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宝生涯-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新跃说:“是前几天有个人上门出售,说是自己家祖传的,我看了见老,就花了三千块钱收了下来,本来我想要给胡哥看一看,没想到于保喜正好过来看上了,他救着我卖给他,我一时心软,就五万卖给他了。”
孟子涛哈哈一笑:“你这笔生意做的也挺划算。”
第一千九十七章 内有乾坤
中午吃过午饭,于保喜的家人找上门来了,态度非常诚恳,而且他们也动了一些脑袋,跟朱新跃说尽好话,这让朱新跃十分头大。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虽说于保喜是个糊涂蛋,完全不是什么好邻居,但低头不见抬头见,得罪狠了对朱新跃也不好。
当然,把于保喜轻轻放过,朱新跃乐意,孟子涛还不乐意呢,于是他当场发话说,最多退给于保喜两万块钱,剩下的钱和鼻烟壶就当是教训。
后来于保喜的家人好说歹说,孟子涛才同意加了一万,于保喜的家人虽然还是不太满意,但见孟子涛的脸色都变了,他们也不敢再嗦,只得同意了。
拿到了鼻烟壶后,孟子涛就研究到底为什么异能给出了高价,最后发现,鼻烟壶的内壁上,居然贴了一块非常小的象牙,而且象牙上还微雕有一段文字。上面记载的,正是关于康熙的死因。
关于康熙的死因,总体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康熙之死是“天灾”,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另一种观点则倾向于认为康熙是被雍正谋害致死,是为“**”。
在史料《永宪录》中,记载了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次日有病,他还传旨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尽管当时康熙帝已是69岁高龄,但因“偶感风寒”就骤然丧命,未免令人生疑,以当时宫廷御医的医术加上皇家的医药水平,怎么可能连小小的“风寒”都无法医治?而且还是几天之内就病逝。
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雍正之所以能打败众多兄弟、顺利争得皇位,正是因为他“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用阴谋害死了康熙,几年后隆、年两人的遭遇是因为雍正急于灭口。
甚至连当时身临现场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都说道:“(康熙)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
种种迹象表明,康熙之死可能不像正史记载得那样简单,“偶感风寒”四个字可能是康熙的死因,更可能是为雍正遮羞的帷幕。
而鼻烟壶内部贴的那块象牙微雕上的内容,就是讲述的这件事,和这种观点非常类似,康熙之死和雍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只不过,象牙微雕上虽然记载着这方面的内容,却没有证据证明这微雕是谁留下来的,所以真实性上也是存疑的,这类证据除非形成证据链,不然总会有人提出疑问。
下午,江晨风的朋友过来了,孟子涛给他做了诊断,确认了病因,属于中医中的疑难杂症,如果不是他脑袋里拥有名医的一声记忆,并且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很难找出病证。
不过,对孟子涛给出的结果,江晨风的朋友还是半信半疑,这一点孟子涛并不在意,对方只要喝了他开的药就知道有没有效果了,如果不喝,他也没办法,这是个人的选择。
第二天,孟子涛拿着鼻烟壶去了郑安志那边。
在内窥镜的帮助下,郑安志读了微雕上的内容,笑了起来:“如果老岳看到这段文字,估计做梦都笑醒。”
“您说的是金陵的岳老吗?”孟子涛问道。
郑安志笑道:“除了他还有谁,研究清史研究的都快入魔了,之前遇到几次,都跟我唠叨说,他发现了康熙被杀的线索,要是再找到关键证据,他就有证据链了。我看你这个鼻烟壶应该能够帮他的忙。”
孟子涛说:“那我今天就去一趟金陵吧,正好我还要去参观一下博物馆的防盗设备。”
“好。”郑安志点了点头:“你的博物馆建设进度怎么样了?”
孟子涛说:“不出意外,下个月的月底应该可以完工了,我会尽快找个好日子开馆的。”
郑安志笑道:“到时我叫几个老伙计过来给你撑撑场面。”
孟子涛笑着说:“那我可得好好准备才行,不能给您丢了脸。”
郑安志哈哈大笑道:“我才不担心你会丢我的脸,我是怕到时那些老家伙来了之后,缠着要你的宝贝。”
孟子涛嘻嘻一笑:“解铃还须系铃人,到时还是只能麻烦您老了。”
“你别搞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宝贝,不然我也没辙。”郑安志意有所指。
孟子涛摸了摸鼻子:“您老放心,肯定不会给您添乱的。”
到底人老成精,郑安志认识孟子涛这么长时间,对孟子涛的变化也看在眼里,当然隐约知道孟子涛身上应该有着秘密,不过,他并不会追根究底,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秘密,打破砂锅问到底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师徒俩闲聊了一会,郑安志想到一件事情,问道:“那个小马王有没有联系你?”
“一点消息都没有。”孟子涛问道:“是不是他出了什么事情了?”
郑安志说:“没有,只不过经过调查发现,他跟祝中实有关系。”
孟子涛马上便反应了过来,之前经过调查发现,祝中实很有可能是黑火在国内的重要人物,虽然后来通过袁敬德的证词排除了这一点,但黑火的渗透性实在太强,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排除这一点。
现在羽生真荣被抓,而且通过他对黑火进行了打击,可以说断了黑火的左膀右臂。黑火现在也是焦头烂额,很多地方都收缩了。
祝中实如果是黑火的重要人物,现在这个时候,肯定得躲起来了,相应的,小马王也不会马上行动了。
这让孟子涛有些可惜,按原计划,他要不了多久就可能得到桂花杯了,现在有了变数,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桂花杯。
孟子涛其实一直有个问题想不太明白,趁着这个机会问了出来:“师傅,小马王让我参与的原因,有没有调查出来呢?”
郑安志摇了摇头:“这件事情确实很有问题,按常理,你伪装的身份目标太大,他不应该打你的主意,否则就只能是收益和风险对等。到时部门内部会出一个风险评估,如果风险太大,你就不用去了。”
第一千九十八章 昧心
从郑安志家出来,孟子涛把事情安排好,跟家人说了一声,驱车前往金陵。
由于正好顺路,孟子涛开车下了高速后,直接来到岳守正家中,但事有不巧,岳守正正好不在家,去外地参加研讨会了,得明后天才回来。
留下信息后,孟子涛出了门,见还不到下班的时间,他便联系了宋修平。
之前,孟子涛跟宋修平有过交流,宋修平愿意在孟子涛的博物馆开馆之后,把他的藏品拿去展出,现在博物馆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是时候再次商量一下了。
宋修平就在古玩城的店里,孟子涛直接去了,到宋修平的店铺之后,却见他有些闷闷不乐。
孟子涛打了声招呼,问他是怎么了。
宋修平摇了摇头,感慨又气愤地说:“现在的人,做生意真是越来越不讲究了,怎么样挣钱的都有。”
之后,宋修平讲述了缘由。
前段时间,他的一位朋友想要一只清代的朝珠盒,以存放他收藏的朝珠。
朝珠盒是清代大官员专门存放朝珠之器物。根据史料记载,皇帝、宗室、王公、异姓世爵侯和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才可佩戴朝珠,存放朝珠的朝珠盒就是这些达官贵人的专用品。
因是官家所用,流传下来的非常少见,宋修平手里也没有,就跟朋友说,以后遇到了,会给他留着。
昨天,宋修平经过一家新开业的古玩店,看到了一只粉彩花卉朝珠盒,他当时翻来倒去看了个遍,初步给出结论,应该是清晚期仿清早期的物件,但仿得不错,很有水平。
店家见宋修平对朝珠盒很感兴趣,但举棋不定,于是主动说,这件东西是清早期的真品,器形好,完整,现在不好找了云云。
宋修平坚持自己的见解,觉得东西应该是清晚期的,所以有些犹豫。
店家见宋修平还是犹豫不绝,就对宋修平说,只要半个月之内发现问题,可以包退,哪怕只是宋修平觉得买贵了也可以退。
宋修平见店家把话说到这个分上了,觉得这人不错,买下这只朝珠盒也无妨。
于是,两人一番讨价还价,宋修平花了一万五买下了朝珠盒,并通知了朋友。
朋友见到朝珠盒非常高兴,当时也没细看便拿了回去,但刚才却过来说,朝珠盒有问题。
宋修平一见之后,发现确实是自己打眼了,这只朝天珠不是清晚期仿清早期,而是民国时期仿制的,价值当然打了折扣。
既然是民国时期仿制的,也就不能要了,再加上店家当初说过半个月之内能退货,于是刚刚他就去了。
没想到,店家却换了一个口吻,还说东西是他替朋友代卖的,钱已经给朋友了,退货还要跟朋友商量。
宋修平也是老江湖,一听店家的言语,就知道之前的话都是店家编出来的,总之就是不想退货。
宋修平为了退货,自己也愿意吃点亏,同意给店家一千,算是打眼费,没想到店家太黑心,居然要一半,之后谈不拢,他一气之下,拿着东西回来了。
宋修平讲述期间,孟子涛见到了那只朝珠盒,确实是民国时期仿的,做工很不错,能够以假乱真。
孟子涛摇了摇头:“这些人就喜欢做一锤子买卖,喜欢耍小聪明,殊不知,这样一来把自己的财路断了。”
宋修平说:“是啊,古人说,远小人,近君子,这种人的确应该躲得远远的,只是我心里总有些不舒服。”
孟子涛说:“其实你想要到钱也很简单,直接叫上几个虎背熊腰的朋友,到那逛逛,我看他敢不敢不退。”
其实,孟子涛也想说,可以把这件事情传播出去,让大家知道那个店家的所作所为,让他没生意可做。但这样一来,宋修平打眼的事情就传出去了,对名声肯定有所影响。
古玩不同于别的圈子,打眼是很正常的事情,专家打眼也再正常不过,但即使打眼,也都不愿意说出来,而是把苦果往自己肚子里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会让别人质疑你的鉴定水平。
所以在明面上,很少会听到最近某某专家打眼的事情,所以普通人才会认为,专家就是权威,他的判断都是正确的,不会打眼。
“算了,这样就落入下层了。”
宋修平摆了摆手:“骗人者人恒骗之,他总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的。至于我吃亏也是自己贪婪,要是当时没有带着捡漏的心理,就不会有这事了。”
既然宋修平这么说,孟子涛也就换了一个话题,讲起合作的事情。
这事对宋修平来说,是个能给自己的藏品升值的机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也不用担心会有闪失,因此很痛快地答应了。
之后,宋修平准备带着孟子涛去他家挑选藏品,博物馆的展位有限,不可能把他的所有藏品都搬去,那不成了宋修平的个展了。当然,宋修平是巴不得这样,但肯定不现实。
宋修平关了门,和孟子涛一起下了楼。
因为鉴宝比赛,孟子涛在金陵也是名人,看到他,不时有人跟他打招呼,有些人还想要个签名啥的,可以说,孟子涛在这里,完全就是巨星的待遇。
好在孟子涛来得晚,古玩城里的顾客不多了,不然肯定会引起围观,就算这样,孟子涛也费了好大的劲才走出古玩城。
孟子涛苦笑道:“我算知道,明星从机场出来,为什么要戴着眼镜、帽子了,这样的热情,一般人还真受不了。”
宋修平哈哈笑道:“说实在的,我也想享受这样的待遇,但就是没有那个命啊……”
“老先生,请等一下。”
两个人边走边聊,突然从后面传来一声喊声。
宋修平回头一看,脸色就变了,声音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让他上当的那位店家。
“常老板,你叫我有什么事?”宋修平脸色不太好看。
店家满脸堆笑:“老先生,刚才的事情真是对不起,我后来又跟朋友商量了一下,他同意退钱了,你可以把东西退给我了。”
第一千九十九章 交点学费
宋修平微微一怔,他一开始还诧异对方为什么主动退货,但一看到旁边的孟子涛,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对方这是担心通过孟子涛的嘴,把事情传出去,那他生意也就别想再做了。
想到这一点,宋修平就很生气,说句不好听的,对方就是看不起他,否则怎么可能会退货?
宋修平当即就想硬气一点,说东西不退了,不过被孟子涛眼神制止了下来。
虽说人争一口气,但也没必要拿自己的钱过不去,再说,既然已经看清了对方的直面目,今后肯定不会再接触,那么又何必跟自己的钱过不去呢?
宋修平看懂了孟子涛的意思,觉得也有道理,于是说道:“东西就在我手里,现在就退吧。”
宋修平原本觉得自己搞了这么多年古玩,在这个朝珠盒上打眼,是件丢脸的事情,想要便宜处理掉,但后来自己安慰自己,胜败及兵家常事,还是摆放在醒目的位置,给自己作个警示吧。
因此,宋修平便把东西带回家,没想到事情又发生了转折。
店家呵呵笑道:“老先生,我手上没那么多现金,咱们去我的店里详谈吧。”
宋修平本来想说,前面不远处就是银行,不用这么麻烦,不过却注意到孟子涛向自己使了一个眼色,便出言同意了。
店家带着两人去了他的店里,此刻店里是一位与店家年纪相仿的中年妇女在开店,应该是店家的老婆。
店家请孟子涛和宋修平入座,连忙让老婆上了茶,笑眯眯的寒暄起来。
孟子涛打量了一下四周,这店从装修上来看,应该开了不足一个月,店里的东西看着感觉还行,但仔细一看,就能看出一些破绽,表面上看,真品也就三成左右,新老都分开着放,新货放在外面,老货放在里面。
这也是古玩做生意的一个窍门,叫做看人下菜碟。
一般来说,顾客走进古玩店,懂行的客人会去拿一些老货,外行人则光顾着去拿看着漂亮的新货,所以老江湖只要注意客人的眼神,就能断定对方到底是不是懂行的。
店家说话时顾左右而言他,绝口不提退货的事情,说起话来还旁敲侧击的,不过,宋修平和孟子涛一眼就看出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宋修平淡淡地说道:“常老板,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了,货退了,这件事情也就结束了,我也不是什么喜欢多嘴的人。”
店家见宋修平这么说,也就不在多言,让老婆把钱拿过来,递给了宋修平:“老先生,您点点。”
宋修平数了一遍钱,点头道:“可以了,东西你也看过了,没问题我们就走了。”
“还要麻烦两位稍等片刻。”店家笑眯眯地说道:“孟老师,能不能麻烦您帮我鉴定一件瓷器?”
孟子涛有些失望,本来他还以为店家又要搞出什么事来,没想到只是让他来鉴定古玩而已。不过就像前面说的,他现在可不会轻易帮别人鉴定古玩,特别是店家这种人,更是想都不想。
于是,孟子涛便出言婉拒了。
店家也知道自己做的事不地道,换个位置,他估计带人来闹事了,所以孟子涛的回应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不过,他认为世间的事情,没有用利益解决不掉的事情。
于是,他先对着老婆努了努嘴,让她去关门,接着面带笑容地说:“孟老师,我也不瞒您,我要您帮忙鉴定的是一件唐代的越窑青釉圆盒,这件瓷器是我两年前买下来的,一直当作珍藏。只是现在我开了这家店,流动资金不足,所以才忍痛转让。”
孟子涛说:“既然你已经断代了,又何必再找我鉴定呢?”
店家讪讪一笑道:“这不是前天我转让给一位老板,他觉得有些虚,我又人微言轻,他就是不相信我的话,我也没辙。所以麻烦孟老师能帮我看看,我按东西的价值给您鉴定费,如果东西有问题,我也给您这个数。如果东西没有问题,您又想要的话,我给您打折。”
店家用手比划了一下,意思会给一千。
以孟子涛现在的名声,一千块钱的鉴定费也算马马虎虎,这当然不包括鉴定证书,如果要鉴定证书的,至少也要三千起,那还是没什么名气的专家,像孟子涛这等的,就要视情况而定了。
这点钱对孟子涛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心念一转,有了一个想法,说道:“钱就算了,你如果要我鉴定,那就把那件寿字罐给我吧。”
店家向孟子涛指的那只瓷罐看去,一时有些犹豫,孟子涛到底是全国知名的专家,而且鉴定比赛时还捡了那么大一个漏,他当然也怕孟子涛在他手里捡漏。
孟子涛见他犹豫不决,淡淡一笑道:“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算了吧,咱们走吧。”
见孟子涛这么果断,店家打了个激灵,自己店里的东西自己再清楚不过,那寿字罐肯定不是什么宝贝,不然自己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印象。
况且,孟子涛都没仔细看,就选那件寿字罐,分明就是想让自己疑神疑鬼,从而让他放弃鉴定,而且说出去,也不是孟子涛狮子大张口。
店家自觉想明白了这一点,急忙说道:“孟老师,看您说的,不就是一件寿字罐嘛,我怎么可能不同意呢?只不过是担心您太吃亏了。”
孟子涛说道:“那是我自己选的,亏与不亏是我的问题,如果你同意,就把东西拿出来吧。”
店家见孟子涛不以为然的态度,越发觉得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忙着去把东西拿过来:“孟老师,就是这件越窑青釉圆盒,麻烦您给看看。”
这只青釉圆盒,平素无纹,但造型丰盈圆满,盒身较浅,盖鼎圆隆,而且保存完整,如果是唐代流传到现在,颇为不易。
孟子涛把圆盒拿到手中打量了一番,问道:“你认为这只越窑圆盒是唐中期的作品?”
店家点头称是。
孟子涛解释道:“唐代中晚期越窑青瓷,胎体比以前更加致密,胎色灰白,釉面匀净光亮,釉色有淡青、青绿色等,通体施满釉。这时的碗、盘多撇口、底足浅宽,像玉璧形,中间内凹圆脐内亦施釉。另外,因为工艺的原因,器底下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方形或条形支钉痕。”
说到这,他翻转圆盒,指着盒底说道:“你看看这只圆盒的支钉痕,符合当时的生产技术吗?”
店家凑上前看了看,表情顿时变得愕然起来,他的老婆更是惊呼一声:“不对,这个盒子有问题!”
孟子涛觉得这话很奇怪,东西是你们的,有没有问题,你们难道现在才意识到吗?
就听店家老婆叫道:“不对,不对!这个痕迹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时的位置不是这里。”
店家也是双手一拍,怒道:“靠,着了道了!”
“你是犯了老年痴呆了吗,这么明显的地方怎么就没早点看出来?”妻子对着丈夫骂了起来。
店家推卸自己的责任:“谁会想的到他搞这一手,再说了,你不也看了几回,你怎么就没看出来!”
见夫妻俩个争的面红耳赤,孟子涛开口了:“常老板,我们还有事,得先走了。”
店家虽然心情很不好,但也不好得罪了孟子涛,先是感谢了一番,就去拿那只罐子,给孟子涛之前,他还打量了一下,虽然没发现什么特别之处,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但又不得不给,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从古玩店出来,宋修平幸灾乐祸地说了句:“真是报应!”
孟子涛笑了笑:“还是老话说的好啊。”
“这回多亏了你,不然我哪有这么容易就把东西退掉。”宋修平笑着表示了感谢。
孟子涛哈哈一笑:“说起来我还要谢谢您,不然我也不可能捡漏了。”
“啊!”宋修平微微一怔,向孟子涛手上的瓷罐看去,他刚才也是和店家的想法一样,觉得孟子涛选这只瓷罐应该是推脱之语,没想到孟子涛确实看上了这只瓷罐。
孟子涛哈哈笑道:“您之前猜的是对的,我之前确实不想给他鉴定,所以故意这么说的,但我刚才拿到手里发现,这应该是一件元青花。”
宋修平惊呆了,一字一顿地说道:“元青花?”
孟子涛笑道:“就是元青花,只是可惜不是至正型的。这里不太方便,一会到了车上,咱们再说吧。”
上了车,孟子涛把瓷罐交给宋修平,宋修平仔细观察,发现确实是元青花,只不过用的是国产青料,但从规整的器形,独特的画工等方面来看,应该也是官窑作品,而且元青花的寿字罐相当地少见,哪怕用的是国产青料,也是相当珍贵的,价值至少也有大几百万。
宋修平的羡慕不用多说,元青花可谓是每个收藏者都梦寐以求的宝贝,有些人求了一辈子都求不到,而孟子涛只是随便选了一件瓷器,居然就得到了,这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一路讨论着元青花的两人,很快就到了宋修平家。
宋修平带着孟子涛走进客厅,看见客厅里坐着两位客人,是他的侄女和侄女婿,他们现在生活在沪市,一年很少会到金陵来,宋修平就有些诧异。
之后,经宋修平的夫人介绍,他才知道,侄女两口子这回是来金陵开研讨会的,所谓研讨会也不是什么正式会议,一般去报个道,基本就能自由活动了,俩口子趁着这个机会,就在金陵玩玩,顺便来拜访一下大伯一家。
一阵寒暄之后,宋修平指着桌上的一只锦盒,问:“这是刚买的?”
宋修平的侄女宋莉娜很真爽,说:“是刚买的,您喜欢瓷器,我们就选了一件。”
宋修平摇了摇头:“你们有这个心就行了,如果是现代工艺品,买了也就算了,但这里面装的应该是古瓷吧?”
宋莉娜得意洋洋地说:“是的,里面装的是嘉庆的青花龙纹盘,我看着挺不错的就买了。”
宋修平有些无语:“你看着挺不错难道就真不错啊?你懂嘉庆青花瓷的工艺特点吗?”
宋莉娜自信道:“那是当然啦,我平时也研究青花瓷呢。”
“行,那你先拿出来看看吧。”宋修平对宋莉娜的眼力不抱任何希望。
“好咧。”宋莉娜打开盒子,把里面的青花盘拿了出来。
“先让孟老师过过眼吧。”宋修平指向孟子涛说:“你别看孟老师年轻,他可是之前的鉴定比赛的冠军,我的水平都没有他高。”
宋莉娜稍稍有些诧异,之后恍然道:“哦,我认得你,没想到你比电视上还要年轻,还真是年轻有为呢!”
孟子涛笑着表示过奖了。
俗话说的好,“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真正的懂行的人,一看器物,心里便有些数了,就说孟子涛,东西一上手,从器物的分量上,就能断定这是一件新仿,因为手工和机制的坯是不一样的,从分量上,就能感觉的出,有人说现在的东西压手,也就是这个道理。
孟子涛只是看了两眼,就不动声色地把东西还了回去,看到这个样子,宋莉娜心里就有些发毛了,连忙追问东西的真伪。
有宋修平在场,孟子涛就直接告诉她:“这件东西是仿品,而且是现代仿的,然后表面经过一番做旧后,成了现在这个模样,不过总体而言,仿的还算到位,不太注意的话,就会打眼。”
之后,孟子涛指出了瓷器上的几个问题,再有宋修平的判断,俩口子知道自己确实打眼了,感觉很丢人,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那这玩意能值多少钱?”宋莉娜问道。
孟子涛说:“最多也就一两百块钱吧。”
宋修平说道:“好了,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件事情后,你们应该知道了,这古玩鉴定可不是光凭看几本书,听了几句专家的话就能学会的,以后可就不要轻易下手购买了。”
第一千一百章 强人所难
这只嘉庆青花龙纹盘,是宋莉娜夫妻俩花了五万六买下来的,虽然这些钱对他们家来说并不多,但仅仅只值一两百块钱,心里也肯定平衡不了。
不过,夫妻俩都是能沉得住气的人,宋莉娜皱着眉头说道:“买的时候,店主人跟我们说过,新了包退。”
宋修平说:“既然店家是这么说的,那你还是去退了吧。”他又加了一句:“不过,我想退货,我觉得有些麻烦。”
作为行里人,宋修平太清楚不过个中的猫腻了,连他这个老江湖都着了道,要不是孟子涛的面子,根本不可能退货,更别说侄女夫妻俩这个外行了,到时对方肯定会有各种理由。
“那我一会就去,我看他到底退不退!”宋莉娜忿忿不平。
宋修平摆摆手:“别浪费时间,现在都几点了,你们去也找不到人。对了,你们是在哪里买的东西?”
“那个店叫琉璃斋。”宋莉娜回道。
宋修平挥挥手:“得了,你也别去找了,肯定退不了的。”
琉璃斋的掌柜也姓宋,叫宋熙,这人是出了名的奸滑,坑了不知多少人了,但这人很能察言观色,只是骗游客,再加上本身也有点路子,才能安然生存到现在。
“哼!我到不信没有王法了!”宋莉娜很不服气,坚持要去找宋熙退货。
宋修平并没有多劝,人就是这样,只有吃了亏才能长记性。
侄女难得来一趟,宋修平也只能陪着说会话,好在孟子涛并不在意,而且通过了解得知,宋莉娜夫妻俩都是搞物流的好手,名下有一家国内小有名气的物流公司。
孟子涛做了一番了解后,觉得可以跟他们的公司合作,于是提出了一点设想。
夫妻俩一开始也没太当回事,因为孟子涛作为古玩鉴定专家,就算名下有生意,想来也大不到哪去,直到得知了孟子涛的商业版图,他们惊讶之余,才反应过来,如果能跟孟子涛合作,是一桩大生意。
在合作方面,孟子涛只是随便谈了一下,公司内部,他一般只主持大的方向,其他事情都是由康岩等人负责,不然的话,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处理的了。
大家一起吃了晚饭,宋莉娜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