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跃龙门-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请教,李家明也把事情串起来讲,sohu被为难是想敲打也是试探。一是试探自己,二是试探对方想试探的人;自己能让京系出面说和,他们想试探的人又不动,那就只剩下敲打的意义了。自己请京系出面周旋是服软,又以撤资变相威胁,再僵持下去便没意思。
“那,那个黄总怎么回事?他有的就是背景,还要靠sohu能源成事?”
一个权贵的女婿,确实不需要利用sohu能源的资源,但人家偏偏这么干了,那就非常蹊跷。加之王铁冒犯了他,还没有一点回击的意思,那就更古怪喽。
“春江水暖鸭先知”。
什么意思?
满妹也习惯了堂哥这种讲事只讲一半的谨慎,仔细想了一阵不禁吓了一跳,瞄了眼卧室里的嫂子,小声道:“五哥哥,你是讲?”
以前是猜测加印证,如今李家明是有把握了。树倒猢狲散,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要楼塌了喽。
“那?”
李家明正色地摇了摇头,有些机会确实是机会,但操作不好便会越陷越深,得不偿失。
第三百六十七章 岁月静好
群山苍翠,冬日熙暖。
出了月子的柳莎莎抱着熟睡的儿子,站在黄墙黑瓦的吊脚楼上,看着楼下晒谷坪里拍球、抢球的父女俩,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的往事。真快啊,转眼就是二十年。以前那个玩猪尿泡的黑小子,居然成了自己的丈夫,还成了教授、院长。
正当柳莎莎出神之际,来看孩子的三姐见她脸上若有若无的笑意,打趣道:“吃醋了?”
“时光荏苒,岁月静好。”
刚离异的三姐愣住了,回过神来的柳莎莎嫣然而笑,但跟着三姐来的二姐不知她在说什么,好奇道:“莎莎,什么意思?”
“没什么”。
“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不好,讲事都跟念诗一样,让人听不懂。”
“真没什么”。
没什么就没什么,富态了许多的二姐也不想懂这些,盯着弟妹喝完一大碗鸡汤便端着剩下的下楼,给正玩得高兴的李家明父女吃。
也不知怎么的,新新和婉婉一样喜欢吃鸡,还属于百吃不腻的那种。玩得满头大汗的新新,就着厨房屋檐下长竹筒流出的清冷山泉水,洗完玩脏了的小手,跑进小厨房啃着她爸夹给她的鸡腿,还奶声奶气地显摆刚学的成语。
“爸爸,这叫残羹冷炙!”
坐在门边勉为其难吃鸡的李家明大乐,冲楼上大声道:“莎莎,新新说这是残羹冷炙,你觉得呢?”
“生在福中不知福!”
“新新,妈妈说你生在福中不知福”。
啃完了鸡腿的新新不懂,好奇道:“爸,什么叫生在福中不知福?”
“意思是你没吃过苦”。
“象药药样的吗?”
这孩子,李家明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让她等会去问姑姑。
“哦”
两父女吃完大半钵鸡汤,帮着二姐洗好沙锅和碗筷,不耐烦的新新撒腿追上她妈妈和姑姑,跟着她们去二婆婆家等饭吃。
农村里的房子都稀落,房与房间多有农田和菜地相隔,各家来往的小路也多是田间小路。黄泥坪李家富贵了,但房子还是散落在大山脚下,只是以前的田间小路成了青石板。
吃了个半饱的李家明拎着沙锅,跟在二姐后面走在青石板路上,悠闲自在。
“家明,岁月静好是什么意思?”
“啊?”
“我问你,岁月静安是什么意思?刚刚你老婆讲‘时光荏苒,岁月静好’,三妹听完就好象不太高兴。”
“哦”,李家明想了想,不太确定道:“好象是胡成兰和张爱玲结婚的时候讲的,前面两句好象是讲他们结婚,后面的好象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意思,意思是平安宁静为好,安定健康为佳。”
‘唉’。
二姐的叹气,李家明却不好安慰。身在异国他乡,最难熬的是寂寞,寂寞之下的爱情,如何经受得了巨大文化差异的相互磨合?
“家明,三妹以前在学堂里,是不是有过一个男朋友?”
好象没有,以前两姐弟在北大时,都是那种勤奋的好学生,天资普通的三姐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可走到二伯家的堂屋里,李家明突然想起了张勇,以前他追过三姐,好象还一追就是三年,直到他毕业出国。
可惜了,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有了这事的提醒,李家明吃完饭后,主动把小妹叫了过来,问起她和那个新加坡男孩的事。
“早分了”。
“分了?”
风姿绰约的小妹浑不在意,解释道:“他不想来大陆,我不想去新加坡,时间一长就分了。”
“哦”
见哥哥有点异样,自小温婉的小妹连忙又道:“哥哥,他是穆斯林,我们合不来。”
又是文化差异,李家明不说什么了,恋爱和婚姻都象鞋,合不合脚只有当事人知道。只要小妹觉得好,那才是真正的好。
喝完茶,陪二伯聊了一阵什么时候杀猪过年,李家明去了午休。一觉醒来后,出了卧室准备去洗漱的李家明,才发现桂铭一个电话都没打就跑到这来了。
“头,我有点事”。
快过年了,还跑到这来,肯定是有事。疑惑的李家明点了点头,示意他跟自己下楼,到厨房里洗漱完,才好奇道:“铭子,你们公司有事?”
“不是,私事”。
不打电话,亲自跑过来,不用他说,李家明也知道事情不小。不想在家里谈事的李家明想了想,领着桂铭出了门,顺着已经没车没人的水泥路,走到了村尾的古樟下,才问道:“什么事?”
事情倒也不大,还是上次sohu能源的事。那位黄副总不死心,找到了桂铭的姐夫闵局长,还是想跟sohu能源合作。可这事吧,连李家明这样的圈外人都能察觉出点什么,又何况是闵局那样的官场中人?
桂铭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无奈道:“头,我也是没办法,我姐夫转正时人家帮了忙。现在人家张了嘴,我只好来跑这一趟。”
这事不太好办,要办也不是没办法,李家明追问道:“铭子,姐夫跟他什么关系?”
是啊,桂家、闵家都是有点背景的,升个正厅怎么就跟人家扯上了关系?
“我姐夫跟他一起插过队,以前在北平时还同过学。”
人情冷暖,李家明不好说什么,桂铭也不好解释,两人默默往回走。走到门前时,李家明才无奈道:“姐夫的意思呢?”
跟李家明在一起,桂铭可不敢耍滑头,而且还得把他听说的一些事给说清楚。
“头,我也是听到一些风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不敢保证。”
没揭盅之前,谁敢断定输赢?
“你说”。
还是派系之争,两派势力联合了,想推人上位,但有人拱便有人踩。关键还不是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政见分歧。改革了近三十年,容易改的都改了,难改的全是硬骨头。既然是硬骨头,便可想而知后面有多少既得利益者。
作为官场中人的闵局不会将话说明说透,但桂铭得把他所知道的都说明白。他姐夫不是他,那就没必要掺和进去,更没必要用他的人情替别人当说客。
“头,如果你帮了他这一次,以后你们sohu能源肯定是顺风顺水。如果不帮,这后果我不说,你也能猜出来。当然,前提是要他们能成事,这个谁也没有把握。
不过,据我猜测,不管你帮与不帮,都不会影响到汉华和利方。这一点,我有相当把握。”
“我知道了”。
没说行,也没说不行,那就是不行。清楚了李家明的态度,桂铭也不再劝说,但也好奇道:“头,你真不下注?”
“下什么注?”
反问了一句,李家明古怪道:“铭子,让姐夫悠着点。我不懂他们那个圈子,但骑墙总是不好的。”
“呵呵”。
第三百六十八章 又起微澜(上)
富裕了,很多传统便没了。
以前山里人要杀猪过年,还得把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请来吃饭。现在大家都富了,不再想跑十几里路吃那顿肉,来吃杀猪饭的人也就少了许多,连嫡亲的亲戚都不来了,只有左邻右舍来凑个热闹。
尤其是同古这十几年的飞速发展,把各乡各镇的青壮劳动力都吸纳进了工厂。在县城里安了家的年轻人、中年人,又把父母儿女接去,乡下便越发冷清,只剩下一些在城里住不惯的老人。
二伯家杀猪过年也冷清,亲家们都不在本地,舅兄、姨妹们又在县城里安了家,能在一起吃杀猪饭的也就是自己几家人,加上儿女们的老师。
一大清早,李家明和李家德就开车出门,传猛伯他们忙着捉猪杀猪。到了中午时,猪杀好了、饭做好了,吃饭的人还是那么些人。
以前每年来吃杀猪饭的王老师没来,他退休后在袁州儿子那帮着带孩子、做家务;姜老师也没来,他退休后便带着老伴回了老家;只有没了老伴的张老师来了,由他最得意的学生李家明和李家德恭恭敬敬地将他接来。
张老师老了,以前花白的头发全白了,精神也有点不好,眉目间隐有郁积之色。也难怪,少来夫妻老来伴,若不是儿女孝顺,他的日子还不知怎么过。
菜上齐,人落座,三张大圆桌把祠堂堂厅占得满满当当,大家边吃边说说笑笑。
吃完饭,两师生坐在晒谷坪里晒太阳、喝茶、聊天,说的全是些久远了的往事。可没多久,李家明扔在楼上的手机便响了,在满妹的催促声中,只好起身去接电话。
电话是闵局长打来的,事情还是桂铭亲自跑了一趟的事,这可真让李家明有些为难。论感情,他与闵局的关系相当不错,以前读书时经常跟桂铭去蹭个饭,sohu刚创立时也得人相助良多。可这忙吧,李家明真是不想帮,明知是一条沉没机会极大的船,谁乐意还往上面踏只脚?
为难一阵,等电话那边的闵局把话说透了,李家明也坦承道:“姐夫,我实话实说吧。你说的那些事,我根本不在意,我们汉华、利方也不是靠人脉起的家、发的家。
我之所以不趟这混水,纯粹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话都说到这份上,电话那边苦口婆心的闵局只好作罢。到了他那个层次的人,也早在宦海里磨平了脾气,早知道什么叫不可强求。然而,赖在边上光明正大偷听的满妹不理解,依她的习惯便是不懂就问。
“五哥哥,美国不也这样?”
“这不同,他们那是游说制,议员在考虑本区选民的利益前提下,推动或阻拦某项立法。”
“还不是一样?”
怎么会是一样?
以前在国内不觉得,在美国呆久了,李家明便觉得很多事很好笑。比如,领导在台上说些小学生都知道的东西,台下却一堆文化水平不低的人奋笔疾书;更好笑的是领导来视察,居然让一帮干部演群众。
“还是一样的,最后还不是利益集团左右政策?”
错,美国那种是资本左右社会,而不是官僚。换而言之,虽然他们也是政商结合,但商在前政在后,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
“晓得他们总部吗?我听人讲,他们大厅里一灯盏吊灯都1200万!”
“不是讲百多万吗?”
说完,满妹又闭上了嘴巴,辟谣的话在可信度上,怎么能跟五哥哥说得话比?
可是,过了一会,满妹又道:“五哥哥,我们是商人。”
“对,我们是商人,但商人也应该有底线,不应该唯利便图。且不讲社会责任,单讲风险也不值得。你想想,人家既然那么有背景,为什么还着急与我们合作?”
“你是讲?”
李家明默默点头,或许人家还没有意识到风险,只是出于本能想将权力换成财富。美国政府牛b啊,sohu能源在纽交所上了市,他们就会维护美国股民的利益,通过程序的合法将权力变现成sohu股票,就等于是买了个保险。
“那?”
书房里只有两兄妹,李家明也不忌讳,解释道:“这种时候,没有实力的人才会投机,有实力的人只会锦上添花。”
“关键还是实力!”
对,关键还是实力,只要汉华、利方能交税,不参与不应该参与的事,谁也奈何不了。上次人家动手,也只敢拿sohu能源开刀,何曾打过利方与汉华的主意?因为这涉及到大局,只要动了没有资本原罪的汉华和利方,将会引发资本家们的恐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可是,随着李家明的拒绝,王铁也立即遇上了麻烦。
sohu能源有lng船,还有进口天然气的资质,但运输与加工、销售呢?做企业的人,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必需的,否则单各种检查都会让人疲于应付。
只有收缩,知道大事不妙的王铁,只好忍痛割爱,放弃掉赣粤之外的市场,将公司业务向这两省的二三线城市拓展。这一收缩,财务报表便非常难看,连累得sohu能源股价下跌。
好在对方也有分寸,没有拿国民银行开刀的意思,否则李家明绝对会反击。说是民不与官斗,但sohu系与汉华系手里有两个门户网站,还能影响到丁雷他们。真要斗起来,李家明不介意通过网络水军,先把对方抹黑一番再说。他就不信,当社会舆论被煽起来之后,那帮人还有成事的希望。
当然,本来平息了的事又起波澜,也引来了老章他们的不满,不顾正过年也打电话过来。
“家明,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了的吗?”
这事怎么解释?李家明总不能当神棍,告诉老章他们未来的结果吧?
“老章,这事我在电话里不好说,你去找司马问一问。”
“我就是问了他”。
司马够谨慎的,这也好,不怕神样的对手,只怕猪样的队友,李家明不解释了,直截了当道:“智者不为,我比你更善于揣摩人性!”
第三百六十九章 又起微澜(中)
做企业的,跟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里。
利方集团很厉害,去年营收451。25亿rmb,净利润135。27亿rmb,同比增长24。58%,市值增长到了3950亿港币,破四千亿大关指日可待。汉华集团更牛b,去年因为投资的问题,净利润大幅度降低至104。24亿美元,但年营收依然达到了814亿美元,同比增长21。25%。
即便如此,过完年的李家明依然象往年一样,独身回北平给方方面面的头头脑脑们拜年,上至中央首长下至区里的主官,凡是没出国以前有过交集的都拜访。
礼品嘛,清一色的土特产,都是山里人家的香菇、银耳之类的,也就是目前很流行的有机食品。其实这些已经身居高位的领导们不在乎值钱与否,而是在乎李家明这昔日的小老弟、今日的首富兼教授心里有老朋友,不忘当年大家的帮忙与提携。
那辆从美国进口的黑色防弹凯迪拉克,象往年一样出入京城各个大院时畅通无阻,这也是王铁要撑场面时喜欢开这车的原因。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车的主人是李家明,更重要的是挡风玻璃上贴着两张象征着特权的市委、市府通行证,那还是以前海淀的黄书记当了市委秘书长后,特意交待人帮他办的。
李家明拜年也一如既往地有原则,只给以前有过交集的领导拜年,而且光明正大地拎着礼品上门。偶然在路上遇到只有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大人物,也只是不卑不亢地说两句吉祥话,并不顺杆爬去人家院子里坐坐,更谈不上讨好巴结。
脸面这东西历来都是自己挣的,别人给不了,李家明很小的时候便知道这一点。
不过,今天李家明拎着两提香菇、银耳干去给前书记拜完年,不得不跟着叫住他的赵姨,去她一个朋友家里喝杯茶。没办法,老黄同志以前主政海淀时关照他良多,当了市里的领导后又帮他打通了京系的关系,再到后来赵姨还带着他大姐进入京城的上流社会。帮他大姐还可以说是他发达了的锦上添花,但他还是个学生的时候,黄书记、黄秘书长关照过他和sohu不少,那份人情便很大了。
可一进门,李家明便遇到了他不想见的人,那位央企的黄副总。
不愧是显贵人家,紫禁城边的四合院,经过现代化改造后依然古香古色,处处透出低调的奢华。坐在窗前品茗,听着院子里的鸟鸣,看着窗外的阳光,很有些闲散人家的味道,可心思各异的几人没有悠闲的心情。
大家寒暄几句,这位黄副总主动聊起上次的事,暗示他是身不由己。这话说得好笑,第一次是身不由己,第二次呢?只不过,权力在人家手上,李家明打了个哈哈便想应付过去了。
然而,等黄副总走后,领他来的赵姨实话明说了。她们家老黄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进一步则是一方诸侯,原地不动便可能再无进步的可能。
有求于人的赵姨,也没有往日的长辈架子,好商好量道:“家明,小黄的提议对你们公司也有利,你就不能考虑考虑?”
这事没那么简单,上赶的生意从来便不是好生意,况且那姓黄的能跟香港李家搭上关系,本身又极有势力,还能差那几十亿?电光火石之间,李家明便拿定了主意,犹疑道:“赵姨,以他的关系,根本无需与我们合作,他怎么还这样?”
或许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有求于人的赵姨也不怪李家明多心,无奈道:“家明,没你想得那么简单的。能源是能源,金融是金融,这种关键时刻,首长的话也不一定管用。”
斗争已经激化至如此地步,那就更不能趟这混水,李家明一推了事道:“赵姨,这事我做不了主。sohu能源的股权结构很复杂,你别看我是大股东,但那些股权只是以我的名义持有,并不是我个人的。”
关键时刻,再识情识趣的人也乱了,赵姨不甘心道:“不会吧?”
“我又不傻,合则两利的事,我至于扳着不松口吗?”
这话很有说服力,即使李家明顶着个经济学家的帽子,还当了名校商学院的院长,但他实际上还是个商人。这种合则两利的事,出于商业利益也不可能拒绝。
可是,这事太重要了,赵姨放下了平时的矜持,要求道:“家明,要不你去做做工作?这事真的很重要,只要办成了,老黄不会亏待你的”。
人情归人情,利益归利益,这两种事真不能混淆。京城里的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稍不留神便得罪了人,只能是就事论事,不看人打卦。从人情上说,老黄固然帮过自己不少,但自己也帮过老黄很多,以前的那些关照从根上说,其实那是他作为官员的本职工作。
再者说来,如果不是sohu系与汉华系的崛起,他又跟自己这帮人走得近,挣到了那些金光闪闪的政绩,他能十几年内从正厅跨到正部?
“赵姨,工作我会去做,但成与不成,我不敢保证。”
雍容的赵姨失望了,强行抑止内心的愤怨,世界首富还会办不成一件两利的事?还是堂弟说得对,此人看似忠厚实则奸猾,而且报复心极重。李家的二少摆他一道,他能不顾忌脸面扭折人家的指头,小黄两次针对他,他能看在区区情面上?
两人不欢而散,若不是顾忌李家明是世界首富,还是世界知名人士,或许愤怨的赵姨连基本的礼仪都不会保持。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拜完年后,李家明严令王铁不得与对方合作。随着他这一拒绝,sohu能源在西南的管道煤气项目、还有一个刚谈好的水电项目也立即受阻,不用猜都知道是老黄表达他的不满。
消息传来,本就对此事拿不定主意的老章更坐不住了,趁着李家明还没回美国,拉着孙维刚来找他问究竟。这可不同上次,不单会得罪一派人,还得罪了以前关系良好的黄省长。
“老二,不是我们不信任你,而是我们想不明白。”
这有什么想不明白的?改革改到今天,容易改的都改了,只剩下一些硬骨头。要去啃那些硬骨头,就必须触动利益集团,也将意味着斗争将空前激烈。
“你是押注?”
“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
饶是柳莎莎和两个孩子也在家里,老章也听得明白这话的意思,仍然很不满道:“家明,这里没有外人!”
那便换一种说法,李家明提醒道:“老章,以我们今时今日的实力,只要一动便是错!”
“错?”
第三百七十章 又起微澜(下)
带孩子是件很辛苦的事,觉睡不好觉,饭吃不好饭,一切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所以人们才说一孕傻三年。
看到妈妈如此围着弟弟转,新新也会吃干醋,悄悄问她爸是不是妈妈更喜欢弟弟。哭笑不得的李家明只好告诉她,以前妈妈也是这么对她的,可坐在他肚子上的新新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
“你才多大?”
“四岁了!”
“对对,大朋友了”。
刚把小的哄睡,出来见新新还在跟她爸、她姑闹,柳莎莎的眼睛瞪了一下,命令她去睡觉:“新新,去睡觉”。
“我不困”。
“那也不行,要把时差倒过来”。
“我不困!”
“好了好了,爸陪你”,极宠女儿的李家明连忙打圆场,抱起想以理据争的新新走人。她们这娘俩,都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太倔。
其实何必呢?
小孩又不是大人,得好好地说。
兄妹俩进了主卧边上的儿童房,把新新塞进鸭绒被里,一个故事都还没有讲完,柳莎莎便推门进来了。
“家明,杨国庆说他半小时后会过来”。
晚上九点还过来?
李家明连忙哄了不高兴的女儿两句,回卧室换下睡衣,去了楼下的客厅里准备茶点酒水。他家住在密歇根湖畔,标准的富人区,可老婆大人不喜欢家里多个墨西哥大妈、黑人大婶,搞得家里连个佣人也没有请,要不是会请钟点工搞卫生,这么大的房子非得把在这小住的小妹累瘫。
等到快十点,在美国出差的杨国庆终于来了,裹着黑色的风衣风尘仆仆。喝了杯热茶之后,与主人来往很密切的杨国庆自己去吧台里拿酒,灌了杯威士忌酒下去,等女主人上了楼,才急切道:“家明,真不行?”
陪着客人坐到了吧台前的李家明,异样地看了他一眼,好笑道:“国庆,以你的背景,也想去烧人家的灶?”
“家明,有些事可能你不太清楚”。
改革即将进入深水区,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近几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随着政府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在很多领域造成了事实上的国进民退。尤其是那四万亿的强刺激,穿着棉袄的国企安然过冬,衣单衫的民营企业却倒在了一**的破产潮里,屡屡传出民营企业老板卷款潜逃的案子。
鉴于此,下一届政府肯定会扭转这一局面,给民营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便是机会,sohu能源有资金来源,对方有人脉,双方结合起来就是标准的政商共同体,日后极可能成为新的能源巨头。
“家明,对方不是搞不到资金,而是不想授人以柄。你以为凭老黄的能耐,还搞不来区区十几亿?”
真是这样?李家明笑而不语,对其知之甚深的杨国庆只好讳莫如深道:“多条退路总是好的”。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或许对方对金融领域没多少影响力,但也能搞得到启动资金,再通过资本运作,不难把事干成。难的是万一失败,谁能保证这些有资本原罪的产业不被清算?
李家明搞的那个讲座,虽然有替他岳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幌子,但在政治人物眼里却是实质上替人抬轿子。投之以桃就会有李来报,加之汉华俨然是民族工业的一杆旗,只要李家明不犯下人神共愤的罪恶,些许小事都会让很多人睁只眼闭只眼。
no。
李家明拒绝得很干脆利落,就如他和老章说得那样,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政商结合是趋势,但清算一部分利益集团,为改革进入深水区也是必然的。
“国庆,到了我们今天的地位,更要专注于我们的核心产业,而不是什么钱都赚。sohu能源只是我们的一个投资项目,并不是我们的主业,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无伤大雅。”
还是不想站队,可这不是让你站队,只是单纯的商业合作,杨国庆极力劝说道:“家明,这不是让你们站队,只是在商言商”。
太不识趣,人家老黄和赵阿姨尚且有旧日的交情在,你杨国庆算什么?李家明的脸上阴了下来,反唇相讥道:“你自己信吗?”
不信,连身在局中的杨国庆自己也不信,可此中利益太大。
no。
李家明依然是油盐不进,哪怕杨国庆的背景摆在那,他也照样不趟这混水。汉华才是他的基业,一直能保持超脱的地位,除了他通过代理人向hsd输送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只敬椅子不敬人,与政治保持着距离。如果不是基于此考虑,sohu能源便不叫sohu能源,而是汉华能源或利方能源。
“家明,真的不行?”
虽然是不满,但本事越大脾气越好的李家明没有生气,反而耐心解释道:“这事没有商量,汉华70%以上的市场在欧美,而且正在推广无线办公解决方案,我们冒不起那风险。”
那便无计可施了,杨国庆比老黄稍好一点,他在汉华和国民银行也有巨大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与李家明及汉华是一体的,即使他换了岗位不再是汉华董事会成员,那些由离岸公司提供的待遇、福利,他杨国庆一样继续享受着。
“那当我没说过”。
这还差不多,李家明举杯示意,两人一饮而尽。
说完了正事,杨国庆也说起闲事,也不能说是闲事,只是相对于他俩来说是闲事的闲事。
这几年来,浔阳发展迅猛,赣浔城市带建设初见成效,柳大书记的工作很让上面满意。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李家明这个首富女婿成了柳大书记再进步的绊脚石。如果让作风硬派的柳大书记上了位,加上李家明的财力雄厚,未来会如何发展,上面的人顾虑重重。
这些东西,谁也不会明言,也不会跟李家明说起,但杨国庆在李家明这获得了足够多的利益,他揣摩到了就有义务通点风报个信。
“结果呢?”
“极可能是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