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七年-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座家丁训练场的中心,在小山丘的山坡上面南的那个方向,建了许多房屋,足有三五拍这些房屋是给家丁们的住所。而小山丘的制高点上,建造的便是那处墩台。在墩台的背面,则是一座硕大的马棚,足以容纳上百匹战马。

    整个家丁训练场中,建筑设施也就是这些了,除了这些营房和马棚之外,其余的都是大片大片的空地。

    这些空地自然便是用来训练家丁的。

    董策手下的家丁都是骑兵,因此需要的训练场地也就格外大一些。这片训练场地呈环形,这个环形的宽度大约是十丈左右,很是开阔。而这片空地,又被分成了一个一个小的训练场,上面各自的训练项目都不同。

    比如说,有的训练场专门是为了训练骑兵在高速奔驰状态下如何对付步兵的,主要是练的用骑兵刀砍杀的技巧。因此这个训练场上,便摆放了许多与正常人一般大小高矮的木头人,骑兵训练的时候,便策马在这些木头人旁边掠过去。手中哥萨克骑兵刀只要摆好位置,自然而然就可以将木头人的脑袋给削掉了。

    董策过来的时候,整个家丁训练场,正是一片人声鼎沸。只不过隔着高高的围墙,瞧不清楚后面到底是有什么。

    家丁训练场周围,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户,聚集了在一起,形成了两个村子。这两个村子隔得并不远,也就是二里地左右,这两个村子里住的都是董策的佃户,加起来一共有一百来户。

    他们耕种的土地非常之多,每个人分得土地比磐石堡那些百姓还要多不少,每一户差不多都有一百三四十亩地。之所以这么多,是因为这边的土地比磐石堡那边要贫瘠得多,而且这边人烟稀少,几乎是想占多少地就可以占,只要是你能开垦出来,只要是能种的过来,那就可以随便占。

    至少对于这些董策的佃户来说,这些地他们是可以随意开垦和耕种的。

    因为安乡墩周围的这大片土地,都是属于董策的。

    这边本就没什么人烟,之前安乡墩周围的这些土地,除了属于墩军的那些之外,其他都属于十里铺里面的权力人物。只不过原先十里铺的那些人,都已经被董策横扫一空,这些土地自然也就不属于他们了,都落到了董策手里。

    董策对这儿也不大上心,也不大管着这些佃户,反倒是红袖操心的更多些,经常派大丫二丫来这边办事。

    这些佃户占的基本上都是比较好的地,但就算如此,这边两三亩地打下来的粮食可能也就是跟磐石堡那边一亩地打下来的粮食数量差不多。

    董策今日过来的消息,昨日就已经着人通知了此间的主事人,马林马教头。

    马林得到消息之后,也很是兴奋,早就派人在墩台之上等着了。此时他在墩台上面派的人发现董策一行人的到来,立刻就通知了他。

    董策等人刚来没一会儿,家丁训练场的大门便是打开了,马林带着几个人从里头策马而出。

    马林来到董策马前,翻身下马,磕了个响头,大声道:“属下见过大人。”

    “诶,马老教头,赶紧起来,赶紧起来。”

    董策也跳下马,亲手将马林扶起来,他朝着马林笑的:“将近一年没见,马教头你克没见老,真是越发的精神了。”

    马林笑道:“多谢大人夸奖,老头子自知自事。您呀,也就不用安慰我了,老了,确实是老了。原先打马在外头跑一天都没事儿,现在在训练场上操练这些小子们半个时辰,便累的有些受不了了,得歇赏大半天才能缓过来。”

    只不过,虽然口上这么说,他心中终究还是开心的。

第967章 九八五 平稳进行

    而在家丁训练场上,马林也会向这些家丁们灌输这些道理。

    所以大伙虽然从未见过董策,但对于他们,这两个字早就已经是如雷贯耳。

    这会儿一瞧见他,不少人便意识到,这位,是不是就是咱们那位董大人,咱们未来的家主大人?

    马林策马来到点将台前,面朝众人,高声喝道:“儿郎们,这位便是咱们阳河卫指挥佥事,磐石堡守备,董策董大人!”

    “咱们磐石堡能有今日之规模,百姓能有今日之安居乐业,全部都是董大人的功劳!你们能从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流民,变成现在顿顿吃肉的家丁,也是蒙大人所赐,若是没有董大人,你们线下怎么可能冷了有衣穿,饿了有肉吃,困了有敞亮的大屋睡?”

    场中安静得针落可闻,所有人都静静地瞧着马林和董策,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更是没有窃窃私语的。

    马林顿了顿,继续道:“而你们,以后都将是董大人的家丁,董大人也会是你们的家主。为了报答董大人的恩德,咱们唯有效死而已!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

    他最后一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

    马林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但声音还是中气十足,场中所有人都听得真真切切。

    他问出对不对之后,一开始就只有零零散散的人回应,到最后大伙儿都在呼喊,这便变成了一股山呼海啸一般的浪潮。

    “对……对……惟有效死而已!”

    到这会儿,马林的任务便是完成了。

    他的任务便是在董策开口说话之前,将现场的气氛给鼓动得热烈起来,让大伙儿都对董策抱有一种狂热情绪,他打马退到一边,高台上的董策伸手往下压了压,顿时呼喊声便是渐渐小了。

    终于再无声息。

    董策微微一笑,高声道:“本官便是董策了,你们想必是听过本官的名字,只不过还是第一次见到本官。”

    “今日本官在此要告诉你们的是,本官不但会给你们肉吃,给你们衣穿,让你们有宅子住,能成家立业,而且本官还会让你们跟随着我,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在本官手下,我会告诉你们,你们能够得到最宝贵的一个东西,便是:机会。”

    “若是没有本官,你们哪里有向上攀爬,成为官员,光宗耀祖的机会?但是在本官手下,只要你打仗凶悍,杀敌众多,建功立业,本官便可以让你也成为官人,成为人上人!”

    “到时候家族荣耀,乡里艳羡,光宗耀祖!”

    他高声喝道:“这样的生活,你们想不想要?”

    “想,想。”

    下面的人被他这几句话便是鼓动的情绪高涨,满心的激动,似乎那样的生活就在眼前了。

    董策满意的点点头,微微一笑,哐当一声,把腰间长刀拔了出来,直指前方,怒声吼道:“那你们便跟着本官!本官刀锋所指之处,便是你们的敌人,跟着本官,将所有的敌人碾碎,便能得到你们想要的一切。”

    下面响起如浪潮涌动一般的宏大欢呼声,家丁们完全被董策说的话所感染了。

    他们欢呼着,向董策表达他们心中的尊敬之情,同时他们心中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想像。

    本来他们进入家丁队之后还是很有些迷茫的,他们知道自己现在吃得饱穿得暖,但却不知道自己以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何方、而现在董策却是给他们指明了方向,他们心中更为清晰,也更为坚定。他们知道,自己只要是跟着董策,为他竭忠尽力,拼死征战,以后便是可以飞黄腾达。

    董策给他们指明了道路,也给了他们希望。

    下面的家丁们在欢呼着,董策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们,也不做声,过了好一会儿,欢呼声终于渐渐降低了。

    董策指了指站在高台一侧的白忠旗,沉声道:“待会儿大伙儿都散了之后,就都去他哪儿,每人可以领二两白银。这是本官送给你们的见面礼,这才只是开始而已,以后跟着本官,好处有的是!”

    董策并不只是空口说话,还有实打实的赏赐,这就更能加强他今日说的这些话的效果,让士卒们感觉到董大人并没有哄骗咱们,他说的都是真的。

    至此,董策今日要说的话差不多也就说完了,他摆摆手,马林便是大声下令,让家丁们各自散去,而后又组织他们排好队伍去白忠旗那里领银子。

    一转眼,董策回到磐石堡,已经半个多月了。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磐石堡的一切都在平稳地进展着。

    家丁训练场中那些董策未来的家丁们,正在拼命地操练,本来已经要完工的新兵大营,此时又起了新工程。围墙在不断的被坚固,加高,围墙上面的箭楼也在建造之中,看样子起码还要两三个月才能完工。

    而磐石堡北面青峰山上的军堡,也已经开始准备动工了。此时正是冬天,青峰山又是极为陡峭,要在青锋山的半山腰建造军堡非常不容易,光是把材料运送上去便是难比登天。这个工程注定会非常缓慢,但还好,在董策的设想中,这处军堡的规模并不算太大,所以应该可以在明年麦收的时候完工。

    磐石堡中新开的那些店铺生意非常火爆,整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其火热程度,甚至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比较早进入磐石堡的那一批流民,基本上都在崇祯八年麦收的那一场大丰收中,积攒下来了为数不少的粮食。而他们手中的这些粮食,可以换成银钱,银钱又可以购买各种商品。绝大多数人都是掂量着把自家的大部分存粮都拿了出来,用来换钱。当然,几乎所有人几乎都是留了一些粮食在手中,储存起来,以防以后再出现什么变故。

    城外的新兵大营和堡中的磐石堡步军大营之中,依旧是每天极为热闹,士卒们认真训练,将官们严格监督,不敢有丝毫怠慢,每日喊杀声震天。

    十一月二十这一日,牢中的一大批罪大恶极的作奸犯科之徒,被在磐石堡前面公开斩首。那一日,几乎磐石堡下面所有的百姓,全部都被叫来围观,这一批被杀的罪大恶极之徒,数量超过四十人。他们的头颅被斩下来之后,挂在城门口示众。

    而后,李贵派出数十名书吏,下到磐石堡下面的各个村子里,向所有人大声宣读将严惩作奸犯科行为的命令,以期让所有人都清楚明白的意识到这一点。经此一事之后,磐石堡的风气为之一肃,有些人也是收敛了许多。这是为了整个磐石堡好,也是为了他们好。他们没有成为恶人的机会,便也不会因此而被杀。

    一切都在稳步进行。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改变。而如果非要说改变的话,那么可能改变最大的地方就是两处:其中一处是窑厂。

    本来窑厂一直是热火朝天的,但却是不太和外界接触的,只是在窑厂里做事的人,在此间来来回回而已。

    其余磐石堡的那些百姓,则是几乎都跟这儿没有太多接触。但现在却是不同了,这几日,从磐石堡通上窑厂的道路上,车辆来来回回,络绎不绝,几乎去的时候都是空车,而从窑厂回来的时候上面则是砖头摞得高高的。

第968章 九八六 郑氏

    这些砖几乎都被运到了城内,只有一少部分被运到了城外。运到城外的这些,也是一些人家买的。他们在城内没有分地,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不想盖新房,这些砖被运过来之后,他们直接就在现在自家的地面上盖新房。董策对于这一行为也并不阻拦,愿意盖就盖吧,反正这是人家自己的意愿。

    而另外一个有所改变的地方,则是铁匠工坊。

    铁匠工坊现在分成两块,冷兵器组和热兵器组。冷兵器组早就已经停了打造骑兵长矛和哥萨克骑兵刀的任务,因为他们打造的骑兵长矛和哥萨克骑兵刀已经达到了董策吩咐的那个数量。他们现在正在全力打造铁叶甲,而热兵器组这边,则是全力在打造鲁密铳。

    前几日,董策亲自去了一趟铁匠工坊,于是冷兵器组和和热兵器组,便各自多出来一项新的任务。

    热兵器组除了要打造鲁密铳之外,董策命令他们分出三分之一的人手来打造抬枪,没错儿,就是威力堪比小型火炮的大抬杆子。

    而冷兵器组这边,董策则是也让他们分出三分之一的人手,专门用来打造长矛。

    是长矛而并不是骑兵长矛,这一次董策命令他们打造的长矛跟之前专门为董策的家丁们打造的骑兵长矛还不一样,骑兵长矛的长度在五米左右,而这次打造的长矛长度则是大约在一丈四尺左右,也就是四米多一点。

    而且董策已经向工匠们说的很清楚明白了,这次打造的长矛只要够坚固够结实就行,不用像之前打造的骑兵长矛那样讲究。其实说白了,就是在现有明军使用的长矛的基础上,加长,加坚固,再略微加粗,各方面都强一点儿,使之威力更大,也更耐久一些就可以。

    当然对枪头的锋锐程度,董策并没有放松要求,要求其锋锐程度和骑兵长矛达到一个水平线,至少不能差的太多。

    董策把这样的要求一说,冷兵器组那边立刻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董策问过了赵铁砧以及另外几个比较有经验的铁匠之后,心里便也有了底儿。根据这些工匠们说的,由于董策对这种长矛的要求比对骑兵长矛的要求要低得多,因此相应的制造的速度也要快很多。以现在的人手的话,大致每一天应该都能造出三四十只这样的长矛来。

    崇祯八年的十一月二十六这一天阳光明媚,本来是很干很冷的天,似乎也因为这阳光而多了几分温暖。今日天公作美,风也停了。

    磐石堡的子丑寅卯四个坊中的丑坊,里面有大片大片的空地,这些空地,被一道道浅浅的小阳沟给隔开。这阳沟很浅,大约只有三四寸宽,三四寸深。这样的阳沟并不是为了排水用的,而是用来划分宅基地的。

    阳沟将地面划成一块块儿的,每一块儿,便是一户人家的宅基地。

    这会儿不少宅基地上都堆满了砖,但正在忙活着盖房的还没几个,因为磐石堡里头能盖房的就那么一支队伍,十几个人,哪怕是他们分成三四队去盖房,也不过是能同时盖三四家而已。所以许多人家是买了砖堆在这儿,然后交了定金,等着轮到自己的时候,人家就会过来盖房。

    丑坊的丙十七号地,是钱一川家里分到的宅基地。

    这会儿郑氏正自站在这片空地旁边,抬着脚,翘首向远处望去。

    她的怀中还抱着一个小小婴儿,这婴儿应该是第一次进入磐石保中,可能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样子的许多物事,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城墙,更没有见过人来人往的队伍以及那装满了大砖的板车。所以他很是好奇的小脑袋儿四处转悠着,眼珠滴溜溜的看着,目光时不时地追逐着一辆远去的板车。

    这块儿地,东西长约四丈,南北宽约三丈。这里是钱一川刚刚进入磐石堡步军的时候分给他的,而现在郑氏等在这里,是因为他家要开始盖房子了。比郑发奎分的地要小一些,而且地段也不如郑发奎家里分的地好。不过这些,钱一川和郑氏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有什么怨言。能分一块儿地,能进入堡中居住,就已经很能让他们高兴了。

    他们很庆幸自己来得早,要知道,相当一部分后来来到磐石堡的流民,都没能在堡中分到宅基地。因为磐石堡就这么大,供给百姓居住的地界儿就是子丑寅卯四个坊,就这么大的地界儿,分完了就没了。来得晚的那些流民分不到,谁也没法子。

    钱一川刚得到信儿回家通知郑氏的当天,郑氏便急匆地赶到了堡中,去了卖砖的那家店要买砖,但很可惜的是,她得到消息已经有点晚了,去的也有点儿晚了。排在他前面的人太多,当时店里的人就跟她说了,她现在若是交上定金的话,倒是可以向他保证,砖是肯定有她的一份儿的,但由于前面排的人太多,大约要十几二十天之后,才能将砖给他送到。

    当时郑氏一听就不乐意了,跟店里的人大吵了一通,不过吵归吵,最后也没法子,还是老老实实的把定金给交了。

    今日,便是当时跟店里的人说好的把砖给她送到宅基地的日子。

    这些时日,郑氏可说是,食不知味睡不安寝,就盼着这一日的到来。这一天她早早的便是赶过来了,一直在这等着,结果等了足足有一个上午,送砖的人来了一趟又一趟,不过都是送到别家的宅基地上的,就是没有过她这儿来的。

    郑氏额头已经渗出一层密密麻麻的汗珠,今天比较暖和,她穿的棉袄又厚,所以就有点热。但这并非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她很紧张,生怕今日这砖就送不过来了。

    她已经是等得很不耐烦,口中低声喃喃自语道:“咋还没送过来呢?咋还没送过来呢?这都等了多久了。”

    一开始的时候口中念叨的是这个,再到后来口中便已经带上了一些不干不净的骂人的话,咬着牙暗地里发狠:“你要是今日敢不送了,老娘就去砸了你那破店。”

    又等了好一会儿,到了大约正午时分,郑氏远远的瞧见路口那边过来了一辆拉砖的板车。她心思顿时热了起来,口中低声道:“要是这一车砖还不是老娘的,老娘现在就过去砸你的破店。”

    只不过,令她越来越兴奋的是,那辆板车竟然还真的是直接冲着她家的宅基地过来了。

    最后,这辆板车在钱一川家的宅基地旁边停了下来。

    郑氏顿时高兴得不得了,差点就要一蹦三尺高,但口中还是念念有词,有点儿得理不饶人的意思。

    “这么晚才送过来,待会儿一定要寻到你店里去说个清楚明白。”

    她嘴里一边嘟囔着,一边快步朝着这辆板车走去,远远地便已经叫道:“这一车砖是给我家拉的么?”

    这种板车并非是牲口拉的,而是人在前面拉着的,事实上这种板车在现在的磐石堡非常常见。因为磐石堡的大牲口是极少的,就算有,也基本上都是用来耕地,很少有用来拉车的。

    刚才拉扯的那个人由于要使劲儿,因此一直是弯着腰的,郑氏也没瞧清楚他是什么样子,就是感觉这人长的极高极壮,虽然弯着腰,但甚至比别人站着还要高出那么一点儿来。

    而此时,拉扯的那人直起腰板儿来,咧嘴冲着她一笑。

    郑氏一看清楚他的长相,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心脏狠狠的跳了一下,口中惊叫了一声,向后倒退一步,差点就直接晕过去。怀中抱着的孩儿本来都被她晃得睡着了,这会儿被她给吓了一跳,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一时间大人叫孩子哭,鸡飞狗跳。拉车的那汉子挠了挠头,一脸的无辜。

第969章 九八七 直率

    老天爷呀,这是什么人啊!怎么长得跟传说中的罗刹鬼似的?身高足有八尺,站在那儿跟一座山一般,胳膊比自家夫君的腰还要粗,雄壮到了极点。这大冷的天儿,他却就穿了一件儿单衣,还半敞着怀,露出了大半个胸膛,上面的肌肉一大块一大块的,鼓起来老高,颜色黝黑,瞧着似乎跟黑铁一般坚硬强悍。

    而更重要的是,他那一张脸黑漆漆的,比锅底儿也差不了多少,只有那眼白和一咧嘴笑的时候露出的牙齿显得格外的白。

    拉车的正是十斤。

    他在磐石堡呆的时间不短了,这段时间以来更是负责给各处送砖,也早就已经习惯了别人见到他的时候表露出来的样子,但饶是如此,看见郑氏那吓的半死的样子,他还是心里觉得有点难受。

    他挠了挠头,憨声憨气儿道:“敢问这里可是钱一川家的宅基地么?您可是在店里订了砖的钱家娘子么?我是窑厂派来专门给您来送砖的。”

    他一张嘴,一口字正腔圆的大明官话,比郑氏和钱一川他们说的还要好一些。

    郑氏一听他一张口便是大明官话,而且虽然长得丑点儿黑点儿,但似乎人也挺憨厚实在的,便放心了不少。

    这会儿害怕的劲儿一过去,一放下心来,顿时便怒向心头起,尖声叫道:“你们是咱弄得?不是说好了今日一大早就把砖给送过来么?怎么到现在才送过来?我在这儿等了好几个时辰,晒得油都出来了三斤。”

    她这一喊,怀中婴儿哭声更大了一些,郑氏有忙不迭的赶紧哄孩子。

    十斤挠了挠头,心中有点儿委屈,但他毕竟老实憨厚,还是哈了哈腰,道:“对不住,对不住,是我的不是。”

    郑氏瞧着他这般块头儿,也不敢当真激怒了他,她也怕真惹火了人家,这一拳下来,自己跟孩子可就要交代在这儿了,便也不为己甚,说了几句便也住了嘴。

    十斤也不再说话,只是转身开始给她卸砖,足足用了小半个时辰,才把砖都卸了下来。

    郑氏瞧了一眼,一瞪眼,道:“咋就这么点儿?我定的可不是就这么一点儿!”

    十斤这会儿都已经怕了她了,赶紧赔着笑道:“您请稍等,您请稍等,我这一趟只能拉这些,窑厂里还有您的两车砖,我还得有两趟才能拉完,我这就回去给你拉去。”

    说着便一转身,拉着板车一溜烟儿的便是落荒而逃。

    郑氏瞪着他的背影,不满道:“怎么,我有这么可怕么?吓得就这么走了?”

    而后,十斤又拉了两趟,才算是把郑氏要的砖都拉过来。

    拉到第三趟的时候,已经快到傍晚了,毕竟这一趟来回,路程可不算太近,而且人拉着车必然就会走的很慢。

    等到十斤第三趟过来的时候,郑氏看他汗流浃背的样子,反倒觉得他有些可怜,又有些可爱,心中倒是对之前那般说他有些愧疚。

    她拿出随身带的瓷碗和水壶,给他倒了一碗水递过去,笑道:“大兄弟,瞧你这累的,喝口水缓缓吧!方才我那般说你,你别放在心上啊!我这个人,就是嘴上不饶人。”

    十斤笑道:“我看出来了。”

    他倒也不客气,接过来一口抽干,咧嘴笑道:“你别看我出了这么多汗,我其实是不累的。我这人别的不行,就是干活有劲儿,这般拉车便是拉一天也不费什么气力,就是出汗多。”

    郑氏一看倒还真是这样,他虽然出汗多,但却是脸不红气不喘的,看起来很是气定神闲的样子。当然,他就算脸红,估计也是看不出来的。

    孤店距离磐石堡大约有八十来里地,这段距离并无官道。

    事实上,在董策将磐石堡重新振兴之前,磐石堡都是一个被忽略的存在,这个被称为大石崮的,布满了石头的荒原丝毫不起眼儿。除了偶尔有文人墨客登青锋山赏景吟诗之外,就连附近的百姓都不怎么过来这边。

    有官道才怪了。

    事实上,距离磐石堡最近的官道,也有差不多十里地远,不过还好,这十里地的距离上,大部分都是平坦的土地,也并不难走。

    这条官道是从孤店通往镇河堡的,途经十里铺所在的河谷外面,大约正好是在十里铺和磐石堡中间穿过。严格来说,这条官道是大同镇通往镇河堡的,孤店通往镇河堡的这一段,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此时,在官道上,有一支庞大的车队正自轧轧而行。

    这支商队的规模极大,打眼儿一瞧,大致便能看出来,其中有足足上百辆大车,瞧着都像是运货的那种。除了这些大车和赶车的车夫之外,还有数十名精壮汉子,都骑着马,看那衣着打扮,像是商队的护卫。

    这年头儿世道不靖,多有贼人强盗,商队带着护卫也是很正常。

    只不过这些人可不像是寻常护卫,他们身上透着一股子铁血气息,眼神很是冰冷。若是董策在此,应该能判断出来,这些应该都是打过仗,杀过人的老卒。

    这些大车一个个都很是情况,拉车的牲口瞧着也不吃力,压在官道上,更是没留下多深的痕迹,显然,这些大车都是空车,里头并未装乘什么货物。

    车夫们似乎也很悠闲,一边赶车一边大声的聊着天儿。不过他们声音不算大,车队前面一群锦衣人说话的声音那才叫大,而且是不是的发出一阵嚣张的大笑。

    这一群锦衣男子年纪都不算大,最大也才二十来岁,年纪小的,不过是十五六而已。他们大约有七八人,一个个骑着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的高头骏马,衣着打扮也是颇为华贵,而且专门有十几个护卫围在他们身边,看起来对他们很是着紧。

    显然,这几位是商队中的重要人物。

    其中一人往远处看了看,有些不耐烦道:“入他娘的,都走了大半日了,怎么还不到?赵铁拳,那劳什子的磐石堡在哪儿?离着还有多远?”

    他后面一句是冲着一个一身青袍的汉子问的。

    那青袍汉子也是做护卫打扮,而且俨然是这批护卫的首领,他大约三十来岁,身高体壮,身量极大,哪怕是坐在马上也比别人坐在马上高一头多。若是下马的话,只怕高了更多。他骨架奇大,看着哪儿都宽,哪儿都壮硕,尤其是一双拳头,更是如酒坛子一般大小,骨节粗大之极,看上去就充满了力量。

    这位便是赵铁拳了,乃是大同城中赫赫有名的一个人物,有一个极响亮的名头:铁拳无敌。整个大同城中,镖局趟子手,打行的打手,数量数百上千,但赵铁拳要说自己是功夫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据说,他曾经一拳打碎过石板,也曾经一拳打断过一株碗口粗的树木。当然,这是传言,谁也没听说过。

    只是不知道,他为何出现在此处。

    问话的是这里头年纪最小的一个锦袍少年,年纪不过是赵铁拳的一半儿而已,看那弱不禁风的小身板儿,估计赵铁拳一拳就能把他给打的筋断骨折,一命呜呼。但面对这锦衣少年很不客气的问询,赵铁拳却是非常之恭敬,他微微弯了弯腰,笑道:“那磐石堡穷乡僻壤的,确实是离得有点儿远,不过咱们也走了大半路程了,最多再有一个时辰,就能到达磐石堡了。”

    “嗨,这穷乡僻壤的,真不知道老爷子让我来这儿是做什么。路上折腾了两三日,小爷骨头都快给颠散架了。在孤店里歇了一宿,连找个姐儿陪着的兴致都没了,倒头就是大睡,实在是他娘的太累!”锦衣少年不满的嚷嚷了一句。

第970章 九八八 不速之客

    旁边一个年纪略大点儿少年咧嘴一笑:“得了,敏少,你可别抱怨了,谁有你好啊!谁不知道这一次王大人让你出来,是让你长长见识,拿这磐石堡练练手,以后做起买卖来也顺当。这年纪轻轻的,王大人就让你出来独当一面,做这等大事,可见王大人对你的宠爱。咱们羡慕都羡慕不来呢!你呀,就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他话音落下,其他人也都是纷纷附和。

    那被称为敏少的,最开始抱怨的那锦衣少年显然是这群人中地位相当高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