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汽车黑科技-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年的厚积之下,才让广旗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一个能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整车企业。
虽然广旗是一个国营企业,但是要说能取得现如今这个成果,跟政策没有什么关系。
一个企业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一定要自强。
一个行业想发展,就需要整个行业的拼搏进取。
靠政策靠国家输血,自己连骨头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自强,还谈什么拼搏进取?
说句不好听的,这跟蚂蟥有什么区别?
如果薛耀国还是广旗的董事长,他现在肯定完全站在李凡愚这一边。
但是现在不行。
因为位置不一样。
薛耀国双手掐腰,摇了摇头:“你以为上头傻么,这些问题不会想不通。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去年的这个时候,调整进口车税率的事情传出来,到现在实行不到半年的时间。没能一反汽车行业的整体低迷不说,还产生六百多亿的泡沫。你说,上头能不能袖手旁观?
救,就还有一丝希望。不救,就得接受这一轮政策的失败。你说救不救?这件事,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这关系到国家对汽车工业下一步的布局,不然你认为这些车企有什么分量,能让工信部,国资委和发改委聚到一起专门研究解决方案?”
这层意义李凡愚不是没想到过,不过不在其位不谋其事。在他看来,中华市场太复杂。而且因为汽车工业基础的薄弱,车企的条件又都良莠不齐。贸然出政策放大招,进行粗放式的放任发展,肯定是会搅动整个市场,到时候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工业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工业本身抓起。
市场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要交给市场来解决。
不过薛耀国留他,不是为了倒苦水的,他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前天他跟已经成为广旗董事长的康童成通电话,这位昔日的搭档和军师在了解了事情的全部情况之后,出的第一个主意就是找正信。
薛耀国当然清楚他的意思。
作为政策司的司长,他非常清楚上面明确的给他下达了“务必让这些车企活下去”命令的意思。
汽车工业作为国之重器,政府肯定还要针对这个产业有进一步的布局。
所以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制定出一个可以解决这些新兴车企困境的政策,保证这些车企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存活下去。
这是下策。
要么,给他们谋一条生路,并且能从根子上解决他们竞争力的问题。保证这些车企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提升自身实力,待到国家下一步布局时发挥重大作用。
这才是上策。
想要完成第一条不难。现在这个情况,只要过分打乱市场规则,适当的政策上面肯定不会吝惜。但是薛耀国知道,这是治标不治本。
所以,康童成的建议和他心里想的不谋而合。不得不说,这是十年间合作产生的默契。
想要这些车企真正的站起来,还是要培养他们的竞争力。
竞争力包括什么?
研发能力,制造能力,检验标准,生产体系。
这四样,广旗有。
但是要说整个中华汽车行业哪个企业把这四样做的最好?
答案只有一个,而且毫无疑问。
正信,李凡愚!
第480章:势必要淘汰一部分(求订阅!)
中华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其实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少了自二战起到现如今汽车发展的黄金五十年,中华汽车行业发展不起来的根本问题,在于工业基础和整套体系的不足。
过于追求大且全而非高精尖,是现在中华工业的通病。
而缺乏这个基础和自身实力,对市场热度的垂涎,便催生了这些新兴车企。
而正信,这个同样建立时间不长的企业,能一年之内取得如今的地位,在薛耀国看来绝对有可以提取并套用在这些车企身上的优点。
但是在李凡愚听他提出,讲正信的生产模式和检验标准普及下去的时候,简直是笑喷。
“老薛,正信的生产模式不难。但是你真的确定让这些车企执行正信的检验标准,他们会照办?”
要知道正信的检验标准,可不是一般的变态。这些本身技术就不成熟而且产能极其低下的车企,如果照着正信的方式方法去搞生产。按照李凡愚的估计,一天能做出十辆车就算是快的了。
所以这些车企,在已经面临扑街的情况下,如果套用正信的模式,只能死得更快。
不过李凡愚得承认,薛耀国的想法还是好的。至少他想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
正信模式确实是解决这些车企自身问题的一剂良药,只不过这剂药太猛。本身就已经快要归天的众车企,不一定能顶住……
问题还不光是这样。
正信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一是是因为正信不缺研发。二是因为李凡愚可以烤着黑科技变着法的圈钱,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撑。三则是因为正信依靠天城汽车产业园区,建立了自己的供应生态圈。
这些可无法复制。
既然来了京城,李凡愚打心眼儿里想解决现在这场危机。
不是他圣母,看不得一群“同志”倒下去。而是出于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干预会让市场环境乱掉。不确定的市场环境,这对于正信的发展一丁点儿的好处都没有。
再就是他也真不想让汽车产业继续颓下去,倾巢之下无完卵这个道理,适用于正信。
所以在认真考虑了薛耀国的提议后,他便说道:“老薛,你这是好想法,但是不现实。”
把“不现实”的原因说了一遍之后,薛耀国却直接抱拳道:“我从来不攀关系,但是现在老哥我当了司长,面临的是我上任之后的第一个难题,还得请你帮着想想办法。”
李凡愚刚要开口,他便打断道:“知道你小子向来无利不起早,这个忙不会让你白帮。你也知道这些企业现在的情况,只要你出手,我想办法帮你争取利益。”
呕吼?
听他这么说,李凡愚觉得自己还真没办法推脱了呢……
可是他刚刚到达京城就被拉到这儿开会来了,还没有跟那些车企接触。不清楚这些当事人到底是个什么态度,什么情况。
所以李凡愚倒是没急着把这事儿拦下来,“这样吧,我先去中汽协看看。跟那些车企负责人接触一下,探探情况再说。”
薛耀国见他口风松动,一脸的苦笑,“我就知道你小子……行了,你有这个心思就好。不管怎么说,这次就算是帮帮老哥我,也帮帮咱们中华的汽车产业,晚上我做东请你吃饭。”
小爷才特么不去!
跟安姐姐俩多月没见面了,这货来的时候用手机把酒店都定好了。一门儿心思的奔着晚上滚床单儿呢,哪特么有吃饭的闲工夫?
婉拒了薛耀国,他便匆匆赶到了中汽协。
中汽协协会,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的争吵还在进行。
安宁和刘文海等协会管理层端坐在主席台上,看着下边唾沫横飞的车企老总们或诉苦或耍赖,俱是一脸的无奈。
安宁还好,早就打定了心思过来混事儿的。正信的家务事还忙不过来,她没心思管这些歇斯底里到快要失去理智的人。
刘文海就惨了,他可是主持协会日常事务的。
协会内的意见本身就是需要他进行汇总上报,但尴尬的是他还没有处置的权利,只能在中间当个传声筒,上下的受着夹板气。
这老哥被中企业老总作了一个多星期,辞职的心都特么有了。
吕鹤鸣再犯事儿之后被撸,现在在正信负责建设工程项目混得也是风生水起。有这么个例子在前,脑袋老大的刘文海都想投奔李凡愚去。
就在台下吵得乱糟糟一片的时候,会议室的大门被推开,一个穿着半袖一身休闲打扮的少年施施然走了进来。
见来是正是玩消失很久了的会长李凡愚,会议厅里竟然出现了暂短的沉寂。一双双眼睛都聚到了他的身上,将这货盯得有点儿垦不住劲儿了。
握草!
这一个个的小眼神儿,怎么有望穿秋水的赶脚呢?
站在万众瞩目的中心,李凡愚颇有被视奸的错觉……
他不自然的扭了扭身子,“哟,这么多人?挺热闹哈?”
这不打招呼还好,他这一说话,场面顿时爆炸。
“李总!你可算回来了,这事儿你可得给大家伙儿做主啊!”
“李董,这回你可得拉帮咱一把啊!之前造车的节骨眼儿你没看大伙儿笑话,现在咱都过不下去了,你可不能袖手旁观呐!”
“是啊李会长,帮大伙儿想想办法吧。我们厂现在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去了,现在车型研发到一半儿,只要政府拉帮一把就能翻身。你正信发展的那么好,说话有力度,帮忙跟上面反映反映吧!”
“李董,要是一家两家做的不好,那肯定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但是这儿三十多家厂子都快倒了,您是咱们产业里的老大哥,可不能看笑话啊!”
突然爆发的喧嚣,乱糟糟的吵得李凡愚脑子生疼。在一片急切的请求之中他分开人群,走上了主席台。
来不及跟安宁刘文海等人打招呼,便拿起了话筒,“都静一静!听我说两句!”
场面倒是安静了下来。
他看着一群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摊了摊手:“你们真的有这么惨?”
还不等众人叫苦,他紧忙接到:“我相信诸位过得确实不怎么好。但是以我经营企业的经验上来看,诸位也不一定混得像说的那么惨吧?这样,你们也别忙着反驳。”
他回身跟刘文海吩咐道:“老刘,你给大伙儿发点儿纸笔,”
“把你们目前的情况,包括你们投入的资产,现在手里资金链的情况,生产线的状态,还有你们目前产品的销售和研发情况都写下来。我看一下各位的具体情况,再决定如何跟上面反映。但是有一点啊,这些东西我会跟工信部那边沟通核实,如果有不实的地方,我可得追究你们谎报误报的责任。因为这个造成的后果,你们自己承担。”
听他这么说,下面没声儿了这里边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人,是随大流过来壮声势,要政策的。
纸笔很快就被发了下去,在场的都是企业的直接负责人,自家的情况哪里能不清楚?不到半个小时,一份份报告就陆续交到了李凡愚的手里。
见那些拿着纸笔左顾右盼,不知道如何下笔的,李凡愚心里就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了。
将汇集上来的报告看了一遍,他心里就有了计较;看来情况还不是那么太糟糕。
在场的三十多家企业里,确实普遍经营状况不怎么好。但是并不是像之前说的,马上就都要扑街了那么严重。
其中例如大发,云雀这样的企业,虽然产品车型的销量不是太理想,但是有之前的国产车保护性税率的庇佑,倒也能维持温饱。
真正难的,是那些小厂。
之前的投入在研发环节过了之后就已经消耗殆尽,靠着银行贷款在进行运营生产,生产出的车型还卖不出去。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资金链在购买完平台技术和外形设计之后就断掉了。
对于这些面临困境的企业,李凡愚将他们的具体经营情况和硬件设施设备看过一遍后,就迅速的将其分为了两类。
一类是有救的。
另一类,是神仙出手都救不了的。
能救的是那种虽然资金链断掉,但是手里有生产线,如果有生产任务便可以维持下去的。
救不了的,就是那种投资只有几千万,生产线纯属混事儿或者是直接欠奉,纯属玩儿票的!
面对这样的企业,李凡愚只能笑而不语。
喵了个咪的!你们不死谁死?
第481章:想变强么?付出代价啊!(四更万字求订阅!)
东华酒店,套房卧室。
安宁带着一脸慵懒之色伏在李凡愚的胸口,拿指尖轻轻的在他胸口画着圈圈。
“那些车企你想怎么办?真要帮他们出头,去跟上面要政策么?”
听着怀中佳人软糯的问话,李凡愚摇了摇头,“姐,我来就是为了稳定现在的市场局面。要是帮着他们要政策,岂不是给咱正信挖坑么。”
“那你下午的时候还那么说,不怕得罪人啊?”
李凡愚嘿嘿一笑,将安宁的脸搬到自己面前,“你以为现在这些人就真的念我好?”
见他嘴角挂着的坏笑,安宁俏脸一红,“他们现在有求与你嘛。不过这些人的诉求要是满足不了,恐怕你是他们第一号记恨的人。”
李凡愚飞快的在安宁的额头上啄了一口,“正解!当初我卖给他们平台技术的时候,要的可不是统一零售价。那时候各个车企的情况不一样,我可都是看人下菜碟的。现在这些车企普遍情况不好,硬件和研发投入都暴露出来了,肯定有很多人背地里骂我呢。不过啊,我还真不怕他们记恨。人就是这样,当你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以前的千般好都不算好。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才会打心眼儿里感谢你。”
这些话从一向没有正形的李凡愚嘴里说出来,安宁忽然心生感慨。看来通过这一年的成长,当初那个有些冲动又一肚子小心思的大男孩儿,不知不觉的成熟了。
“那你准备怎么办?”
“这些车企里边,我只打算帮一部分。云雀大发这些规模以上的企业,大多还能维持下去。他们背后的资本足够大,安下心来跟自己死磕,将生产和研发搞上去再做好市场,存活下来不难。而那些小规模的企业,自身太过脆弱,就算是拉他们一把,也避免不了被市场淘汰的下场。鉴于这些,我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以技术入股剩下的那一部分企业,将他们的产能整合起来。”
听到这个想法,安宁一翻身便坐了起来,“你已经看过他们那些生产线的资料了,情况都很糟。不客气的说,对于我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既然是这样,入股他们有什么价值?而且,你这么做会肯定会罪很多人!听姐的,别跟着掺和了。明天你就走,就说美国那边有事需要你回去处理。”
见安宁一脸担心的模样,李凡愚起身将她拥入怀中,宠溺道:“放心吧,我有分寸。”
……
对于李凡愚疯狂的想法和近乎冷血的提议,薛耀国在犹豫。
按照李凡愚的计划,对于现有的这三十多家车企,要无视掉可以靠自己活下去的那一部分,抛弃掉无药可救的那一部分,整合起处在中间半死不活的那一部分。
这么算起来,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才是李凡愚的“拯救”对象。
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因为这个拯救近乎冷血。
按照李凡愚的要求,以技术入股的形势,掌控这些企业百分会五十一的股份五年,然后将正信从美国总结出来的生产体系套用到这些企业,并由正信统一安排生产任务。
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代表了正信拥有这些公司的绝对掌控权。按照这个方式,这些企业实际上已经沦为了正信的旗下傀儡。
“你这么做,不怕面对千夫所指?”
薛耀国的脸颊在抽动,虽然明知道李凡愚的计划是有效的,但是面对这近乎无情的计划,他实在无法表示支持。
放弃三分之二!
如果这个计划宣布出去,无论是他薛耀国,还是他李凡愚,都得面对这三分之二的炮轰!
李凡愚却显得风轻云淡,“老薛,这话不是跟我说的对吧?”
确实,这话虽然是对着他说的,但薛耀国却更像是在问自己。
李凡愚是带着计划书来的,在看过内容之后,他认为对于现在局势,这可以说是解决问题根本的最好办法。但是实行下去,却必定会面对一段难以忍受的阵痛。
如果不是这么冷酷,简直可以称作完美。
“你怎么就这么肯定,你圈定的这些车企会同意你以技术换取他们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我的意思是,你这份计划成功实行下去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凡愚笑了。
可能性有多大?这个他还真不知道。
不过这个答案很好得出。
他没有回答薛耀国的问题,而是拿出了手机,在计划书上的企业名单上随便挑了一个,拨通了该企业负责人的电话。
“喂?王总么,我是李凡愚。我有一个提议,你听着,但是千万不要透露出去。”
“嗯,我相信你。是这样的,我想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获得你公司五年,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在完成股份转让之后,我将把正信的生产体系植入到你们公司,然后将正信的一个研发成果分享出来,交于你公司生产。在这个车型的生产过程中,正信会派专人对你们进行指导,阶段性提高你们的生产水平。在五年之后,我们撤股之时,保证你公司有独立生产的能力。”
“嗯,我知道你们公司的股权成分。这样,你跟股东们商量一下。尽快给我回电话。”
放下电话,李凡愚对薛耀国摊了摊手,“你猜他们会不会同意?”
薛耀国瞥了这货一眼,没吭声。
没到十分钟,李凡愚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他直接开了免提。
电话那边的声音很坚决,“李董,我们干!”
李凡愚应付了两声,便挂断了电话。
薛耀国无力的挥了挥手,“行了,我知道了、你去说还是我去说?”
李凡愚嘿嘿一笑,“跟国资委和发改委那边,自然得你去搞定。”
“那最终谁来宣布?我就不信你敢当众说这事儿。”
“傻子才去挨骂呢!我们中汽协有个老好人,名字叫刘文海……”
可怜的老好人刘文海,就这么被他给卖了。
经过了两天的艰苦说服,薛耀国终于摆平了众领导。
其实对于这么个解决办法,众领导心里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说到底,这个办法属于市场行为,跟政府一点儿关系没有。
如果排出李凡愚中汽协会长的身份来说,这就是一个规模有点儿大的企业间并股。
但敏感的是,这个办法一经实施,肯定会招来巨大的非议。所以众领导这两天的反对,更多的是表示自己的立场。
意思就是“我已经坚决的反对过了,但是因为你薛耀国一再的坚持,我们不得不同意。以后出了问题,跟我一丁点儿的关系没有。”
面对这一群油条,薛耀国的嘴里这两天就没断过苦涩的味道。支持李凡愚的这个决定,让他背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包袱。
在搞定了众部门领导之后,饶是薛耀国这个从来不会抱怨的人,在给李凡愚打电话的时候也不免说了一句,“这回我可是抗了个大锅。”
而此时,李凡愚已经跑回了天城。
在正信产业园区里,接见了计划书上的那十二家企业的负责人,并且签订了一份时长为五年的股份转让合同。
在合同签订仪式之后,李凡愚将这些人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一份车型设计图。
面对一脸懵逼的众人,他自信满满道:“这个,就是在你们完成生产线体系升级后将要制造的车型!”
第482章:没错,神车五菱宏光!
虽然将各自厂子百分五十一的股份转让给了正信,但其实这些厂子的老板心里是乐得的。
照目前的情况,如果没有按进一步的举措,这些厂子迟早是倒闭的节奏。倒闭,企业的价值就无限接近于零。而拿出一半的股份,换取正信的支持,这笔账还是划算的、
而在李凡愚看来,这些厂子的生产线虽然老旧,但是收拾手里还能用。若是不花钱,用技术入股的方式拿到手里,对于正信来说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扩张手段。
正信目前的产能,虽说经过了两次的扩充,但也只能说可以满足旗下几款车型的生产而已。现在想要扩张,就面临着无线可用的窘境。
在从美国回来之后是,工程师们已经和哈工大方面对接。试图以oem那条线为模板,依托哈工大在工业实用领域的研发经验,专门为正信量身定制生产线所需的部分设备。
只不过这个周期,是李凡愚控制不了的。
所以借着现在这个机会,李凡愚将这些厂子拉拢到自己身边,无疑也是对正信产能的一次扩张。
虽说生产线旧了点儿,破了点儿,但在他看来,这些还是可以利用上的。
不做太高端的车就好了嘛!
于是在回到天城,再次详细将这十二家厂子的生产线了解一番之后。针对他们的产能和生产水平,李凡愚心里有了计较。
在筛选了xapp里的车型数据库之后,他以极少的研发点数,兑换了一款对生产水平要求不高,而且市场足够大到养活这十二家厂子的车型。
在车型兑换出来之后,便连夜制图,将部分图纸赶制了出来。
本来这份图纸,是想等到将这些厂子略作整合之后才发布出来的。但是考虑到给这些厂子的老板加点儿激励buff,李凡愚才提前拿了出来。
可是没成想,在将图纸展示后。李凡愚看对面的众老板,见到这个车型的概念图之后笑的有点儿勉强啊……
见众人面色有异,他不禁纳闷儿道:“咋?这车型有什么问题么?”
王硕,江东整车厂的老板。
见众人都不吱声,尴尬的笑道:“李总,车型倒没有什么问题。就是……”
“就是什么?王总,有话你就直说。”李凡愚追问。
“咳咳……就是这车…跟咱正信一贯的风格有点儿不搭啊……”
不搭?
李凡愚将车型概念设计图重新审视了一遍。
嗯…啊…
好吧,从图上瞅着确实跟正信一贯的准豪华的定位有点儿冲突。直白点儿说就是有点儿low……
但是李凡愚心里清楚的很,这个看着lowlow的车型如果做好了,别说是养活这十二家车企,让他们赚到爆炸都不是问题!
这个车型是什么?
就是在汽车历史为改变前,由上汽通用设计制造的五菱宏光。
绝对的一代神车!
这款车虽然是个貌不惊人的微面,但是却创造了中国汽车史上的销售神话。在2014年更是凭借其75万台的恐怖销量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销量之王。
而这款车凭借对比起其价位还算可靠的发动机表现,以及扎实独特的底盘调教。更是在各路老司机的操作下,成为马路小霸王。各种微面漂移,车祸极限闪避,与各国豪华品牌对位后极限反杀,简直是溜到飞起。
虽然神车之名,更多的是因为网友们充分发挥了娱乐精神水出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款价格极低的mpv,五菱红光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以及在mpv市场上称得上良心的做工,确实是一款好车。
因为中华特殊的国情,这款能拉人能装货,价格保养都颇为实惠,并且可以适应中华绝大部分路况的车型,成为国民之车一点儿都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五菱宏光的定位不高。其相对简单的技术和工艺,对于在场的这十二家车企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这些车企的老板在之前还以为,李凡愚会将正信旗下现有车型的制造生产分润他们一些。没想到迎来的确实一款看着low到了极致的微面,所以一时间情绪有点低落。
李凡愚稍微一动脑子,就明白了他们的想法。
擦,都特么要倒闭了还跟这儿眼高手低!
“你们可别小看这个车型。多了我就不说了,卖的好不好得看列位的厂子做出来的成品怎么样。咱就从市场上来分析,你们知不知道现在的微型mpv市场有多大?”
见众人不说话,李凡愚将一份之前吩咐市场部做的调查拿了出来,“中华有283个地级市,374个县级市,1636个县,19522个镇,14677个乡!这些地区,可都是微型mpv的市场!仅仅去年,全国市场上的mpv交易数量就达到了三百余万辆,市场总份额达到了一千五百亿!”
三百余万辆?!
一千五百亿!?
这个数字,直接让在场的一些老板震惊了。
他们没想到,那总是破破烂烂车身上沾满泥水油漆,里面司机多是满脸油污穿着邋遢,在满大街穿梭的微面,居然有这么大的市场!
“真的假的?”
“李总,你这资料准确么……”
没办法,这个数据实在是太惊人了,实在是很难让人信服。
用在场某些人的思维;既然微面市场这么庞大,你们正信为啥不早特么不做呢?
听见众人的质疑声,李凡愚瞬间气不打一处来。
嘿我擦?给你们活路,你们还以为我让你们上窟窿桥呢?
这资料可是通过官方渠道弄过来的!数字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但满大街各种品牌的微面摆在那里,这你们都不信?
没等李凡愚开口教这些将信将疑的老板做人,众人之中淮成汽车厂的老板俞正楠便说话了。
“李董说的没错。其实在我们厂想发展a级车之前,就是给当时的大宇金城mpv做代工的。那还是0708年呢,金城的销量就能达到12万台每季度。你们想想,那可是十年之前了!在经济发展这么迅速,三四线城市和城乡发展更是迅猛的今天,微面得有多大的发展?
诸位,我老俞说句大家可能不爱听的话,就算是李董给咱们一个豪华级的轿车车型,凭咱们现在的水平能做出来么?李董没说的,看得出来这是为咱着想。既然你已经有了打算,具体怎么做您言语,我们淮成一定全力配合!”
这话说得一点儿毛病没有,众位老板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纷纷表态。
第483章:正信旗下新品牌——大众!(求订阅)
听说李凡愚要研发mpv车型,还是微面,集团内部其实是不支持的。因为正信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将“准豪华”的定位变成了“豪华”。若是现在在正信旗下添一微面车型,这种苦心经营起来的品牌形象分分钟就有崩盘的危险。
所以在集团升级后首次举行的内部讨论会上,不论是一贯为李凡愚马首是瞻的王梅梅也好,还是一向有自己独立想法的黄琪也好,亦或者是眼光独到的安宁也罢,全都提出了反对的态度。
李凡愚知道她们的心思,其实他到也没有把五菱宏光这个车型生拉硬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