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
人群一种惊呼!这样一大笔的银币做军票的保证银,实在让人出乎意料。
“这怕是有好几百万枚银币吧。”
“那是,听我姐夫的那个朋友的同僚说,这次,有四五百万两银子呢,都要化成银币……”这个个知情人继续爆这猛料。
“我说大兄弟,这样多的银币都是给军票兑换的?这也太多了点吧?”一个比较清醒的路人问道。
“太多,这可不多,听说,陕西那边可能会有大动作,圣天子才准备了这样多的银币,准备充做军费呢,不然,也不可能一次就化五六百万个银币,你说是不?”知情人继续爆料。
“那到不错,陕西那地方,今年可是绝收啊!虽然有圣天子的千万两银子赈济移民,可是历来,大灾之后都会有人造反,这次,怕也不会例外啊!圣天子这大概是提前做准备了……,听说,北边也不太平,怕这次铸这样多的银币,也有对付北边的意思吧……”这个人见识比较广,基本认同了“知情人”说的话,而且自己还脑补出了北边有事的可能性。
听八卦的群众听了,纷纷点头,觉得有道理,等会回去了,也好跟街坊邻居吹嘘吹嘘。
“可不是,听我姐夫说,今年银行就会到陕西去开分号,我姐夫那个朋友也会过去,否则,这种紧密的事,我怎么可能会知道……”知情人继续说到。
“哟,没看出,您姐夫的朋友还是银行里的人,那可是好地方啊!钱多,钱多啊!有礼了,有礼了。”有人立刻跟这个“知情人”套近乎……
……
车队转上长安街,一辆失控的马车,冲向运银子的车队。重头戏来了。
“让开,让开,马受惊了!让开,马受惊了!”驾着马车的汉子,站在马上,狂喊到……
看热闹的人群呼的一下围观得更紧了,几乎是跟着马车的脚步往前跑,准备看看这次这家伙怎么收场,一边是皇帝运银币的车队,一边是疯马。霎时间,就把这长安街围了个水泄不通。
“闪开,闪开,马受惊了……”那个驾着马车的汉子依旧狂呼到。
在前面开路的运银队伍,见一架两匹马拉的马车朝自己冲过来,不由分说,立刻纷纷避让,让这架马车继续疯跑。不过锦衣卫的头领额头开始冒汗,抽出刀子狂喊道:“别撞运银子的车子,不然……”
这个驾着马车的汉子,仿佛听见了这个锦衣卫军官的呼喊,驾驶技术也是了得,硬是驾着马车避过了前几辆马车。
不过,这马实在是受惊了,不好控制,避过了前几辆马车,后面的实在是避不开,因为围观的群众实在是太热情了,已经把路围得越来越窄。
“碰……”
马车不可避免的装上了一辆运银子的马车,把运银子的马车撞散架了……车子上装银币的箱子滚落下来,箱子盖子也被掀开,银币“哗”的一声,倒洒了一地。
那个汉子驾着疯马的马车,似乎是经过特别加固的,撞倒了第一辆运银车之后,又接连撞到了第二,第三辆运银车……
“哗……”
“哗……”
“哗……”
一箱一箱装得整整齐齐的银币从箱子里洒落出来。洒满了整条街。
安静!
绝对的安静!
只有呼吸声在逐渐的加重。那一地的银币,在太阳的照晒下,银光灿灿,说不尽的诱人。负责押送的锦衣卫傻眼了,也痴呆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方面,这是自己负责押运的东西,这是皇帝的,另外一面,这银币,也是在是太多了点。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开始不断的推挤,推搡。呼喊声,咒骂声比起此伏,人群一浪一浪的靠近那些银币,在最前面的人都快哭了,前面可是锦衣卫的刀子,后面是一群人在推……
“捡银币啊!”不知道谁喊了句……,然后,锦衣卫们苦苦维持的防线,彻底的垮了,人群蜂拥朝那些被撞散落下来的银币挤去,跑在前面的人,开始弯腰捡银子,一把一把的银币往自己的腰包里揣……
一个娘娘腔声嘶力竭的喊道:“不许拿,不许拿,这些银币都是陛下给军票作保的银币,你们这群天杀的,敢抢陛下的银子,活得不耐烦了吗?这些可都是给军票作保的银子啊……”如同排练的时候一般,这个小璇子很合适的出现了该出现的地方,很自然的就喊出了军票相关的内容,一边使劲的用拂尘抽打那些捡银子的人。不过,不少挨了打的人见是个太监拿着“鸡毛掸子”打自己,还一脸滑稽的大喊,也就没心思跟他计较,继续蹲下来捡银币。
在前面开路的锦衣卫百户涨红了脸,举起已经出窍的秀春刀,大喊一声:“兄弟们,跟我上,这群挨千刀的,居然敢抢我们锦衣卫的东西,活得不耐烦了……”说罢,狠命的朝着那些被撞翻的运银车冲去,一边冲,一边用刀背去砍那些拥挤的人。
人群这才如潮水褪去一般,让开一条路,等这个锦衣卫的百户“杀”到翻车的地方的时候,地上的银币,已经被捡走了七七八八,只有一些零散的在地上了。
这个锦衣卫百户看着翻到在地的马车,空空如也的箱子,银币已经不翼而飞,再看看人群,捡了银币的人顺着“潮水”溜走了,剩下的,都是一副我没拿银子,和我无关的样子,这个锦衣卫百户恼怒交加,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哭起来。他完了,给皇帝押运银币,本以为是个好差事,没料到,会出这种事,他这次别说头上的乌纱帽保不住,怕是就连这项上人头,也保不住了。真的是“伤心”的哭起来。
第342章 虎头蛇尾
长安街上。
一场闹剧过后,围观群众抢了皇帝几十万的银币,这条消息,成了北京城的头条。大街小巷,议论纷纷,说着这千古奇闻。
茶楼里,是大家交换消息的好处去,今天这件事,更是成了大家嘴里的头条八卦。
“咳,兄弟,听说了那件事了吗?”
“那件事?”
“不就是长安街上的那件事,银币那事。”说话的人尽管小声的说道,但是,旁边的人依旧是尖着耳朵在听。
“听说了,听说皇上丢了几十万银币呢……”
“真的假的?”
“这事啊!我可是亲眼所见,绝对是真的,翻了十几辆马车,都是拉二千斤大车的马车,箱子里,全是银币,撒了满街都是啊!那白晃晃的,晃眼啊……”这个人说的好像就是自己亲眼所见一般。
“厉害啊!厉害……”
有心者更是打听到底这次运银子,运了多少银子,到底丢了多少银子,对这个更是刨根问底。
杨改革正像往常一般,召集了不少的大臣在文华殿里处理事情。
“陛下,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一个小太监风风火火的狂冲进文华殿,丝毫不顾什么礼仪不礼仪,长安街上丢了几十万枚银币,还能有比这个更大的事?
杨改革一看,是个小太监,心中也就有底了,装作没事一样,道:“到底怎么了?这样疯疯癫癫的?宫里的规矩还要不要?”
那个小太监一脸的汗,来不及擦汗,就一副悲哀的模样喊道:“陛下,真的不好了,今天运银子的车队,被人抢了……”小太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全身都湿透了,满脸都是汗,一副悲催的模样。
“被抢了?什么被抢了?谁抢的?谁那样大的胆子?”杨改革装模作样的问到。
“回陛下……,是在长安街上,是被一辆马车撞翻了运银子的马车,然后被围观的老百姓捡去了……”这个小太监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
啊!群臣一阵意外,在正儿八经的天子脚下,还会出这种事,实在是稀奇的不能再稀奇……,没王法了啊!群臣个个都盯着皇帝,看皇帝怎么处理。
杨改革皱皱眉头,问到:“丢了多少银子……”
“回陛下,据说丢了几十万个银币,围观的人太多,运银子的马车一被撞翻,立刻就被哄抢一空……”小太监急急忙忙的说道。
群臣更加一副惊奇、意外的模样看着皇帝,皇帝实在是太厉害了,连丢银子,一次都会丢几十万两银币,不愧是皇帝,果然有皇家风范,够气魄。
“几十万?到底是十万还是九十万?”杨改革装模作样的不耐烦问到,这次可是骗人的,得把戏演像一点。
“回陛下,只说一共翻了十几辆,散落出去的银币,全被抢走了。具体的多少还得清点之后才知晓……”休息了一会,这个小太监,说话已经利索了。
群臣一副看好戏的表情看着皇帝。几十万银币不翼而飞,皇帝也是有钱人啊!丢个钱,都是以几十万来计算的。
“方弘瓒呢?人呢?出了事,怎么不见人?”杨改革一副气急败坏的模样。
杨改革正念叨方弘瓒,方弘瓒已经自己来了,天子脚下出了这种事,他不来见皇帝,就真的有问题了。
方弘瓒也是一头汗的进来见皇帝。方弘瓒还没来得及开口。
外面又跑来一个小太监,一边跑一边狂喊:“陛下,陛下……”这个小太监和前面那个一样,跑得气喘吁吁。
大臣们就纳闷了,这是怎么了,怎么又来了一个?今天这事,倒是一桩接着一桩啊!纷纷侧目那个小太监。
杨改革更纳闷,自己好像就安排了一件事,怎么跑来两个小太监?都是这样不要命的狂奔,按理说,不是大事,太监们绝不会这样“卖力”啊!莫不是哪里出了差错?杨改革纳闷得很。
“……陛下,陕西七八里加急,七百里加急……”小太监狂奔得厉害,拿着七百里加急的信终于喊出了自己狂奔的原因。
一句陕西七百里加急的话,群臣都紧张其来。陕西那可是个火药桶,莫不是,出了大问题,否则,也不会如此的紧急?七百里加急,不是天大的事,谁敢用?
杨改革就还在纳闷,一听陕西的七百里加急,心中就咯噔一下,知道事情不好,绝不会是好事,好事绝不会用到七百里加急这种快递,一般四百里就已经是很快的了。杨改革知掉,自己今天准备的“表演”,怕是不用演下去了。
撕开信,杨改革看了信,信是陕西白水剿匪的新军写的,有吴三桂的落款和用印。上面说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王二已经被擒,还附带写了一下基本的经过,杨改革不置可否,第二件才是要命的东西。
根据王二的交代,陕西有人串联,准备在处暑这天举旗闹事,准备跟官府来个遍地开花。杨改革看完,叹息了一声,陕西的农民造反,始终还是来了,历史,依旧是在发生。
虽然有自己的百万移民工程,但是,历史的惯性依旧,不是自己短短的几个月来就可以扭转的。当然,杨改革也从这封信里看到了一些希望,比如,这个王二,就是因为自己的移民工程,而选择跟着自己走这条路,说明,自己的百万移民工程,多少还是起了作用的,想到这里,杨改革又欣慰了不少,自己毕竟不是在做白功。
杨改革一声长叹,既欣慰又无奈。
“诸位,陕西出大事了……”杨改革自己感慨完,跟群臣说到。
群臣正准备看好戏呢,今天皇帝被抢了几十万银币,还没下文呢,众人都等着皇帝给个说法呢,忽然看到皇帝语重心长的说话,似乎有无尽的感慨,纷纷好奇是什么事。
“陕西白水杀官造反的王二,已经被擒住了。”杨改革首先宣布第一个消息,这确实是个好消息,杨改革把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BOSS列为新军的第一个交手对象,是选对了,根据吴三桂信中所写的,和这群人交战,根本就没有任何损失,除了不少人自己呕吐得厉害,身体虚弱之外,杨改革颇为欣慰,也是在这里。练级,从来都是一步步的练的,打BOSS,从来都是从小的打起。
群臣一听是这个消息,纷纷跟皇帝道喜,这绝对是件好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幸陛下圣明,将士用命,这王二也终于是伏法了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陛下,新军马到成功,不愧是精锐中的精锐……”
群臣的恭喜声和马匹,纷纷送上。
杨改革看这天花板,心里想的是自己的介入改变了多少历史,如果没有自己,按照历史轨迹,绝不可能有千万白银赈济,百万移民这事,也绝不会有如今的王二转而投降,求生这件事,这说明,自己的移民起了作用了,而且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已经可以和历史的惯性做抗衡了。
群臣都纳闷,这种事不值得高兴吗?怎么皇帝还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应该高兴才是啊?为什么脸色这样差呢?
“……王二为了活命,说了一个天大的消息,陕西有人串联着,准备在处暑这天共同举旗造反……,跟朕来个遍地开花……”杨改革见群臣一副不明白的样子,又解说道。
啊!
呼!
……
群臣一阵惊呼!
然后,文华殿,就乱成了一锅粥。
“这怎么可以呢?陛下不是有千万白银去赈灾移民吗?怎么他们还要造反呢?真是狼子野心啊!”
“就是,狼子野心啊!这绝不会得逞的,如今,有徐子先在陕西移民,撒下去了千万两白银,就是移也把陕西的人移空了,他们要造反,怕是做梦呢……”
“就是……”
“……这事啊!绝不会成功……”
这件事那才叫大事,刚刚皇帝丢了几十万个银币的事,成了过眼的云烟,没人理会了,纷纷就这件事议论起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即可知会陕西各地的卫所,让他们做好准备,在全陕做好镇压的准备,以防不测。”兵部尚书刘延元率先站出来,给皇帝体统谏议。
刘延元这一说,群臣才反应过来,该说正事了。
“启禀陛下,臣觉得应当如此,应该及时的派人告知陕西巡抚,告知陕西个地,做好准备,严防严控串联造反的事……”
“臣赞成……”
一群大臣纷纷赞成此事,难得大臣们有一个一致的意见。
“处暑是那天?”杨改革无力的问道,幸亏自己实现做了准备,幸亏在陕西还有新军,否则,靠这帮子人治理国家,不灭亡,那还有天理么?
“回陛下,似乎是后天呢,今天而是二十一,处暑是二十三,应该是后天……”这个大臣的记性不错,立刻出来给皇帝解惑。
“是啊!后天就是处暑了,还有两天的时间,诸位觉得现在告知陕西,会有多大的作用?”杨改革无力的“提醒”朝廷中的各位大佬:你们做事,专业一点好不好。
群臣一阵尴尬,跟着别人说也会出问题啊!
“陛下,幸事啊!幸事!消息是从陕西传来的,想必陕西此时已经得到消息了。陕西除了有边军,有各地卫所,还有陛下的新军,已近提前知晓了这个消息,这可是天大的幸事……”兵部尚书刘延元也是汗颜,不过,好歹也是干兵部尚书的,接触兵事知道的比一般人多些,也知道皇帝的很多布置,所以,稍稍的尴尬了一下,就找到了事情的关键。
“嗯,刘爱卿,说得不错,这个消息是新军的带队千户官吴三桂获知的,据他说,是十八日,从叛匪王二那里获得的,他想用这个消息换命,已经及时的通知陕西巡抚毕自肃,各地的官府,卫所,新军,陕西那边,因该都知晓了。”杨改革说道,头一次把吴三桂的大名介绍给朝中的各位大佬,也算是给新军做回广告,让吴三桂在各位大佬的心中挂个号。
群臣一听,纷纷啧啧称赞,这回,这事处理得及时,那个什么吴三桂,可是立下功劳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事,终耐陛下洪福,让那些狼子野心之人的歹毒谋划无法成功,救了我千万百姓啊!”也给大臣送上马屁。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事当真是上天保佑,让朝廷提前知晓了那些人的谋逆计划,倒是可以从容应对了,陛下洪福……”另一个大臣的马屁也送上。
杨改革很郁闷,按理说,出了这种大事,难道不是成立一个紧急指挥部,全权指挥此事相关事宜?对这件事进行处置,这群人说这件事,好似说着一件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事一般,好似说的别人的事一般。
杨改革两手压了压,大臣们立刻停止说话,恭敬的看着皇帝,看皇帝怎么说。
“着人立刻通知全陕各地,做好防范,陕西各卫所,进入戒备状态,要准备随时出战,通知陕西周边各省,做好防备,以免叛贼流窜,另外告知毕自肃,让他全力镇压下去,不可姑息,不肯跟着朕走的人,就是谋逆,就是叛贼,杀无赦,朕授权他调动陕西兵马对此次串联谋逆事件进行围剿,另,急派人送三十万银币过去,作为先期的兵费,稍后,朕会再送银币过去,这个,立刻派人下送出去。”杨改革也是伤心,遇到这一群治国不专业的主,自己不能来几手,那可真的有亡国的危险。杨改革暗庆不是早先那个崇祯,对陕西的事不怎么关心,以至于最后闹个吊死的结局。
皇帝发下命令,立刻又人记录下来,然后当场书写,立刻拿去用印,立刻发出去。办事的速度,陡然上升,这才有了点军国大事的样子。
“另外,告知徐师傅那里,陕西叛逆造反的事可能会影响到移民官的安全,让徐师傅务必注意这方面,不可损失了一位移民官,朕损失不起。”杨改革心中一直就在挂念这件事,移民是一件可以撼动历史惯性的事,也就是说,这是一件逆天的事,逆天的事,最怕的就是半路夭折,如果是那样,这逆天就不可能了,要影响历史的惯性,要改变历史,那就是不肯能的,所以,杨改革对这个事,是唠叨了又唠叨,生怕死几个进士,自己的移民搞不下去,那样,逆天工程会被迫结束,自己想逆天,那就是空想了。
立刻又人记录下来,然后的拿去用印,准备发出去,国家机器的运转速度,陡然上升。
“王二的事,暂且先挂起来,不杀,等朕把这事忙完了,再说王二的事,他说了这样大的一个消息,如果属实,如果确实让我朝免受巨大的损失,或许,可以留他一命。”杨改革见心中吴三桂颇有为这个王二求情的意思,不知道吴三桂卖的是什么药,于是,就把这件事挂了起来,等详细的报告到了再说。
“可是,陛下,这王二杀官造反,如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震慑宵小,王知县岂不是白死了?陛下,如果此时如此,日后岂不是什么人都杀官造反了?”立刻又人站出来,为统治阶级说话,不管怎么说,王斗耀是统治阶级的一员,杀他的人没有任何惩罚,这绝对是不行的,日后,统治阶级岂不是没有任何报障。
大臣里,也有不少附和的。但是也有不少人没开口。
“朕说了,这件事,挂起来,杀不杀,日后再说,如今,军国大事在前,可没功夫说这个,再说,还得看这个消息有多大的功劳,这件事,日后再说。”杨改革见这群人治国一点不专业,都什么时候了还拿着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于是,给这件事下了个定论。
群臣这才没说话。有人立刻写下来,拿去用印。
“半个时辰之后,在平台召开战事会议,商议陕西平叛之事,相关人员,须悉数到场,今天的政事,就到这里吧。”杨改革“圣裁”了,这些不专业的人员,和他们商量打仗的事,真的是牛头不对马嘴,杨改革觉得还是去平台比较靠谱一点。那里的战事氛围浓厚一点,这里,最好还是处理一般性的政务比较好。
……
群臣走了,有的去平台,有的回去了。
杨改革留下方弘瓒,自己表演的事,算是虎头蛇尾了,没料到,精心策划的事,会这样结尾。不过也好,正是出了这样的大事,可以让那些白痴更加的摸不着头脑。
“方弘瓒,银币的事,你打算怎么办?”杨改革问道。
方弘瓒最怕见到皇帝,会从心底害怕皇帝,见皇帝文化,立刻道:“回陛下,臣准备派人追回那些被拿去的银币,相信只要派出锦衣卫,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
“嗯,这件事,你要做得文明一点,不要动粗,明白吗?要文明,损失一些银币,朕也不怕,也不会怪你,朕如今给陕西的事缠的脱不开身,也没时间管这事了,你自己多留心一些吧。”杨改革吩咐道。
第343章 注定不平静的一天(一)
随着陕西白水送出的一个消息,全陕的局势,骤然紧张,陕西遍地的卫所,官军都开始警觉起来,不少城池的城门,白天也开始封闭,开始禁止出入,即便是开,白天也是如临大敌一般的开一会,随即又会关上。
陕西西安府是陕西首府,毕自肃作为新任的陕西巡抚,在巡抚衙门里,也是如临大敌一般,召集了西安府的大大小小官僚,共同商议着什么。
由于参观了皇帝的平台,受平台内摆设的启发,毕自肃也在他的衙门里,划拨了一间大房子,让皇帝派给他的参谋团布置了一个硕大的沙盘,沙盘里面就是他管理的地盘——陕西。沙盘里面标注了陕西各地的城池,各地的驻军,河流,山川……由于是出自新军之手,所以,制作得相当的精细,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地图或者是形势图,让人一进这个房间,就立刻感觉到这里的与众不同,身心就立刻投入到指挥全陕这个层面来。
这个房间内,如今,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官员。一个个都被这个房间的布置给震撼了,纷纷不住的观看这个房间的布置,纷纷侧目房间中间那个硕大的沙盘,说实话,这种直观的沙盘,让他们对全陕的情况,也有了直观的了解。
毕自肃十九日就得了消息,立刻发布预警,告知各地官府,加强戒备,各地卫所,随时准备出战,严防灾民叛乱。等这些忙得差不多了,才想起来,自己应该开个会,把大家召集起来,商量一下怎么处理这事,于是,又召集了西安府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准备给他们通个气,商量一下怎么办,给他们把情况说明一下,让他们心中有个数,也让他们了解一下情况,于是,这才有了这大大小小的官员齐聚一堂的事。说是找他们来商量事,实际上,毕自肃的参谋团已经“替”毕自肃做出了决策,毕自肃只需要按照新军参谋官的建议,进行资源的调配和整合,说是商量事情,其实,不过是个通气会,或者说,是个展示自己的会议。
“诸位同僚,毕某受陛下指派,来任陕西巡抚,来之前,陛下已经交代毕某,让毕某提防灾民变成乱民,如今,这件事,还是不幸让陛下言中了,得确凿得消息,处暑,也就是明天,就有人暗中串联,准备举旗造反,规模涉及全陕,属于遍地开花类型,今日把大家召集过来,就是把事情跟大家说一说……”毕自肃见人都来齐了,于是,开始了通气会,这既是一个通气会,也是一个展示自己能力,展示皇帝先见之明的好机会,更是一个增强大小官僚信心的机会。
大小官员都从这几天巡抚衙门传出的消息知道要发生什么事,不过,这次听巡抚大人亲自说,感觉又是不同,纷纷张气耳朵,听第一手资料。
毕自肃自从见了皇帝,见过了皇帝的平台,对皇帝处理事情,特别是战事,也就有了心得,不住的模仿着皇帝,模仿皇帝布置沙盘,模仿皇帝在沙盘上指点江山,模范皇帝在沙盘上模拟战事。
毕自肃作为帝党的一员,作为皇帝的亲信,一言一行,莫不以跟随皇帝为荣,所以,也拿着一根小木棍,站在平台前面,给他的属下在沙盘上讲解着陕西的局势。
“……根据得到的消息,陕北,特别是府谷,会是这次串联谋逆的重点……”毕自肃穿着一身绯红的官服,但是头上只用一个簪子把头发固住,很随意,手里拿着一根长木棍,在硕大的沙盘上,开始指点。
“……毕某来之前,陛下就已经交代下来了,说陕北地方贫瘠,抗灾的能力不强,需要重点防范,所以,陛下特意交代,把新军调派到绥德,看来,这次,陛下完全是言中了,陛下真乃圣天子也,即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师,也对陕西的局势洞若观火啊……”毕自肃除了介绍情况,还不是的把皇帝搬出来,一边给自己装门面,展示一下自己和皇帝的关系;一边借着夸皇帝的好,给自己的手下官员打气。不然,一些人听到全陕造反,怕是心中生了惧意,会对自己要做的事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大小官员一个个穿戴整齐的听着巡抚大人讲解,是来见上官的,自然全套官服是少不了的,这陕西已经两个月没下雨了,又是七月,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又才刚刚过了晌午,一天最热的时候,由于人多,所以,这个房子里,更加的热,不少官员都热得浑身冒汗……
“……陛下圣明……”不知道是谁带头喊了一句,于是,大小官员这才反应过来,又齐齐的一起喊了一声。
毕自肃很满意,皇帝厉害就是他厉害,谁叫他是帝党呢?皇帝有权威,他就有权利,谁叫他是代皇帝来巡抚陕西呢?
“……情况基本就是这样,陕西民变,还需要各位同僚的鼎力支持,还需要各位同僚的通力合作,希望各位同僚精诚团结,共度难关,……此外,各位同僚,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是好的建议,可以说出来。”毕自肃简短的介绍了一下情况,就开始和大家互动,这是他跟新军的参谋团学的,毕自肃如今完全是以皇帝的言行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处处问参谋团,皇帝陛下如何?他就跟着如何。
……
大小官员很不适应这种模式,他们向来都是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做,即便是商量,也轮不到他们,巡抚即便是商量什么事,也就是和那几个有限的人物商量,他们,从来都只有听命的份。
“毕大人,下官想问一个问题。”一个年轻一点的官员可能是菱角没有被磨平,还是开口问到,开了个先例。
“请说。”毕自肃很自信的说到。
“下官想问毕大人,此消息是从何而来?可信吗?怎么朝廷以前就没有得到这个消息呢?”这个年轻的官员,开口询问道。这个问题一出,不少官员也都是伸长了耳朵,准备听个真切,只知道要出事了,但是,起因,却不知道是什么,成了众人心中的疑团,刚才巡抚大人的解说,也没有说道具体的问题。
毕自肃很自信,一点也不在乎,微笑着回答道:“此消息,说来话长,大家都知道,毕某能来陕西任巡抚,和一件事分不开关系。”
众人一听,心里就一紧,皇帝借人头的事,还历历在目,虽然没借到,没戳尸,但是,也够吓人,一省的巡抚啊!那人头,说借就借了。
“白水的王二杀官造反,前任巡抚私自拦截消息,蒙蔽圣听,此事,大家都知道吧……”毕自肃丝毫不避讳的说到。
众人本来热得浑身大汗,一听这话,浑身一个激灵,浑身发冷。
“……陛下派了新军前去白水围剿,战事很顺利,王二自首,从众就擒,以换命的要求,说出了这个消息,由陛下的新军,带队千户官吴三桂传出来,吴三桂乃是陛下的平台侍从,早年还在关外和东虏野战过,是个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