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财源滚滚-第6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阿里上下有股风气,我觉得很不好。

    那就是,远方做的一定是对的,他们做,我们马上跟着做,哪怕不能吃大头,也不能一点吃不到,可跟风的下场,我觉得都不会有好下场。

    企业的核心,还在于自己的原创力。

    既然我们能把b2b做大,并且已经在全球有了根基,为什么非要在b2c和c2c上出死力。

    一旦我们把b2b做大到全球第一,华夏的中小企业,其实都是我们的潜在合作方。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和远方分庭抗礼,哪怕最终在c类上输了,我们也还有壮大的希望,而不是如滕迅一般,直接改名换姓了。”

    他说完,有人却是不赞同道:“不是我们跟风远方,做c类产业,是我们先开始的。

    而且一开始,我们就在c类产业上做的很强,强大到一度成为亚洲最大。

    现在,难道因为远方在做,我们就不做了?

    你说阿里的核心是b2b,这点我不否认,但是也不承认。

    产业多元化,才是趋势,单一的靠某类业务想冲击巨头领域,还是欠缺了很多……”

    “那都是未来的事了,还是先顾好眼前的再说!”之前说话的那人哼道:“现在,阿里业务不断萎缩,都到了断粮的地步了。

    这时候,不考虑实际情况,还在想着以后扩张的事,真的有必要吗?

    要我说,阿里一开始就该坚持自己的路,而不是受远方的影响,在这种时候,大量的投资物流这些产业。

    如果我们有这个实力,那自然不必多说。

    可没有这个实力,我们就不该打肿脸充胖子才对。”

    “此言差矣……”

    “……”

    会议室中,高管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有人觉得,可以避开和远方的争锋,发挥自己的长处。

    远方不做b2b业务,那就没有竞争的空间,阿里在别的地方收缩实力,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已经壮大的产业当中,这才会创造利益更大化。

    也有人认为,远方现在不做,不代表以后不做。

    现在就让步,那以后就让无可让了。

    趁着远方也没做大的时候,阿里跟上才是正确的选择,不至于日后连扩张的空间都没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一会两边的人就争吵起来。

    好一会,马昀才有些头疼地打断道:“大家说的其实都有道理,如果远方甘于现在的局面,那自然好说。

    可大家觉得,这个可能吗?

    没这个可能!

    李东野心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大了。

    所以,这时候,我们绝不能放任下去,要不然,远方没了牵制,接下来会越做越强大。

    到了那时候,我们就真的没有退路了。

    互联网金融还是要做的,要不然支付宝迟早会被取代,最后成为我们自己内部用的支付软件,而不再是现在占据市场极高的社会化金融支付体系。”

    “可是……”有人再次质疑道:“可我们目前是拿不到牌照的,强行去做的话,很有可能被远方抓到把柄,这样更不合适。”

    马昀轻轻敲着桌子,半晌才道:“我们是不行,可总有人能行,百连、华闰、苏林……这些线下巨头,都是有这个实力的。

    真要没办法,那就选择一家或者几家合作。

    不管怎么说,能不放弃,那就不要放弃。

    今天放弃了一块市场,明天再放弃一块,你觉得是割肉止损,实际上肉只会越割越多。

    到最后,我们连骨头都得被李东慢嚼细咽的嚼碎了。”

    这话说出来,不少人点头赞同。

    一开始反驳马昀的那位高管,轻叹道:“这么说,董事长是一定要跟上去了,哪怕不惜刚独立出来的支付宝再次遇到利益的分配。”

    马昀沉默了片刻,缓缓道:“我也不希望如此,可这一块不能丢,丢了,我们后面的麻烦更大!”

    “……”

    众人无言,最终不少人心里叹气,现在阿里是独木难支,举步维艰。

    也不知道,阿里最后到底是什么下场。

    远方真要如击溃滕迅那样击溃了阿里,那到时候又该去和去选择?

    带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尽管会议还在持续,不少人却是有些走神了。

    看到这一幕的马昀,眉头皱的愈加厉害了。

    同时,他也忍不住想到了李东,那家伙,下一步到底怎么想的呢?

第1567章 没有炮哥的日子(除夕快乐!)

    马昀猜测李东有什么动作,李东却是毫无动静。

    包括远方,也是如此。

    拿到了消费金融牌照,远方并未宣扬什么。

    普通人,其实也不了解这代表什么,更不会去关注。

    远方拿到了牌照,好像一切都没有任何变化一般。

    不过远方金融公司,却是在这时候增加了注册资本。

    原本,远方金融的注册资本并不是太高,这次,远方这边却是将注册资本增加到了20亿。

    增加注册资本,是得拿钱的。

    远方这边,现在也没几个钱,最后还是七拼八凑,勉强凑够了这些钱,为这,远方这段时间,积累的那么点财富,又全都砸了进去。

    现在,远方是有一分钱用一分钱,丝毫不留余钱。

    当然,不是说注入远方金融,这笔钱就没了,钱还在,只是从控股公司,注入到了远方金融而已。

    20亿的注册资本,在4家发放牌照的金融消费公司当中,远方是最高的。

    哪怕中银消费,注册资本也才5个亿。

    实际上,中银消费金融背后的巨头中行,并不是太在意中银消费的业务,因为银行本身其实也包括了消费金融业务。

    他们做这些,目前主要是为了试点以及观看市场。

    当然,也免不了排除一下竞争对手的心思。

    总共就4张牌照,他们银行系统拿下了3张,这样一来,新诞生的竞争者就少了。

    地方性银行倒是挺在意的,毕竟地方性银行局限大,竞争力大,拿到了牌照,覆盖的范围就能更广一些。

    而远方拿下了牌照,而且还扩充了注册资本。

    这时候,看着是平静无波,不显山不露水,不少业内人士却是知道,接下来远方就要有动作了。

    20亿的注册资本,如果杠杆率达到5倍,远方在消费金融这一块,就能做到百亿规模!

    如今,华夏的银行当中,很多地方银行都没在这一块做到百亿规模。

    而远方,一家民营企业,居然有这么大的野心,也出乎不少人的预料。

    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真的有这么大的市场前景吗?

    这不是互联网金融,而是消费领域,还是互联网上的消费贷款领域,有这么大的空间?

    带着一些不确信,众人只能选择等待。

    这时候,除了等待,大家也没更好的办法。

    哪怕银行也是,银监会既然选址给远方颁发牌照,说明上层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做,想让远方这家互联网金融的推动者去试试看。

    互联网金融,到底能不能给华夏经济带来一些改变。

    这种改变,以远方为试点,既不缺乏影响力,也不会因为远方一家失败,最终导致整个体系崩坏。

    ……

    高层的想法,李东不去猜。

    他也不想猜。

    总之,远方拿到了牌照,一切都会变的合法合规,这就足够了。

    此刻,李东正在飞往京城的私人飞机上。

    今天9号,说好了要去京城参加回门宴,这个可不能错过。

    牌照是昨天下发的,昨天晚上,李东一直在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消费金融牌照拿到了,接下来,自己的万卡通推出个人消费贷业务,该叫什么名字好?

    花呗和借呗?

    在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李东又在想着,以后自己会不会被人骂死。

    提前弄到了牌照,推出了网上贷款业务,以后有人借钱借多了,又还不起,还不得骂自己。

    不过李东转头又想到,自己这是为大家好。

    万卡通率先推出,将这个体系正规化,以后一些网上贷款平台就不好乱来了,毕竟万卡通这边的利率低,公信力强,大家首选的还是万卡通。

    这样一来,什么裸贷事件,是不是可以更大程度的避免?

    一想到自己为以后的无知人群在努力,在奋斗,在改变,李东又觉得大家不该骂自己才对,自己也是为了他们好。

    当然,这些贷款的钱,用在远方商城购物,用在远方超市购物,那就最好不过了。

    钱,最终还是回流到了远方集团。

    从金融公司动用杠杆流出去的钱,最终变通了一下,自己赚了利息不说,购物也是有利润的,还能促进消费,增加业绩,将手头上的钱盘活……

    好处,自然是很多很多的!

    关键一点,双十一之前,这个体系要出来。

    双十一,没钱怎么购物!

    没钱,远方这边支持就行了!

    想到了双十一,李东又不由想到,那些剁手党,事后发现花呗借呗的钱还不起怎么办?

    这种冲动性的消费,可不是少数,而是很多。

    想着想着,李东又觉得自己有些十恶不赦了,提前好几年把这些东西弄出来了,这不是让大家提前好几年多花钱么。

    ……

    坐在他旁边的沈茜,见李东一会悲天悯人的表情,一会龇牙咧嘴怪笑的表情,看的都有些渗人。

    等李东再次龇着牙傻笑,沈茜无奈道:“你想什么呢?”

    李东笑呵呵道:“没想什么,我只是觉得,我有时候挺伟大的。

    当然,这种伟大,外人不能理解。

    远方金融这边,几大牌照一下来,以后,我就可以服务大众了。

    每每想到这些,我都觉得,我这个人太会为大家着想了。”

    沈茜脸色发黑道:“最近你怎么回事?好像越来越自恋了。

    自从你给自己放假之后,别的改变没有,这方面改变挺大的。

    以前,你吹嘘也是在外人面前吹嘘,在我面前还算有几句实话,现在在我面前,都满嘴跑火车了。”

    李东干巴巴道:“有吗?没有吧。

    最近我是满口都是实话,这可是真的。

    你别不信,有时候我觉得我自己真的挺伟大的。

    你想啊,我现在拿到了消费金融牌照,我就可以放贷了。

    我放贷,比高利贷要强吧?

    我也不至于把人弄的家破人亡,也不至于让人脱光了衣服拍照才给贷款吧?

    还有,等拿到了小贷牌照,我还可以给一些中小企业扶持。

    他们在银行贷款贷不到,公司面临倒闭,员工面临失业,是我,给他们起死回生的机会,还不是融资,而是借款,利息也不是太高,放款快,审核简单。

    你说,大家是不是得感谢我?

    我不做,别人也会做,可别人能比我李东做的更好?

    起码,我有钱,我不是太贪这方面的钱,我先将这个行业进行一些规矩的制定,成为行业的标准。

    以后,再有其他企业做这个之前,大家就会下意识地跟着远方的标准来做。

    引导一个新行业,制定行规,还是好的方向那种,你说,这不伟大?”

    沈茜无言以对,半晌才道:“你是第一个把高利贷说的冠冕堂皇,甚至说到伟大这个地步的知名企业家。”

    李东反驳道:“怎么就成高利贷了?你不懂,以后这种话可不能乱说。”

    “是,我是不懂。

    可我昨晚听到某人说,制定的利率在日利率万分之五左右。

    算月复利的话,年利率接近20%了,不算月复利,那也是18%的利率,这不是高利贷是什么?”

    李东讪讪道:“消费贷么,得朝银行信用卡看齐,这要是比信用卡还要低,上面审核不过啊。

    何况我们就是月度结算,要是年度结算,哪来那么多资本。

    反正就是应应急,又不是……

    算了,我不解释了,到时候你看看就知道了,就算年复利接近20%,也比高利贷强的多。

    再说,都是小额的,我可不会黑心到一年涨几倍几十倍。

    更别说,我不会逼的人家破人亡,哪怕做个坏人,也要做坏人中的好人,这才是我的信念。”

    李东也不继续说这些,这事个人看法不同,有人觉得远方是救世主,有人觉得远方是黑心高利贷,那都是正常的。

    总之,有了消费牌照,接下来远方的资金就能被盘活,这才是实在的。

    而李东,这时候极其希望远方能盘活大笔的资金。

    只要有了钱,他能干的事就太多了。

    后世,阿里滕迅这些企业,年利润才多少?

    可人家收购企业的时候,那手笔叫一个大,虽然不全是现金,可几大it巨头不差钱是真的。

    这些钱,怎么被盘活的,可是有待商榷。

    总之,将一些无法动用的资金,想法设法地盘活,这是所有企业都在做的事。

    用别人的钱给自己赚钱,而不是用自己的钱给别人赚钱,这也是大企业都在做的事。

    有了钱,李东才能继续自己的计划。

    要不然,光靠银行贷款,撑死了那么点钱,怎么进行这些大计划。

    这时候的李东,其实佩服的不是自己,而是马昀这些人,这些人前世为他铺的路,还真不错。

    很多东西,其实靠李东自己根本难以想到,但是有了前车之鉴的情况,再去做,那就要简单许多了。

    而这时候的马昀他们,现在恐怕还在摸索的道路中。

    李东脑海中,却早有了成熟的体系。

    就冲这,李东决定,回头还得送马昀他们几箱酒才对,上次才搬走了一箱怎么够。

    ……

    京城。

    李东这辈子除了平川之外,到的最多的城市就是京城。

    从05年开始,他每年必来,有时候多,有时候少。

    可算下来,他来京城起码超过10次以上了。

    当然,每次都不算愉快就是了。

    这次还好,大魔王现在结婚了,而且招惹他的人也少了,或者说不敢招惹了。

    这种情况下,李东也不是无事生非的主,气氛当然要和谐不少。

    尤其是,这次是女婿回门,和其他人都无关,那就更和谐了。

    机场。

    这次来接机的还是沈航,大家都刚分别没多久,自然也没那么多客套话要说。

    上了车,沈航笑道:“之前结婚,是姐夫你的主场。

    现在,可是到了我们的主场了。

    今晚大家都说好了,姐夫来了,不浓重都不合适。

    晚上,姐夫你没喝倒,算我们娘家人不尽心……”

    他刚说着,沈茜“啪”地一声就抽了他脑袋一下,没好气道:“少扯这些,以后烟酒这些话题少说。

    有些人喝醉了,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

    我可不想他成一个酒鬼!”

    李东一脸赞同道:“不错,你姐教训的是,好好听着。

    喝酒这些事,能免就免。

    何况晚上你们又不是主角,我才是,以后少替我做主。”

    沈航一脸的无奈,这两口子,一个比一个难招惹,还真没法说什么。

    ……

    杜家准备的回门宴,不算太浓重。

    如果是沈家筹备,那这次的回门宴,规模绝不会小,京城名流请上一大半,这才符合沈家的作风。

    可杜家这边,那是简单最好。

    所以对沈家提议的选个大酒店办回门宴,杜安民夫妇都没人搭理。

    最后还是决定,就在老杜家里办。

    客人也简单,除了杜家和沈家的人,杜安民没邀请几个人,总共也就四五个外人。

    沈雪华这边,也邀请了几个,加上两边的亲属,最后才30人左右。

    这样的规模,相对李东婚礼的规模,以及双方的地位而言,算是简陋了。

    回门宴的流程,没什么好说的,新人永远是婚礼的主角。

    该嘱托的都在之前嘱托了,杜安民和沈雪华其实也没什么别的要说的。

    至于承诺这东西,一个意思就够了。

    真指望承诺有用,全世界就没人会离婚了。

    婚姻,最终还是靠夫妻双方自己去经营,在婚礼上,回门宴上,李东就算承诺再多,这些话也不必当真。

    回门宴一过,李东和沈茜的婚礼算是得到了双方所有人认可和祝福。

    婚礼的流程也彻底告一段落,接下来就靠双方自己去磨合了。

    别看沈茜和李东在一起时间不短了,可结婚前和结婚后还是不同的,能不能磨合好,这也关系到日后夫妻关系能否长长久久。

    这一晚,李东独守空房,沈茜被沈雪华拉走了,母女俩交流到深夜都未眠。

    至于沈雪华怎么教女儿的,这点无论是杜安民还是李东都没问。

    而回门宴结束,李东则是要和沈茜进行他们的蜜月之旅。

    随着李东为自己的婚事奔波,华夏商界陡然间安静了下来。

    直到这时候,不少人才忽然间醒悟,不少吃瓜群众都有些不习惯道:“没有炮哥的日子,好像有些无聊了。”

    “炮哥不会结婚之后真就寄情于山水了吧?”

    “是啊,千万别这样,太可惜了。这两年,华夏商界多热闹,现在炮哥一走,其他人都蔫了,我们这些人都提不起兴致了。”

    “期待炮哥回归!”

    “继续吹下去,全球首富才哪到哪,远方还没成世界第一呢!”

    “炮哥,快回来吧!”

    “……”

    网络上,呼唤声一片,炮哥都不放炮了,这日子过的也太无聊了。

第1568章 让世界匍匐在脚下(祝大家新年快乐!)

    网民们期待李东归来,李东则是一边度着蜜月,一边开始筹备自己的计划。

    远方集团,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很多东西都跟不上。

    不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部分东西都在竞争中被填补。

    而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归咎于人才和资金这两点。

    没有这两点支撑,再好的创意,到最后也会成为别人的发财工具。

    如今,人才方面,远方通过不断撬墙角,不断进行社会招聘,以及自身和一些大学、政府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储备的人才已经有一批开始上岗。

    最终,限制远方发展的因素,又回到了原点。

    钱!

    远方其实不缺钱,几亿几十亿,有时候对远方而言,也就一段时间积累,集团就能补血。

    可对于远方这样的集团,尤其是李东狼子野心甚大的情况下,几亿几十亿,此刻已经不足以满足李东的需求。

    甚至上百亿的资金,对如今的李东而言,有时候连一个计划都无法支撑。

    拿到消费金融牌照之后,由此让李东联想到了放贷企业的杠杆率是如何产生的。

    所谓的杠杆率,便是指这些拿到小贷牌照和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放出的款子超出注册资本几倍甚至几十倍。

    就像远方金融,这次将注册资本增加到了20亿。

    也就是说,远方金融,实际上的现金存量,也就在20亿左右,那又如何通过这20亿现金,放出去上千亿的贷款?

    前世,蚂蚁金融注册资本一开始还没远方金融多,十几亿的注册资本,放出去上千亿的贷款,之后还有上千亿的贷款余额。

    这意味着,蚂蚁金融的钱多的放不出去。

    而对方实际上的注册资本,只有那十几个亿。

    多出来的上千亿资金,又是从哪来的?

    这笔钱,实际上不是余额宝的钱,可能有一部分是,但是不是通过余额宝直接转到蚂蚁金融的。

    这些钱,都是融资来的。

    不同于传统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而是新兴起不久的国际融资渠道,abs融资。

    abs这个概念,其实出现的时间不算晚,98年国际上就有这个概念,而华夏也在98年在山城推行过。

    大体上便是,以一个项目未来的预期收益和本身的固定资产作为保证,吸纳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融资。

    华夏如今,abs融资最多的其实就是政府基建项目。

    像一条高速公路,高铁道路,长江大桥,都有可能被政府拿来融资,吸纳社会上的资金。

    而代价便是,以未来的过路费,运营费以及项目本身进行担保。

    政府不用出钱,用几十年的时间偿还这笔债务,之后将基建设施收归国有。

    这种方式,其实很早之前就被运用于社会基建项目上,当然,以前不叫abs就是了。

    前世,蚂蚁金融的几千亿存量现金,大部分都是通过abs进行融资的。

    以贷款的收益,利息作为担保,吸纳国际上的资金,一开始也许投资者不多,可当蚂蚁金融走上正轨,有了可观的收益之后,很多人便会进行投资了。

    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以员工退休金、社会保障金、单位信托、互惠基金、医疗保险……这些资金,进行投资收益,那都是常态,也是合法合规的。

    员工和单位缴纳的社保医保,这笔钱到了政府,政府不可能就放在那不动。

    看好一些项目,进行投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政府的资金,一般都以社会基建项目为主。

    国外的一些铁路铺设,大桥修建,包括能源项目,这都是政府的投资目标。

    当然,也不全投资这些,国外的债券,大额票据业务,也都是政府投资的目标。

    总之,都是以稳定为基础。

    而abs融资的项目,一般都比较稳定,社会基建和能源项目为主,参与进来的融资企业,也一般以实业为主。

    实业不好融资,这是事实。

    但是随着abs融资流行开,一些实业巨头,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将自己的企业项目包装美化,进行abs国际融资。

    而且还不用分股权,只要偿还投资者的利息和本金就行。

    abs融资因为参与投资者很多,其实也是变相的将风险缩小化。

    原本,一家企业需要上百亿的资金支援,这时候,融资方一般都局限于几家,了不起几十家的样子。

    毕竟,参与的企业多了,最后股权混乱,各种乱七八糟的麻烦事太多。

    这时候,参与的企业,其实风险也很大,资金动辄几十上百亿。

    而采取abs融资,风险要小的多,参与的企业和个人,最后可能高达数万家。

    从形式上来看,abs融资其实和社会集资有点相似。

    但是abs的项目主体,都是实际存在的,也是有资产保证的,这点比社会上的个人集资风险要小很多。

    ……

    这一次,李东因为拿到了消费金融的牌照,想到了abs融资方案。

    他不想继续分远方的股权,贷款的话,银行那边百亿以下难度不大,甚至几百亿都有希望。

    可再多,银行也不是他家开的,怎么可能无限制的贷款给他。

    既不想股权融资,又不想贷款,那只能通过abs的手段,将远方旗下的一些项目进行拆分出来包装,然后进行abs融资,这就是李东的想法。

    远方金融,现在已经有了这方面的业务许可。

    远方的项目,实际上也可以进行上线融资,这和自融又有些差别。

    而如果社会上吸纳的资金不多,这时候,李东便可以通过天弘基金,将余额宝吸纳的资金,投入到abs领域当中。

    从而,也就规避了一些政策上的问题。

    所以,远方采取abs融资,其实是有保障的。

    就算不通过远方自己旗下的金融公司abs,李东也可以在国际上找一些根基深厚的专门担保公司,进行abs融资。

    而远方不需要付出太多,以项目的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担保就行。

    只要有人看好,远方除了利息,不用额外多付出一分钱。

    这比拿自己的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又要方便简单的多。

    而最终的股权,又不会分散出去,这才是abs融资方式这两年在国际上越来越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

    酒店中。

    外面的天色已经漆黑。

    李东白天和沈茜去海边游玩了一趟,晒了一下午的太阳。

    回到酒店,吃完饭,李东就开始做起了自己的预备方案。

    无论任何融资方案,没有一份完美的方案,没有一个能打动人心的项目主体,别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掏钱出来。

    如今,这个项目主体还在李东的计划中,并未实际产生,所以这份工作只能他自己来做。

    李东一边冥思苦想,一边拿笔杆敲着桌子,时不时在面前的方案上补充几句。

    不知何时,沈茜端着牛奶进了门,轻声道:“先喝杯牛奶吧,白天要陪我到处跑,晚上回来还工作,你不累,我看着都累。

    真要太忙的话,明天我们就回平川吧。

    实际上,外面的景色也就这样,还没我们东园好看。”

    李东接过杯子,笑道:“那能一样吗?这是大海,我们家那是小池塘,不能比。

    再说,我也不累。

    这些天,其实没什么事要忙,主要就是做一份方案。”

    见沈茜欲言又止,李东放下了笔,笑呵呵道:“其实就是之前我和袁成道他们提过的方案。

    我上次不是说,让他们调查全球的零售产业现状吗?

    远方零售,现在在国内已经做到了称霸的地步,想独霸,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击溃其他几家巨头零售企业。

    可就算击溃了,我们还是在华夏折腾。

    真正想让远方赶超沃尔玛,单纯的靠营收,我们可能会做到,但是实际影响力,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又想做到这个规模,又想影响力暴增,唯有全球化,国际化!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什么?”

    “资金。”

    沈茜见他终于跟自己说这些了,心里倒是松快了许多,在他旁边坐下道:“现在想全球化国际化,需要的资金太多太多。

    你又不想慢慢渗透,而是一进入就想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样的情况下,唯有并购一些当地的巨头零售企业才能做到。

    可这是布局国家,而是和华夏一样,布局一个县城,一个地级市。

    在一个国家都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一旦并购,动辄就是几十亿上百亿,我说的是美金!

    远方如今虽然盈利不错,可不足以支撑这个方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