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封仙-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当年她这一族人,在中土被当作前朝余孽,不断追杀的缘故,无论是梁国还是蜀国,都未曾停下这等残酷的杀戮。

    “安稳的时日,是不长的。”

    刘泊静缓缓说道:“皇上李智,只懂享乐,不懂开拓疆土,甚至不懂得守住疆土,对于手下有本事的文臣武将,他也不会重用。这样一位皇帝,只想安于现状,也不会听从建议,但这样的结果,到了后面,这新唐必是要灭……”

    李周儿说道:“大唐不能灭,这不仅倾注了我的心血,更是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且是中土大唐的延续,这个朝堂……如今不能灭,以后不能灭,千秋万世,必要传承下去。”

    刘泊静笑着摇头,道:“哪有什么千秋万代,昌盛不朽的朝代?”

    顿了一下,他沉吟道:“不过,长公主想要的,无非是能够更为长久地传承下去,至少不能毁在李智手里。”

    李周儿问道:“刘先生觉得该怎么做?”

    “对于常人而言,要长久掌权,无非是登基为帝。但长公主终究不同……”刘泊静沉声道:“古往今来,男尊女卑,这女子登帝自是前无古人,有违伦常,虽说我比一般文人,并不显得迂腐,却也不大想要看见这种状况,而且……”

    他欲言又止,然后摇头,转了话锋,才道:“长公主若是身为男儿身,朝堂上下,必是无比拥护。”

    “现如今身作女儿身,若想长久掌权,朝堂上下,无论文官武将,还是市井间的凡尘百姓,都不会想要看见这样的局面。”

    “至少,那位将我带到这里的蒋帝师,必然是不会坐视的,我看得出来,他拥护皇权,也拥护尊卑。”

    刘泊静徐徐说来。

    李周儿静静倾听,只是神色略有黯然。

    男尊女卑,古来如此。

    纵然她再有才能,纵然她远胜李智,但这个帝位,终究是要李家的男子才能坐得。

    “也即是说,只能维持现状了?”

    “维持现状,也算一个做法。”

    刘泊静说道:“女子登基,逆**常,自然是天翻地覆,但是垂帘听政,倒是并不稀罕。而且,对于长公主而言,这些年来,也同样只是垂帘听政。”

    李周儿露出沉思之色,略微点头。

    “不过,为了长公主的安危考虑……”然而这时,刘泊静又沉吟道:“或许,可以架空皇帝左右。”

    李周儿目光一凝,道:“这……”

    刘泊静说道:“若不剥夺权柄,皇上的刺杀,必然不停,只有剥夺了权柄,你才是这朝堂上的无冕之皇。”

    李周儿低声道:“只是这么一来,这孩子必然更为怨恨。”

    “这是自然。”刘泊静笑道:“而且,除非长公主一生一世都稳稳掌握着权势,否则,一旦被皇上拿回权势,他必然要对长公主下手,越是被长公主压迫得长久,越是被长公主约束得严厉,日后他下手就越发狠毒。”

    李周儿轻轻坐下,道:“但他才是皇帝,这帝皇的权柄,有朝一日还是要交还于他的。”

    “但也未必只是交还于他。”

    刘泊静缓缓说道:“他作为皇帝,后宫嫔妃数不胜数,血脉后裔总会有的,今后也总有一个可以担任帝位之人。哪怕没有这个天赋,但好生教导,使之性情和善,至少要比这位皇帝的偏激愤恨,也好得多。”

    李周儿闻言,陡然一震。

    思索许久,才听她道:“不无道理。”(未完待续。。)

章七九七 栽莲、修行、局势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

    因血肉形成的烂泥,早已被清原消去锋锐的虚土余剑术所丰厚,上面的花苞,虽未绽放,但色彩已是娇艳欲滴,宛如翠玉。

    经过乾坤避劫星辰光,经过虚土余剑术,经过造化会元道,聚合水土生机,这青莲已经到了即将绽放的地步。

    清原见状,心中颇为满意,暗自点头。

    至于西方刘泊静那边,所有动静他都能知晓,本想插手其中,但却觉得颇为古怪,便任由刘泊静去了……反倒是陈九殿,因为西方所在,令清原颇为不安,因此才在遭遇云镜先生之后,让陈九殿离开,去查西方新唐立定一事。

    当然,这也是为了避开云镜先生。

    毕竟,云镜先生虽非修道人,可眼力之高,却深不可测,兴许便会被他瞧出端倪。

    清原不愿被他知晓自身在这天地间的谋算。

    而一向信奉天地道理的云镜先生,也不大想要见到已经隐居避世在洞天福地之中的天杀真君,又再度重现于世。

    “不知陈九殿能察觉出什么来?”

    清原这般想着,一步迈出,回到了茅屋之内。

    茅屋呈现黑色,以骨为梁柱,以皮为墙壁,以毛发为顶棚,经过他一番布置,却也显得较为精致。

    这些时日,清原分心关注天下各方局势,九道神符尽数送出,无一留存。但哪怕是在这个时候,他也依然没有暂歇修行之事,每日运功修行,钻研道法,从来不曾间断。

    眉宇祖穴之内。

    混沌虚空之中,宛如迷雾。

    天上悬着六轮明月。

    下方矗立一座玉楼。

    九重玉楼之上。

    清原眼神显化,盘膝坐于水池边上,偶尔闭目思索,偶尔细观水月倒影。

    每观看一番,心中便添几分感悟,旋即闭目静思,所获不少。

    近些时日来,他道行可谓是突飞猛进。

    “在这九重楼之中,空无一物,徒有四壁,玄妙尽在那水中倒影之中。”

    清原暗道:“这虚幻道果,经我这些时日的修行,也能隐约感受到其中真正妙处所在。”

    不知不觉间,他也已经触及了仙家与凡尘的那一道壁障。

    这也代表着,他已经初步将九重楼,修到了近乎圆满的地步。

    这比他自身预期的修行时日还要更快,这应是得益于地龙入身的惊人之处,当然,也是他本身悟性不凡,又兼这一身所学,乃道祖真传,尽数圆满,没有缺憾。

    但拥有这样的进境,与这个大气运遮天蔽日的人世,也不无关系。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

    他们作为修道人,本是方外之人,不是英雄,但这个时势所带来的气运,有关三界,涉及封神,大势所向,可以助得修行。

    例如陆瑜霜,例如葛瑜儿等等人物,有这般惊人进境,也是归功于此。甚至于那些类似明源道观的水源道长的人物,若不是生在这个人世,只怕终生也只得困在四重天的境界。

    “仙凡壁障……”

    清原闭着眼睛,心中念头不断转动。

    他已经站在人世的顶点。

    这是一个巅峰,人世至高,号称半仙。

    可饶是他进境已到了这样的程度,但要踏破仙凡壁障,成就仙家道果,却也极为不易……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物,阻隔在此,无法成仙,终究消失于岁月当中。

    就连正一,生而仙体,号称谪仙,早年已晋人仙之境,可至今仍未踏破壁障而得道成仙,足见这一步何等艰辛。

    ……

    清原在洞天福地之内,每日修行,栽种仙莲,也在观测天下诸多大事。

    这些时日,梁国与蜀国之间,气氛紧绷,或许时机一到,便是一触即发,牵动天下。

    而蜀国这边,气氛紧绷,便是胡皓这样奸猾之辈,也不敢轻举妄动,他既不敢对姜柏鉴下手,也不敢在朝堂上争夺权势,生恐惊动了姜柏鉴,使之分心,致使战事落败。

    整个蜀国,无论朝堂之上,还是市井之间,都难免是在讨论这一场战事的胜负,讨论着未来的前景,讨论着将来的命运。

    没有国在,又当何以为家?

    战火纷争,士兵与百姓,一向最是凄凉,人人俱都惶然不安。

    在蜀国已是这般紧张,在梁国那边,也是十分紧迫。

    只不过,相较于蜀国的惶然惊惧,梁国上下,气氛甚好,更是显得有些轻松写意般的味道,布置起来,有条有序,不缓不急。

    毕竟这场大战,显然是梁国这边占得优势,有望攻破剑门,从而破去蜀国,就此统合中土……哪怕退一万步讲,此次战败,梁国也不过收兵归来,绝无灭国之祸。

    一紧一松,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

    但梁国这般氛围,也有利有弊,或许这般心态,难免会产生轻视,所谓骄兵必败,正是如此。而有利之处,便是他们没有了蜀国那种心慌急切,能够从容布局,能够从容应对,有条有序,设局周全稳妥,这便是极大的优势了。

    “梁国这边,布局不小,似乎当真是有心要一举攻破蜀国。”

    清原暗道:“只是文先生这边,似乎处境不善?”

    文先生近日已是显得十分焦躁,他心知两国交战,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近期行事亦是难免显得急切了些,尽管他知道如此行事,也不可取,但在这种关头上,却也有些顾不得了。

    而且,他的布置,还不能放在明面上,只能暗中行事。

    至于太子那边,他几乎要倾尽一国之力,在背后推邓隐一把,尽快攻破剑门。

    甚至,就连陈芝云,似乎都开始动身了。

    梁国交战,在这个局势几乎临近尾声的地步,作为梁国最锋利的一柄利器,这数千白衣军也不能安坐下来,或许,他们暗中背负着更为惊人的使命。

    “只可惜白晓离开了,否则对于白衣军的布置,倒也可以窥得一二。”清原微微闭目。

    经过文先生,他能知道梁国朝堂的局势。

    经过白岳,他能知道邓隐军中的局势。

    他知道梁国准备几乎已近妥当,点燃这一场战火的契机,便要到了。

    而在蜀国那边,布置谋算,竟有许多,是要着落在文先生的身上,如今还未布置妥当。

    可是到了此时,两国交战,已是一触即发!

章七九八 战火!

    时过二日。

    邓隐终究按捺不住,发起了大军,猛攻剑门关。

    箭矢来往,密布天穹。

    数十万士卒,尽数披盔戴甲,宛如潮水一般涌了过来。

    呐喊之声,刀剑之势,不可抵挡。

    军中的杀机,与天地的气运,融合在一起,仿佛汪洋大海一般,轰然卷了过来。

    这等浩浩声势,纵然是人仙在此,也要退避三分。若是换作寻常上人,难免阴神破碎,身死道消。

    只有融入军中之人,例如白孤魂,例如白岳等人,方可不受阻碍,甚至如鱼得水一般……此外,也就只有凝成道意的人物,或是凝成杀意的人物,方可不受阻碍。

    清原凝就道意,道属天意,故而不受影响。

    而那位已经陨落的白氏之人,传说之中便是凝就杀意,杀意属人意,他也融入了军中杀意,故而不受此中影响。

    ……

    战争惨烈,血流成河。

    这一番大战下来,邓隐这边,伤亡颇重。

    倒是姜柏鉴早有布置,凭借剑门关这等险地,占了地利的优势。

    只是,蜀国本就势弱,梁国本就兵强,也就只有地利的优势了。

    “剑门关守得一时,守不住一世。”

    邓隐年纪已是颇大,但老将余威犹在,怒声道:“继续攻打,势必攻破剑门!”

    营帐中,众将士俱是应了一声,声音响亮激昂。

    白岳朝上方看了一眼,收回目光,心中沉了一下。

    “邓隐是要以蛮力强攻啊?”

    ……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

    古镜上面,显化着剑门关之前的场面。

    这一副场面,显得十分惊人,只见残肢断臂无数,尸首遍地,土地尽数染红,那倒下的旗帜,那断去的刀剑,那凌厉的箭矢,俱都触目惊心。

    这本都是活生生的性命!

    但是在上层人物一声令下,便要舍弃性命,奋力厮杀!

    如今,他们也全都倒下了。

    “可怜,可叹。”

    清原眉宇低沉,他想了一下,盘膝坐下,在茅屋之中,默思经文。

    他在紫霄宫之中,所阅典籍有限,谈不上博学多才,许多知识还是从清阳师兄的故事当中知晓的。

    但在他所识的道经当中,也有几篇能够化解煞气的渡世经文。

    ……

    剑门关内。

    “自古以来,剑门便是险要关隘,易守难攻,尽管邓隐势大,梁国强兵人众,但他们有人和,我等亦有地利。”

    姜柏鉴看着营帐中的诸位将领,沉声说道:“此外,我请来了郭老,他老人家对于辨别天时,有着十分神妙的本事,我等也是占了天时。”

    “天时人和地利,我占二者,他独占一,诸位也莫要过于丧气。”

    “在这个时候,姜某人也不吝啬于跟诸位讲一讲……”

    他神色肃然,正色说道:“本将军另外还有谋算,只待这剑门关稳守半月,他梁国必然落入颓势,待到那时,可不仅是击退梁国,而是覆灭梁国。”

    众将闻言,面面相觑,俱有错愕。

    但在心中,他们也难免是觉得,姜柏鉴应是鼓舞士气之说。

    姜柏鉴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他没有点明,有些时候,空言便该点到即止,但是真正让他们相信此事的,便是谢三的任务了。

    更何况,他这些话为了鼓舞军心,也也着实略有夸大。

    姜柏鉴一番言说,定计之后,才让众将散去。

    姜柏鉴挥手道:“老八,去请那位燕先生。”

    这位燕先生,不是旁人,正是跟随谢七的大船,从东海归来的那位老者。

    在一些修道人的称呼当中,这位燕先生,又称为眼道人。

    眼道人,顾名思义,此人眼瞳异于常人,能观天下事。

    前次击败邓隐,便是依靠此人去观看邓隐军中的布置,此外,又看邓隐等人的言语,从唇齿开合之间,推测出他们一言一语,从而知晓他们定计的谋划。

    这位眼道人,着实是一位神奇到了极点的人物。

    ……

    关于眼道人燕闲,清原也早已知晓,只不过碍于大势,便放任自然。

    其实早年时候,他对于燕闲,也是颇为忌惮,毕竟此人拥有一双妖异的神眼,甚至造诣不足,还未能尽数发挥出威能,可却已经有了令人十分忌惮的本领,日后随着燕闲道行渐高,神眼中发掘出来的本事,自然日渐高涨。

    待到造诣有成,那么燕闲睁眼时,得以观测数万里,甚至随着道行再高,也必定不止于此。

    以往清原道行不足,还当心他的窥探,而且还忌惮于神眼尚未发掘出来的种种奇效,今后都该加以防备,到如今,却也不足为虑了。

    “当初闲神真君所言,有眼耳口鼻四道人,那么……”

    清原想起了在明源道观之时的那一句话。

    那句话源自于极为遥远的地方。

    那句话应是守正道门当代首徒正一的意思,但却不是正一的声音。

    这句话遥隔不知多少距离,传入了以乾坤封闭之术隔绝气息的清原耳中,如今想来,就是四道人之一,得了“口”的那位道人?

    燕闲的神眼有此奇效,那么得了“口”的那位道人,能够传话给运起乾坤封闭之术的清原,也并非多么难以置信了。

    “眼耳口鼻,已接触其三,倒不知那位得了鼻的道人,又在何方?”

    清原到了如今,也已明白,这四位道人当年获得的机缘,便是那位侵吞北方,又想食尽东海的神兽饕餮。

    饕餮只剩头颅,被封住多年,脱困而出,不知怎的,晃荡到了他们的面前,终究还是油尽灯枯了。

    “这也是他们的机缘。”

    清原这般想着。

    ……

    不多时,燕闲匆匆来至。

    这位当年风度翩翩,潇洒俊朗的人物,在当初被清原所伤之后,断去一臂,又苍老了许多,此时看来,已是古稀之年。

    他来到姜柏鉴身前,稍微躬身,也无客套,开门见山,立即便道:“邓隐看出天时,二更时分而来。”

    姜柏鉴讶然道:“他便这般急切?”

    燕闲说道:“邓隐急功近利,便有些迫不及待,匆匆定计,他适才召了众将,商定计策,决意在今夜动手,还请将军早些准备,想来以将军的本领,足以能借此消息,将之打一个措手不及,反占上风。”

    姜柏鉴点头说道:“多谢先生相助,此事我已知晓,必有谋划。”

    燕闲稍微点头,便退了下去,他当初跟随谢七而来,本就是想要在这封神的大势之中,挣得一方局面,也不枉自家这异于常人的一双眼眸。

    待得燕闲离去,姜柏鉴坐回原处,目露凝重之色。

    沉思了一下,姜柏鉴喝道:“来人。”

    营帐外有人进来:“将军。”

    姜柏鉴说道:“立刻去将郭老请来,言明我有要事相商。”

    那小将应了一声,道了声是,匆匆而去。

    ps:作家班结束,到广州作协这边,过两天回去。话说,刚到这里,找了一所环境较好的学校去码字,结果校园太大了,在里边迷路了,结果走得脚都软了。

章七九九

    送走了燕闲之后,姜柏鉴请来了郭老。

    邓隐要趁夜而来,而郭老精通天时变化,能知今夜许多事情,必然会有极大帮助。

    今夜或许有雨,或许有风,或许有雾,或许有露,或许有霜,这都极可能成为致胜的关键之处。

    也正是因此,姜柏鉴对于郭老,从来不敢懈怠,向来是以礼代之。

    见郭老到来,姜柏鉴没有客套话,只是开门见山,道:“郭老,今夜是天气如何?”

    郭老这些时日过去,气色已是不错,闻言便道:“回将军,老朽今日午时,便在观看天色,今夜有雨,其势微小,亦有少许风儿,也是不大。”

    说罢,他也没有停下,从怀中取过一根草,递给了姜柏鉴。

    姜柏鉴左手接过,右手一拂,手中一阵风扫过,那草顿时摇摆起来。

    “风是这般大?”

    “稍小一些。”

    “如此?”

    “正是。”

    “好。”

    姜柏鉴满意点头,道:“雨势如何?”

    两人又是一番演示。

    演示过后,对于今夜的场景,姜柏鉴便有了大致上的想法。

    “雨势不大,风势不大,起于。。。。时,待到邓隐攻城时,土地必然泥泞不堪。”

    姜柏鉴暗道:“视线不清,投石不易,而风雨之势,必然碍于射箭。”

    他在这边,不断盘算着今夜的变化,也在布置着今夜的局面。

    ……

    范八为人稍显粗鲁,对此不甚明白,但他也知晓将军在思考什么,不敢轻易开口,不敢轻易打扰。

    等了约有将近一个时辰,才见姜柏鉴回过神来,而这时,他面前的沙盘,已经推倒重来十多次,而他手中的纸张,也已定下了十分完善的布置。

    “老八。”

    姜柏鉴唤了一声,范八犹自发呆,待得再唤一声,才让他惊醒过来。

    “将军?”

    “别呆着了。”姜柏鉴挥手道:“赶紧去把老三叫过来,我有事与他商量。”

    “是。”范八应了一声,匆忙离去,他自知是个莽夫,不如谢三行事来得周密,许多事情还须让谢三去布置,而他自身,安心当个冲锋陷阵的大将便好。

    范八迅速离去,过了许久时候,才见谢三匆忙而来。

    “将军?”谢三施了一礼。

    “没有外人,无须客套。”姜柏鉴随口问道:“严宇如何?”

    “绝食了一日半。”谢三冷笑了声,道:“接着,我也不再给他送餐食,他知道我会坐视他活活饿死,绝不会妥协,也就服软了,现在正在吃饭。”

    “好。”姜柏鉴只是随口问上一声,听得回答也只是稍微点头,不再对此事发问,转而说道:“严宇的事暂且先放在一边,我有急事要与你商量。”

    谢三见状,正色道:“将军请说。”

    姜柏鉴说道:“经燕闲所述,今夜邓隐必然来犯,而郭老言明,今夜必有有小风小雨。”

    谢三闻言,神色肃然,问道:“将军要招来众将,共同商讨今夜的谋划?”

    “不。”姜柏鉴摇头道:“你能在邓隐麾下安插人手,但邓隐必然也在我这帐下安插了人手,而且,我怀疑此人地位不低,只是难以判断是哪一人……既然可能有梁国的眼线,那么今夜的事情,便不能尽数告知于麾下中将士,否则一旦有人通风报信,被邓隐所知,他放弃来犯也就罢了,就怕他借此机会,另下谋策,让我吃一个大亏。”

    谢三闻言,点头说道:“将军所虑极是。”

    姜柏鉴思索片刻,然后说道:“今日饭食,命人准备丰盛一些,但不得饮酒,待到傍晚时分,你让众将士及早休息,不得开口说话,不得有任何行举,便是无法入睡,也要闭目静心。”

    说到这里,他眼中闪过一缕寒色,道:“违令者,军法处置。”

    谢三应道:“是。”

    “一更之前,便让众将士起来,盔甲穿戴齐整,刀枪剑戟备好,让弓箭手取来所有箭矢,以操练为名,聚合起来。”

    姜柏鉴说道:“比起往常的操练,只须轻微一些,便当热热身子,清整困意,令人清醒,但不得操练过甚。记着,无论是出恭还是怎么,待一更之后,须十人同往,且不出军营,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卒,俱是如此。”

    谢三顿时点头,心中知道,这是避免通风报信。

    姜柏鉴没有停顿,继续说来。

    谢三能够执掌姜柏鉴最为信任的一批下属,能够被姜柏鉴委以重任,也是一个极为聪慧的人物,对于姜柏鉴所述,尽数听在耳中。

    ……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

    清原看着姜柏鉴吩咐的将近二十余道命令,略微点头,心中暗道:“这个姜柏鉴行事,谨慎而稳重,顾虑周全,果真是善战之人。”

    只是善战者,亦无赫赫之功。

    姜柏鉴有此能力,却无相应的名声,兴许是他平常处事过于温和及稳重,未露锋芒,加上有意隐藏,才无多少威名。

    倒是郭仲堪,当初也是趁夜突袭神国,也是有着类似的布置,但他处事大开大合,锋芒毕露,气势恢宏,一举攻破神国,再度名震北方。

    “今夜,只怕邓隐要吃不小的亏。”

    清原暗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眼道人燕闲在此,能见邓隐军中的诸般布置,连邓隐等人的言语,都能用眼睛看得出来,从而推测出言谈的内容,无论邓隐何等精妙布置,却都尽数被姜柏鉴所知,便都无用,甚至反被利用。”

    姜柏鉴拥有眼道人燕闲,对敌方可谓无所不知,而又有郭老相助,得了辨别天时的本领,再是占据剑门关所在天险,得了地利。

    虽说如今邓隐势大,强兵甚众,优势似乎更大,可是在清原看来,哪怕优势再大,想要尽早击败姜柏鉴,也非易事。而若是拖延日久,梁国难免疲乏,将士难免心乱,而蜀国这边,缓过气来,沉了心绪,只怕胜负之局,也有逆转的变化。

    只是,如今的局势,对于修道人而言,充满了变化,根本难以推断,也无法推断……阳神勘破一切的奥妙,但是对于这个充满了气运的封神大势,几乎无法推测。

    “无论变化多大,但封神的局面,我似乎嗅到了末尾的气息。”

    清原闭上眼睛,暗道:“快了。”

    ……

    入夜。

    二更时分。

    风雨微弱,土地泥泞。

    早先残留的尸首,几乎腐烂,残肢断臂,布满了蛆虫,残刀断剑上的血迹也已凝结,但在一场风雨之下,血迹重新浮现,大地渗出了一层血水。

    活生生的性命,在此刻显得十分凄凉。

    而就在这样的场景下,邓隐百余先锋军,悄然隐匿,至城池之下,试图先破城门,放入大军。

    这一批人,在来此之前,心中已然作好了必死之念,无论是能否打开城门,他们都该抵御源自于蜀军的冲击,几乎是必死无疑。

    而剑门关,十万大军,也已悄然做好了准备。

    争斗一触即发!

章八百 炼狱

    夜色。

    微风,细雨。

    泥泞的土地,泛红的血水,残肢断臂,尸骨糜烂,断剑残刀,凌乱箭矢,碎裂的盔甲,满地皆是。

    这里充满了触目惊心的景色。

    这个夜里,一场惨烈的恶仗,蓦然打响。

    喊杀的声音。

    刀剑的交击。

    弓弦的颤声,箭矢的破空声。

    鲜血喷洒溅射的声音。

    无穷的声音,汇作一股无比剧烈的洪流,冲上九天,席卷天穹。

    两国交战,牵动天下大势,其气势之盛,卷动人间。

    ……

    清原身在洞天福地,以八方道眼之术,从古镜之中,观看此中变化,亦觉心中震撼。

    他是人仙之辈,一举一动,能搬山填海,莫说十万生灵,纵是百万之众,也能翻手将之覆灭,然而……这数十万大军的碰撞,携带着引动天地的大势,卷动过来,纵然是阳神真人位在当中,也难免是要被气势消泯。

    “人世浩浩大势,莫过于此。”

    清原神色凝重。

    只见古镜之中,杀戮无穷。

    白岳一刀劈落,将那一个蜀国年轻士卒,劈落下来。

    一个面上犹带惊骇的头颅,飞到了远处,而他的身子,还往前扑了两步,才倒了下去。

    一个活生生的性命,就这么消泯了去。

    白岳脸上溅了些鲜红的血液,但他没有停歇,依然冲了上去。

    杀戮没有间断。

    有人死在战场之上,有人侥幸活命,却留下了手脚血肉在那战场之上。

    上层人物一道命令,他们便要冲锋陷阵,挥洒热血。

    于是,他们便拼出了这么一个令人骇然的场景。

    性命二字,在这里与地上的尘埃,并无不同。

    清原微微闭目。

    在他心中,陡然浮现一个词语。

    “人间炼狱。”

    ……

    一场激战下来。

    饶是白岳奋力杀敌,以他的强悍之处,却也带了不轻的伤势。

    但梁国终究没能攻破剑门关的这处险要关隘。

    姜柏鉴早已得知消息,准备了许多布置,应对来敌,应对天色变化,加上这处险要关隘,便轻易稳守住了。

    这一仗下来,蜀国损伤不多,但梁国损兵折将,则极为严重,尤其是前锋军队,尽数覆灭。

    “趁着夜雨掩护,攻破剑门关,确实是有希望的。”

    清原暗道:“可惜有眼道人这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