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七年-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汉将军不是真正的将军,只是一种称呼,他们隶属于锦衣卫,其职责乃是素日里为禁宫中的卫士,而皇帝朝会以及出行的时候,‘则具卤簿仪仗,侍从扈行’。所有的大汉将军,都是必须要身材高大雄壮,对仪容也有要求,说白了,就是外形条件一定要好。
在国朝初期的时候,大汉将军们还是有战斗力的,但到了后来,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样子货了。而到了崇祯年间,大汉将军们的战斗力可能已经退化到一个连聊胜于无都算不上的程度了。额定为一千五百左右的大汉将军,成为了不少公侯勋戚等权贵们中饱私囊,子弟晋升的工具,他们素日里都没几个当值的,整日酒楼茶馆妓馆流连,已经连样子货都算不上了。
别看这会儿松松垮垮的,就这样,还是操练了好几个月才有的成果!
换做以前,那根本是没法儿看。
长亭周围那些文官们每每看向那边的时候,便是皱着眉头,眼中流露出一抹不屑来。那眼神中似乎就有四个字不屑的流露了出来:“这群武夫。”
他们根本就瞧不起这些人。
不得不说,明朝末年的武将之所以会被文官那么瞧不起,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很多武将,实在是不争气。尤其是朝廷禁军京营中的那些武将,多半都是公侯勋戚等权贵之家出身,一个个争权夺势,内斗倾轧玩儿的比谁都好,真要是打起仗来,却是胆小如鼠,未战先溃。
很快,众人便瞧见了远处有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向这边过来,大伙儿顿时都整理仪容,神色变得肃穆庄重起来,一个礼部的官员走到大汉将军那边厉声训斥了一通,那些大汉将军们这才老实了一些,也不敢窃窃私语了。
这名礼部的官员,五十多岁,神色威严,一袭朱紫,竟是礼部尚书何吾驺。
也就是他去,若是换做别人,有可能那些大汉将军还不买账。
内阁辅臣兼礼部尚书亲自来迎接,这个规格可谓不低,而他还不是来迎接的众人中地位最高的一个。此时长亭中一个须发皆白,精神却很矍铄,目光炯炯有神的老者正被大伙儿簇拥着。
赫然正是内阁首辅温体仁!
前来的队伍在数十丈之外停了下来,到此,刘大器等人便不再前进了。察哈尔部过来的人簇拥着自家这些贵人们往前又走了一段,而后便停下。
温体仁轻咳一声,笑道:“诸位,咱们也上前迎一迎吧!”
以他的身份,上去迎一迎也可,不迎也可,但他知道皇帝陛下对这件事的重视。而他一贯的行事就是,陛下重视的事情,那他一定会比陛下更加重视。
众人应诺,一行人簇拥着温体仁和何吾驺两人上前,在那些华贵的马车前面停了下来。
也是在此时,马车车帘掀开,囊囊太后及其他福晋也都下了马车。
温体仁上前两步,躬身行礼:“温体仁见过诸位福晋。”
何吾驺也行礼,他俩身后众人也都行礼。
囊囊太后等人则是微笑还礼。
大明的官员们都惊讶于这几位福晋的年轻和貌美,不过谁也不敢打什么歪主意,甚至都不敢盯着她们多看片刻,生怕失了礼数。这会儿崇祯皇帝可是对这件事最为上心,若是被崇祯皇帝知道谁敢打这几位福晋的歪主意以至于影响到察哈尔部和大明的关系的话,哪怕定然是毫不留情的一刀斩下。
而后便是一番对答,都是早就已经安排好了的,礼部过去的官员早就告诉了囊囊太后等人这个过程,以及怎么回答。
礼仪细致而繁琐,让囊囊太后有些不耐烦,但她脸上却是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仍然是一丝不苟的坐着,举止没有任何的错处。她知道,察哈尔部已经不是之前的察哈尔部了,现在是寄大明篱下,这会儿在人家大明的地盘儿上,自然就要按照人家的规矩办事。既然选择了大明,那就别想更多乱七八糟的了,好好相处才是正理。
苏泰太后则是颇为仰慕大明教化,因此对这种繁琐的礼仪不但不排斥,反而很有些乐在其中的意思。
足足在这儿耗了一个时辰,才算是把这些礼仪都给走完,几位福晋重新登上马车。
刘大器等人回去营地之中,而大汉将军们则是簇拥着察哈尔部的贵人们向北京城行去。
第979章 九九七 召见
崇祯皇帝也是惊艳于这几位福晋的容貌,不过他是很守礼的人,对女色方面也不是很热衷,这会儿心里赞叹一番也就罢了,自然是不会起什么歪心思的。
囊囊太后等人下跪磕头,礼数做的十足,而崇祯皇帝心里也是极为高兴,神色很振奋,脸色语气都很是温和。他脸上一直带着笑,旁边的曹吉祥看的差点儿老泪纵横,偷偷的转过头去抹了抹眼睛。都多久没见皇爷这么开心过了?
一次是刘若宰等人把消息传回来的那天,一次就是今天!他心中暗暗道:“这刘若宰,办的差事真是好,是个该大用的。”
有这等想法的,并非是他一个。
崇祯皇帝目光扫过站在一边的刘若宰,刘若宰眼观鼻鼻观心,神色肃穆,没什么情绪波动,崇祯皇帝瞧着暗自点头,心道这刘若宰真是个能办大事的,真真是沉得住气,便是在这朝堂之上,也能沉稳如山。
不错,很不错。
他已经打定主意了,过几日,便要召见刘若宰,单独奏对,好生夸奖他一番。
而且他还想起一个事儿来,他和刘若宰,还是有些渊源的。
刘若宰是崇祯元年的状元郎,这可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个状元!因此刘若宰可说是不折不扣的天子门生,和崇祯皇帝这一层关系,算得上是极近。
觐见完毕,便是设宴。
宴席上的菜很精美,但很可惜,不能敞开肚子吃,否则便是失了礼数。
有资格列席的,除了察哈尔部过来的贵人们之外,便是大明朝的一些公侯勋戚,以及朝中大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吃过御宴的,有的还吃了不止一次,都是有些经验,过来之前都很是吃了些点心之类的食物垫了肚子,这会儿也就不怎么饿。但察哈尔部过来的那些贵人们哪儿知道这其中的门道啊?礼部的官员们也没提醒他们,不是忘了,是实在不知道怎么张口。总不成跟他们说:“陛下御赐的宴席,你可不能多吃……”
这话说着也别扭啊!于是那些礼部的官员们干脆便装作不知道了。
这下好了,察哈尔部不少贵人都给饿的前胸贴后背,想吃又不敢吃,一个个难受死了。
其实这一次,囊囊太后来京城,还是要跟皇帝,要跟内阁的这些首辅们谈一些事情的,都是关于察哈尔部日后的一些很重要的事。这些事儿,刘若宰做不了主,得京中这些大人物点头了才算数。
当然,无论是朝觐之时还是皇帝设宴招待之时,都是不能谈这些东西的,这些,得私下里再说。
现在做的,就是大伙儿都笑嘻嘻乐呵呵的,说些不咸不淡的话,
宴席结束,囊囊太后等人离去。
回到会同馆,先然后卸了妆,脱了那繁琐沉重的衣服和头面等,又饱饱的吃了一顿,接着洗了个热水澡,洗去了一身疲惫。囊囊太后躺在床上,目光没有焦距的注视着帐顶。
这帐子极为精美,上面的图案繁复而华丽,事实上,不光是这帐子,这屋里的一切,都是极为讲究遮奢。被子是上好绸缎制作,蹭在肌肤上滑溜溜的,一点儿磨人的感觉都没有。床上也不知道铺了多少层褥子,软绵绵让囊囊太后感觉自己陷在了云端,轻飘飘软塌塌的让她心里都是一阵发虚。
屋子里铺着水磨青砖,家具都是上好的紫檀木打造的,看着就知道价值不菲。墙角放着铜炉,内里熏香袅袅,让屋子里充满了一股暖洋洋,懒洋洋的香气,闻得时间长了,心里都会觉得很是平静安宁。
这会儿已经是寒冬时节,但屋子里却温暖如春,因为院子底下烧着地龙。
这一切,对于她来说,都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此时躺在床上,她还有些不真实感。
“原来真的,我已经跨越万里来到了大明朝的京城,见到了大明的皇帝,还去了紫禁城,还睡在了这里。真的,真的是没有想到啊!”
一夜无话。
接下来几天,囊囊太后等人忙的要死,每日都有许多事情要做,都有许多地方要去,都有许多人要见。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之后方才有些好转。
到了第四日,内阁首辅温体仁以及几个内阁辅臣和囊囊太后以及一些掌握实权的察哈尔部权贵见面,商量关于察哈尔部迁居到下水海之后的那些事情具体该如何做。
而也是在这一日,崇祯皇帝在乾清宫东暖阁召见了刘若宰。
“臣刘若宰叩见皇上!”刘若宰大礼跪下。
他低着头,却只见一双脚走到自己面前,然后肩膀上便搭了一双手。崇祯皇帝带着喜悦的声音传来:“刘爱卿,请起,快请起。”
原来崇祯皇帝竟是亲自来搀扶他。
刘若宰是那等极为忠君爱国之臣子,皇帝这般举动,让他感动的热泪盈眶,眼圈儿立刻就红了,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他赶紧擦了擦眼泪,声音哽咽道:“多谢陛下。”
又磕了个头,方才站起身来。
崇祯皇帝见他苦的情真意切,绝无半点儿虚假,也是心中感动,他本就是个极为感性的人,这会儿竟也觉得眼眶有些酸涩,很是忍了忍方才止住要哭的感觉。他心下感叹:“这般忠君之臣子,这天底下,也没几个了。”
崇祯皇帝其实一直很瞧不起他的许多臣子们,在董策原来那个时空,他在闯军破城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众臣误朕!”
由此,大致就可看出他对不少臣子的态度,而且崇祯一朝,杀戮臣子,尤其是杀戮文臣,从不手软。其实崇祯皇帝这么想,这么做,还真是一点儿不冤枉他手下那些文臣。明朝末年的文臣们,为自己为宗族打算的多,为朝廷为皇帝打算的少,整日价忙着争权夺势,办正事儿没几个能行的,也没几个真上心的。而且文官们在前几朝嚣张惯了,欺负皇帝欺负惯了,结果碰上一个不愿意忍着也确实在具体行动上不忍着他们的崇祯皇帝,许多文官心中其实是对崇祯皇帝极其厌恶的。
这种厌恶,也体现在他们的许多行为上。崇祯皇帝在位这些年间,被这些人坑的次数可是不少,而且被他们蒙骗的时间更长。
第980章 九九八 臣,不愿入朝!
但他能看得出来刘若宰没有作伪,因此他对刘若宰的看重,更是增加了几分。
崇祯皇帝着人搬了个锦墩过来,道:“刘爱卿,坐。”
刘若宰顿时变得拘谨起来,不大敢坐,但又不敢抗旨,便只好挨着小半个屁股坐在上面了,他腰板儿挺的笔直,目光炯炯的瞧着崇祯皇帝。他这样其实是有点儿失礼的,但刘若宰激动紧张之下也忘了,崇祯皇帝也没在意。
崇祯皇帝问起了收服察哈尔部这件事的一些细节,他虽然看了奏章,但有些东西,终归还是问了亲历之人方才能够更清楚。
对于他问的问题,刘若宰一一详细作答。
崇祯皇帝显然对这件事很感兴趣,问得很细致,许多细节都要问,尤其是对那一夜董策等人袭杀建奴使节这一段,就更是上心。
听完刘若宰的描述之后,他轻轻拍了拍桌子,慨然到:“这董策,当真是我大明的班超班定远啊!朕有此等臣子,当真乃是幸事!”
他听着刘若宰的描述,竟很有些心驰神往,恨不得当时自己也在现场,策马扬刀,将那建奴斩于马下!
何等豪气,何等爽快?
一旁的曹吉祥听了这话,心中暗暗道:“刘若宰要了不得,这会儿又多了一个要了不得的人物!”
刘若宰终归是看重董策的,此时听崇祯皇帝夸赞董策,便也赶紧给董策说了几句好话,好生夸赞了他一番。
关于察哈尔部这个话题,两人足足说了小半个时辰,说的都口干舌燥了,崇祯皇帝兀自谈兴未减。不过他也很忙,还有许多事要处置,也知道自己不能把大量时间花在这上面,便主动结束了这个话题,转而说刘起了今日召见刘若宰的主要目的。
“刘爱卿,你这次功劳卓著,朝廷素来公正,有功须得赏,再说,朕也知道,你在冀北道任上做的不错。”崇祯皇帝笑吟吟道:“朕拟让你入朝,担当礼部左侍郎。”
他并没有问你意下如何之类的话,身为皇帝,他给臣子安排了差事,那自然是不容许臣子拒绝的。我让你做什么官,你就要做什么官,我何必问你的意见?而且,在他想来,刘若宰也不会拒绝。对于刘若宰来说,由冀北兵备道而一步走到礼部左侍郎的位子上,乃是连升好几级,这样的大好事,刘若宰岂能拒绝?
听了这句话,其实刘若宰心中没有丝毫的高兴,反而是一片黯然。
他不想入朝。
朝中大员勾心斗角,蝇营狗苟,无尽的龌龊,不休止的争斗,这种情况,在崇祯朝一直存在着。而他身为礼部左侍郎,已经可以是称作一支相当不弱的力量,他已经猜到了,等自己正式做到那个位置上去之后,肯定会被一方拉拢,而只要是自己贴近了一方,就会被另一方打压。
就此,便要身不由己的卷入这种争斗之中。
但是他能选择不加入超然物外么?如果他的地位更高一些,权势更大一些,可能还有可能。但是现在,他这个礼部左侍郎的官位,说小不小,但是在朝中这些大员们看来,也着实是不算多大。他还没有资格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游离于这些势力之外。如果他真的那么做了,毫无疑问会遭受到各方势力的攻击。
只要入朝,就会身不由己的被卷入这些事情中,躲都躲不了。
刘若宰对这一点认识的非常清楚。
事实上,他还在大草滩的时候,就通过种种渠道得知了朝廷可能对他的任命,当时他就知道自己很大可能是要担当礼部左侍郎的,当初他就非常抗拒。
他不想被卷进朝争之中,他想切切实实的做一些事情,而且他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在礼部这种清贵而且权力不是特别大的衙门做事,他想要独掌一方,手握重权。他想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来,他想要施展自己的心中抱负。
如果让他入朝之后担任一个权力更大,更重要,同时也是时时刻刻能接触到皇帝的差事,哪怕是被卷入朝争之中,他也认了。但是现下这种局面,他觉得不成。
从大草滩开始,他就想着该怎么着能推却了这次任命,或者是改变皇帝的想法。他动用了种种手段,想了很多办法,结果都是没用。
而现在,皇帝都亲口说了,自己还有什么改变的机会么?
不可能了是吧?
只是在此时,刘若宰心中忽然涌现出一股极其强烈的冲动,心中更有莫可名状的力量在翻涌奔腾,他内心深处忽然有个想法浮现出来:“我既然不愿,我为何不直说?我为何用那些私底下的手段想要改变皇帝的想法?我直说就是了!”
“我一心为了大明,一心为了朝廷,一心为了陛下,我就把我真实的想法说出来,陛下圣明,想来也能理解我的苦衷。”
想到此处,刘若宰心中的这个冲动再也按捺不住。
他霍然起身,把曹吉祥和崇祯皇帝都给吓了一跳,刘若宰一撩下摆,跪倒在地上,高声道:“陛下明鉴,臣,不愿入朝!臣愿继续为陛下统领边镇,操练士卒,为我大明,练出一支强军来!”
乾清宫东暖阁中一时间陷入难言的死寂之中。
崇祯皇帝紧紧的盯着刘若宰,一言不发,刘若宰跪在地上,额头抵着地面上铺设的平滑金砖。一旁的曹吉祥屏住了呼吸,生怕自己喘口气就打破了此时的局面。
他心中暗叫不妙,骂道:“刘若宰啊刘若宰,你怎地这般不识抬举,不知好歹?皇爷破格提拔与你,你还不领情?陛下想让你入朝享福,你非要自己去苦寒边地受罪?你这是何苦?激怒了陛下,只怕你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捞不到啊!”
刘若宰和曹吉祥都以为崇祯皇帝要大发雷霆了。
但是却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许久一语不发。曹吉祥小心翼翼的看了他一眼,却见崇祯皇帝此时眼神怔怔的,竟然是在出神!
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往事,竟然在这种时候走神了。跪着的刘若宰自然不知道崇祯皇帝走神儿了,对于他来说,这种等待皇帝裁决的时候,每一秒都过去的极为艰难,极为漫长。很快,他额头便有大滴大滴的汗珠滴落了下来。
第981章 九九九 大同巡抚!
曹吉祥看了不落忍,有心想提醒崇祯皇帝一下但又不敢。
还好崇祯皇帝走神儿也没走多久,很快就回过身来,他瞧着刘若宰,眼中闪过一抹欣慰。他有一次起身,将刘若宰搀扶起来,这已经是他今日第二次亲自搀扶刘若宰了。曹吉祥在一边都呆住了,崇祯皇帝召见过许多臣子,但能够有这等待遇的,可是寥寥无几。
被崇祯皇帝搀扶起来之后,刘若宰也是呆了片刻,但他接着便是心中涌起一阵狂喜:皇帝有这等举动,这说明,自己方才的那一番话,并未激怒他?
崇祯皇帝看着刘若宰,温和道:“刘爱卿,如你这般忠君之臣子,现如今,当真是不多见了。不入朝中,而自请去往苦寒边地,为朕戍守边疆,操练强军,刘爱卿,朕,当真是没有看错人!你没有让朕失望!”
说到后来,他一时哽咽。
刘若宰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瞬间脸色一片通红,高声道:“为陛下,为大明,乃臣之本分!”
“好,好!”崇祯皇帝嘴角露出一抹讥诮:“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连这本分都做不到!当真是该杀!”
他狠狠的说了一句,便接着就醒悟到,这会儿说这种话似乎有些不合适,便立刻转移了话题,道:“刘爱卿,你想去哪儿?”
刘若宰瞧着崇祯皇帝,沉声道:“陛下,臣愿去大同!大同镇,臣更熟悉,而且这大同镇,离着察哈尔部要迁去的下水海很近,臣去了那里,更方便处理和察哈尔部的一应事宜。察哈尔部跟臣颇为熟悉,做起事来,想来也比别人得心应手一些。”
“好,那就去大同!”
崇祯皇帝没有丝毫的犹豫,断然道:“焦源溥在大同巡抚任上做的一塌糊涂,朕早就有心撤掉他,正好,你就去大同!”
他高声道:“曹吉祥,拟旨!”
“是!”曹吉祥赶紧应道。
他这会儿当然是寻摸不到纸笔,不过先记下来,待会儿再写也没问题。
崇祯皇帝朗声道:“大同镇冀北道兵备副使刘若宰,功勋卓著,国之栋梁,迁兵部右侍郎,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钦此!”
曹吉祥赶紧记下来。
“刘若宰,你去大同,朕对你,可是期许颇高。”崇祯皇帝道:“去岁建奴入寇,大同镇残破,弃城失地,朕当时也很震怒,杀了不少人,撤了不少人。但是现下想来,大同镇之弱,是弱到了根子上,弱到了骨子里!军兵羸弱,将官怯战,怎么可能打得赢建奴?”
“大同镇原来那些军兵,已经不能指望了!刘若宰,这一次你去了,便给朕练出一支强军来!若是建奴再度入寇大同镇,大同镇还是去岁那般表现,朕便要杀你的头!”
崇祯皇帝盯着刘若宰,厉声喝道:“朕说得出,做得到!”
刘若宰沉静无比,重重点头:“若是臣做不到,陛下杀臣,臣毫无怨言!”
他心中沉甸甸,却又欢愉无比,终于能回去了,能回到大同镇,回到那个能让自己大展宏图,大施抱负之地!
等到自己在大同镇做做出一番大事来,再回朝中的时候,那才真正是可以影响朝堂,影响陛下,彻底实现自己的宏愿。
很快,刘若宰告退。
不多时之后,这道圣旨便到了内阁,内阁极为阁老面面相觑,都是有些呆了。之前不是说,要让刘若宰当礼部左侍郎么?怎么忽然任命他为大同巡抚了?
陛下未免也太,太草率了些吧?当然,这话都是在心里说的,谁也不敢说出来。
温体仁也有些摸不清头脑,皇帝这忽然的任命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如果刘若宰不当这个礼部左侍郎的话,那文震孟就很有可能成为礼部左侍郎,而文震孟跟温体仁素来不合,他当上礼部左侍郎,温体仁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
这让温体仁有些恼火。
只不过他很快就回过神来,压下心中的恼火。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一直呆在首辅的位子上,因为陛下的旨意,他不会抗拒。他会欺瞒崇祯皇帝,甚至会坑他,但是他绝不会让崇祯皇帝知道,更不会和皇帝硬抗。
所以这道旨意,他也遵从了。
旨意在内阁这儿过了,便算是产生了效力。
崇祯皇帝也很着急,立刻将旨意下达下去,傍晚时分,京中绝大多数的官员,公侯勋戚,以及那些有资格知道,有门路知道的人,便几乎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各方反应不一。
而四日之后,旨意被八百里加急送抵了大同镇。
这一日,也正好是王中敏从磐石堡被耶律斡里和羞辱一番的日子。
大同总兵府邸。
王朴的书房之中。
王朴虽然是个武将,但他乃是将门世家出身,家世很好,从小也读了不少书,事实上,他素来举止打扮,更像是文官而不是武将。似乎,他也想削弱人们对他武将这一层身份的认识。
舞文弄墨,他也没问题,吟诗作赋,倒也勉强应付得来,素日里,王朴也是和不少文官交往。事实上,由于他更偏向于文人的这种特质,他和大同巡抚焦源溥的关系极好。
这也使得他在大同镇的地位很高,几乎没人敢招惹他,没人敢在他头上动土。
所以当出现了一个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的时候,他就格外的愤怒,愤怒到了极点。
他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看着站在自己面前,抹着眼泪哭哭啼啼的幼孙,面无表情。
王中敏的表情很委屈,抽抽搭搭道:“爷爷,那些磐石堡的人,忒也不讲道理,孙儿不过是说了几句话,便杀了咱们的人,还那般威胁孙儿!您一定要好生整治处罚他们!”
自家这孙儿的德性,王朴是很清楚的,事实上,他知道,此时的王中敏言语中肯定颇多不实之处,说不得是隐瞒了许多,三分真七分假。王朴很清楚,这件事情的起因,肯定是自家孙儿主动挑衅,而主要责任,肯定也是要落到他头上。
但那又如何?
我王朴,乃是堂堂大同总兵,在这大同镇的地面儿上,就只有我王朴的人欺负你的道理,你还敢反抗?你若是老老实实的,我便欺负你欺负的不那么狠,你若是敢反抗,我便直接打杀了你!
第982章 一零零零 收拾不成了
因为我是王朴,我是大同总兵!
他感觉自己对这个孙儿亏欠良多,所以就更是不允许他受一丁点儿的委屈。
他心中已经是杀意凝聚,只是脸上却依旧面无表情,而且似乎注意力有点儿不太集中,在沉思着什么。他年纪已经不小了,经历过的大风大浪也有许多,早就已经可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王中敏说完,却是久久没有得到自家祖父的回应,他本来是低着头的,但这会儿却忍不住了,抬头看了一眼,却见自己爷爷似乎正在神游物外。王中敏顿时很是委屈,跺了跺脚,拉长了声音道:“爷爷,你在想什么呢?孙儿说的话,你听到了么?”
“哦…什么?…哦,呵呵,听到了,听到了!”
王朴思绪被拉了回来,呵呵一笑,慈爱的看了王中敏一眼,笑道:“乖孙,放心吧啊,乖孙!这口气,爷爷替你出了。”
“我不是要出气,我是要报仇!”王中敏咬着牙,脸色狰狞道:“羞辱我的那个将官,还有他手下那些兵,都必须死!而且我要他们的家人一个个都被贬为奴婢,让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生!还有董策,我要让他跪在我面前给我磕头!”
“好,好,不是出气,是报仇,都依你,都依你。”
王朴站起身来,拍了拍他脑袋:“惹我的乖孙儿生气了,这些人,都该死。”
王中敏这才转怒为喜,笑道:“爷爷真好。”
“那是,那是。”王朴捻着胡子哈哈笑道。
好一会儿之后,王中敏离去,王朴招手,让门外伺候的内府管事进来,在他耳边低声吩咐了几句。
那内府管事点点头,快步离去。
少顷,他带着一个人过来了。这人一身寻常打扮,但还是能从他身上瞧出几分战场杀伐的铁血气息来,不难猜出,此人乃是行伍出身。他大约四十来岁,又高又瘦,面色阴鸷,看人的时候,眼睛都是眯着的,眼神恶毒而不怀好意,似乎能把人身上的一切秘密给看穿。
他的身份,大同城中知道的没几个,许多人看来,这个名叫公孙绩的中年汉子不过就是王朴王总兵麾下一个寻常的游击将军而已。
但是真正知道他身份的人却是都对他极为的忌惮。
王朴权力很大,势力很大,生意做得也很大,而同时,得罪的人也很多,仇敌也很多。王朴干过的见不得人的事儿,为数不少,为他干这些见不得光的活儿的人,便是公孙绩。
公孙绩来到书房门口,轻轻敲了敲房门。
过了片刻,里头方才传来一个声音:“进。”
公孙绩推门进去,又赶紧掩上,他走到王朴面前,低着头,一言不发。
王朴淡淡道:“磐石堡守备董策,三日之内,寻到他的把柄,要让他家破人亡,罪诛九族的那种。有把柄就寻,没把柄,便罗织罪名。”
“是。”公孙绩一句话没多说,只是低低应了一声,便转身离开。
他和王朴,都已经习惯了这种交流的方式。两人从来不多说话,每次都只是简短的一两句话的交流,而这一两句话,就足以决定许多人的命运。
公孙绩刚离开没多久,书房外面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王朴眉头皱了皱,心里隐隐然有些浮躁和烦闷。
他书房所在的这个小院儿是府中的禁地,除了指定的三个日常打扫这处小院儿的几个信得过的心腹下人,寻常人都不能进来的。尤其是他在书房的时候,除了在门外伺候的内府管事之外,其它人没有命令都不能过来。
甚至连他的儿子们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