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七年-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守城器械的样式,和董策在澄城县用的那些差不多,数量也差不多。
其实整个大明的守城器械,甭管是哪儿的,大致就是这些。这些东西其实效果非常好,很好用,董策是体会过的。
很快,天光便已大亮,董策等人也终于瞧见了城北那些闯军的情况。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城北的旷野上,便出现了无边无际的帐篷,只怕足足有数千顶之多。而通过帐篷的数量也能判断出来,这次来袭的闯军起码有两万。
第931章 九四九 敌军两万
真宁县左近的闯军数量,董策大致还是清楚的,大约也就是在两万多人。除去昨天跟官兵交战之后战死以及受伤的那些闯军士卒,剩下的大致可能也就是这个数了。也就是说这一次真宁县左近的闯军,应该是倾巢而出,都来到这里了。他们的动作可是也够快的,董策已经能猜出来昨日的情景了。
想来昨日李自成发现追不上自己等人之后,便鸣金收兵,回到真宁县城之中,略作整顿,而后便是带着大部队杀了过来。其实从这些帐篷上就能看出来,这些人不愧是闯军中的精锐。
因为在闯军中,野外行军扎营的时候,能用上帐篷的是非常少数的那一部分,大部分的闯军,用的其实都是地窝子。每到一处扎营的时候,他们都是要现挖地窝子。论方便程度,地窝子当然是比不过帐篷的,无法挪动,建造也不如搭帐篷方便。但其实若是在某地驻扎时间很长的话,住地窝子还是挺舒服的舒服,冬暖夏凉,上头再搭上屋顶的话,便也有一定遮风挡雨的效果,不比帐篷差,而且不像帐篷那么怕火。
看到眼前这一幕,哪怕是曹文诏和曹变蛟这叔侄两人向来不把闯军放在眼中,也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儿,眼中露出一抹忌惮和凝重之色。
哪怕是再怎么孱弱的军队,当数量以万来计算的时候,也是非常不容易对付的。更何况,眼前这些闯军,也并不是那么弱。方才他们知道闯军很多,但知道跟此时如此清楚明白的看到,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当然,忌惮归忌惮,他们心中却还是极有信心的,认为可以将三水县守的固若金汤,闯军绝对不可能攻下三水县城。
曹文诏向旁边扫了一眼,果不其然,他从自己手下士卒的眼中,看到了掩不住的恐惧。曹文诏心中一突,知道在此时,在这个关键时刻,绝对不能让手下人害怕。
他立刻扬声大笑,高声道:“儿郎们,瞧瞧外面那些反贼,人数虽多,但与土鸡瓦狗又有何区别?你们再看看自己,看看我,我带着你们战无不胜,杀伤闯贼无数!我曹文诏今日就站在这里,无论闯军如何攻城,老子都绝不会后退一步!你们就站在这里,跟我并肩作战,将这些反贼杀回去!”
“杀!杀回去,把他们杀回去!”
曹文诏麾下的士卒高声呐喊着,通过这样的呐喊,似乎他们心中的恐惧也减轻了不少,士气为之大振。
俗话说,将为兵之胆,有曹文诏这样的大将,如此凶悍,如此勇猛,如此坚定,他麾下的士卒,自然也是愿意奋战,愿意效死!
董策微笑着退到一边,这个时候,曹文诏是荣耀的。而他的荣耀,是属于他的,他站在曹文诏身边,就像是一个陪衬,而董策素来不喜欢当这种角色。
此时的曹文诏如此光芒万丈,那就让他光芒万丈好了,自己大不了就安安静静的退下来在一旁瞧着。
董策向曹文诏和曹变蛟告罪一声,便下了城墙。
阿拉坦乌拉跟在他身边,他方才在城墙上一直是一言不发,现下下了马道,走在回县衙的路上,眼见得四周无人,阿拉坦乌拉似乎憋不住了,低声道:“董大人,今日难道咱们就真的不打了么?这些功劳就要拱手让给曹文诏和曹变蛟?我知道,你是急需要这些功劳的。”
阿拉坦乌拉跟董策相处的时日也不短了,对他也是颇为了解,他很清楚,董策现下最想做最迫切的事情,就是立功而后向上攀爬。掌握更多的权力,组建更多的军队,拥有更大的势力。
这些话当然不是董策跟他说的,但阿拉坦乌拉却能从董策的一些行动上看出来些端倪。若董策真的只是安心于当一个区区守备的话,他又是大手笔的采购那将近上千匹战马,又是勾连苏泰太后,筹谋大事,想要将囊囊太后给赶下台来……他做这些,又是为了什么?又是何苦?
有这样的野心,有这样的手段,若是说董策只想当一个小小的守备官,谁信啊?
其实董策的野心不光他能看出来,察哈尔部这些族民中一些心思缜密之辈,以及董策原先的那些家丁之中,也很有不少人都看出来了。但他们对董策这样的野心并不排斥,相反,还很因此而高兴。
自家大人有上进心,想要升官,而这是好事儿啊!只有大人往上走,他们这些当家丁的才能往上走不是?若是自家大人一辈子就这样了,那他们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能跟着这样一位大人,乃是幸事!
对于大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立功,能不能向上走,董策麾下不少家丁都很是上心,阿拉坦乌拉也在其中。
当然,阿拉坦乌拉之所以如此在意董策的前程,并不是因为他对董策多么的忠诚。虽说两人现在相处了这段时间之后,关系还算是很不错,阿拉坦乌拉对董策的认识也有了极大的改观,对董策脾胃佩服尊重,但两人相处的时间终归还是太短,感情也不够深。阿拉坦乌拉现在会为他卖命,甚至可以为他而战死,但那不是因为董策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苏泰太后让阿拉坦乌拉这样做。
阿拉坦乌拉之所以对董策的前程上心,为的也是苏泰太后和察哈尔部。
身为苏泰太后麾下第一打手兼心腹,他对苏泰太后和董策的关系也了解得很深,知道董策和苏泰太后两人,可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董策官位越高,权力越大,苏泰太后以后的日子就越好过,就越容易在和囊囊太后的斗争中获胜。
这才是他关心董策前程的原因。
当然,无论如何因为什么原因,他终归还是关心的,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董策瞧了阿拉坦乌拉一眼,微微一笑:“你是在为我抱不平,觉得这功劳,我是可以分润不少的,对不对?”
阿拉坦乌拉点点头,道:“没错。虽说大人您麾下只有三百多兵,他们叔侄二人麾下有两千多兵,但他们叔侄二人算一拨,您算另外一部。若真是守城的话,功劳应该是对半分的才是。现下他们不让你插手,最后功劳能到你手里两分就不错了。”
第932章 九五零 赌徒
“阿拉坦乌拉,你跟了我才这段时间,看来算数算得还是不错的,能把这个算的如此清楚。”
董策哈哈一笑道。
阿拉坦乌拉没有接口,只是沉着脸看着董策,似乎对董策在这会儿还如此开玩笑,感到很是不满。
董策没法子,只好把脸上笑容一收,道:“阿拉坦乌拉,我知道你是在为我打算,那我问你一个问题,我拿两分功劳或是拿五分功劳,中间差的这三分功劳,我很需要吗?对我影响很大吗?”
“对你影响大不大我不知道。”阿拉坦乌拉老老实实道:“但我知道你仙子阿很需要功劳。”
“对,没错儿,我是需要功劳,但有些功劳可以拿,有些功劳不能拿,而且有些功劳拿了也是白拿,还不如不拿。”
董策瞧着阿拉坦乌拉道。
他这一串话,把阿拉坦乌拉给绕晕了,这巨汗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丝茫然,颇有些憨声憨气儿道:“你说的啥,我没听明白。”
董策道:“若是我拿了三分功劳,就丢了昨日送给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俩的人情,我二人也将从兄弟变成仇人。那份人情,可是咱么出生入死换来的。这守城功劳的三成,值那么多么?而且你要记住,在大明朝,有的时候,功劳远远不如人情管用。曹文诏若是能在洪承畴面前替我说上一句话,顶的上我独占了这守城之功!”
阿拉坦乌拉似懂非懂,点点头又摇摇头。董策拍了拍他肩膀,哈哈一笑:“自己好好想想吧!”
说吧,便背着手扬长而去。
就在曹文诏等人向城外看的时候,李自成也在朝着三水县城头看。
他策马站在一座小土丘上,身后足有上千铁骑,从小丘顶部向后一直铺开,宛如一片黑色的钢铁地毯,让人瞧一眼便有些心惊胆战。
这些人便是他麾下最精锐的那一部分,这些骑兵数量达到一千六百左右。他们的数量本来在两千上下,但是在昨日一战中,战死一百多,受伤的更是将近三百,现下还能作战的,便只剩下这个数儿了。
其他士卒都在忙着安营扎寨,但他们这些人,却是不用干这些活儿的,自然有人替他们做。
三水县以北这片地方颇为平坦,别说山脉了,便是高大一些的土丘也不多见,李自成所在的这座土丘大约有两丈来高,不算高,但问题是三水县的城墙也不高,也不过就是两丈来高而已。李自成又是坐在马上,这个高度,甚至已经超过城墙上曹文诏等人的高度了。
所以城墙上的情况他看的还是比较清楚的,他一眼就瞧见了城头上那两面大旗。
两面大旗上写的都是同一个字:曹。
李自成知道,这两面大旗分别是属于曹文诏和曹变蛟的,两面大旗都已经有些残破,上面沾满了战争的痕迹,但是却依然屹立不倒,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
而城头之上,更能看见幢幢人影在不断来回走动,似乎在搬运什么东西。远远地,李自成只能瞧见他们的轮廓,他们身上穿的甲衣,正是明军官兵的样式、颜色。三水县本来是不应该有这么多军兵的,作为一个小小县城,又没有大军长期驻扎于此,守卫在这里的军兵能有一二百就不错了。但现在,光城墙之上的士卒只怕就足有上千。
无论是那两面大旗,还是城头上这些士卒,都说明曹文洲和曹变蛟就在此地。
看到这里,李自成也放下心来,他还生怕昨日那三只丧家之犬会被吓破了胆子,而后一路继续南逃,一直逃到自己怎么着都追不上的所在。却没想到,他们竟是在三水县停了下来,而且竟然还有胆子驻扎在这里。
“跑哇!你们倒是跑啊!我看你们还跑得了么?这”
李自成脸色狰狞,口中低声嘟囔道:“等着吧,老子会将你们一个个儿碎尸万段,以谢我那些战死的兄弟们!”
他左脸上多了一道伤痕,伤口很新,看起来应该就是昨天受的伤。这是一道箭伤,昨日董策都已经快要杀出去的时候,却不知道谁回头射了一箭。而当时李自成已经知道自己追不上了,大怒之下,也没什么提防,那羽箭直冲向他的面门,等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格挡了。幸亏他反应极快,向右一躲,这才躲过要害,饶是如此,那羽箭也擦着他的左脸飞了过去,在他左脸上划开了一道足有两寸多长的深深血槽。
当时血就流了不少。
李自成摸了摸左脸,一碰到伤口,顿时一阵疼痛传来,让让的脸不由得扭曲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就显得更是狰狞了。一摸伤口,就想到了昨日那些该死的官兵,心中的恨意和怒火就更是升腾。
他冷冷盯了城墙一会儿,打马转身下了小丘,然后高声命令道:“传令,休息两个半时辰,正午时分便攻城!”
“是。”
周围士卒轰然应诺,传令兵纷纷打马,跑去传令。
其实,此时的李自成已经有些被愤怒和仇恨给冲昏头脑了。
他为自己死的那些下属而感到心疼,又是对昨日自己没能将这些明军给留下来而感到恼怒和耻辱,至于脸上的伤口,更是一说话甚至脸上有任何动作都会传来阵阵剧痛,疼痛让他一阵阵心烦气躁。
以至于做决定的时候,都是如此的轻率。
他本不是这种人,其实李自成过去素来很沉稳冷静,但这一次,他真是冷静不下来了。
其实若是他以前的话,在局面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之后,是会立刻带着大军远走,不再纠缠的。
因为纠缠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闯军不善攻城,至少此时的闯军还不擅长攻城。这一点,曹文诏曹变蛟叔侄俩清楚,其实闯军自己也清楚。
以前的李自成能很容易的判断出这一点,但现在的李自成却不行。或许,他其实也能认识到这一点,但若是不给明军造成一些杀伤,他就觉得不甘心。就像是赌红了眼,一定要回本的赌徒一样。
第933章 九五一 攻城
李自成言道午时方才攻城,此时距离午时还有两个半时辰的时间,是以那些闯军将领都在命令麾下士卒们做着准备。
不过他们并不是很认真很用心。
这些闯军将领,自从跟着李自成之后,哪怕是跟官军作战,也屡屡占据了上风。而昨日围攻曹文诏那一战,虽说是被曹文诏给逃了,但终归还是他们赢了。在场面上,他们是完全占据了主动的。
经过了昨日那一仗,这些李自成麾下的将官们,就更是骄狂起来,根本就不把官兵放在眼里。试想一下,官军之中赫赫有名的大小曹将军,都被咱们打的落荒而逃,这天底下还有哪支官兵是咱们的对手?
这种观点,现在在李自成麾下这些将官之中相当之流行。
出现这种情况,好处当然有,士气会因此高昂,不会对敌人产生太强烈的畏惧。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骄兵必败这句话,可是很有道理的。
现下这些闯军将官们看看自家的数万兵力,再看看对面那个小城,一个个儿就更是不拿即将到来的攻城当回事儿。在他们眼中,要拿下这座城池那是轻而易举,不用费多大力气的。所以此时一个个都有些懒洋洋的,很是怠慢。
大部分将官都在命令麾下的士卒埋锅造饭,先饱餐一顿再说。毕竟走了大半宿,他们一个个也都是饿的前心贴后背了。至于打仗,先不急,不是午时才攻城么?
到离午时还有半个时辰的时候再准备也不迟。
只有一小部分闯军被派去伐木,制造攻城器械。
瞧见李自成那边儿这般动作,似乎是不打算立刻攻城,曹文诏也不着急,便下令让士卒们就地休息整顿。他手下这些士卒,都是百战余生之精锐,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战斗,像是眼前这种守城战,于他们来说都算是很轻松的了,野外浪战都不知道打过多少次。是以一个个都非常之镇定,曹文诏下令休息,有的那城墙上的士卒,便直接裹了个毡子,往城墙垛口下面一躺,不一会儿便是发出了一阵阵鼾声。
竟是很快便睡着了。
其实分辨一个士卒是老兵还是新兵,从战前的反应上,就能非常鲜明的体现出来。新兵通常是紧张的,焦虑的,而老兵则更多的是淡然和平静。
虽然士卒们可以休息,但征召的那些民夫们却是不能休息的,他们都在抓紧时间,竭尽全力准备着战争所需的一切物资。此时多准备一些终归是不会出错的,哪怕是用不了,至少战后还可以收回到仓库。而若是此时偷懒了,打仗的时候供应不上,那可真就是呜呼哀哉了。
而此时董策则是已经回到了县衙,他的家丁们由于没有得到他的命令,还都待在各自的驻地没有动,一个上城墙的都没有。董策传令把大伙儿都召集起来,而后董策带着大伙儿去了北城墙附近,先是让大伙饱餐了一顿。
吃完饭之后,却是并没有让他们留在这里,而是又把他们给带了回去。
就在县衙前面的广场上,董策命令大伙儿随时做好准备,严格警戒。
县衙前面的广场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容纳数百人马还是没有问题的,而在广场旁边便是一条大街,这大街直通北城门。
董策打的主意是:一旦北城门那边出现了什么情况,被闯军给打进城里来了,那他便立刻带着手下这些人,沿着这条大街杀过去,将这些闯军撵出城去。
这种事儿,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上一次在澄城县就是这么做的。
因为董策很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
他麾下的这些家丁,一个个若是骑在马上,则精锐程度绝对要超过曹文诏麾下的骑兵。但若是放弃战马,选择在城墙之上与敌人步战,那么战斗力未必能胜得过曹文诏属下。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呢?
城墙攻防战素来就是无底洞、绞肉机,有可能填进去许多人却是一点儿动静儿都发不出来便被碾成肉泥。董策可不想把自己手下这支足够精锐,但数量也太少的武装,投入到那个绞肉机之中。
当然,这么做还是因为他心中还抱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若真是局面艰难,难以为继,他便带着这支人马,从南城门杀出去。
说白了,就是逃!
县衙旁边儿这条大街不但通着北城门,可也是直接通着南城门的。若是万一真是难以为继,不逃出去,难不成还要在这儿等死么?
当然,逃的时候他肯定是会尽量带上曹文诏和曹变蛟的,既然救了他们一次,那若是他们死在这里,自己之前的努力可就都白费了。
把士卒们安顿好了之后,董策又去了北城门继续观战。
很快,午时便到了,攻城正式开始。
随着一声声凄凉的号角声响彻整个闯军大营,无数的闯军都从营帐中涌了出来。足足两万多人马在大营之前铺开,无边无际,就像一片黑色的潮水,人头攒动,让人看一眼,就觉得心里狠狠震颤了一下,如同被大锤猛敲了一记一般。
这两万闯军带给了城头众人巨大的心理压力。
虽说闯军足有两万多人,但自然是不可能一次性把这两万多人都投入进去的。一来是排不开,根本没这个必要一次性派出这么多人;二来则是,李自成本人觉得也不需要动用这么多人马。
三水县城城墙如此低矮,城上守御的兵力也不是很多,如此一来,防御自然便比较薄弱,投入个几千人算是绰绰有余了。
很快,在李自成的命令下,一些闯军便走到了最前面,开始组建攻击阵型。
约摸小半个时辰之后,一支人数大约在两千上下的攻城部队便集结完毕了。
第934章 九五二 第一次攻击
这也就是所有闯军十分之一的兵力,而这一支攻城部队的统领,则是李自成麾下大将刘芳亮。
刘芳亮可是李自成最信任器重之人,也是这支闯军之中除了李自成之外威望最高,地位最高之人。而他手下的部队,也是这支闯军之中颇为精锐的一支,李自成能把他所部兵力给派出去攻城,那说明也是对此次攻城极其之看重。
刘芳亮一声令下,便带着手下两千多兵力,潮水一般向前涌去。这两千多闯军站的非常分散,并不是那种密集的阵型。他们拉得非常之开,虽说只有两千人,但整个阵型的横截面,却足有一百多丈宽,厚度也在十丈张上下。这两千来人便站在这么大的一个范围之内,每个人之间离的都是挺远的。
不用说,这样做自然是为了防备城头上的投石机之类器械的攻击。
这也是闯军在和官兵战斗了这些年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刚开始闯军攻打官兵驻守的城池的时候,往往是采取非常密集的阵型推进,在那种情况下,城头的官兵无论是用投石机还是用其它远程器械,一射就是一大片,闯军因此而死伤狼藉,损失非常惨重。所以到后来,闯军攻城的时候,基本都会用非常松散的阵型。
这两千余人采用松散阵型向前推进,他们推进的速度并不快。闯军大营距离三水县北城墙的距离约莫是在二里地左右,而他们的出发点和城墙之间的距离,则是在三百丈上下。以他们现在这个速度,只怕得走上一刻钟的时间才能到达城墙。
在闯军的阵列中,除了方才用了两个多时辰的时间打造的十几架云梯之外,便再没有任何其他的攻城器械。
三千来人,如此松散的阵列中,却只有十几架云梯,瞧着孤零零的,很是有些可怜。
这样的人数,却只有十几架云梯,可以说是非常寒碜了,就这一幕,便将闯军的弱点展露无遗。
闯军不擅长攻城,其一是攻城的经验少。义军纵横这些年,声名赫赫,每到一地,许多城池的守军压根儿就不抵抗,不守御,直接望风而逃。那城池根本不是打下来的,直接大摇大摆的进去就行了。而真正守军坚守的城池,他们很少有能打下来的,碰到这种城池,闯军一般也不硬打,直接就绕行了。
其二则是工匠少,打造攻城器械的能力非常弱。像是方才,若是把闯军换做一支训练有素的官军的话,以两万左右的士卒数量,在方才那两个半时辰之内,绝对不会只打造出这么点儿器械。其他的一些攻城器械,像是什么轒辒车啊,楼车啊之类的这些东西,都是能打造出来的。
就拿董策来说吧,他攻打虎头山寨那么区区一座小山寨的时候,都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打造出不止一种攻城器械来。
如此一对比,就能看得很清楚明白了。
董策站在城头上,瞧见眼前这一幕,忽然感觉很是熟悉。几个月之前,在澄城县城外,当时郭汝磐那一支闯军攻城的时候,不就是这么一幅场景么?
人不少,攻城器械很少,唯一的攻城战术便是把云梯靠上去,然后蚁附登城,在城墙上跟守闯军厮杀,以期能够把城墙拿下来。除此之外,其他战术别说乏善可陈了,根本就是没有。像是什么挖地道啊,火攻啊,炸药炸呀,城外堆土山啊,用楼车运载士卒躲在厚厚的牛皮障碍后面跟城上对射啊,这些一概没有。
董策摸了摸鼻子,嘴角微微一勾,心中暗道:“看来崇祯八年这会儿的闯军,无论是不是精锐,攻城的时候还都差不多。”
他没说话,旁边的曹文诏忠却是一阵哈哈狂笑,指着闯军阵中那些云梯,满脸不屑的叫骂道:“你们这些狗贼,就弄着这点儿东西来攻城,是为了寒碜老子吗?这些破烂家伙事儿,是来给老子挠痒痒的吗?”
轻蔑之情,溢于言表,旁边不少人也都是笑出声来。
董策微微摇了摇头,自家这位曹大哥啊,还真是有意思。不过他这种方式,也确实是颇为有效,能够鼓动士卒。
闯军逐渐向前推进,很快,和城墙之间的距离便拉到了六十丈之内。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距离,敌人进入这个距离之后,城头的守军就可以做准备了。
作为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宿将,曹文诏自然是很清楚此时应该做什么,他高声叫道:“儿郎们,举弓,准备射!听我命令!”
“是!”
一千余士卒分布在北城门附近的城墙垛口后面,听到曹文诏的命令,轰然应诺,纷纷举起手中弓箭,张弓搭箭,准备射击。
闯军不断接近,很快就抵达了距离城墙不过四十丈的距离。
这已经是步弓的有效射程。
曹文诏麾下的士卒,都是带着两张弓的,一张步弓,一张骑弓。马上用骑弓,若是仓促之下下马步战,来不及更换,也用骑弓。但如果有步战,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比如说现在这种情况,则使用步弓。
步弓终归射程远一些。
“终于到了四十丈了。”
曹文诏似乎轻声低语了一声,蓦地,他眼中闪过一道凌厉的寒光,高高举起右手,而后又是重重落下,口中大喝道:“放箭!别乱说射箭,给老子看准了再射!”
在方才,城头上这一千余名曹文诏手下的精锐官兵便是已经张弓搭箭,做好了准备。此时曹文诏口中放箭两字一出,他们顿时纷纷松开手,上千支羽箭便是朝着下面的闯军射去!
他们并非是泼洒箭雨,而是一个个瞄准了自己的目标,方才把箭射而出。
因为闯军的进攻阵型非常之分散,若是大规模向下泼洒箭雨的话,会对闯军造成杀伤这是一定的,但这个杀伤的数量绝对不会太大。面对这样松散的阵型,大部分羽箭都会落在空处。
曹文诏打了这么多年仗,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所以他下的命令是,瞄准了自己的目标再射,如此一来,就能保证所有的羽箭都是冲着人去的,而不会落在空处。哪怕是好几个人同时瞄准了一个目标也没事,因为,不可能每支羽箭都能命中目标,闯军也在前进,也在动,又不是呆呆地站在那里随便你射击,射不中很正常,而若是同时有几个人瞄准了一个目标射箭,那么射中他的几率便是大大增加。
这样也比漫无目的的破撒箭雨对敌人造成的杀伤大的多。
果不其然,曹文诏这一招非常有效,这一轮射完之后,至少有七八十个闯军被射翻在地。锋锐的箭簇撕裂了皮肤肌肉,凄厉的惨叫声响起,鲜血从身体里涌出,将地面染红,而闯军也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曹文诏是宿将,但刘芳亮也是久经战阵的,在此时,他做出了最准确的判断。
刘芳亮高声喝道:“跑,竭力向前跑,冲到城墙底下就成了!”
之前一直慢悠悠的闯军,此时一个个撒开双腿,拼尽全力向前跑去。
他们此时距离城墙只有三十多丈,也就是一百来米,一个成年男子竭尽全力跑一百米的话,用的时间大概也就是十多秒。而这些闯军又都是整个高迎祥麾下闯军中精锐,一个个身体素质都不差,也就是用了十多秒的时间,便冲到了城墙下面。
但就是在这十几秒的时间内,城头上曹文诏所部已经又放了三轮箭,算上最开始那一轮,便是四轮,这四轮羽箭射下去,给闯军造成了三百左右的死伤。
这个数目已经相当不少。
不过,虽然出现了这么多的死伤,但闯军终归还是达到了目的。他们已经成功地冲到了城墙下面,云梯重重地搭在了城墙上,闯军们开始蚁附登城。
三水县县城并不大,城墙也不是很高,这也很正常,毕竟三水县并非是什么重镇。城墙大约只有两丈左右的高度,这些仓促建造出来的云梯也并不高大,但已经比城墙要高出一截了。
很快,攻城的云梯上便爬满了闯军士卒,而面对这种情况,哪怕是董策这样一个刚带兵没多久的年轻将军,都知道如何应对,就更别说曹文诏了。他一声令下,士卒们纷纷拿起叉杆,把云梯向外推,很快,十几架云梯便都被推翻在地。
有的云梯直接就摔坏了,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