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欢恬喜嫁-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说,文氏这段时间下来,看着倒比以前要端凝沉稳了一些了。
徐玉见倒是没见着。
不过,姜氏在提到文氏时,神色之间有些淡淡的,摇了摇头道,“别看你大嫂现在对你大伯母毕恭毕敬的,也再不敢像从前那样鲁莽行事,但到底是装出来应付你大伯母的,还是确实有了长进,只怕还是两说。”
徐玉见若有所思地点头。
她自是明白自己母亲的,姜氏从来都不是个爱嚼是非的人,更不会说出不负责任的揣测的话,既然在徐玉见面前这样说了,显然也是看出来什么了。
不过……
文氏如何,徐玉见和姜氏其实都不太关心。
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之下,但母女俩其实都有种无欲则刚的心态,无论如何她们的日子都不可能因为文氏而有什么变化,既然如此,文氏到底是装的还是真的有了改变,又有什么重要的?
姜氏体恤徐玉见坐马车累着了,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催着徐玉见回屋休息。
徐玉见也没有坚持。
她们是母女,又天天都在同一个府里,想要见面与闲聊本就是再容易不过的事,自然不是非得今天一次将话说完,于是便也依言向姜氏道了别,自回了碧水阁。
虽然主人半个多月没在,但碧水阁里仍被留下来的丫鬟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徐玉见才一进了院子,就被一群丫鬟簇拥着,这么些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虽然有些吵,但无疑也很热闹。
坐了半上午的马车,又在府里走了这么一圈,徐玉见身上见了汗,便也就让丫鬟们送了热水沐浴,之后换了身家常穿的衣裳。
自有小丫鬟拿了干毛巾替徐玉见绞头发。
徐玉见微闭着眼,想到姜氏先前那未说尽的话,便问道:“关于京城最近关于端郡王和成国公府的流言,你们谁知道得清楚些?”
屋里静了一静。
然后,有个叫梨儿的二等丫鬟轻声道,“回姑娘,奴婢倒是略知一二。”
这梨儿一家都是侯府的家生子,她的娘正管着大厨房的采买,时常在外走动着,对京城的这些动向自然也就知道得比较清楚。
有这样一个娘,梨儿这个做女儿的消息灵通一些便也就极为正常了。
徐玉见睁开眼看向梨儿,“说说看。”
梨儿低声应了诺,然后将自己知道的都一一道来。
她所说的这些,有姜氏已经与徐玉见提起过的,当然也有姜氏刻意没有提及的那些。
就比如……
沈兆临为何会忍心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下毒手。
原来,沈兆临早在好些年以前,就瞒着安阳郡主在外面偷偷养了个外室,而且那外室还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如今大的女儿已经有十岁,就是小的那个儿子,也有七岁了。
既然不是唯一的儿子,分量自然也就轻了许多?
许多人都猜测,这就是沈兆临的想法。
虽然这只是个流言,却将沈兆临的那个外室姓名年龄都描述得清清楚楚,只差没有将这外室身上哪里有颗痣都说出来了,就是这外室生的一儿一女的模样,那也按着这流言所描述的,那也能让人直接画张画像出来了。
若不是确有其事,又如何会有这样细致的描述?
毕竟,若这传言为假,当事人只需要站出来否定便能破了这流言了。
应该没有人会做这样无聊之事才对。
也正因为如此,这段时间下来,成国公府的人因这流言之事可谓是焦头烂额的。
就算沈兆临是三房的人,但怎么说也是成国公府的三老爷,如今出了这么一回事,王氏身为成国公府的女主人,又哪里还能有什么闲功夫往武定侯府来?
“……安阳郡主前两日还在成国公府里大闹了一通,听说沈家三老爷出门之时脸上都顶着一个巴掌印呢。”梨儿道。
徐玉见听到这里便微眯了眼。
这几年来安阳郡主待徐玉见可是实打实的好,而徐玉见也与沈熙有那么一些些的交情,所以在听到这些有七八成的可能是事实的流言,徐玉见对那位沈家三老爷自然也就没了什么好印象,尤其是听到了梨儿这最后一句话。
这年头的士族子弟谁不是最重脸面的?
就算沈兆临平时表现出他的豁达与大度,但徐玉见可不相信,顶了那么一个巴掌印出门他不会有任何的难为情。
但偏偏,沈兆临还真就顶着这样一张脸出门了。
这是……
在从另一个方面让人知道安阳郡主的彪悍?
纵是郡主,但既已嫁为人妻,却如此对待自己的夫君,在那些卫道士老学究的眼里,安阳郡主此举只怕是极为不贤了。
徐玉见心里便又多了几分厌恶。
微微拧了拧眉头,徐玉见又吩咐梨儿,“这些日子我问问你娘外面的事,再回来说与我听。”
还赏了梨儿一个大红封。
梨儿面上立即就露了喜色。
当然,不是为了那个大红封。
在府里的姑娘身边做丫鬟,每月的月例自是不少的,平时逢了年节或主子高兴时都会有打赏,再加上梨儿又是有娘老子护着的,一个红封自然不会让梨儿如此欣喜。
她高兴的是在徐玉见这里有了用处。
对于做丫鬟的人来说,不怕主子交代事情给你,就怕主子什么事都不吩咐你做。
如今徐玉见对梨儿有了吩咐,可不就让梨儿高兴么?
徐玉见随后就挥手让丫鬟们退下了。
正准备午睡一会儿,就突然想起了她从庄子上带回来的小鸽子扑扑,连忙召了锦年问话。
第196章
“扑扑可带回来了?”徐玉见问。
扑扑找不着回家的路了,徐玉见自然也不能就这样扔下它,只不过总不好将扑扑带到马车上,于是就让姚嬷嬷寻了个笼子,暂且让扑扑进了笼子,再由小丫鬟带了回来。
一回了府就先是去荣寿堂用膳,然后又被姜氏拉着说了这会儿话,一时间倒是将扑扑给忘了。
锦年可是知道徐玉见对扑扑的喜爱的,闻言连忙回道:“回姑娘,一回了府奴婢就让人将扑扑带回了碧水阁,只不过才将笼子打开,扑扑就自己飞走了,下面的小丫鬟急得差点没有哭出来……”
徐玉见闻言倒也没有什么生气的。
扑扑可没少来往于碧水阁与它主人所在之处,想来也是之前迷了路,现在又识得路了,这才会自己飞走了吧。
有些遗憾的是,徐玉见原本还打算写封信让扑扑带回去呢,没成想这小东西竟然就这样飞走了。
罢了,便也就这样吧。
徐玉见于是也没有再计较扑扑的事,让锦年下去之后,伸了个懒腰就自去午睡了。
没有了王氏三天两头的相请,徐玉见回到武定侯府之后的这几日倒也过得极为悠然,每天除了去覃先生那里,就是去荣寿堂陪老太太说说话,若是去丝竹苑与姜氏闲聊一番。
要说起来,这些日子以来武定侯府里变化最大的,大概就要数文氏了。
文氏从前最是个不会说话与处事的,上次程氏过生辰时更因此而惹怒了老太太,老太太直接就唤了孙氏过去痛斥了一番。
自己的儿媳妇让自己在老太太跟前没了脸面,孙氏又如何能再由着文氏?
是以每日都要求文氏到熙风院去立规矩,若是文氏有哪里做得不合孙氏的意,更是会毫不留情的施以惩罚。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文氏就算是再怎么委屈,但到底也只能咬着牙撑下去。
毕竟,做婆婆的乐意指点,这对儿媳妇来说可是一件好事,文氏就算将这件事说与了娘家人听,只怕文家的人也只会感谢孙氏的。
这近一个月下来,文氏的改变又如何能不大呢?
就比如看到徐玉见时的表现。
因为安阳郡主婉拒了文月的事,文氏自打嫁进徐家之后就一直看徐玉见不顺眼,平时也没少拿了各种事试图给徐玉见添堵。
当然了,她一次也没有成功过。
就算是没有成功,也足够说明文氏对徐玉见的态度了。
但现在,徐玉见回府这几日,每次见着文氏,文氏却都能面带微笑,轻言细语的与她寒暄些家常,就算再长的时间也看不出任何的不耐烦。
就好像……
以前的种种,都只是错觉一般。
虽然不知道文氏如今是真的被孙氏调教得圆滑了许多,还是为了应付孙氏而故意装出来的,但只这不露声色的功夫,比起以前来就不知道要高明出多少了。
文氏有这样的长进,孙氏当然也是极为开心的。
而之后,孙氏就开始操心起另外一件事了。
孙氏有两个儿子,长子徐承信请封了世子,而且已经娶妻生子,次子徐承智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却尚未定亲。
徐承智虽然年纪不算小了,但却是徐家几位少爷之中性子最活泼外向的,就算眼看着马上要到及冠之年了,身上却看不到任何的成熟稳重,反而整天都飞扬跳脱的。
身为母亲,孙氏为此而忧心也是极为正常的。
“……母亲,儿媳想着,智哥儿若是娶了媳妇,知道了什么是责任,这性子说不定还能定下来一些,而且成亲之后总有个人能稍稍管着他,母亲觉得如何?”
这天一早,徐玉见才到了荣寿堂,就听到孙氏如此道。
三哥徐承智的媳妇?
徐玉见眼前立即就浮现出一个看着怯生生的,似是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的身影。
前面几世,武定侯府后来的光景每况愈下,徐承信倒是早早的就与文氏定了亲,虽然因为武定侯府后来的没落,这桩婚事还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最后文氏好歹还是进了徐家的门。
但其他几位少爷的婚事,却都不怎么理想。
徐承智的妻子,就是一个七品小官的女儿,因为是丧妇长女,又有个极为厉害的继母,徐玉见的这位三嫂就算嫁了人也改不了那副受气包的模样,说起来是极为拿不出手的。
不过,那时的武定侯府少有人敢往上沾,能娶着这样一个媳妇已是不易,自然不会有人去挑剔。
前面几世是如此,但这一世,武定侯府没有出什么问题,孙氏自然不可能再替徐承智选那么一个媳妇。
心里极快的闪过前面几世的这些往事,徐玉见一边往屋里走,一边笑道:“大伯母,这么说来府里用不了多久又要办喜事了?”
然后与老太太、姜氏等人行礼。
孙氏想到次子的婚事,自然也是高兴的,面上的笑容都因此而加深了几分。
老太太见状便道:“老大家的,你心里是不是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回母亲,儿媳倒也确实看中了一位姑娘。”孙氏道。
她原想继续说下去的,但这时正好有丫鬟进屋禀报,道是早膳已经准备好了,孙氏便也先打住了话头,众人一起用了早膳。
早膳之后,徐玉见也没有在荣寿堂里多呆。
虽然她是挺想听听孙氏到底看中了哪家的姑娘,但她每日上午可是要准时去覃先生那里报道的,总不能为了这个就迟到,于是也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
直到好几日之后,徐玉见才从姜氏那里知道了孙氏看中了哪家的姑娘。
“钱家?”徐玉见有些惊讶。
说起来,这个钱家在京城还真的挺有名气的。
钱家是皇商出身。
钱家人似乎天生就极擅做生意,因而经过这一代代的积累攒下了偌大的家业,而且钱家人对危险更是有着极强的洞察力,因而就算这江山经历了无数次的易主,但钱家还是那个钱家。
而钱家最辉煌的时刻,就是太祖建立了大梁朝之后。
第197章 钱家
虽然建立了大梁朝,但太祖的出身极低,当年为了活命甚至还去寺里做过一段时间的和尚,就算后来一点点得了势,在当时的许多人眼里,也只不过是一介草莽而已。
无权无势,更无万贯家财,可想而知当时的太祖要面临多少艰难险阻。
就在那时,钱家的祖上就做了最大的一次豪赌。
大梁朝立国之前的那十来年,群雄割据,匪寇四出,那可是十足的乱世。
但当时,钱家日子其实并不难过。
毕竟,钱家有的是银子,更是训练了一大批的死士为自己所用,就算是处于乱世,也绝不会让人打了钱家的主意。
但钱家的当家人并没有满足于这乱世之中的好日子,而是认准了太祖的潜力,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几乎散尽家财支持太祖。
也正因为有了钱家的那些家财,太祖后来才能顺利打下了江山,建立了大梁朝。
可以说,若是没有钱家的那些银子的支撑,太祖就算最后仍能靠着雄才大略建立大梁朝,但时间上至少得推迟十年。
只一个钱家,就让太祖的步伐提前了十年,这自是相当惊人的。
后来,大梁朝初建,太祖论功行赏之时自是大肆封赏有功之臣。
原本太祖的意思是让钱家的当家人掌了户部,不过钱家的当家人也知道,钱家虽然家底丰厚,但也真的只有银子了,若是真的一头踏入官场,而且还是掌管极为重要的户部,只怕会碰得头破血流的,因而婉拒了太祖的封赏,只向太祖讨了个承诺,若是将来钱家的子孙有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入仕的,希望不会受到任何的阻挠。
钱家提出这样的要求,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历朝历代都是重农抑商,商人手里虽然有银子,但是地位却是极低的,甚至还有商人之子不得入仕这样的规矩。
钱家那位当家人,也只是由此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一个希望罢了。
太祖自然应下了,甚至还将此事写在了遗诏之中。
而自那之后,钱家就一改从前一心为商的态度,而是开始培养族中的子弟读起书来。
只不过,钱家子弟在读书这件事上大概真的没有多少天赋,就算钱家又是花银子又是讨人情的请来了当世极有名气的大儒教导,也是经历了这好几代,才于出了一个终于在十六年前中了进士的钱海。
打从钱海金榜题名之后,钱家当时的当家人就立即进行了分宗,将钱海这一支单独分了出来,虽然得了大笔的家业,但钱家的那些生意,却是再与钱海这一支无关了。
虽然有太祖当初的承诺,但谁又知道以后是何情况?
钱家的当家人为了钱海以后的前程,而做出如此果断的选择,不得不说是极有魄力的。
当然了,虽然明面上钱海这一支是被单独分了出来,但实际上是不是真的就与钱家没了关系,这大概也就只有钱家人自己才知道了。
因为太祖的承诺,钱海自中了进士之后就几乎是一路青云直上的,如今还不到四十岁就已经是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了。
如今的户部尚书又年迈,听说最近已经上了折子向景泰帝告老,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钱海再过不久就会接任户部尚书之职。
当初太祖许钱家一个户部尚书被钱家人婉拒了,但如今,钱海却凭着自己的作为,即将把这户部尚书拿回来。
这万事的因缘际会便是如此奇妙了。
孙氏看中的,就是钱海的次女,今年十六岁的钱书妤。
徐玉见前面几世倒并未与钱书妤有过什么交情,不过偶尔出席一些场合时远远的见过几面罢了,说是点头之交都有些勉强。
不过,在徐玉见的印象之中,钱书妤后面似乎嫁得极好。
虽然钱书妤不是钱家的嫡长女,但钱海再过上一段时间可就要升为户部尚书了,钱书妤的身份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再看徐承智,虽是如今的武定侯徐兴的嫡次子,但也并未有什么特别的才干显露于外,钱海可能看上徐承智吗?
徐玉见很是怀疑。
不过,如今孙氏正在兴头上呢,徐玉见自然不会说出什么让孙氏不快的话来。
徐玉见大概能猜到孙氏的心思。
徐承智是次子,不可能继承爵位,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若是能替他找了这样一个媳妇,别的不说,至少将来的日子是会活得安逸无忧的,若是再得了钱海的拉拔,说不定还会更有别的造化。
只不过……
这也都是孙氏自己的想法罢了。
能不能成,那还得看天意了。
看着孙氏后面的这些日子天天想着法子打听钱家的事,徐玉见只这样想着。
也正是在孙氏操持着徐承智的婚事时,京城里那些不知道由何人放出来的流言,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事实上,自打徐玉见从庄子上回来之后,事态就已经有了变化。
前面一段时间,大概是因为沈熙这个当事人住到了庄子上,无暇理会京中之事吧,就算那些流言已经传得可谓是人尽皆知了,却始终未得到沈熙以及沈兆临的任何回应。
就算是再怎样看着逼真的流言,若是没了当事人的回应,总也会随着时间一点点平息下来的。
原本也确实是如此。
流言传了那么些日子以后,原本已经有了平息的迹象,但沈熙回了京之后,事态的发展却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事情还要从沈熙与儿时友人的一次小酌说起。
沈熙离京五年,回京之后就住到了端郡王府,而且还鲜少与外人有什么交流,再加上后来闹出来的这些事,自然也就让人对沈熙其人有了好奇心。
也因此,沈熙儿时的几位说得上话的友人,一接到沈熙的邀请,自然也就颇为积极的去了端郡王府。
阔别多年的发小重逢,这自然是当浮一大白的。
在这样的高兴之下,沈熙难免也就多饮了几杯。
都说酒后吐真言。
这句话虽然不能说十分准确,但至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沈熙就带着醉意说了一番让外人听得又是兴奋又是复杂的话来。
第198章
“那是我的亲生父亲,为什么……”
沈熙来来回回就只说这一句话,说话的时候面上的表情极为悲怆,任谁都能看出来他的伤心与不解。
不过,想想沈熙现在的处境,其他人倒也能理解他的感受了。
亲生父亲要置自己于死地,对于任何人来说都绝对是不能承受的痛,更何况沈兆临还在外面养了个外室生了个儿子。
一时之间,这些原本还有些羡慕沈熙身份的旧友们,却是都同情起沈熙来。
成国公府是绝对的豪门,这样的豪门秘莘本就极易惹来外人的窥探,只不过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家很少将自家的丑事闹得沸沸扬扬的而已。
如今好不容易沈熙自己吐露了出来,之后自然也就能以着极快的速度在整个京城扩散开来。
关于成国公府三老爷与端郡王的那些流言都是真的!
沈家三老爷竟然朝自己的儿子下手!
安阳郡主因为此事怒极攻心之下已经卧病在床……
接下来的这些日子,京城里就是卖菜的小贩在互相闲聊的时候,都难免会提到这些消息。
足见这件事闹得有多大。
而在这样热闹的时候,安阳郡主竟然还有闲功夫邀了徐玉见一起出门?
见到过来传话的荣嬷嬷,徐玉见面上的惊讶都无法掩饰住。
安阳郡主与沈兆临之间有多少的夫妻情,这一点徐玉见不知道,但发生了这样的事,她以为安阳郡主怎么也该有些闹心的,没想到……
却是一点也无?
虽然有着这样的疑问,但徐玉见也没有多问,就应下了安阳郡主的邀约。
到了约定的时间,安阳郡主乘了马车到武定侯府外面来接徐玉见,徐玉见才上了马车,就见安阳郡主笑道:“恬姐儿,咱们倒是有段时日没见了。”
徐玉见点了点头。
算起来,她与安阳郡主上一次见面,还是在端郡王府那次,也确实有段时日了。
安阳郡主笑着拉了徐玉见坐到她的身边,“最近糟心事挺多,总是闷在府里也不舒坦,这才想着干脆叫了恬姐儿你一起出去逛逛,说不定这样一来心情还要好一些。”
虽是如此说,但徐玉见却没从安阳郡主脸上看到任何的难过。
就似,她是真的对近来京城的那些流言所传的事一点也不在乎。
徐玉见闻言也只是笑了笑,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安阳郡主会有这样的反应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那些流言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另一个可能,就是流言为真,但安阳郡主是真的一点也不在乎沈兆临所做过的那些事。
不过……
这样也有些说不过去。
徐玉见是知道安阳郡主有多看重沈熙这个唯一的儿子的,如果沈兆临只是在外面养了外室生了儿子,徐玉见相信安阳郡主不会有多在意,但沈兆临对沈熙下手一事,安阳郡主却绝对不可能无动于衷。
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安阳郡主大概也看出徐玉见的疑惑了,她笑了笑,“人活一世,不顺心的事太多了,若是每件事都这样计较,那可得少活多少年?我呀,现在就想什么都不想,只开开心心的多活几年,然后看着熙哥儿娶妻、生子……”
说到这里,安阳郡主看了徐玉见一眼,眼中颇有深意。
徐玉见莫名就觉得脸有些热。
但她随即就又在心里暗自啐了自己几下,明明安阳郡主什么也没说,她就如此乱想岂不是太自作多情了?
正好这时马车也停下来了,安阳郡主便也打住了了话头,与徐玉见先后下了马车。
马车是在京城的老字号珍宝阁门口停下的。
珍宝阁是传承了两百余年的首饰铺子,阁内能工巧匠颇多,做出来的头面首饰就是宫里的贵人也几多赞许,自然也就惹得京城的女眷们趋之若鹜。
而这珍宝阁也确实极会做生意,京城的女眷之中,但凡有身份地位极出众者,珍宝阁每季便总会将最新出的首饰制成图册送到各府的后宅之中以供挑选。
这样一来,倒还从未有过走空的时候。
而且,因为珍宝阁只会给身份地位出众的女眷送这些图册,倒是让京城的女眷们以能收到珍宝阁主动送出图册为身份的象征。
以安阳郡主的身份,珍宝阁自然是从来不会忘了往她这里送图册的。
“虽然有图册,但自己用的东西,总要自己亲手挑选出来才最让人有成就感,这一点可不是看着图册随意选几样能比得上的。”安阳郡主这样道。
徐玉见想了想,倒也颇为赞同。
两人于是相视一笑,携手进了珍宝阁。
这时的时辰其实还早,不过珍宝阁里正在挑选心仪的首饰的女眷却已经不少,见到安阳郡主,这些女眷们眼里便都多了些惊讶之色。
但各府的女眷又哪里有那等单纯到会将自己心中所想表露在外的,所以纵然心中惊讶,但众人却仍只若无其事的笑着与安阳郡主寒暄,而在寒暄之余,倒是跟在安阳郡主身边的徐玉见最惹人注意。
众人之中有以前见过徐玉见的,也有此前不认识徐玉见的,在暗暗打量徐玉见时,眼神无一例外的都有些意味深长。
就好像,她们在无意之间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一般。
徐玉见在心中无奈。
真不知道这些女眷又因为她与安阳郡主同行而想出了些什么故事,她自己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倒是这些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当然了,徐玉见也不会在意这些人是如何想的。
无论她们怎么想,与她其实都没有什么关系。
便在这样的气氛之中,安阳郡主倒是兴致颇高,一连挑了好些样看得上眼的头面首饰,直到跟在后面的妙语和妙音手上都已经抱满了锦盒,她才算是尽了兴。
挑好了东西,安阳郡主也没有在珍宝阁多呆,招呼了徐玉见便往外走。
一边走,她还一边示意妙语将手里的几个锦盒抱过来,“恬姐儿,这几样都是适合你们年轻小姑娘戴的……”
第199章 听话
徐玉见一怔。
她是全程陪着安阳郡主挑这些首饰头面的,里面确实有一部分是适合小姑娘戴的,她原还想着这说明安阳郡主心态年轻呢,却没想到,竟是给她挑的。
这些想法在徐玉见脑中一闪而过,推拒的话便已经脱口而出,“郡主,这些东西我不能……”
话还没说完,就被安阳郡主按下了。
“恬姐儿,别与我说什么无功不受禄这样的话,你看我平时想出门逛逛都找不着人陪,你都陪着我逛了这么久了,不过是几件首饰而已,又哪里有什么受不得的?”
安阳郡主不容徐玉见反驳,直接就让妙语将手里的锦盒全都塞到了锦年手里。
锦年看着手里的锦盒,接下也不是,拒绝也不是,只能眼中带着询问地看向徐玉见。
徐玉见心里苦笑。
她自然是知道安阳郡主这话是说来安慰她的。
以安阳郡主的身份,她若是透露出有意寻了小姑娘陪着她一起出行,不知道有多少闺阁千金挤破了头也想往她身边挤,又怎么会没有人陪同呢?
不过是故意寻了借口让徐玉见收下这些东西而已。
徐玉见是真的觉得受之有愧。
这几年来,安阳郡主一直待她极为亲近,每年她的生辰时都会送上一大堆吃的穿的用的,而且还拿了“长者赐,不敢辞”这样的理由来说服徐玉见收下那些东西。
但这次可不是一年一次的生辰,徐玉见又哪里好意思收安阳郡主的东西?
她顿了顿,仍想推拒。
便在这时,安阳郡主又握着徐玉见的手,“恬姐儿,这几年熙哥儿不在我身边,要不是有你时时陪伴在身边,我还不定会寂寞成什么样子呢,我可是真心拿你当女儿一样疼着的,就这么些死物,难不成你还要与我客气?”
见徐玉见仍面上有些为难,安阳郡主眼中一动,便又笑道:“恬姐儿,这些东西已经买下来了,我留着也没什么用,你要是不收那我也只能带回去蒙尘了,既然你觉得受之有愧,那,不如你就帮着我做一件事?”
徐玉见有些惊讶。
安阳郡主托她帮忙做事?
她自然应了下来。
当然,不是为了安阳郡主送出来的这些首饰,而是她也确实是将安阳郡主当作是长辈来敬重着的,既然安阳郡主有用得着她的地方,她自然也不会推脱。
于是道:“郡主您有何事用得着我只管说便是,只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定会办得妥妥当的。”
安阳郡主面上的笑容便又加深了几分。
但随即,这笑容微敛,便又只剩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