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欢恬喜嫁-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能想得到,何氏表面上不吭声不出气的,私底下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老太太的话可还没说完,“虽然你的出身差了些,但吴家好歹也是世代的官宦之家,难不成连正室未得嫡子便不允庶子出生的规矩都不知道吗?”

    “老二只怕是在心里怨了我这个做嫡母的一辈子,难不成你还想叫你自己的孙子也走上同样的路?”

    这话可就诛心了。

    侯府里四位老爷,大老爷徐兴袭了爵,三房的徐勋又是个不慕权势的,四房的徐复在及冠之后就蒙荫入朝做了官,现在也一步步升到了四品上。

    唯有徐敬,才能在四兄弟之中最为平庸,既不像徐勋那样能将权势视作粪土,又不能像徐复那样擅于在官场钻营,就算也是蒙荫做了官,却只是个再清闲不过的太常寺六品寺丞。

    别说与袭了爵的徐兴比了,就是比起徐复,那也是远远不如的。

    若说徐敬心里真的没有别的什么想法,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可是,这些话徐敬自己在心里想想也就罢了,又哪里敢叫旁人知晓?

    毕竟,比起别的府里的庶子,徐敬的处境无疑是好了太多了。

    京城里每有人提到对待庶子时,谁不说一声武定侯府的太夫人是个真真仁慈的?

    是以,这时听老太太如此一说,徐敬的一张脸顿时就白了。

    他连忙以头抢地,“母亲这是折煞儿子了,儿子蒙母亲爱护多年,对母亲只有感激的,又哪里敢有任何的不敬,此事确是儿子治家不严,才叫二房有了这样一个毒妇,母亲纵是如何责罚儿子,儿子也是断然没有任何怨言的!”

    这番话说得极为诚恳。

    事实上,在最初听到何氏所为时,徐敬心里亦是好一阵心寒的。

第277章

    徐敬是老太太的庶子,他尚且没在老太太手里受过什么搓磨,何氏却能如此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这又如何能不叫人心中发寒?

    跪在徐敬旁边的吴氏,在听到老太太的迭声质问之后,亦是一脸的惨白。

    老太太自打吴氏进门之后就再没插手过二房的事,老太太尚且不插手了,孙氏这个长嫂自然也不会有插手的道理,因而吴氏进门二十几年,倒是在落月轩里作了二十几年的主。

    这久而久之的,她行事便万事只依了自己的喜好,却是渐渐将从前她在娘家所学的那些规矩都给忘了,直到这时被老太太这样质问出来,她才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母亲……”吴氏也顾不得自己什么脸面不脸面了,伏倒在老太太的脚边,“儿媳知道错了!”

    就如老太太所言,若没有她的步步紧逼,何氏也断不会做出这等的荒唐事来。

    想想先前所见的,慧姐儿里衣上那些斑斑血迹,吴氏便忍不住一哆嗦。

    那么小的孩子……

    她无法想象慧姐儿这些日子以来是怎么过来的。

    老太太将心里的怒气都发作了出来之后,倒也渐渐平静下来,她扫了跪在地上的二房三人一眼,“都起来吧,都跪在这里像什么话?”

    然后也不管二房三人有没有起来,直接就吩咐了碧玺点了几个婆子去甘华院里将何氏“请”过来。

    甘华院离着荣寿堂也算不得远,大概一刻钟的功夫,那几个婆子就将何氏带了过来。

    何氏的面上很是平静。

    早在采蓝抢了慧姐儿跑出来之后,何氏就知道这件事定是再也瞒不下去了的。

    起初她还很是慌张。

    毕竟,就算她再如何求子心切,她也知道,自己对慧姐儿做的事,任是老太太还是吴氏,都绝不会轻饶了她去。

    不过……

    只过了一会儿,何氏就定下心来。

    她做了这等事当然不可能被轻饶了,但她现在却有天然的护身符,那就是她的肚子里现在有着徐家的子嗣。

    再怎么说,她肚子里的可都是徐家的种,难不成老太太和吴氏还能现在就处置她不成?

    因而,就算后来碧玺领着几个婆子去甘华院“请”何氏来荣寿堂,何氏也没有任何的慌张。

    何氏才一进了门,屋里所有人的目光便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这叫何氏有些不自在。

    她从来都是个鲜言寡语的人,在府里的存在感也并不强,像这样成为所有人的焦点,却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但这不自在也只是一瞬,何氏随即就又重新平静下来。

    她往屋子中间一跪,“孙媳向老太太请罪。”

    若是按着老太太的意思,她是看也不想看何氏一眼,但这件事总是要解决的,因而老太太倒也强忍了心中的不齿,“能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这样的狠手,数遍京城各家,大概也只有你一人。”

    话说完,老太太就冲着那几个去“请”人的婆子厉声喝道:“把她给我押住了!”

    几个婆子一震,哪里敢逆了老太太的意,当即就有两人上前,自背后一手按在何氏的肩上,一手反押着何氏的手臂,再狠狠往下一压。

    何氏便发出一声痛呼,身不由己地身子往前倾去。

    这显然是出乎了何氏的意料的。

    她到底不甘心,一边挣扎着还一边努力往老太太那里看过去,“老太太,孙媳是做错了事,还请老太太看在孙媳肚子里的孩子……”

    话还没说完,就在老太太那冷厉的目光之下噤了声。

    老太太也是做了几十年侯夫人的人,若要说后宅那些阴私手段,她还真见过不少,也并不是不会用,她只不过是不乐意脏了自己的手而已。

    但现在,对着何氏,老太太却觉得任是怎样也都是不为过的。

    “你以为你肚子里有了孩子就可以逃过惩罚了?”老太太就像在看什么最污秽的东西一般,眼里闪过厌恶,“我们都再清楚不过了,你为了这个孩子折腾了这么久,又哪里舍得就这样失去了,想来平时也没少费心思让保重自己的身体吧?正好也出了三个月,这一胎只怕也是早就坐稳了……”

    说到这里,老太太就冲着一个婆子使了个眼色。

    那婆子会意,站到何氏跟前,手高高扬起再狠狠扇在了何氏的脸上。

    “这一巴掌,是替慧姐儿打的。”老太太冷冷道。

    何氏被两个婆子压着,是半点也动弹不得。

    这一巴掌,除了叫她脸上痛之外,也叫她发现自己似乎想错了。

    老太太……

    并不会因为她有了身孕就对她手下留情。

    现在尚且如此了,那将来等她肚子里的孩子出世,她的下场又会是怎么样?

    到这时,一直以来都是气定神闲的何氏,眼里这才有了些慌乱。

    但又有何人会关心她现在在想着什么?

    就连徐承文,这时看着何氏的眼里也只有厌恶,一想到自己枕边天天睡了这样一条毒蛇,徐承文就觉得毛骨悚然。

    “现在说说吧,这样恶毒又荒唐至极的法子,你到底是从何人嘴里听到的?”老太太问道。

    何氏目光闪了闪。

    她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反正,她现在已经是这样的处境了,再慌再乱又有何用?

    听老太太这样一问,她却突然努力抬头往徐玉见的身上看过去,“说起来,还都要谢谢恬姐儿,要不是恬姐儿领着我一起去了光华寺,我又哪里能知晓这样灵验的求子良方?”

    徐玉见眼中有怒色显现。

    她会因为慧姐儿之事而自责,但却不代表她会将所有的过错都往自己身上揽,更不代表她会任由何氏往她身上泼脏水。

    “二嫂这个‘谢’字,我可当不起。”徐玉见道。

    何氏也没理会徐玉见说了什么,接着就回忆起那次光华寺之行。

    去光华寺求子,是在那次东宁伯府之行之后才有的念头。

    那段时间的何氏天天都只想着怎么才能得个儿子,让吴氏打消了给徐承文纳妾的主意,因而一听到徐玉初是在光华寺里上了香之后接着就有了身孕,当然也就起了意。

第278章 疯了

    那时,何氏是真的只想去光华寺上柱香,祈求佛祖能怜惜她一片诚心,让她能早些怀上麟儿。

    在光华寺里,何氏将所有可以拜的佛像都拜了一遍,而且还是以着她所有的虔诚,在拜完佛上完香之后,又听说去光华寺的放生池许愿很有些灵验,因而又巴巴的赶了小路去到放生池。

    为了在放生池这里许愿,何氏让人准备了整整一贯的铜钱,想着这么多次机会,总有一次能将铜钱丢进那石龟的嘴里去吧?

    只不过,事与愿违。

    整整一贯钱都丢完了,何氏也没丢进任何一枚铜钱。

    那时候,何氏是极为绝望的。

    她的所求其实并不高,只是想生个儿子而已,这世间的女子又有何人没有这样的愿望?

    她带着这样的虔诚来许愿,竟是连这点安慰都没有?

    就在何氏最灰心的时候,她无意之间听到放生池旁边不远处的一颗大树下,有两个人借着树干的遮挡正在说话。

    何氏并不是个喜欢在背后偷听的人,原本她是打算悄悄走开的,但在听到那两人说话的内容之后,她却鬼使神差的停下了脚步。

    那两人也在说着求子的事。

    其中一人大抵也与何氏有着同样的处境,成亲好几年都没能生个儿子,只有一个三四岁大的闺女,如今不仅被婆婆嫌弃,就是夫君也渐渐有些不耐起来,因而与相熟之人诉起苦来。

    诉苦的同时,想起自己经历的种种,更忍不住低声泣起来。

    另一人最开始只是在劝说,但一直没能劝得当先那人停下哭声,最后便有些迟疑地道:“我这里倒是听人说了一个偏方,听说特别灵验,但凡用过的人后来都生了儿子……”

    正在哭泣的女子闻言一喜,就是声音都听着振奋了些,“好姐姐,到底是什么方子,你就告诉了我吧,若是能得偿所愿,我将来一定好好谢谢姐姐。”

    另一人顿了顿,又道:“告诉你倒也是无妨,不过,这偏方却是有些……”

    颇有些说不出口的模样。

    后来,在那哭泣女子的苦苦哀求之下,这人到底还是将那偏方说了出来。

    只要日日以长女之血涂在了肚皮之上,最多不过三个月,就一定能怀上孩子,若是能坚持这样做直到孩子出生,更是十成十的会生儿子。

    何氏简直喜不自胜。

    在她本已绝望的时候,就叫她听到了这样一番谈话,莫不是,这就是老天爷给她的指引?

    何氏一心只这样想着。

    既然是老天爷给的指引,那她照着做,应当也不妨事吧?

    也就是从光华寺回来之后,何氏就一改之前对慧姐儿的不上心,对外道是对以前的糊涂很是愧疚,撇开了乳娘,将慧姐儿抱到了自己房里亲手照顾着。

    这照顾是假,所图,也不过就是拿了慧姐儿的血来叫她生儿子罢了。

    后来又唯恐慧姐儿受不得疼,会在府里其他人跟前叫疼,惹来其他人的怀疑,何氏又着了彩云去府外抓了些安神的药,天天煎来喂了慧姐儿喝。

    慧姐儿喝了这药,成天都蔫蔫的只想睡觉,自然也就不会喊疼了。

    这样才瞒了这么久。

    将这些说完,何氏不仅没有任何的悔改之意,她反而还万分不解为何这件事会被采蓝和珊瑚发现了。

    在取慧姐儿的血时,她确实将除了彩云和彩月之外别的丫鬟都遣了下去的,但唯恐会有人在这个时候闯进甘华院来,她也是派了人守在院门口的,而且还是派的彩云的娘来守着的。

    这样的事以前做了很多次都没事,怎么这次彩云的娘那里偏偏就出了意外,叫人摸进了院子里来?

    “明明院子里有人守着的,为什么会被发现了呢?”何氏低声喃喃,连说了好多个“为什么”。

    众人看着她现在的样子,都觉得一股子凉气打从脚底往上蔓延。

    作为侯府的女眷,何氏不仅相信这等无稽之谈,还真的能狠得下心这样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更甚至到了现在眼底都没有任何的愧色,只想不通为什么她所做的一切会被人发现。

    这……

    简直就与那疯子没什么两样了!

    老太爷和老太太气得手都有些发抖了。

    纵是老太爷以前从来不曾越过老太太教训过儿媳、孙媳,但这时候见着何氏这副死不悔改的样子,到底也忍不住抓起茶盏朝着何氏的面门便砸了过去。

    何氏的额头被砸出一道半指长的伤口来,鲜红的血顿时就和着洒在她脸上的茶水往下蔓延,让她看起来再是狼狈不过。

    “侯府怎么会有这样的毒妇!”

    老太爷怒声骂道。

    徐敬和吴氏闻言便又是一抖。

    何氏就像完全感觉不到痛一般,只抬起头,直直地看着老太爷和老太太,“老太爷,老太太,慧姐儿本来就是我生的,连命都是我给的,我现在只不过是取了她的一点血而已,又算得了什么?等到将来我将哥儿生下来了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

    眼里竟渐渐有了癫狂之色。

    到了现在,她都还认定了她听到的那个“偏方”是有效的,她之所以会怀了身孕,就是因为她用了偏方,而且她肚子里这个一定是个哥儿。

    所有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人一旦执拗成如此,纵是九头牛只怕也是拉不回来的。

    何氏现在已经完全疯魔了。

    老太太好不容易才将心中的怒气压下去,然后吩咐道:“来人,将二少夫人带回甘华院,从今天起,甘华院里除了送饭,再不允任何人进出!”

    何氏如今有着身孕,就算要处置她,也要等到将来她将孩子生下来再处置。

    自然有丫鬟婆子将何氏押了下去。

    等到何氏离开之后,屋里大部分的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气。

    有这么一个已经疯魔的人在跟前,他们总是忍不住打从心底的发毛。

    单是将何氏押下去还不能叫老太太平息下怒气,她目光凌厉地往屋里的丫鬟婆子身上一一扫过,“今天这件事,要是有人胆敢往外传了一个字……”

第279章

    “……就拔了你们的舌头!”

    话音才落,屋里的丫鬟婆子就已经齐刷刷跪了下来。

    事实上,若是可以选择,这些丫鬟婆子绝对不会想听到这些府里的秘莘。

    能在深宅之中安然活下来的,纵只是丫鬟婆子,也绝对没有完全痴傻的,又哪里会不知道知道得越多也就越危险的道理?

    可是先前的事情实在是发生得太突然了,她们都来不及退下去,珊瑚和采蓝就已经先后进了屋,叫她们想要回避都不行。

    所以,这时听了老太太的话,众人都只低垂着头,“奴婢不敢!”

    老太太又扫了众人一眼,然后与老太爷一起回了卧房。

    其他人于是也都跟着先后离开。

    原本还要阖府一起用午膳过小年的,但发生了这样的事,现在谁又还能有胃口吃得下东西?

    徐玉见和允哥儿跟在徐勋和姜氏的身边离开。

    一家人直接回了丝竹苑。

    留在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对于他们这么早就回来了还有些诧异,但也能看清楚脸色,上了茶水点心之后就赶紧退了下去,只留下徐玉见四人。

    允哥儿也顾不得茶水还有些烫了,端起来就将整整一杯的茶水都猛灌了下去,然后大大的吁了一口气出来,“父亲,母亲,五姐姐,二嫂太可怕了!”

    他是真的受到了惊吓。

    侯府从前可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而三房徐勋和姜氏之间本就恩爱和睦,这么多年来两人就是斗气也是极少的,允哥儿又哪里能想到竟然还会有何氏这样的人与事?

    徐玉见伸手在允哥儿的身后轻轻拍着,有些心疼地道:“你倒是慢着些,万一烫到噎到了难受的不还是你自己?”

    然后又轻轻一叹,“允哥儿,二嫂这样的人哪里都是不多的……”

    徐勋和姜氏也点头。

    平时见着何氏觉得这是个再温柔不过的,又哪里能想到她竟然能在背地里做出这样的事来?

    慧姐儿才那么点大,又是何氏的亲生骨肉,她如何能下得了这个手?

    徐玉见想起慧姐儿里衣上的那些血迹,眼里流露出不忍来,“父亲,母亲,慧姐儿的事,其实女儿早些时候是有察觉到一些端倪的……”

    她随后就将那次在园子里听到慧姐儿叫疼,以及从下面的小丫鬟那里知道甘华院里的小丫鬟一直在给慧姐儿做里衣的事都说了一遍。

    姜氏连忙拍着徐玉见的手以示安慰,“恬姐儿,这不是你的错,你也不用自责,就这样两件小事,谁又能联想到这上面来?”

    确是如此。

    心里不存了这样的恶念,又怎么能因为这两件事就猜到事实的真相?

    徐玉见其实是知道这些都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这时再听了姜氏的安慰,倒也将心里的那点自责完全放下来了。

    倒是允哥儿,这时突然道:“父亲,母亲,五姐姐,等我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娶个贤妻,而且就算她生不出儿子来,我也断不会为了子嗣就纳妾!”

    说得再认真不过了。

    在允歌儿看来,若不是被吴氏和徐承文要纳妾这件事逼着,何氏就算再怎么想求子,只怕也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的。

    “像父亲与母亲这样就很好。”

    允哥儿又加了一句。

    徐勋和姜氏原本还正感慨着这件事竟然叫允哥儿有了这样的想法呢,听到他补上来的这一句,当即就忍不住笑了。

    扬手就在允哥儿头上拍了一记,徐勋笑道:“小小年纪就已经想着将来娶妻生子的事了!”

    允哥儿便也跟着傻笑。

    徐玉见和姜氏见状心里也松快了些,看着这父子俩,只拿了帕子掩唇轻笑。

    徐玉见心里亦十分感慨。

    人与人到底还是不同的,当年姜氏亦是成亲近十年都没生下儿子,同样的,老太太为了叫徐勋将来有儿子可以传承香火,打起了给徐勋纳妾的念头。

    遇到相同的情况,姜氏却没像何氏那样自怨自艾,更没有就因此而相信那些所谓的“偏方”去求子,只是咬死了也不肯同意给徐勋纳妾,这才总算撑到了后来生下了允哥儿,叫老太太自己打消了要给徐勋纳妾的想法。

    再看看何氏……

    就算她肚子里的孩子真是个儿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她生下了儿子又能如何?

    等到她将孩子生下来,还不定会受到怎样的处置呢。

    大概看出了徐玉见在想什么,姜氏轻轻拍着她的手,“恬姐儿,这日子是好是歹都是自己过出来的,断没有像你二嫂一样把日子过成了这样的。”

    徐玉见点头。

    一家人这时还都没有用午膳呢,后来又叫人随便端了些点心来果腹,之后徐玉见和允哥儿就各自回了自己的院子。

    回到碧水阁,锦年和锦华这才敢大声喘气。

    在荣寿堂里听到了这样匪夷所思之事,又得了老太太的警告,两人这么长的时间都将自己的呼吸声都压到了最低,唯恐会引起谁的注意。

    现在到熟悉的地方,自然会将心里紧紧绷起的那根弦放松下来。

    徐玉见安慰她们:“你们且安心,不会有事的。”

    两人点头。

    之后,徐玉见按着平时的习惯回房午睡。

    但先前才经历了这样的事,她又哪里能睡得着,在床上翻来覆去好一会儿两只眼睛仍瞪得大大的。

    徐玉见这时候倒有些想念扑扑那只小肥鸽了。

    她没见过扑扑的主人,也不知道他的身份,也正因为如此,这几年来她偶尔倒是能将自己的心事说一些不怎么紧要的与对方听,反正对方也不知道她的身份,纵是知晓了也不妨事不是吗?

    不过,扑扑已经好久没有来过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它的主人太忙了没空写信,还是扑扑终于肥到让它的主人都再也忍不住将它炖了喝汤?

    徐玉见这样一想心情倒也明朗了几分。

    不由自主的,她就又想起来,那次在庄子上从元宵的手里将扑扑救出来的事。

    然后,又顺理成章的想到了沈熙。

    也不知道沈熙在做什么,但想来正忙着过年的这些琐事吧?

第280章

    沈熙和安阳郡主住到了郡王府,沈熙就是唯一能支应门庭的男子,许多事当然也就需要他亲自去处理。

    想到沈熙,徐玉见倒也渐渐有了睡意。

    ……

    因为有了何氏这件事,武定侯府这个年过得冷冷清清的,一点过年的喜气都没有。

    主子都如此,下面的人当然也就都一个个的谨言慎行,唯恐一个不小心做错了什么惹来了主子的注意。

    在这样的压抑之下,就连上元的花灯,侯府里都没有任何人出门去看。

    再一转眼,时间就进入了二月。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宫里传出了新的动向。

    景泰帝传旨开詹事府,命吏部擢合适的官员入詹事府为官。

    对朝中百官来说,这无疑是石破天惊的。

    大梁朝的詹事府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因为自景泰帝登基之后这二十几年都未立过太子,因而这二十几年来詹事府没有了任何的存在感,后来更是干脆就再没往詹事府中选派过官员。

    而现在,景泰帝却重开詹事府,而且还命吏部选官员入府,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明。

    景泰帝是要立太子了。

    太子的存在对于一国的稳固来说有着极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皇权有所承继,这二十几年来并不是没有朝官上奏请封太子,但景泰帝却一直压着不提,现在竟然突然就有了要立储的意思,叫朝中百官如何能不吃惊?

    现在有机会被立为太子的无非也就是江皇后所出,占了“嫡长”二字的大皇子,以及罗贵妃所出的二皇子。

    那……

    景泰帝中意的是哪一个?

    谁也猜不透景泰帝的心思。

    但是,因为景泰帝透露出了要立储的意思,自这天起,京城却是突然就躁动起来了一般,官员之间的来往也比往常要来得密切了许多。

    而沈熙,作为景泰帝最看重的外甥,虽然沈熙现在因为年纪的原因还没入朝,但仍有人在暗地里猜测,景泰帝会不会在沈熙这里透露了什么风声,倒是叫沈熙顿时就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了。

    因而,自这天起,送往端郡王府的拜帖就如那雪花一般,门房每天都要收厚厚一打。

    沈熙这时候的表现却一点也不似他的年纪,而是开始闭门谢客,任是谁递了拜帖来,都用了身体不适不能待客这样的理由推了回去。

    虽然这个理由叫人一看就知道是借口,但他们总不能往端郡王府里硬冲吧?

    这样的热闹维持了小半个月的样子。

    之后,景泰帝准了吏部荐举官员的折子,将詹事府的官员补充完之后,便下了圣旨立皇长子为太子,又特意召了名儒训导太子。

    立储一事,在拖了二十多年之后,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就在立储的圣旨下来的当天,宫里的江皇后赏了许多奇珍异宝给安阳郡主。

    朝中这些事徐玉见其实并不怎么感兴趣,不过最近京城因为立太子一事到处都喜气洋洋的,她就算没有刻意打听过,该知道的也都知道得差不多了。

    等到立储一事完全落下帷幕之后,徐玉见就又听说了一件事。

    嫁到了英国公府的沈怡情“生产”了,而且一举得男,叫英国公府从此后继有人。

    这个消息还是徐慧贞回娘家的时候说出来的。

    徐玉见听了这个消息便忍不住扬了扬眉。

    算算时间,沈怡情还真的应该在这个月“生产”。

    沈怡情,这个人徐玉见已经很久没有想起过了,这时候骤然听到她的消息,倒是有些惊讶,不过,也仅止于此了。

    想当初,沈怡情帮着桃姨娘算计徐玉初,徐玉见这才存了心推她一把,叫她得偿所愿的嫁进了英国公府。

    想来,做了这几年的英国公世子,沈怡情应该知道什么叫痛苦了才是。

    但徐玉见觉得,这沈怡情后面应该还会惹点什么事出来。

    她与沈怡情倒并不熟悉,不过就那少有的接触,徐玉见就能看出来,这沈怡情绝对不会是一个甘愿任人如此搓磨的人。

    今后……

    沈怡情与英国公府的太夫人,只怕还有许多招要过。

    当然了,这些事与徐玉见又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徐玉见现在思考的,却是三姐姐徐玉华的孩子满月,她应该送点什么给新生的小侄儿。

    去年徐玉见过生辰的时候,徐玉华腹中的胎儿将将满了三个月,后来于上个月,也就是正月十八产下一子。

    这不,再过两日就是徐玉华的孩子满月的日子。

    作为娘家人,徐玉见当然是要去吃满月酒的。

    从前姐妹向个都未嫁之时,彼此之间偶尔还总少不了发生些摩擦,但也是到几个姐姐都出嫁了,这才都念及从前在闺中时的美好来。

    徐玉见不仅让人去打了些适合婴儿戴的长命锁、项圈手镯等,还叫最擅长女红的丫鬟给这小侄儿做了一双极为精致的虎头鞋。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天就是徐玉华的儿子礼哥儿满月的日子。

    徐玉华的亲事,说起来还是徐勋在中间拉的红线。

    徐玉华的夫君周业,原是个父母双亡的寒门学子,为着爹娘临终前的遗愿这才咬着牙拼尽了全力的读书,十几年寒窗苦读,最后终于完成了爹娘的遗愿中了进士。

    周业中进士时排在二甲最后几名,名次虽然不高,没有什么状元榜眼探花的风光,但周业自己却是极为满足的。

    他少时父母先后亡故,自己一人顶着不知道多少人的冷眼读书,因而对于人情世故倒是极为精通,是个非常会做人的人。

    也因此,在某次与徐勋偶遇之后,两人倒是一见如故,结成了忘年交。

    那时吴氏正好在愁着徐玉华的亲事,徐勋仔细想了想之后,便干脆就推荐了周业,吴氏想着周业怎么说也是两榜进士,虽然家境是贫寒了些,但他将来定是会入朝为官的,养家却是不会有任何困难的。

    再加上周业上无父母,徐玉华嫁了他之后日子怎么着也能过得舒坦。

    于是也就点了头,成就了这段姻缘。

第281章

    周业中了进士之后没考中庶吉士,但因为与侯府结了亲,倒也使了法子留在京城做了个小官,只等着将来若是有了合适的机会,再谋外放。

    却不想,前些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