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声大师-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噫……”同学们又开始起哄,尤其是女同学。

    陶方白也乐不可支,他现在已经系统地学了不少相声知识了,知道何向东所使用的技巧是三翻四抖,不过这也得看谁使,何向东使出来的效果就是好啊。

    相声有人保活和活保人之说,何向东就属于典型的人保活,不管段子是皮薄还是皮厚,在他的嘴里都特别响,这就是能耐。

    何向东稍稍收敛了一下脸上的笑意,他要开始入活儿了,不对,这叫开始正经讲座了,他道:“好,咱不闹啊,不管怎么说呢,今天都很荣幸能来跟大家聊聊天。”

    “我是一个相声演员,也没有别的什么能耐,我也就会说相声,所以今天来这里呢,我也就跟大家聊聊关于相声的东西。哎,现场有懂相声的吗?”

    “有。”现场还真有搭茬的。

    何向东马上接茬道:“好,请你出去。”

    全场大笑,那个搭茬的学生也在哈哈大笑。

    何向东也笑:“咱得把这个懂行的人轰出去才行,不然我这都不太好忽悠了。”

    众人再次大笑。

    何向东道:“那咱们接下来开始聊聊相声……”

    ……

    酉戌班。

    记者们的火力还是集中在高秉生身上,他们很想挖出高秉生是不是对何向东有意见,一旦能证实这一点,那明天的新闻可就真的是要爆了。

    所以记者们的提问也越来越大胆,越来越露骨:“高老师,请问您对向文社还有何向东怎么看?”

    高秉生依旧是笑容满脸,从外表上看这人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他道:“现在好多媒体都在谈论主流相声还有民间相声,其实民间相声剧场很早就有了,更早的时代咱们就不提了,就拿现在来说,我们李金斗老师的周末相声俱乐部就是民间相声小剧场,也开了好几年了,现在也是民间相声小剧场的领头羊。”

    “包括向文社,向文社也是民间的相声小剧场,人家现在是声名大噪,顾客如云,热议度非常高啊,就连我们在这儿开新闻发布会,你们都还一直在提向文社,啊,哈哈哈……”

    记者们也在笑。

    高秉生继续道:“至于对向文社呢,我是比较欣赏的,或者从更高层面的角度上来说,我是非常喜欢和欣赏民间相声班子的。虽说我是一个体制内的相声演员,但我更提倡相声多元化,这也是我会支持酉戌班的最根本的原因。”

    “现在咱们经常会说什么体制不体制的,呵呵,但是在解放前,在旧社会时期,那是没有体制内演员的,大家都是在民间小剧场里面说相声,都是民间的草根艺人。”

    “可就是在这批草根艺人里面却出了无数的名家大师,相声最辉煌的年代就在这里,再反观现在,相声已经很没落了。我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也在考虑怎么拯救相声。从向文社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学到了很多,或许民间相声会给现在的相声界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其实说实话,咱们现在相声界就没几个成器的年轻人,相声新生代都快要断层了。我们除了要发展好主流相声,也要关注和引导民间相声,我们也希望民间相声能给相声界带来新的活力,或许民间相声能培育出新的大师来也不一定啊,毕竟相声曾有大师啊。”

    ……

    北大。

    何向东道:“相声起源在清末,现在也有很多学者,说宋代啊,唐代啊就有了相声的影子和萌芽,但那种说法就比较牵强了,相声真正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还是在清末。”

    “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相声的历史,是我们相声的故事,因为有些人、有些事不能被我们遗忘。”

    说着,何向东敲了一下鼠标,黑板上的投影仪露出了第一章ppt,这也是何向东讲座的题目…《相声曾有大师》。

第七百六十四章 因为钱

    相声曾有大师。

    何向东在北大进行着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场演讲,他不懂讲座,也不懂演讲,但他懂相声。

    他想把相声说给现场的这些人听,甚至还想借助现场的媒体,把相声说给全世界的人听。

    他今天说的不是相声段子了,而是相声两个字,他要告诉所有人什么才是相声,什么才是相声艺人。

    相声从清末到现在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有太多人,有太多事不应该被遗忘,可偏偏这些人、这些事却已经被人遗忘的太久了。

    遗忘的却偏偏是这些偏偏。

    何向东在知道有可能要来这边做讲座的那一刻开始,他脑海里面就有无数鲜活的画面在闪烁,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他自己要说什么。

    何向东是站着给大家做讲座的,全程他都是站着的,虽然旁边有椅子,可他始终不曾坐下。

    何向东面上露出轻松的微笑,问现场的同学们:“诸位同学,你们也都是北大的高材生,肯定都是有身份证的人。”

    同学们都笑,这都挨着吗?

    何向东接着道:“所以啊,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应该都是听过相声的吧?那么,有没有人能回答我相声是什么?”

    何向东笑眯眯看着大家伙儿。

    现场大部分人都陷入了沉思,要给相声下一个定义,他们还真是一时半会下不出来,连现场研究传统文化的教授都微微皱起了眉头。

    下定义不难,难的是要把定义下的既准确又简洁,而且还得有很高的学术性,这就有些难度了。

    正当所有人都思索的时候,台下的也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声:“何老师,您刚刚提的是两个问题。”

    何向东一怔。

    原本还陷入沉思的全场,突然哄笑开来,刚刚何向东还说问大家一个问题,结果他张嘴就说了两个了,也还真有人能挑出毛病的。

    何向东摸着鼻子,苦笑开来,他扭头就喊:“保安,保安呢,把这个家伙押出去。”

    “哈哈……”众人大笑。

    何向东也笑着解释道:“原谅我没没上过学,我也不识数。虽说我没上过学,但是我一点都不骄傲。”

    “哈哈……”众人再笑。

    玩笑开完了,何向东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就问:“现场有没有同学们能给出答案的?”

    众人一阵沉默,倒不是大家心中都没有想法,应该说全场绝大部分人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只不过他们都不说而已。

    何向东笑眯眯地看了两圈,突然在人群中间站起了一位戴着眼镜非常斯文的男人,他对何向东微微一笑,说道:“何老师好,我心中倒是有那么一点点想法,想跟何老师分享分享。”

    何向东也非常客气道:“您请说。”

    那斯文男子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相声是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技巧,辅以相声段子特有的结构来使人发笑且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一门曲艺艺术。”

    说罢之后,全场鼓掌,何向东也在鼓掌。

    何向东赞道:“说的很好的,定义的很全面也很准确。”

    台下有人搭茬道:“那当然,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研究的蔡教授。”

    何向东微微讶异:“原来是教授啊,失敬失敬。”

    蔡教授摆摆手,笑着道:“不必这么客气,鄙人浅陋拙见,让何老师见笑了。”

    何向东忙摆手。

    蔡教授又道:“刚才我说的只是我从学术的角度来给相声下了一个定义,但是我也特别想知道何老师您作为一个专业的相声演员,你是如何在相声下定义的。”

    何向东点点头,都不见他多加思索,张嘴便道:“吃饭的工具。”

    众人一愣。

    连提问的蔡老师也愣住了。

    这也太直接了吧?

    相声的表演形式,相声的演出特点,相声价值意义,这些什么都没说啊,就一个吃饭的工具,那不说相声,去挑砖头不也是吃饭的工具?

    蔡教授满脸的意外,他也没想到何向东居然会说出这么一句来。

    何向东伸伸手,对蔡教授道:“蔡教授,您先坐。”

    蔡教授点点头,坐了下来,他等着听何向东的解释。

    何向东解释道:“都是相声是门艺术,什么叫艺术。艺,说的是我的这一身本事;术,我把这一身本事换成钱,这叫术。艺术艺术,把自己的本事能耐换成钱,这就叫做艺术。”

    听了何向东的解释之后,众人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合都合不上了。

    这个解释也太粗暴了吧,谁家解释艺术是这么简单粗暴的啊?艺术在众人眼里不都是很高雅的嘛?艺术家不是都很执着又清高的嘛?

    何向东的解释也太粗俗了吧?

    众人三观都要被颠覆了。

    连蔡教授也愣了好久,半晌不知道说什么好,可是细想想,何向东说的也并不是全无道理啊。

    何向东当然也看出众人心中的疑惑了,他道:“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把艺术解释的太粗俗了?”

    “恩。”众人附和。

    何向东却来了一句:“搞艺术不是为了钱,你让那些艺术家喝西北风去啊?你让他们没饭吃,你看看还有几个人还肯坚持他们整天挂在嘴边的艺术?”

    这句话一出来,众人都被噎了一下,可他们总觉得不对,搞艺术是要有钱,但也不能说搞艺术就是为了钱啊。

    何向东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从钱财上面起来的,艺术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

    众人哗然。

    何向东道:“相声是怎么来的?相声的产生跟口技有离不开的关系,最初的口技艺人都是站在屏风后面表演,有模仿动物的,有模仿大自然的,还有模仿邻居二婶的,所以自然而然,他们的表演技巧也有说学逗唱。”

    “在屏风后面,有一人表演的,也有两个人表演的,这在我们行内叫‘暗春’,只不过这批艺人里面有很多人后来走出了屏风,来到了观众面前,开始面对面给观众表演,他们完成了由暗春往明春的转变,这就是相声的雏形。”

    “那么为什么这艺人要从屏障里面走出来,为什么他们要面对面向观众表演呢?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在屏障外面的演出要比在里面赚得多,所以你们看看……”

    在场众人都愣住了,好像还真是这样啊。

    何向东微微一笑,接着道:“为什么会有相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声段子,这些东西不是天上来的,是相声前辈自己创造出来的,为什么他们要创造这么多相声段子,为什么他们要慢慢完善相声演出形式,就是因为这样做能赚更多钱,所以你们还觉得我说错了吗?”

    众人愕然,但却无人反驳。

第七百六十五章 大喘气

    何向东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全场所有人嘴巴都张大了,连蔡教授都惊讶地合不拢嘴。

    他是专业研究传统文化,他对艺术产生的原因是非常了解的,毕竟他是做学术研究的。

    任何一门艺术的产生,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包括社会的,文化的,还有艺人自身的,外部的内部的都有。

    但是在这里面起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因素,毕竟是人就得要吃饭啊,只有这门艺术能赚钱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只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了,这门艺术才能壮大,才能慢慢完善。包括这个完善过程,其实也是经济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何向东说的也没错。

    但是蔡教授知道何向东说的只是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同时起作用的,这些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

    当然最让他闹不清楚的一点,就是何向东为什么要这么说啊。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人的心理就是觉得谈钱很俗的,尤其是艺术,所有人的潜意识里都是认为艺术是不能谈钱的。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啊?

    他为什么要自己挖自己的墙角啊?

    蔡教授是真的闹不懂了。

    北大的同学们也很纳闷,但他们还是比较淡定的,毕竟北大历史上出了太多的奇人怪人了,所以北大的校风就很兼容并蓄,什么妖孽什么奇怪观点他们都能接受。

    何向东的发言把向文社的人都吓了一跳,何向东的经纪人常声都要坐不住了,他立刻往媒体记者那边看去,见着媒体朋友们兴奋地要飞起来的样子,他一颗心就一直往下坠。

    老大陈军和老三郑大玉也是大眼瞪小眼。

    薛果是何向东的老搭档了,他非常了解何向东,他知道何向东经常跟怼天怼地,但其实他非常有分寸,何向东虽然说了这些话,但他必有下文,所以薛果是最沉得住气的。

    何向东在台上依然非常洒脱,他非常清楚他刚才的话会给现场这么多人带来什么样的心理震动。

    这是一个相声演员应该要掌握的东西,一个相声演员站在舞台上,他需要知道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会带给观众什么。

    所有的东西,他都是有所预测的,包括观众的反应。现在的何向东也是如此,对这一幕他早有预测,而现在现场观众的反馈也如他所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何向东呵呵一笑:“很惊讶?不用惊讶,别觉得谈钱俗,没有钱就没有艺术,或者我换一个词,恩,你们学术上应该叫经济因素,这个词会不会委婉一点?”

    “哈哈……”同学们都在笑。

    蔡教授也点点头。

    何向东也笑了几下,继续道:“刚才我们说了相声的起源,也说了艺术的起源,所有的起源都是钱,哈哈,那么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呢,靠的是什么?”

    “钱。”下面有人搭茬大声喊了一句。

    何向东一指他,笑骂道:“同学,你很俗啊。”

    众人大笑。

    何向东挥挥手:“别闹啊,你们可都是有身份证的人。”

    众人再笑。

    何向东也跟着笑,他挺喜欢这里的,他虽然没上过学,但是非常喜欢学校的氛围。

    他点点头,说道:“没错,还是钱。”

    众人心中一坠,果然还是钱,有些期待的剧情反转的同学们也不免有些失望。

    蔡教授也苦笑一声,恐怕何向东的讲座就是要这样说了,他是不打算改了。

    现场最兴奋的就是那些媒体记者了,他们可太喜欢何向东的讲话风格了,何向东讲的越出位,他们就越兴奋,这可都是最好的新闻报点啊。

    “但是。”还不等大家反应过来,何向东就大喝了一声,众人心中一摄。

    难道……

    何向东看着全场所有人,他用右手戳了戳自己的心脏,眼神有力,说话更是质地有声:“经济因素是艺术发展的源动力,这是最根本的因素,不只是艺术,其他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但是除了金钱之外,还有我们的艺人的心,一个艺人滚烫的内心。”

    何向东说的话诚恳无比,眼神也非常真挚,所有人都感到了何向东内心的赤诚,他们又想起了媒体曾经报道过的向文社的故事,他们相信何向东说的是真的。

    这一刻,他们的内心被何向东震了一下,同时,心里也有骂街。你他妈下次有反转能不能早点说,这么大喘气想吓死谁啊?

    何向东也不去管别人是怎么想的,他用手指了指后面的幕布,幕布投影上去的是何向东让人做的ppt,只有一张,只有六个字…相声曾有大师。

    “相声曾有大师。”何向东又重复了一遍。

    他道:“相声从清末到现在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在这一百五十多年里面出来了无数相声艺人,也涌现了无数的相声大师,我所说的相声大师跟现在外界吹捧的那些大师不一样。”

    “现在外界那些所谓的相声大师,学了个三五天相声,连个屁都不懂,也根本没有为相声做出过半点贡献,也没有多少热爱相声,就这种狗屁都敢在外界以相声大师的身份自居?一滩狗屎。”

    “哗。”全场哗然,谁也没想到何向东居然这么激烈,说的这么露骨,这么**裸,而且他骂的也太狠了吧,太不给人留情面了吧。

    蔡教授也瞪瞪眼珠子,默然无语。

    向文社的人就更是苦笑不迭了,他们太了解何向东了,其实何向东是很和善的一个人,基本不会生气,脾气也很好。

    可有一点他是绝对容忍不了的,那就是他受不了别人糟蹋相声,一旦他发现这种事情,他就会跟高温的煤气罐一样,一点就炸。

    向文社的人已经司空见惯了,也见怪不怪了,反正他们也拦不住何向东,就随他去了。

    现场的媒体和同学们却都很兴奋,媒体记者兴奋很好理解,他们想要大新闻,何向东太符合他们的要求了,所以他们媒体圈盛传的那句名言是很灵验的。

    至于同学们,也很好理解,这都是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都还是活跃和叛逆的时候,听到何向东这样的话语,他们怎么能不兴奋啊?

第七百六十六章 艺术家

    今天何向东的讲座很大胆,言辞也非常犀利,前面一开始他就开喷艺术,说搞艺术就是为了赚钱,虽然他后面又圆回来了一点,可这也足够吓人的了。

    这里话音还没落下呢,他又开始抨击现在外界的那些相声大师了,而且用词也非常厉害,这都快等同于骂街了。

    他这是要干什么呀?

    何向东微微摇头,吐出了一口气,心中的郁闷也少了好多,他说道:“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有很多疑惑,也有很多人不认同我的观点,没关系,我慢慢解释给你们听。”

    何向东竖起了一根手指,看着众人道:“首先,钱,我为什么说艺术的发展需要钱,更早的我就不说了,就说说现在吧,就说说我们向文社。”

    “向文社是96年在北京开张的,到现在正好十年。在九六年那会儿,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相声市场,也没有民间相声,那时候的曲艺演出,相声演出都是慰问演出,偶尔也有在外面演的,但都是送票,没人会去买票。”

    “这跟历史原因有分不开的关系,所以在那时,说相声是不挣钱的,演员们的工资都得靠国家发,而老百姓的固有观念里也是认为听曲艺,听相声是不用给钱的。”

    “你让他们去买个碟片,你让他们去电影院看个电影,他们觉得是要花钱的,花钱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人家是有这个市场的。但是相声还有曲艺不是的,他们就没有这个市场,人家听了几十年的相声了,从来没花过钱,结果你这里要收钱,你觉得人家肯给吗?”

    “所以在向文社开张之初,好多家单位企业还有工会都找过我们,希望我们搞一点赠票给他们。甚至还有好多人骂我们是掉到钱眼里面去了,说那些文工团的艺术家们演出都不收钱,我们居然还要钱?”

    “相声本来就是一个花钱听的玩艺儿啊,我们得指着这个吃饭,我们又不是体制内演员,又没有国家工资给我们。所以那个时候,包括一直到现在民间的曲艺园子都很少很少,原因就是不挣钱。”

    “我们坚持了十年,十年里面我们没有往外送出过一次票,我们用整整十年的时间,硬生生做出来了这么一块相声市场,现在北京城有超过二十家民间相声班子,天津有十七家,东北的,四川的,河南的,从北往南,相声的民间班子在这两年的发展十分迅速。”

    “要知道,在前几年,中国的相声市场还是一片萎缩,而现在已经是欣欣向荣了,这才几年啊,我相信接下去,全中国的相声班子还会越来越多,听相声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相声市场也会越来越好。所以相声市场化民间化,这对相声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也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一听到相声要市场化,要民间化,他们就畏之如蛇蝎。”

    何向东最后一句话说出来,全场好多人陷入了思索,为什么他们这么怕市场,是他们不喜欢市场,还是害怕市场,不敢在市场的烈火中炼炼自己是不是块好钢。

    体制和市场毕竟是不同的,体制里面很难分得出好坏来,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艺术这种东西完全没有评价标准,怎么说都是对的。

    可是放在市场里面却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评价标准,那就是观众的喜好和接受程度,观众喜欢的,那就是真理,那就是艺术水平高,观众不喜欢,你就得饿死。

    好多人就是怕这个,所以才不敢来到民间,也不敢接受市场和观众的考验。

    何向东这番话说完,好多人都瞬间理解了向文社之前的遭遇,原来是这样,竟然是这样。

    媒体朋友们在一愣之后,继续记录何向东的演讲。

    何向东接着道:“至于相声大师,相声艺术家,呵呵,现在外界对这个词用的很宽泛啊,随便一个演员接受采访,做个节目,人家给的介绍,都是说这是相声表演艺术家。”

    何向东摇摇头,说道:“我何向东从艺也二十多年了,这两年也算是有了点名气,倒是也有不少媒体找我做做采访,也做了好几个电视节目,但是也没有谁说我是相声表演艺术家的啊?”

    “诶?”何向东扭头看一旁的记者们,问道:“你们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怎么不说我是相声表演艺术家呢?”

    媒体记者们一愣之后,笑了出来。

    全场所有人也都在大笑。

    何向东笑着摇摇头,主动解释道:“不是他们不想这么报道,而是所有想这么报道的,全都被我压了下去,我不许别人用这样的词汇称呼我,因为我不配。”

    “我不配。”何向东看着众人,又重复了一遍。

    何向东道:“艺术家,什么人才能称的上是艺术家。我们就拿京剧来说吧,现在是没多少人听京剧了,可是在旧社会时期,包括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京剧都是真正的主流艺术,像歌曲,电影啊,这些都还是旁支末流,那是京剧最辉煌的年代。”

    “可就是这么主流的京剧,在解放后,被封为艺术家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们梅兰芳先生,还有一个是麒麟童周信芳先生。就连马连良这种大师,最后也只落了一个著名演员,仅此而已。”

    “可见,艺术家这三个字是有多么重啊,这是什么人都担的起的吗?这是谁都能往自己身上揽的称呼吗?”

    在场众人有些呆然,平时他们早就习惯媒体频见报端的艺术家三个字,他们见着年纪稍长的老艺人,他们也会下意识就认为这是老艺术家。

    他们也不知道艺术家三个字居然这么重。

    至于媒体朋友们,他们也有些发怔,他们就是最常用艺术家三个字的人群。原因也非常简单,这就是捧一捧受采访的嘉宾,也是为了方便到时候的宣传,另外他们这样称呼,人家演员自己也很高兴。

    这种宾主皆欢的事情,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艺术家三个字居然这么重啊。

第七百六十七章 所谓大师

    何向东轻声一叹,无奈而道:“我们相声界有一个老前辈叫张永熙,我们行内人都尊称人家为张永爷,老爷子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了,一直定居在南京,他还有一个外号叫江南旗。”

    “为什么叫江南旗呢?相声是一门起源于北方的艺术,一直是盛行在北方一带的,在南方的市场并不大。而张永爷因为久战江南,矢志把相声艺术传播到江南土地之上。他还授徒传艺,传承相声香火,把相声发扬光大,所以被尊为江南旗。”

    “所以说现在相声的南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张永爷扩张的,他在里面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我们相声界也有一个说法叫北侯南张,北侯指的是侯宝林先生,这是说张永爷对相声的贡献是可以跟老侯爷相提并论的。”

    “就人家对相声有这么大贡献,又是在南边开宗立派,传承“”香火,就是这样的人物,我前段时间见着人家,我说了一声他是艺术家,老爷子差点没大嘴巴抽我。”

    在场的同学们听了都笑了出来,媒体朋友也在笑,可是笑完了之后,心中却沉重了许多。

    何向东叹道:“就是这样的人物,他都不敢把艺术家三个字往自己头上揽,老爷子还一直跟我说他就是一说相声的,只是一个相声艺人而已,就是一个相声艺人而已啊。”

    何向东面上带着无奈和嘲讽的味道:“而外面那些狗屁不懂的家伙却还在恬不知耻地用艺术家自夸着,艺术家三个字也正是因为有他们,才会变得这么不值钱,变得这么烂大街。”

    “真正有本事的人,真正对艺术有追求的人,真正为了这个行业好的人,他是不会随便乱捧自己的。满满的一桶水提起来是不会有声音,有声音的只是那些半桶水晃荡的家伙,稍微有点动静,他们就响个不停。”

    “你们看老侯爷,相声界公认的相声大师,这是不是艺术家,当然是,可人家从来没有用大师和艺术家来自居过。艺术家真的没有那么廉价,相声界出了很多大师,但是这些大师也没有自称自己为艺术家。”

    其实话说到这里了,何向东也总算开始了他这次讲座的真正核心话题了,相声曾有大师。

    何向东吐出了一口气,说道:“一门艺术的发展,经济因素是基础作用,就拿人体来说,经济因素就是人的身体,但是单纯有这具躯体,这个人是不完整的。”

    “人要活着得有一个好的身体,身体健康了这个人才会健康,做这门艺术能赚到钱了,能赚很多钱,这门艺术就会发展的很快,但是不是会发展的很好,这个就不敢保证了。”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身体再强健,他如果没有灵魂,那么一切都空的。他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灵魂,那他的身体就算再强健,那也不能健康地活下去。”

    “对艺术来说也是一样,艺术的灵魂是什么,艺术的灵魂就是这些大师,这些真正的艺人为了艺术而奋斗,不顾惜自己羽毛,甚至是要饿着肚子也要去搞艺术,去发展艺术的人,这才是艺术的灵魂。”

    “这种灵魂,这种精神才是指引艺术健康发展的最大保证,没有这种精神,你砸再多钱进来也是白搭,艺人得有认真作艺的精神,艺术就得凭能耐吃饭,艺人就得为自己热爱的艺术付出,这才是艺人,一个真正的艺人。”

    何向东这句话说完,全场静默。

    稍后,掌声轰然而响,全场叫好。

    蔡教授也在给何向东鼓掌,不只是为了这种精神,也是为了何向东这个人,另外,蔡教授也非常佩服何向东的演讲技巧。

    蔡教授是做惯了讲座的人,也经历过无数的演讲,但是他还是不得不佩服何向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