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超级强国-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厂价可以暂订为每瓶9。8元,这样,批发价会在11元左右,而零售能控制在13。5元以内,市场应该看好这种酒。”
“这个,销售的事情?”姜学清可是记得,赵无极给他说过,等酒酿出来之后,他负责策划销售策划。
“这样吧,你马上组织酒厂继续生产,等第二批酒出窖之日,我们就销售第一批酒,至于销售策划,我们干脆去县城广场搞一次品酒大会!”(未完待续。)
ps: 无语。星辰码字中……
259章 凤山出品,必属精品(4更毕!)
“品酒大会?”姜学清没听懂,这种销售方式,他可从来没听说过。
“是的,品酒大会,到时,我们拉1000斤酒去县城广场,准备100个杯子,请县城的居民免费品酒,当然,我们也要搞一个小小的仪式,把县上的工业局长、商业局长什么都请来,如果能请到县委书记当然更好。”
“啊,1000斤酒,那哪是酒,那一万块钱啊!”姜学清有些心痛地说道。
“钱钱钱,你就知道钱?这个算啥?要不了几年,你在华视去打个广告试试,一个广告一年就要几个亿呢,你这算啥子钱?”
“哎,赵乡长,我这不才起步,总要精打细算嘛。”姜学清知道自己说错了,敢忙认错。
“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赵无极懒得跟姜学清闲扯,直接用一句俗语把嘴巴给封上。
“那是,寻是,总之,我听乡长安排就是。”
“你明天,装上几箱酒,给县委办、县府办各送2箱酒,给人大、政协、武装部各送1箱酒,就说是我们新酿出的酒,请领导品尝。”
“是。我明天就去办。”送礼,是姜学清很喜欢的事儿。
“别忘了,乡政府这儿。”赵无极叮嘱道。
“嗯……乡政府这儿,送几箱?”姜学清实际上有点怕和乡政府打交道。
“送两箱吧。你记住,这是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对了,以后,乡上的干部在酒厂拿酒,一律按批发价给他们。11块钱一瓶。就是我来拿也不例外。我说的9。8元。是你向经销商人的让利休息,别人一年为你销售几百箱酒,价格应该低一些。”
……
所谓品酒大会,作为营销手段在后世绝不陌生。神马买一送一、特价商品、特价菜、团购、喝啤酒比赛等,可谓层出不穷。只要你有闲心,有空时间,几乎天天都可以花很少的钱买到很便宜的东西。甚至是免费赠送的礼物。
不过,在这个时代,这种营销手段绝对具有爆炸性的意义。
凤山酒厂的规模很小,目前每一批酒的产量只有2吨,即4000瓶罢了,而生产一批酒的周期最少需要5天时间,按这种规模,凤山酒厂一年都只能生产144吨酒。
但是,凤山酒厂要扩张却非常快,因为他的酒方很特别。再加上技术难度并不大,只是要求比较严格罢了。赵无极给凤山酒厂定的这个价。毛利率至少有55%以上,也就是说,凤山酒厂卖掉一批酒,就能赚2万元左右的毛利,一个月下来就可赚10万,有了这10万毛利,难道还不能扩大生产?
赵无极在凤山乡的“五年计划”中,给凤山酒厂确定的目标是:87年内将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利税20万元;90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300万元,员工规模超过200人。
显然,这个目标也是比较保守的。华夏的白酒业,还有近10年的黄金发展期,几乎要到1995年之后,竞争才会激烈,各地争相上马酒厂,而到了2000年之后,名优白酒又异军突起,引领着奢华和时尚。
为了凤山的几个企业,赵无极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譬如这个凤山酒厂,赵无极就为其确定了高、中、低三档白酒。
高档白酒,就是姜学清拿来喝的这个,市场价在13。5…15元/瓶之间,这种酒,赵无极给它起了一个比较中性,但却可以持久的名字:凤山佳酿。
中档白酒,赵无极也给取了一个名字:凤山特曲;至于低档酒,自然叫“凤山大曲”了。中档酒此时的零售卖价在7…8元之间;而凤山大曲的价格则在4…5元之间。
这个定位与定价策略,当然是建立在酒的品质基础之上的,其销售对象哪怕是低档酒,也是定位于城市工薪阶层的。
至于广大的农村,则还处于喝1元钱一斤的散装包谷酒的水准上。即便在21世纪的农村,农民帮别人一天工都能拿到100元以上的收入时,大多数农民也还在喝5元一斤的烤酒。
不是说赵无极要放弃农村这块市场,而是任何一种酒,在它面世之时,瞄准的都是高消费人群,只有在取得了高消费人群的认可,即确定品牌形象之后,才扩大生产,抢占低端市场。
如果一种酒,一面世就确定为农村市场,那么,即便你后来开发了高端酒品,那些有钱人会来买吗?
过去的凤山酒厂,之所以会做不起来,问题当然多多,其中市场定位就让人哭笑不得,譬如,酒厂进了刷瓶、装瓶机,这就说明这酒主要的销售对象应该是在城市,因为城里人并不习惯打散酒喝,那个,太没身份了。
但奇葩的是,凤山酒厂却把这些瓶装酒摆到望坪、前山和凤山的供销社里卖,而同时又在销售散酒。设想一下这种情形,既然散酒和瓶装酒一样的味道,谁还买你的瓶装酒啊。因此,凤山在最初半年卖出过几万瓶瓶装酒后,基本就无人问津了。而这个时代的散酒,价格差异就一两毛一斤,再加上酒厂稍为好一点,伸手的人又比较多,不做垮才是怪事。
因此,工业企业的产品定位问题非常重要,而这个定位则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分析与认知之上,建立在生产厂家的实力之上。
姜学清自然没有这种认知,但架不住赵无极是个重生者;凤山酒厂也没有实力,但赵无极却很有实力,他给凤山高、中、低三档酒设计的酒瓶、商标等,本身就是一流实力甚至是超一流实力的表现;他拿出的酿酒秘方,同样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酒方之一,甚至就是最优秀的没有之一。
赵无极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就看市场是否接受了。
不过,市场的反馈效果非常好。还没开卖就有人来下单了。
赵无极接到的第一个祝贺并下单的电话是赵老爸的。
“无极。你们那个凤山佳酿不错。昨晚我喝了两杯,口感上不输给那啥液,而且也不上头,价格怎么样啊?”赵德正显然是来报喜讯的。送给县府办的两箱酒。县府办的主任一数,刚好是每个县长2瓶,然后还剩下4瓶,当然。主任自己没忘了拿两瓶,因为他也是县政府办公会成员之一,享受副县有待遇的人。
“老爸,你觉得卖多少合适?”赵无极前世实际上也没什么商业经验,定价只是凭感觉而已。
“你们的酒没名气,虽然包装非常漂亮,但如果让我买的话,超过了20元,我还是会买那啥液喝。”赵老爸很认真地说道。他知道,他的话对儿子很重要。必须给儿子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那就对了。老爸,我们这个酒。在卢江的市场零售价不会超过15块。”赵无极说道。
“哦,不超过15块,那你周末回来时给家里买一箱回来。”赵老爸当即说道。
“好吧。老爸,我告诉你,如果从酒厂直接拿酒,是每瓶11块,一箱是12瓶共计132块。”赵无极这是一家人也要明算账了。
“你小子,担心你老爸不给钱是不?”赵德正说完这句话后,就挂了电话。
第二个电话则是县委办副主任陈立德打来的。陈立德也分到了2瓶酒,但陈立德不是来祝贺,而是直接要酒的,这酒是县委书记胡永生打电话要的,说周末时让赵无极带4件酒给他,他准备送到省里去。
胡永生到凤山工作后,想给省里的一些老领导送点卢江特产,但卢江除了凤山的腌腊制品以及山珍略有特色外,并没有其他好东西。而且,腌腊也好,山珍也好,每年也只能送一次吧,不可能次次去看老领导,都提着那东西啊。
再说,西川省的山区可不少,要说顶级好的山珍或腌腊,还真算不到凤山这儿来。也只有赵无极这种人,才能把这些东西变得更值钱一些。
当然,凤山的木雕和竹编确实不错,但同样的问题,不可能每次去领导家都送那个东西。
第三个电话则是县府办主任刘艺打来的。赵德正同志正分管县府办,但因为刘艺是个女同志,且年龄也40出头了,中年妇女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赵德正回家时很少谈起县府办的工作,而赵无极也不太喜欢刘艺那种脸色,整天都好像苦大仇深似的。因此,赵无极本该与县府办主任关系最好的,却基本上成了陌路之人。
刘艺也是来要酒的,当然是安县长要酒,目的与胡永生完全一样。
在去县城广场举行品酒大会之前,赵无极前后共接到7个电话,索要的酒高达25件,等于是头批酒产量的7。5%了。而这仅仅是领导要的酒,这个情况,让赵无极奠定了酒厂的信心。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来宾光临凤山佳酿正式发布暨品酒大会!”
“凤山佳酿,绝世无双!”
“凤山出品,必属精品!”
周末早晨8点,卢江广场开始拉起了几条大红横幅,一个高大帅气的年轻人正指挥着凤山乡一班党政干部摆弄桌椅、布置主席台和群众席。
在主席台的右手边,同样有一排铺着红布的桌子,桌子上亦用红布遮盖着一些酒坛之类的物件,凤山乡政府、各机关单位、以及凤山中心学校的20名年轻的女教师、女干部们,在费琳娜的带领下,穿着统一的制服,胸别“凤山酒厂欢迎您”的授带,笑意盈盈地站在桌子后面,等着会议的开始……(未完待续。)
ps: 吼吼吼……月票,推荐票来啊……
260章 柳晓萱(1更到!)
统一的服装,是从卢江美味烧腊那儿借来的。卢江美味烧腊,春节后不久就在梓州开了一家分店,平时服务员都有两套服装,借出一套穿半点自然是小事一件,再说,那不也是赵无极的产业吗?
至于授带,则是单独定制的,因为上面要绣字。不过,这也算姜学清为“企业形象”投的第一笔钱吧,包括几幅横幅在内,总共花了500块,姜学清好一阵心疼。
桌椅,也是赵无极的杰作,他找到陈老妈,软磨硬磨,终于借到了20张课桌以及200张凳子。
这些事,要让姜学清来,怕是做不到这一步的,不说做不到,就是想也想不到这些手段。
红布铺好,开始摆话杯子话筒等,话筒与喇叭,同样是赵无极的东西,因为他是从海市唇楼歌舞厅借出来的,而且,顺便还把海市唇楼的乐队给请了过来。
在这个时代,要搞出这样排场的东西,非赵无极莫属。
上午8点30分,乐队开始凑乐。乐队这些家伙,好像是专门吹捧赵无极似的,在领导到达的半个小时之前,翻来覆去就是“说句心里话”,“知心爱人”、“牵手”、“青青河边草”。
“呀,赵无极,快看,那是赵无极——”这时,一群中学生妹妹背着书包走过广场,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叫起来。
赵无极今天只穿了一件春秋衫,没穿外套,看起来更令人亲近一些。
这群女中学生发现赵无极后,不管不顾地大呼小叫,向着赵无极扑来。远处费琳娜等20名凤山的年轻姑娘们,正抿嘴偷笑。她们的赵乡长。实在是太优秀了。优秀得。让凤山的年轻姑娘们自渐形秽,心中一点涟漪都不敢起,她们有些羡慕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学生,竟然这么勇敢!
“小妹妹们。马上要上课了,你们还不快点?”赵无极怕这些人挤进来把场子搞乱,急忙迎了出去。
“无极哥哥,你我签个名……”
“无极哥哥。你好好帅啊……”
“无极哥哥,抱抱我啊……”
“签名可以,拿纸和笔出来,其他的,免了——”赵无极对这些小萝莉,不太感兴趣。如果这些家伙,有童紫馨的半分魅力,他都不在乎出卖一下色相。
其实,此时广场上已经聚集了数百人,只是。这些人还不太明白,今天这个广场上要干啥。远远地观望着,品酒大会,是喝酒吗?
见赵无极愿意给她们签名,小美女们纷纷拿出自己最喜欢的软面抄、硬面抄,递到赵无极面前。
赵无极也来者不拒,为每个小美女写下了八个字:“天天学习,好好向上!”最后落上了自己的签名。
“哎呀,无极哥哥,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你写错了哦。”一个小美女估计是书读得比较好,竟然记得住那八个字。
“没错啊,这是我写的。至于你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是太祖他老人家说过的话呢。我怎么敢随便写呢。”忽悠这些小美女,赵无极有无数的方法。
小美女们心满意足地走了,时间也接近上午9点,甘霖副乡长开始招呼四周围观群众入座,并表示,等会儿仪式结束时,可以请大家免费品尝凤山佳酿。
有围观者说,“凤山的酒,以前我喝过,那能喝吗?”
甘霖见周围都是男人,立即以玩笑的口吻反驳了一句:“呵呵,小时候,你站着撒尿,有人问你,你这东西这么小,能用吗?”
众人一听,自然哄笑起来。说那话的人,不好意思地钻入人群,走了。
与赵无极想处久了,凤山乡的干部其幽默水准大有提高。事实上,有时赵无极还不如甘霖这些人,他们什么都能说,都敢说,而赵无极只是偶尔想起一句后世的网络笑话罢了。
“我们这酒,明天开始就在县商业局、县供销社、县副食品公司的所有铺面上架销售,每瓶零售价在13。5元钱以上呢。你们说能不能喝?”
“啊,这么贵?”围观的群众多是城市居民,这么贵的酒,他们到是看到过,但真要说买一瓶来喝,还真有点舍不得。
不过,甘霖这话有如磁铁一般,将围观的人群向座位上吸引过去。两百个座位,在差不多三分钟的时间内就坐满了,而周围还是围着大批的人群。
赵无极因为忙着,并没有注意到,在稍远处的一堆女人和孩子的人群里,站着两个时尚美女,她们手上拿着的,是此时报社摄影记者或所谓摄影家才会有的专业相机。
其中一个美女,不时抬起相机咔喳一张,而另一个美女虽然胸前挂着相机,似乎对这个活动方式更感兴趣。
这时,胡永生等县领导开始陆续到达会场。不过,胡永生边走却在到处张望,赵无极以为胡书记是在找自己,结果看那样子不太像。
引导领导入座,自然有性感的乡党委书记李苹代劳。
终于,胡永生看到了两个站在远处的时尚美女,向着远方点了点头,才施施然走到属于自己的座位上。由于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胡永生要出面,因此,县长安福林,县人大主任尤轶农,县政协主席关儒林也只得跟着出席。
当时,赵无极打电话邀请胡永生出席这个凤山特酿发布暨“品酒大会”时,胡永生想了想,没同意也没拒绝,而是反问道:“无极同志,你给我一个参加会议的理由,如果能说服我,我就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赵无极吐出这几个字,等胡永生思考结束。他相信,如果胡永生足够聪明,那么,他应该出席这个仪式。
只是,这种形式到了后世。就泛滥成灾了。主要领导几乎天天都在剪彩。不过。那时的味道就变了,出席那种会议,除了捧一些老板的臭脚外,没任何价值。
“好吧。你说服了我。”胡永生不得不佩服赵无极的脑袋,一个乡镇小酒厂的新产品发布会,竟然让他上升到了国策的高度。
有了胡永生出席,其他领导就很好邀请了。除了四大家一把手外。赵无极还邀请了四大家分管或联系工业企业的领导,县工业局、县商业局、县供销社等部门领导。
待领导们都入座后,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赵无极和李馨欣联袂而出,顿时就让人们眼前一亮,很多抢到前排位置的青年兴奋得尖叫了起来,好像此时,他们才想起,卢江的赵无极还是华夏顶级名人呢。
这个仪式,其实很简单。
赵无极和李馨欣宣布仪式正式开始之后,大会第一项。请县长安福林致词,这毕竟是卢江推出的第一款高档白酒。而且,县太爷们都品尝过,酒品酒味,以及包装都非常精美,确实能代表卢江形象。
大会第二项,请望坪区区委书记兼凤山乡党委书记李苹同志发言。李苹这个稿子,是赵无极帮忙写的,主要写了望坪区委和凤山乡党委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决心,以及感谢县委、县政委对望坪区和凤山工作的支持。
大会第三项则是由凤山酒厂厂长讲述“凤山特酿”的研制过程,稿子依然是赵无极写的。但是,赵无极却写得有声有色,因为赵无极对凤山了解得比较深,他竟然把凤山的酿酒历史推到了明末清初,因为五棵松村民间酿酒历史从明末时代就有记载。
第四项则是请与会领导为“凤山特酿”正式生产进行剪彩,一根长长的红绸,上面打着喜庆的结,十几个盘子,十几个美女,等着领导挥下那一剪刀。
而这个时候,赵无极也发现了不远处正在挥舞着相机不断咔喳的两个时尚美女。
“尼媒,我没请记者呀。”赵无极有点疑惑。重生以后,他见了两次记者,最后都闹得不愉快,因此,他是有点怕那个职业的人了,能力不咋的,脾气不小的。
大会最后一项,就是品酒。品酒时,自然先是领导品,又是一群美女过来,端着托盘,托盘中有酒壶和酒杯,酒杯是小杯,根据个人的量,一杯也行,三杯也行。
领导品酒后,就是群众与观众品酒,姜学清确实拉了一千斤资格的好酒过来,一滴水也没兑过。等卢江人民喝个够。
领导品酒后,就差不多散场了,至于两名包装精美的纪念品,早就送到了其家里。
这时,胡永生向赵无极招呼道:“无极同志,你过来一下,我给你介绍两位朋友。”
两位朋友?原来是胡书记找来的记者啊,赵无极屁颠屁颠地跑过去,满面笑容地招呼道“胡书记好,两位美女好!”
“美女?哈哈哈……”两个时尚美女听到这别致的称呼,顿时笑弯了腰。
其中一个美女要稍好一点,腰一弯下去后很快就控制住情绪,伸出手道:“你好,赵无极同志,我是柳晓萱。”
“晓萱的爸是我的老领导呢。”胡永生搭了一句。
“哦,柳小姐,幸会,幸会。”赵无极也伸出了手。柳伯益的女儿,官二代啊。
“这是我的同事冯静。”柳晓萱拉着另一个美女的手说道。
“好,冯小姐好!”赵无极见对方没伸出手,自然也不能伸出手去,这是基本的礼节。
“晓萱和冯静是华夏青年报的记者,这次回西川采访,昨天听说卢江有一场别开生面的‘品酒大会’,昨晚便来到了卢江,不过,晓萱非常客气,竟然不来找胡叔叔。”
胡永生这话,等于是既对赵无极言,又对柳晓萱二人说。(未完待续。)
ps: 这个,是不是说不求票就没有票啊,那星辰就求一求票吧,月票、推荐票、评价票,还有钱票,都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接到站内短信,好像今天下午2点30分有个分类强推,小推荐,星辰等了好久的推荐终于来了,虽然是个小推荐,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哈……
261章 农民不是华夏人?(2更到!)
“欢迎两位大记者来卢江作客。胡书记,您看,中午是不是由我来安排两位记者,然后请您作陪?”赵无极说道。
赵无极这话,看似在邀请两位美女,但实际上却是在邀请胡永生。
“赵无极,把李馨欣也喊上吧,她是你的女朋友吗?”胡永生还没答应,可柳晓萱却先答应下来了。赵无极心里格登一下,不会这两个美女记者是要向自己发难吧。
站在稍为侧面的胡永生,双手一摊,表示不是我要吃你赵无极一顿啊,而是美女要打你的秋风,我就勉为其难地舍命陪君子吧。
这时,才上午10点,赵无极本想带两个美女去喝一会儿茶,但胡永生却说,两个记者可能要采访你,因此,直接去县委小会议室吧。
果然有备而来!赵无极有些紧张。
赵无极不是怕记者,而是怕记者不讲理,好像见到任何人都要高人一等,就像那个西川日报的记者陈熙媛,问的问题简直是有损人格。
县委小会议室,也即常委会议室,赵无极从来没有踏入过这里。看着会议室内简陋的设备,赵无极还是颇有感想,华夏,再不发展经济确实不行了,但还像前世那样发展经济,似乎是同样不行的。
“赵无极同志,你们慢慢谈,我让人去把座位订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就过去。”胡永生安排陈立德把茶杯之类的弄好后,又过来打了一个招呼。
“哎,胡叔叔,您别走呀,我们还要采访您呢。”柳晓萱有些着急地说道。
果然是有备而来!赵无极再次紧张了一下。
“好,我不走。我在办公室看看书。”胡永生也有些郁闷。他与柳晓萱也是多年的关系了。记得。胡永生刚跟柳伯益时。柳晓萱只是一个初二学生,没想到这一晃就差不多十年了,这小妮子,毕业了哪里不可以去。但一门心思要当记者,说要守着啥子“良心”,哎……
“赵无极,你刚才与那些高中初中的美女相谈甚欢。能不能告诉我们,你给她们留下的什么字,让她们那么高兴?”
刚坐下,柳晓萱就问了起来。显然,她们刚才也看到了早晨那一幕。
“你们知道,我是书法家嘛,任意留几个字,她们也会高兴的。”赵无极虚晃了一枪。
“呵呵,我可是看了其中一个学生的软面抄,上面有八个字:天天学习。好好向上。你是怎么想到这句话的,这句话与太祖那句话的区别在哪里?”
尼媒。果然有准备。赵无极想了想,“两位美女,你们没觉得啊,当我们听惯了某句话时,有时换一种说法,岂不是很新颖、别致?”
“我知道新颖别致,我问的是,与太祖那句话的区别。”柳晓萱不依不饶,记者,似乎都是这个德行!
“太祖那八个字,意在对青少年的鼓励、要求,这个没错吧?”赵无极反问道。
“是的,没错。”
“我那八个字,意在劝告!”赵无极终于想到了二者的区别。
“劝告,什么意思?你要劝告谁?”柳晓萱似乎想到了什么。
赵无极没理柳晓萱,而是阐述着他的理论:天天学习,意味着学习就像人每天要吃饭要睡觉要上厕所一样,不能停止,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每个青年都会说日新月异这个词,它既指我们的时代,也指华夏之外的世界,不学习,就要落伍。
因此,我在凤山当乡长以后,就主张每个干部都要加强学习,坚持学习,要成为一个学习型干部。只有当你掌握了丰富的材料之后,你才知道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只有当你掌握了足够的知识之后,你才会知道,世界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个样子。
至于好好向上四个字,道理亦同。我们有些人,没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喜欢人云亦云,或者投机钻营,总之,就是不好好做事,不好好做人,这个“好好向上”不是一种劝告吗?
“嗯,说得好。”柳晓萱表扬了赵无极一句。可是,接下来她突然没话了。因为她在表扬了赵无极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也没弄懂赵无极的意思,而且,赵无极说的那些,能上报纸吗?显然,很困难。
“赵无极同志,你能谈谈你成长的经历吗?”冯静见有些冷场,出声问道。
“这个,西川日报有我的资料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都差不多。有差别的,可能在于后天的教育,譬如柳小姐,就能受到比较严谨的家庭教育,当然,我的母亲原来是中学老师,对我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至于我父亲,他基本上就不大管我。”
“赵无极,你认为华夏的路在哪里?”柳晓萱缓过气来,但问了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因为无论怎样回答都可能犯错误。
于是,赵无极回答了四个字:“路在脚下。”
“我知道路在脚下,我问的是,譬如米国,或其他国家与华夏的比较,我发现,华夏有很大的问题。这个,你能给我们说说吗?”
“说什么?问题,还是路?”赵无极装傻道,因为不好说啊。
“问题也说,路也说。”
“好吧。我先说问题。最近半年,我也在看一些报刊上的文章,谈了很多华夏这样的问题那样的问题。可是,我不认为那些是问题。”
“那你认为什么才是问题?”
“农民!”
“什么,农民?农民有什么问题?”两个美女同时惊讶地抬起头来。
“我冒昩地问一下,冯小姐,你的父母是干什么的?”赵无极此时,心情突然开朗起来,因为,他想到了教育两个美女的方式。
尼媒,你们这些人,天天这样那样,你们关心过12亿华夏人中的其中8亿人吗?
“她父母是京都钢铁公司的干部。”柳晓萱代替冯静说道。
“哦,原来是这样。好吧,我就说说农民的问题吧。试问:华夏有多少人?农民有多少人?”
“这个,都知道啊,还用你问?”柳晓萱有些不解。
“好吧。算我没问。那么,农民是不是华夏人?”
“是啊,怎么不是?”柳晓萱再次表示不解。
“那农民为什么不能像城市人一样生活,每天准时上班,月末领工资,周末还可以休假,退休了还有退休金,生病吃药医药费还可以报销?”赵无极问道。
“这个,他们是农民,自然不能像城里人……”不过,柳晓萱中途打住了,因为,她突然感觉到,她的理由并不成立。
“在京都,我在见到吴冕首长的时候,我就说过,农民非常穷,农民非常苦,有的农民家里,连草篷子都没有,只有住在岩洞里;有的农民家徒四壁,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穿裤子的则起来做事、待客,其他人则窝在被窝里,连人都不敢见……”
“这……怎么会这样?”柳晓萱非常吃惊。
“怎么会这样?当时,我给首长说了,首长也很伤感,说我们胜利都几十年了,怎么还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