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好,那兄弟们的遗体呢?”马腾再问道。

“大人放心,也都处理妥当了……”沈参谋又答道。

“那就好……”马腾有些伤感的说道。

“兄弟们!……我们该走了……”马腾先是大声的喊了一声,然后下令道。

第421章 压力

辽东。

锦州。

巡抚衙门。

袁崇焕一个人捧着一本书在看,貌似在看书,其实,心里相当的烦躁,看了一会书,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又拿起书案上的邸报看起来,看了一会,又翻开以前的邸报看起来,有些邸报,已经被翻得十分破旧了。

在这“闷”人的书房里,袁崇焕心里不是滋味,百感交集。

毛文龙的东江镇和鞑子打得“火热”,火并了无数次,传出来的消息,不是鞑子死几千,就是鞑子再死几千,如果是以前东江镇传出这种消息,袁崇焕不过是嗤之以鼻,绝对不会认为是真的,不过现在就完全不同了,从很多渠道,他都可以判断这件事的真伪,首先,从邸报上来看,这消息就假不了,邸报是皇帝弄的,最注重的就是权威和可靠,没有这事,邸报敢乱说?二来,从情报系统的消息来看,这事也真的,甚至有作战的详细过程发下来,说是供各主官,参谋,将领等参考,学习战例,从这传来的作战过程看,袁崇焕觉得自己挑不出任何毛病,一场血淋淋的生死大战就浮现在自己眼前,袁崇焕还有自己一些的消息渠道,反正,总之,这事是真的。

这就是袁崇焕“闷”的原因,以前他为止骄傲,为之自豪,国人为之振奋的锦宁大捷,不过弄到了二百多人头,可如今,毛文龙仗还没打完,弄到的人头就是他的几倍,到底谁才是对付东虏的主力?到底谁才是明朝的擎天玉柱?袁崇焕不用别人说,自己心里也明白,这种失落感,让袁崇焕相当的“闷”。

想起自己在皇帝面前夸下的海口,什么五年平辽,袁崇焕想到这里,无端的就是一阵脸红,这种异想天开的夸口,即便是他自己现在想来,也觉得是太天真,又想起被皇帝在沙盘上“虐”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再看看皇帝的布置,再看看皇帝的对策,袁崇焕更加的“闷”。

东线是毛文龙和鞑子打得“有声有色”,格外的吸引人的眼球,甚至让鞑子放弃了西线的作战,专门去对付他,从最近的战报上看,毛文龙以身犯险,死守镇江堡,还是有很大的赢的希望,到时候,毛文龙一旦撑了过去,按照人头算功劳,这得多大的功劳?十个锦宁大捷还是二十个?日后在朝中那些大臣眼里,在皇帝眼里,谁是对付鞑子的第一人,自然不言而喻。

再看看西线,满桂也做过他的部下,虽然不如毛文龙打得那样有声有色,波澜壮阔,但是,也是打得格外的“开心”,多少年了,能从蒙古人那里搞到东西往关内送,这是多少年没有的事了?羊、牛、马、财货、女人,让那些穷得当裤子的边军们一个个嗷嗷叫,都蹦出来打蒙古人,这是多少年没见到了场面了?蒙古人成了待宰的羊羔?甚至于很多关宁边将都嚷嚷着要去跟着满桂打蒙古人,是世界变化太快,还是自己看不懂这个世界?

袁崇焕深深的吐了口气,感觉到的是沉重的压力,东线和西线都有动作,都有收获,可他南线,本该是主力的,现在,没任何动静,仅仅就是和鞑子对峙着,鞑子不动,他也不动,他不动,鞑子也不动,仿佛两边商量好了的,本该剑弩拔张的场面,现在显得格外的平和。袁崇焕想到这里,就更加的烦躁,更加的“闷”。自己自诩读破万卷书,一身正气,一身是胆,满腔忠诚,可是,怎么破开这个局,却没有任何好办法,皇帝的布置是“纠缠”,不在乎城池,不再书输赢,不在乎杀敌,不在乎逃跑等等,反正什么都不在乎,只要让鞑子不能安心的回家就成,按照皇帝的意思,他这样和鞑子对峙着就是胜利,绝对完美的完成了皇帝的任务,可是,他袁崇焕不甘心,这样下去,自己TMD就是一个废物。

袁崇焕不甘心的砸了一下书案,书案“砰”的一响,书案上的镇纸,笔筒跳起来高。

这一声不光是房子里震的厉害,房子外面不知道怎么的,也震出声响来了。

袁崇焕皱着眉头,烦躁得很,听见外面有人,问道:“谁啊?”

屋外响起一个颤颤巍巍的声音,道:“老爷,是小的啊!有校尉来禀消息,说是林丹汗又派人送人头来了,已经到了刘大人那里了……”

原来房子外面是自己的小厮,袁崇焕没由头的更加的烦躁,林丹汗送人头和他有个什么关系?那是送到刘吉善那里去的,可不是送给他的,如果是以前,这事还归他管,可现在,这些联络外藩的事,统统都归刘吉善管了,虽然刘吉善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却可以和他这个巡抚平起平坐。

袁崇焕更加的烦恼了,连刘吉善那个不管军政,手下没有一兵一卒的七品文官都弄到了不少鞑子人头,可是他呢?一个手里精兵数万,军士十几万的一方巡抚,却一个人头也没弄到,整天和鞑子“静坐”,袁崇焕苦恼、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密不透风。

袁崇焕无头无脑的出了书房,习惯性的进了“作战室”,一个摆满沙盘,地图的大房间,里面也是人来人往,热闹得很,这个房间,是参照了皇帝的参谋部设置的,现在都流行沙盘,袁崇焕也不例外。

众人的行礼,袁崇焕没有丝毫的感觉,径直来到大沙盘边上,看着自己居住的那座叫做锦州的城池,再看看远处,一座叫做镇江堡的小城,心中更是无比的烦恼。自己该怎么办?袁崇焕不住的问自己。自己或许该跟毛文龙学,将整个锦州城都挂满鞑子的人头、尸体,以吸引鞑子的注意,让鞑子不得不攻城;或许,自己得挑选几个像毛文龙那边能以二十人挑逗鞑子上百人的勇将,专门去挑逗鞑子;或许,自己该答应边将们的请求,跟自己的老部下,满桂打声招呼,让这些边将跟满桂去打秋风,不,这事还得问陛下……

袁崇焕一个人痴痴的看着沙盘,心里没有一个念头是通达的,只觉得无端的烦躁。

……

紫禁城。

“开花弹?”杨改革吃惊的看着这份新送来的奏报,吃惊不小。

“陛下,正是开花弹,镇江堡的张参谋说,在当夜,因为鞑子挖了大坑,把大炮都放在坑里,所以,炮弹很难打中打中鞑子的大炮,如果有开花炮,则很容易打下鞑子的大炮……”孙承宗动容的说道。说到动容,是今日刚到的这份奏报,奏报是镇江堡发来的,里面详细的写了镇江堡当夜的作战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提到了开花炮,张恒认为,开花炮是对付鞑子挖坑这一招最好的武器了。

“开花弹?”杨改革挺惊讶的!开花弹这种东西一直就只听说过,杨改革不敢确认明朝能造得出来,或者是一种噱头吧,不过听张恒提起这东西,似乎确实有这东西,杨改革的心就不住的“砰,砰,砰”的跳,要是明朝原来就有这技术,那么,重新弄出来就不是难事,也就是说,武器方面将会有很大的进步。

“陛下,这事,或许得问问兵仗局,或者是工部。”孙承宗说道。

“嗯,对,大伴,立刻传旨,让富明德立刻搞清楚,我大明朝是不是有开花弹这种东西,让他搞清楚了立刻来回朕的话。”杨改革立刻下令道。至于工部,那就算了,这军工业,明显是块肥肉,自己没必要把银子往外推,现在手榴弹的生意,大内造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是个赚钱的好差事,要是工部参与进来,免不了要分些出去,杨改革没这方面的打算。

“奴婢遵命,这就去传旨……”王承恩答应下来,立刻就去传旨了。

……

王承恩走了,杨改革才仔细的考虑起这件事来,野猪皮也知道挖坑了,这有进步啊!也不是蠢蛋。

正想着,孙承宗又道:“陛下,根据张参谋说的,东虏除了给大炮挖坑,也给人挖了坑,说东虏挖坑之后,就躲在坑里不出来,城头上仍手榴弹,则很难仍进坑里,以至于攻城当夜,死伤颇多,损耗也加大,也轻易伤不了东虏……,陛下,这镇江堡,怕是有难了……”孙承宗面色带着一丝焦急,镇江堡那几千人,靠的就是手榴弹,靠的就是火器,如果火器,特别是手榴弹对东虏没什么用了,那么,镇江堡很可能就守不住,一旦镇江堡守不住,皇帝陛下布置的几千里战线,怕立刻就会崩盘,这可是麻烦事。

“挖坑!”杨改革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想这坑、沟壕可是躲避火器的最好的东西了,这野猪皮也不傻啊!这样快就找到了应付火器的方法了?

野猪皮能挖坑,就能挖沟,能挖沟,就能出战壕,就能挖地道,一想到日后电影场面里的那种堑壕战,杨改革就一阵心惊,不好,这野猪皮进化得太快了点,自己的火器还才进化到十七、八世纪水准,鞑子战术就进化到了十九世纪,乃至二十世纪了。

杨改革急得在平台里来回的走动起来,野猪皮都会挖战壕了,那自己是不是该出点新式武器克制一下?

杨改革急了起来,来回的在沙盘面前走动,这个消息,让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比较爽的杨改革愁眉不已。

“陛下,也不用太急……”孙承宗见皇帝急得不得了,开始安慰皇帝了。

“孙师傅,怎么不急?镇江堡如今可危险了。”杨改革当然急,壕沟对于火器时代的战争有着什么作用,杨改革没上过战场也知道,无他,电影电视里,打仗都猫在战壕里呢。如今野猪皮们摸到打仗的窍门了,这仗,可真的危险了。

“陛下,镇江堡远在千里之外,陛下急也没用,再说,镇江堡不是已经打退东虏了吗?”孙承宗劝道,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看了这封奏报之后,变得非常焦急了,在孙承宗看来,虽然有些麻烦,但是,也绝不值得皇帝这样急,按照孙承宗来看,东虏想攻下镇江堡,除非用人命填,而人命,恰恰是东虏损失不起的。

“唉……孙师傅,朕的支援,还要多久才会到皮岛?”杨改革焦急的问起来。

“……回陛下,如今已经是十月中旬了,最多三四天,就可以到皮岛。”孙承宗回答道。

“三四天?这就好,希望尽快的上去,否则,这镇江堡怕真的危险了……”杨改革带着一点忧愁说道。

“……”孙承宗没说话,支援毛文龙的那些东西和援兵,不说别的,起码也得鸭绿江涨水吧,不涨水,那战船怎么上得去,如今鸭绿江可是枯水期,更别说大虫江。

“陛下,能不能上镇江堡,还得看下不下雨,这全看天意!”孙承宗提醒皇帝道。

“呃……,天意?”杨改革不相信什么天意不天意,而是相信资料,大虫江,鸭绿江历年十月都有下雨的记录,这就足够了,这点,杨改革相信,自己的把握挺大的。

……

兵仗局一阵鸡飞狗跳,皇帝传旨的小太监一走,富明德就立刻在兵仗局掀起了一阵刮地风。

富明德这个兵仗局太监的位子坐得相当的舒适,能给皇帝挣钱,挣脸,就得皇帝高看一眼,就能在宫里宫外吃得开,就有面子,所以,富明德十分看重自己这个兵仗局太监的位子,所以,对于皇帝交代的事,一丝也不敢马虎。

不多时,飞了一地鸡毛的兵仗局总算是平静下来,富明德带着微笑,朝着紫禁城而来。

……

“陛下,富明德到了。”王承恩在一边提醒道。

“这样快?见……”杨改革还在考虑镇江堡的问题,富明德就赶到了,办事神速。

“奴婢富明德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富明德一脸卑微的磕头道。

“免礼吧,施明德,开花弹的事,你问得怎么样了?”杨改革迫不及待的问道。

“回陛下,确实有开花弹,而且由来已久……”富明德立刻回答道,这是在兵仗局问过很多老工匠之后才得出的东西,富明德相信不会错。

“……好,接着说。”杨改革松了一口气,明朝果然有这个东西,可惜,不知道怎么的,没有大规模的普及开,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威名。

“……回陛下,开花弹这东西,确实有,但是,这种炮弹制作不易,造价高,而且容易出事,很容易炸伤自己,动不动就会炸毁大炮,炸伤炮手,所以,陛下,这开花弹倒是越用越少了……”富明德解释着。

“价钱怎么样?”杨改革问道。银子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是大问题,即便是再贵的武器,自己也敢成批成批的用,自己已经有一种武器踏入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了,如果还有更多的武器需要工业化生产,这更好。

“回陛下,据兵仗局的老工匠们说,这造价不便宜,应该在数两之上……可能十数两……”富明德说完,偷偷的看了下皇帝,这开花弹确实贵,比较坑爹,希望皇帝不要怪自己报得太高。

“这样贵?”杨改革惊讶的问到,开花弹的造价,确实有点出人意料。

“回陛下,是的,这开花弹确实贵得离谱,其制作繁琐也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这种炮弹,得经过工匠精心打磨,把炮弹打磨得圆滑,这才能用,还得掏空内部,……还容易出现报废,故此,造价相当的贵,还有,陛下,这开花弹,用起来也不十分的稳当,经常会炸膛,会炸伤炮手,陛下……”富明德本想把开花弹的“劣迹”说一说,提醒皇帝不要轻易使用开花弹,以免伤人,伤炮,划不来,如今一个合格的炮手,可都是拿大炮喂出来的,伤不起,不过想想自己的身份,还是没说。

“三四天?……”杨改革没有仔细的听富明德说什么,而是在想自己的问题,那批补给最早三四天就可能会上镇江堡了,自己得尽快的把开花弹送进去,如今制作显然来不及了,看样子,只能把工匠送进去了,希望还来得及。

“富明德,你立刻找几个会制作开花弹的工匠,带上必要的工具……”说了几句,杨改革又转向孙承宗,道:“……孙师傅,麻烦你把这些工匠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镇江堡,希望能赶得上他们……”杨改革只期望着他们能赶上增援镇江堡的末班车,自己这边赶制开花弹已近来不及了。

孙承宗疑惑了一下,答应道:“遵命,陛下……”

“富明德,你跟那几个工匠说,专心给朕办事,朕不会忘记他们的。”杨改革又转头对富明德说道。

“遵命,陛下,奴婢一定好好吩咐那些工匠,必定让他们好好的为陛下做事,绝不误陛下的事。”富明德立刻答应道。

“好,这批工匠送出去之后,你再找人研究一下这开花弹,看能不能改进,做得更加安全,更加简单,更加好用,更加的便宜,朕有重赏,这件事,你务必多用心……”杨改革吩咐着,自己有这内廷,有牛B的皇家兵工厂,做什么事,到不需要像其他穿越者那般亲自动手,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调集整个中国的力量了,这明显是相当大的优势,不用白不用。

“奴婢遵命!”富明德立刻笑着答应,皇帝可是金口玉言的人,这下,他兵仗局又得出能人了,又得露脸了,上次那个手榴弹,虽然每枚的专利钱不多,但是如今动辄百万枚的制作,那钱,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如今那几个给皇帝弄手榴弹的工匠,已经发达了,顺带着他,也弄了不少银子,更重要的是,在皇帝眼里,他是有用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富明德走了,杨改革又有些后悔,或许自己太冲动了,或许这个消息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点,导致自己有些慌乱了,想镇江堡的消息到这里,得要多长时间?自己在这里瞎忙活,说不准镇江堡里的人早已想到更好的办法了。

第422章 十万火急

东江镇。

皮岛。

尚可喜正在船坞里监督、指挥着工匠们改造战船,由于东江镇的战船不是那种能远洋作战的大海船,都是些只能在近海,沿海里走的小战船,所以,怎么从这些小战船里挑一些吨位刚刚好,但是又比较结实点的,这成了一个问题,船太大了开不上去,船太小了放不了多少炮,船质量不行更不行,还没开炮船就散架了。

好在他东江镇打仗、生活都是靠海,船倒是不少,还有可挑选的余地,不至于什么船都拿来用。

彼得也跟着尚可喜到了皮岛,专门负责战舰的改装工作,正摇晃着一杯葡萄酒,一边品尝,一边监督工匠们干活。如果发现了一些问题,还会跑过去和工匠们交涉,和尚可喜挽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干则不同。

“快……,快把那门大炮吊上去……”尚可喜指挥着工匠们挥汗如雨的干着。

彼得在远处摇摇头,又细细的品尝着手里的美酒,这酒杯,是琉璃斋制造的高脚杯,专门用来喝葡萄酒的,是如今大明官场上,最新流行的东西,彼得也不例外,弄了一套,按照他的说法,过起了伯爵们也不曾过过的生活,对此,彼得相当的满意,在大明朝为皇帝陛下服务,远比自己在东印度公司干个殖民地长官舒服多了,再想到一旦自己帮皇帝打赢了这场战争,那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无疑,将会更加的高,自己领着一只舰队去教训倭国人,也不是不可能。

“尚,不用那样亲自动手,作为一名监管者,应该有自己的位置,来,休息一下吧……”彼得见尚可喜汗流浃背的走来,立刻为尚可喜准备好了饮料。

尚可喜抹了抹额头上的汗,道:“彼得,还有四十门大炮没有适合的船安放,不是船太小,就是船太大,要不就是承受不起……”尚可喜一口气喝了一大壶茶,说道。

“是吗?实在不行就挑小一点的船,多装几艘,也是一样的……”彼得没有过多的考虑,直接说道。

“嗯……”尚可喜不置可否,就嗯了一声。两个人没话说,陷入了沉默。

“元吉!彼得!”一声熟悉的叫喊,让沉默的两个人都惊讶起来。这声音,明显就是雷大用的,雷大用怎么会到这里来?当初他们分工,尚可喜和彼得回皮岛,专门负责监督改造战船,而雷大用则呆在鸭绿江的出海口那里,专门负责监视上游的动向,没想到,雷大用居然亲自跑到皮岛来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大用,你怎么来了?”尚可喜惊讶的问道。彼得也放下自己手中的酒杯,惊讶的看着一脸肃穆的雷大用。

“元吉,彼得,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作战室呢?赶快,情况十万火急……”雷大用严肃的脸上,换上了一丝丝的焦急,让两个人更加的吃惊!

三个人很快来到了“作战室”,一个有沙盘,地图的大房子。

“到底怎么了,大用?”尚可喜焦急的问道。

“上游的马千总那里传来紧急消息,鞑子如今在朝鲜到处抓人,抓了人就往镇江堡赶,这人数不少,估摸得好几千……”雷大用焦急的说道。

“这……”尚可喜听了这消息,半响没回过神来,这消息怎么就算得上十万火急了?

彼得也一脸不解的看着雷大用。

“你们还不明白?鞑子过江干什么?鞑子抓人干什么?……”雷大用渴得很,喝了一大杯的茶,大声说到。

尚可喜和彼得互相望了望,不明所以。

“……鞑子在镇江堡外挖了壕沟,又在朝鲜抓了这样多人,到了晚上,这下面人影憧憧,城墙上面看不真切,还不得放死的仍手榴弹,……照鞑子在朝鲜这种方法抓人,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抓到几万人,用不了多久,大帅那里的手榴弹就会消耗一空……”雷大用焦急的说着。

“这!!”尚可喜听了雷大用的分析,立刻明白为什么雷大用说情况十万火急了,镇江堡防守就靠手榴弹,靠火器,如今鞑子又是挖壕沟,又是抓朝鲜人,明显就是要裹挟朝鲜人攻城,以消耗镇江堡的手榴弹、火器,如此,镇江堡可就真的危险了。

“这怎么办?大用,咱们得立刻增援啊!否则,大帅那里真的就危险了……”尚可喜焦急的说道,已经有些慌乱了。

“我也知道增援,可如今江里没水,江面太窄,鞑子拼着损失,以骑射封江,那些小战船,更本抗不住,根本上不去,得要大船才行,可没有涨水,大船根本上不去啊!唉……所以,我才赶到皮岛,特意和你们商量下,看到底该怎么办!”雷大用带着忧虑的说道。

“这……,我们这里还有四十多门大炮找不到合适的战船,其他的,倒是改造好了,随时可以上去,可惜,这没水……,这……”尚可喜焦急的说道。没有水,就什么也干不了,即便是他们改造好了战船。

……

“大炮的事,无妨,我接到的消息,最快,明日增援的船队就会到鸭绿江口,你在那些增援的船队里,挑几艘适合的战船就是,想以我们俩的面子,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的……”雷大用稍稍的考虑了一下,就说道。

战船,大炮的事解决了,可尚可喜高兴不起来,镇江堡所面临的情况,已近是十万火急,到了危急的关头,鞑子裹挟那样多的朝鲜人攻城,手榴弹、火器等消耗必定惊人,一旦手榴弹消耗一空,就只能以命博命了,镇江堡才几千人?

一旦镇江堡支撑不住,立刻就会陷落,镇江堡陷落,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毫无意义了,皇帝布置的几千里战线,立刻就会崩盘,这将是鞑子继萨尔浒之后,又一次大胜明朝,对明朝的士气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对于皇帝的威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想再次组织起对鞑子的攻势,不知道是那年那月去了。如果这次作战失败,皇帝和他们东江镇无疑都是大输家,他尚可喜更是输不起。

“……这次,我们无论如何,也得想个办法,鞑子已经在抓人了,很快就会裹挟朝鲜人攻城,大帅那里怕支撑不了多久……”雷大用焦急的说道。

“……一旦镇江堡被攻破,则陛下的心血就完了,整个布置就毁于一旦,这几千里战线,怕立刻就会给鞑子翻盘去,如果镇江堡失败了,必定又是一个萨尔浒啊!我大明可不能再输了……”雷大用面带忧虑,焦急的说道,逐步的将这个消息的紧急程度全盘道来。

“作战室”里,陷入了沉默,这个消息所代表的意思,已经很明白,这个消息的紧急程度,用十万火急,也不为过,牵连着这次明朝和东虏大战的结果,其牵涉之广,已经不是他们两个能企及的,胜负就在这几天,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

沉默了半响,也没人吭声。

“彼得,到底哪天会下雨?”尚可喜忍不住问彼得,支援的准备工作,他们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就等着下雨,等着江里涨水,如果江里没水,则这样多的准备白干了,增援上不去,镇江堡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很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里陷落,鞑子可不会爱惜朝鲜人的人命。

彼得严肃的坐在那里,似乎在思索问题,听见尚可喜问他,这才回过神来,道:“这件事,我还得问问那些熟悉天气的人,等问过他们之后,才能知道……,不过,根据记录,十月一般都会有降雨,一般都会涨水,现在已经快到十月的第三周了,至少之前我们是没有见到降水,那么,接下来的两周内,一定会有降水的,除非……,除非上帝都不帮我们,让整个十月都没有降雨……”彼得说道,预报天气这种事,他可不敢打包票,万一到时候没下雨,这两个小伙子可会拔了他的皮。

“……我知道十月降雨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大帅那里可能支撑不了两周,你难道不知道吗?鞑子已经到处抓人了,鞑子裹挟如此多的朝鲜人攻城,大帅那里的手榴弹更本不够用,知道吗?……你必须要尽快的降雨,必须尽快的涨水……必须……”尚可喜失声的嚷起来,说道最后,已经近乎于胡言乱语了。

彼得一脸无奈的苦笑着,他不是上帝,不管降雨。

“好了,元吉,不要怪彼得,下雨的事,他也管不了,如今鞑子刚刚开始抓人,离裹挟大批朝鲜人攻城,还有些时日,大帅那里不管怎么样,也还能支撑几日,再说,我们的增援明日就到鸭绿江口,后日就可以到皮岛,最多老后日,我们就可以沿江而上,实在不行,咱们就在临江村上岸,即便没有涨水,大船也能开到哪里,只不过,那里里镇江堡还有十几里路,就得靠咱们打过去了……”雷大用在沙盘前面,思量了许久,听见了尚可喜急得说胡话,立刻接过话头,用小棍子指着沙盘上面的一个地方说道。

尚可喜和彼得连忙顺着雷大用所指的方向看去,这个地方就鸭绿江上的临江村,从这个地方开始,鸭绿江的江水迅速变宽、变深,从几百步的江面变成上千步的江面,有如此宽的江面,足够大船航行了,这也雷大用如此说的原因。

“嗯,大用,如果到时候还不下雨,那咱们就只能在这个地方上岸了……”尚可喜憋红了脸,一字一句的说道,如果到时候在这个地方上岸,无疑,从临江村到镇江堡这十几里路,将是一条用血铺起来的路,得用尸体堆过去,补给的队伍将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给镇江堡补给的那些物资,想运到镇江堡,无疑,十分的艰难。

在水面上,鞑子无疑是不行的,但是上了陆地,要想和鞑子争长短,雷大用,尚可喜没有一个人有这种勇气,没一个人有这种底气。增援镇江堡失败,则意味着,镇江堡的陷落,镇江堡的陷落,则意味着皇帝陛下的这次布局失败,则意味着这几千里战线上的战事失败,无疑是另外一个萨尔浒,皇帝陛下千辛万苦布局出来的局面,立刻急转直下,这无疑是他们背负不起的,这无疑是他们承受不起的。

尚可喜和雷大用,两个人的脸色都红得可怕。

“二位,我这就去问问最近几天会不会下雨,如果能确定最近几天会下雨,那么再好不过了,如果不行,那我们再想办法。”彼得被这两人那可怕的脸色吓住了,找了个借口出去了。

彼得出去了,雷大用和尚可喜都没理他。

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了。

“最多三日,三日后,如果还不降雨,那么,我就得带着增援部队上去了,先到临江村,如果还不下雨,就上岸,即便是死,也要爬到镇江堡去……”雷大用遭受着巨大的压力,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做好最坏的打算。

“行,我这就召集更多的东江镇兄弟们,召集更多的战船,再加上到时候还有运送补给的战船、商船,咱们把能拉上的兄弟都拉上,全部运到临江村,和鞑子拼个你死我活……”尚可喜鲜红的脸上,狰狞恐怖,遭受了巨大的压力,想着拼死一搏。

……

镇江堡。

已近是黄昏了。

张恒站在城墙上,拿着千里镜,远远的看着,远处,一队一队的人朝着鸭绿江而来,张恒调整了一下千里镜,擦了擦千里镜的镜片,以期望自己看得更仔细一些。

“张参谋,情况如何?”毛文龙接到消息,也上了城墙,观察情况,见张参谋正在观察,于是,立刻过来问道。

“大帅,情况不妙啊!”张恒皱着眉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