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相声大师-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副主席,在门内和官面上都很吃得开。
有他坐镇,书场能减少很多麻烦,而且他交际面很广,也能请来大批优秀说书艺人前来演出,这就可给何向东省了不少力气了。
对何向东来说,向文社的孩子们以后肯定是要学单口相声,学说书的,他自己也是张氏评书的唯一传人,他肯定也是要接着往下传承的。
有听书轩这个场子存在,以后培养传人也会方便许多。而且对振兴评书艺术也是一大帮助,评书本来也是存在民间茶馆书场里面的,这次也算是回归本源了。
事实上,在向文社走红之后,有很多传统艺术都开始从体制走向民间了,重新又瞄准了民间小剧场,开始了回归本源的运动。
……
何向东和古老师还有张阔如在茶楼外面站着,看着茶楼上挂上了听书轩的招牌,他们都露出了期待且欣慰的笑容。
何向东现在头上戴着一顶鸭舌帽,脸上还戴了一副很大的墨镜,何向东也成名立腕了,走在北京城的大街上也会被人认出来,还常常有人拉着他拍照签名聊天。
最初何向东倒是也没觉得有什么,反而认为这是观众对他的喜爱,他还挺乐在其中的,只是到后来就有些控制不住了,因为每次都是一大群人围着他,有几次他连走都走不了。
后来田佳妮也劝他,说他这样不行,太容易出危险了,在大街上的被那么多人围观,三五人还行,人一多再万一出点什么事情,他可担不起这责任。
所以何向东现在出门也就这装备了,田佳妮本来还打算给何向东请保镖的,何向东觉得没这必要,也就给推掉了。
何向东没成名之前,还能随便在露天小摊子里面吃东西,大声说话,说到兴奋地方该骂街就骂街,好不痛快。
现在可不行咯,凡事有得必有失,或许这就是成名的代价吧。
何向东笑着,他脸上肉很多,稍微笑得厉害一点肉就能把墨镜都顶起来,很滑稽:“师哥,您瞧瞧咱这地儿怎么样,是不是个说书的好地方。”
古老师看着古色古香的茶楼,又看看来来往往的行人:“嗯,是不错,这是个好地界啊,地段也好,就是房租太贵了。这场子可得好好经营啊,至少不能亏了,亏本的买卖可长久不了。”
何向东点点头。
张阔如是拄着拐杖的,佝偻着身子,老头儿现在身体已经很差了,主要也是年纪太大了。张清丰估摸着也是可怜老父这么大年纪了,今年这个商界强人也终于要孩子了,他媳妇的肚子也鼓起来了,张阔如也算是放下一件心事了。
何向东现在也很争气,向文社发展形式也一片大好,老头儿也什么可操心的,现在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已经没落的评书艺术,要是不能看见评书起来,估计老头死都不会安心的。
所以听书轩也就出来了。
爷仨正在外面站着呢,这时候茶楼里面出来一人,头发倒梳,面容白净微胖,穿着西装,小肚子已经微微鼓了起来,这人正是杜岳峰。
杜岳峰是古老师的爱徒,也是评书界现在当红的演员,当年这小子就是当红小生了。
第一届牡丹奖评选的时候,何向东还跟杜岳峰竞争过,那时候杜岳峰对何向东还满是嫉妒的呢。
现在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杜岳峰也已经是中年人了,岁月的磨砺也让他更沉稳了,现在的他对何向东只有钦佩之情。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何向东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何向东的,虽说何向东的年纪还没有他大,但论起辈分来,何向东还是他的师叔。
以前杜岳峰是不肯这么叫的,现在杜岳峰叫的心甘情愿,毕竟达者为先,叫师叔也不亏。
杜岳峰出来对这几人说道:“师父、师叔、师爷,剪彩仪式一会儿就开始了,咱们先进去吧,等上午剪完彩,咱们晚上就可以准备开书了。”
古老师点点头:“嗯,好,你先进去安排吧。”
“哎。”杜岳峰应下了,便又扭头进去了。
古老师对张阔如道:“师叔,咱们也进去吧。”
“好。”张阔如应了一声,何向东便搀着师父往里面走。
路上,古老师还问:“向东啊,你今晚先开一什么呀?”
何向东回道:“济公传。”
说完这句,何向东搀着师父跨进了这扇挖坑不填的大门,何向东的坑神之路,由此处起步。
第七百二十章 醒木惊天
老北京的习俗一般是要把好事放在上午做的,一般很少放在下午。包括结婚,按照老北京习俗这都得上午结,下午结的都是二婚。
当然了,这是老北京的习俗,现在很多年轻人也都不在乎这个了,再加上外来人口来的多,慢慢的这种老习俗也就不多见了。
不过对这帮干传统行当的人来说,这种老习俗他们还是在乎的,再说也是图个吉利。
包括舞台走向,不能是正东正西走向,这是白虎向,大凶,必出事,这都是老讲究了,说是封建迷信也未尝不可,但是他们也都还在乎这个,也算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所以何向东接的演出舞台肯定要南北走向才行。
还有以前新园子要开张的时候,在前一晚都会有破台的仪式,所有园子都是如此,包括戏班子、相声园子都一样。
头天晚上,夜里十二点,也不用全堂乐队都到齐了,有打鼓的或者有两三个下手活儿的就可以了。
然后再找几个唱武生来,扮上灵官、天兵天将什么的,然后再找出一个演员扮成吊死鬼。
一切准备就绪了,鼓师一打鼓,天兵天将就拿着家伙开始追杀吊死鬼。吊死鬼要在前台后台,楼上楼下,包括观众席都要跑一个遍才行。
意思也很明显,这就是要用这种形式来驱赶和震慑园子里面的脏东西,好让园子开张之后他们不来捣乱。
吊死鬼把园子里面跑遍了之后,等跑到后门的时候,把门打开,把这吊死鬼往门外一推,再把门一关。
然后弄一只白颜色的大公鸡,把鸡头拧下来,拎着鸡从上到下把园子里面用鸡血撒一遍,从此园子里面大吉大利。
这叫破台。
当然了,忙活破台的这几个演员,园子老板是要给人红包的,不能让人白忙活一场。
尤其是扮演吊死鬼的这个演员,这得额外多给一份红包,因为没人愿意干这个,嫌这个晦气。
有时候艺人是因为没法子了,才接的这个活儿。包括马三立先生,他在晚年时候的回忆录里写过,他就说他在年轻时候干过破台吊死鬼这活儿,那时候急需钱呐,不然也不干这个了。
他说他刚被人推出后门,就刚刚出去的一刹那,他就感觉一股子寒风吹在了自己身上,明明穿的很厚实的他,都忍不住打起了寒颤。
回到家之后,高烧不退,大病一场。
或许在医学上能给出合理解释,但是这种事情包括这种传说都有很多,所以是没人愿意应这种差事的。
至于在当代,这种老封建也是没人搞了,新园子就新园子呗,装修的还更好呢,毕竟是已经经历过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了。
听书轩其实也不是个新园子,大栅栏这边有很多老园子,包括向文社的分社,德庆楼,这就是一家老园子,还有就在对面的三庆园,两家脸对脸的。
三庆园是以前三庆班的演出地点,这可有年头,三庆班是四大徽班之一,当年乾隆爷过寿,四大徽班进京贺寿,这就待在了北京演出了,不走了,后来也由此产生了京剧这个剧种。
所以三庆园可以说是京剧的祖地了。
只是现在京剧行业比相声更不景气,更没人听,一个九流小明星都比一个京剧大腕的知名度要高了。
想当年京剧那可是真正的主流艺术啊,在旧社会时期,艺界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北京学艺、天津成名、上海挣钱。
最挣钱的地方是上海,那年间上海有个电影女明星叫胡蝶,这是国内一线女明星,也是挣得最多的。
她拍一个戏,大概花个两三个月时间,能挣一千块大洋,其他明星可能能挣个几百吧。
这就不少了,对老百姓来说,一千块钱都能买两套好房子了。
也是同一时代,京剧有一位大角儿叫余叔岩,余派的创始人,人家去上海唱戏,也是俩仨月时间,人家挣七千五,能比吗?
那年间,京剧是真辉煌,是真正的主流艺术,现在就不行咯。
听书轩开张的第一天,也来了不少人,媒体朋友们也都来了,观众也来了好几百人,把座儿挤得满满当当的,这都是冲着何向东来的。
何向东现在已经是传统艺术行当最红的一个艺人了,以他现在的走红程度离一线明星也不远了,接下去就是积累了,人气也是要靠慢慢积累的。
当然了,也有人在积累的途中掉下去的,这都有,也很正常,不过就何向东目前的态势来说,他后劲还是相当足的。
以前老书场说书都是按照一年来算的,一般是老板找好四个说书先生,一人说一个季度,基本上是这样,然后你们四个人约定好,谁先来谁后来,包括说什么书,这都得提前定好了,省的撞车。
然后第一个先生开书之后,这一个季度就都是这一个面孔了,没别人了,他会一直说下去的。
成本大套的一套书就能说好几个月,当然他也有可能选两个中篇,这都是随人家自己决定。
当然现在就不行了,这书场得靠何向东来拉人气,一个季度一个季度来,单有何向东那一个季度有人来听,其他时候都没有,这不完蛋了嘛。
再说何向东可忙了,让他连续一个季度每天都盯在这里,他可没这个时间,所以他现在定下来的就是一周来这里说两次书,其他时间其他人盯着。
园子里面常驻的演员就有杜岳峰,还有评书门几个很优秀的评书艺人,西河门的也来了几个,都是说书的,也就不在乎什么门户之见了。
晚上,何向东先上去开场说书,今天一晚上三位先生说书,何向东开坑《济公传》,杜岳峰开坑《西游记》,西河门的评书艺人马黑白开坑《聊斋》,这马黑白长得就有点鬼里鬼气的,适合说这种书。
这几个全都是大坑啊。
济公、西游、还有聊斋,这些在影视作品里面都很常见,人们也耳熟能详,但评书是经过二次创作的,这是不一样的。
都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听书就得听新鲜的,没人愿意听第二遍的。
所以这里面说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晚上正式开场,台下坐了不少观众,二百来人,书场里面也都坐满了。
何向东是一周来两次,杜岳峰是一周来五次,马黑白是全来,这就跟连续剧似得,得经常更新才行,不然人家容易忘了上次听得情节。
听戏听大轴,听书听扣子,你扣子给人家下了,把人家心里挠得痒痒的,这得在一定时间补上才行,不然等过了劲儿了,人家都把扣子忘了,那就没治了。以何向东的腕儿和能力,他都得一周来两次才行。
“啪。”
正式开书,醒木惊天,挖坑不休。
第七百二十一章 春晚邀请函
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北京是北方城市,它的秋天比南方来的更早一些。
曲艺界、娱乐圈、文化界都是一如往常,没有什么新鲜事情发生,大家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他原本的节奏在进行着,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
向文社一切如常,何向东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了,今年向文社的票价又提了一下,不多,就五块钱,原先是二十五一张,现在是三十一张,但前来看相声的观众还是络绎不绝,生意很好。
北京城里新开的十来家民间相声社团已经有三家关门歇业了,如同昙花一现,虽然现在向文社大红大紫,可相声毕竟还是处在低谷期,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其他园子还在咬牙坚持着,日子过的很困难,只有一家生生不息相声社团做到了收支平衡,让园子顺利维持了下去。
也亏的是有向文社的荫蔽,在向文社之前,北京城里可没几家相声社,开一家死一家,完全发展不起来。
现在向文社爆红之后,观众更加关注相声了,他们虽然现在日子过的艰难,可毕竟还是维持下去了,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谁能一步登天?
何向东这等惊才绝艳之人不也苦熬了八年嘛,他们这才刚开始,后面的日子还长着呢。
还有何向东的好朋友高俊生,就是非要把麻花当做自己话剧社的招牌的家伙,他们现在也是主攻喜剧,把话剧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弄成了舞台剧,在北京城里也打出名气了。
高俊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何向东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而高俊生也的确展现出来何向东所预料的那般能力了。
任何社团,任何人物,想要成功,都得需要积累,没人能一步登天,偶尔有一步登天的,到最后都会发现那就是昙花一现。
何向东相信高俊生要不了几年就能把他的话剧社做到全国一流,还有高俊生旗下的台柱子小沈,这人何向东见过好多次了,他的演出也看了很多回了。
事实上,何向东和高俊生经常会去对方园子里串门,都是老熟人了。因为看的多了,所以何向东敢断定只要给够小沈机会,这人必是大角儿,而以高俊生的能力,他完全给的起小沈这样的机会。
所以他们社团的一飞冲天,不远了。
何向东也很希望其他相声社团能尽快发展起来,他更希望相声界可以群芳争艳,而不是只有向文社一枝独秀。
只是想要做到群芳争艳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啊……
到了深秋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引起了文艺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那就是春晚。
春晚是文艺界最大的盛宴,只要是干这一行的,就没有不想着上春晚的,这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最好的舞台,最好的渠道,多少人在这上面一夜而红。
虽然也陨落了不少,昙花一现,但是也有好多坚挺了下来,一直红了很多年,最典型的就是东北的赵大叔了。
有无数人挤破了头想加入这场盛宴,当年何向东就冲击过春晚,还一路杀进了第五审,可惜最后因为相声太过传统,被打掉了。
那时候的何向东心态还有点浮躁,现在的他已经好多了,上不上春晚对他来说,没有那么重要,能上最好,不能上也不要紧,得之我幸失之吾命,反正哪儿都能说相声,再说他现在的资源就不少了,对春晚没那么上心。
他是不上心了,可是春晚的筹备组却再为何向东争论不休。春晚必有语言类节目,语言类节目必有相声。
哪怕是被骂的狗血淋头的16年春晚,都还放了一个相声节目上去,虽说是在后半夜,但至少是有的。
所以该选什么相声节目上去,这就是个问题了,以前都是曲协或者文工团推荐上来的,他们来进行审查。
然后就是冲击春晚了,春晚基本上是五次审查,也是五道鬼门关,步步凶险,步步惊心。
除了冲击春晚的这帮人之外,筹备组还会主动邀请一些人,这些邀请的人的节目也是要经过好几次审查的,只不过不会一审查不过就立马打掉,还是会给他们修改的机会的,所以这些人就没有那么凶险了。
何向东是在去年爆红的,爆红之后当时就有好多人想让何向东上春晚,也有好多报纸杂志在推动这件事情,春晚筹备组也是有认真考虑过何向东的。
但是去年的何向东算是惹了相声界众怒了,相声界反对声音太大了,蔡国强刘卫东等人也跟筹备组那边表达意见了,所以筹备组暂时也压下了这件事情,允许何向东走程序冲击春晚,但他们不发邀请函了。
可惜何向东完全没有这个兴趣,那段时间他都在忙商演呢,后来天津商演结束之后,方文岐又病危了,他又匆匆赶回了上海。
现在零五年了,何向东的名气更上一层楼了,外界对于何向东的呼声也更大了,节目筹备组不得不重新把何向东拉回视线。
年初,钱国生对相声界的大动作,着实吓住了一帮人,蔡国强等人都被一撸到底了,最反对何向东的那几个人已经出局了。
所以筹备组现在在考虑要不要给何向东发邀请函,春晚收视率年年降低,他们肩上的担子也很重,他们也想把节目做好,邀请能提高收视率的明星来。
可是春晚毕竟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它的政治功能是超过娱乐功能的,他们想邀请何向东,可是又怕邀请何向东。
主要是何向东长期在民间惯了,野性难驯,包括他现在做节目,嘴上都是没有把门的,后期都得把他的好多段子给剪了才能播放。
这事儿在电视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大家都知道,春晚可是面向十三亿人的直播,对何向东的能力他们已经不怀疑了,主要是怕这个家伙到时候在直播上现场抓哏,随口砸挂,万一说出点什么不该说的,那他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今天的这场筹备会议,专门是给何向东开的。
第七百二十二章 先来试试
央视大楼,春晚筹备组。
筹备组组长的台里的副台长,尚云,尚台长。这个尚台长何向东当年也见过,何向东冲击春晚的那一年,尚云还不是台长,还只是一个台里的主任,现在也升迁了,还负责了春晚的筹备工作。
这一次春晚的导演叫黄斌,黄导,巧的是何向东冲击春晚的那年,黄斌也是春晚导演,今年还是他。
黄斌是春晚的老导演,已经连续导了好几年的春晚了,经验很丰富,今年还是他。
尚台拿起茶杯啜饮了一口,缓缓说道:“其他准备工作都定的差不多了,邀请函的名额也都定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差何向东的了,你们诸位都是什么意见啊,都说说吧。”
黄斌看看面前坐着几人,他是导演,虽说经常接春晚这种政治任务,但是对他来说,他还是很有艺术追求的,在当年何向东还是一文不值的时候,他就力挺何向东的节目上春晚,可惜最后还是给否了。
现在何向东已经爆红了,名气也有,号召力也有,实力也有,黄斌再为何向东说话也就有底气多了。
当年何向东就是因为相声太传统了的问题被否决的,现在就不用慌,何向东已经用他的传统相声把他的向文社带的大红大紫了,已经证明了观众对他说的传统相声是认可的。
再说了,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家对传统艺术的扶持力度很大,现在春晚上必须要拿出一定的比例留给传统艺术。不然的话,或许春晚连一个传统曲艺节目都留不下来了。
所以政策这一关,何向东也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何向东会不会乱来了。
按理说,一般人不管在台下如何肆无忌惮,到了台上尤其是春晚的舞台上,他肯定是会慎着一点的。
但是何向东确实让他们放心不下,何向东去年跟蔡国强他们打过多少次嘴仗了,开战多少次了,还有在京城台录节目也是嘴上没把门的。
所以何向东留给他们的印象就是野性难驯,他们很想用这匹野马,但是又怕这匹野马尥蹶子,给他们惹麻烦。
黄导看看众人,说道:“我的意见你们反正是都知道的,去年我就提议给何向东发邀请函,你们没肯啊。今年都这样了,反正我还是建议邀请何向东。”
筹备组有一位副组长叫高精深,也是央视的人,这人中年男人模样,微微发福,面容敦厚,声音也很厚实,说话总是不紧不慢。
“何向东要来肯定是说相声的嘛,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对他的相声艺术水平,我是外行人,我是不了解的,但是我们春晚是做给全国十几亿还有海外侨胞们看的,艺术这种事情,咱们说了不算,得他们喜欢才行。”
“何向东呢,能力方面是适合咱们这个舞台的,因为他已经证明了他的相声是为大众喜欢和接受的,所以他的能力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呢,同样是因为我们节目是面相十几亿人的,而且还是直播,所以一点点的小问题在十几亿人面前都会变成大问题,我们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黄导面色一凝,得,说了半天还是不想让何向东上场呗。
果然如黄导预料的那样,高精深接着便道:“所以嘛,我觉得给何向东发邀请函,还是要慎重一点,何向东身上的毛病咱们也都清楚,他也的确有不适合咱们舞台的地方。我想用这个人,可是也怕用这个人。”
“所以。”高精深环顾众人一眼,说道:“我不同意今年就用何向东,再等两年吧,等这人身上的那股子不受控制的野性下去了再说吧。”
黄导开始给何向东说话了:“你们担心的无非就是何向东会在直播上乱说话而已,其实这有什么好担心的,何向东都三十岁的人了,轻重缓急他还能分不出来吗?他又不是傻子。”
高精深盯着黄导,问道:“那你能给何向东做担保?”
黄导:“我……”
尚台赶紧打断两人的争吵,在会议上领导一般是不说话的,领导的作用一般是定基调,还有就是控制局面,保证局面不失控:“好了好了,你们两人就先别吵了,我们听听专家的意见嘛。”
众人便把目光投在了谢了顶的高本河身上,高本河是相声界文字辈的前辈,也是现在相声界的当家人。
何向东冲击春晚那一年,相声界出现了拖家带口上春晚,严亮他们也保着自家孩子在往上跑。
相声界几个大头目开了个会,就把这群人给赶走了,当时主持会议的就是高本河。
现在高本河也是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相声这一块,所以尚台在何向东问题上也是需要问他的意见的。
高本河往上捋了捋自己已经不剩几根的头发,脸上带着淡淡笑意,稍稍一思忖,说道:“相声里面有个技巧叫现挂,就是演员会根据现场的情况还有观众的反应,会临时抖出几个包袱,这种包袱往往会很响,何向东的现挂功夫可以称得上是当今相声界的第一人。”
围坐众人都点了点头,高本河的评价很中肯,可这也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高本河继续道:“现挂的话,可以在节目里说,也可以不说,这都是演员自己决定的,你们当然也能提出要求。现挂的种类也有很多,这个就不一一例举了。”
说完之后,高本河点点头,自己喝了口茶。
黄导还等了他一下,看对方真的不说话了,他愕然道:“这就没了?”
高本河点头道:“说完了呀。”
黄导无语了,好嘛,这老家伙什么都没说嘛。
会议又陷入了沉闷,也没什么人说话了。
尚台估摸着今天会议是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了,春晚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不可能在何向东身上耽搁太多时间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他来做决定了。
尚台看着众人道:“先给何向东发邀请函吧。”
尚台压压手,压住了想说话的高精深,继续道:“先发邀请函,咱们春晚有那么多次审查,如果这个人真的不行,那咱们到时候再打掉就是了,也要亲自接触接触这个人才能真的了解啊。”
“不然单靠一个传言,或者一些事情,咱们就对一个人做出判断,这种判断是不理性的。所以呀,先让他来试试,毕竟决定权在咱们手上嘛,难不成他还能翻了天啊?好,这事就先这么定了,开始下一个议题。”
黄导长出一口气,眉头舒展了许多,这事情最终还是这般定下了。
第七百二十三章 不妨一试
何向东在家中收到了春晚节目组的通知,也收到了他们发来的正式函件,邀请他上春晚。
向文社内一片沸腾,春晚对任何艺人来说,都是一次绝佳的好机会,没人舍得放过这样的机会。
虽说现在向文社大红大火,何向东也是红的发紫,但春晚对他而言还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舞台。
而且人家春晚节目组都给他发邀请函了,这可是邀请函啊,只有那种春晚节目组内定了的人士才有这资格。一般人都是要过五关斩六将,淌尸山踏血海,一关关杀过来才行。
现在何向东有此殊荣,向文社内部一片沸腾。薛果虽然也在笑着,可目光却还时不时在往何向东脸上瞟着,他跟何向东搭档多少年了,他太了解何向东了,他知道何向东现在还真的不一定会很高兴呢。
何向东脸上挤出笑容,也没扫其他人的兴致。稍微待了一会儿,他便背着手出门了。
四方茶楼最外侧是卖茶具还有卖各种茶叶的地方,中间是一个小花园,也可以说是小过道,很小,但装点的很有味道,再往里就是喝茶听相声的地方了。
何向东背着手就走到了这小小的花园里面,小花园种着两颗梧桐树,现在已经光秃秃了,不过老板邱武宇又搬了几盆菊花过来。正是深秋季节,这几盆金色菊花开的正艳,金黄的条状叶子全都舒展了开来,煞是好看。
何向东就盯着这几盆菊花在看,说是在赏花,可他的心思却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怔怔出神,这不是一个合格的赏花人。
“瞎看什么呢。”有声音在何向东背后响起,也拉回了正魂游天外的何向东。
何向东没回头便知道这是自己师叔范文泉来了,他低头笑了一下,看着菊花道:“我赏花呢。”
范文泉背着手,喷道:“你撅着腚,赏个屁菊花?是你赏菊花,还是给别人赏你菊花啊?”
“哈哈……”何向东都被范文泉逗笑了,大笑了几声,忽的有沉默下来,还叹了一声。
范文泉也知道何向东在忧虑什么,他便道:“是不是还是在担心春晚的事情。”
何向东转过身来,看着范文泉那已经苍老的容颜,还有满头的白发,只是这一转身,何向东才突然惊醒,师叔也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了。
何向东点点头,沉默了一下。
小花园里面有一副石桌板凳,上面还有藤蔓,在夏天的时候会很阴凉,也会栽上葡萄藤,夏天的时候还有葡萄吃,现在深秋就差一点了。
不过茶馆还很贴心在上面铺了棉垫子,好让坐在上面不会太冷,范文泉就在石凳上坐了下来,茶馆伙计很快就把茶拿过来了。
何向东也坐在旁边石凳上,把前来的伙计赶走,他自己给范文泉倒了一杯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