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相声大师-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永爷爽朗地笑了,道:“好,等今天节目录完了,咱爷俩好好聊聊,有机会到南京去,我多给你介绍介绍一些说相声的人认识,都是有本事的好角。”
“哎,好嘞。”何向东大喜过望地答应了。
众人都含笑地看着这一幕,相声界长辈提携后辈的传统古已有之,早年间万人迷李德钖先生就在天津提携过张寿臣先生很长一段时间,老先生人品艺德是没话说的,只是后来这种优良传统继承的人不多了。
今天在这个后台又出现了这一幕,怎么能不让人感慨呢。
少马爷也在这个温情脉脉的时候进来了,进来就拍着何向东的肩膀,哈哈大笑道:“好小子啊,唱的是真不赖啊,哪儿人啊,你叫卖的时候喊了两声天津话啊,是我们天津的小孩吗?”
何向东眼睛一亮,少马爷啊,久闻大名今日才是真正相见啊,相声界马家啊,在艺术方面那真正是标杆啊,天津相声有“无派不宗马”之说,现在相声是不景气,但马家绝对是例外,可谓是荒芜中的一枝独秀,可因此招来不少麻烦。
“少马爷,我在天津长大,但应该不是天津人吧。”何向东答道。
少马爷一愣:“这还有应该?”
何向东解释道:“我是个孤儿,小时候是被我师父从人贩子手里面救出来的,至于是哪儿人,我也不太清楚。”
少马爷点头道:“哦,这样啊,说到你伤心事了啊。”
何向东摇头道:“嗨,没事,这些年早习惯了。”
少马爷点点头,说道:“不提那个了,不说你这八大改行说的是真不错啊,在你这个年纪能把相声说到这个份上的,那是真难得了。”
“您太捧了。”何向东谦虚道。
少马爷继续道:“我们曲艺团啊,有相声队和鼓曲队,以前还是我们相声队比较吃香。这些年我们相声队就比不过人家鼓曲队了,为什么呢,就是人家恢复了传统曲目的演唱了啊,像《子期听琴》《黛玉焚稿》《剑阁闻铃》,这些都是很好的曲目啊。可我们相声却没有啊,我们也像团领导提过,可人家老是担心这个害怕那个,你说有什么好担心的,不就是那点……”
“咳。”张永爷及时咳嗽了一声,瞪了少马爷一眼。少马爷自知说了一些不合适的东西了,抿了抿嘴,面色虽然不好看但也不说了。
何向东一直听人说少马爷艺术水平很高,但为人性子很直,说话也不藏着掖着,今天算是见着了,是个实在人啊。
张永爷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很多老段子消失了是事实啊,没人说传统相声,这些老段子也没人继承,老艺人死了之后,就都失传了,这是很可惜的啊。我上次听说在安徽那边有个老艺人会快失传的一个段子叫直脖儿,我还去找了,可惜啊,刚到人家就死了,唉,也不知道现在还有谁会,多可惜啊。”
众人也是一默,现在传统相声的现状就是如此,他们这些老艺人是会一些传统相声,这是以前吃饭的手艺,但是会的不多,顶多几十段,上百段就了不起了,现在人也不指着这个吃饭,很多老段子都失传了。
“这段我会。”何向东突然说道。
众人愕然。(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三章 我都会
韩文德不禁问道:“你会?你不会是听错了吧,这是直脖儿,已经失传了的段子,我们都不知道谁会,你才多大了就会啊?”
老王也以为是何向东听错了,笑着帮着打圆场道:“嗨,叫你认真听,跑神了吧,听错了吧,也幸好这里都是你的长辈,不然你非闹笑话不可。”
听了这两人的话,其他老艺人脸上的愕然也散去不少,原来是听错啊,也是,这么屁大点的孩子怎么可能会这种失传了的段子。
张永爷却把眉头皱了起来,稍稍寻思了一下,问何向东:“你真会直脖儿?”
在场所有老艺人便是一怔,然后便看到何向东淡然地点了点头,说道:“我会。”
“你真会啊?”韩文德这回是真的惊讶了。
何向东点点头,说道:“直脖儿我师叔会一些,小时候就传了我一点。后来我们到了安徽,安徽那个老艺人叫王旭,我和我师父五年前去拜访过他,老前辈高风,把直脖儿完整地传给了我,还悉心指导我许久,现在回忆起来当年场景还历历在目,只是没想到那次一别竟然天人永隔了,唉……”
众人便是一默。
张永爷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丢失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很多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逝去,都失传了,真的很可惜。孩子,你是好样的,相声界有你们师徒是一个幸事。”
何向东摆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
也没有人让何向东来一段,在后台也不太方便,而且艺人行内窥探他人手艺是大忌。像韩文德这几个跟何向东能说上几句话的,关系还算可以的,是想等会找他聊聊,见识见识这失传的段子的。
少马爷微叹了口气,也找了个凳子坐了下来,道:“很多人都说我们相声里面这些老段子很俗很落伍,观众都不爱听,去年还有人说我们复演传统相声是对大众精神的污染,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哪儿就污染了,观众多爱看啊,去年做的调查说观众不是很喜欢么,专家也认可了,可就总有那些人反对。”
何向东道:“现在相声没落是事实,越是没落他们越是想着求新求变,现在都有人把相声变成小品了,可就是没人真正静下心来把咱们老祖宗这些智慧给总结一下,这里面不全是糟粕啊,宝贝太多了。”
少马爷点点头,他长得不像其他相声演员那么喜庆,让人看着就想乐,反而很是儒雅,有一种文学家的气质,他儒雅的脸上多了几分忧愁,说道:“现在年轻人也不愿意下功夫学,这帮人连太平歌词都不学,更不说其他的老段子了。”
“现在就有很多很好的老段子快失传了,像《滑油山》《猪吃豆腐》《家堂令》《吃翅子》这些都是很好的段子,这些年就没怎么听说过了,也不知道谁还会,唉,想来应该也快失传了。”
张永爷微微笑道:“是儿不死,是财不散,传统相声会有它的一条出路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失传一些是难免的,但我相信它是绝不了的,肯定有人会继承下去的。”
说完这话,张永爷把目光看向了何向东。
何向东回看着张永爷,低头一笑,然后再抬头看着少马爷,说道:“滑油山,我会。”
少马爷愕然。
韩文德也是一惊。
其他老艺人纷纷惊愕看着何向东,只有张永爷微微点头。
何向东环顾众人一眼,继续说道:“猪吃豆腐我也会。”
少马爷微微长大了嘴。
韩文德目瞪口呆。
老艺人们纷纷惊愕。
何向东道:“家堂令,吃翅子我也会。”
韩文德不敢置信问道:“真的假的,这么多段子你都会?里面有好几个我听都没听过,这你都会?”
何向东点头道:“是的,我会。”
韩文德长大了嘴,惊讶道:“你会多少啊。”
何向东稍加思索,道:“没数过,传统相声大概有一千多段吧,我会差不多六百吧。”
这话一出,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巨石,惊起轩然大波。
所有老艺人都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会这么多段,能会个百来段的人就已经是很稀少了,现在居然冒出来一个会这么多的人,真的假的?
饶是有心理准备的张永爷也大吃一惊。
连比较淡定的少马爷也错愕不已,不由得站起身来,神色凝重地问何向东:“你真的会这么多?你怎么会这么多的?”
何向东没有说话,是张永爷帮他回答的:“因为他的师父叫方文岐。”
“方文岐?”少马爷皱起了眉头,有些疑惑。
张永爷解释道:“就是那个跟那些人说总有一天他会用这些老掉牙的俗玩意来让他们知道到底是谁错了的人。”
“哦!是他?难怪了,他还来拜访过我父亲,向我父亲问过艺。”少马爷看着何向东的眼神都变了:“你原来是他弟子,难怪了,难怪了。”
其他老艺人还是不明白这二位大角对何向东的师父如此吃惊,他们虽然不知道方文岐这个人,但是却在心里把方文岐三个字深深记住了。
何向东看了众人一眼,露出一丝苦笑,他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惊愕而感到兴奋喜悦,反而他的内心是很悲凉的。
正是因为这些传统老段子,让他师父从五十年代开始重新浪迹江湖,求教问艺,几十年过的跟乞丐一样,期间受尽了苦头和磨难。
相声行内有话叫做宁舍一锭金,不传一句春。你要学别人吃饭的手艺,真的别提有多难了。有很多老艺人愿意传艺,愿意有人继承,有人只愿意传给自己的亲传弟子,也有人宁愿带进棺材里面也不愿意传给别人。
以前师父遭的罪他不清楚,但是他长大之后,开始和师父到江湖卖艺,也向很多老艺人问艺,吃的罪他自己是最清楚的。
一言难尽,难为外人道也。
张永爷看着何向东的眼神满是赞赏,他一点没有怀疑何向东说假话,点点头,掷地有声连赞三个好:“好哇,好哇,好。都说宁舍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我知道你们这些年肯定没少吃罪,也难为你这孩子也有这份心,我这里有一个单口相声,张双喜捉妖,也是快失传了的,你要是想学,我可以教你。”
何向东站起身,面色肃然,双手抱拳,对着张永爷一躬到底。(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祖来了
看着眼前这一幕,很多老艺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这些传统段子都是他们当年吃饭的家伙。
当年为了学一个好段子,不说是求教问艺了,就是给别人当儿子装孙子都肯干啊。可是现在呢,这么多好的段子居然******要失传了。
这怎么能让人不难受啊。
少马爷用手搓了搓脸庞,把头发往后一抓,然后放下,眼神中多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神彩,不仅仅是欣赏,还有更多别的味道,他问:“你现在在哪儿工作?”
何向东回答道:“我在北京开了一家小相声园子,我在里面说相声。”
少马爷问道:“相声园子?民间的?”
何向东点头道:“是的。”
少马爷又问:“跟你师父一起?”
何向东苦笑着摇了摇头,也没有过多的解释他师父的事情,只是说道:“没有,是我跟我师叔,还有前面给我量活的张文海先生,我们一起弄得,他们两位老先生都是抛家舍业的捧我,他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哎,张先生回来了。”
何向东站起来,用手示意了一下刚上完厕所进门来的张文海。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张文海。
张文海顿时这场景吓一跳,本来手上还甩着水的,现在都不敢动了,惊愕地看着所有人,发现所有人看他的目光都变了,他不禁问道:“这怎么了,这是,我才出去一会儿,怎么都看我?”
大伙儿也是边叹边笑。
少马爷继续问何向东:“那你那个相声园子现在经营的还好吗?观众多吗,爱听吗?”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何向东环顾众人,也不打算瞒任何人,实话实话道:“现在情况挺差的,每天开三厢都是入不敷出,我们都是在往里面砸钱。”
在场所有老艺人齐齐一默,连张文海也说不出话来,只能是苦笑,园子里面的情况是好了很多,可依然是入不敷出啊,现在缺的钱都是在用他的养老钱往里面垫。
顿了顿,少马爷看着何向东,很认真地问道:“情况这么差,你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吗?”
何向东回答很果断:“要。”
“为什么?”少马爷又追问了一句。
何向东没有立刻回答,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也说不好是为什么,我喜欢说,观众喜欢听,这就够了。”
“好,好啊,嗬,真是一个傻子啊,可相声界就缺你这样的傻子。”少马爷感慨不已,说道:“有机会跟我去见见我家老爷子,他应该会很喜欢你的。”
何向东瞬间抬头,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少马爷的,少马爷家的老爷子可不就是相声界的那位传奇人物嘛,目前相声界辈分最高,艺术水平最高的那位马三爷。
一个逗你玩,几代人的共同回忆啊。
“真的可以吗?”何向东又问了这样一句,他知道马三爷身体不太好,都住在疗养院里面,现在基本上已经不表演了。
少马爷道:“这段日子,老爷子身体还不错,你不知道吧,其实这个传统相声集锦就是我家老爷子担任的顾问,赶明儿我把他接过来,看看他能不能录上两个小段儿。”
张永爷也说道:“其实理应是我们登门拜访的,话说我也好些年没见着三爷了。”
少马爷笑道:“我跟老爷子说过你来了,老爷子挺高兴的,还让我给小张麻子带个骂。”
张永爷哈哈大笑,他外号就叫小张麻子,还有一个艺人叫张春奎,外号叫大张麻子,都是艺术水平非常高的老艺人。
只是他这些年辈分高了,别人都不敢这样喊他了,也只有马三爷这样跟他很熟的人才这么叫他,而且别人都是说帮我带个好,人家这儿直接给带句骂了,交情不够可不敢这么说。
张永爷笑着说道:“哈哈,三爷还是这么爱逗啊,要不明儿我去拜访拜访老爷子?”
其他艺人也纷纷说道:“是啊,我们也想去拜访拜访三爷。”
“三爷是我们说相声的里面辈分最高的了,这是我们老祖啊,我们得去拜访拜访啊。”
……
少马爷笑着伸手压了压众人吵杂的话,说道:“大伙儿的这份心,我先替我家老爷子谢过了。大家也不用特地去拜访老爷子,其实老爷子是我们这个节目的顾问,我们的表演他都会看的。然后摄制组这边的人也跟老爷子联系过了,明天老爷子会过来录两个小段儿,到时候大家就看到了,不用特地跑一趟。”
韩文德激动道:“老祖也要来使活儿啊,太好了,这回是真来着了。”
老王也道:“是啊,三爷现在可不怎么上台了啊。”
……
节目一直录制到傍晚,因为明天马三爷要来,何向东和张文海也都没回北京,能见着这位大能的表演可是件很难得的事情啊,尤其是何向东还存了请教的心思。
晚上,他也没去别的地方,到了张永爷的屋里,和张永爷聊了很久,前面张永爷上台演了一场,让他佩服不已了,不愧是江南旗啊,这实力。
张永爷也是非常擅长学唱的人,他和何向东聊了很多,也聊了很久,有讲作艺的,有讲做人的,也有讲相声行内的一些事情,小屋子里面常常有笑声飘出来。
张永爷学识很渊博,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又在江南奋战多年,他的人生阅历很丰富,艺术水平也极高,给何向东不少启迪,也教了他很多技巧性的东西。
这种技巧是轻易不外传的,相声这行是无师不传,无祖不立的,不是入了门的亲徒弟,连儿子都不会教的。张永爷肯教何向东这么多,真是老先生高风啊。
第二日,马三爷来了。
三爷就像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很干很瘦,一对很明显的招风耳,跟邻家大爷没什么区别,说话也很和善可亲。
一行人上前问好,马三爷也微笑着一个个打招呼过去,还时不时开几个小玩笑。
到了何向东这里,何向东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老祖好。”
马三爷笑眯眯地看着何向东,问道:“方文岐的徒弟?”
何向东道:“是的。”
马三爷道:“挺好,你师父很多年前就来跟我问过艺,很好的艺人,你也很好,昨天志明都跟我说了你的事了,孩子,你做的好啊。”
何向东眼眶忍不住有些泛红,他们这些年的坚持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他们的,他知道有很多人在背后骂他们是傻子,可他们还是一直这样坚持下来了。不为别人的评价,只为对得起相声两个字。
可今天听见马三爷这样的评价,还是让他鼻头发酸。
马三爷看着何向东,不慌不忙继续说道:“昨天你使的八大改行,他们刻成盘拿给我看了,你使的很好,尤其是柳活儿,真是一绝。”
何向东道:“您多指点。”
这时候,导演赵尔然也到后台了,就在门口喊道:“三爷,录制就要开始了,先录您的吧。”
马三爷对他点点头,说道:“哎,我就出来。”
赵尔然退走到前台去了,马三爷把外套脱了,开始往身上穿大褂,少马爷在帮他弄,马三爷边穿边说道:“在技巧上啊,你已经很不错了,基本上没什么可挑的了。要说欠缺啊,还就是年龄上面,得要跟观众多交流多磨合,说相声重点不是在台上说,而是在台下听。”
系上最后一个扣子,马三爷用手顺了顺大褂,说道:“当然了,这个急不来,需要很多年的磨砺,你还年轻,还要多说,多对观众说。相声这门艺术啊,就是面对观众的一门艺术,不一定非要执拗在台上的表演,更要紧的是和观众表演,只要他们认可你,你就算是聊天那也是相声。”
马三爷最后弹了弹袖子,对何向东微笑着说道:“所以啊,仔细瞧着。”
说着,马三爷负着手就往台上走。
何向东赶紧跟上,马氏相声,真正的精髓要开始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师传艺
马三爷从出场门走出之后,何向东和那一批老艺人都很快跟出去了,就在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小空地坐了下来,一个一个抬起头,像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非常认真。
三爷一身青色的大褂,很朴素,走路也没有气势和架势,就慢慢悠悠,身子有点微躬,就跟一位邻家大爷一样很随意的就走出来了。
这一出场,全场观众就沸腾了,纷纷起身为三爷鼓掌,那叫好声把台前的艺人的耳朵都有些震聋了,这架势实在是热情到可怕。
这就是相声泰斗的魅力。
何向东看着台上平平无奇的马三爷,又回头看看几经疯狂的观众,心里感慨颇多,这才是相声艺术的魅力,这才是相声艺人的魅力。
相声的确现在很不景气,但马家绝对是一枝独秀,可以说他们就是相声界的艺术标杆。
马三爷朝着观众连连鞠躬都压不下这如火的热情,良久之后,声音才暂歇,马三爷在台上,对着话筒和观众很平常地打招呼:“大家好啊,又见着了。”
观众再响起掌声。
马三爷年纪大了之后就很少说对口相声了,大多都是在说一些单口的,也不是什么长篇大论,成本大套的东西,反而很生活化。
马三爷现在的艺术水平说的玄幻一点叫做已经入了化境,手中无招心中有招,捻花飞叶皆可伤人,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表演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与观众的沟通达到一定境界,聊天也是相声。
这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境界,也是马氏相声里面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相声里面是没有流派的,因为这是一门语言艺术,他会根据演员自己条件的不同和观众的喜好程度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所以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弟子,会有完全不同的风格,甚至会跟他的老师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它不像戏曲表演,每一个流派都有非常鲜明的风格,你学这个流派的,你就要把人家的优点缺点都一起学了,人家一听就知道你是哪派传人。
相声里面没有流派,他们有某一氏的相声,像是马氏相声,侯氏相声,常氏相声,其中马氏相声的特点更加明显一点,少马爷就是马氏相声的传人,说起相声来不温不火,不咸不淡,不荤不素,虽然跟他父亲的风格不一样,但这些特点是一致的。
马三爷录了两个小段儿,就是生活中的小笑话,这期间没有任何一个观众走开,也没人去上厕所,或者是做别的事情,非常关注地看。
何向东在台下看了许久,他最关注马三爷的表演技巧和那股子难以言喻的亲切感,真的就跟邻家老爷爷跟你絮絮叨叨说故事一样,你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听,一点不厌烦,还时不时发出笑声,这种水平实在是太高深了。
马三爷这次演出也很顾着何向东,身子也是一直微微有些侧着,让何向东能观察地更仔细一点,他还把观众沟通的技巧通过相声表演展现出来了,好让何向东尽量多领悟一些。
这些东西只能在表演中领悟,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说实话,这场表演对何向东的影响很大,他感悟很多。虽然他的风格跟马三爷不一样,但是这种技巧性的东西是相通的,这是极其珍贵的经验。
这一天的录制也结束了,摄制组知道了何向东的事情,又让他录了一个段子,也没有多录。
这是传统相声集锦,录的是第二期,有些太偏的也没有录,最为关键的是有很多濒临失传的段子只有何向东会,别人没法跟他搭啊,又不好随意请教,这是人家的饭,觊觎人家饭碗是业内大忌,所以何向东师徒以前向其他老艺人问艺的时候,遭受的白眼肯定少不了。
第二日,张文海先回北京了,何向东倒是没急着走,跟着张永爷学了单口张双喜捉妖,这个段子现在已经很少人说了,也是属于濒临失传的老段了。
张双喜捉妖里面有很多神神鬼鬼的东西,非常扣人心弦,据说以前民国时候的观众晚上听完了,都不敢走夜路了。
而且这个单口每一个扣子悬念十足,引人入胜,扣子就是今天艺人说了一部分,会留下一个小悬念,吸引你下次再来听,这叫扣子。
上等的佳作,张永爷把它全部传授给了何向东,不仅仅是段子,还有张永爷这几十年相声生涯的感悟,何向东感受良多,对张永爷诚挚道谢。
也不只是张永爷,还有马三爷,录制完后马三爷又回到了疗养院里面,何向东也多次请教,马三爷也丝毫不吝惜自己的心得,倾囊相授。
何向东获益匪浅,他很感激这两位老前辈的帮助,教会他的不仅仅是艺术方面的技巧,更多的是艺德和人品修养。
到天津也有一个多礼拜了,何向东也要回北京了,最初来的那一批艺人也录制完成了,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了。
也没有什么仪式,很简单,何向东把衣服收拾了一下,放在一个大背包里面,他今天走,艺人们明天陆陆续续也都要离开了。
就在宾馆的楼下,老艺人们都来送何向东,韩文德捶了何向东一下,笑道:“以后有机会去山东,我请你喝酒。”
何向东笑着回道:“我可能是真的没什么时间,要不你把酒钱给我好了。”
韩文德一愣,旋即笑骂道:“好你个不要脸的小伙子啊。”
老王也是大笑,对韩文德说道:“瞧你这个坏老头,平时尽是在损我了,今天坏老头见着坏小子了吧,哈哈,这叫一报还一报。”
然后他又对何向东称赞道:“好小子,你这相声说的是真不赖啊,真给我们说相声长脸,好样的,我相信你以后一定能成大角的。”
何向东赶紧答道:“我也相信您小姨子的孩子一定是您的。”
“滚蛋。”老王怒骂,众人大笑。
刘腾之也上来和何向东说了两句,其他老艺人也说了一些离别的话,少马爷也来了,马三爷没过来,他对何向东道:“以后有机会多来天津,多上家里来玩,我也没什么能耐,帮不了什么大忙,但是力所能及的,你尽管开口,我一定不推脱。”
少马爷说话还是这么实诚,何向东真心鞠躬道谢。
张永爷也在,他就是静静的慈爱地看着何向东,也没有上前来,也没有说话,但何向东读懂了他眼神中的不舍。
何向东脸上撑出笑意,对众人点头笑笑,对张永爷深深鞠了一躬,对少马爷鞠了一躬,最后对所有老艺人鞠了一躬。
然后转身回了北京。(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六章 北京向文社
1997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是香港终于回归了。但是促成香港回归的那位伟人却去世了,他没有亲眼见证香港回归的那一刻,可悲可叹。
中国社会一切都处于巨变期,经济也插上了翅膀开始腾飞,短短数年之后,便已取得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成就。经济是一切文化娱乐的基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娱乐业迅速增长。
这一年,现象级电视剧《还珠格格》开拍了,明年上映将引发一波狂潮,另外各大电视台的娱乐综艺节目也有了显著上升趋势,其中以湖南卫视为首,这个曾经在90年代只能为猪饲料拖拉机打广告的小台,在短短数年时间竟由此成为了一代巨擘。
这一年,娱乐业开始萌芽,有先行眼光的人赚了个盆钵体满,或许就是连这些人都不知道老百姓对娱乐的需求是有多么庞大,以至于娱乐业在其后短短十几年里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年,北京向文社这颗种子终于渡过了它最危险的寒冬,迎来了春天,开始生根发芽了,也迈开了它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第一步。
现在已经是立夏了,北京也燥热起来了,田佳妮不在北京,她去了湖北跑演出和帮当地的拍的一个民国戏做配乐。
立夏,何向东是在北京过的,就在向文社园子里面,虽然是过节,园子里也没人放假。虽然是自由职业,没人管,上下班随意,可是压力是真大。
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到了周末就是真正放松一下了,老板给你放半天假都开心的不行了,因为你知道你就算放假,这个月的工资还是固定的。
自由职业却不一样,像何向东这样,他要歇上十天半个月的谁能管他,可他是一天都不敢歇,反而提醒吊胆的担心观众问题,人要是来少了,他们就得饿肚子。
不过今年还算好,每天观众都能稳定在四十到五十左右的人数,但是现在的票价已经提上来了,10元一张,所以现在一个月也有万把块钱的收入了,这看起来是挺多的,但不要忘了还有房租这一道天堑拦在前面,交完房租基本不剩什么了,现在算是不至于倒贴了。正如张文海所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