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七年-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令,和自己上下一心。
家丁们自然是不为所动,他们身上都穿着甲,自然是不会在意这个。而那些衣衫褴褛的士兵们,却是纷纷发出欢呼声,不过却没有人动作,大伙儿都看向了马庆。马庆才是他们的主心骨,马庆决定这事儿能办,他们才会去做。
马庆深深的吸了口气,忽然大步走到董策面前,双膝跪地,大声道:“下官马庆,替弟兄们多谢大人!大人对咱们好,咱们心里都清楚,下官别的不敢说,在这儿拍着胸脯给大人许下:只要是您一声令下,咱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说完,便是连磕了几个响头,用劲儿极大,额头撞在地上,梆梆作响。
在他身后,这五十余士卒也是纷纷跪地磕头,口称感谢。董策一脸的嗔怪,用力把马庆给搀起来,又让家丁们去把这些士卒们扶起来,责备道:“你们这是作甚?你们现在是本官的兵,本官能不管?”口中这般说,心里却是满意。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六九二 我等军汉,却不低贱
这就是一个前提,董大人你同意了这一点,认可了这个前提,咱们才可以说别的。
这是在说明马庆和其他士卒的立场。
而马庆接下来,则是话锋一转,又表达了另外一层意思。
虽然咱们不会归顺你,但董大人你对咱们这么好,而且咱们受命要听从你的命令,那至少在这段时间内,咱们的命就卖给你了。你的命令,咱们不会打折扣——这,就是表明态度了。
立场很鲜明,态度也很鲜明。
所以董策对这个看似粗豪的大汉立刻高看了两眼。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用这么寥寥几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态度立场,这个汉子的内心绝对是和外表截然不同的细致,反应也足够的迅速,而且口才也是不错。
最重要的是,马庆对分寸把握的很好,虽说是拒绝了董策刚刚展露了一点儿迹象的招揽,却不会让董策心生怨气和不满。
“你叫马庆是吧?”
董策笑吟吟的问道。
“是,下官便是马庆。”
“你很不错。”董策夸赞了一句,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后打大声招呼道:“都来领衣服吧,别傻站着了。”
其实现阶段能达到这个程度,董策就已经是颇为的满意了。给这些本来就不弱的士卒们吃饱饭,给他们换上衣服和武器,给他们以尊重和激励,相信他们在自己的指挥下,将会有更大的作用,会有更强的战斗力!
等到士卒们都换了新衣,董策又给他们换了武器。
那边厢,猪也杀好了,董策让几个家丁去敲响了离着城墙颇近,瞧着像是大户人家的大门。得知闯贼来了,城中百姓家家闭户,瞧了好一会儿才算是把门敲开,然后家丁们讲了来意——借您家里的厨房一用,当然,咱们不白用,给钱的。
那户人家算不上是县里的顶级大户,却至少也是中等往上的,三四进的大院子,家里几十上百口人,是不在乎这点儿钱的,而且乃是本地的士绅人家,他们素来是瞧不起当兵的,当下便是一番不耐烦的喝骂,让门外这些军汉滚蛋。若是朱东的手下的话,说不得不敢得罪这人家,挨顿骂也就认了。但董策手底下的家丁可不是吃素的,当下便是变了脸色。
领头儿的正是董勇振,这厮可是凶横惯了的,眼见那出来说话的下人正要关门,冷笑一声,一脚就狠狠的踹在门上。他脚劲儿极大,这一脚踹上去,那一扇瞧着也是上好的木头打造的厚重木门顿时是重重的朝着门里撞过去。门后头关门的那仆役哪里想到面前的这军汉会忽然动手?猝不及防之下,被木门狠狠的拍中了脸部,这一下可是够狠的,鼻梁也被撞断了,上下嘴唇都被重重的砸在牙床上,已经是成了两片儿烂肉,牙齿也被撞得没剩下几颗。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倒也只是看着凄惨而已,并不致命,但问题是,木门同样也撞在了他的脑门儿上。他脑袋被撞击,发出砰的一声,吭都没吭一声,整个人便是重重的砸在地上,后脑勺又是在青砖地面上撞了一下,额头和后脑勺都是一片血肉模糊。
这一下,只怕不死也要变成傻子了。
另外几个仆役都吓傻了,呆呆的瞧着董勇振,他们谁都没想到,这个军汉竟然如此大胆,如此嚣张。咱们家老爷,可是有秀才功名啊,见了县太爷都不用下跪的。素日里谁把守城的军汉放在眼里?走在路上寻衅骂上两句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哪个军汉敢还嘴儿?
只是今日,怎么胆子这般大了?
“看你娘啊看!”
董勇振狠狠的骂了一句,直接推门进去,把晕死在地上的那人给一脚踢飞,而后招呼道:“来,都进来。”
他进门之后四下里打量了几眼,嘿然一笑:“这家挺大,这么多人吃饭,锅也小不了,正巧给咱们用了。”
几个仆役犹犹豫豫的,似乎还阻止,给董勇振狠狠的瞪了一眼,都是往后缩了几步,谁也不敢言语儿了。
“怎么回事儿?”
二门里走出来一个中年文士,约莫四十岁上下,一袭锦袍,身后还跟这个小厮,他看了一眼董勇振等人,脸上毫不掩饰的露出一丝厌恶,拧着眉头问道。
一个仆役凑上去,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不消说,他是肯定不会说他们那边的不是的,定然是把责任都推到了董勇振身上了。董勇振却也不在意,只是抱着胳膊冷笑。
那中年文士听着,勃然怒道:“你们这些腌臜军汉,竟敢在我府上生事!你可知道我是谁人?”
他指着董勇振,冷笑连连:“我瞧你倒是有几分气力,敲断你自己一条胳膊,今日之事,我便不再追究。还有你们,每人跪下磕三十个响头,便是算了。若不然定要上报县尊老爷,把你们一个个都下了大狱,到时候,后悔的可是你们!”
董勇振正要说话,忽然一个晴朗的声音自大门之外传来:“若不是这些腌臜军汉在外面守着,你现在早就被闯贼一刀给剁了脑袋,对这些保护了你全家性命的军汉,难不成就一定要如此折辱?”
一边说着,董策一边慢悠悠的走了进来。
“你是何人?”那中年文士盯着董策问道,心里忽然感觉一阵不妙。
这个年轻人瞧着可能是个有来头的,若是官位不小,那今日之事,只怕就不好处置了。
“本官董策。”董策淡淡道:“士卒们守城辛苦,吹了一晚上的风也没捞到点儿热饭吃,敲门问你家借口锅,难道不应该?你家恶奴,不但不借,反而出口伤人,此等人,打杀了都算是便宜。我等是军汉,却不低贱……”
“笑话!”中年文士冷笑一声:“你们不低贱谁……”
他终归没能把后面那两个字说出来,因为他看到了董策的眼神。这个年轻人眼中,满满的都是掩不住的森寒杀气!
他盯着中年文士,一字一句道:“你信不信,你再敢说一句,我便把你们全家都绑了,挂在城墙上,让你们守城去?”
中年文士激灵灵的打了个哆嗦,心里泛起一股强烈的恐惧,他感觉的出来,这个年轻人,绝对是说到做到。他只觉得心头像是压了一块儿大石一样,满满的都是愤怒的憋屈——凭什么,他们不过是一群军汉而已,凭什么就这般霸道?
但他却终归是,再也不敢说一个字。
“我们来,只是要借锅,用些柴米油盐,这些东西,本官都会拿银子买,不会占你一分一厘的便宜。”
董策往地上扔了一小锭银子,淡淡道:“便是买下你家厨房也足够了。”
说完,董策便是转身离开,董勇振冷哼一些,斜睨了那中年文士一眼,带着俩屠夫和几个手下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那中年文士低着头,眼中满满的都是怨毒。
片刻之后,一个小厮从这家的后门溜了出来,直奔县衙而去。
一刻钟之后,主薄衙中,李可受看着手里那张纸上写的字,脸色很诡异。
“你先回去吧。”他对那小厮和颜悦色道:“这件事儿,本官自会处置。”“是!”那小厮道了谢,行礼之后出去。李可受脸上的神色立刻变得冷厉起来,他轻轻敲了敲桌沿儿,低声冷笑道:“姓刘的,你还真是什么人都招惹,为了口锅,犯得着么?这个人,是你能惹得起的么?还将人家下大狱治罪?等着吧,怕是人家先要弄死你才是。”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六九三 感动
而后,他随手招了个小吏过来,写了张条子递给他,道:“你现在便去西门,将条子给董策董大人。”
“是!”
那小吏乃是他的心腹,一句话都没多问,应了声是,转身便走。
这会儿,西城头,正是一片极热闹的景象。
几个汉子前后抬着三口大锅沿着马道往城墙上走,那大锅足足有三尺左右的直径,本来就有些分量,而现在里面盛满了东西,就更是沉重,两个汉子一口大锅,都是累的直喘粗气。
他们刚一上了城墙,士卒们便是纷纷挤了过来,把他们给挤在中间。
城头之上,吞咽口水的声音不绝于耳,大伙儿盯着那三口大锅,都是眼冒绿光,喉头一阵耸动。
老天爷,多少日子没见着肉了?
似乎自从来了澄城县,就再没见过肉!不光是澄城县,在延绥镇的时候,也少见肉啊!
不对,似乎两个月前吃了一顿肉——有的士卒想起来了,两个月钱,吕助吕哨官带着几个人去一户人家厨房里偷了好些鸡鸭肉回来,大伙儿美美的吃了一顿。但那顿饭代价可是不小,那大户人家寻上门来,硬是要把偷东西的贼插箭游街,朱把总总算是难得的硬气了一把,给硬顶了回去,结果被县尊老爷给叫去狠狠的训斥了一通,灰头土脸的回来。虽说朱把总回来之后还是笑呵呵的,啥也没说,也没责怪别人,但大伙儿心里都挺难受的,以后也再不偷东西了,省的再害的朱把总挨训。
不过并没人上去抢,大伙儿都瞧着董策,等着他下命令。
董策笑了笑,一挥手:“都饿了吧?来吧,敞开吃,要多少有多少!”
马庆哈哈大笑的招呼道:“大人都下命令了,还墨迹啥?赶紧吃!”
董策加了一句:“不过咱们这么多人,可得照着规矩,来,排着队,一个个来。”
说着便是走到大锅边儿上,抄起勺子,却是准备亲自给大伙儿盛饭。王通和马庆几乎同时劝道:“大人,您咋能干这活儿?”
董策摆摆手,笑呵呵道:“不妨事,不妨事的。”
既然要收买人心,那干脆就做的绝一点儿,干脆就干脆一点儿。董策素来是擅长这个的。
马庆看着董策,眼中神色极是复杂,有感动,有佩服,还有一丝戒备——他知道董策多半是在收买人心,但人家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他就是收买人心了,但是他这么做,你明知道他在收买人心,也是不由自主的会让自己被他收买了去。之前的冷漠,越发衬托的董策现在对他们的热情和关切极为难得,他很感动,但他也在猜测董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也是心中那一丝戒备的由来。
家丁们很自觉的都站在了后面,把那些刚分过来的士卒让在前面,董策在那儿掂着勺子,却发现没人上来。眼见得这些士卒似乎有些胆怯,他笑了笑,朝着最前头那士卒招招手,笑道:“过来!”
“是,大人!”那士卒应了一声,不敢不过来了。
董策也不说啥,直接从他手里把碗抢过来,给盛了满满一大碗大猪肉片子,里头还有大肠,猪心,猪肺这一类的下水,连肉带汤,端在手里都是沉掂掂的。
“来,接着。”董策笑着递过去。
那士卒手忙脚乱的接过来,董策摆摆手道:“去吃吧!”
又招呼道:“来,下一个!”
后头那士卒胆子大了些,走上前来,先朝着董策行了个礼,道:“谢大人赏俺饭吃。”
他倒是会说话,不说谢大人给盛饭,而说谢大人赏饭,换了这一个字,可就让人听着舒服多了。
董策挑了挑眉头,打量了一眼眼前这汉子,精瘦精瘦的,只是瘦而不弱,他把袖子和裤腿都卷了起来,露出来的黝黑肌肉像是钢铁浇铸的根根铁条一般,瞧着极是结实有力。
“你叫什么名字?”董策问道。
那士卒受宠若惊,哈了哈腰道:“回大人的话,俺叫关前。”
“关前是吧?”
董策给他盛了一碗挂尖儿的,笑吟吟道:“好汉子,多吃点儿。”
有了这两个前例,后头的士卒们也不畏畏缩缩的了,都是上前磕个头道谢,然后把碗递过去。
不消说,这碗,自然是来源于那姓刘的士绅家中。
董勇振等人不但占了他家厨房,还把他家的厨具也都给拿了来,也幸好这户人家口数多,若不然碗筷什么的还真不够。
还是那句话,若是他和和气气的,董策不会动他一根手指头,更是会多付他一些银钱。董策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地盘儿,自己在这儿的职责是守城,而不是像土匪一样打劫。在这里真要是惹出什么大乱子来,当然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很麻烦就是了,而且也会让刘若宰心生不满,那就没必要了,得不偿失。
但这刘员外的家人,上来就说的那般难听,董勇振直接动了手,见了血。董策也就不会畏畏缩缩,瞻前顾后了,董勇振是他的手下,是他的家丁,董策自然会给他撑腰。
那就不用再客气。
而且董策也实在是对这刘员外的言行非常不满——现在都大敌临头,闯贼兵临城下了,这些有点儿功名的士绅甚至是士绅的奴仆都敢对军兵们颐指气使,董策简直给气笑了,笑了之后,则是深深的悲哀。
他们目光短浅么?他们不知好歹么?他们不知道现在这些军汉才是他们的依仗么?只怕不然。
他们这么做,恐怕是因为他们的惯性。他们已经习惯了瞧不起军汉,鄙夷他们,羞辱他们。哪怕是现在,也是被惯性所驱动而已。
军汉们现在都是这个待遇,以前是什么样子,董策已经可以想见。
董策也算是给他们出了一口气。
士卒们都端着碗,或坐或蹲或站,一个个狼吞虎咽着,吃的极为香甜。他们可是饿得狠了,与他们而言,这碗里的肉,就是无上的美味。
实际上,明朝末年的绝大部分百姓,一年也是未必能吃上一次肉的。
没人说话,只能听到一阵阵刺溜刺溜的声音。
说实话,家丁队对他们这等表现,是有点二人看不上的,不过之前几个都头已经把董策特意叮嘱的一句话传达了下去:“不准许对这些调拨过来的士卒表露出任何的不屑和敌视。”
董策没有加上什么如有违者,军法从事之类的话,如果那样的话,未免太伤这些老兄弟的心了。让大伙儿明白什么意思就成,倒也不用声色俱厉。
等到所有马庆的手下都盛完,董策的家丁们才过来,他们是不想让董策盛的——哪有主子给下人盛饭的道理?但董策却是坚持如此。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这种时候,在众目睽睽之下,厚此薄彼是要不得的。
城头上出奇的安静,马庆的手下都在吃饭,有的人却是在默默的流泪。
他们看向董策的眼神中,满满的都是感激。
主将被杀,自己这些人也被近乎于发配一般的弄到这里来,被人欺辱,敢怒而不敢言。过去那段日子,他们尝够了世间冷暖。从来没有哪个官儿——哪怕是同为武官——如此对待他们,在董策这里,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他娘的!这董大人,真是好汉子,对咱们没的说!”
马庆几个人还是聚在一堆儿吃饭,那之前和马庆说话的精瘦汉子关前抹了抹眼角,声音有些哽咽。
这关前是马庆手底下一个哨长,哨长和哨官是不一样的,哨长的编制,是长,一个长下辖四个队,四十八个人。而哨官的编制则是哨,一个哨,下辖四个长。关前这人嘴贱,时常爱抱怨,说些怪话儿,但人却是很不错,极讲义气,看重兄弟,乃是性情中人。
“就凭他刚才给俺盛了这一碗肉,俺这条命,就卖给他了!”
说着,心里发酸,眼眶一热,眼泪便是簌簌的落下,洒到了碗里。他赶紧揉眼睛,却不料,心情激荡之下,根本就控制不住。先是一抽一抽的,然后干脆把碗撂倒一边,抱着脑袋放声大哭。
“呸,你这条命就值一碗肉啊?”这句话在马庆心里滚了滚,终究是没说出来。
瞧着关前这样子,他也是心里发酸,又叹了口气。关前的一哭,就像是导火索一般,城头之上顿时是响起哭声一片。此时,董策正带着几个家丁沿着城墙往南走,听到哭声,他回头看了一眼,微微吁了口气。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六九四 只待来敌
一刻钟之后,董策来到了南城城头。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了。
没有了夜色的遮挡,城外的情况,可以瞧的一清二楚。
惟其如此,才是让人一眼看去,便是胆战心惊,心下一阵冰凉。
城门之外,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火堆,这些火堆早已熄灭,只剩下了余烬。每个火堆周围,基本上都横七竖八的睡着几个人,多则十来个,少的也有五六个。他们身上也不知道裹得什么,瞧着有的像是毡布,但大部分都似乎都是一堆烂布裹巴在身上一样。
这会儿还是有些凉意的,这些人在睡梦中似乎也感觉到了寒冷,有挨得近的,便紧紧地挤在一起。有的本能的,便是离着火堆远一点儿。
整个南城墙的正面,都被这样的火堆和火堆旁边的人群给堆满了,粗粗看去,董策便是能判断出来,城外的闯军,至少也有三万!
三万,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经过了这些年的战火洗劫,现在澄城县内所有的百姓加起来,也不知道有没有三万。
不过让董策略有些欣慰的是,这些闯军的军纪,看来实在是不怎么样——因为直到现在,大部分逆贼竟然还沉浸于睡梦中。要知道,这会儿可都天亮了啊!天亮了,就意味着夜色的遮挡不存在了,可以清楚的看到敌人了,也意味着——如果发动什么军事打击的话,不会再有障碍了。
而他们,这些人,竟然还敢这么大摇大摆的横在地上睡觉,没有一丝的防范意识!更让人无语的是,这支闯贼中的上层,竟然也没意识到这一点,就这么让他们在这儿睡!
看了这一幕,董策心里便是暗道,难怪动辄数十万的反贼常常被比起开国之时战斗力已经大大减弱的,数量通常只有反贼的两三成甚至是十分之一的官军打的大败亏输。而他们的这等毫无防范的姿态,当然是因为对澄城县守卫力量的极大轻蔑。
不过,这似乎轻蔑的也过了头了。这时候,只要有一支骑兵冲杀过来,这一支几万人的反贼就要崩溃!
崇祯七年的农民起义军,还远远没有锤炼出战斗力来。
董策敢放下话来,只要是有一千,不,五百就够了,只要有五百如自己的家丁一般战斗力的骑兵,就足以正面击败他们。没错儿,就是正面,是面对面的冲杀冲锋,而不是靠着偷袭和的骚扰。
他们也有帐篷,但数量很少,一眼瞧去,大约也就是三四十个,散布于一片片火堆的包围之中。想来,应该是反贼中的军官,而且是有一定级别的军官才能拥有帐篷。
而在闯军占据的这片地区的中间位置,坐落着最大的一顶帐篷。这帐篷占地面积少说也有平常人家的一个小院子那般大小,也不知道是他们从哪儿抢来的,远远瞧着,似乎帐篷表面还有装饰性的花纹。
那一面闯字大旗,便是树在帐篷前面,在这顶大帐周围,还有骑着马的士卒来回游弋。
想来,这便是那闯军首领的居所了。
走到南门城头,向刘若宰见了礼。刘若宰他们也正在吃饭,招呼董策一块儿吃,正巧,董策过来的时候也没吃。
城楼之中,虽说现在兵临城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城池会被打破,但只要一日未死,便是礼不可废。刘若宰和章承每人都是一张小几,吃的慢条斯理,董策这些武官,则是为了一个大桌。
饭菜还不错,想来是李可受调度的。他这个人很有能力,行事又不拘一格,能搞来什么好东西都不意外。
等吃完饭,大伙儿都出去,观察城外闯军的状况。刘若宰抚着城墙的垛口,面色凝重,其余众人,也没一个脸色好看的。敌人的数目,实在是太多了。
这会儿闯军陆续开始起来了,有的人开始生火做饭,有的则是开始集结。这会儿才能看出来,原来绝大部分的闯军,其实都是妇孺,乃是随军的家眷。而真正的壮年汉子,数量连八千都不到,董策眯着眼睛瞧着,感觉真正的精锐,可能也就是两三千的样子。
这里的精锐,指的是达到比较一般靠上的明军的水准——大致也就是如镇河堡守军那样的水平,要比军户强一些。
又过了一会儿,城外的闯军营地彻底苏醒过来,喧嚣吵闹响成一片,有炊烟袅袅升起。起来的女人们在做饭,去城外不远处一条河流边取水,男人们则是互相大声的打着招呼,有一些低级别的闯军军官开始召集自己的手下,清点人数。
瞧着不像是个军营,倒像是个极大的村镇。
隔着这么远,董策也看不出来他们吃的到底是什么,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壮年汉子吃的是最多的,因为他们大概是一家合用一只碗,而那碗,在壮年汉子手中停留的时间是最长的。
这个时候,按理说澄城县也早该苏醒了才是。但今日显然不同以前,都这会儿了,还是家家紧闭大门,那些平日里早就该开门的店面,一个个也是没了动静儿。街面上几乎没人,偶尔能看见一两个,要么是衙役要么是出来办事儿的小吏,他们现在是最忙的,老百姓们可以闭门不出,但是他们要四处传达命令,征调人手。
正看着外面,忽然董策听到身后方向传来了一阵喧闹声,回头看去,却见得一大片人涌了过来,瞧一眼,只怕一两千是有的。可是把董策给吓了一跳,这是怎么着,民变生事么?
这个当口,可万万不能有这等事发生。
不过等他看清楚领头的那人,一颗心便也放下来了。最前头那人,正是李可受,他身边好几个衙役簇拥着,还有十来个穿着白衫,瞧来是没什么品级的小吏跟随,倒也真是威风凛凛。他他身后,跟着足足千余人,其中基本上都是男子的,有几十个衙役在其中游走,维持秩序。
南城门里的房屋给拆了大半,废墟上的砖瓦基本上都已经给搬到城墙上去了,便出现了几块面积相当大的空地。一块儿已经被妇人们占了,生火做饭,另外一块儿还空着。李可受带着这些组织起来的民夫们来到那里,就地休息,然后上来向刘若宰和章承行礼问好。
章承一脸的阴翳沉重,瞧来是不大愿意说话的,李可受向他问好,他也只是淡淡点点头,然后视线又挪向了城外。只是他的眼神飘忽飘忽的,都不知道到底是在看什么,说是看城外,只怕城外的动静儿一点也没入眼。
显然,这位已经是惊慌失措,完全没有主意了,只是能勉强撑着架子不倒而已。
刘若宰却还沉得住气,也有可能是他颇为知兵,已经看出了一些外面闯军的虚实,所以就不那么慌乱了。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并非是本地的守土官,不用与城池共存亡,就算是到时候跑了,也没什么罪责。
而章承就不一样了,他要么是死战,城不破还好,若是城破,则死于闯军之手,要么是逃跑,然后被朝廷法办。刘若宰看了看下面那些正在忙活的民妇——方才南门城头这几百士卒吃的饭就是她们做的——又看看那些待命的民夫,脸上神色颇为和蔼,道:“李主薄,这一夜,可是多亏你调度有方了。”李可受连称不敢,道只是自己本分。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六九五 您可真知兵啊
“下官正要来请二位大人的示。”李可受道:“其实昨夜就已经把这些民夫给征集起来了,只是夜里瞧不见人,着实是不敢让他们出来干活儿,以免发生什么意外。眼见天亮,下官便带着他们过来,听候二位大人差遣。”
虽说这些东西都是他在一手操办,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但现在上官在这里,当然要请上官的示才成。李可受这个人,不但能做事,还会做官。
刘若宰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现在正是要紧的时刻,他不清楚具体情况,也不打算插手,便道:“这里情况你最熟悉,你看着处置。”
“是。”
李可受应了一声,又告退下去。
他下去之后,立刻开始对民夫进行分配,他把所有民夫分成了十队,每一队都有衙役看管。有的是负责上城墙整修一些破损的墙段,有的则是搬运各色物资,还有的没差事的,则是原地休整待命。
更有一些体格强壮,胆大气壮的,被单独挑出来组成一队,李可受打算到时候给他们发下兵器,一旦城头上守军伤亡太大,他们也可上去守御。
外面闯军还在吃饭,董策心中一个想法转了好几转,终于是再没忍住,他深吸口气,走到刘若宰身前,沉声道:“大人,闯贼如此懈怠,正是大好机会。他们此时都在吃饭,并未聚拢一起,且阵中老弱妇孺不少,若有情况,定是混乱一团。属下愿带百余骑,趁此时出城门,扫荡逆贼。以敌军这般情况,一冲之下,只怕让他们全军崩溃都不无可能。至少也能逼得他们后退重整,如此一来,士气便要低落许多。无论如何,对咱们都是有益无害。”
刘若宰还未说话,章承那尖刻的声音忽然响了起来:“哟,董大人还真是公忠体国啊!”
董策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还是向着章承弯了弯腰,维持着一个比较尊重的态度,沉声道:“公忠体国算不上,下官只是提该当提的建议。”
“我瞧你是立功心切,欲陷全城百姓军民于危急!”章承冷哼一声,走到董策面前,眼睛死死的盯着他,厉声斥道:“你领兵出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