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妃娇-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太医一听,这淑妃和宇文的说话,根本不是他这个太医应该听的,连忙跟宇文告退先出去。

    陆太医出去之后,宇文才目光淡淡的回问道:“那你希望朕对你如何呢?”

    孟萱玉没有说话,从来不应该是她来希望他对她如何,而是他应该对她如何。

    她发觉自己已经越来越觉得自己抓不到这个至高无上男人的心,从前她以为的她信奉的他对她的喜欢和庇护,都在心里渐渐的坍塌。但她又犹不肯相信,宁愿相信这是她的错觉。

    孟萱玉没有再说其他的,又道:“最后求皇上一件事,贵妃将先前伺候臣妾的宫人都发落去了掖庭宫,其他臣妾不敢多求,但是知棋和知画却是从小伺候臣妾的宫人,臣妾希望皇上能给臣妾一个恩典,让她们二人回来伺候臣妾。”

    宇文没有回答她的话,道了一声:“你好好歇着吧,朕下次再来看你。”然后就出了椒兰宫。

    她从椒兰宫出来后,直接去了紫宸宫。

    浔阳长公主揣度着宇文回来的时辰,自然不会还留在主殿当电灯泡,早早回自己暂居的侧殿中萱殿去了。

    宇文走进来的时候,姜钰正盘腿坐在榻上剥栗子,殿内十分安静,只剩下她剥栗子“卡卡,卡卡”的声音。小几上的碟子里已经放了满满的一叠栗子肉,但小几上栗子壳却洒得到处都是。

    见他进来,姜钰也只是缓缓抬起头道了一声:“皇上来了。”,然后又低下头去继续剥了,也不打算起来迎他和行礼。

    宇文有些洁癖,看着榻上那乱糟糟的一团,有些皱了皱眉头,然后找了个离她远一点的地方坐下,看着她,问道:“你剥这么多栗子干什么?想吃干嘛不让宫人剥。”

    姜钰道:“吃东西享受的是一个过程,让宫人什么都帮你弄好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说着又难得的讨好的笑看着宇文,道:“臣妾请皇上吃啊,皇上要不要再来点栗子糕,明天臣妾亲手给您做啊?”说着又一副得意的跟孟蘅玉作比较,道:“怎么样,如今的臣妾比以前的臣妾要贤惠吧?皇上是不是觉得现在的臣妾其实更好一些?”

    宇文目光冷冷的看了她一眼,仿佛她又说了什么令他不悦的话。

    姜钰没好气的对他撇了撇嘴,爱吃不吃,本姑娘还不乐意伺候。说完将装着栗子的碟子抱过来,掐了一个往嘴巴里扔进去。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兴师问罪

    万得意向知道宇文的性情,让人将榻和小几都收拾干净了,宇文这才坐了上去坐在了姜钰的旁边。

    宇文问姜钰道:“椒兰宫你是故意的?”

    姜钰不满了,瞥了他一眼,道:“哟呵,皇上这是兴师问罪来了。”

    宇文道:“你对椒兰宫不要太过分了,朕留着她以后还有用。”

    姜钰将端在手里准备要喝的茶,“砰”的一声重重的放在了桌子上,没好气的道:“臣妾怎么了,臣妾怎么了,臣妾一个贵妃,辛辛苦苦每日给她一个淑妃煎药送药,还不能得一句好。淑妃一根皇上告状,皇上就跑来问臣妾的罪。真是好心没有好报。”

    宇文却并不见生气,语气淡淡的道:“别以为朕不知道您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你先换了她宫里的宫女砍断了她的手脚,再对她下了狠话,你煎的药送的药她敢放心喝?你没打算在药里动手脚害她,但只要给她造成心里压力让她整日惶惶不敢喝药,她那副身体放任下去只会病情延误气亏而亡,你分明又是想用另外一种方式杀她。”

    姜钰“呵”了一声道:“那是她自己的问题,关臣妾什么事,臣妾又没逼她不准喝药,是她自己想得太多不肯喝,死了也是自己作死的。”说着又道:“再说了,她也没这么容易死。这不现在就找上皇上告状了嘛。”

    都说祸害遗千年,她这种人说不定比他们都活得长久,能这么容易挂了就怪了。她也就能动点小手脚折磨折磨一下她,让她暂时不好过而已。

    宇文道:“总之你记得朕的话就成了。”

    姜钰道:“不好意思,臣妾健忘。”

    宇文有些微恼的转头看着姜钰,道了一声:“你……”

    姜钰抬了下巴看着他,一副不怕死的状态。

    宇文怒道:“你早晚会气得朕忍不住杀了你。”

    姜钰道:“皇上不怕她也跟着臣妾一起死了,那你就杀吧。”说完哼了一声,仰着头撇过脑袋去。谁怕谁呀。

    宇文忍了许久,才将胸口的这口气缓缓的忍下去,跟自己道,大丈夫不与小女人计较,然后又放缓了语气,问起她浔阳来,道:“浔阳呢,今日心情如何?”

    姜钰道:“挺好的,只要不提起崔家和崔冕,长公主还是一个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女子。”

    宇文道:“这就好,她自小不与朕亲近,就算心里有事怕也不敢直接跟朕说。她要是乐意和你说,你就多开导劝慰她。”

    姜钰听着倒是有些微讶的重新转过头看着宇文,倒是难得,难得他有一点兄长关心妹妹的样子。

    但看着他如今孤冷的样子,虽位居万人之上,但其实身边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她记得,他的那些兄弟跟他也不亲近。现在想关心亲近一下亲妹子,也是一副不知道该怎么关心和亲近的模样。

    姜钰默了许久,垂着眼忍不住叹了一句:“其实你这个人,活得也挺孤单的。”

    这语气夹杂着怜悯,又令宇文忍不住狠狠瞪了她一眼。

    姜钰摊了摊手,对他耸了一下肩,表示自己不说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俱都不说话,殿内一时安静了起来。

    姜钰受不了这样安静的气氛,最后还是忍不住,转过头来问宇文道:“皇上究竟打算将浔阳怎么办?臣妾看浔阳是真的挺想脱离崔家的。”虽然知道现在脱离崔家不可能,但迫不及待的心却是一直都在。

    有时候姜钰也有些物伤其类,生成公主都活成这么不顺心如意,连婚事都不能自己做主,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女人该怎么活。所以如果可以,她是真心希望浔阳能活得恣意一些,好歹让她觉得这个时代对待女人还不算太烂。

    宇文道:“朕说了,朕会让她和崔冕和离,但现在不是合适的时机。”

    姜钰心里有些鄙视他,什么不是合适的时机,不过就是想利用浔阳长公主的婚事为他在朝政上换一些筹码,说来说去,这个妹妹还是没有他的天下重要而已。

    不过鄙视归鄙视,姜钰也明白他的处境,他做的只是一个最正确的选择,他跟崔太后和崔家根本就是你死我活。他若不把崔太后和崔家弄下去,护不住浔阳长公主不说,他自己这个皇帝也要倒大霉。

    姜钰当然也不想最后是姓崔的在这场争斗中胜利了。

    姜钰又道:“虽不能暂时让长公主与崔冕和离,但让长公主和崔冕保持距离还是可以的吧?”

    宇文转过头来看着她,姜钰则用手指跟他比划着道:“皇上何给浔阳赏一支卫队,这样崔家和崔冕再想靠近浔阳,多少也要顾忌一些。臣妾看她公主府的那些宫人也不顶事,听说这些人都是浔阳出嫁的时候太后给她准备的,看起来怕崔冕倒是比怕她这个长公主还要多,崔冕冲进公主府不敢挡,崔冕打浔阳也不敢拦,就知道跪下来哭哭啼啼的,连臣妾这紫宸宫的宫人都不如。”

    宇文张了张嘴,刚想说什么。

    姜钰却又接着打断他道:“臣妾知道,这开国以来就没有公主还带有卫队的先例。但是皇上英明神武,可以开创这个先例嘛。您看亲王君王府可以有一支上千或几百人的府卫,公主府怎么就不行了。公主府可以要的少一些,弄个二三百人就成了。公主一女流之辈,皇上又用不着担心她造反。”

    宇文看着姜钰顿了一下,然后问道:“是浔阳让你来跟朕说的?”

    姜钰想了一下,觉得自己在宇文心里的分量大概比不得浔阳长公主重,于是用力点了点头,道:“对。”说着又常常叹息一声,道:“臣妾看浔阳是被崔冕打怕了。”

    然后又继续跟宇文摆事实将理由,道:“皇上,臣妾现在说的可也是为了您好。您看,您现在还没有子嗣,但以后总会有皇子公主的。您总不希望浔阳今天遭遇的事,以后您的闺女也要遭遇吧。”

    宇文听着厉声道:“朕看谁敢,朕宰了他!”

    姜钰深深的看了宇文一眼,看吧,亲疏还是有别。异母的妹妹始终比不得亲闺女重要,亲闺女要是遇到这种事就是宰了他,现在怎么没想着要宰了崔冕。

    姜钰继续道:“所以啊,为了以防万一,从浔阳开始为先例,让公主握有府兵变成常态化,以后皇上的闺女谁敢欺负她?她一声令下先就可以了揍死他。”

    宇文听着想了想,大概是觉得姜钰说的有些道理,点了点头,道:“朕考虑一下。”

第一百七十七章 以进为退

    宫里崔太后还和宇文浔阳长公主胶着,而这个时候,崔家的二老爷崔玟也终于回京畿来了。

    崔玟毕竟是个大老爷们,又在朝堂中混了这么久,行事就比他夫人要聪明多了,不会一出事就跟个没头苍蝇似的进宫里来找崔太后拿主意找皇后拿主意,寄希望于崔太后和皇后利用权势压着浔阳,逼着浔阳回去,再跟宇文和解了。

    就这个时代来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有时候真的是真理。不是女人天生就比不过男人,而是女人从小就被关在后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像男人从小就被精心培养,见识有限。

    想想现代,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在见识和视野上就相差这么大了,难道真的是因为农村的孩子天赋比不上城市的孩子?当然不是,这就是从小接触到的视野和教育上的投入差别问题。参照这时代的男人和女人也一样,因为男人统治和主宰了这个时代,男人获得了最优的资源,所以资源不足的女人渐渐的就比不上男人,就算能活得一些资源也是男人手底下漏出的,以及是男人想让你为他们服务的。

    不管崔玟在心里怎么想,在态度上对宇文还是表示得很恭敬的。

    回到京畿,直接脱了官帽官府,双手捧着在含元殿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跪,高呼:“臣有罪!”

    然后开始厉陈自己教子无方之罪,且是越说往严重了里说,说得自己简直罪无可恕,皇帝不罚都不能以儆效尤一样。然后表示自己要辞官自省,面壁思过。对于崔冕,崔玟没有求情,反而说当罚,一切全凭皇上发落你看,人家聪明的走的一出是以退为进的路线。

    一个人越是狡辩自己的罪行,一点小错别人也会看他这是不可原谅的大错。但是假如一个人认错态度很好,将错误责任都揽自己身上来,别人看他就算是犯的比较严重的错也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就比如说崔家,屹立朝堂几十年不倒,先帝今朝两朝都是手握实权的外戚,朝堂之中不说全部,至少半数人都是崔家门生或者与崔家交好的人。

    结果崔玟这样一请罪,许多人心里就觉得不就是浔阳长公主和崔冕夫人两人发生了两句口角嘛,皇上何至于如此。

    前面说了,这时代的男人天生对女人就会有一种轻视,哪怕是公主也一样。

    众人就觉得,普通人家的夫妻发生了争执,两边亲家都是劝和不劝离。上升到公主地位尊贵了些,崔冕虽然也打了长公主一巴掌,但毕竟没对长公主造成什么严重伤害,皇上教导崔冕两句也就算了,上升到绑起来喊打喊杀的地步,皇上就是小题大做了。

    至于说崔冕再外拈花惹草,男人哪一个不好色,他们甚至觉得公主应该大度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少崔冕没有说要纳妾让公主跟别的女人共事一夫,也是敬着公主了,公主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哎,有时候作为女人真是难以理解男人为自己的好色和风流说得理所当然所做的借口,到了一夫一妻制的现代,某位成先生都还能将自己的出轨说成是“犯了全天下的男人都会犯的错”,而世上究竟有多少男人不是和他秉持着同样的心理。

    而此时朝堂上亲近崔家一派的这些人,不仅心里这样想了,而且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了,以此为崔玟和崔冕求情。

    至于崔冕狂妄之下说出的那句“这宇文家的天下是崔家打下来的,宇文家的皇位是崔家让给崔家坐”的话,嗯,对不起,他们也不好解释,于是大家都自动选择了屏蔽和忽略,尽量将这件事的性子定性为公主和驸马的口角上来。

    宇文对朝堂上的这一切好像都充耳不闻,他只是将崔冕绑了,让公主住回了宫里,其他什么话都没说,对崔冕的处置也没有,对此时半朝的文武百官对崔家和崔冕的求情也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宇文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私下里的事情估计一件都没少做,也不怕事情闹大,这画风渐渐的就跑偏了,朝堂上另外一半朝臣对崔家和崔冕的弹劾,从最初的弹劾崔冕不敬公主不敬皇上,变成了崔家在外的劣迹斑斑,然后渐渐蔓延到了崔太后干政,崔家是否有不轨之心。

    不过令人有点意外的是,这其中弹劾的最厉害的,却是远在藩地的清河郡王。

    这位清河郡王是先帝的四皇子。

    先帝一共生五子,大皇子宇文炜是领兵打仗受文武百官爱戴的皇长子,外家万家也是几代门第显赫几代忠烈。二皇子宇文虽然不如大皇子,但其母妃梁淑妃是宁阳长公主的曾孙女,是先帝的表外甥女。

    而宁阳长公主是谁呢?高祖皇帝的嫡亲同胞的妹子,当年高祖皇帝决定逐鹿天下,宇文宗族人人都不看好,并未获得宗族的支持,宇文氏一族害怕惹上杀身之祸,反而将高祖皇帝除族,唯一支持追随他的只有亲妹子宁阳长公主和亲弟弟初代的高阳王。

    初代的高阳王帮着高祖皇帝征战天下,而这位宁阳长公主虽然不能上战场杀敌,却也为高祖皇帝做了不少事,招兵买马,筹措军饷银两,与当时的各大豪强谈判交锋,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当年高祖皇帝逐鹿天下的野心没有胎死腹中,多少也有几分宁阳长公主的功劳。

    而梁淑妃的外祖父又是谁呢,当年高祖皇帝的王皇后是个二婚,在被高祖皇帝抢了之前跟前夫生有一子,此子后来流离。到太宗皇帝登基后,从当时已经是王太后的亲娘口里听到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异父的兄长,又见母后常常思念这个长子,于是让人去寻回了这个兄长,赐荣华富贵,封为安邑侯。安邑侯的女儿嫁给了宁阳长公主的孙子,然后生了梁淑妃。

    所以梁淑妃的家世背景是一个复杂的亲上加亲,这样家世下的梁淑妃生下的宇文,自然也不会让人小看。而梁淑妃,更是先帝有子的宫妃里除了崔太后之外唯一还活着的太妃,在宇文就藩后,被接到了藩地侍奉。先帝的后宫复杂,她能在崔太后眼皮底下活这么长命,最后还能在儿子身边颐养天年,也是位了不得的人物,至少智商是不会差的。

    至于宇文,母妃出身虽然不好,但耐不住白贤妃是先帝最心爱的女人,宇文自然也变成了先帝最心爱的儿子。在白贤妃去世后,先帝宠溺纵容他都是出了名的。

    五皇子宇文炯不用说了,崔太后的儿子,先帝唯一的嫡皇子,想让人忽视都难。

    唯有这位四皇子宇文焕是个小透明,母妃出身既不好又不得宠,其小时候摔了一跤把腿给摔跛了,因此心生自卑话又少,成了这皇宫里最不受重视的皇子,到最后封王分土的时候,也只封了一个郡王。

    但这位天生自卑话少的清河王,在遇到崔家的事情的时候,却像打了鸡血一样的积极活跃,对崔家甚是仇恨,年年弹劾崔家最多的不是言官也不是宇文的人,是这位清河王。小到崔家打死一个婢女,大到崔家祸乱朝堂,什么话都敢在折子上说,从不避忌,有什么弹劾什么,宇文的桌头隔三差五就能出现一封他弹劾崔家的折子,所以今次也一样。

    清河郡王这一次弹劾的罪名也多,但最严重的一条,是崔家私设兵器坊制造兵器,有谋逆之心。他在折子上,连崔家兵器坊前几天爆炸了,还诈死了不少人都知道。

    简直不介意告诉别人,他一定在崔家里面安插了许多细作,专门搜索崔家的小辫子。

第一百七十八章 清河王与崔家的梁子

    崔家私设兵器坊,在宇文还不知道她是姜钰的时候,仗着孟蘅玉的身份还是听宇文提过一两句的。

    铜铁是朝廷专营,便是亲王郡王都不得私设兵器坊,甚至不能私下开采买卖铜铁。私设兵器坊,扣一个有谋逆之心真的不为过。

    宇文很早就知道崔家有这么一个兵器坊,这是从宇文炯在藩地上打着兴建宫殿土木的名号实际上大肆招兵买马而能轻易获得兵器推断出来的。

    但崔家将兵器坊建的隐秘,宇文并不知道它具体的位置在哪里。他之前迫不及待让朱泓离开京城,除了避开被朱家纠缠之外,另外一件事就是去帮宇文查探这个兵器坊的位置。

    后来听闻兵器坊被炸了,还死了不少人,姜钰还以为是宇文和朱泓干的。不过后来见宇文对此也十分生气,才知道崔家兵器坊被炸这件事好像并不是他们干的。

    或许是宇文已经准备这么干了,但是却被人抢先了一步。

    而宇文生气的自然不是崔家的兵器坊被炸了,而是因为这场爆炸死伤了这么多人。宇文这个还算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虽然这些人帮着崔家制造兵器实在不该,但是死伤几十人,却也是令他十分痛心和生气的。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死伤了这么多人,也可以说明崔家的这个兵器坊不小,这可能也是宇文生气的原因之一。

    既然不是宇文,现在宇文焕又知道的这么清楚,难道是他派人干的?

    这个姜钰就很难猜出来了,她身居后宫多年,对朝堂盘根错节的关系实在是知之甚少。她和宇文现在的关系,也没有融洽到可以和宇文促膝谈论朝堂,而宇文会将一切都告诉她的地步。

    不过崔家能屹立朝堂几十年而不倒,也不是普通人,自然是小心翼翼。兵器坊是崔家开的没错,但是不管宇文也好还是宇文焕也好,其实并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证明这是崔家的。

    崔家的人并不出面,就连兵器坊里面干活的人都没人知道这兵器坊是崔家的,而唯一可能跟崔家有接触,管理这家兵器坊的几人,无一不是对崔家忠心耿耿,在爆炸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纷纷一杯毒酒自杀了,这些人也没有娶妻生子连个家人都没有,宇文想从他们嘴里挖出点东西都不成。

    所以私设兵器坊的罪名虽大,但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下,宇文也是不能定崔家的罪的。别说崔家还手握整个辽东的兵权,手握几十万的兵马,而宁国公崔玢父子刚刚在辽东打完一场胜仗。

    宇文焕的弹劾,顶多也就过过嘴瘾,以及给崔家和崔太后造成点压力罢了。想要利用这个扳倒崔家,还要很长的路要走。至少要收能收回崔家手里的兵权才能成行。

    不过姜钰如今比较好奇的,是清河王对崔家的这莫大仇怨。

    此时紫宸宫里。

    宁远侯夫人蔺因为之前宫里赏赐荔枝,找了个借口进宫谢恩。

    她谢恩自然不会是找宇文,只能是找皇后或者是掌宫权的姜钰,宁远侯府跟崔家不是同路人,自然在皇后宫里也不会久呆,倒是在姜钰的紫宸宫里呆得久了一点。

    宁远侯与浔阳长公主是表兄妹,蔺作为表嫂既然来了紫宸宫,自然也要探望探望浔阳长公主的。

    而蔺显然与浔阳长公主原先的关系就不错,三个人于是就围在紫宸宫里聊起来了。

    三个女人围在一起没什么,就是好八卦,自然如今朝堂上最热的八卦也要八一八。

    姜钰此时长叹一声,像是随口般的随便笑着问起道:“这位清河王爷也不知道曾经和崔家结下过什么梁子,竟然这般的恨崔家,踩崔家永远都有一份。”

    那简直是比宇文这个与崔家既有杀母之仇又有权势之争的皇帝还要恨崔家。

    浔阳长公主和蔺相互对视了一眼,目光中彼此皆知其中内情的模样。

    蔺总是无缘无故对如今这个贵妃有着莫名的好感,又因宁远侯叮嘱过她可以不介意与贵妃走近一二分,此时倒是愿意卖姜钰两分人情,解了姜钰疑惑。

    蔺笑了笑,对姜钰道:“先帝一朝后宫的许多事情,娘娘恐怕知道的不是很清楚。”

    当年先帝能荣登大宝,倒也算得上多亏了崔家。太宗皇帝的郑皇后无子,先是从李昭仪手里抱养了先帝。

    若郑皇后仅是抱养了先帝也就罢了,在无嫡出皇子的情形下,自然是养育在皇后膝下的先帝在众皇子中地位最尊,以后被立为太子然后继承皇位也算顺理成章。

    当时的李昭仪虽非四妃,但也是九嫔之首,娘家虽然不是十分出色,但也不是提不出之辈,膝下生有两名皇子一名公主,甚至在太宗皇帝跟前还颇有几分宠爱。

    你说郑皇后是担心先帝以后会只认生恩不认养恩也好,还是仅是单纯的博爱也好,郑皇后抚养了先帝几年之后,又抱养了另外一位皇子。这个皇子的母妃说不上地位尊贵或得宠,但对郑皇后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她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了,将这个皇子抚养长大,不会有生恩养恩的抉择问题。

    郑皇后抱养了这第二个皇子之后,先帝的地位一下子就尴尬了起来。

    郑皇后对两个样子的态度仿佛是不偏不倚,对谁都疼爱都亲近,但又对谁都带着点怀疑和防备。而先帝呢,儿子太多,在储君的人选问题上,也是犹豫不决。而先帝,明显对储君的位置又有些野心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先帝与握有兵权的崔家联了姻,娶了崔家的女儿,获得了崔家的支持,让自己的底牌大了起来。

    在崔家与先帝联姻的初期,两方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将先帝拱上皇位。所以这时候的先帝乐得甚至支持崔家的势力和兵权不断增大,甚至去蚕食别人手中的兵权。但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先帝的在兄弟众人中脱颖而出,顺利继承了皇位,但是也造成了很强的弊端,那就是让崔家的势力过于庞大,尾大不掉。

    先帝登基之后,两方的利益不再完全一致,开始有了利益分配的分歧。崔家认为先帝在登基之后只再给了崔家一个安国侯的爵位,对不起他们崔家的一路辛苦追随,崔家至少应该再得到一个异姓王的爵位以及更大的兵权。

    而先帝呢,此时已经发觉了崔家势力过大,甚至隐隐威胁到了皇权,恨不能将崔家压下去了,于是又纳了万德妃进宫,提拔了同样是忠烈之后,将门之家的万家,与崔家和崔太后分庭抗礼。甚至崔太后嫁给先帝十几年未能生出孩子,也不能说其中没有先帝的功劳。

    这样做的结果不能说没有效果,至少后面崔家的势力的确是渐渐得到了压制了,朝堂不再是崔家一家独大,多了先帝重新扶持起来的万家、周家、宁远侯府等多家,多方势力相互制衡。

    但在先帝登基初期,朝堂崔家一家独大的那几年,崔家仗着手中的兵权和从龙之功,以及崔太后这个皇后,的确是有些狂妄的,甚至将皇室宗亲都不放在眼里,对皇子公主都不行礼。

    浔阳长公主点了点头,接着蔺的话也对姜钰道:“四皇兄的脚会变成现在这样,还是拜宁国公世子崔安所赐。”

    说着顿了顿,继续道:“那时候大家都小,崔安崔冕等人也常往宫里来,崔家的人狂妄,常见皇宫当成了自己家后花园了,为所欲为,我们这些皇子公主都不喜欢崔家的人。有一次皇兄跟崔安打起架来,皇兄不爽找了宫人将崔安设计装进麻布袋里狠狠揍了一顿。过后崔安也想要报复,偏偏认错了人,将站在假山上玩耍的四皇兄错认成了皇兄,拿箭想射四皇兄。四皇兄天生胆小,吓得一下子从假山上摔下来,便将腿摔坏了。但崔安犯了这么大的事,因为有太后和崔家的偏袒和包庇,却只是罚了在家面壁思过,事后照样该立世子的立世子,什么事情都没有,倒是四皇兄跛了一条腿,自此便也把崔家恨上。”

    说着又有些为宇文焕叹气,道:“也亏在四皇兄的母妃地位不显,四皇兄小时候性子唯诺又不得父皇喜欢,又正处在崔家风头正大,父皇也暂不愿意跟崔家撕破脸的时节上,所以四皇兄只能吃下这哑巴亏。可要是当时伤的是其他任何一位皇兄,崔安恐怕都没这么好过。”

    大皇兄和二皇兄的母妃地位尊贵,出身好,他们要是伤了,万母妃和梁母妃肯定要跟崔家拼命。三皇兄不用说了,他要是伤了,白母妃掉几颗眼泪,父皇就不会饶过崔家。

    只有四皇兄是个小可怜,跟三皇兄同一年出生,长相也相似,母妃身份都不高,但境遇差别却太大。到如今,也只能感叹一句同人不同命。

第一百七十九章 搞株连

    姜钰吃惊了,她在宫里呆了也快十年,对宫内一些不能为外人道的事多多少少也能知道一点,但至今却从来不知道宇文焕的腿跟崔安有关。只知道说是小时候从假山上摔下来伤的,但没想到是这样摔下来的。

    看来她在宫里这么多年,果然是白混了。

    姜钰忍不住叹了一句:“这样的事本宫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浔阳长公主道:“嫂嫂不知道有什么稀奇的,那是皇兄四五岁时候的事了,那时候嫂嫂都还没出生呢。且这件事宫里一直有意隐瞒,就是宫里的老人知道的都很少。”

    国舅家的公子把皇子伤了,这种事传出去又不是什么好事,不管是对崔家来说还是对皇家来说,都是一件不能大张旗鼓的事。当时崔安虽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但跟随他的下人却全被处死了,四皇兄当时跟在身边的宫人也有一个照顾不周伺候不力的罪名,所以全都被发落了。

    她小时候被养在梁母妃身边,也还是偶然一次听梁母妃和万德妃提到四皇兄的时候知道的。

    姜钰却在想,看来先帝初登基的那几年,崔家的势力的确是大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了,不是威胁皇权,简直是可以和皇权争高下了。先帝为了坐上皇位鼓励了崔家的势力增长,在登基后看到崔家的蛮横和居功自傲,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后面先帝做了努力将崔家的势力压制下去,虽然效果显著,但终归压制不完全,崔家如今在朝堂虽然做不到一言堂,但崔家的一句话,依然有不少朝臣呼应拥护。

    姜钰又想起了先帝,姜钰虽然曾经是他后宫的一员,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