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扬天下-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州衙东侧的大院里,秦牧却微微皱起了眉头,表面上,清军被迫北撤,是秦军取得了大胜,其实多铎如此干脆的北撤,对大秦接下来的布局并不利。
这次秦牧确实做了两手打算,其中一手打算便是剑指山东,夜不收指挥使黄连山,早已赶去了山东。
这次谋取山东的方式,不同于夺取江南,秦牧没有打算派遣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去攻打,而是采取逐步渗透的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百姓不满异族强制剃发异服的情绪,由夜不收策动起义,利用当地百姓的力量,一点一点瓦解满清的统治;
必要的时候,再派三几千骑兵远程奔袭,在义军的配合下迅速夺取一些重要的战略据点,这些战备据点首选是京杭大运河沿岸,这样就可以达到控制这条运河的目的;
有这些运河在手,秦军就可以稳步向北推进。南面的大军则步步为营,尽量将清军主力拖在南线。使中原与山东的义军有比较好的壮大空间。
现在多铎竟然舍得凤阳与寿州这两个进入淮南的桥头保,迅速将主力北撤,对中原的义军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司马凯盯着沙盘看了一会儿,沉吟道:“秦王,清军要镇压山东义军,济宁必定首当其冲,济宁地处黄淮平原东端,军事上不利于防守,是不是让东方盛向东去攻打兖州。打不下的话也可以顺势撤入鲁中南山区。”
秦牧对此不置可否,大秦现在对济宁实则还鞭长莫及,徐州到济宁虽然只有两三百里。中间还有微山湖,水师通过微山湖支援一点物资不成问题,但水师不可能上岸作战。
“东方盛久居敌后,精于敌后作战。是战是守。如何转战,就由他自己视情况决定吧,隔着这么远,本王去摇控指挥,反而会出问题。徐州刚刚打下来,东面的沐阳、海州、郯城等州县还没有派兵控制,金声桓又要守徐州,又要分兵控制这些州县。没有余力北上,济宁。就看东方盛的了。”
顾君恩倒是比较乐观,他说道:“我认为济宁倒不一定守不住,济宁虽处于平原地带,但城高墙厚。阎应元凭借江阴一城之民,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守江阴城六十天,歼敌无数。只要水师能给东方盛提供武器及粮草,济宁城未必不能成为第二个江阴。”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也不能因为出了一个江阴,就指望每个城池都能象江阴一样牢不可破,秦牧点点头说道:“但愿如此。”
顾君恩说道:“多铎舍得放弃凤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唯今之计,只有先尽快打下凤阳和寿州,稳定整个淮南再说了。眼看年关在即,没有多久便开春了,新打下的大片土地,得抓紧筹备春耕才行,否则来年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话,朝廷受此拖累,想再向北推进都成问题。”
秦道颔首道:“不错,司马凯,你草拟一份旨意发回京城,让朝中大臣立即着手派遣官吏,筹备耕牛、耕具、粮种等。”
“是,秦王。”
这次战役,把战线向北推进了几百里,凤阳与寿州那点人马,在刘猛与蒙轲两员大将重兵围攻之下,当不会支撑得了多久,有了淮河这道防线,江南与金陵就彻底安全了。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向北推进过快,事实上未必是好事,中原残破,难民无数,说句不好听的,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大秦刚刚打下江南,在粮草未丰的情况下,贸然北进,反而容易陷入被动的困境。
还是一步一步的来吧。
晚上秦牧让下人烫了一壶酒,与红娘子对酌于疏影横斜的窗下,红娘子一改往日的红装,竟然换上了一身白底绣兰竹的衣裙,那素洁的感觉就象是一幅寥寥几笔画就的水墨画。
她突然换上这身装束,让对她一身红装有点审美疲劳的秦牧眼前一亮,“好看,莺儿,真好看。”
红娘子在他连声赞叹下,微微有些不自在,给他满满斟了一杯酒后说道:“喝吧,喝酒吟诗,安享太平,你现在也就这点出息了。”
“莺儿,我是秦王,堂堂一国之君,你说话能不能”
“不能。”红娘子绷着脸答完自己忍不住噗哧一笑,巍峨的双峰随之颤动着,“我就这样了,可不象你那些红颜知己一样,能诗会画,能歌善舞,你要是看不上眼,尽管”
“尽管怎么样?”
“你哼!”
“莺儿别生气,来,坐过本王这边来,天冷,咱们挨着喝。”
“想得美。”
红娘子不改往日豪爽之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喝完酒将酒杯啪的一声往桌上一按,说道:“凤阳就螯拜几千人马,多铎主力撤走,留守的鞑子士气必定更加低落,刘猛和苏谨四五万大军去攻打,要是打不下来,那也不用说了,等收复了凤阳和寿州,你打算接下来怎么办?”
“回金陵。”
“回金陵?我不回去。”
红娘子赌气地说完,抄起酒壶又给自己满上一杯,在内心里,她其实是恐怕的,她不想见秦牧其他的女人,对“住进皇宫”也缺少心里准备,她不想整天对着四面高墙,做只笼中的金丝鸟。
“莺儿,你喜欢海吗?”
秦牧微笑道,窗外升起一轮寒月,挂在明净的天空中,一枝梅花横于窗前,花枝下是池水清浅,夜风吹来,暗香浮动,秦牧分不明是梅花的香气,还是红娘子身上的幽香。
“你问这个干嘛?”
秦牧的话勾起了红娘子的好奇心,以他对秦牧的了解,他肯定不会无缘无故这么问。
“莺儿,这世上最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更宽广的是男人的胸怀,莺来,来我怀里,你还怕受束缚吗?”
“去去去,说正事。”
“好吧,莺儿,你想过没有,这次咱们的水师虽然没有多少耀眼的表现,但是他们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使得咱们控制住了各条主要的水道,后勤补给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上去,战争打得这么顺利,一半功劳要归于水师。”
“这么说,接下来你打算把精力放在水师上面了?”
秦牧笑而不语,其实水师的事,他不太懂,所谓的把精力放在水师身上,又能怎么样?
“不对,你是想先解决福建郑家是吗?”
“莺儿,坐过来好吗?”
“你”红娘子气得想抽他一鞭子,“鞑子连连大败,正是最虚弱的时候,你不趁机一举将他们逐出中原去,万一让他们缓过气了,那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瞧你急的,所有话都是你自己说的,我有说过不打鞑子了吗?打个比方,我一边抱你,一边喝酒,这两件事完全可以一起做嘛,而且还相得益彰。”
“你是想收伏郑家,然后走海路攻打燕京?”
“莺儿,你有完没完,本王现在什么也不想,只想抱抱你,行吗?”
秦王大怒,纵身向那不解风情的娘们扑去
********************
PS:又陷入了摇摇欲坠欲坠的险境,别人已经追平票数,立即,马上就会被人家推下分类榜,呜呼,俺着急啊朋友们,急求月票,求月票!
求月票!
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454章 螯拜远遁
***
夜不收。顾名思义,一到夜里他就是天不收地不管,无处不在。
现在,在满清统治下的城池中,稍为重要点的都有夜不收在暗中活动,如果说凤阳城没有夜不收,你信吗?至少螯拜不信。
他敏锐地感觉到,多铎的主力一离开,城里便涌动着一股暗流。
他骑着马经过每一条街道,都感觉有人在背后窥视着自己,当你突然回望,又毫无所获。
但螯拜坚信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绝对不是神经过敏。
街头的百姓一见清军经过,就会尽量躲闪,躲之不及,就垂着头,尽量缩着肩膀,仿佛那样能让他们变得更小,更不易看到一样。
但畏惧归畏惧,螯拜往往能从他们恐惧的目光中,看到一闪而逝的仇恨,这种仇恨就象一支支无形的箭,随时会射出来要了你的命。
他刚回到都衙,南门便有一骑飞驰而来,铁蹄地敲打在青石板路面上,如同密集的鼓点,让人心弦莫名的绷紧起来。
“报!将军,刘猛的大军出动了,正向凤阳赶来。”
侦骑带回的消息,虽然早在螯拜意料之中,但还是让他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苏谨的人马呢?”
“回将军,就在凤阳东南的飞鹰卫,咱们很多兄弟都被猎杀了,小的也险些回不来”
“嗯,你先下去歇着吧。”
螯拜已经尽量把语气放平缓了。但他一脸虬须,根根如钢针一般,中气十足。说出话来不怒而威,总带着一股吓人的味道。
螯拜带着亲兵快步进衙,心中象压着铅块一般,他暗暗发誓,这次若是能回去,不杀宁完我誓不为人。
这次提议让他留守凤阳的正是宁完我,虽然宁完我不这么提议。多铎也会这么做,但宁完我这条狗也敢这么做,螯拜不把他宰来烹了就难解心头之恨。
多铎主力北撤时。只给他留下五千兵马,还都是些挑剩下的歪瓜劣枣。多铎嘴上说是让他拖一天是一天,拖不下去就突围。看似很宽容,但凭这几五千残剩货。一但刘猛和苏谨围城之后。还有机会突围吗?
多铎这分明是在借刀杀人,以免他三兄弟的地位受到挑战。
“将军,咱们怎么办?”亲兵多罗忐忑不安地问道。
“你们准备一下,咱们今晚就出城偷袭刘猛。”
“什么?偷袭”多罗大惊,城中五千人马被扔在死地,人心惶惶,这个时候还要出城偷袭,苏谨他们们两万骑兵是吃素的吗?
“嚷什么?城中尽是秦军细作。你怕别人听不到吗?”
“将军”多罗还待劝阻,突然若有所思。脸上一喜,“喳!”一声,退了下去。
到时晚上二更时分,螯拜带着五千人马,人衔草,马衔枚,小心地打开南门
结果呆桥刚放下,城内突然啾!啾!啾!连响三声,但见三枚红色的烟花先后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炸开,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正准备出城的清军吓了一跳,有些人还傻傻地骂道:“他娘的,又没到年,放什么烟花”
“快!出城!快!”螯拜厉声大吼起来,他是个四肢发达但脑袋不简单的人,绝不会傻到认为这是有人在提前庆祝新年。
行踪已经暴露,也不用掩饰什么了。螯拜一边催促手下人马赶紧出城,一边让多罗带人去放火。
许多清军不明白,不是去偷袭吗,不回来了吗?干嘛去放火?
螯拜可不管他们怎么想,五千大军一出城,立即向南杀去,探马回报,苏谨果然动起来了,从飞鹰卫迅速向南兜过来。
螯拜立即派牛录章京吴动率一千继续向南,自己带着剩下的四千人一折,迅速向西驰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吴动带着苏谨的人马左兜又转,最后一轰而散,分成小股逃命。
苏谨这才发现上当,他首先向北追去,种种迹象表明,螯拜袭击刘猛是假,逃命是真,他要逃命最大的可能是向北
苏谨杀到凤阳城边,发现南门大开,城中火光冲天,许多房屋在熊熊熊燃烧着,城中的百姓正在奔走呼嚎,乱糟糟一片。
苏谨大恨,连忙派一半兵马入城救火,另一半人马继续向北追去,然而直追到淮河边,也没有发现螯拜的踪影,这时才接到西面的游骑回报,有一股兵马向西而去了。
向西,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去寿州,苏谨又连忙让李九急追向寿州。
上万秦军入城救火,不管百姓反不反对,所有着火点四周的房屋立即拆除,清除出隔火带,才终于使得大火没有继续蔓延。
尽管秦军扑救及时,但南城还是有四坊之地被全部焚毁,到第二天,许多火场还有余火在燃烧,整个凤阳城笼罩在滚滚浓烟里。
凤阳到寿州,大概两百里左右,急于逃命的螯拜,第二天黄昏就杀到寿州城下。
蒙轲与李过的三万大军也是白天才推进到寿州,扎营于城南,尚未开始攻城,但寿州守将阿山也已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
之前多铎兵败滁州时,寿州城内就曾发生过叛乱,现在多铎的主力撤往淮北,城中的守军感觉自己就象弃儿一般,军心非常动荡。
阿山虽然是多尔衮一派的人,但此刻听说螯拜率部前来,他不但不怪,还暗暗欢喜,恨不得迎出城去,把螯拜背进城来,好抱团取暖。
但伊尔根觉罗。阿山同学高兴得太早了,他想抱螯拜取暖,但人家瓜尔佳。鳌拜却不想抱他这个大老爷们。
螯拜同学是个狠人,他之所以杀到寿州来,是因为这里是淮河上游,容易过河,八公山下还有一座现成的浮桥。
螯拜带着他的人马,连夜渡过淮河,向西北的颖上遁去。
就连蒙轲也没想到,瓜尔佳。鳌拜会过城不入,直接逃遁,蒙轲手上多是步兵,一时来不及阻拦,让螯拜毫无阻碍的逃过了淮河。
接到侦骑并报时,蒙轲追悔莫及,他到寿州后,没有第一时间毁掉八公山下的浮桥,是考虑到一但毁掉此桥,绝了城中守军的生门,反而容易激起他们的死战之心。
阿山有七八千人马,如果决心死战,秦军就算能攻下寿州,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留着这道浮桥就不同了,寿州的守军会一直惦记着它,无心恋战。这与攻城时围三阙一的战术是一个道理。
只是没想到让螯拜捡了个便宜。
蒙轲大为气脑,当即派兵去把浮桥给毁了,然后连夜将寿阳城团团围住,现在凤阳拿下了,螯拜逃跑来了,整个淮河南岸,就还剩下阿山这几千孤军。就不信了,他还有信心支撑下去。
***
阿山就象个可怜的弃妇,听到螯拜弃自己而去,连夜渡河远遁后,他几乎将寿州州衙里所有的东西都给砸了。
真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正指望着抱螯拜取暖的阿山,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现在,整个淮南只剩下了他了,浮桥也毁了,城外秦军将各个城门都围住了,完了,这下完了。
州衙里的亲兵默默地看着阿山砸东西,一个个面若死灰。
鞑子确实挺能战,挺勇猛,但实际上越是这样的军队,越经不起失败,越没有韧性。
*********************
PS:早上停电,耽误了更新,先说声抱歉。
登陆一看,又是一票之差,这感觉就象是被人拿着枪顶着后脑勺,让俺不得不时刻担心枪声会突然响起,真个是寝食不安呀呀呀!于是,不得不再次典颜相求,兄弟们砸我二三十票吧,让我一溜烟冲前一点,老站在悬崖连上会心率衰竭的。
兄弟们,再给力一点点,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455章 西南策
***
寿州位于淮河南岸,八公山南麓,东望凤阳,西隔淠水与霍邱县为邻,南与肥西、六安县毗连,北与颍上县接壤,东淝水自庐州北流而来,绕寿州汇入淮河。
这里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冲,东晋时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因这场战争产生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山再起”等耳熟能详名词。
此刻,对寿州城中的伊尔根觉罗。阿山来说,何尝不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呢。
那个该死的瓜尔佳。鳌拜枉称满洲第一勇士,竟然屁也不放一个,就逃过淮河,一溜烟逃到颖上去了。
这是第一勇士该有的行径吗?这分明是逃跑勇士。
其实阿山多少有点冤枉螯拜了,螯拜一溜烟撤到颖上去,绝不光是贪生怕死这么简单,这是满清内部分裂不断加剧所造成的。
南下以来,苦活累活多铎都让螯拜去干,主力撤走时,给螯拜留的几千人马又都是挑剩的歪瓜劣枣。
螯拜认为,多铎分明是想借秦军之手,将他这个豪格一派的主力干将灭掉。
否则,如果多铎真是希望他留守凤阳的话,就应该留些精兵,拖不下去时才有突围的可能。
既然多铎不仁,也就怪不得螯拜不义了。
阿山实际上是满清内部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他大发了一通雷霆之后,登上南面的通淝门,但见城外秦军连营数里,旌旗漫漫,随西风翻卷不息。
城外几十个秦军跃马冲来,沿着护城河外侧飞驰,不断往城头放箭。箭身上绑着纸条。
阿山让人捡来一支箭,打开上面的纸条,只见纸条上字着:主动放下武器投降者,可得优待。负隅顽抗者,杀无赦!
阿山看了再次大怒,让人把秦军射上城头的劝降书尽数收缴起来,但这不会有什么效果,城头很多士兵都看过劝降书了。
秦军的劝降书如此简洁,就象是最后通牒,口气不容置疑。要嘛降,要嘛死。
怒火中烧的阿山当即点齐两千人马,亲自出城与秦军厮杀了一阵,但没讨到什么便宜,两军各伤亡了几十人马,阿山眼看秦军士气如虹,他的人马根本冲不动蒙轲的步兵大阵,只得匆匆收兵回城。
蒙轲又派兵在北门和东门外都挖了壕沟,堵住清军出路。然后把兵力集中到南门和西门,开始猛烈攻城,并派人在西门外挖地道,准备炸塌城墙。
与此同时。李九的几千骑兵也到达了寿州,让秦军声势更加浩大。
城中清军都知道自己已经身陷死地,不可能有缓军能渡淮南下支援他们了,士气极为低落。但阿山不甘束手待毙,在他的严令下,清军困兽犹斗。只是他们能支撑多久呢。
***
滁州城里的秦牧,对寿州的战事非常有信心。虽然,一直以来由于蒙轲与霍胜、崔锋等人的关系,他隐隐压着蒙轲,但对他的军事才能,秦牧却绝对是有信心的。
有蒙轲在,他完全没必要把精力再花在寿州的战事上。
此时,贵州的捷报终于传了回来,秦牧的精力也暂时被引到了西南。
司马凯在西南事务方面,显然是提前下了一番功夫,只听他侃侃而谈道:“西南地区,各族杂居,难以治理,自秦汉之后,历朝历代一直难以真正有效统治,不过从汉唐时采取的羁縻制度,到元明时采取的土司制度,对加强西南的治理有了不小的进步;
明立国之后,除了元代固有的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外。又增设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三种文官职务。
土司对朝廷承担一定的赋役、并按照朝廷的征发令提供军队;对内维持其作为部族首领的统治权利。有明一代,土司军队对朝廷的贡献功不可没,最典型的是石柱土司,秦良玉为大明征战一生,立下赦赦战功,是为明代土司典范。”
秦牧平静地问道:“那么照你的意思,我朝是应该依旧沿用土司之制抚慰西南诸部喽?”
“回秦王,非也,微臣以为土司制度实在也是弊端重重,各地土司享有各种特权,拥有军队,私设监狱,相互争杀,严重妨碍中央集权。明初为了控制西南,光是贵州布政使司便需要陈兵近二十万,耗费无数。
另一方面,一但中原王朝的控制力减弱,往往又会叛乱不休,天启年间的奢安之乱,前后持续十七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今又有安如盘、沙定洲等企图自立为王。
这次征南大将军对水西安氏土司犁庭扫穴,自然是趁机改土归流方为上策,不过微臣以为,对水西土司改土归流不妨延后一点,如果立即改土归流,极有可能使西南所有土司对我大秦产生敌意。”
秦牧不置可否地继续问道:“时间上可以商量,但迟早要改土归流,现在的问题在于,二三十万彝人分散于水西蛮烟瘴雾、穷岭绝壑之区,便是派遣流官,也难以治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司马凯胸有成竹地答道:“微臣以为,改土归流要想取得成功,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以汉化夷,二是以夷制夷。”
“仔细说说。”
“是,秦王。”司马凯抱圆一揖,接着说道:“所谓以汉化夷,就是将这些居于穷岭绝壑之区的部族迁出,或是在一些相对平坦的位置选址建城,同时迁入汉人,施以教化,或是直接将其分散迁入汉人为主的地区分置,使其逐渐汉化。
至于以夷制夷,则是要分别对待,诸夷有熟夷与生夷之分,有易制约与难制约之分,朝廷应拉拢熟夷打生夷,拉笼那些生活区域相对平坦的攻打那些深山老林之中的;
比如这次,水东宋氏生活区域交通相对便利,水西安氏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就应该拉笼水东制水西,水西解决了,水东将来就不难制约。
现在天下战乱,各个土司也蠢蠢欲动,争夺地盘,矛盾激化,正是我大秦实行拉一个打一个,各个击破的好时机,如此朝廷对西南用兵或许久些,破费大些,但微臣以为,朝廷不可惜此小费,当谋一劳永逸,万不可将就从事。
另外就是从各个土司内部将其分化,在西南各个土司之中,许多还是施行奴隶制,土司对其辖下土民盘剥荼毒,为非作歹,残暴横肆无所不为,土民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说。其内部实则也是矛盾重重。朝廷大可利用土司与土民之间的矛盾,拉笼分化,从内部将其瓦解。”
司马凯这番改土归流的策略,秦牧听了频频点头,不得不说,司马凯的见解还是有独到之处的,秦牧甚至怀疑他是得了他父亲的指点。
随后,秦牧又向顾君恩等人问策,顾君恩说道:“臣也赞同大力用剿,不可将就从事,明太祖沿用元制设土司,其弊端已一目了然;
明初贵州驻兵十多万,累世下来耗费无数,而诸夷仍是叛乱不休,永乐时对思南、思州改土归流之后,有明一代黔东得以大治,现在我朝再对水西改土归流,则贵州基本就安稳了。
现在主要看云南了,沙定洲之乱,祸及整个云南,明军在云南早已土崩瓦解,这场乱局实则是土司之间在争战;如司马大人所言,云南土司之间的争战,使他们之间矛盾激化,正是我大秦分化打击的时机;
明末二十年间,在原大乱,而云南一直相对稳定,为了顺利改土归流,一劳永逸,臣以为,不妨让云南乱久一点;
自古以来,乱久之后人心才思定,再者,乱得久些,各个土司在争战中会变得越虚弱”
************************
PS:感谢往来如风、573088的赏赐,谢谢二位厚爱。
同时也感谢每一位支持明扬天下的朋友,订阅、月票、打赏,推荐票,每一样支持,都是我所渴慕的。这个月票冲上分类月票榜,全拜各位兄弟所赐,我心里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只能叩首再拜。
最后再弱弱地求下月票,不然明天就被人家挤下榜单的话,这未免太难堪。兄弟们,手上有月票的,请投来继续支持明扬天下吧!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456章 西南策续章
***
明代的土司制度贯穿始终,其间虽然也有过改土归流的举措,但大都是被动的。
比如永乐年间对黔东思州、思南田氏土司改土归流。这次成功的案例并非明廷主动为之。
原因是掌控思州的田氏长房与撑控思南的三房两家反目成仇。连续几代人相互残杀不止,黔东一直处于动乱之中,后来三房主动献土,明廷才乘机改土归流,并出兵灭掉思州田氏长房。
后来对播州杨氏土司、水东安氏土司改土归流,也是因为这些土司先发动了大规模叛乱,明廷平定叛乱后才顺势改土归流。
整个明代,对土司是比较优待的。中后期之后,由于明军战力低下,对土司军队也越来越倚重,经常得调用土司军队到中原来镇压叛乱,象石柱秦良玉,石屏的龙在田等,都曾长期进入中原为明廷作战。
象秦良玉那样深明大义的土司只是少数,大多数土司因为明廷的倚重,因而飞扬跋扈。明廷要靠他们平叛,无力管束,这些土司骄纵既久,越发桀骜不驯。进入中原平乱时,常常也趁机大肆抢掠,为祸不浅。
在他们的辖地周边,更是毫无忌惮,土司让土民四出抢掠,杀掳汉民,致使汉民不敢去耕作他们周边的土地,久而久之,这些土地便也变成他们的了。
有些则是汉人种下作物后,等到收成时,土司就纵土民来抢收,使劳作了一年的汉人颗粒无收。
官府调兵来,他们就遁入深山老林之中,这些地方穷僻,无法长期驻以大军,朝廷军队一走。他们又出来,劫掠如故。
总之,这种现在在明廷中后期的西南,已经是十分普遍,明廷忙于应付辽东,应付内地的叛乱,无力兼顾,西南土司的叛乱也越来越多。
只是改土归流有其特殊性,不是开十万大军过去,立即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因此顾君恩甚至建议让云南乱久一点。借此消耗各个土司的实力。
现在的云南之乱,实际上是各个土司之间的乱战,黔国公沐天波原有一点军队,沙定洲袭取昆明时,沐天波仅靠几个侍卫保护,匆匆逃出昆明,连母亲和妻子都来不及带走。
他那点军队已经被沙定洲吞得连渣也不剩,现在全靠龙在田等土司在对抗沙定洲,换句话也就是说。这是各个土司在相互消耗。
顾君恩的建议,让秦牧很心动,与其继续让各个土司分治云南,不如让他乱久一点。等他们消耗得差不多了,再一举平定,一劳永逸,从长远来说。这对云南百姓也是有好处的。
金磊也给秦牧献上了两策,他不疾不徐地说道:“秦王,除了各位大人所说的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外,微臣以为,针对已经平定地方,还有两策可用。”
“说来听听,是哪两策?”
“启奏秦王,微臣的两策一为治土人,明末以来,各地土司骄纵不法,为祸甚烈,且土人往往畏威而不记恩。因此,针对已经平定的土司,就应施以严惩,对那些影响力稍大的头人,要全数诛杀,一来可以避免他们死灰复燃,二来用以震慑土人,让他们老老实实接受朝廷的安置。
二为收兵器,土人穷困而性暴,好勇斗狠,兵器随身携带,一言不合,立即拔刀相向,酿成血腥事件,这会使得汉人与土人之间仇恨加深,难以排解。这种长期对立心里常常是动乱的根源,因此,必须尽收土人兵器,并制定法令,严禁其携带兵器。”
“嗯,贡南言之有理,这两策确实是良策,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