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声大师-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向东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突然有些感慨,又有些戏谑。

    站在何向东身后的那些人,也有些面面相觑,他们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现场还来了一些媒体记者,他们也在拼命拍照,兴奋不已。这可是大新闻啊,都说沾着何向东必有大新闻,果然如此啊。

    何向东看着高秉生,若是放在以前,他可能甩脸就走了,毕竟他们积怨太深了。

    可是现在跟何向东作对的那些人都已经倒了,向文社又刚渡过大难,何向东的心态也平和了许多,心中的戾气也消散了许多。

    高秉生看着何向东,心中突然有些惴惴。当年让主流相声界和向文社对赌的人是他,说要一生一死,换相声活路的也是他。

    冷血无情是他,理智残酷也是他,可心肠柔软还是他。

    现在胜负早就已经分明了,高秉生怎能让双方真有一方彻底消亡啊,所以这次向文社遇险,高秉生果断出手,翻云覆雨帮向文社渡过大难。

    江一生退缩,何向东海外商演成功,向文社即将在相声界彻底坐大,成就万世不倒之基业,主流相声界彻底落入下风,甚至岌岌可危。

    还是高秉生主动站了出来,舍弃掉自己全部面子来调和双方关系,但高秉生心中也有不安,他不敢确定何向东会不会接受这份善意,毕竟双方有宿怨。

    所有人都在看着何向东,都在等着他的答复。

    何向东深深地看着高秉生,看的非常用力,看着高秉生已经布满皱纹的眼角,和早就斑白的两鬓,以及他恳切的眼神,何向东有些心疼地笑了笑,他说:“有人请客不吃是傻子,我可要喝酒,而且要好酒。”

    高秉生闭上双眸,笑着点头:“你放心,应有尽有。”

第九百九十三章 戏剧性的一幕

    乔宇在美国的宣传的确很给力,何向东的相声专场演出宣传海报都登上时代广场了,老大的一个屏幕,老霸气了,也花老鼻子钱了。

    接下去的演出都很顺利,乔宇也真正见识到何向东的号召力了,他在后续的剧场预定中也展开了手脚,选择了一些大的剧场,基本上都是五千人左右的。

    不要说在国外了,就算是在国内,这种剧场也是大剧场了,能在这种剧场演出成功的,还真的没有几个人。

    能出国租这么大剧场做演出的,那就更少了。

    何向东和主流相声界的关系也再次缓和了,这次缓和是真的缓和了。

    上一次缓和还是在三年多前,是在方文岐的告别演出之后,因为那时钱国生出手撸了一帮人。

    所以整个相声界噤若寒蝉,何向东的压力也大减,获得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时期。

    只是这种缓和是暂时性的,迟早还是会迸发出来的,尤其是在十年大赌之后,江一生又跟主流相声界合作,双方的竞争到了白热化阶段。

    矛盾就像是架在炉子上的劣质高压锅,如果不去释放这股子气压,又没有高质量的锅盖死死压着,那这口高压锅迟早要炸开。

    这不,前不久这口劣质高压锅不就炸了么。

    这一炸,形形色色,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可是一番好戏啊。

    现在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何向东不是孤军奋战了,何向东有良好的观众基础,而且他背后也有大人物存在,现在他更是做成功了海外商演。

    原先这口劣质的高压锅的破锅盖,也早就换成了优质的坚不可催的锅盖了。

    而随着乔雄等一帮人的倒台,最尖锐的矛盾点已经折掉了。再有高秉生等一帮人疏通积攒在高压锅里面的气压,现在这口高压锅已经不危险了。

    而且以后,想来这口高压锅也不至于再发生像之前那样的大爆炸了。

    何向东和主流相声界再度进入缓和期,与上一次相比,这一次的缓和期肯定会相当漫长,但所有人都希望这样的缓和期能是永远。

    相声界真的经不起内耗了。

    但愿携手和平。

    何向东回国后的第三天,就被徐四海叫去了,说是上面有领导想见何向东。

    众人都心知肚明,何向东这次在海外演出实在是太成功了,海外华侨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国家必须要团结的对象。

    向文社的传统相声演员已经被纳入到国家战略布局当中了,何向东自然也是要被领导接见,并且要给他做政策培训的。

    这是人之常情。

    这个消息没有被媒体大肆报道,也没有哪家媒体这么不开眼,但是该知道的人还是知道了。

    主流相声界的人万千感慨,何向东终于还是走到了这样的一步,他们中有不少人曾经妒忌过何向东,也有不少人艳羡过何向东,还有许多人看轻过何向东,认为他不可长远。

    但妒忌也好,艳羡也好,看轻也罢,何向东终究还是走到了这样一步,走到了他们所有人都达不到的一步。

    ……

    江一生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把自己关在家里好几天。如今的向文社,真的是牢不可摧了。

    唉……

    机关算尽太聪明,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郑大玉也是狼狈不堪,他也不曾想到向文社竟会有如此的一天,他更不曾想到,自己会有如此的一天。

    江一生已经将他半雪藏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才能复出。不过他比其他那些被雪藏的演员要好,因为至少还有不少人记得他。

    在他的博客底下每天都还有好几万人过来骂街,他的私信每天也都能收到无数条骂街的消息。

    心理稍微脆弱一点的,都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和落差。

    短短半月时间,郑大玉就已经憔悴的不成样子了。

    ……

    向文社的海外商演,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接下来的几场演出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效果很好,场面火爆。

    美国的媒体还有一些当地的华人媒体也都进行了一些报道,华人媒体报道的格外积极,毕竟这是传统艺术在海外难得的辉煌。

    美国的媒体也在报道,他们听不懂相声,但是他们对中国的传统艺术非常好奇,尤其对在海外华人圈里引起这么大反响的传统艺术就更加好奇了。

    甚至还有不少美国媒体用了“美国又来梅兰芳了”来形容何向东这次的北美巡演。

    总而言之,何向东在美国本土人中也引起一些小小的轰动了,大家对这个来自遥远的中国的传统艺人产生了好奇。

    在美国留学的那些留学生们倒也都是一些秒人,他们知道美国人听不懂中国话,但是他们又想把何向东介绍给他们。

    所以他们就把何向东在网络上的相声给剪辑了一下,把那些贯口活儿,柳活儿,叫卖之类的弄成小视频,全都给传到美国的社交网站上了,还去艾特那些知名账号,让他们帮忙转发。

    何向东的柳活儿多好啊,京评梆曲,没他不会的,各地方的小曲小调没他不能来的,他可是个神人啊。

    而且他嗓子奇好,唱出来的那个味道绝了,既有老先生传下来的风味,又能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何向东的柳活儿早就征服了中国观众了,现在经过这些留学生之手,何向东的柳活儿已经传到美国观众的耳朵里面了。

    美国有歌曲,有嘻哈,有乡村音乐,还有歌剧等等,但是他们可从来没听过中国传统的唱曲。

    他们不懂中文,听不懂何向东的包袱,但音乐是无国界的,他们竟然听何向东的柳活儿着了迷了。

    网上的视频,都是观众自己录的,有些是用照相机,有些是用手机,现场又很吵杂,所以效果很差,听起来很不得劲。

    那些老美朋友们就感觉心中老有东西在挠似的,明明面前就站着一个美人,可偏偏有层薄纱在阻拦者,若隐若现,这谁受得了啊。

    所以当何向东在美国进行到最后一站纽约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第九百九十四章 百老汇

    纽约的演出是美国的最后一站,今年何向东的北美巡演,总共安排了六站,美国四站,加拿大两站。

    纽约演出结束之后,何向东就要去加拿大了。纽约站演出时间是在12月下旬,接下来的一月份要在加拿大演出两站。

    现在美国也冷,美国的地形很有意思,它是东西两侧有山,南北是通透的平原。

    所以夏季的时候,热带的湿热气流能一直席卷而上,通到加拿大。而在冬季的时候,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也能一直冲到美国最南端。

    现在正是美国最冷的时候,何向东他们都带了好多件衣服过去,羽绒服等御寒之物更是不能少。

    飞机上,乔宇陪同。

    何向东现在是大明星了,但是他也没有要求出行一定要坐头等舱或者说一定要专车接送之类的。

    他跟乔宇是朋友,朋友嘛,就是要为对方着想,能省一点就是一点吧,所以何向东坐的是商务舱,其他演员员工都是坐的经济舱。

    商务舱里也有不少中国人,他们瞧见何向东了,也特地过来打了个招呼,还要了个签名合影,何向东倒是也很大方,就跟他们签名合影了。

    等他们都弄完了,何向东才重新回到座位上,乔宇笑着对何向东说道:“何老师,您的粉丝可够热情的啊。”

    何向东笑着摇头道:“嗨,我都一把年纪了,跟那些年轻艺人可比不了,那些年轻人的粉丝可疯狂着呢。”

    乔宇笑道:“您也没多大年纪啊,怎么,身体不行了?”

    何向东拍了他一下,没好气说道:“去,别听那些女演员瞎说。”

    乔宇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

    旁边坐着的那些中国人也都笑了,飞机上的那些美国朋友则是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些中国人。

    乔宇笑完了,对何向东说道:“何老师,您猜猜我们这次在哪儿商演?”

    何向东不假思索道:“纽约啊。”

    乔宇忙道:“不是,不是,我是问哪个剧场?”

    何向东眉头一挑,好奇地看向乔宇。

    乔宇也在嘿嘿笑着,眉眼中满是得意之色。

    何向东心中已经隐隐有猜测了,但他还是问道:“哪儿?”

    乔宇回答:“百老汇。”

    百老汇指的是百老汇大道,这是美国的一条路,南北走向。百老汇大道出名是因为在这条路上分布着许多家剧院,早在19世纪初,这里就有剧院了。

    所以也是从那时候起,歌剧在美国便逐渐发展兴盛起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百老汇发展到了顶峰,在当时,这条路上足足有八十多家剧院,每天演出上百场。

    可惜好景不长,30年代,美国遇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大家都活不下去了,谁有钱去看演出啊。

    也是在这个时候,梅兰芳先生来到了美国,而且也来到了百老汇演出。

    也正是在百老汇中,梅兰芳的大名响彻整个美国。

    还是在这百老汇中,梅兰芳两个星期的演出票被三天之内全部抢光。当时,纽约最高的票价是6美元一张,可是梅兰芳的票却被炒到了16美元一张,要知道这可是经济危机大萧条中的美国啊。

    梅兰芳创造了奇迹。

    当然了,30年代的美国是百业凋敝,可现在的美国则是地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百老汇也早就复兴并且更胜往昔了。

    百老汇是美国剧场演出的标志,这里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数不清的好作品,更有说不完的好演员,所以几乎所有美国人都会认为,只有在百老汇演出成功了,才算是能满足挑剔的美国人的口味。

    何向东也没想到乔宇把剧场选在百老汇了,可是何向东也没打算征服美国人啊,相声这门艺术本来就有局限性,他只能给中国人表演,难不成你还指望相声演出还有许多美国人来看?

    何向东有些哭笑不得,他对乔宇说道:“老乔,你干嘛选这儿啊,咱又不给美国人演。”

    乔宇却理由十足:“不是,百老汇毕竟是美国剧场演出的一个标志,咱们能在里面演出成功,那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也算是咱们传统艺术的荣耀啊。”

    “还有当年梅兰芳先生不也在这里演出过么,而且还那么成功,咱们这也算是追寻老先生的脚步,这也是传承的一种啊,到时候咱们也可以说前有梅兰芳,后有何向东。”

    何向东忙摆手:“别,别这么说,我跟梅先生可没法比,人家那是真正的世界级的艺术家,我在中国人堆里混混还可以,其他的就不行了。人家这么说我,那是抬举;咱们自己这么宣传,那就是找骂了。”

    乔宇也无奈地笑了笑,宣传嘛,可不就得制造点热点争议点嘛,你这么谦虚,让我们怎么弄啊?

    “好吧好吧,你说了算。”乔宇遇上何向东也只能无奈了。

    剧场是演出方选的,何向东也不太好干涉,而且现在都选择好了,那就这么定下了。

    何向东倒是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对,无非是演出嘛,在哪儿演不是演,反正来的都是中国人,正经说就行呗,就算是在百老汇演出,难不成你还指望外国人来啊?

    到了纽约了,何向东等演员在酒店下榻,两人一间,这是向文社的老传统了,逗哏捧哏一间房,谁都不能例外,包括何向东和薛果。

    他们这段时间也出了好几次国了,倒是也习惯了许多,很快就把生物钟调整过来了。

    离演出还有一天半的时间,何向东也带着这些孩子们一起去外面逛逛,吃点当地特色。

    何向东其实就爱在路边上吃东西,边走边吃,或者直接吃大排档,他认为这是一种享受。

    但是何向东现在是大明星了,可没以前那么自由,他要是在国内吃个路边摊,得被人围观死。

    现在在国外,他可算是能放松一把了。现在何向东就端着一碗炒面边走边吃,他边吃还边说外国炒面没有国内好吃。

    他倒是真惬意。

    这边吃完看完乐玩了之后,就要演出了,可真正到了演出那天,何向东却是大吃一惊。

第九百九十五章 老外来了

    商演一般都是晚上七点钟开场,向文社在国内就是如此,现在在国外也是这么安排的。

    向文社的演出团队下午就过来了,下午时分,剧场开张演出的也不算多,路上的观众也没有多少。

    何向东在剧场门口稍稍驻足了一下,随意看了一眼,街上基本都是外国人,倒是也没人认出他来,他看了几眼,也就进入后台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时间了,在上场演出前,何向东还跟向文社的这些孩子们最后说了一次活儿。

    然后何向东和薛果最后也对了一次活儿,这样准备工作就做的差不多了。

    等这些都弄完了,何向东带着孩子们去熟悉了一下剧场,然后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安心等待演出了。

    在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大家稍微吃了一点东西,老二还出去看了一眼。

    一直到晚上六点钟,剧场门口已经挤满了要来看演出的观众,剧场方的工作人员负责检票,一会儿就要检票了。

    环天传媒的人也出去看了一眼,回来之后跟乔宇说了一声,乔宇立刻就把眉头皱起来了,赶紧又吩咐人出去看看。

    乔宇在房间里面来回走着,眉头紧紧锁着,神色忧虑。

    “怎么了,老乔?”何向东见乔宇有点魂不守舍。

    “没事。”乔宇下意识回了一句,可当他反应过来这是何向东的问话的时候,他又想回答,可是张开嘴了,还是把话给咽下去了。

    何向东见他不想说,那他也就不追问了。

    过了稍顷,原先跑出去的那名工作人员再次匆忙跑回来,凑在乔宇耳边,跟他一说。

    乔宇脸色陡然一变,失声道:“什么?”

    这一声把后台所有人都惊动了,所有人都在诧异地看着他,连何向东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乔宇终于忍不住了,他来到何向东身边,连忙说道:“何老师,观众那边出问题了。”

    “怎么了?”何向东问道。

    乔宇眉头大皱,他自己也觉得这个消息有些荒诞,可这就是事实,他头都大了:“额……观众……观众那边来了好些外国人。”

    “哈?”何向东懵了。

    后台的演员们也都懵了。

    “什么玩意儿?”何向东甚是意外。

    乔宇也很无奈,他也不愿意相信,可这就是真的啊,乔宇只能无奈说道:“这是真的,人家是拿着票来的。”

    何向东都傻眼了:“外国人来听相声?这不闹着玩嘛,他们听得懂吗?”

    乔宇无奈道:“谁知道呢,谁知道他们哪根筋搭错了,这不胡闹吗。”

    何向东头都大了。

    后台所有演员都傻眼了。

    何向东稳了稳心神,问道:“外国观众来了多少人啊?”

    乔宇扭头看向前面出去打听消息的那个观众人员。

    那人回道:“现在还不清楚,因为检票还没开始呢,但是门口已经有好些拿着票等着的,我数了数,差不多二十多个人是有的吧,当然现在在门口的观众只是少部分而已。”

    何向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又问:“你看清楚了吗,那真是来听相声的?不会是人家拿的是别的剧场的票,结果走错走到咱这里来了吧?”

    那工作人员道:“哎呀,真不是啊,我还特地去拿了他们的票来看,上面写着的就是咱们这场演出。我问了一下,人家就是冲着您来的啊。”

    何向东绝望了。

    陶方白在一边插嘴道:“师父,没想到您在外国的知名度也这么高啊,人外国观众都来捧你来了。”

    “边儿玩去。”何向东没好气地骂了一句。

    何向东顿觉蛋疼,这叫什么事儿,怎么老外也来听相声了,他们听得懂吗?

    “不会是有人在捣乱吗?”何向东心中升起了警兆。

    可是在细细一想,也不对啊,他也没在美国得罪谁啊。再说他就算得罪人了,人家也不至于安排一帮美国人来恶心他啊?

    可也说不好,进门都是客,买了票的就是观众,人家凭票进场,你总是要演好了吧。

    等下外国人进来一听,发现听不懂,等下人家当场骂街撒泼,好好的一个演出不是给捣乱了么,消息传到国内去不就丢人了嘛。

    难道真的有人在捣乱?

    主流相声界的人?

    不可能啊,自己刚跟他们和好啊,领头的那几个人都已经倒了。何向东凶威犹在,谁敢在这时候惹他啊。

    难道是江一生?

    也不应该啊,江一生被高秉生阴了一把,现在正龟缩着呢,连头都不敢冒,他不至于啊。

    那还有谁,自己还有什么仇敌?

    何向东细细思索,众人则是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乔……乔……”剧场的经理匆匆赶来,这剧场经理是个典型的白人壮汉,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

    乔宇赶紧迎上去询问,两人交谈起来。

    他们用的是英语,何向东一句也没听懂,就知道他们在那儿叽里呱啦地说。

    这次出国演出的演员里面也就只有老二一个人懂英语,他正在听乔宇和剧场经理的对话。

    何向东也没去打扰老二,就让他先听听是怎么回事吧。

    老二听了没多大一会儿,嘴巴就惊得合不上了。

    “怎么了?”何向东终于发问了。

    老二扭头过来,神情有点呆滞,他看着何向东说道:“师父,纽约副市长要过来看演出。”

    “啊?”何向东也傻了。

    得,这回真不是有人故意害他了,谁能请的动这尊神啊,江一生不行,主流相声界的人也不行。

    可是他们干嘛来听相声啊,倒不是何向东妄自菲薄,可关键他们也听不懂啊,来瞎乐吗?

    何向东一摊手,无奈道:“得,计划全得改。”

    何向东差遣老二出去打听了一圈才知道其中原委,原来何向东的那些柳活儿视频被留学生们剪辑了一下放上网去,然后就火了。

    美国人民也挺喜欢何向东唱的东西的,然后又知道何向东来百老汇演出了,于是,他们也买票来看了。

    保不齐他们还以为何向东唱传统曲子的歌手呢。

    这不蛋疼吗,相声从来都是以说为主的,你就单纯听个唱,在网络上听听不就好了嘛,来剧场干嘛,还勾搭来一个副市长。

第九百九十六章 柳活儿

    在何向东看来,只要是买了票的,那就是他们向文社的观众。人家观众只要进场了,你就一定要好好演出,要对得起人家的票钱。

    现在来了这么多外国观众,何向东自然也不能不认真对待啊,他总不能把人家给赶出去吧,人家也是花了钱买了票的,这就是衣食父母啊。

    何向东现在想想,就有些琢磨过味儿来了,他估摸着有好多美国观众以为他就是专门唱曲儿的呢,就像那些专门的戏曲演员或者大鼓演员,他们也是奔着这个来的。

    可何向东是个相声演员啊,他是来说相声的,又不是来唱戏的,他唱的东西他们能听,可他说的东西他们听不懂啊。

    这不是蛋疼吗。

    可是何向东也没辙啊,人家来都来了,自己也要对他们负责啊,无奈之下,何向东只能把今晚的节目全都改了。

    原本第一个上场的是高刚龙和管洪,他们合说一段《对春联》,现在也只能改了,改成《卖估衣》。

    何向东的薛果的第二场也换成了《杂谈地方戏》,第三场陶方白和李耕,他们则是换成了《学叫卖》。

    第四场还是何向东和薛果,他们把节目换成了《洪洋洞》,第五场是郭庆和老二,他们今晚上说《绕口令》。

    最后攒底的相声是何向东和薛果的,他们来一段《八大改行》,这是个大活儿,攒底是够了。

    今晚上的节目基本上都是柳活儿节目,要不就是以说贯口绕口令为主的。

    这种节目才能最大可能满足全场观众的观看需求,至于观众听不懂中国话,那何向东是真的没办法了,谁让他们买票了,凑合着听吧。

    这一场上去的,也就只有老二和陶方白懂外语,他们还能跟台下交代两句,其他人只会说个哈喽,他们能怎么办,他们也很绝望啊。

    这六个节目,何向东是尽可能满足观众了,但是对他来说,他可得累疯了啊。

    全都是大活儿啊,一晚上演三场大柳活儿,这可是超高强度工作啊。

    别以为唱戏简单,唱戏比唱歌难,也比唱歌费嗓子多了。尤其是何向东今晚上还要涉及到各大戏种,这些转换也累啊。

    何向东已经不年轻了,往上倒个五年,他还觉得无所谓。现在就会觉得有点吃力了,毕竟身体状态已经不在巅峰了。

    何向东还让徒弟们给他寻摸一点冰水和香梨,还让人给他拿了一瓶香油,他要开嗓和润嗓。

    香油和香梨是润嗓子的,这跟给发动机加机油是一个道理。冰水则是刺激一下嗓子,好让嗓子能更利索一点,等会儿能翻上高腔。

    早年间,何向东都不喝这种冰水的,太刺激嗓子了。现在嗓子早就定型了,也无所谓了。

    今晚上大活儿又多,他到后面,嗓子肯定会吃不消的,肯定是需要冰水刺激一下的。

    这就是七伤拳了,未伤敌先伤己。

    何向东吃了几只香梨,然后又喝了一点香油润了润。

    自从知道有外国人买票过来看演出,何向东就让票房的人帮忙盯着了,让人统计一下到底有多少外国人过来看演出。

    现在观众基本上已经全部进场了,票房的统计结果也已经出来了,这一场一共有一百二十个外国人来看演出。

    这剧场坐满了是四千多个人,一百多个人在这四千多人里面自然是少数群体,可他们却扎眼的很呐。

    上场前,何向东带着向文社众人祭拜祖师爷,还有方文岐和张文海。

    何向东心中也是苦笑不止,纵观整个相声史,也没哪个相声演员是给外国人说相声的吧。

    那自己这是给相声长脸了,还是让相声尴尬了?

    何向东摇摇头,甩掉脑子中乱七八糟的想法,鞠躬之后敬香。

    然后上场。

    ……

    开场。

    这是美国巡演的最后一站,何向东弄得还是比较隆重的,他也把乐队带过来了。

    舞台大灯一亮,乐队出场,坐好了,几个小家伙还往人群里面瞥,等他们看到外国人了,他们也不禁面面相觑起来了。

    笙管笛箫响起。

    那群外国人也挑了挑眉毛,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演员出场,何向东和薛果走在最前面,其他人跟在后面。

    来到台前,何向东拱手鞠躬谢观众,观众也在叫好鼓掌。

    何向东起身,回到自己位置上,看着台下稀稀落落坐着的外国人,他突然有些哭笑不得:“都来了啊,楼上楼下坐了好几万人。”

    薛果笑道:“哪儿来那么多人啊。”

    何向东道:“好几个姓万的人。”

    薛果傻眼了:“这也算啊?”

    何向东理所当然道:“那当然,人家姓伊万洛夫。”

    薛果一摊手:“好嘛,还是个外国姓。”

    何向东有些气急败坏道:“我能怎么办,台下坐了这么多外国人,我都不知道他们干嘛来的?”

    “噫……”全场观众纷纷发出幸灾乐祸的声音,他们自然也看到这些外国人了,心里正憋着看热闹呢。

    台下坐着的那个外国人则是全都懵逼了,台上那群人干嘛还不唱戏,怎么吧说半天啊,他们一句都没听懂。

    台下这帮中国人还在笑,我靠,你们在笑什么?还有几个外国佬怕被人看出糗来,结果他们也跟着傻乐。

    等台下观众齐声喊噫的时候,他们又懵了一下,我去,你们中国演出还能这么玩?

    何向东在台上也是万般无奈,他招招手,叫道:“小陶,过来,跟台下的那些外国观众交代一下。”

    陶方白出来,跟外国观众解释了一下,说他们是说相声的,相声是中国传统的语言艺术,是以语言为主的。但是今天为了照顾他们,他们这些演员也会尽量唱一些传统的东西,好让他们也能听一听。

    好些外国观众这才知道,台上那人是说脱口秀的,原来不是唱歌的,他们也蛋疼了,这票买的。

    当时就有好几个外国人站起来了,要往外走。

    何向东见了,也没拦着。

    见陶方白交代完了,何向东也想赶紧开始,就说道:“那咱们演出就要开始了,熟悉我们向文社的观众都知道,我们在做大型演出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开场小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