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七年-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切,才刚刚开始!

    ……

    战斗已经结束了。

    此时这片地区,地上死尸遍布,到处都是鲜血横流,由于天气太冷,以至于地面都冻上了一层薄薄的红冰。许多土匪死的惨不忍睹,肠子肚子之类的内脏流了一地。

    而在死尸之间,则是跪满了一地的投降的土匪。

    这些悍勇狠辣,杀人不眨眼的角色,一旦在比他们更狠,更强,更凶的敌人面前,立刻就暴露出来其软弱的本性。此时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只求逃过一死,连抬头看的胆子都没有。

    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但是从自己跪地投降之后那些官兵便不再管自己能看得出来,他们似乎不是要下杀手的样子。

    “让家丁们赶紧打扫战场,把尸体上的脑袋都剁下来,缴获的金银财物都收拾出来,集中在一起。”

    “耶律斡里和,你带着你们都一般的人手,盯着这个俘虏,让他们收拾尸体,去树林中砍木头回来,一把火烧了!”

    “白忠旗,你统计一下有多少大车,多少牲口,大致心里有数儿就成,不需要太细。”

    “周仲,你去西边儿打马巡弋一番,看看有没有可疑人等,若是有,便给撵开。”

    董策一条一条的吩咐着,有条不紊。

    下面众人各自行事,家丁们从那些尸体身上把他们带着的包袱都拿过来,有的包袱散落在地上,银子铜钱散落的到处都是,便一个个的捡起来,重新打好包袱。

    这些银子几乎都是土匪们随身携带着,一个个的包袱被集中在一起,堆成了一座小山。铁太保的那两个装满了金银珠宝,玉翠首饰的箱子也在其中。

    董策让人把这些包袱都塞到了运粮的大车里面,分散开来装运。

    家丁们不但把土匪们的包袱都拿走,而且还把他们身上里里外外都给搜了一遍。还别说,收获匪浅。

    有些土匪也是穷惯了的,身上背着个包袱也觉得不放心,非得那冷冰冰的银子贴着热乎乎的肉,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心里这才舒坦了。从这些土匪的袖袋里,怀里,甚至是裤裆里,又是掏出来不少的银子。

    而更有的土匪,镶着金牙,手上戴着金戒指,也不知道是从哪儿抢来的。家丁们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就一刀剁下去,连着手指头一块儿弄下来。哥萨克骑兵刀的黄铜刀柄,使劲儿一敲,便是把满嘴的牙都给磕下来了,再从里头翻找目标。

    非但如此,家丁们还把这些土匪的衣服拣着不错的都给扒拉下来了。这些土匪们身上不少衣服都是从蓑衣渡抢来的,但凡能被他们看上眼抢来的都是不错,多半都是绸缎制作。家丁们也是穷怕了,之前哪里穿过这么好的衣服?

    其实丝绸对于战争的意义很是不小,用丝绸制成内衣穿在铠甲里面,就算是箭簇射穿了甲胄,由于丝绸强大的韧性,箭簇在射进肉里的时候丝绸会一直包裹着也被带进去。因此箭簇就不会入肉很深,而且由于被丝绸内衣包裹着,到时候只要拽着丝绸内衣一扽,就能把箭簇给轻松的起出来。

    传言当年蒙古西征的大军便是人手一件儿丝绸内衣。

    没多久,这些尸体便是给扒成了一头头光猪。

    那些被俘虏的土匪看着自己分来的财物被拿走,心中当然是十万个的不愿意,不过人在屋檐下,又能如何?他们一句话都不敢说,乖乖的陪着笑脸主动把自己的包袱送了上去。

    他们被卸了手里的武器,在家丁们长矛的威逼下把那些尸体给堆放在一起,然后来到森林的边缘砍伐木头树枝。

    没有人试图逃跑,在寒冷的冬天,逃进森林中,要么是被野兽吃了,要么是声声冻饿而死。而且这些军爷手里的家伙也不是吃素的,可以想见的是,谁若是敢逃,被抓到的话,下场肯定是凄惨无比。

    现在看来这些军爷没有杀人的意思,何必自寻死路?那昆仑奴巨汉十斤也给用弓箭逼着乖乖儿的从河里爬了上来,这厮虽然胆小,又是粗苯,但干起活儿来委实是一把好手。别人抬尸体都是两个人抬一具,他一手抓着一具便是拎了过来。碗口粗细的一颗松树,他弯下身子使劲儿的一拽,便是从地上连根拔起,然后轻松的拖走。董策饶有兴趣的打量着他,忽然觉得他长的特别像自己那个时代曾经在nba中纵横一时的大猩猩尤因。厚嘴唇,钢针也似的头发根根直立起来。

    不过他的体型比之大猩猩尤因大出何止是三两圈儿?

    尸体下面堆满了厚厚的松针树枝,一把火扔上去,烈焰升腾而起,荜拨荜拨的火苗舔舐着那些已经冰冷的人体。

    虽然晋北今年又是大旱,自从入冬之后一场雪都没下,但是这树枝里头,总是多少有些水分。一开始的时候,黑烟腾腾而起,但是过了没多一会儿,里面的水分被烘干,火势便旺盛了起来。由于寻来的树木里头松树,松针比较多,这种树木向来是油脂含量较为丰富的,因此火势也就迅速的变大。那些尸体受到了高温的烧灼,尸体里面的油脂被烤了出来,滋滋滋的滴在火苗上,更是助长了火苗的势头。毛发都被烤的卷曲,被火一舔,便是熊熊的燃烧起来。若是烤乳猪烤全羊烤兔子出现这种情况,吱吱冒油,表皮绽开,细腻的肉质被烤成了诱人的焦黄,那自然是让人食指大动,直吞口水。但是当出现在人身上的时候,那就只是让人作呕了。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二二八 缴获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焦臭味道,人们都是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d…m

    此时天色已籍还是稗官野史中,都经常能看到,城池失守,退守武备库或者是衙门的记载。

    一处是政治重地,统治核心,一处则是军事要地,国之利器。

    而军事重镇的武备库,就更是如此。一般来说,在武库外面要修建高厚的围墙,虽然及不上城墙,但也足以容人在上面奔跑防御。而围墙只设一个大门,大门也是非常之坚固。设立围墙,除了防御之外,还存着一个保密的功能。挡住了其他人好奇窥探的视线。

    磐石堡的武库也是如此。

    磐石堡规划之的,位于城池四个角儿上的四个直角三角形区域,东北角的甲区是粮仓、草料场,东南角的乙区是武库,西南角的丙区是匠户区,西北角的丁区则是马场马圈。

    别的区域只是规划了出来,把原先的废墟都给拆了,但是还没有开建,只是一片白地而已。唯独是武库这里,用的是之前就保存完好的一处坚固的大宅子,不用再费心思重建了。而在城墙完工的同时,武库周围的一圈儿又高又厚的围墙也完工了。

    武库在东南角,因此围墙的出口开在了面朝西北的那面东北…西南走向的长墙上。也就是这会儿磐石堡还没建好,若是建好的话,须得杀进南门,然后通过坊区围墙和城墙之间的地带,再通过坊区围墙和武库围墙之间的狭窄地带,才能到达此处。可以想见,要付出的,是何等巨大的伤亡代价。

    此时在武库前面,二十几辆大车停放着,在旁边还有五六十头走骡、驴子、牛之类的大牲口。而在大车的前面,则是堆积如山的包袱,上面多半是沾满了鲜血。四周插满了火把,把这里照的亮如白昼,纤毫毕现。

    董策坐在马上,一干心腹簇拥着他,不但是石进周仲等人都在,便是李贵,王羽,周伯等也在旁边。

    董策这段时间在磐石堡的时候不多,多半是在安乡墩,便是来了磐石堡,也是站一站就走。而做下属的,充分保证自己在领导面前出现的次数和时间,给领导留下印象,乃是重中之重。李贵等人虽然说不出这些道道来,但是道理基本上是相通的,是以董策每次过来,都会发现很快李贵他们就出现在自己面前,就算是没他们什么事儿。

    何况今夜,这是大事儿。

    场中,在靠近武库大门的位置,摆放了一张大桌子,白忠旗和刘大库,一人一张椅子,各自坐在椅子的一头儿。他们两个面前都是摆放了一大叠的素白纸张,旁边放着砚台,里面一汪浓墨,手里持着笔,面前的纸上已经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在他们面前放着一杆大秤,两个穿着短打的汉子正站在那里,而苏大成在旁边盯着。

    一个汉子拎着一只带血的包袱过来,在众人面前把包袱解开,露出了里面的银子和铜钱,在火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他先把几锭五两重的大银子放在秤上,那两个负责看秤的人称了称,又借着火光仔细端详了一番这银子,然后高声道:“纹银二十五两,成色,九成!”

    说罢,便是把那银子放在桌子上,让刘大库和白忠旗两人过目。

    两人都看完之后,刘大库又喊一声:“纹银二十五两,九成。入箱!”

    他和白忠旗两人便齐刷刷的在账本儿上记好,然后旁边一个汉子便把这些银子拿起来,在武库大门和桌子中间的空地上,放了足足有六七个大箱子,一个个足有柜子大小,又大又深。其中三个箱子里面装的是银子,里面已经堆满了大小不等的银锭或是碎银。三个箱子上面,分别写着:五成、七成、九成的字样,想来是按照银子的成色将其分类储存。

    而旁边的一个略小些的箱子里,则是堆满了各种首饰珠宝之类。在它旁边,一个小箱子里面,则是黄灿灿的金子。其它的,就都是铜钱儿了。

    这汉子把那几锭银子放进写着‘九成’字样的银箱里,又退到桌子旁边站着。

    此时的那些负责称量的又喊道:“纹银五十七两,七成。”

    捧了一堆碎银和小银锭子放在桌子上。

    ……

    “大钱十五吊——万历金背钱三吊,崇祯跑马钱五吊,剩余为杂钱及私铸……”

    场中负责经手这些财物,称量财物,乃至于把财物抬进库里面的人,全部都是一身短打,也就是下面只穿了一条鼻犊短裤,而上面则是穿了一件儿小衣。

    而且这些衣物上面一个口袋都没有。

    这是这一行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不成文的规定,不管是民间的库房,还是官府的库房,都是如此。

    在这里面当差的,称作库丁。来了之后,须得换上这种没口袋,又短又小的‘工作服’,这样是为了防止他们偷东西。尤其是银库,太仓,这种地方,就更是如此。

    这大冷的天儿,他们穿的这么少,一个个都冻得嘴唇发青,浑身哆嗦,董策隔着那么远都能听到他们牙齿打颤的声音。不过没有一个敢于抱怨或者是流露出不满之色,不单单是因为董策等人在这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很珍惜这份儿差事。

    这些汉子都是从百姓里面选出来的。当初选他们的时候,就一个标准——忠厚老实,不似奸邪。一共选了八个人,在武库里头当差,都是经过苏大成和刘大库过眼的。

    他们不用干大劳动量的重活,也不是每日领粮食,而是每个月领取一石粮食,足够一家四五口吃的了,还有富余。除此之外,中午还管一顿饭,顿顿都有肉由鱼,有时候中午的剩下了没吃了,两位仓大使就会让他们带回家里去。

    因此他们的差事在邻居们眼中是很体面,地位也颇高。是以每个人也都很珍惜。

    两个同样穿着短打衣服的库丁抬着一口大箱子过来,正是铁太保的那口。打开箱子,里面银光闪耀,耀花了他们的眼。箱子里头整整齐齐的码放了许多银锭,看大小都是五十两或者是更大的大锭!一层一层的,从上到下。想来这箱子是从哪个大户人家抢来的,里面的银子也是早就码放好了的。

    很可能就是苏家。这把刘大库都惊动了,他屁股离开椅子抬身瞧了一眼,瞧瞧咽了口唾沫。他瞧了对面的白忠旗一眼,赶紧把那贪婪的神色收了起来。他自然很清楚大人让白忠旗和他一起记录是为了什么,自然就是防备自己弄虚作假。白忠旗是大人的心腹,他是知道的。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二二九 谷道藏银

    白忠旗冷冷的瞧着,刘大库踱步过去,拿起一锭大银仔细端详了一番,道:“是上等的金花银,十足的成色。不用放在别的箱子里面了,记录了重量之后,直接入库封存吧!”

    说罢便是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了‘十成’两个大字,吩咐库丁贴在箱子上。

    “是!”那两个库丁应了一声。

    仅仅是这一箱银子,就足足有一千三百五十两!整整二十七个五十两的大银锭。

    白忠旗和刘大库过目之后,桌子后面那两个库丁便抬着箱子进了武库大门。

    说是武库,其实现在磐石堡就这一个仓库而已,无论是粮食、兵甲、马鞍、武器、被服、衣物、布匹,等等,所有物资都储藏于此,却不仅仅是武备了。

    这武库就是一处大宅子,占地面积很广,怕不得有二三亩地方圆,前后三进的大院儿,有东跨院,西跨院,还有后宅,前庭,等等,一应俱全,当初也不知道是哪个煊赫人物的大宅。

    前院儿是办公地点。西跨院是放置银钱的,东跨院则是储存兵甲器具。中庭数量众多的厢房,以及后院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来储存粮食的。每间屋里储存的都不是特别多,这样也是为了防备火灾。

    两人很快便出来。武库的大门门槛儿修的特别高,而在门槛儿的外头,则是架了一个横杆,离地大约一尺三寸左右的高度。

    他们两个身子一蹲,绷住腿一用力,便是从那横杆儿上跳了过来,然后站在那横杆儿前头,高举双手,连着这么举了三次。然后又是高举双手,两手互相拍,拍了这么三次。而后又是张大嘴,喊道:“董大人武运昌隆,公侯万代!”

    而后两人这才大步走下来,重新站在桌子后面。

    董策不由得瞧着一怔,笑问左右:“这是闹什么玄虚呢?”

    王通几个都是面面相觑,他们也不知道啊,王羽心思转得快,飞快的跑到刘大库那边,低声问他。

    对于这么一个能在大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刘大库自然不会放过,赶紧哈着腰一路小跑过来,在董策面前磕了个头。董策见他脸上惶恐,便知道他对那日的事情心有余悸,便也笑着安慰几句:“起来吧,跟本官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儿?”

    刘大库赶紧应了一声,道:“大人有所不知,这是防备这些库丁们自误的。”

    防备他们自误的,说白了,就是防备他们偷东西,不过偷了东西若是被抓到,那不但是饭碗不保,而且也要祸及家人,的的确确是自误了。所以这么说,倒也不算错。

    俗话说财帛动人心,黑眼珠子见不得白花花的银子。按照千百年来‘库房管理业’的传承,一般来说,像是官库之中,都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拿太仓银来说吧,明朝储藏太仓银的仓库,是户部直接下属的,通常由一位员外郎或者是郎中来管着,而下面具体负责办事儿的,又有书办,行走等不少人。再往下,则是库丁了。

    按照规矩,库丁可以进入仓库,而书办什么的不行。为什么不让他们进?是因为他们是读书人!读书人就进不得?因为明朝的读书人地位太高,脾气太坏,太能折腾。而进出库房有些必须要遵守的规矩,会被这些清高的读书人视为折辱,所以干脆就别让他们进去算了。

    库丁们待遇不高,干活儿挺多,每日手中金山银海似的银子经手出去,能不心动么?

    为了防止他们偷,只让他们换上那种连裤腰带都没有的短衣‘工作服’是不够的,按照规矩,他们从库房里头出来的时候,须得跨板凳儿,或者是跳横杆儿,然后举手、拍手、高喊,以此来表明自己体内,腋下,手中,嘴里,都没有夹带银子。

    你让那些读书人做这个,他们哪里肯?

    刘大库管库房这许多年了,见多了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经验非常丰富,也听人说了不少,是以便制定出这许多的法子来。说起来,也是够损的。

    “哦,原来如此。”

    听了刘大库的话,董策这才恍然,他也想起了一些挺有趣儿的秘辛。

    董策笑问道:“你有了这许多防范的法子,那谷道藏银和茶壶藏银呢?又是如何处置?”

    刘大库脸色一边,露出了震撼惊讶的表情,又是拜倒在地,高声道:“大人真真是学究天人,饱读诗书,竟是连这等生僻的事儿都知道?”

    董策淡淡一笑,不理会他的马屁,瞧了一眼四周的人,见他们多是一辆茫然,便道:“刘大库,能给大伙儿说说吧!”

    “诶。”刘大库应了一声,道:“这茶壶藏银,不消说,各位大人都是知道的。至于谷道么……”

    他的脸上露出一抹猥琐的笑意,指了指一个库丁的屁股,道:“那在床底之间,爱走后门的大人定然是知道的,便是人拉屎的那处所在了。”

    周仲一怔,叫道:“那处怎么能藏银子?”

    王通嘿嘿一笑:“便是能藏银子,又怎地能带出来?”

    耶律斡里和看了看自己的腹下三寸,哈哈大笑:“那得看多大的银子了,被俺开过后门儿的娘们儿,藏住一锭百两的大银不在话下。”

    这一番荤话惹得众人都是一阵笑。

    这会儿的情况,董策不大了解,不过想来是大同小异的。那‘茶壶藏银’和谷道藏银,可是晚清时候库丁们盗窃库银的两大绝招儿。

    其一,是谷道藏银。所谓谷道藏银,就是把银子塞进俗称肛门,雅称菊花,又称后门儿的那里,然后带出来。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功夫,就跟练武艺一样,是一点儿一点儿的练出来,打熬出来的。

    据说练的时候,是先小后大,先用煮熟了的小鹌鹑蛋里头塞,等适应了之后,再换成鸡蛋,然后升级为鸭蛋,最后升级为鹅蛋。塞进去之后,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而是要讲究一个‘憋’字,得一憋一天,不能漏出来,这才算是合格了。所以连这玩意儿,是得有几分毅力才行的。

    不过有付出就有收获,练出来之后,一次最多,可以把一锭八十两重的大银塞进去,然后若无其事的憋着,跳了横杆儿或者跨了板凳出来,换好自己的衣服,然后回到家里,再把这锭银子给拉出来。

    要多让人不敢置信就有多让人不敢置信,可这的的确确是真的。

    当然,在塞进去之前,须得用猪油把银子外头细细的打磨一遍,让它滑溜丢的,这才好塞进去。说起来,这八十两重的大银,横着也未必真有那鹅蛋粗。

    当然,有正儿八经的苦练,就也有投机取巧的法子。据说老北京东四牌楼有一家药铺就配出了一种“开谷秘方”,这药水儿一灌进那里去,那地方就变得很松,跟个麻袋也似,轻轻松松就塞进去了。但是大这药水儿副作用也是极大,一辈子只能用一次,再多了,那里就废了。用一个专业名词讲——叫脱肛。

    可是这谷道藏银也有个缺陷,一来是老年人那儿松了,用不成。二来则是,夏天能用,冬天用不成。

    于是,到了冬天时候,茶壶藏银粉墨登场。

    按照规矩,里头的茶壶,带出来的时候,得把口儿朝下,看看有没有夹带。可是到了冬天,气温低,里头放上银子放上水,那银子就给冻得贴在里头了,自然是控不出来。

    这也是一个妙招儿。

    董策道:“要防备茶壶藏银,简单,只要定下规矩,不得私人带任何物件儿进去,想喝水,里面备得有大碗,里头生的有炉子,自己烧。”

    “至于谷道藏银么!”

    他沉吟片刻,道:“以后出来的库丁,便在大门口蹲上一盏茶时间,本官倒是不信了,这等情形下还能憋得住?”

    刘大库赶紧谀词如潮:“大人英明!”

    董策摆摆手:“回去办差去吧!”

    物资太多,足足统计了三个多时辰,一直到的天光快要放亮的时候,才统计完毕。

    前面是银子,后面是粮食布匹等等物资,统计起来就更加的繁琐了。像是绸缎,还要分门别类,有的连刘大库他们也不认识,就只好标明不详,然后专门放在一起。

    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大袋大袋的粮食,一匹匹的绫罗绸缎,丝绸布匹,还有那些大牲口大车,李贵等人神色都很是振奋。

    这些东西怎么得来他们不大清楚,只是知道大人带着家丁队剿灭了一伙儿土匪抢来的,至于过程,来由,起源等等细节,他们是一概不知道。

    其实知道整个来龙去脉的,可能只有王通和石进两人而已,毕竟他们是见过邱平和刘发成的。就连周仲董策都没有告知,他毕竟年轻,城府浅了一些。而李贵几个,现在已经转向了民事方面,以后的军事行动,董策也不打算再让他们参与多少。苏大成大步走来,满脸的兴奋,手里拿着两张纸,近前来递给董策,说话都有些哆嗦了:“大人,统计出来了,您看看!”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二三零 丰收

    两张纸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一张是白忠旗的,一张是刘大库的…两人写的若是有什么差错疏漏,那就要拿来说个清楚了。

    赤金八十三两六钱。白银壹万叁仟贰佰陆拾两壹钱拾分;铜钱一千六百八十吊。

    各色绸缎三百一十七丈六尺;各色染布二百四十三匹(一匹四丈)。

    粮食,粟米五十四石,麦六十石。

    大小人参,三十五支,共重三斤。

    玉磬两块,玉如意一柄,玉带头三件,玉瓶一个。桂圆大东珠一粒,珍珠手串五串,珍珠项链三串,珍珠簪子十三支。大映红宝石两块,映蓝宝石一块。银镶箸五双,银茶匙三根,象牙筷子三双。

    古铜海三座,宋朝笔洗两只,古剑一口,宋砚一方,端砚六方,狼毫笔十管,宣纸未计张数共一斤。

    狐皮二张,貂皮五张,狼皮十三张。

    铜锡器共三十五件,瓷器共八十四件。

    珠宝首饰杂佩簪钏等物共一百二十五件,毛皮大氅共三件,绵夹单纱衣服共一百二十四件,帽五十四顶,鞋一百二十双,靴十四双。

    一行行数字,代表是的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粮食。至于珠宝的价格,更是难以估计。

    刘大库毕竟只是一个仓大使而已,虽然知道哪些东西值钱,但却是不知道到底值多少钱。这些珠宝首饰的具体价值,最好是请当铺里面的大朝奉好好的看看,才能估量出来。

    但是根据刘大库的估算,这些珠宝首饰皮毛等等,折合下来,至少两万两银子是跑不了的。

    当然,值这些钱,并不意味着就能卖出这个价格。

    这些数字并不夸张,要知道,这可是整个蓑衣渡几乎所有的财富,尽数集中于此。蓑衣渡怎么说是一处大镇,千户人家,在这晋北之地也算是富庶,更有像是苏家等几个大户人家。其实这些银钱,多半都是出自于那些大户人家和中户人家之中,一般小民,确实也是没多少油水儿的。

    先是落入土匪手中,但是事实证明,他们最终也就是个运输大队长的命。

    虽然寒风凛冽,董策却是觉得心中一阵滚烫的火热。

    深思熟虑,筹划良久,一举功成!

    这,便是对自己的报答。

    这些物资不但解决了目前的燃眉之急,让磐石堡能够轻松支撑到明年收获之时,更是让手里的资金一时间变得极大的充裕。有钱有粮,许多计划也就可以一一开展了。

    不过董策也知道,像是昨日这样的事件,是可一不可再的。

    毕竟方圆数十里之中,富庶如此的,防备之疏漏如此的,也就只有蓑衣渡一个而已。一般的村堡,又难打又没什么油水儿,想多捞油水儿,那就只有去打县城了。可是县城是这么好打的么?按照这片土地上数千年来的规则,打村镇,你是土匪,一旦攻打县城,那就是造反了!

    而且这种事儿一旦再发生了一两次,明眼人就都能看得出来——这土匪和你董二郎脱不了干系。虽说官面上都讲究一个过得去,董策来得是阴的不是明的,也没打谁的脸,只要是不被人拿住把柄也没人能怎么样。但是这样做,终归就是下下之策了。

    但是以后的事儿,谁又能说得准?

    董策挑了一件儿黑色的毛皮大氅,几张上好的毛皮,三匹绸缎,十来株人参,还有一些首饰装满了一个盒子让王通拿回安乡墩去。

    刘大库和苏大成赶紧把这些东西从账册上划了去。

    这时候天色已型出来,有这么两三次,就都老实了。”

    “另外,规定至少每两日要洗头一次,每两日换一次衣服,保长也不必事事都亲力亲为,把任务分配到下面甲长那里去。规定只要是哪个人身上有馊味儿臭味儿,一个甲的人都不能做工,都不给发粮食。他们自然就会注意了!”

    “这个?”李贵听的一阵瞠目结舌。他对董策的话很不理解,内心觉得未免太小题大做了一些,不过他也知道,大人素来是很看重这个,便只得硬着头皮应了下来。又道:“只是,只是,这冬日阳光不美,两日一换,那衣服未免干不了啊……而且每日出汗许多,棉服都潮溻……”

    “那就再给他们发一些布料,棉花。”董策想了想,道:“这一次缴获不少,及算算用料,然后报给白忠旗,到时候拿了条子去领。让百姓么自己再做套衣服,轮换着来。”

    他笑了笑,拍了拍李贵的肩膀:“顺便给嫂子也拿些绸缎去,省了买了。这样吧,你和王羽几个商议一下,你们这些有家眷的,一个人领上多少绸缎料,不过要记在账面上等的。”

    李贵赶紧道谢。

    董策又说了几句,便有苍头过来说饭好了。饭很简单,烙得金黄的大油饼,一大锅炖肉,却是很对董策的胃口。众人到了董策的官厅,也不讲究,就在门房遮风的所在摆了桌椅,吃的酣畅淋漓。

    吃过饭,董策便去瞧那些俘虏们的情况。

    董策一走,李贵便是把那些甲长都召集过来,宣布了董策的命令。

    众甲长面面相觑。

    一个四十来岁的甲长硬着头皮出来道:“大人,这百姓,许多都很是惫懒,让他们洗澡洗手,每日换衣,怕是不大容易啊!”

    “这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李贵淡淡道:“大人的规矩定下了,谁要是违反,只好照办。不洗头不洗澡,也好说,那就一家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