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七年-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策一个。他曾经试过好几个人,比如说白添福,比如说谢鼎坤,但事实证明,那几个人都不行,只有他董策才行。
而且他董策是已经切切实实地练出一支强军来了。
但是董策不确定刘若宰当了大同巡抚之后会不会有新的人选,毕竟大同镇比冀北道大太多了,不知道多少人才,说不定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那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董策不确定刘若宰会不会把支持的重心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虽然那样的可能性不大,但董策不得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他这样做,也是在刘若宰那里给自己加分。
当然,董策这些心思,肯定是不会说给他们听的。
不过他说的话,显然是起到了极好的效果,听董策这么一说,再也没人敢有任何的反对意见了,哪怕是他们满心的怒火和不愿。
董策这个北东路参将就已经是他们得罪不起的了,更别说上头还有刘若宰。那可是大同巡抚啊!在他们眼中,这是他们甚至都无法解除,无法企及的人物,一想到可能会得罪这样的人物,他们心里便是一阵绝望。
“嗨,也别都这么哭丧着脸。”董策道:“本官虽然断了你们一些财源,收了你们手下的士卒,但你们以后不用管这许多兵了,也省的操心了不是?直接每个月就领着到手的那些军饷,日子过得优哉游哉的,岂不舒坦?”
大伙儿闻言,都是苦笑。
谁都知道董策这话说得不真不实,他们手底下的兵都被董策给拿光了,只能带着几个家丁回去。董策虽然说了,以后真有事儿了不让他们守城,但他们还真就能完全不守了不成?还真就能手底下不要军兵了不成?
再说了,军堡中那么多事情:守城、搬运东西、看守库房……等等,这些都得用人啊!整个军堡的日常运行,根本离不了人。
他们回去之后,终归还是要再招一些军兵的。当然,数量必然是会比现在少很多的,每个军堡可能也就是百十来人。
“好了,军兵这个事儿,算是说完了,还有另外一件事。”
董策瞧着众人道:“之前传讯的时候,让你们把各个军堡及周边的村落城镇等所在的所有人口的鱼鳞黄册都带来……怎么着,都带来了吧?”
众人纷纷道:“都带来了。”
“来,都拿来让我看看。”董策摆摆手道。
站在他身边的长随白忠旗走过去,把大伙儿手里的鱼鳞黄册都收上来。这些东西可不少,每个人手里头几乎都有厚厚的一摞,白忠旗来回三四趟才算是抱完,在董策身前摞了好几堆。
董策随手抄起一本来看,看了一会儿,便是皱起了眉头。
他扬了扬手中书册,道:“夏守备,怎么回事儿,这怎么还是万历年间重造的?”
也是夏守备倒霉,董策随手抽了一本,却正好是镇羌堡的鱼鳞书册。
夏守备苦笑道:“末将也不知道啊,镇羌堡放着的就是这个,这次大人您让带来,末将就带来了。”
董策皱了皱眉头,没再说话,挥了挥手,示意他坐下。
他知道,这事儿怪不得大伙儿。
只是,这鱼鳞黄册是万历年间造的,那这样一来,他之前的计划就要完全被打乱了。
他本来是想依照这些鱼鳞黄册来勘定整个北东路范围内的百姓军兵,以此来实施他下一步的计划,但现在看来,下一步的计划是很难执行了。
因为这些鱼鳞黄册不对。
倒不是说这些东西造假,而是说,现下他手中的鱼鳞黄册,已经过时了。
这些鱼鳞黄册是万历年间造的,是当时的人口户籍统计,而现在,已经是崇祯八年!在这些年间,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人口又有了多大的迁移流动?
若是说从成化年间到弘治年间那几十年的话,可能某个地方,人口流动不算大,因为那会儿算得上是大明的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土地收成也好,赋税也不算多么重。是以在当时,人口流动便不大,因为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也没有太多的天灾**,是以就没有大规模的流民。百姓都安稳的居住在祖辈传下来的土地上,不会离开。
第1013章 一零三一 我要重用你
但是万历年间到崇祯年间这些年,那可是不一样。
这数十年间,可说是整个大明数百年中最为动荡
这些年正好是大明朝最为兵荒马乱的一段时间,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建奴入寇,乱贼横行,天灾**,收成也比原先大大不如。百姓流离失所,流民蜂拥而起,四处流动,所以说只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各地的人口户籍百姓居民的情况,就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万历年间的鱼鳞黄册,在此时,是绝对做不得数的。
而董策要统计各个军堡所统辖的区域内的军民百姓情况,是要做大事的,断然容不得一点点的疏漏,更别说像现在这样错误连篇了。
“这些鱼鳞黄册不能用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看来自己必须得找人重新统计了。
“好了诸位。”
董策把手中的黄册往桌上轻轻一放,笑道:“这些兵你们也都带来了,鱼鳞黄册也都带来了,现下都在本官这儿。今日之事,于你们而言已经是可以了结了。趁着现在天色不晚,都快些回去吧,本官就不留你们在这儿住了。”
“对了。”
董策忽然又补充了一句,道:“那些军兵你们就都留在这儿吧,不用带回去了,各自带着自己家丁回去就成。”
此言一出,大伙儿脸色都有些发苦,心里头跟吃了黄连也似。他们本来以为董策虽说要收编他们麾下的军队,但是也不一定现在就动手,他们其中不少人都打算这次带兵回去之后,就把里头的精锐给拣选出来,而后董策啥时候要他们交出来,就把那些老弱给他丢过去。反正今日董策也没有统计,也不知道哪个是哪个。
但是却没想到,董策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让他们的算盘全部都落了空,直接就都留这儿了,你都带不回去,还怎么挑选?
既然事情了结了,再留着也没什么意思,大伙儿也就纷纷告辞,董策却是忽然叫住了其中一个。
“对了,范启年。”董策忽然对坐在一个角落里的范启年道。
今日董策召集各个军堡的守备官和操守官带兵前来,本来范启年是不用来的,他也不想来,但是董策点名让他来。董策的理由也很充分,虽然范启年不是守备官操守官,但是他却是统带当初黄琬直属的那些军兵的将官,自然也是得来。
范启年不得不来了,他其实是很怕见到董策的,来了之后也一直不说话,只是在个角落里老老实实的坐着。
这会儿董策点了他的名字,把他给吓了一跳,赶紧豁然站起身来,道:“大人,末将在。”
董策微微一笑:“你原来是黄琬的部将,黄琬直属的那些军队,都是你统领的,这些军队,今日你也都带来了是吧?”
范启年点头道:“是,末将都带来了。”
董策淡淡道:“带来就好,全都交出来吧!”
范启年听了,顿时身子一僵,脸上的表情凝固在了那里,心中发出一声叹息。
这样的结局,是他早就料想到的,作为黄琬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他可以说是黄琬的私人,是黄琬夹袋中的人物,最是心腹不过。像是他这样的人,新上任的参将大人怎么可能放心使用?
别的军将同时都是各个军堡的守备官或是操守官,但他却不是,他只是一名带兵的将官而已。所以董策把他给免职或者是架空,要容易的多。而现在,毫无疑问,董策是已经开始下手收拾他了。
说实话,从得知黄琬被削职为民的那一刻起,范启年就在等着这一日的到来,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当这样的命运降临到头上的时候,他心里还是说不出的酸楚难受。
“为什么?为什么啊?前几****在得胜堡的时候,不是说只要我老老实实的做事,就不会对付我还会提拔我么?为何会这么快就言而无信!?”
范启年心中涌起一阵愤怒。但接着,这愤怒就变成了无奈和绝望:自己的仕途,只怕就要如此结束了吧!
“是!”他沉默片刻,方才应了一声,声音艰涩。
董策一瞧就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哈哈笑道:“范启年,你是不是以为本官要把你给撵回去了?”
范启年愕然,没想到董策这么直白的说出这句话来,这让他心里更是难受。
刚要点头,董策却是忽然继续道:“没错儿,本官是让你回得胜堡,不过别再得胜堡多呆,本官准你一天的假,让你回得胜堡收拾收拾东西,最迟明日此时,你要回到磐石堡,站到本官面前!”
他顿了顿,笑道:“最好你能把你家人也都搬到这磐石堡来!”
范启年一颗心扑通扑通的,剧烈的的跳动起来,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咽了口唾沫,艰难道:“参,参将大人,末将不明白您的意思。”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董策沉声道:“各个军堡的士卒,以及你手下那些士卒,打散了,编成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数量在三千左右,本官有意,这支军队由你来统领!”
“当然!”董策补充道:“你是副将!”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不少人都张大嘴巴呆住了。他们甚至都来不及产生类似于艳羡、嫉妒这一类情绪,此时,他们的内心里完全被真经给塞满了!
怎么会?怎么可能?
董大人竟然用范启年来担当新军的副将?
这不是扯淡么?难道董大人不知道范启年是黄琬一手提拔起来的?
怎么会这样?
然后他们接着就又想到:“凭什么用范启年不用我?”
大伙儿看看范启年,然后目光又都落到董策身上。
董策冷笑一声道:“本官知道你们想的什么,告诉你们,本官之所以用范启年,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你们在北东路呆的时间也都不短了,该当知道这个吧!?”
他这话,是对范启年说的,也是对堂上这些军将说的。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白了——本官不用你们,没有其他的原因,就因为你们是废物,仅此而已!
大伙儿都被堵的说不出话来。
范启年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剧烈跳动着,大量的血液被从心脏中挤出来,在血管中飞速穿行着,他一张脸涨的通红,激动地浑身颤抖,看着董策,嘴唇翕动着。
第1014章 一零三二 两个副将
他也万万没想到,董策竟然会之用他!此时的他,心中激动充盈,亦是满满的都是感激。
他对董策感激之极,感谢这位年轻的参将大人不但不打压自己,反而提拔器重自己!
他似乎想说什么,但嘴唇哆嗦了半天却只是挤出来一句话:“大人之恩德,末将永生铭记,万死不辞!”
说着,跪地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
董策哈哈一笑,亲手将他搀扶起来,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做事!”
范启年重重点头。
董策又看向另外一个人,笑道:“刘大川,你的名字,本官也是听过的。如何,可愿意统管这些军兵,担当一个副将之职?”
刘大川闻言,顿时呆了。
他没想到董策竟然听说过自己,而且竟然还会发出如此的招揽!
他感觉到周围那些军将们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变得热切炽烈起来。
笑话,回到自己军堡中去当守备官,关起门来称大王,固然是风光,也能捞些银子,但仕途差不多也就到头儿了!而若是能跟着这位明显就是前途无量的董大人,那只怕前程似锦,能够跟着他青云直上,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他们也想董策向自己发出这样的招揽,只可惜,董策根本都懒得搭理他们。
他要用,只用有才能,同时品格也过得去的人。
范启年和刘大川的名字,董策其实是听过的,而且印象颇为深刻。
从得知自己升任北东路参将到去往得胜堡做交接,中间这几日,董策也不是什么都没干。他通过种种手段,把北东路下面所有职位稍高一些的军将的资料、履历等等都给查阅了一遍,对大伙儿都有了一番了解。
范启年虽然是被黄琬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此人的为人和黄琬却是很不一样。
他颇为忠厚老实,也很沉稳干练,做事情很有调理章法,带兵也很有一套。
他带来的那些兵,方才董策也瞧了,倒真是很不错,虽然还比不过磐石堡步军,但是比别的军堡的士卒要强的太多了。这支直属于黄琬的军队,虽然是黄琬直属的,但是在黄琬那儿,并没有得到什么优待。恰恰相反,他们被黄琬视作是累赘和负担,各种克扣苛责,他们领到的饷银也并不比别的军堡的士卒高。在这么艰难的局面下,范启年能把这些军兵带成眼下这个样子,算是很不容易了。
而且,他甚至因为这些事情和黄琬发生过争吵,但是奇怪的是,黄琬并没有撤掉他,只是狠狠的训斥了他一通。或许,黄琬也很清楚,也就只有范启年能在这等情况下,还能把这支军队带成这个样子。
换个人都不成。
所以他才会对范启年做出了一些容忍。
这个人能力是没的说的,在董策看来,甚至可能比石进周仲还要强一些。
刘大川和范启年还不一样。
董策看了他的资料之后,给他评的四个字是:诡诈阴狠。
他这个人带兵非常严苛狠辣,严格按照军法,手下士卒,动辄就被执行军法,所以他手下的军兵,不过战斗力如何,至少军纪是极好的。他去打起仗来的时候,则是应变很快,风格多变,剑走偏锋。
可说是诡计百出。
董策看过他过去那些年间打的所有仗,无论是流寇还是鞑子,都是浓浓的烙印着他的这种风格。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去岁崇祯七年建奴入寇的时候,刘大川是整个北东路所有军堡中唯一一个敢于主动出城和建奴野外浪战的,而且竟然还小有斩获,不过建奴实在太强,他被打的几乎全军覆没。
本来是一场功劳,但由于麾下死伤惨重,也就功过相抵,没升没降。
对于刘大川,董策对他的评价不如范启年,但是董策很清楚,刘大川如果用好了的话,应该会比范启年更好用。
这两个人,一正一奇,相辅相成,算得上是绝配。
如果让这两个人带兵练兵,那么练出来的兵丁,绝对不会太差。
当然,他们都只能担当副将,主将的位子,董策是不可能交给他们的。
在此之前,董策对他们的态度,可说是淡漠冷落。尤其是对范启年,但是在得胜堡的时候,董策跟很多将官都很是说了些话,但唯独对他,却是根本不理会,很明显的在孤立他。
之前的冷落,其实也是董策故意为之。这样做,大致也算是一种权谋手段。
而董策之所以任命他们当这支新组建的新军的副将,原因有三。
其一,他们确实是很有能力,董策若是不用他们,便觉得挺可惜的。
其二,董策夹袋中已经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说句实在话,董策在今日忽然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自己终归还是崛起的太快,当官的时间太短,势力太小,手下能用的人手太少。今日当他想着应该任命谁来统管这支新军的时候,把手底下的人过了一遍,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
说句实在话,这个差事,让石进和周仲去做,都有些勉强。更何况,他俩人还要统管磐石堡步军,根本无暇去做其他差事。别人就更不成了,寻来寻去,就没一个好的人选,都感觉差点儿意思。
其三,则是为了笼络这些北东路的军将们。
说句实在话,今天董策看似把这些北东路的军将们欺负的极狠,但实际上,董策今日这些做法,并未触动他们的核心利益。按照董策新定下来的这些规矩,他们捞的银子会少一些,但不会少太多。
利益没有被触动吗,这才是这些军将们没有极其激烈的反抗的根本原因。
若他们以后真的捞不到好处了,哪怕是董策背后有刘若宰支持,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
而且他们肩上的的责任还减轻了。有了董策那一句‘打仗的事儿交给我’,以后真要是建奴再入寇的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他们就可以把一切责任都往董策身上推。
而且他们铁定会这么干。
他们如此顺服,董策也要做个姿态,给他们一点儿希望。他提拔了范启年和刘大川,便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暗示:你看吧,只要你有能力,对我也忠心,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董策淡淡道:“怎么?刘大川,你不愿意?”
第1015章 一零三三 动了!
“愿意,末将愿意!”刘大川回过神来,忙不迭一连串的点头。
他也学着范启年方才的样子,郑重的磕了几个响头,连连道谢。
董策笑道:“你若是担当新军副将,那拒墙堡守备的差事可就不能当了。本官会禀报巡抚大人,请另选一个人手担当拒墙堡守备,如何,你没意见吧?”
“末将没意见。”刘大川赶紧道。
和拒墙堡守备比起来,显然是新军副将的诱惑力更大。
“好,那就这么定了!”
董策沉声道:“新军之主将,本官亲自担当,范启年和刘大川,你们两个,各自为副。你们先回去收拾一番,了解了各自差事上的事情,再来磐石堡。具体如何做,到时候咱们再说!”
两人齐声应是。
至此,今日说的事情就都说完了,北东路下面各个军堡的军将们把士卒也带到,把鱼鳞黄册也送到了,该被董策敲诈的好处也都敲出去了,该达成的协议已经达成了。大伙儿便都纷纷告辞,准备离去。
都到这会儿,大伙儿心里还多少有点不太现实的,似乎如虚幻一般的感觉。因为今天这一天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关联实在是太重大了。
不过是短短一天的时间,他们便失去了手中所有的兵力,而且注定了以后要过的生活和原先会很不一样,这样巨大的改变,仅仅是只发生在一天之内,这让他们有点难以适应。
而就在大伙儿都要走的时候,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暴烈的马蹄声,而后马蹄声消失,想来那匹快马应该是在府门口停下了,接着便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向着大堂迅速而来。
董策脸色微微一变,豁然站起身来。磐石堡规矩森严,敢在磐石堡内如此纵马奔驰,说明这名骑士肯定背负着极其重大的任务。一般来说,只有有紧急军情的时候才会如此。
董策隐隐约约已经能够猜到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
他不想让堂内的其它军将知道这个消息,便走出大堂,果然他刚刚走出正堂,便瞧见有一个家丁正自朝着这边一路狂奔而来,这名家丁正是董勇庆。他满脸风尘朴朴,脸色很是灰败,嘴唇上脸上裂开了许多极其细小的血口,这都是被寒风皴裂出来的。
他看起来疲惫不堪,不过脚底下速度却是极快,他满脸都是焦急之色,一瞧见董策,立刻高喊一声:“大人,小的有紧急军情。”
声音嘶哑,如同喉咙中有许多沙子。
从董策等人听到马蹄声传来到现在,不过是短短的十几个呼吸之间而已,他来的速度倒是很快,想来也是董策府邸内外的守卫都和他认识的缘故,并没有进行盘查。
董策立刻一伸手,不让他继续往下说,沉声道:“来,先不着急,你过来。”
说着便转身向里走,他绕过正堂,来到了后院儿的签押房,进去之后把门关上,才对董勇庆沉声道:“说吧,什么事儿?”
董勇庆显然非常着急,语速很快:“大人,那些咱们监视的贼人们动了。”
“哦?”
董策不动声色道:“接着说。”
“是。”
董勇庆应了一声,赶紧把事情的大体过程说了一遍。
原来,耶律斡里和率领着董策的这一支家丁,一直就隐藏在那个孙铜等人隐匿的蒙古小部落旁边不远处,时时刻刻监视着孙铜那些人。
只是这两日,孙铜这些人一直也没有动静。
而就在今日五更时分,那些人却是突然动了,他们选择的时机非常之刁钻,大约是相当于后世凌晨三四点左右,这个时候正是人睡的最熟,最没有防御心的时候。耶律斡里和的人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当他们发现孙铜等人已经离开那个蒙古部落的时候,已经是有点儿晚了。
耶律斡里和赶紧点选兵马一路狂奔,只是他干的这差事也是见不得人的,而且又不敢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行踪,所以一路躲躲藏藏,这一追便是追的非常之辛苦。
耶律斡里和一边带人衔尾追杀,一边派人回到磐石堡来向董策报信儿。
董勇庆道:“大人,小的只是第一个被派回来报信儿的而已,耶律大人说了,他会不断的向磐石堡的方向派人回来报信,他现在基本已经确定了孙铜带人去的方向是在得胜堡周围,所以您若是要过去的话,往得胜堡那边儿去就成了。耶律大人会不断的派人,往咱们去往得胜堡的这一路上来给您报信儿的。”
“好。”
董策哈哈一笑,轻轻击了击掌,眼中却有寒光闪烁,冷笑道:“孙铜,你终于是动了。好,我倒是要看看,你跟你主子,能玩儿出什么花样来!”
他又看向董勇庆,哈哈笑道:“耶律斡里和这差事做得不错,这小子可以,现下可是比原来要沉稳老练的多了。”
他心中确实是颇为欣慰,原来的耶律斡里和,哪里会把事情想得这么周全?哪里会做得如此滴水不漏?甚至哪里会有这样的耐心,自己手下这些人也确实都是在成长的。
他看向董勇庆,道:“怎么样,累不累?要不要休息?若是不累,便跟着本官走一趟。”
董勇庆立刻挺直了腰板儿,高声道:“属下不累。”
“好!”
董策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笑道:“这才是我董策的家丁。”
他立刻招来王通、王浑以及阿拉坦乌拉,让他们各自召集手下家丁,在府前集合,三人自然都是领命而去。
吩咐下去之后,董策又是大步走回了正堂之中,各个军堡的守将们没有得到他的允许,自然都没有离开。他们看着董策匆匆而去又是匆匆回来,心里都是有些忐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董策面向众人,忽然微微一笑,道:“哎,本官今日这儿有点儿事情,须得出去一趟,不过说来也巧,这件事跟咱们北东路所有人都有莫大的关系。这样,不若诸位都跟着本官去,做个见证可好?也算是看一场好戏。”
他虽然是在用商量的语气,但显然大伙儿是想去也得去,不想去也得去,众人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一个个面面相觑,终归都还是答应下来。
他们想不答应也没办法。
第1016章 一零三四 燃烧的村庄
今日他们如牵线木偶一般被董策给牵着做这做那,都已经麻木了。
董策手下的人动作非常快,等董策等人走出府邸的时候,所有的家丁都已经在府门之前集合完毕了。阿拉坦乌拉王浑王通都在,其他家丁共有二百之多,看着这些全部身穿棉甲披着大氅,手持超强长矛,人马精悍无比的家丁,其他那些军堡军将,一个个心中都是生出震撼之感。
他们感觉,自己等人手下凑出来的那数千乌合之众,似乎连这二百余家丁都打不过。董策只需要用这些人,就可以把自己等人杀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董策翻身上马,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只是高举右手,而后重重向下一挥,手向前一指,沉声道:“出发。”
一行人很快到了磐石堡南门之外。
此时,那些各个军堡的军将们带来的士卒,都还在外面等候着。
董策让大伙儿先在此停下,而后叫人把李贵石进周仲王羽等人全部都叫来,吩咐王羽道:“你先把这些士卒带到新兵大营中暂时安顿。”
新兵大营屋宇绵延,多了不敢说,数百间总归是有的,这会儿还没住满,容纳这些士卒毫无问题。
董策嘱咐大伙儿一定要善待这些士卒,好吃好喝的供养着,至于操练则是先不用管。
众人自然轰然应是。
董策又向李贵叮嘱了几句,让他留意着,这些日子可能会有一些军户人家迁移到磐石堡来,让他带着手下的书吏好生安顿。尤其是第一批来的那些,一定要善待他们,好让还没来的正在观望的那些人没有顾虑。
交代完这些,董策便带人离去,李贵等人则是把这些士卒们带到新兵大营之中,好生安顿。
董策等人离开磐石堡,一路向北而行。
果然,正如董勇庆说的,耶律斡里和不断派人朝着磐石堡方向而来,每每都能撞上董策等人的队伍,然后接引他们向北而去,不至于追错了方向。
很快,天色暗沉了下来,还好今天月色皎洁,虽然是在晚上,能见度也相当之高,并不用点起多少火把,若不然的话,点起火把太多,还有可能会引起孙铜那些人的注意。毕竟,在这大晚上的,数百人举着火把,在老远就能瞧得清楚。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董策策马越过一座山丘,忽然感觉前面的天空似乎亮堂了许多。他仔细向远方一瞧,隐隐约约的,发现远处那一片苍穹下,闪烁着红光,似乎什么地方被点燃了大火,并且随着夜风袭来,风中还隐隐夹杂着惨叫声与喊杀声。
董策精神一振,心道,肯定就是这儿了。
他回身高声喝道:“儿郎们,随我杀过去。”
众人轰然应诺,到了此时,已经没有掩饰形迹的必要了,董策下令,让大伙儿纷纷点起火把,手持火把,策马向前。
又往前走了两三里地,那火光越来越亮,喊杀声,惨叫声也越来越响。终于,在绕过一座颇为高大的土丘之后,董策等人眼前出现了一座村落。只是,此时那座村落,已经被笼罩在大火之中。火势汹涌,此时虽然隔着十几丈远,但仍然能感觉到那汹涌的热浪,似乎扑面而来,要把人的头发胡子眉毛都给燎了一般。
整座村庄都被大火淹没,在火中痛苦的呻吟着,时不时有一座房屋被烧塌,轰然倒地,便是发出一声巨响。木头被火焰燃烧,发出一阵荜拨荜拨的声音,而在这火场周围,似乎风也比其他地方要大声一些,烈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