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宝生涯-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贝!真是好宝贝啊!”孟子涛兴奋地哈哈笑了起来……
第二天,孟子涛去买了一只带锁的小盒子,把上清珠里三层外三层的打了包,放进了盒子里。接着,他就跟父母打了招呼,准备去银行办理保险箱业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孟子涛家里又没有保险库,这么贵重的东西,放在家里根本不放心,思来想去,他也只能先把东西放在银行了。
开办保管箱业务的手续比较简便,只需要保管箱开办人本人携带身份证和私章就可以办理。一年的租金也不贵,从数百元到万元不等。
到了银行之后,孟子涛就填写了保管箱印鉴卡,留存签字或指纹、密码等,交付租金和保证金之后,当面拆封验收了两把箱匙,就由银行工作人员陪同入库开箱。
在银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孟子涛有些紧张的把装有上清珠的盒子放入电子查危仪中。好在仪器显示一切正常,东西可以存放,随后,他们就通过安检通道进入保管箱库区。
从银行里出来,孟子涛心里轻松了许多,只不过,到底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哪怕放在银行,他心里都不怎么放心,总害怕有什么大盗把东西给偷了。
“呵呵,我这是不是得了妄想症了,谁吃饱了撑的,敢打四大银行的主意?”
不过,放在银行也不是个事儿,别的不说,存放和取出多少有些麻烦。况且,将来自己手里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宝贝,总不能每一件都存在银行里面吧?
看来,最好是自己买幢带地下室的别墅,把地下室改造成保险库,就方便了。
只不过,那样的别墅,可不是自己手上的钱就够的,而且自己还得先把店铺的事情解决好,买别墅的事情只能慢慢来了。
孟子涛开车回了家,等到了下午,他准备了一下行李,和父母打了声招呼,就独自一人开车前往金陵。
第六十三章 金陵之行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作为六朝古都,金陵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因此,也造就了其古玩市场的繁荣。
傍晚时分,孟子涛的车停在了位于夫子庙附近的一家酒店,到房间整理了一下行李,他就去吃了晚饭。之后,闲来无事的他,就去夫子庙游览了夜景。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我四大文庙之一。
行走在秦淮河畔,欣赏着周围古色古香的你建筑群,还有那河中的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如果不是因为周围现代化的灯火,孟子涛都觉得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在秦淮河畔走了一圏,孟子涛心里多了一分平和,把这段时间,因为种种因素引起的焦虑和急躁,冲刷的一干二净,人也觉得轻松了许多。
“明天还要去鬼市,还是早点回去吧……”孟子涛伸了个懒腰,就往酒店走去。
提起金陵的鬼市,就不得不说离夫子庙五里路的朝天宫。这里外地商贩比较多,东西以旧书籍、旧杂志为主,是全国闻名的旧书市场,好东西不少。
说起来,其实这里就是个“露水市场”,一到八点钟就必须收市,而且经营时间仅限于每周的周六、周日两天,孟子涛就准备去这个地方淘宝。
第二天,天气不错,孟子涛起了个早,三点刚过,就到了朝天宫。
朝天宫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周边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全国闻名的旧书市场,每逢周六、周日,各地的旧书商和古玩商都汇聚到此地,一些国内著名的藏书家都曾来这里淘书。
直到2001年市容整顿,白天不让摆摊,书市才重新变为凌晨经营。
不过,孟子涛听说,有风声传出来,明年开年之后,这里就不准摆摊了,到那时,也不知道这些商人会搬到哪去,不过想来应该不会再有现在这样的盛况了。
孟子涛到了那里,就看到除了个别摊位,大部分一个个早已“各就各位”。
只见,各种各样的旧书籍、旧杂志或摊放成一堆,或码放成一排,静候着买主。而摊主们看着自己摊位上的东西的同时,还不时打量着路过的客人,心里或许在想着今天能不能生意兴隆呢。
得益于朝天宫旧书市场的闻名,孟子涛才逛到了几个摊位,市场里就已经来了不少人。也许现在时间还早,大家都在埋头找着自己中意的东西,或者小声的和摊主商量着价格,到没有人声鼎沸的情行。
逛了两个多小时,孟子涛收获并不多,只有几本清晚期的古籍。这些古籍虽然都是刻本,但印刷质量都不错,而且发行量也不大,这些都关系着将来的升值空间,再加上价钱又不贵,他就买了下来。
又逛了几个摊位,孟子涛就来到一个专门出售各种拓片的摊位前。
拓片,是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
别看拓片这门技艺好像只是简单的复印,其实里面可有不少的讲究。
比方说,像青铜器、钱币等等出土器,总会有土锈,这就需用削尖的竹筷或牙签慢慢剔除干净。期间还不能损伤器物本身,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技巧。
另外,拓的时候,对纸张干湿度的把握也及其重要。宣纸偏湿,墨汁氲散;宣纸太干,宣纸不能紧贴印面,不利拓印。
还有其他步骤,都需要技巧,没有一定的经验可做不来。正因为要求高,拓片技艺还分南、北两大派系,派下又分支系。
因为拓片是门手艺活,再加上一些被拓的实物,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损坏、丢失了,一些珍贵或者质量好的拓片,在拍卖市场的成交价可不低。
孟子涛记得今年春夏之际的一场拍卖会上,《王羲之兰亭序宋拓本》就拍出了四百多万的高价。
当然,这样珍贵的拓片,在这种小摊上当然不可能存在,能够找到一本明清时期,质量比较好的拓片,孟子涛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这个摊位比较大,挑选的买家也比较多,只见摊主一会和买家讨价还价,一会又和熟人打着招呼,忙的不亦乐乎。
正当孟子涛蹲下身,挑选摊位上的拓片时,离他不远的处,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就开口问道:“小刘,今天怎么拿了这么多东西过来?”
摊主连忙说道:“金老,我这不是听说明年市里又要整顿了嘛,就打算把东西都清理一下。”
“哦,难道你不打算干这行了?”老者问道。
摊主呵呵一笑:“我都在这行七八年了,哪会改行。只不过,这些年一直忙忙碌碌,都没好好休息过,打算把手头一些东西处理之后,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这到是应该的,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
老者呵呵一笑,就随手拿出右手边一只纸箱中的拓片看了起来,没一会,他眉头微微一皱,又换了一本翻看了一下。就这样,他接连从纸箱中拿出了七八本拓片,就微微摇了摇头,转而打量摊位上别的东西来。
过了十几分钟,老者手里就选了好几本拓片,付了钱又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这个时候,孟子涛手里也多了几本拓片,而且有一本还是清代的精品,不出意外,自己应该能捡个小漏。
来到刚才老者站的位置,孟子涛有些好奇从纸箱里抽出一本拓片,随便看了一下,他就明白刚才那位老者为什么要皱眉,因为这本拓片“动过手”。
动过手,是本玩这行一个标准行话。古玩由于流传过程中出现损坏,严重了会影响卖点,于是人们会修复一下,让其看上去更完整一些。遇上这样的古玩,外行话说东西修理过,行里人就说“动过手”。
这本拓片就是这样,可能因为当初保存的不太好,拓片上有水印、虫咬之类的痕迹,所以原主人就修补了一下,只不过,修补的技术不太高,看起上很不自然,品相就有些差了。
孟子涛像刚才那位老者那样,接连拿出了几本,结果都一样,每一本都“动过手”,而且技术都差不多。这也难怪刚才那位老者会是那样的反应了。
不过,虽然这些拓片都动过手,但孟子涛翻看的那些拓片都是清代的,又装在一个纸箱子里,比较方便。于是,孟子涛就迅速发动了异能,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是。
但令孟子涛心里感到震惊的是,有几本拓片传来的灵气,却和纸箱里其它拓片的表现截然相反,他估算了一下,加起来的价值能有四五百万左右。
“不会吧,难道这几本居然还是漏掉的宝贝?”
孟子涛心里有些愕然,随后,他连忙回过神来,又装模作样的看了起来。马上,他就知道这几本拓片为什么这么珍贵了。
心里有了数,孟子涛就问道:“老板,这箱子里的拓片什么价?”
摊主转过头来,微微一怔,随后说道:“这位小哥,那箱子里的拓片不单卖。”
孟子涛有些讶异:“啊,为什么?”
摊主笑着说道:“东西的品相想必您也知道,如果单卖的话,最后剩下的我卖给谁?不过您放心,如果您诚心想要,肯定不会贵了您的。”
孟子涛有些想不明白摊主的想法,既然这些东西品相不好,那不是能卖一本是一本吗?难道还想合在一起卖的贵些?但这样的话,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被人看上。或许这是因为这个摊主不在意吧。
不过,这对孟子涛来说也不是问题,而且还能省得他露出了马脚,装作沉吟了片刻之后,就问道:“那这箱子拓片需要多少钱?”
摊主心里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不过能把东西卖出去,他心里也非常高兴,就笑呵呵地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这个数。”
孟子涛摇了摇头:“不行,太贵了,我最多出这些……”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这一箱四十多本拓片,以五千三百块钱成交。
付了钱,孟子涛把先前挑选的古籍放了回去,就离开了。
可能有朋友要问,既然刚才选的拓片很可能捡了漏,孟子涛又为什么把它们还回去?他这么做,其实也是心血来潮,觉得自己吃了肉,那就让别人喝口汤。
当然,最主要也是因为他刚才选到的拓片,最多也只值万把块钱,如果价值再高一些,估计他就舍不得了。
有这么贵重的东西在手里,这市场是逛不下去了,孟子涛就拿着东西返回酒店。
“小孟!”
刚刚走进酒店的大门,孟子涛就听到有人在喊他,等他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过去,发现原来是张景强……
第六十四章 《熹平石经》拓本
由于这家酒店比较有名,对于张景强和自己住在同一家酒店,孟子涛心里到没觉得太奇怪。但看到站在张景强身边的那位老者时,他心里不由嘀咕了一声“好巧”。
因为,此人正是刚才在拓片摊位上的那个姓金的老者。
“他怎么会在这里?”
这么想着,孟子涛就迎了上去,打了声招呼后,就客气地问道:“张总,这位是?”
张景强笑着给双方做了介绍,得知了对方的名字,孟子涛马上明白过来,刚才那摊主为什么会对老者这么客气了。
老者名叫金棋福,是金陵的古籍收藏大家,也是全国有名的古籍善本鉴定专家。
寒暄了几句,金棋福就问道:“小孟,咱们刚才是不是见过?”
孟子涛笑道:“对啊,刚才我就在您老的旁边。”
“我就说有些眼熟呢。”金棋福笑着看了一眼孟子涛手上抱着的箱子,心里有些奇怪,孟子涛为什么把这箱子东西买下来,不过他嘴上并没有多问。
张景强可不知道其中的缘故,看着孟子涛抱着一只箱子,以为有了不少收获,就笑着问道:“小孟,今天收获不少吧。”
“还可以。”孟子涛说的含糊其词,这是因为他现在说出来,总有些金棋福打脸的嫌疑。
张景强知道孟子涛这段时间的成绩,听了这话,认为孟子涛肯定又捡漏了,顿时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小孟,东西能不能给我欣赏一下啊?”
孟子涛有些无言以对,心道,你这话不是让我得罪人吗?当然,这事张景强并不知情,所以也怨不得他。
有道是人老成精,一看孟子涛犹犹豫豫的模样,金棋福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本来他就对孟子涛买这这箱子拓片很好奇,现在得知自己很可能走眼了,心里就更好奇了。
于是,他笑着说道:“小孟,咱们这行嘛,走眼那也是常有的事情,你不用顾及我。”
张景强闻言,马上就知道自己的好奇心差点让孟子涛得罪了人,就有些不好意思地对着孟子涛笑了笑,而后,他马上领着大家来到餐厅,要了一个包间。
让服务员把桌子又擦了一遍,孟子涛这才把那几本拓片拿了出来,请两人鉴赏。
见孟子涛这么小心,金棋福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副手套戴上,这才拿过一本拓片,翻开一看,他顿时表情愕然,脸上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另一边,张景强也戴着手套拿过了一本看了起来,但显然,他对拓片没多少研究,又看到旁边金棋福的表情,就有些心痒难挠,连忙开口问道:“小孟,这是什么拓片啊?”
“熹平石经。”孟子涛笑着回道。
张景强有些疑惑地问道:“熹平石经?这是什么?”
孟子涛笑着解释道:“《熹平石经》又叫《东汉太学石经》,是东汉时期汉灵帝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一共刻了8年,刻成46块石碑。每块石碑高3米多,宽1米多。”
“《熹平石经》是我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因其字体俱为隶书,故又称‘一体石经’。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家经典石刻本,有着非常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汉代书法的珍贵资料。”
听了孟子涛的解释,张景强诧异地问道:“既然这东西这么重要,怎么以前都没听过在哪里有啊?”
孟子涛说道:“没办法,当时是东汉末年啊,《熹平石经》立后不久,董卓烧毁雒阳宫庙,石经已经遭到破坏了。到了北齐的时候,将石碑从雒阳迁往邺都,石碑却在半路上掉到水里,运到邺都的都还不到一半。”
“隋朝开皇年间,又从邺都运往西京,但营造司竟然用石碑做柱子的基石。至唐贞观年间,魏征去收集残存石经时,几乎已经毁坏殆尽。”
“直到宋代,才偶尔有石经残石出土,后又陆续在雒阳和西京两地发现一些零碎残石,至民国时期在太学旧址时有残石出土,达数百余块之多,据统计共8275字。到现在,又发掘和收集了600余字,总计共有8800多字。”
这时,金棋福抬起头来,接过话道:“这些残石现在都收藏在国家几个博物馆里,还有流散在国外,再加上现在国学不兴,知情的普通人当然不多。”
张景强眼前一亮:“也就是说,这几本拓片很珍贵喽?”
金棋福说道:“珍不珍贵,要看哪个时期的版本,如果版本好,再加上拓片是现在没有发现的,那就珍贵了。”
张景强问道:“那这几是什么时候的拓片?”
孟子涛回道:“我先前翻看了一下,应该是宋代的拓片,到底是不是,还要需要仔细鉴别。至于是不是以前没发现过的拓片,我对这方面就不太了解了,需要查过相关的资料才知道。”
说到这,他暗道,不出意外,这几本拓片应该是现在没有发现过的内容,不然的话,也不会值四五百万了。
金棋福把剩下的几本拓本简单看了一下,说道:“这上面的鉴藏印应该不假,不出意外,应该是宋本。而且,这几本拓片的内容,我以前也并没有看到过,很可能是孤本。如果能够确认无误的话,那这几本拓本,可都是瑰宝啊!”
此时,他心里多少有些懊恼,明明自己也发现了这些拓片,却因为没有都看一遍,结果和这些宝贝失之交臂,想想都觉得郁闷。
看到金棋福郁闷的神色,张景强连忙说道:“老话说的好,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咱们毕竟不是机器,总会有马虎大意的时候。”
孟子涛接过话道:“张总这话说的对,平时我看到这些‘动过手’的东西,也不会细看,我今天也只是觉得好奇而已,再加上运气好正好抽到。不然这些宝贝,还趟在那位老板手里呢。”
金棋福在古玩这行经验丰富,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因此马上就调整好了心态,笑着说道:“没关系,谁叫我运气差了一些。小孟,我能否提个冒昧的请求,这几本拓片让给我可好?你放心,无论是钱还是物,我一定让你满意。”
孟子涛都没怎么多想,就笑着答应了下来:“金老,我这人主要喜欢收藏文玩,这些拓片当然可以转让给您。”
见孟子涛同意转让,金棋福分外高兴,但旁边的张景强却有些急了:“我说金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您看是不是见者有份啊?”
“什么见者有份!”金棋福吹胡子瞪眼道:“你对拓片都不怎么了解,跟我争什么争?”
张景强嘿嘿一笑道:“我对拓片确实不太了解,不过嘛,我买古玩更多的是为了投资,这些升值潜力巨大的珍宝,当然不能错过啦!”
金棋福怒斥道:“你这家伙,满脑子都是钱,现在这行就是你们这样的人太多了,搞的乌烟瘴气,全是铜臭味,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
张景强笑道:“您说的这些都只是副作用,正因为有了我们这些冤大头的参与,古玩的价格才水涨船高,说起来,其实还是利大于弊。”
“要我说的话,还是以前那种氛围好。”金棋福嘀咕了一句。
孟子涛偷笑了一声,他相信,金棋福这么说也只是发句牢骚而已,就像现在网络上许多人怀念七八十年代的单纯,但如果真让他们回到那会,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生活,也不知道他们之中还有几个乐意的。
接下来,张景强一阵软磨硬泡,金棋福没办法,说道:“你这家伙怎么就这么涎皮赖脸呢。这些拓片我肯定不能让给你,这样吧,我家还有一些铜器,一会你去挑件自己喜欢的吧。”
张景强涎着脸说道:“不能多挑几件?”
金棋福怒目而视:“你小子别得寸进尺啊,能给你挑一件就不错了,再叽歪,一件都不给你。”
孟子涛闻言就给张景强使了个眼色,得了提醒,张景强稍稍一想就明白过来,金棋福主要收藏的可都是古籍善本,能被他留下来的铜器,肯定是不凡之物,说不定,还比这几本古籍善本还珍贵呢。
想明白了这些,张景强连忙笑眯眯地说道:“那就多谢金老了。”
“哼!”金棋福哼了一声,接着对孟子涛说道:“小孟,不知道你是打算要物还是要钱?”
孟子涛稍稍想了想,就对着金棋福拱了拱手:“金老,不知小子能否有幸参观一下您的藏品?”
金棋福笑着说道:“这当然没有问题了,等一会小刘来了,咱们就去我家。”
张景强说道:“难道不吃早饭了?”
金棋福说:“废话!不吃早饭,我到这边来干嘛,或者说,你是不打算请我们喽?”
张景强嘿嘿一笑:“这哪能啊,服务员,点单……”
第六十五章 真巧
ps:求推荐票和三江票,拜谢!
点了单,孟子涛就开口问道:“金老,您说的小刘,是不是刚才那位摊主啊?”
金棋福笑道:“说来也巧,还真就是他。”
他的话音刚落,口袋里的手机就响了起来,他拿出手机一看,就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
他对着手机说了包间的名称,不过片刻功夫,那小刘就跟着服务员走了进来。
看到房间里的孟子涛,小刘也是一怔,不明白孟子涛也会在这里。
接下来,金棋福就给双方做了下介绍,双方寒暄了几句,就坐了下来。
小刘本名刘利金,他有些苦笑着问道:“孟老弟,我是不是走眼了?”
孟子涛有些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刘利金说道:“你也是行里人,我觉得一般行里人都不太会买那些‘动过手’的拓片。”
孟子涛摇了摇头:“那也不一定吧。”
“当然还不止这样。”刘利金看着金棋福说道:“你看金老脸上的喜色,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不用说也知道,肯定是得了什么宝贝了。”
说到这,他又回过头:“孟老弟,你放心,如果走了眼,我心里虽然也觉得挺后悔,不过可没有怨天尤人的意思。行里规矩,哪怕走眼的东西再贵重,咱也是出手无悔。况且,那一箱子东西,我多少也赚了。”
孟子涛听了这番话,不禁暗赞刘利金的心态好,如果换作是自己的话,不知道要懊恼多长时间呢。
既然刘利金这么说,孟子涛也就不再遮掩,把事情说了一遍。
刘利金讨要过那几本拓片看了一番,长叹一声:“哎,还是我不仔细啊,以为这些东西里面应该没什么宝贝,没想到还是错过了。不过说到底,我还是没那个财运,类似的宝贝,算上这件,我已经错过三次了。”
金棋福说道:“小刘,不是我说你,你这人眼力什么都还不错,但有时做事确实有些马虎,只要你能改掉这个毛病,事业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嗯,我这个缺点确实要改一下了。”刘利金重重地点了点头,老话说的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如果自己再这么马虎下去,肯定还会有自己后悔的时候。
这时,孟子涛开口说道:“刘老板,你那不是有本《苏文忠公诗集》吗?不知道刚才你有没有卖出去?”
“《苏文忠公诗集》?有吗?”刘利金显得有些疑惑。
孟子涛说道:“肯定有啊,不然我就不会说出来了。”
刘利金苦笑道:“呃,那肯定是我家那小子把我没整理的东西,丢到我的车里了。对了,既然孟老弟你这么说,这本书是不是有什么不同?”
孟子涛笑道:“我先前注意到,上面有纪晓岚的注解。”
“纪晓岚的注解?”刘利金怔了怔,紧接就有些坐立不安起来,自己刚才可是随便把东西就那么放在朋友那,万一有什么闪失,可就亏大了。
金棋福笑着说道:“得,看来你这顿早餐是吃不下去了,你把张总要的东西拿出来吧。”
刘利金抱了声歉,连忙把手里提着的一只盒子放到桌上,打开之后,就见里面放着一叠古代的手札。
所谓手札,是指亲手写的书信,就是现代人讲的“亲笔信”。
刘利金小心地拿出来请大家过目,孟子涛看过之后发现,这些手札都是大名鼎鼎的刘墉,刘罗锅所写。而且都是开门到代的真迹。
见孟子涛和金棋福都示意没有问题,张景强就带着刘利金到旁边商量好了价格,等张景强开了张支票,刘利金就告了辞匆匆离开了。
临走之前,刘利金还给了孟子涛一张他的名片,说孟子涛今后如果有什么古籍善本方面的需要,尽可给他打电话,他肯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等刘利金走了之后,孟子涛见两人看着自己,马上反应过来为什么,笑道:“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我觉得自己吃了肉,那就让别人也喝口汤。”
其实,最主要还是他心血来潮,不过这种话,他肯定不可能说出来。
金棋福笑着说道:“小孟,你的思想境界不错,大家都是混口饭吃的,最好还是不要吃独食,多少给别人留点残渣,不然把那些人都饿死了,咱们又去哪搞到又好又便宜的东西?”
孟子涛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其实,我当时我也没多想,况且,如果那东西的价值再高一些,我肯定也不会舍得。”
金棋楠哈哈一笑:“那是当然,如果是几万块钱的东西,别说是你,就算是我也舍不得啊!”
吃了早饭,几个人就出发前往金棋楠那里。
到了停车场,张景强看到孟子涛居然买车了,而且还是大几十万的好车,这让他稍稍有些惊讶。要知道,一两个月前,孟子涛还在为他父亲的医药费犯愁呢,才这么长时间,居然都买上这样的好车了,变化不可谓不大。
再想到孟子涛这段时间的运气,以及带给自己的好运,张景强更加觉得要交好孟子涛。
将近二十分钟后,车子在一幢别墅前停了下来,接着,金棋福就带着大家走了进去。
别墅占地大概有五六百平米,带有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花园,看着赏心悦目。
室内的装修风格则是华夏古典风格,一走进去,就给人一种宁静典雅之感,令人难忘。
金棋福带着孟子涛他们来到客厅,就让大家入座,并让佣人给大家泡了茶。
金棋福往沙发上一靠,说道:“先休息一会,我再带大家去看我的藏品。”
张景强笑着摆了摆手:“没事,反正我也没什么事情。”
孟子涛当然更不会反对了。
三人聊了一会古玩这行的趣事,正当他们准备去看金棋福的藏品时,就见一位气质儒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跟着佣人走了进来。
见中年男子的模样和金棋福有些想像,孟子涛就猜测这位是不是金棋福的儿子。果然,通过金棋福的介绍得知,此人正是他的小儿子,金宏朗,本人还开着一家外贸公司。
为双方做了下介绍,金棋福就问儿子道:“你今天怎么想到过来?”
金宏朗指着手里的盒子,说道:“昨天有个朋友没办法付货款,抵押给我一座回流的宣德炉,所以过来让您帮忙看看。”
金棋福听了这话,眉头轻轻一皱:“你那位朋友欠了你多少钱?”
“四十多万。”金宏朗回道。
金棋福嗤笑一声:“你知道真正的宣德炉多少钱吗?四十多万他会抵押给你?”
金宏朗苦笑道:“爸,我再怎么笨,也知道上网查一下资料吧。这座宣德炉如果是真品,我还要给他钱的。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他没办法,他才不会把这东西抵压给我呢!”
听他这么说,大家到觉得这事有些靠谱。
接着,金宏朗就把东西从盒子里拿了出来。
东西一入眼,张景强就说道:“嗯?这宣德炉的色泽怎么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