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也不是。”我停了停,严肃说道,“如果这些官员们从此守住底线,那他们过去的罪行就能得到赦免,这可以算作宽容吧,当然,前提是他们从此洗心革面,不再触犯我朝律法。但是,这其中也会有不少人,他们贪污成瘾,就像吸食五石散之人,明明被告知,这种东西吸多了会出现神经错乱,可是他们能忍得住吗?朕认为,他们还会继续吸食的,只是他们会忍耐一段时间,实在忍不住时,他们又会重新吸食了。一旦他们重新吸食,那我们便可以将他们依法处置,更会将他们的旧账翻出,彻底清查,到时这新帐旧账一起算,那就怪不得朕之无情了。这期间,对我们有利的就是时间上的先后了,比如,今天是福建路查处了几人,明天是成都府路送至刑部数人,只要不是同时爆发,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来安排备选的官员了。”

叶梦鼎点点头道:“陛下,如此说来,这第三种方案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陛下一旦定下来,那我朝后备官吏的储备人员就会显得严重不足了。”

“叶爱卿,你这点说得很对。”我赞同道,“要实施第三种方案,必须先解决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后备人员的问题,二是监察机制的问题。”

“恩,陛下圣明,只是这两点可都不容易啊。”

“朕也知道十分不易,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吧。朕已经下定决心,变革我朝之陋习,只是没有下定决心,采取何种方式。”

“陛下,臣觉得眼下的监察机制并不适应这第三种方案。”叶梦鼎犹豫了下说道。

我知道叶梦鼎毕竟不像文天祥,袁棘等人,能够做到知无不言,笑笑道:“叶爱卿,朕这是在与你们在探讨,这里也不是宫里大殿,随意说之。”

叶梦鼎喝了口茶道:“陛下,我朝的监察御史编制为六人,分察六部百司,现改为八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起,按照这六人之力,就连现有的部门都无法兼顾。如果要监察全国,这个机构不知要扩大多少倍啊,这是其一;其二,我朝官员常谓官官相护,这监察御史同中书省,吏部,刑部等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监察御史毕竟也是人,而非圣人,这样难免就会导致监察御史台出现对人不对事的情形,甚至成为朝中重臣之间相互攻击的桥梁。”

历史上常有某某权臣指使某某监察御史弹劾某某大臣之事,而所弹劾之事真真假假,谁也弄不明白。要是遇到个糊涂昏君,这位大臣很有可能就此中枪倒地。百年前的岳飞不就是被秦桧指使的御史所弹劾,高宗复议后认可,最终冤死在风波亭里。

“叶爱卿,不管朕采用什么方法,这监察司都会重新设置的。”

“陛下,此事容臣回去后仔细想想。”

在古代的监察机构中,规模最广,名气最大的就得数明朝的锦衣卫了。我会借鉴其中的长处,但不会照搬,因为锦衣卫的权力实在太大,他们可以不经由正式司法机构的的审判过程,而处理审判并处罚犯人。

“恩,这事还需从长计议,或许还有更好的第四,第五种方案。至于新的监察部门,朕打算独立于现有的朝廷部门,直接挂在皇室名下。”

“是,陛下。”叶梦鼎想了想道,“陛下,那新的监察部门和刑部间有何关联?”

“这点朕仔细想过,新监察司只针对于我朝的官吏,而且只有监察检察权,并无处罚权,在监察司成立的同时,朕还打算重开南衙。”

“南衙?开封府吗?”

“正是在民间被称作开封府的南衙。针对朝廷各部各院百官,以及地方各路各州的官吏,监察司可以提起诉讼,而审理权则交由南衙,相关的官员律法制定交给刑部律法司,这样就会形成三者之间互相约束,避免了刑部或地方官府独自处理此类案件的问题。”

南衙和今天的法院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开封府的名声也是后人在描写包公时传出的,以致后世之人都知道宋朝有个开封府,至于原名南衙的机构反倒无人知晓了。

这有些类似后世的三权分立,但也仅仅是类似而已。三权分立,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政府机构共同存在,地位平等且互相制衡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的体制是皇权集中制,到了宋末,虽说有相权后权的扩张,分化了皇权的威势,以致在百官眼里,相权后权并不弱于皇权,但在百姓眼里,还是更加信任代表正统的皇权。所以要完全实行后世那种三权分立,是不可能的,而且在这般乱世之下,唯有强势的帝王,强势的政府才能将民心集中在一起,对内变革对外抗击蒙古。

叶梦鼎在官场数十年,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自然远远超过袁棘,听完后,很快陷入沉思之中。

我也不去打扰他,对袁棘说道:“先生,灵儿他们怎么还没回来?”

袁棘失笑道:“回陛下,这福州府虽然比不上京城,但也是座大型城市,加上名胜古迹不少,这才几个时辰,他们不会这么快的,陛下不会是担心他们了吧?”

“先生,朕确是有点担心,那姬痕泪等人不知会不会在附近?”

“应该不会,臣认为他们一击不中,又会回到暗中,重新寻找机会,所以不大会在公开场所露面。”

“但愿吧。”

方灵,文璋在林莹和陈渺的带领下,直逛到晚饭时才回到同乐楼,四人手里大包小袋,乱七八糟地拎了一堆,文璋一回来便大声叫道,这逛街简直比修炼还辛苦啊。

不过,方灵眼睛一瞪,文璋急忙改变了态度,“辛苦虽然辛苦,但却是十分值得的。”

林莹听罢,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文璋虽然年轻,但也能看出我对方灵的宠爱,自然不敢轻易得罪,何况方灵的确乖巧轻灵,如仙女般婉约优雅,身上有种别人没有的快乐感染力和亲和力,偶尔耍耍小性子,也是毫无恶意,和方灵一起,大家会觉得轻松愉快,所以如袁棘这般长者,又如文璋这般少年,对其都甚有好感,无不将其当做公主一般。

“小文璋,不和你计较了,哥,我和林姐姐都饿了,我们吃饭吧。”

“好好,吃饭,叶先生,你也在这里吃完再走吧。”

“是,公子。”叶梦鼎恭敬应道。

点菜重任当然又落到方灵身上,不过在同乐楼吃饭,一点也难不倒方灵,我喜欢吃什么菜,方灵是一清二楚,而且方灵也会照顾到袁棘,蓝羽等人的喜好。

林莹见我这个长老和蔼可亲,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也慢慢放开了,毕竟是江湖儿女,话也开始多了起来,没有了当初那般羞涩之情。

“哥,今晚月色不错,林姐姐建议我们晚上可以上屏山之顶去看看。”

“公子,在屏山的样楼上可以看见大海呢。”林莹接着道。

“是吗,那我们吃完饭就去爬山吧。”我笑笑。

第160章沧海一声笑

第160章沧海一声笑

第160章沧海一声笑

刚吃完晚饭,就见林志雄匆匆而来。

“灵儿,你们先在附近走走,我和林志雄谈点事,一会我们在山下相会。”

“嗯,知道了。”

我看着焦急的林志雄道:“林老板,你在福州多年,有认识精通律法的讼师吗?”

“讼师?不认识。”林志雄摇摇头道,“不过,我倒是认识懂得律法之人,此人原来是福州府的一位幕僚,极擅我朝律法,只是,这个。。。。。。”

“林老板,何故吞吞吐吐?”

“呼延公子,讼师虽说自古就有,但在我朝衙门断案时已经很少出现了。”

“这是为何?”

林志雄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道:“公子,我朝衙门在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所以眼下在打官司时,已经没有什么讼师愿意出面当庭辩诉了。”

叶梦鼎也言道:“公子,的确如此。唐朝时,律法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若加增罪重,减诬告一等。讼师因其善辩,往往被官府视为扰乱民心的祸首,我朝延续了唐时律法,针对讼师之罚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讼师这个职业已基本消亡。”

最早的讼师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讼师擅长诉讼,精通律法,其辩论之术无人能敌,史书记载其往往“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所以在古代,“讼师”往往被视为影响社会和谐、挑词诉讼的不安定分子,为历代官府所不喜。

“原来如此。”我微一点头道,“林老板,明日巳时过半你再去福州府提出诉讼,但你需要说服你那位朋友充当一次讼师,这次本公子保他无事。”

“还要上告,会有用吗?公子,你要知道,我上告的对象是福州船舶司,自古民告官,可是从未有胜数的啊。”

“林老板,你放心去告吧,明日会有钦差大人现身。”

“钦差?”林志雄半信半疑道。

“不错,林老板,时间不多,你还是尽量去说服你那位朋友。”

林志雄点点头,知道也没有其它办法,又见我神色自若,不像是开玩笑,应允后告辞而去。

“公子?”叶梦鼎不明所以问道。

“叶先生,你最近就充当下这钦差吧。”

“是,公子,只是该如何审理?”

“呵呵,只审不断,天天审就行了,对于整个福建路,怎么着也该敲打敲打了。明日我也会去府衙看看。袁先生,通知京城,令商业部立即发文,将味精列入可出口物品名录。”

叶梦鼎似懂非懂道:“只审不断?”

“没错!”

生意上的竞争,本身没有对错,只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就可,但是蒲家倘若勾结官府,便形成了官商一体,这点是我不能接受的,试想下,商人怎么可能争得过官府,即便是后世,只要有官府的参与,公平竞争就是一句空话。

并非我认识林志雄所以我会帮他,对于海外的味精买卖,狮峰商行也没有明确交给哪家商行,蒲家也不是没有机会通过正常手段来争取,但是他们没有去联系味精的源头,反而利用官府的力量,这是我唯一的不喜之处。

离开同乐楼,东行一里左右,便是屏山。

屏山是福州三山之一,因为山峰形状像一座大屏风,所以称屏山。越王时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宋代诗人陈轩诗曰: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屏山高62米,东南为冶山,旁有欧冶池,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又称剑池,池旁还有欧冶亭、剑光阁以及观海亭、玉泉池等古迹。南麓有座建于宋代的寺庙,号称长江以南第一木构巨作的华林寺。西麓叫马牧山,有越王饮马池、琴石、金鸡井等,山颠有环峰亭、绝学寮、胜会亭、翠涛亭等。

林莹一边指路,一边不停地介绍着屏山的名胜,我们沿着山路缓缓上行,穿过不少亭落,很快就登上了屏山山顶,放眼看去,山顶呈广场状,正中有一座两层楼的建筑。

“公子,那里就是屏山的最高处,样楼,也是整个福州府的制高点。”林莹指着前面那座建筑道。

“样楼?这个名字怎么听着有些奇怪?”方灵问道。

“在福州府城新建之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了一座谯楼,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所以称为样楼。”林莹解释道,“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6丈有余,是福州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福州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前的广场上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看,那里就是了。”

绕过七星缸,我们登上了视野开阔的样楼。

此时,一轮明月高悬,远处望去,毫无遮拦,只见海面波澜不惊。

月色的光芒轻轻地泻在这片海面上,似是给海面撒上了一片银光,微光粼粼的水面显得温柔而宁静,偶尔有微风轻吹,卷起细细的浪花,同时也带来少许咸湿的海潮味。

海上明月,天涯此时。

面对如此心旷神怡之景,你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

世事如果也能这般平和,该多好啊!

为什么人类会有数不清的烦恼?我是个普通的大学生,只想过平凡的生活,每天看着日落日出,只想伴随着菱杉一起慢慢变老,我不要穿越,不要做这个什么皇帝,更不想被守护者选中,守护者?我突然想到,菱杉的离去会不会也和守护者有关呢?

一时之间,我仿佛成为了守护者的试验品,心中顿时怒火丛生,脸色也随之变得难看起来。

“哥,怎么呢,又想起你那位故人了吗?”身边的方灵及时出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突然间变得暴躁起来,好在方灵及时言语,才使我脑海中渐渐恢复了清明:“哦,啊?灵儿,哥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哥,刚刚你的脸色很不好,别想太多。”方灵有些担心地看着我道,“给我们唱首曲吧,好久没听了。”

“公子会唱曲?”林莹耳尖,听到后一下说了出来,不过顿时又觉唐突,脸色绯红,好在有夜色的掩护,倒是无人看见。

“好吧,那我就唱一首。”

我想起后世的一部电影插曲,这首曲子采用了古曲常用的“宫、商、角、徵、羽”,虽然我的嗓音不全,不过还是能够勉强唱对,唱完。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啦。。。。。

这首歌不长,但最后这个啦却很长,当我“啦”完时,大家都是睁大眼睛,齐齐地望着我。

袁棘等人虽然以前或多或少听我唱过歌,这首歌却是第一次听到,这时他们一定在想,这是皇帝唱的吗?听上去怎么都像是江湖中人的曲子啊,而且还是一首勘破人生之曲,说不寂寥,其实还是寂寥。

“神人也。”袁棘也想不出更好的词语,只能用陆秀夫之言来形容了。

林莹却是第一次听见歌声,而不是曲声,自是大为惊讶,一来愈发觉得我这个长老与众不同,二来也受到歌词的感染,竟然不知不觉地流下两滴清泪。

对于“歌声”最为了解的方灵浅浅一笑:“哥,我全都记住了,我们一起来再唱一遍吧。”

“嗯,灵儿,一起来。”

方灵清脆的歌声中夹杂着我低沉的嗓音,从寂静的山顶悄然飘逝。

第161章蒙古帝师

第161章蒙古帝师

第161章蒙古帝师

每一栋楼,每一间房都有一处风水交集之地,这在天涯中被称之为端门。一般而言,房屋的端门相对固定,是藏风纳气的中枢位置,作用比之玄关,家具摆放的方位等更为重要,实为房屋之精髓,但因其虚无飘渺,所以一般的人是无法知道的。

燕京东北那间设有四绝心魔阵的小屋中,刘秉忠掐指一算,抬头望了望屋顶,暗自笑道,这屋里端门近日来的变化是越来越频繁了,这次又跑到上面去了,四绝阵果然不凡,竟然能够改变端门的位置。

刘秉忠双脚轻轻一点,身体如凌燕般垂直上行,倒悬在屋顶中心,四名身着黑衣的护柱使者各自面对一座宝塔,手指微曲,结印而立,风云雷电四座宝塔周边隐隐约约地萦绕着少许烟雾,在塔基的长明油灯下显得无比诡秘。

“聚心,纳气。”

“是,大人。”四名黑衣人齐声应道。

五人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宝塔周围的烟雾开始明显多了起来,绕着宝塔不停地盘旋。

约莫一个时辰后,刘秉忠落在了地上,急促地喘了几口气,伸手拭去头上的汗水,盘腿坐下,那四名黑衣人也是满头大汗,跌坐于地,宝塔旁的烟雾随之淡化,又成隐约状。

“秉忠,进展不小啊。”屋外一个低沉的声音适时响起。

“神尊大人?”刘秉忠急忙出门相迎。

小屋外面是一间同样形状的空旷大屋,将小屋包含在其中。这间大屋没有任何摆设,似乎只是想将里面的小屋包围住。

刘秉忠看见走出轿子的印天涯,忙上前行礼道:“见过神尊大人。”

“恩,秉忠,顺利否?”

“神尊大人,一切顺利。”

“好,秉忠,四绝阵渐成,后续的数十日中还需占用你大量时间和精力,本尊不知道会不会影响这座新城的建设进度?毕竟你是新城的总负责人。”

“大人,无妨,属下师兄已经到了,对于阳宅的建设,师兄更甚于我。”

“你师兄?是不是汪通玄大师?”

“正是。”

印天涯点点头道:“很好!汪通玄大师精通阳宅设计,杨琏真迦擅长阴宅规划,都是我朝之高人,在这一方面无人可出其右。你师兄此次前来,本尊便可以放心让你专注四绝阵了。”

“大人,师兄这次是同其长子汪覆一道前来,如果说到我朝风水建筑业的高人,那汪覆才是真正的大师。”(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还能比其父更强吗?”

刘秉忠笑道:“大人,自古以来,阴宅阳宅的根基完全不一,阳宅纳气,阴宅藏风,所以这两者间各不相通,看阴者不着阳,看阳者不见阴,但汪覆却能两者兼修,行于阴阳间而不迷乱。如果单论阴阳,汪覆目前还略逊于其父及大祭司,属下认为,不出十年,那汪覆一定能成为此中的顶级大师。”

“善哉,我朝又多了一位准顶级大师,福分也,哈哈,好!秉忠,本尊要入宫觐见大汗了,这里你就多费心了。”

“神尊大人,但请放心,属下送大人。”

灰衣轿夫的速度极快,没多久便到了蒙古大汗忽必烈的临时行宫。守护行宫的蒙古卫士全都认识这顶坐轿,天涯神尊的坐轿,一路上护卫们尽皆敬礼示意,普天下也只有这一剩坐轿,可以在蒙古宫中畅行无阻。

轿子直接停在行宫中的议事庭前,四名灰衣轿夫神情淡定地站在坐轿周围,丝毫无视周边充满敬意的护卫们。

印天涯入内后向坐在正中的忽必烈微微施礼,随即双手抱拳,对着左手方的郝经一拜:“郝大人,本尊佩服。”

郝经慌忙起身还礼道:“神尊大人,您可折杀我了,郝某哪里担待得起。”

“郝大人高义,为了我天涯一名普通使者,竟然还得隐姓埋名,当受本尊这礼。”

“神尊大人,当日若非乌力罕使者舍身相救,郝某哪能回来?郝某只不过延缓数年以真名示之,待乌力罕回归时再复名而已。”

印天涯当然知道郝经骨子里还是个汉人书生,对名声极其看重,今不得已为之,内心也是感激:“郝大人,乌力罕南下是其使命所在,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郝经还欲言语,却听上首的忽必烈金口一开:“郝爱卿,既然你执意,本汗也就不再强求,郝经听封。”

郝经拜倒于地:“臣郝经在。”

“本汗册封你为我朝帝师,凡见我蒙古百官,均自大上一级。”

【‘文、】郝经再拜道:“谢大汗厚爱。”

【‘人、】“自本汗起,我朝臣民今后皆以帝师称汝。”

【‘书、】印天涯微微一笑:“大汗圣明。”

【‘屋、】“帝师,坐吧。今日请二位前来,是想和你们商议下我朝未来的国策。帝师,你离开五年,我朝局势已是大不相同,这些日子里你也了解了我朝的现状,和当初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本汗如今可以一言九鼎,再不用受他人的牵制了,帝师,你和本汗相识十年,现在到了该实现你心中抱负的时候了。”

郝经出生于乱世,饱受战乱之苦,因而自幼便有大治之理想,十年前为尚未掌握国柄的忽必烈所器重,但碍于对汉法持保守态度的大汗蒙哥,忽必烈未能即行采纳郝经的建策。此时,忽必烈身为蒙古大汗,自然能够左右乾坤,郝经掩饰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大汗,神尊大人,臣还记得十年前大汗之言,可行之时,尔自知之。这些年来,臣当初的建议有不少已经一一实现,臣今已得返,自当鞠躬尽瘁,以报大汗当年知遇之恩。”

“帝师,大汗雄才伟略,今再得先生之助,何愁大事不成。本尊不擅治国之道,还请帝师尽言。”印天涯有感于郝经对乌力罕的援手,难能客气地说道。

“大汗,神尊,唯今之策,臣有十条建议上奏。”郝经道,“这第一条,是国策之重,也是老生常谈,大汗欲做天下共主,就需无华无夷,普天之下,蒙古也好,汉人也罢,尽是大汗之子民,大汗铁骑所到之处,都是我朝之土,其族人也都是我朝之人。天之所以兴不在于地而在于人,不在于人而在于道,在于必行力为之其次。这第一条看似简单,却是最难实现,大汗可以凭借我朝铁骑之力,荡平天下,然却不可久治。臣以为,唯有大中国之道,方为千秋霸业之始。臣之它策均是立于此点,如若此议不通,则后续无意义也。”

忽必烈神情凛然地注视着郝经,片刻后笑道:“帝师,你这秉性一点没改,还是如此固执,没问题,这点本汗应允了,本汗不仅仅是蒙古的大汗,也是这天下的大汗。”

郝经起身拜首道:“也就是大汗才有如此胸怀,臣服也。”

“哈哈,帝师,少拍马屁,继续。”

“这第二条建议,臣认为我朝眼下当积蓄国力,发展经济,暂且缓和与南朝之冲突,可以掠其余之小国资源,以富我朝,待时机成熟,先灭南朝,再图西北。我朝之野战军力已在南朝之上,但是要破其城镇,还需攻坚持久,所以必须准备充分,不动则已,动则一击必中。我蒙古立国时短,以战力建国,然经济是治国长久之本,却是我朝之薄弱,大汗当广招贤能,特别是汉人中的才俊,以充斥我朝,而我蒙古之人当虚心求教,学其精华。”

忽必烈点点头,认真地听着。

郝经继续道:“第三条承接第二条,军政分离。我蒙古原本军力甚强,此乃根本,不可松懈,军务上以枢密院为主,但政务上却是汉人之举领先,臣已知道大汗所设中书省,统管政务,如此甚好,对于汉人官员的任用,要做到用人不疑,千万不能以蒙制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他们的长处。”

第162章郝经十议

第162章郝经十议

第162章郝经十议

“用人之道在于用合适的人来做适合,的,的,的事。”郝经说到这里,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咳嗽声,脸色变得通红,似乎上气不接下气,嘴角边也渗出了少许血丝。

忽必烈一惊,“蹭”的一声站了起来。

印天涯见状立即来到郝经身边,伸出双手搭在对方肩上,轻声说道:“闭眼,深呼吸。”郝经按照印天涯的说法,双眼微闭,顿时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流向全身,说不出的舒服。十息之后,郝经睁开双眼,脸色趋于平复,呼吸也恢复了正常。

忽必烈松了口气道:“神尊,帝师何事?”

“大汗,无妨。帝师只是体内积郁过多,加上近日有些操劳,以致筋脉受阻,晚些本尊开些方子,再多加调养,很快便能康复。”

郝经起身作揖道:“谢过神尊大人。”

“帝师客气,本尊不过是举手之劳。”

忽必烈看看郝经,轻声道:“帝师身体有痒,还是改日再议。”

郝经忙道:“大汗,臣没事了,臣说完再休息不迟。第四条,是针对四大汗国的,大汗当主要针对窝阔台汗国,对其它三国则示之以好,待其相互争斗,实力削弱时,再与西北诸王和谈,西北各汗国必须承认大汗的宗主地位,彼此之间互设驿路,开关塞,四大汗国还须承认大汗是太祖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是整个大蒙古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当大汗一统大中国后,视情况再议汗国之事,到时以大中国为根基,则我朝进退皆可。”

“恩,帝师这点甚合本尊之意。”作为蒙古萨满教长老之一的印天涯自是不愿意见到成吉思汗子孙间相互厮杀,遂点头赞同道。

“第五条,今我朝地域日渐辽阔,其中有我蒙古属地,有原西部李夏王朝,有南部大理,更有众多原金国属地和部分宋朝领地,这些地方原有行政体制各不相同,臣建议按地域建立统一的行省制。”

忽必烈问道:“何为行省制?”

“大汗,行省制是以行省为枢纽,以朝廷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朝廷分驭各地,主要为我朝廷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当然,行省的权限只限于当地的行政管理,不能直接管辖军队。关于其详细构思,臣会上奏大汗。”

我国后世的行省制就是源自忽必烈时期,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自忽必烈后的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沿用了这种体制,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好。”忽必烈点点头道,“帝师继续。”

“是,大汗。这第六条,是关于我朝的律法。我朝律法大都源自成吉思汗时期,如今情形却是天翻地覆,既然我朝已经立国,自然应当完善律法,汉人之律法历经千年之久,特别是唐宋以来,整套律法体制基本完善,臣以为当以此为本,重修律法,以适应我朝民族众多,地域辽阔之特点。臣在南朝被囚禁期间,对此思索颇多。世上之人皆有意识,有了意识就会有感情,有了感情就无法做到公平处之,自然也就会失之偏颇,而律法是没有意识的,它反而能公平地适合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用没有意识的律法去管理有意识的人?”印天涯喃喃道。

“神尊大人,正是此意。”

“或许有些道理。”

“大汗,神尊大人,臣继续第七条,关于文化宗教。兼收并蓄是唯一可行之法,我蒙古萨满教,源自西域的佛教,中土的道教,回民的回教等都是当地人的一种信仰寄托,臣以为只要不违反我朝的律法,朝廷就无须干涉,包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一样,在一个大中国的背景之下,这些文化迟早都会融合,朝廷可以有意识地去加以引导,但不必去扼杀。比如,在我朝新建学堂,书塾,供天下的孩童学习,大汗,试想下,十年后,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会认为他们是哪里人呢?他们都是学习我朝的新文字,吃着大汗所赐之米长大的,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认为他们是大汗的子民,是大中国之百姓。”

“第八条是关于百姓之基本生活。其实,无论蒙古人还是汉人,又或是其它民族之人,大多数百姓只要能吃饱饭,就会拥护这个朝代,如今我朝现有的大部分地区,战火渐渐平息,因此,当务之急便是让所有人能够有衣穿,有饭吃,有屋可居,这就是所谓的衣食住行。比如,大汗前些日子建立贮存剩余谷物的常平仓,就能够保证遇到灾害时有足够的供应。对于盐、茶、米,酒和一些生活必须品实行专卖,以保证价格的低廉,一旦百姓的基本生活得以保证,那我朝就会慢慢进入平和发展阶段。”

印天涯道:“恩,这和佛教宣扬的善行一样,这几年来,大汗已经陆续在做这些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