前他们以这种方式,无往不利。但这次,郑家军以一人高铁盾排成盾墙,荷兰人的弹子击在铁盾上,未能给郑家军造成足够大的杀伤,郑家军在盾墙后以箭雨还击,反而让荷兰人伤亡惨重。
双方离得很近,郑家军的箭雨一**的抛箭出去,荷兰人使用热兵器贯了,身上根本没有盔甲,噗噗的入肉声不断,一个个惨叫着倒地,很快,他们就支撑不住,一个个转身拔腿而逃。
郑家军乘机从掩杀,大败荷兰人,一路追到马克里的本阵,马克里还有一千多人,但是前面有自己人逃回,他没法下令齐射,只能让士兵进行点射,正当他快要稳住局势之时,郑芝豹亲自率领数千人从后面抱抄而来;
荷兰人遭遇两面夹击,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郑家军士气如虹,加上兵力是荷兰人的十倍还多,冲上去猛烈围攻,荷兰人很快崩溃,有的举手投降,有的亡命奔逃,再也没有勇气抵抗。
其实,这场战斗,从郑家军顺利登陆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荷兰人的失败,何况他们还自如此轻敌大意,以为面对的还是台湾岛上那些不堪一击的起义军。
***********************
PS:为了明天能加更,埋头码了一天字,抬头看看窗外,已经是夕阳西下,也不知道还在不在分类月票榜上挂着,反正感感总是险象环生,向兄弟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470章 天地是一筐风景
***
老天爷帮忙,一场大雨,天地苍茫,寒冷如冰,让荷兰人疏于防范,郑芝豹出乎意料的顺利拿下了台湾,还缴获了不少荷兰人的先进武器,消息很快传回到福建,郑芝龙的态度又开始变了。
不过他也知道,台湾人口太少,条件太差,因此还想再拖一拖,以便向台湾输送更多的人口和物资。
鸿胪寺少卿甘南也打探到了郑军夺取台湾的消息,对郑芝龙的心思也猜到了个大概,他去求见郑芝龙,郑芝龙随便找了的借口不予接见。
甘南也不吵也不闹,收拾东西,回家。
郑解得知甘南突然要离开福州,连忙追出城来,拦住甘南说道:“甘少卿为何突然要离去,咱们不是还有很多事要商榷吗?”
甘南看着路边郁郁葱葱的榕树叹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郑家一拖再拖,既然没有诚意,那咱们也不用再谈了,告辞!”
“甘少卿请留步,您误会了。甘少卿是不是听信了什么谣言,在下真是奇怪,甘少卿怎么突然说我郑家没有诚意呢?”
“本官有没有误会,你心知肚明。”甘南无所谓地笑了笑问道,“郑兄可看过《西游记》?”
“看过,甘少卿问这做什么?”
“那《西游记》里的故意郑兄一定很熟悉,孙猴子蹦达了半天,自以为跑到了天边,殊不知,他费尽了气力,还在如来佛的掌心里。”
甘南露出一脸和善的微笑,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临别之时,本官不妨跟郑兄推心置腹说几句,台湾海峡真的不算什么。在我王的眼里,整个南洋也不过是一个澡盆而已;
终有一天,西洋人会惊奇地发现,我大秦的舰队驶到了他们的家门口,风帆遮住了他们的阳光,然后用他们的逻辑,向他们演示什么叫公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呵呵,郑兄,咱们不妨过几年再回头来看看今天,到时你或许就会发现。有些人今天的所做所为是多少可笑。好了,告辞!”
郑解呆呆地看着甘南远去,呆呆地
郑解可以确定,甘南这番话绝不是无的放矢,台湾,看来甘南已经知道郑家攻取台湾了。
同时也可以确定,秦牧是一个非常在意水师的人,他刚刚打下湖广,就迫不及待地在洞廷湖大建水师。
等打下江南。立即又重建龙江船厂。
秦牧似乎还嫌不够,杭州、温州、宁波等地也是刚刚打下来,就在官府的扶持下,兴起了造船的热潮。一个个大型造船厂纷纷成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纵观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从来没有那个朝代如此重视造船业,国家还没有统一。就在大造船只。
结合甘南所说的话,再看看秦国的这些大动作,秦牧的海洋意识。竟比他们这些从小在海边长大,在风浪里搏击的人还要强百倍,一种无力感漫上郑解的心头
***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金陵里百戏纷呈,热闹非凡,不过这多数是百姓自发组织的庆祝,官方组织的庆祝活动比较少。
秦王说了,天下还没有完全统一,民生还急待改善,还不到庆祝的时候。不过秦王同时表示,不反对百姓自发的庆祝,百姓想要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可以量力而为。
于是乎,金陵城里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官方很平静,百姓很热闹。
由于一曲《浏阳河》在民间广为传唱,加上秦王用烟花传讯,奇袭长沙的事迹为人所津津乐道,浏阳县出产的烟花热销大秦各地,渐有花炮之乡的美誉,金陵城里每到夜晚,来自浏阳的烟花满天缩放,无比绚烂璀璨。
浏阳烟花出名之后,其他地方出产的烟花也开始假冒成浏阳烟花,以吸引顾客。这种事历来常见,本来大家都没在意。
谁知秦王听说后,竟予以了强烈谴责。
秦王说了,你可以模仿,可以学习,但是不能假冒别人的品牌,这是极为卑劣的行为,是可耻的,并号召百姓坚决抵制这种假冒商品。
这还得了?堂堂一国之主,竟然为了点假冒的烟花,发出如此强烈的谴责,很多人不理解秦王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甚至许多官员认为秦王这是吃饱了没事干,小题大作。
为此,秦王竟是不肯罢休了,当然,他并不是立即下旨查抄那些冒牌烟花,而是指使韩赞周出了一份叫“大秦时报”的报纸;
报纸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据说在宋朝就有很多小报了,但皇帝指派内宫太监总管出的报纸,这绝对是第一份。
秦王还亲自撰文,在报纸上大淡什么“知识产权”、“品牌意识”、“创新精神”等等。总之,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观念都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认识到了假货对创新精神的危害。
秦王还倡导百姓积极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另外还让民众探讨成立“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多种法律的可行性;
大家有什么见解可以写成文字,拿到“大秦时报”去投稿,稿件若是被采用,还有颇为丰厚的稿费。
虽然秦牧没有明确说明官方会出**这样的法律,但他这篇文章所带来的震动却是空前的。
至少读书人认为这是一种向最高领导者进言的新渠道。
另外,秦牧这篇文章的精神也引起了社会精英们深深的思考;
明末是一个资本主义已经萌芽的时代,象王夫之的唯物主义言论,黄宗羲的限制君权论的出现,实际上与资本主义的萌芽有着很深的关系。
在民间,宋明理学所暴露出扼杀人性的弊端和生机勃勃的市民文化也形成了激烈冲突,逐渐失去了民众的基础。
人们开始对朱程理学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先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的出现,接着有大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看到了宋明理学的危害,这些人的思想都渐趋于理性,更切合实际。
这是一个思想变革的时代,甚至有不少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西方。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已经不局限于儒家的学说,不再以天下老子我第一自居,他们积极学习西方的知识,翻译西方的注作。普通的知识分子,也没有将这些东西贬斥为异端邪说。
总之,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明末,正在出现一种新的思想浪潮。
秦牧要做的就是引导这股思想浪潮不断向前,而不是象满清那样用文字狱把它抹杀掉。
而他所提出的这些思想,或许正是知识分子们在摸黑探索的,比如前些日子他提出要睁眼看世界,就在民间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这次的文章一见报,同样引起非常大的反响。
秦牧的思想看似没有完整的体系,但他选择的切入点,往往能引普遍的关注和共鸣,知识分子从这个切入点开始思索、探讨、进而完善。
这也正是秦牧希望达到的效果,他不是大思想家,也没有多少时间去形成自己一整套的思想体系。
他只能选择一些恰当的时机,从一些关键点切入,为广大的知识分子打开一小扇思想的窗口,引导他们去思索,去完善,进而构建出一整套全新的,能够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向前的思想体系来。
除了他自己提刀上阵,加以引导外,还下旨成立了弘文馆,从新科进士中挑选了一些人,与汤若望一起,开始系统地翻译西方的注作。
文化思想要有对比性,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秦牧不提倡全面接受西方的思想。但是,必须让国人了解它,并从中取长补短,避免自我封闭,自高自大。
现在大家都看出来了,一方面,秦牧在军事上毫不放松;另一方面,更是致力于思想的转变。二者就象秦牧的两个拳头,轮流出击。
********************
PS: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日子嗯嗯,与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今天首页大封推。在此,昊子首先向每一个给予支持的兄弟致以衷心的感谢,没有兄弟们的支持,就没有今天这点成绩,更没有机会首页封推,谢谢大家。
最后,有月票、推荐票的兄弟请砸下来共贺吧,求月票,求打赏
(未完待续……)
第471章 皇家海军
***
甘南赶回到金陵,把郑家的动作一一作了奏报,秦牧对此颇为惊诧。这次郑家的行动,保密功夫做得十分到位,不但荷兰人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就连夜不收也没有提前侦查到郑家的行动。
秦牧一直想尽快降服郑家,让其为我所用,有了这支强大的舰队,就可以实施挺进山东的计划了。
现在郑芝龙突然跑去攻打台湾,预留退路的目的已经非常明显,也就是说,他是不甘心就此臣服于大秦了。
对此秦牧还真有些想不通,历史上,郑芝龙屁颠屁颠地跑去北京,向鞑子投诚,怎么轮到自己去招降,他就推三阻四,心不甘情不愿呢?难道是秦军不够凶狠,所施加的军事压力不够?
郑芝龙真的退守台湾的话,短期内还真奈何不了他,指望他去打鞑子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事已至此,秦牧也只得下令衢州的刘芳亮和温州的袁宗第加紧部署,时机恰当之时立即攻打仙霞关和分水关。
从浙江进入福建,有两条路。
一条是从浙江东面的温州南下,经分水关入闽。
另一条是从浙江西部的衢州南下,经仙霞关入闽。
在这个年代,仙霞关这条入闽通道要比分水关那条重要得多。
钱塘江水系和闽江水系都是我国重要的水系,江南的商品物资乘船通过钱塘江,可到达浙西衢州南面的江山镇,然后上岸,由挑夫们挑过两百四十里长的仙霞古道,到达福建的浦城县,这里有一个闽江水系的重要码头,货物在此再次上船,就可以顺着闽江直达福州;
换句话也就是说。走仙霞岭入闽,从杭州到福州只需要走两百四十里的陆路,其他路段都可以通过水运。
如果走东面的分水关,从杭州到福州全程抬一千多里都是陆路,而且同样多山,货物多得靠肩挑手抬。
相比之下,哪一条路更重要就一目了然了。
也正因此,扼守仙霞古道的仙霞关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仙霞关现在掌握在郑家手上,为了能顺利夺取此关。秦牧让军器监加紧制造一批火箭弹,开春后如果能赶制出一两百枚火箭弹,秦牧相信应该足够夺取仙霞关了。
郑家主要是水师利害,陆战方面他们缺少大军团协同作战的经验,战力只能说是一般般,一但失去仙霞关这样的要隘,郑家军绝对守不住福建。
另一方面,这也使得秦牧对海军的建设更具有迫切感了,在没有与大臣商议的情况下。他乾纲独断,下旨在温州、宁波、杭州等沿海一带再招募一万名水兵。
同时将大秦水师正式更名为大秦皇家海军,并贴出招贤榜,招募海战方面的指挥人才。
别小看“水师”与“海军”这两字之差。它的变更明确地表明了秦牧要建设的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另外在海军前面增加皇家二字,可以增强海军的荣誉感。
同日,秦牧还紧急召见了顾容,也就是当初自称忠义王、人称顾三麻子的海盗头子;
大秦的海军严重缺乏外海作战的经验。郑四海虽然出身登州水师。但明末登州水师那几条破船,也就能在风平浪静的渤海湾里游弋一下,郑四海还真谈不上有什么海战的经验。
反而是顾容这个海盗出身的家伙。长年飘于海上,还与郑家舰队干过几仗,虽然被郑家打得土头灰面,但失败也是一种经验不是;
而且他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实力相差郑家太大,并不见得是指挥无方,否则早被郑芝龙给灭了。
顾容尽管做过海盗,但一向盗亦有盗,生性还真有几分忠义,只要他认准了你,便不会有二心,可两肋插刀。
有意思的是,一见面,这货施完礼就对秦牧说道:“秦王,臣听说您的皇宫才几个美人,臣还有几个日本娘们,保证是原封货,就当是臣的一点心意,全献给秦王了。”
秦牧噗的一声,一口茶全喷了出来。
“他娘的顾三麻子,你想噎死本王是不是?本王想要的话,也要日本的公主,要你手头那几个烂货做什么?”
“是是是,是臣欠考虑了,请秦王恕罪,以后臣一定去日本,给秦王抓几个公主回来。”顾三麻子挠着头嘿嘿傻笑,脸上的麻子坑坑洼洼,还真是坑人。
“顾容,别装了,你再装本王也不会赞你憨厚,好了,知道这次本王召你来是为什么吗?”
“秦王可是想走海路攻打福建?那敢情好,臣请为先锋。”
“你觉得现在凭咱们皇家海军的实力,打得过郑家的舰队吗?”
“这”
“顾容啊,不瞒你说,在咱们海军当中,现在只有你指挥过海战,对海况也最为熟悉,本王对你是寄予了厚望啊,这次招募的一万水兵,本王打算全部交由你来训练,希望你能把他们训练出个样子来,你需要什么,本王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我只有一个要求,让这支海军能打仗,打胜仗。”
“全部交给我?”顾容指着自己的鼻子,不可置信地问道。
秦牧肯定地点点头说道:“没错,本王要晋升你为海军提督,这一万水兵一个不少,全交给你,希望你不要辜负本王殷殷期望。”
啪的一声,顾容跪倒在地,呯!呯!呯!三叩其首道:“秦王如此信任我顾三麻子,我这条命,今后就是秦王的了,我顾三麻子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秦牧欣慰地说道:“本王相信你是个忠义之人,才会用你,起来吧,望你今后多用心钻研海战,要虚心学习西洋人的战法,争取超过他们。有朝一日,本王要让我大秦皇家海军,扬威四海,开创出比郑和七下西洋更辉煌的历史,这些就靠你们的努力了。”
“臣,死而后已。”
送走顾三麻子,秦牧终于可以歇歇,安心过个年了。
回到顾含烟的小楼,清清静静,她绣的张宏的《青绿山水图》已经基本完成,画图近景高松掩映,板桥横涧,水雾迷濛的山谷间有一士人在观瀑,深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韵。中远景奇峰壁立。工笔重彩,用色厚而不腻,妍而不俗。
顾含烟的绣工精妙绝伦,已到了难分是笔墨还是绣工的地步,秦牧本身就很喜欢山水画,喜欢那种悠然淡远的意境,看了自是赞不绝口。
顾含烟婉婉婷婷,被他赞得喜中带羞。
“对了含烟,你这画绣新奇独到,为顾家独创,就叫顾绣吧。”
“顾绣?仍叫它画绣不好吗?”
“顾绣好,现在外头不都讲个品牌意识嘛,叫顾绣,代表的是顾家出品。啧啧,真是让人百看不厌啊。本王要是不做王了,有你这样的手艺,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这一幅绣工拿出去卖,至于能卖个一百两。”
“秦王又胡说。”顾含烟轻嗔一句,那种温柔的姿态是那样的自然,如同江南的水一样清澈柔软。
这个水一样的江南女子,一举一动总能带给秦牧一种平宁烫贴、安详静谧的感觉,让他远离军政的烦恼,远离烟火的味道。
他上前拥着顾含烟的香肩,轻轻吟诵道:“野有蔓草,零露潯狻S忻酪蝗耍逖锿褓狻e忮讼嘤觯饰以纲狻R坝新荩懵稙彏彙S忻酪蝗耍袢缜逖铩e忮讼嘤觯胱淤申啊!
有诗有画,这才叫诗情画意
***********************
PS:封推了,今日三更,略作答谢,答谢各位兄弟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的万一。还是那句话,没有兄弟们的支持,想上封推是不可能的。在此,再次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兄弟们手上有月票、推荐票的,也请投下来祝贺一下吧!今天大喜的日子,别让人家捅了菊花才是。
(未完待续……)
第472章 明亡带给知识分子的反思
***
秦淮水悠悠,千年不尽流,它承载了六朝风雨,却依旧波澜不惊。
河上的画舫里,方以智烈酒一杯接着一杯,带着五分醉意满怀感慨地吟道:“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国情。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
尤其吟咏到最后两句时,他脸上的表情充满了落寞,坐在对面的黄宗羲听了,也不禁叹息一声。
在复社四公子中,其他三位胭脂气都比较重,只有方以智刚健清凌,意志坚定,一心想着施展胸中抱负,以扶国匡政为己任。
现在天下大势已经明朗,不出意外的话,大秦一统天下已成定局。方以智一早就奔走武昌,在八股论坛上舌战群雄,名声不可谓不大。
从秦王对一些名士扫榻相迎、不拘一格录用人才的情况来看,他应该是个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帝王;
但奇怪的是,秦王对方以智这样的人才不但不予以提拔录用,反而还施以大板,这其中肯定是另有隐情。
画舫悠悠地驶入了莫愁湖,放眼望去,清光浩渺,雄城巍影入波来,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在。
黄宗羲为方以智斟了一杯酒,徐徐说道:“密之兄满腹经纶,矢志报国济民,之所以怀才不遇,恐怕另有原因。”
方以智颇为不平地答道:“我知道,想来定是钱谦益等一大批人奴颜婢膝,认贼作父,使得秦王对东林心存成见,斥之如弊屐。”
以前大家对钱谦益,都尊称牧斋先生,现在方以智直呼钱谦益姓名,可见对他的所作所为是十分鄙视的。
黄宗羲沉默了许久。颇为沉重地说道:“密之兄恐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排斥东林,东林半数之人降清只是原因之一。前些日子,我曾与顾宁人有一席长谈,从他口中听到秦王与其谈论时事时的一段话,听完之后,密之兄大根就知道秦王排斥东林的深层原因了。”
“秦王的话?还请太冲兄赐教。”
“据顾宁人所说,他与秦王论及明季之事时,秦王曾有这样的言论: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开始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
到明中叶之后,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断地推波助澜,几乎完全屏弃了自秦汉以来‘内圣外王’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不分;
世人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线、天天大搞道德批判。余则一窍不通的道德卫士,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尝不是因为这个‘正’字。”
听完这番话,方以智脑中嗡的一下。差点炸开来,这么重批判彻底颠覆了他原有的思想框架,是他难以接受的,他正想辩驳。黄宗羲摇了摇头说道:“密之请听我把话说完,秦王后面还有一段话,密之兄若是我。听了这段话只怕更加受不了,秦王这段话说的是在下的恩师。”
“秦王竟拿念台先生来说事,这也太过份了,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还请太冲兄告知一二。”方以智所说的念台先生正是刘宗周,在读书中有着极极崇高的威望。
“时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