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相声大师-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里睡得着啊。”
小何抬起头,疑惑看着田佳妮,他没听懂。(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一章 放大招
出了门的何向东直接奔了北京台,一番长谈之后,何向东匆匆又赶往了北京向文社,拉着向文社老老少少就开始长谈了起来。
办公室内气氛一片凝重,何向东的那些徒弟们隐隐觉得有大事情要发生,但是何向东的徒弟里面现在也只有老大和老二有资格进去商议。
其他徒弟也就老三现在刚能上场说上几段,其他人连上场的资格都没有,就更不要说进去商量了。
这场商议一直商量到下午,连午饭都是高刚龙和陈博两人打包好给他们送进去的。
下午场的演出是在下午两点钟开始的,一直到下午一点半中,这些人才陆陆续续都出来,但是众人神色都有些凝重。
就连见惯了风雨的张文海和范文泉两位老爷子都面色沉沉,神色凝重。
演出在继续,向文社火爆依旧,媒体依然是跟风报道,不管是报纸还是广播亦或者是电视台,何向东三个字频频出现,何向东在北京可是好好出了一把风头,火爆京城三个字可不是说着玩玩的。
娱乐圈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这里人是全是冲着扎热点去的,哪里有热点,哪里有话题,他们就会往哪里蹭。
现在就有不少媒体请了不少媒体专家来评论何向东的相关事迹,注意这是媒体专家,不是真正的专家,砖家一词也是打这里兴起来的。
当时就有不少社会学媒体专家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谈论,说何向东的走红只是社会的一个不必然的现象,是在当前草根文化下盛行的一个体现。
何向东的走红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他势必会跟其他草根明星网络红人一样,在短短数月时间就会被观众遗忘掉,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社会现象罢了。
还说何向东这样的社会现象不是少数,以后还会出现许许多多像何向东这样的草根红人,但无一例外,这种走红都是不持久的。甚至有不少媒体专家说何向东的走红都过不了三个月。
何向东自然也是知道这些言论的,只不过他并没有在意。因为这恰恰是他走红的最好证明,只有有名气了才会被人评头论足,不论人家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作为一个艺人,最不应该惧怕的应该就是被人品头论足,艺人就是要自己置身在大众视野之下,至于大众会对这个艺人做出什么样的评价,那就是大众的事情了。
一个正常的艺人,一个健康的艺人,他所得到的评价一定是多面化的。一面倒的好评或者差评都是不正常的,孔子曾经说过“乡愿,德之贼也”,何向东从来不介意别人对他的差评,该支持的那部分人支持他就好了,其他人,管他去死。
至于那些媒体专家的意见,何向东更是嗤之以鼻。艺人想要成名立腕,得有三分实力六分运气和一分的贵人扶持,他之前所欠缺的就是运气和贵人扶持罢了。
而现在终于补齐了这些短板,他红了,接下来就要看他的实力能不能守得住了,所以别看实力只在这其中占了三分的比重,但其实这三分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这三分实力,你是守不住的腕儿的。
手艺人凭能耐吃饭,何向东对自己的实力自然是自信的,论实力,他不憷任何人。三个月就会被大众遗忘,这种论断,不过是一个笑谈罢了。
……
赵峰华他们的阴谋没有达成,他们的举报并没有奏效,不过他们也没有放弃。
在向文社演出期间,他们经常扮作观众混入里面,拿着录音机把向文社的相声录下来,然后带回家逐字逐句进行分析,对里面的一些包袱段子,夸张化扩大化,再度举报上去,但无一例外都石沉大海了。
赵峰华都懵了,完全不科学啊,他们已经无比危言耸听了,可是文化局怎么还是这么淡定如斯啊,赵峰华他们天天在家里诅咒这帮不作为的官员。
赵峰华他们也没什么大能耐,在相声圈里面他们勉强还能算上是个人物,可是放在整个娱乐圈里面,他们就狗屁不是了,也动用不了什么资源,就只能搞搞这种阴诡把戏。
赵峰华倒是在电视台还有文化部门也有些熟人,可是目前都派不上用场啊,何向东现在炙手可热,电视台都想找他合作,哪里肯理会赵峰华啊。
至于文化部门也是一样,县官不如现管,天桥那边的文化部门不解决,别的地方也没办法,再说赵峰华的能耐也没有大到让更上一级的领导强势干预的地步。
赵峰华暗自咒骂了好久,何向东也纳闷了好久,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边调来的新局长居然是徐四海。
当年在老向文社时期,徐四海就在那边的文化局工作,也帮助了向文社许多,只是那时他还没当上局长。
没想到好几年过去了,徐四海居然升任局长了,还调到了自己这片来了,难怪向文社在遭受恶意诽谤的时候,还能安然无恙了。
……
何向东这段时间都快忙晕了,向文社里面要跑演出,又要筹备后面的大行动,还要跟电视台商议电视节目,广播报纸那边他也没少去联系。
他都快忙吐了,每天晚上都是要凌晨才能回到家,第二天一早上又要出门了,田佳妮都心疼的不行了。
可是现在也没有办法,向文社也是刚红不久,何向东连个经纪人都没有,他这个公司老板手底下也没有行政团队,所有事情都得靠他自己跑,他能不累得吐血吗。
何向东自己也心里也有计较,再过些日子,经纪人还有向文社的行政团队就都要组建起来了,也是时候了。
就这样忙活了小半个月之后,一则消息震撼了大半个北京城“向文社濒临失传相声专场演出于三日后开始,连续上演一周,十四场’。
这则消息通过电视、广播、还有报纸等媒体北京城铺天盖地地宣传,一石激起千层浪。(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二章 风起云涌
相声从诞生至今也不过是百来年的时间,这门艺术是传统艺术,但也算不上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仍旧很年轻。
相声诞生时间在清末,再接着就是民国了,所以大半个相声史都是处在国家危亡战乱纷纷的年代。
说来也怪,相声最繁华昌盛的时期,恰恰也就是在那一时期,就在清末民国年代,那时候的相声界正处在开疆扩土的年代,名家辈出,天骄扎堆。
凡是相声界有名有号的名家基本上都是在那个年代出来的,也正是这帮人把还是幼年时期的相声迅速发展成熟,中国语言里面所有能把人逗笑的办法都被这帮人给提炼出来了。
而且他们还把只流行在京津一带的相声艺术带到全国各地,这些人硬生生把刚萌芽的相声推入了巅峰时期。
奇怪的是这帮艺人都是民间草根,也没什么门路关系,也没什么大能耐,而且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是幼儿失学,很多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可是他们却还能做到如此。
再反观现代,现在的相声演员虽然大学生不多吧,但好歹全都识字认字啊,比老前辈们好多了。而且现在国家也重视传统艺术,也愿意花钱花精力去推广传统艺术,可是相声却还是变成了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其他传统艺术也是如此,还真是怪了事了。
在那个相声最繁盛的年代,那些优秀的相声前辈们也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精品传统相声段子,大段小段儿加在一起足有上千之多。
可惜啊,现在就已经失传的差不多了。现在还会传统相声的艺人本就不多,而且会的也很少,就是流传比较广的那几个老段子而已。
而现在何向东的向文社居然说要演出濒临失传相声专场,这就让人吃惊了。
而且人家是要连续演出一个礼拜啊,整整十四场。按照向文社的一般情况,一场演出是有六个的节目的,十四场,那就是整整八十四个濒临失传的相声段子。
怎么可能?
现在还能在说传统相声可能都不一定够八十四段,就更不要说是濒临失传的了。相声界根本就没人信,因为这事儿完全超出他们的认知了。
赵家。
赵峰华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断然道:“不可能,他绝对不可能会这么多,他要是会个三段五段我信,一下子八十多段,哪里有那么多啊,把相声界所有前辈捆在一起也挤不出这么多来。”
严小华皱着眉头,抽着香烟,沉声说道:“不知道,可人家的确是这么宣传的。”
赵家又一次聚会了,来的人还是上次那帮。
赵峰华皱眉思索了一下,扭头问黄高柏:“你以前和何向东是一个单位的,你知不知道些什么?”
众人也把目光投向了黄高柏身上。
黄高柏思索了一下,才道:“我跟何向东交往也不深,但是这人非常喜欢传统相声,平时在演出的时候也经常说这些。我曾经还听人说过他在一些小站演出的时候,还会说一些禁演的传统相声,比如托妻献子之类的。”
众人微微颔首,赵峰华面露思索。
黄高柏继续道:“所以说这个人对传统相声有研究肯定是真的,他会的段子肯定也是比较多的,但要是说他会足足八十多段濒临失传的传统相声,这我肯定是不信的。”
赵峰华微微颔首。
众人也深以为然,可是他们也闹不明白,何向东明明不会这么多,他是怎么有底气大肆宣传濒临失传相声专场的事情的呢?
这里面坐着的有一个新锐的相声演员叫丁以群,这人三十来岁,正当年,现在也是正准备大举往电视台进攻,他也不想让何向东这样的体制外的强劲对手顺利崛起,所以也一直陪着这帮人使坏。
丁以群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他的思维非常缜密,这种特性也反应在了他的表演之上。
这个人的相声演出风格就是以沉稳见长的,跟何向东家的老二差不多,但是老二天分比他高,而且又有何向东这个名师指点,老二现在的水平就不比丁以群差了。
丁以群不慌不忙抽着烟,薄薄的白烟遮盖了他的脸庞,他冷静分析道:“濒临失传,什么样的段子才叫濒临失传呢,这个界定的标准是什么?十个人会,算濒临失传?一百人会,算濒临失传?还是一千人一万人,这个标准是没有的。”
众人眉头一挑,恍然大悟,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丁以群看看众人,脸上扯出一丝笑意,说道:“这就是人家钻的一个漏子,就是用来骗不懂行的观众的,不信你们到时候可以看看人家在台上一准就是在演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
赵峰华重重一击手,骂道:“这个狡猾的小子,居然玩这一手,还想名利双收啊。”
丁以群道:“我倒是也不信他完全都是在玩这种空把戏,那种快失传的相声他肯定也会几个,晚上那场能用来攒底就不错了,有那么五六个,也就能交代过去了。”
赵峰华却道:“若是没人知道他们也就煳弄过去了,可是我们既然知道了,又岂能让他们这样肆无忌惮欺骗观众?”
闻者众人皆露笑颜。
……
吃惊的可不是赵峰华的这个小团伙,可以说是京城一带的相声演员全都被惊住了,谁也不信何向东居然还能有如此能耐。
就连跟他非常熟悉的侯三爷都还特地打了个电话询问了一下,得到何向东的肯定答复,他才稍稍放心。
唯一淡定的就是楚城了,楚城对方文岐非常自信,所以他也相信方文岐的徒弟何向东,不说八十多段,就算八百多段,只要这孩子敢张嘴,他就敢信。
相声的大辈儿们也被何向东给牵动了,纷纷在打听此事,连半隐退的马老师都没闲着,往侯家跑了很多趟了。而当年要联手封杀何向东的那些大腕们也终于记起了此人,并再一次警觉到了何向东的威胁。(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专场火爆
相声界一片吃惊,媒体圈也炸开了窝,这可是个好话题啊。何向东和向文社现在本来就是媒体圈的宠儿,他们现在又弄出了一个濒临失传的相声专场。
混媒体圈的朋友都知道,主流相声一直是高举着求新求变的大旗的,一直是摒弃传统相声的,现在还有不少人打算推行泛相声理念,都快把相声变成小品了。
可是向文社这会儿居然冒出来一个濒临失传的相声专场,这摆明了是要跟主流界对着干啊,这话题性太强了啊。
媒体圈朋友激动了,北京城里面的大小媒体不遗余力地报道此事,各种煽动性的话语层出不穷,他们都快把这次演出说成是向文社向主流相声界的宣战了。
这个消息出来,向文社和主流相声界齐齐黑了脸,这种话太挑事儿了。
同样被震动的还有文化部门,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现在很受国家重视,国家也有专门的扶持政策出台,也有专项资金分拨下来。
西城区的文化局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了,对于这场大型专场演出,他们是一路大开绿灯,所有审批手续全部以最快速度到位,还帮着联系了好些媒体过来一起报道,连专项资金都说要批一些给向文社。
只不过这事儿被何向东拒绝了,他没有申请,因为现在向文社很红,他们完全可以靠着观众的门票钱经营,就不必动用国家的钱了,还是让这笔钱留给更需要的人比较好。
局长徐四海知道这消息后,大肆表扬了何向东和向文社一番。赵峰华等人更加脸绿了,得,文化局这路是彻底走不通了。
反正北京的相声界和媒体界是被何向东给弄得兴奋起来了,但是最兴奋的还不是这帮人。
最兴奋的要属北京的黄牛,这段时间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北京城的观众基本上都知道这件事情了,再加上某些不良媒体的恶意煽动,又给这次演出增添了太多话题了,再加上向文社之前打下的底子,这一次演出观众又迎来一次大爆发。
四方茶馆的门都差点热情的观众踩破,其他客人也进不来喝茶了,门口密密麻麻全是人,客人们完全挤不进来啊,后来连警察都来现场维持秩序了,生怕出现什么事情。
王掌柜头都大了,这么多人挤在门口,他们还要怎么做生意啊,但是他也没法往外赶人,这也是顾客啊,他们和向文社是有票房分成的。
后来老板邱武宇过来了,要不怎么说人家是老板呢,还是他有主意。他让伙计做了许多凉茶点心,然后再卖给挤在门口排队买票的观众。
这大热天的他们还在露天买票,这时候要是能有一碗凉茶,那可真是再惬意不过了。
凉茶不是冰茶,不是说把茶水放在冰箱里面冰一会儿就是凉茶了,凉茶是专门有药草和配方的,一碗凉茶喝下去,身上会出一层细密的汗水,然后再有一股子透心的凉意散发出来,这是去暑的。
为了怕这些人晒着,邱武宇还主动出资在四方茶馆的前院上搭上了塑料雨棚,给观众遮阳,还弄来了十几台大型排风扇吹风。
此举也受到观众们的广泛好评,大家也都不去别的地方找东西吃了,这几天全都是在四方茶馆里面弄点东西解决一下的。
等售票结束之后,再一算账,呵,挣得比原来多多了。而且邱武宇的所做所为更是卖了好大的一个人情给观众,导致后来来光顾的观众是越来越多,邱武宇又大大赚了一笔,这孙子做生意是真的厉害。
在门口排队的可不只是观众,还有一大堆黄牛,半个北京城的黄牛都聚在这里了。卖相声门票还能倒腾出这么多黄牛来,向文社也算是独一份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个天王巨星在开演唱会呢,谁家说相声的这么厉害啊。
黄牛们也都快要忙疯了,早上天没亮这帮人就在这里等着了,一直到半夜,这帮人也算是真够有毅力的了,太能坚挺了。
黄牛不易,且行且珍惜。
……
因为这场演出的实在是太火爆了,门票也非常抢手,二十五一张的门票,到后来居然被炒到了四百一张,简直是不可意思了,天王演唱会也不过这个价格啊。
就算是如此天价了,都还是供不应求有价无市。媒体一直是跟踪报道的,向文社的天价门票自然也是热门话题了。
北京相声界的演员们肚子里面酸水都要翻出来了,他们都是仗着那点微薄的工资过日子的,平时连多切点猪肉都要考虑一下,哪里想过一张相声门票能卖到四百块这种事情啊。
就连侯三爷这种大腕都咋舌不已,他可算是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向文社的火爆了,这一次是金钱方面的,这冲击真大。
至于赵峰华等人,这酸水劲儿就别提了,提起来就是一股子酸臭味,这帮人也只能自我安慰并痛骂何向东为了钱已经抛弃了艺术追求了,同时他们也更加坚定了把何向东搞死的决心。
时间一点点过去,向文社的濒临失传相声专场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京城台是来全程摄影的,到时候是要在电视台播出的。
电视播放就这么一家了,广播播放就是大彭的曲艺文汇了,曲艺文汇是全部播放的,电视台那边还是需要对节目进行剪辑删减的。
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万众瞩目的向文社的濒临失传相声终于开场了,依旧是坐的满满当当的,过道上舞台上都是观众,还有相声界同行,大腕小角儿来了一堆。
前三排基本上都被同行们包场了,他们也是买了票进来的,他们倒是能免费进来看,但是就现场这情况,他们进来也没地方坐啊,就只能忍着痛买了高价票了。
他们是很想来看看这所谓的濒临失传相声专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否真的是名副其实。另外好多大腕更想看看向文社到底是凭什么变得这么火的,这种火还可不可以复制?
当然,对何向东抱有敌意的人也来了不少。(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腕云集
此时的向文社后台一片肃穆,后台房间正前方摆着一个人像牌位,是东方朔,这是相声界公认的祖师爷。
在旧社会的传统老相声园子里面,每个月初一十五或者是大型演出的时候,班主都会领着艺人们祭拜祖师爷的,这是规矩。
向文社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家传统的相声班子,何向东也喜欢这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所以也就把这惯例保存下来了。
祭拜完了祖师爷之后,何向东看着众人,微微一笑,说道:“马上七点钟了,这就要开场演出了,该说的话我也都说过了,都是见惯场面的人了,闲话我也不多说了,别上场掉链子就行,掉链子丢人的可是你们自己。行了,准备准备上场吧,乐师先上去。”
现在向文社兵强马壮,何向东兜里面也有钱,为了这次的专场演出,他就直接掏腰包请了一支乐队过来。想当年在老向文社时期,何向东得咬碎了牙才舍得请一次,现在就已经很无所谓了,果然是有钱了。
乐师出去,其他一切准备就绪。
观众坐的满满当当的。
一号桌四个位置,坐了三个人,侯三爷、石先生还有楚城,一号位置是空出来的,这是给叶自清留着的。
石先生还是有点不确信,就问身边的侯三爷:“老侯啊,你说何向东真的会这么多快失传的段子?”
侯三爷道:“这小子也不是个莽撞的人,没有金刚钻他可不敢揽这瓷器活儿,他说没问题,那想来应该就没什么问题的吧。”
楚城却笑道:“老石啊,你就放心吧,这小子准行。”
石先生笑了,指着楚城打趣道:“就你对他瞎自信。”
“哈哈……”楚城大笑。
……
旁边二号桌坐着的就是严亮,严亮脸色复杂,心里面也是百般滋味,他当年就非常看好何向东,也笃定何向东能出名立腕。尽管何向东后来离开了体制,去了民间,但他仍旧如此认为。
好几年过去了,严亮也渐渐遗忘掉曾经那个让他惊艳的小伙子了,只是没想到现在见到,这孩子的成就竟然还超过了他原本的预期。
看着向文社这火爆的场景,他真的一时无言了,现在相声都已经变成半死不活了,连送票都没人愿意去听,就更别说是要花钱买票了。
严亮扪心自问,如果让他跑到剧场来演出卖门票,观众会如此踊跃吗?
不会,肯定不会。
严亮扭头看看坐在身旁的侯三爷石先生还有楚城,如果再加上这三个人一起呢?
严亮稍一思索,又微微摇摇头。
不会,还是不会。
有一个他不愿意承认但却实际存在的事实,那就是恐怕把北京城所有的相声名家绑在一块也不一定能有何向东一个人能卖票。
他二十五一张的门票可是炒到了整整四百块啊,而且现在大热天,太阳那么毒都还有那么多观众扎堆来买票,这得多大的能耐啊。
嘶。
想到这里,严亮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还从来没见过哪个说相声的,能说出这么热闹的动静来呢,更何况现在还是处在相声大萧条的背景之下。
向文社和何向东凭什么能做到如此?
严亮满心疑惑。
有此疑惑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北京城里那些顶尖大腕儿们都来了,连宝字辈的老先生都来了好几位了。
在后面散座里面,赵峰华这帮人也来了,还有严小华,严小华是瞒着自己老爸过来的,他老爹一直劝他要跟何向东好好相处,只可惜他完全听不进去。
黄高柏和李远功两人也来了,他们被挤在当间,动也不好动,再看看这热闹的场景,两人心里滋味相当不好受。
当年他们和何向东还是处在一个等级的,在何向东离开文工团的时候,他们还出来大肆嘲讽,他们之所以敢如此,就是笃定何向东有死无生了。
谁知道四年多过去了,那个有死无生的小子居然成长到了这样一个地步,成长到了让他们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步了。
黄高柏和李远功两人脸紧紧绷着,眉头皱的解都解不开。
……
七点整。
乐师就位。
台下电视台摄制组,广播录制组,也就位了。
乐师奏乐,锣鼓镲声响起。
台上大灯打开,观众瞬间精神了。
在传统乐队配乐声中,演员们上场。
最先出场的是高刚龙和陈博,两人身穿大褂,笑容满脸上场,朝着观众深鞠一躬,分站两旁。
再后面是小四和小五,小四还在读小学,小模样煞是可爱,小五则是个捣蛋鬼,不过还好这小子比较识相,在台上没敢乱动,老老实实鞠躬就下场了。
小孩子说相声总是讨喜的,这俩孩子一出来,观众就鼓掌了。
再后面就是陈军和老三了,他们俩现在正在组搭子,何向东看看这两人能不能搭在一起。
老二是跟郭庆一起出来的,本来是想着让郭庆带带老二的,谁知道这两人居然那么投契,现在两人就已经是一场买卖了。
在后面是鸡犬升天组合,这也是向文社的中坚力量。再往后面是顾柏墨和李泉江,向文社的文哏担当。
中青年的都出来了,后面就是重量级人物了,再后面出场的是薛果和范文泉。这也是向文社的老面孔,一出来全场观众都叫好了。
两人鞠躬分站好了之后,大家伙儿都知道,最后面出场的就是向文社的攒底的角儿了。
人还没出来呢,观众就已经开始欢唿了,一群人在大声唿喊何向东的名字。
见到此场面,赵峰华等人脸色就是一白。
侯三爷等真心为了相声好的人,脸上的喜悦之色就更甚了。
所有人都在期待何向东出来,可是谁知道接下来出来的居然是两个小鬼头,大约也就四五岁的样子,小模样超级可爱,这俩还孩子长得就跟瓷娃娃似得,身上也穿着蓝色的大褂,萌翻了。
“哦。”全场观众都兴奋了,全都在大笑着鼓掌叫好。
侯三爷和石先生都愣住了,这俩小孩他们认识啊,就是何向东和薛果俩人的儿子啊,怎么上这儿来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五章 逗孩子
这俩孩子也就四五岁的样子,小何和小薛都还没桌子高呢,只是这俩孩子真不愧是说相声的后代,见着台下这么多人,这么热闹的场面,这俩孩子愣是一点不憷。
俩孩子手牵着手,蹦蹦跳跳就走了上来了,小何脸上都笑开了花了,走到台前的时候,小薛老实一点,给观众鞠了一躬就好了。
小何这小子在台上可放的开太多了,也不知道这孩子是从哪儿学的,居然在台上给台下观众来了好几个飞吻,这孩子吻的那叫一个眉飞色舞啊。
“哈哈哈……”全场观众爆笑。
尤其是女观众,她们都要被小何给萌翻了。
侯三爷还有石先生等人也是苦笑不得,都不用去做dna,他们就知道这铁定是何向东的亲儿子了,这骨子浪劲儿实在是够够的了。
连台上的演员也都笑的前俯后仰的,都差点没站稳了,薛果看看自己儿子,又看看小何,他都快乐的不行了。
何向东在上场门那里也看的真切,他见到此景也是摇头苦笑。
张文海打趣道:“你儿子可都把你这位老子的风头都给抢了啊。”
何向东笑道:“那我也愿意,行了,咱爷俩也上去吧。”
……
小何在台上本来还想多瑟一会儿的,这是这孩子第一次跑到舞台上面来,没想到他还挺喜欢和享受舞台的。
薛果赶紧上去把小何还有小薛都给拽到自己身边了,何向东马上就要上场了,可不能让这孩子把舞台给堵着了。
何向东见场面已经控制住了,就和张文海俩人走了出来,两人一出场,全场观众爆发了无与伦比的欢唿声差点没把房顶给掀翻掉。
见到此景,前来的同行的内心是震撼的。
以前老是在报纸上见到向文社如何如何火爆,他们总是觉得媒体是有点夸大其词了,但是今天来到现场,他们却是真切的感受了一把,这场面比报道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
何向东和张文海两人不慌不忙迈着四字方步走到台中央,张文海站在了桌子里面,何向东站在了外面。
两人站好之后,向文社其他演员们也围了过来,这一眼瞧过去,倒还真有几分气势。
侯三爷看的是十分感慨,现在的向文社可真不是当年那三五个人,两三把枪的草台班子了,现在的向文社真可谓是兵强马壮人才济济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