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跃龙门-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叔,既然入了股,销售的事,你可就要搭把手的。”

    “切,老子不入股,是不是就能跑得脱?”

    高兴的王振国冲不远处的李传民扬了扬手,带着他不知第几任的小蜜潇洒去了。他这老总当得舒心,除了财务和公关之外,其他事都甩给了李家明二伯。

    真正的正事办妥了,李家明又在浏洋呆了一天,见手工试作的竹模板用了十三次后还很结实,没兴趣再呆下去了,拿了块脏兮兮的模板打道回府,让厂里的人继续盯在这。

    回到同古,李家明才知道自己当初提议兼并邻县的‘宏达木业’,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即使通过一些手段把那厂子弄来,自己还有本事再搞这么多钱让它转产?就现在的厂子转产,即使自己跟大姐夫掏出四百五十万现金,四叔又入了一百万的股,厂里还是只能转产40%左右的产能。

    看到使用了十三次,还结实得可以再用两三次的模板,正在厂里商量调整生产线、购置新设备的李传林他们终于放了心,准备按计划进行转产。

    “明伢,钱还不够,哪里还可以融得到资不?”

    钱到用时方恨少,李家明只好去找董昊融资,顺便也拉他进来发点长久财。

    嫂子答应帮自己搞铁路运输的车皮,怎么着也得回报一二。竹制建筑模板的生意想暴利是不可能的,但近两三年的回报率30%还是能达到。对于做实业的人来说,这个回报率相当可观了,何况后面还有个回报率更高的竹地板。

    30%的回报率确实不低,而且后面还带着一个回报率更高的竹地板,可正忙着药厂扩建的董昊,哪有这个闲余资金?要是等上年把工夫,他倒是能抽出资金来,可现在排段的药材种植园已经投产,得立即扩建四期工程,实在是抽不出资金了。

    “阿明,我没钱,阿东可以入股吗?”

    当然可以,但待遇肯定要差点,只能平着王建国他们来。

    “老大,他可不是你哦,折80%?顺便帮我催下货款,我这等着急用呢。”

    这细佬不错,给自己和他叔伯一样的待遇,对其他人却要折成80%。

    “我打个电话问下”。

    衣冠楚楚的董昊半边屁股靠在整洁的办公桌上,给远在北平的陈东打电话,得到的结果是拒绝。象他那样的生意人,对竹木加工业而且资金还要折算,哪会有兴趣?

    “我事捉紧办,如果唔系,扒你皮!”

    冲着电话里骂骂咧咧的董昊挂了电话,李家明好奇道:“咩事?”

    没把握的事,董昊可不会乱说,岔开话题道:“小事,阿明,开始报志愿了吗?”

    “后天吧,准备报完志愿,立即躲进崇乡去哭撒。”

    “妈的,你哭,别人不是得上吊?滚蛋!”

    滚就滚,半躺在棕色真皮沙发上的李家明起身,从小冰柜里拿了几瓶可乐、矿泉水,去厂里给父亲回话。

    听完儿子的汇报,灌完一瓶可乐的李传林打了个嗝,叹气道:“也是,做这一行哪有做药赚钱,难怪他看不上。”

    不赚钱?对工厂管理不怎么了解的李家明吓了一跳,连忙道:“耶耶,怎么回事?”(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六章 幸福的作茧自缚

    李家明这当儿子的太出色了,天上晓得一半、地下全晓得,连报起仇来都厉害得很,搞得李传林这个当父亲的,经常会不自觉地藏拙,免得丢了当耶耶的脸。现在有儿子不知道的事,难得有教育儿子机会的李传林,很享受这种感觉。

    “明伢,河省人的杨木模板可以使用十四次,或者六个半月,出厂价才34块钱/张。我问了振国,他讲我们的板子,表面不够光滑,粉刷的时候多些手脚跟材料,刚开始的价格最好是控制在32块钱/张以内,才会有销路。我跟炳义算了一下,包括工人工资、税收在内,大概成本要合到18块钱/张。”

    成本18块,再加上运输、销售成本、给下游厂家的利润,一张模板也就赚六七块钱纯利,看起来不怎么赚钱,但这东西就是走量。若一年能产销几百万张,那钱就赚大发了。

    “哪有那么容易哦?机器不要折旧啊?我们这不是开新厂,只是旧厂转产,优惠政策只延长半年,半年后正常交税。到那时,能赚个三四块钱一张就不错了。”

    “量大就赚钱,我们要是一年产几百万张,还不赚发了?”

    说高兴了的李传林,给了儿子后脑勺一巴掌,笑道:“还几百万张呢,你以为本地有几多资源?一年也就三百万张到顶,我们的交通不好,要是用外县的竹子,哪赚得到钱?你不晓得大车进不了同古,最多用后八轮装货啊?”

    对这一行并不精通的李家明,也很享受父亲的多余解释,他又不是十几岁的孩子,早没了那些可怜的叛逆。人啊,年轻时烦父母管得多,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足够的阅,才能体会得到那种罗嗦背后的母爱、父爱。母爱是永远没了,父爱却是需要他珍惜的。

    谈兴很好的李传林,从裤子口袋里掏出包‘白沙王’烟,居然发了支给儿子,李家明居然也就接了过去,两人点燃了才发现异样。

    “耶耶,我”

    “没事,我象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抽公公的烟筒了。”

    烟这东西吧,或许会损害健康,可偶尔抽抽也没什么大碍,李家明无所谓地抽了两口,又问起刚才的问题。这一行,他真的不怎么懂,父亲从事这一行,当然得多少了解一些。

    “杨木是速生树种,我听人家讲,水土好的地方,十年就能长到二三十公分粗,当然就成本低得吓人。再加上他们那边都是平原,公路、铁路又多,交通比我们更便利,运费这一块都比我们低得多。我们做这生意,也就是能看到模板需求量大,而且生意又做得长久。明伢,开厂子不是做生意,不可能一口就吃成个大胖子的。”

    看来父亲也进步了,不再那么浮躁了。

    两父子聊了一阵天,李传林又问起高考的事,虽然儿子今年考不上清华、北大,但读书的事他还是很关心的,甚至比对厂子里的事还更关心。自己做得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崽女有个好前途。要是崽女都不争气,赚再多的钱,还不是让他们败个精光?

    以前总觉得清华、北大就是最好的大学,等到去了外面打工,这个三十五岁以前没出过省的农民企业家,才晓得世上还有更好的大学,大学毕业以后还有硕士、博士。崽考清华、北大没多大问题,再不走时也能考个名牌大学,可要是能再得个硕士、博士回来,那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咧!耶耶、姆妈、月妹都会在地下笑咧!

    “明伢,我觉得吧,菩萨保佑你有这个天分就莫浪费了,好好读你的书,给文文、婉婉当个好榜样。钱是赚不完的,只有读进肚子里的书才是自己的,耶耶只有你一个崽,赚的钱跟厂子以后还不都是你的?”

    作茧自缚,也是幸福的作茧自缚。

    那天在祠堂前,大家羡慕大伯、大婶帮四哥立汉白玉的文华碑时,小妹冲叔伯们嚷嚷说,自己肯定能考得上清华、北大,还肯定能读硕士、博士。当时李家明看到父亲炙热的眼神,就知道自己作茧自缚,把父亲和小妹对自己的期望推得更高。

    倒霉啊,摊到个妖怪样的四哥、又碰上个把大学当成家的三哥,看来自己除了拼个清华、北大,还得去混个硕士、博士之类的,才能让父亲、小妹无憾。

    哎,自己前世的遗憾,不就是让父亲、小妹失望,而终生愧疚吗?前世自己打拼出亿万家产,还带着一帮兄弟姐妹都发了财。到头来,在父亲、叔伯们眼里,不要讲比不上声名赫赫的四哥,连三哥那个穷教书匠都不如?能弥补愧疚,就是幸福的,不就是累点苦点吗?

    再者说来,人生就是体验世间百态,前辈子勾心斗角的事干多了、钱也赚够了,年轻的时候去经自己从未经过的东西,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行,到时候我去留洋,帮你拿个博士回来。”

    儿子答应了把能读的书都读完,李传林不禁心花怒放,觉得一身都通透,拍着他的脑袋瓜子亲呢道:“什么帮我拿博士?读书是你自己的事!”

    李家明嘿嘿直笑也不争辩,这还真不是自己的事,还真是帮你老人家读的,否则就不是留学而是游学。

    “好了,考完也半个多月了,玩也玩够了,好好去读你的书,争取明年去跟家德当同学。”

    “哎,报完志愿我就回去,趁着四哥在家,钻个把月难题目。”

    离开厂子,李家明又到公司打了个转,交待员工把转好色的四千袋杂木银耳送到黄泥坪去,然后回家等着报志愿。没考上,志愿还是得报,好歹也得有头有尾吧?

    两天一过,吃早餐的时候,小妹突然道:“哥哥,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你考上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呗,好笑的李家明揪了揪她的小辫子,打趣道:“是不是又没零花钱了,想捉我请客?”

    正喝牛奶的小妹打开哥哥的手,认真道:“什么呀,我真梦到了!我还梦到你去留学,坐的飞机比上次大姐请我们坐的还大!”

    坐飞机耶,正在吃肉包子的婉婉也兴奋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挥舞着手里的半个肉包子,全然不顾肉馅飞到了哥哥脸上,兴奋地胡说八道:“哥哥,我也梦到了,你请我坐飞机,我要坐飞机去罗坊看阿婆、棋姐!”

    应该是父亲拿自己答应了的事,去给小妹当榜样,结果她就做了这个梦。

    “我为什么要请你啊?”

    “你你,你去留学就要请我!姐姐说的,有好事就要请客!”

    “切,没志气!你就不想自己去留学,自己去坐大飞机?”

    “志气是什么?”

    得,这还是懵懂的小家伙,跟她讲这些就是对牛弹琴!

    “志气就是好好跟姐姐学讲英语,以后坐大飞机去跟小熊维尼玩!”

    可以去跟维尼玩呢,喜欢维尼的小婉婉立即答应道:“嗯!那我以后跟姐姐学英呢!”

    等这三兄妹闹完了,也正吃着早餐的二婶才遗憾道:“明伢,真没希望?”

    真没有希望,清华、北大不比其他学校,但凡有希望考上的学生,即使对专业不满意,家长也会压着他们报;即使有个别的考生挑专业,那也是个别现象。自己才排到全省六十二名,前面哪可能有十多个可以考得上又不报的人?何况还有能加分的人。

    “没事,明年肯定能考到!”

    也只能这么想了,吃完早饭,李家明将小婉婉扛在脖子上下楼,带着去凑热闹的小妹、满妹,特意开着父亲的皇冠车去学校报志愿。以前李家明很低调,连摩托车都不骑进学校,现在让宋老狗阴了一把,他就想在那狗东西面前炫耀炫耀。

    得罪了潜力无限的人,而且恩怨心极重的潜力股,好玩不?

    可惜的是,人家不在家,听温平那小子讲,人家去了地区教委开会。

    平时都是拿破吉普练车的温平,很眼馋那辆比县长的车还好的皇冠车,但也知道自己没驾照,老大不会给他玩的,不满道:“老大,你不是讲,做人要低调吗?”

    刚买了个驾照的李家明填好志愿表,从第一志愿到第三志愿都是北大,而且不服从分配,才没好气道:“没看到她们要跟着来吗?这么热的天,你以为她们是你?去幽居不,我下午回崇乡。”

    “不去,连电视都只有两个台,我去那干嘛?”

    这就是一只不记吃,只记打的外甥狗!(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点迷津

    七月底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明晃晃的太阳晒得门前田里的稻蝉,叫声都是死样没气的。可黄泥坪李家祠堂里却是热闹非凡,四个小妹子穿着熘冰鞋,在屋檐下、正厅里的大理石地面上熘来滑去,欢笑不止。

    在农村里,祠堂是个神圣的地方,平时连女人都不能随便进入。黄泥坪李家花了近七十万盖起的祠堂,就因为那凉快,结果成了李家明兄妹们的学习、游戏场所。祠堂天井两口大青花瓷缸里养的几条锦鲤,更是成了小婉婉的最爱,只要她在家,早晚都要跟哥哥、姐姐去喂两次,站在凳子上或让哥哥抱着看十几分钟。

    听着不远处祠堂里突然响起的笑闹声,正在客厅里带两个侄子玩积木的小婉婉撒开小短腿就跑;小名叫八斤的小侄子、还有稍大一点的毛崽,见姑姑(姨姨)跑了立即哇哇大哭,看得正挑拣银耳的两个婶婶无可奈何,连忙扔下手头上的活,来哄这俩个小祖宗。一个是长孙,一个是长外孙,可不就是两个小祖宗吗?

    肯定又是到了休息时间,也只有这半个小时,几个小妹子才能疯癫一阵。也好在闹不了多久,家明给她们规定的休息时间只有半个钟头,否则真会让路过的人看笑话,讲李家人不敬祖宗。

    吱呀一声,一间卧室的门开了。身材高大的红英婶,抱着一满筐白莲花般的银耳,放到正挑拣、剪菌根的莲香婶身旁,拎起空筐又回了空调间,进出门的时候还立即将房门关上,省得外面的热风吹进去。电费贵啊,一个钟头就是块多钱,要不是家明讲种银耳蛮赚钱,她们都舍不得花几千块钱买空调机。

    以前大家总想做幢传田那样的小洋楼,等各家都做了幢漂亮的小洋楼,才发现太空了。平时男子人在外头做生意,伢子、妹子在外头读书,四个女子人住七幢屋,要不是家明他们回来了,黄泥坪还真冷清。

    “诗梅,家明这次真的没希望了?”

    港口的黄志生考上赣昌警察专科学校的通知书都来了,家明还没收到,那就是真的没考上。正弯腰摘银耳的二婶,惋惜道:“应该是吧,昨夜听家德讲,清华、北大在我们省招49个人,家明只排到第六十二名。啧啧,可惜了,要是那加到那二十分,就能进前三十名咧!”

    是可惜了,要是今年考得上,那就比家德还少读一年咧!

    同样惋惜的红英婶咂了咂舌头,同时又庆幸细狗伢可以多让家明管一年。还是家明有本事,自己会读书、会赚钱不讲,还会管伢子、妹子。细狗伢以前是个什么角色,毛砣又是什么货色?这次县中的期末考试,毛砣居然考到了全班第十三名,要不是理科成绩拖了后腿,能进前十名咧!

    啧啧,过得两年,等毛砣考上了大学,莲香跟传宗做梦都会笑!

    是可惜了,每日在祠堂里看书,顺带辅导堂弟的李家德也这么认为。分数没出来之前,他觉得有些话讲了等于白讲,如今堂弟肯定落榜,他就将李家明的失误分析得清清楚楚。

    “家明,那道物理题目,再给你几分钟,应该是能做出来的,多十五分你就上去了,晓得你的毛病在哪吗?”

    当局者迷,李家明还真不知道,只觉得自己做题速度太慢。

    “不,慢点好,慢点不容易错,反而能省下检查的时间。你的毛病就是太求稳,你回想一下,考试的时候检查出马虎的地方吗?”

    还真是那么回事,自己每堂考试都检查,结果一道错误都没检查出来,那些时间都是浪费了的。要是考物理的时候,自己不花那十来分钟检查,有那十几分钟,最后那道十五分的题目就能做出来。有了那十五分,自己,唉。

    “对,就是这个道理,人又不是机器,不可能不出错。何况那是高考,随便谁都不可能跟平时测验一样冷静。即使你平时养成了仔细的习惯,那些注定会出错的地方,十有**还是会出错。

    还有一个问题,你空间想象力不够,立体几何题不能光去逆推,还得在脑子里想象出实物。我建议你平时没事时,多在脑子里想各种图形,只要脑子里有实物,再去做证明题目就容易多了。就比如这道立体几何题,要是你能第一时间想到圆柱体的特点,在这添一条辅助线,至于连步骤分都得不到吗?”

    这两毛病,连温老师他们都没发现过,却让四哥发现了,懊恼的李家明如醍醐灌顶一般。唉,不到那个层次,谁会往这两方面想?世上有天分的人多了去,但也要勤奋才能站到最巅峰的,而要站到最巅峰,肯定就是各种细节都完美了。也只有四哥这样站在学业最巅峰的人,才清楚到达巅峰之上的艰难。

    指点完了堂弟一些应试技巧,李家德又奇怪道:“家明,我听三叔讲,你读完大学后,还想去读硕士、博士?你以前不是讲,想实业报国吗?我看你这两年搞的食用菌搞得挺好,带着这么多人发家致富。

    我在学校的时候,听那些教授讲,做学问与做实事是两码事。做实事的人若是让理论框住了手脚,那将是一场灾难。”

    什么实业报国啊?那只是一个赚钱的借口,只是跟四哥这样的人说话,不能完全讲实话的,得在他觉得伟大、有意义的圈子里掺点杂货。这就是个生活在理想世界里的人,即使有些现实的想法,那也带着很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四哥,你别小看一个学位,背后代表的就是人脉,而且是没有掺杂多少功利色彩的人脉。要是我以后能把事业做大,又有一帮够档次的老外同学帮忙,很多时候会事半功倍的。”

    “那倒也是”。

    两个极早熟的少年人,坐在古樟下的亭子里,分析完了李家明应试的不足之处,又扯着成年人都不会喜欢聊的话题。同样坐在亭子里聆听的三姐,居然也没有一丝违和感,反而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四哥、小五太厉害了,不谈这些事,难道还象自己样每日死记硬背?

    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一到,四哥继续坐在亭子里看书,偶尔指点下做数学试卷的四姐,几个小妹子则被李家明轰进了厢房。下半年读初中可就不比小学,不能再象以前样,寒暑假里可以疯玩喽。

    “哥哥,我在这里看鱼鱼可以不?我保证不吵、不总喂!”

    信你才有鬼!不看着你,这几条锦鲤迟早会被撑死!

    李家明一把抄起不乐意离开的小婉婉,将她放在自己肩膀上,送她回二婶那。

    其实小婉婉也挺可怜的,姐姐们回来了,可姐姐们要读书,也只有两鼻涕虫能陪她玩。

    要等到这小家伙读幼儿园了,有了小玩伴,或是满伢、八斤他们再长大一点,才不会天天粘着哥哥、姐姐们。

    “,姑姑不跟我玩”。

    “母舅,姨姨不跟我玩,要打!”

    不愧是大毛伢、兰姐的种,动不动就是打,李家明好笑地将脖子上的婉婉放下,哄着她陪这两个告状的侄子、外甥玩。

    听到外面的响动,刚到这的陈东连忙从菇房里蹿了出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八章 做企业的难处(上)

    八、九十年代是个神奇的年代,国内经济虽有波折,但稍一调整立即高速发展,各种胆大包天的幸运儿,抓住一两个机会就能把企业迅速做大。也正是这黄金二十年,奠定了他们日后在经济领域的地位,也给予了他们日后在各种场合夸夸其谈的资本。

    李家明的合作伙伴,陈东无疑是个运气不错的幸运儿,靠着从发小那借来的几万块钱,毅然决然地扔下快到手的学位,跑去中苏边境折腾,终于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干倒爷没前途了,陈东又回到呆了三年的日本,娶妻、入籍,摇身一变成日籍华商,合法地走私汽车、出口转内销骗退税、倒腾外汇等等,继续钻法律、政策的空子发财。眼看着国内各项法律日趋完善,这个投机主义者才开始真正转型,做起了正经的外贸生意。

    富贵由天定,万般皆是命,这话还真有三分道理。

    陈东通过董昊,主动来与李家明合作,虽然被逼着高价购买了‘山里人家’20%股份;还让人逼着抵押房产,搞了笔巨额日元低息贷款,但也找到了一棵不大不小的摇钱树。他是直接面对零售商的小商社,不用经过大商社、批发商的盘剥,从李家明这买的香菇,到了日本扣掉各种开销,也能赚到50日元/斤左右的纯利。

    别小看这50日元,在各行各业发展都高度成熟的日本,可是不小的利润,何况还有外汇黑市上的价差。而且这50日元的背后是量大,一千万斤的年产量,那就是一年利润5亿日元,比他其他的生意加起来赚得都大。难怪阿灏放着好好的走私生意不做,要来趟实业的路子,只要产品适销对路,赚起钱来比旁门左道更吓人!

    现在公司花费几十万研发的银耳、木耳终于进入了试产阶段,他还不赶紧过来?日本人对银耳、木耳之类的没兴趣,但华人喜欢啊?就在刚才,看着菌棒上长出的朵朵雪白银耳,热得满头大汗又被空调吹得起鸡皮肉的陈东,觉得这就是一张张的毛爷爷。

    这是好东西啊,被国人奉为滋补良药呢。川省通江、闽省古田的银耳好是好,但段木栽培的生产周期长、产量低,除了出口之外少量内销,根本就不是他能分一杯羹的。现在好了,公司里花大价钱,终于在香菇的袋装栽培技术上,开发成功了银耳袋装种植技术,作为成功的商人兼公司股东,陈东哪会放弃这个发财机会?

    两人又在其它几间栽种室里转了一圈,陈东更对公司一如既往的不使用农药消毒非常满意,这代表着能出口到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俩人回到书房里,陈东才表示反对李家明与邓灏商定的价格。

    “阿明,太高了!”

    60块钱/斤高吗?算起来真不高,银耳对生长环境极苛刻,温度得控制在22c~25c、湿度在70%左右。想要生长出品相极好的香菇,就得使用空调模拟出最适合的生长环境,一个八十平方米的菇房,一天光电费都三十几块钱。更要命的是,银耳不比香菇,鲜干比居然达到了16:1。也就是说,16斤新鲜银耳,才能晒出一斤银耳干来。

    “阿明,这价格没竞争力的。”

    “是吗?”

    端起书桌上的茶缸,李家明灌了大半缸下去,擦着嘴角的茶水,好笑道:“东哥,你也是公司股东,屁股可别坐歪了哦。”

    确实是大股东,但陈东的利益在销售环节,哪会同意这么高的批发价?

    “阿明,这个价格没利润的。”

    “东哥,这事你得找邓灏商量”。

    “你是幕后大佬,我不找你,找谁?”

    胡说八道,不过是摆不平大姐那泼辣女人,来自己这想套套人情、降降价而已。不过李家明也真有一点想不通,他没想到银耳的产量这么低,而且干鲜比这么高,前世的银耳可是滥大街的,二三十块钱一斤都没人要。

    不过疑惑归疑惑,不该让步的事绝对不让步,开着玩笑的李家明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张彩色照片,递给这个无利不起早的商人。照片上是一家商场里的散装银耳,标价是93港币/500克,这还是他姐夫在香港一家大型商场里拍的。现在的银耳都是段木栽培,不但产量极低,而且受气温影响很大,价格不高才有鬼。

    精明的陈东看着手里的照片,心里可真不是滋味。银耳这东西日本人是不吃的,要不内销要不出口到有华人的地方去,内地虽然人口众多但经济不发达,经济发达的台港反而成为了主要市场。

    国内不比海外,越贵的东西,零售商赚得越多,要真以60块钱/斤的价格进货,他陈东在国内销售,连毛都赚不到几根。

    “阿明,生意不是这样做的,得给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都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我们内地不比香港,那么高的价格根本打不开销路,要打入现有的销售渠道,就得在价格上有优势,才能让零售商帮我们。”

    当然不是这么做的,顾客是上帝不假,但零售商卖什么,顾客就得买什么,谁让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呢?

    笑眯眯的李家明又从抽屉里找出一张照片,这还是大姐刚从香港寄过来的。照片上,俨然象白领丽人一般的大姐,正跟一个斯文的中年人并排而立,手里还拿着一袋银耳干,在一个大型超市里合影。信上说,她谈下香港百佳超市的进场,那个中年人就是超市的干货部经理。

    照片上的‘山里人家’银耳干,包装看起来很精致、高档,可里面只有四朵品相极佳的干银耳,包装袋上还标明了‘建议零售价9。8元港币’。

    “东哥,我们的批发价60块钱/斤,我大姐已经订了1吨,昨天又打电话来追加0。5吨,你想要多少?”

    “这这?阿明,在国内卖银耳,不是这么卖的!”

    扯淡,好歹在日本混过几年的人,而且还差点拿了学位的人,居然还跟老子来这一套?

    奸商啊!

    李家明把另一杯没动的一杯冷茶递过去,戏嚯道:“我们是正规公司,不是小作坊,哪个正规公司愿意卖地摊货?”

    够黑!还够奸!45克卖9。8港币,1斤就是108。5港币,比散装的贵出15。5块钱/斤,再加上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能合到48。5港币/斤的利润空间,批发商、零售商都会有足够的赚头。

    顾客?节俭的家庭主妇去干货摊,想省时间、要面子的顾客,那就多掏一点点钱喽。

    见玩心眼儿玩不过人家,认输的陈东将冷茶一饮而尽,又拿起另一杯喝完。

    “按你说的,就60块钱/斤,国内市场归我!”

    “不关我事,你跟我姐去商量。”

    刚才脸上还有笑的陈东不笑了,玩味道:“阿明,有点过了吧?”

    这就是个真小人,不过李家明还真喜欢跟这种真小人打交道,什么事都先讲好,省得日后在台子底下搞小动作。

    “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只管以60块钱/斤的价格供货,你们要是吃不下,老子就另外找人。”

    要的就是这句话,特意进崇乡来找李家明的陈东,这才道明真实来意:“是吗?包装厂在你姐手上,我能争得过他?”

    这真是个真小人啊,好笑的李家明笑骂道:“你们要是谈不拢,那就把厂子搬回来,省得在这吵老子。”

    这话痛快!

    外豪内奸的陈东终于放心了,跟李家明聊起了让人抢加分名额的事,半认真半玩笑道:“阿明,哥哥在京城有点路子,要不要帮你搞个破格录取之类的名额?”(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九章 做企业的难处(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夫子的言论掷地有声,但能做到的有几人?

    当陈东将一条捷径摆在李家明面前时,他犹豫了。提前一年进入北大,就多出一年的时间去把握各个机会。

    他不怀疑陈东的能量,制度是人制定的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