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门-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打算自己种菜啊?”姜朝平吃惊地问。

    “没什么不可以啊,反正我本来就是农民嘛。”王鹏笑道。

    “呵呵,你就是主意多!”姜朝平半是理解,半是调侃地说,“我弄好了就给你寄过去。另外还想要什么?”

    “要钱,给不给?”王鹏笑问。

    “呵呵,都说援藏干部就是化缘的,还真是啊!”姜朝平说。

    “那是你们没看到这里的情况,落后不止十来年啊,至少二十年!”王鹏感叹道,“要做的事情太多,需要的钱也太多太多!”

    “钱的事需要商量,但既然是你开口的,我们多少都会想办法支持你一些,只要你别嫌少就好!”姜朝平说。

    “那我就先代表日土县委县政府,还有这里的老百姓,谢谢你们!”王鹏说。

    “别!”姜朝平叫起来,“搞得这么认真干吗?”

    “要的,你不知道,我带来的项目,十万元要修条路,过去我们敢想像这样的事吗?一分钱要分成两半花,都还得仔细算算呐!”王鹏看了下自己的表,“不说了,你抓紧帮我办啊,拜托了!”

    “我当头等大事来办成了吧?”姜朝平马上又说,“保重身体!”

    “谢谢!”王鹏想挂电话,但略一犹豫又说,“有空帮我关心一下扶桑,我就不打电话给她了。”

    听姜朝平答应之后,他才放心地搁了电话。

    王鹏回到宿舍,饭刚刚烧成,赵小亮笑着摇头说:“瞧这烧饭的速度,在内地两顿都可以吃完了。”

    王鹏已经闻到白菜汤里飘出的肉香味儿,揉着鼻子狠狠地吸了一下,引得赵小亮看着他嘿嘿直笑。

    许是都太久没闻到这种肉香味了,住在宿舍里的其他几名汉族干部,都吸溜着鼻子跑了来,站在门口问做什么好吃的了?

    王鹏与赵小亮不好意思吃独食,便请他们都进来尝一口,结果,忙活了老半天的赵小亮和出了货的王鹏,看着个空锅底,一口也没捞着。

第337章 下乡

    为了白天能有精神工作,王鹏与赵小亮从这天晚上开始,都通过服用安眠药来助眠,只是第三天早上开始,王鹏起床也开始流鼻血,偶尔还会咳出痰血,他都自己做了简单处理没有声张。

    按照县委讨论的工作安排,王鹏开始在宋群的陪同下,对县直各机关进行走访,深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运行情况、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以及干部职工的生活情况。

    通过十多天的走访,王鹏在掌握了解各部门的情况后,主持召开了下半年度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对下半年全县的经济工作作了安排。

    王鹏对日土县这半年的工作安排基本沿袭上半年原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基本没有作多大的调整,他希望各部门先与他互相适应工作作风,稳步推进工作。

    最主要的是,他要打破藏族干部原有的工作思路,就必须要深入基层了解日土经济特色后,才能拿出生钱和法子来调整经济工作的安排。

    会后,正逢万培龙出院,王鹏与他开始着手下乡准备工作。

    洛桑带着建设局那名叫蒋燕的大学生来交设计图了。

    王鹏没想到这名大学生不仅是汉族,还是个年轻女子,问了之后才知道蒋燕是大学毕业主动要求来西藏的,不禁心里对这个女孩子生了一分敬意。

    蒋燕的设计图虽然是用手来画的,但极其清楚工整,王鹏看了用料,与洛桑讨论了一下这些建材采购的问题,他主张最好是就地取材,既经济又能保证工期。

    至于施工班子,洛桑说基本都是当地藏民,可以随叫随到。

    蒋燕这时突然说:“王书记,洛桑局长,既然这条路是我设计的,能不能让我参与施工建设?”

    王鹏轻敲了一下桌面说:“你提醒了我,”他对着洛桑说,“可以安排小蒋参与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监督工人们按图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这个事情一讲定,王鹏随即又说:“还有一个事,我希望你们在筑路的时候,一并考虑做一下。”

    洛桑与蒋燕都看着王鹏,等着他的下文。

    王鹏有点为难,洛桑也是藏族,他不知道自己提的这个事,会不会引起洛桑的反感?仔细一思忖,他还是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只是说话的时候颇为谨慎,“一座城市,环境卫生很重要,清洁的环境,对于人的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想在县城这条主道上,率先建两个公厕。”

    蒋燕是内地过来的,听王鹏提出建公厕,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只是她不是领导,不好表态,就巴巴地望着洛桑。

    洛桑很不理解地看着王鹏问:“公厕?这个建来干吗?”

    王鹏抓抓头,觉得这事情解释起来费劲了,“这个,我们**小便,其实是件比较私人的事情。如果这个街道边上有公厕,路人就不必在路边上就地解决,影响环境引来苍蝇蚊虫这些东西,并且在封闭的房子里,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了。”

    洛桑虽然见惯随地大小便这种事,但到底是个官员,也是藏民中见过世面的人,王鹏这样说他还是能够理解的,因而在王鹏说的时候,他还不时的点一下头,表示自己对这个事情的认同。

    蒋燕见洛桑点头,吐了一口气,接了王鹏的话说:“筑路的时候一起把公厕建了,还可以减少重复建设的lang费。”

    送走洛桑和蒋燕,王鹏抽了进藏后第一支烟。

    其实,他真的很想给日土好好做个城镇规划,可是想到那十万块援建资金,就忍不住苦笑出声。

    想到眼下的状况,王鹏觉得自己见到曲柳当镇长时哪哪都缺钱的状况,其实一点都不严峻,日土眼下才真的是一穷二白。

    万培龙在宋群、扎旺的帮助下,已经准备了不少下乡要带的东西,主要是以酥油茶和糌粑、药品为主。

    下乡那天,索朗亲自来送,再三关照扎旺,开车注意安全,直到车开上219国道,索朗才下车和他们说再见,并站在路边念起了经文。

    219国道向来被称为生死线,有段顺口溜算是很好的写照:“行车新藏线,不亚蜀道难。库地大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大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大坂旋,九十九道湾;界山大坂弯,伸手可摸天……”

    顺口溜中所说的界山大坂正位于日土县境内的多玛区(现为多玛乡),是219国道最著名的垭口。

    整个219国道路况都很差,全年中的冬季全部封道,所以王鹏他们要趁着夏季完成下乡调研工作,尽可能在冬季封道前再把工作下到各区。

    这一趟下乡的艰苦程度完全超过了王鹏与万培龙的想像。

    离县城较近的日松区是第一站,由日土县城往西南30公里的路程,算是全程最轻松的一段路。

    日松区委书记许飞早早就来迎接,洁白的哈达挂到王鹏颈上的时候,他竟有一种惭愧的感觉。

    与内地的交通、通讯发达相比,日松即便离日土县城最近,王鹏还是对许飞老早接了电话等在这里的热情感到汗颜。

    许飞是六年前来西藏的,一直在日松工作。他与区长才旦原打算王鹏他们到了以后先歇歇脚,再去走访牧民,但王鹏始终有一种时间紧迫的感觉,要求还是马上走访牧民。

    于是,王鹏和万培龙在区委一班人的陪同下,再度上路。

    许飞告诉王鹏,日松是个半农半牧的地区,农牧民总数也才一千多人。夏季是牧民们最喜欢的季节,草场生长最旺势的时候,牧民一般都逐草而居。

    由于地势广阔,路况不佳,半天时间,王鹏一行只走访了两个村,晚饭也是在热情的牧民家里吃的。

    次日许飞依旧陪同走访了剩下的一个村,然后就地在过巴村进行座谈。

    王鹏对这个区最深的印象是懒散,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农牧民,虽然向往发达的经济生活,但对于如何提高经济水平却没有多大的热情。

    藏民认为降生为人的一切,都是神灵所赐,王鹏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一些官员也是不思进取的态度,则让他暗暗感到惊讶。

    许飞在座谈结束后,建议王鹏去看一看位于任姆栋山的岩刻,说这是日土最著名的三大岩画之一。

    王鹏原不打算去,但万培龙很感兴趣,并说来也来了,不去未免可惜,于是一起去了。

    岩刻就在公路旁的陡崖上,最高的画距离地面也不过十多米,最低的几乎就与地面齐平了。

    王鹏转了一圈,看这些岩刻基本都为太阳、月亮、动物、人物之类,尤以动物为多,另外还有很多类似宗教符号,问了许飞,果然是苯教的符号。

    与万培龙真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不同,王鹏看这些岩画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却是这些东西有没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看着眼前的陡崖与弯曲险峻的道路,还有这独立一片的岩画,王鹏心里是有些沮丧的,他相信除了那些搞研究的、画画的,一般的旅游者是不会冒着危险来看这些带有宗教意义的岩画,那么开发旅游产业必定不成气候,至少在眼下是这样的。

    吃过午饭,王鹏一行就上路前往热帮区。

    车在半道上却出了状况,水箱时不时地要“开锅”,扎旺不得不开几公里就停下来,找合适的位置,尽可能地让车头迎着风,好使水温尽快地下降,然后再重新上路。

    一直被高反症状折磨着的王鹏和万培龙,面对这样的情形,除了无奈地裹紧衣服,也是无计可施。

    本来天黑前赶到的计划,因为车出毛病,而一路耽搁。

    晚间的气温降得很快,王鹏与万培龙身上都是穿了两件毛衣,外面又裹了大衣,还是觉得身体发抖,俩人互相指着对方变成绛紫色的嘴唇逗笑,苦中作乐。

    原以为就算是如蜗牛一般爬行,至少车是能开到热帮的,然而在一路的开开停停之后,水箱“开锅”依然持续之余,电瓶也罢工了,两个硕大的车灯闭上了眼睛。

    吉普车犹如黑暗中的甲虫,慢慢地爬行在山道上,远处连绵的山峦如同整片整片的大闸刀,黑沉沉的立在前方。

    扎旺的眼睛瞪得老大,看着前方依稀模糊的道路,副驾驶座上的王鹏和后座的万培龙,都是倾前了身子,放慢了呼吸,紧捏着拳头,生怕一点点动静就分散了扎旺的注意力,把车开沟里去。

    血丝布满在王鹏的眼睛里,对前路未知的忐忑,以及随时可能遇见的危险,让他第一次感到莫名的恐怖。

    “要不,停路边等天亮吧?”万培龙终于忍不住开口,无边的黑暗让他压力培生。

    “不行。”扎旺坚决地说,他没有解释理由,但那口气是毋庸置疑的。

    王鹏朝万培龙递过去一个安慰的目光,并且伸手到口袋里去摸出一支烟来,连同打火机一起递给万培龙,“抽一支,说不定抽完我们也就……”

    王鹏的话没有说完,就觉得车身一阵剧烈的颠簸,如脱缰的野马一下跃起来,不但将王鹏没说完的话甩了出去,同时把他的人也从座位上颠了起来,心就像直接从他的胸腔窜出口腔……

第338章 下乡(二)

    当吉普车以四十度角仰望黑夜的天空时,王鹏的意识才慢慢恢复过来翻车了!

    所幸三人都没有受任何伤,王鹏和万培龙在扎旺的指挥下,从车门里爬出来往下跳,双脚碰到地面的刹那,却一下陷落尺许。

    “呵,我们这是进沙漠了吗?”万培龙调侃着问。

    看着陷在沙包内的车轮,扎旺从车厢内找了一根橇棒权当铲子,用来刨沙。

    冷得打颤的王鹏与万培龙对视一眼,走到扎旺边上蹲下来,开始用他们的双手与扎旺一起刨沙,这是一个毫无美感与幸福感的活,刨开去的沙总会重新聚拢过来,进度非常的缓慢。

    轮胎每挖出来几公分,三人都会尝试着推一下车子,企图让车身复位。

    如此来来回回地折腾了大半夜,终于将车子推回到公路上,身上的寒意已经荡然无存,但王鹏与万培龙都明显感到体力不支,手和腿都在打着摆子,胸口则如重锤在撞击一般。

    电瓶坏了,要把车子打着又费了扎旺好大工夫,直到远处的山尖上露出一点晨晕的时候,吉普车突然发出一阵“突突突”犹如拖拉机发动时的轰鸣,抖着车身在公路上窜了两窜,开始正常工作了。

    王鹏与万培龙不约而同从喉咙里发出一声低吼,扎旺双手合十虔诚地谢过神灵,吉普车绿色的身影披着微弱的晨光,在黄色的公路上狂热地奔跑起来。

    热帮区是个牧区,来前王鹏就听索朗介绍过,这里以放牧白绒山羊为主,也放牧绵羊和牦牛。

    曲柳生产毛衫,从小作坊起步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王鹏耳濡目染,对纺织品从原材料到成品都所知甚详。

    尤其在京城市场打开后,曾与石沪生聊起过增加曲柳高端毛衣成衣品种,石沪生当时就建议生产羊绒衫。

    石沪生告诉王鹏,在欧洲市场,羊绒一直被誉为“软黄金”,是一种从绒山羊和能抓绒的山羊体上取得的绒毛,属特种动物毛,属于贵重的纺织原料。而亚洲克什米尔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山羊绒向欧洲输出的集散地,国际市场习惯性称山羊绒为“克什米尔”,就是国内一直以来被叫做“开司米”的纺织原料。

    日土县本就是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王鹏进藏前就想过要具体了解一下日土县境内的绒山羊养殖情况,看有没有可能把羊绒扶植为日土的产业经济支柱。

    为此,王鹏还查过资料,发现人们对山羊与牦牛的搞寒能力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实际上,山羊的抗冻能力远高于牦牛,在零下40度到50度的环境,山羊可以安然度过,牦牛却熬不过去,可见羊毛织物的保暖性之优越。

    后来再听索朗的介绍,使得王鹏对热帮区的白绒山羊更是兴趣培增。

    天空全部放亮,整片纯净的蓝色高挂在白云之上,阳光热烈地照射在头顶之际,王鹏一行的吉普车终于开进了热帮区政府。

    “哎呀,王书记,你们终于可以把别在裤腰上的脑袋安到脖子上了!”区委书记董文山见到王鹏的第一句话,竟是如此直白得让人心怀余悸。

    热帮的地势是南北高、中间低,整个区分为两块,一块以班公错怒江断裂带形成的高原集水洼地为主,另一块以四周山脉之间沿断裂带而成的串珠状湖盆洼地为主,是非常适合放牧的天然牧场。

    董文山非常健谈,对藏地的传说也所知甚详,尤其是热帮一带的传说,更是说得绘形绘色。

    王鹏他们在董文山等人的陪同下,走访了几户放牧白绒山羊的牧民家庭,王鹏详细了解了白绒山羊的成长过程,不但仔细作了记录,还拍了不少照片,提取了羊绒和羊毛样品。

    闲聊中说起克什米尔的羊绒,哪知牧民色让老汉鼻子里哼着气,不屑地说:“我们这里的人都知道,克什米尔的羊是不长绒的,羊绒贩子总是将我们这儿的羊绒买去,以克什米尔羊绒的名义卖出去。”

    王鹏愕然地看着色让老汉,良久才问:“那您知道他们把收去的羊绒卖到哪里,卖的什么价格吗?”

    色让老汉摇摇头说:“我们只管把抓下来的羊绒卖给他们,有个好价钱就行,为何要管他们卖到哪儿呢?”

    “太可惜啦!”万培龙叹道,他在路上听王鹏说起过克什米尔羊绒在欧洲市场的价格,那堪比黄金的昂贵价格,曾经令他咂着的嘴巴半天没合上。

    离开色让老汉的黑帐篷前,王鹏试着问他:“波啦(藏语对老人的尊称),如果政府支持你们更多地繁殖白绒山羊,并且组织收购羊绒,你会愿意放牧更多的羊群吗?”

    色让老汉抬起他已经日趋沉重的眼皮,用他那对浑浊的眼睛打量着王鹏,“政府真的会做这种事吗?”他抬手往乌黑的炉膛里扔进牛粪,“如果真是这样,谁会不愿意呢?”

    王鹏对万培龙相笑了笑,他心里已经有了计划,一定要促成此事,让这里的羊绒真正以自己的名义走出去。

    前往扎普村走访的路上,董文山讲起热帮一个有名的传说。

    是说天上有位身披金甲的神牛将军,统领着几百头金丝野牦牛。

    神牛将军天性骄傲,常带着众牛下凡危害人间,使得民不聊生。

    百姓忍无可忍向天庭告状,引来格萨尔王下界拯救众生。

    英勇的格萨尔王挥鞭投出石头击中傲慢的神牛,神牛只是晃了晃脑袋不为所动,格萨尔王见状面露微笑朝神牛微微颔首,神牛突然便轰然泣血倒地而亡,并在瞬间化为一座金色的大山,那些失去统领惊惶失措的金丝牦牛从此被格萨尔王安排在大山之下。

    王鹏与万培龙听得出神,万培龙更是在董文山讲完后问:“这金色的大山真有吗?”

    董文山哈哈一笑说,“当然有啦,就在我们要去的扎普村啊,运气好的话,也许还会在路上遇到金丝野牦牛。”

    “就我们这破车,还是不要遇上金丝野牦牛的好,万一碰上一头独牛,逃得逃不脱!”扎旺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敬畏之色,“那些猎杀金丝野牦牛的人,或是在它死后拿了头颅和皮毛的人,都会被神灵诅咒,没多久就会发疯而死。我们还是尽量避开那一带的好!”

    董文山是不信神灵之说的,但毕竟生活、工作在这里,即便自己不信,也要尊重藏族朋友的习惯和信仰,所以他嘴上不说,只是微笑着看王鹏与万培龙的反应,意思是由他们自己决定,是不是要靠近去探访一下金丝牦牛的踪影。

    王鹏摇摇手说:“既然扎旺这样说,那我们就避避吧,而且我们本来时间就有限,这种考察野生动物的事,还是留给专家吧。”

    董文山和万培龙呵呵笑着附和了一下,扎旺的神情却是轻松了不少。

    晚饭是在区长嘎增家吃的,王鹏第一次吃到了风干的生牦牛肉,只一口就流了好多的口水,竟是越吃越想吃的感觉。

    嘎增的妻子卓玛特意拿了两碗炒熟的青稞米招待王鹏和万培龙,王鹏犹豫着用手抓了一把放进嘴里,口腔里立刻弥漫出一股熟芝麻般的香味,很引人食欲的感觉。

    这一餐是王鹏他们入藏以来吃得最为舒心的一顿,与嘎增一家说说聊聊,也让王鹏他们对热帮和日土更多了些了解。

    当然,作为回报,王鹏不但将随身带来的茶叶赠送给了嘎增,也把内地的一些情况讲给他们听,说得兴起时,还从包里拿出纸笔来,简单地画一些城市面貌给他们看。

    当晚,王鹏也是第一次没有安眠药就睡着了,嘎增家的土坑很暖和,羊皮的褥子盖在身上很厚重。

    次日上路,天空阴沉,阳光躲在云层后面,令扎旺又开始为前路祈祷。

    为了节省时间,王鹏他们没有再回热帮区政府,而是直接前往多玛乡。

    一路上扎旺嘴里都是念念有词,像是在念着什么经文。

    王鹏与万培龙的神经因此而变得万分紧张起来,他们此前已经听扎旺讲过,219国道上最险要的大坂界山大坂,就多玛附近的东汝区境内。

    而他们接下来的两个目的地就是多玛和东汝。

    由于前天有过一次翻车的以历,王鹏他们坐在车内虽然不时说着话,抽着烟,神情却是一点都不放松。

    糟糕的是,天公不作美,云层越来越厚,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天空竟开始飘雪。

    万培龙看着飞扬的雪花,忍不住叹道:“这辈子总算是见识到六月飞雪了。”

    这就是高原与内陆的区别,在高寒地区,六月虽然是夏季,但即便下雪也属正常。

    扎旺停车装了防滑链后才重新上路,比起先前,车开得更慢了,路上除了他们的吉普,了无人烟。

    只一会儿工夫,王鹏他们就看到刚刚还一片黄色的大山,都变成了白衣仙子,连绵舞动着长袖,结成万千起伏的素装山峦。

    被大自然完全吸引,内心感叹着人力脆弱的时候,车身突然又是一番猛烈震动,扎旺快速拉动着方向盘,车子却还是不受控制地撞向崖壁。

    这一刹那,王鹏的脑海一片空白,只是颓然地闭上了眼睛。

第339章 下乡(三)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事后万培龙对他们此次撞车的评价。

    亏得扎旺的技术过硬,在吉普的即将撞上石崖的千钧一发之际,车头终于被他两把方向拉了回来,在一阵刺刺喇喇的车身铁皮与岩石的摩擦声中,车子滑向了悬崖。

    最后一刻的扎旺,双手是脱离方向的,它们在他的胸前合十,他把自己和车上两位同伴的命运一起交给了他所信仰的神灵。

    万培龙一句“我命休矣”的惊呼停留在半空中,闭着双眼的王鹏只觉得车子像荡千秋似的弹了弹,突然一切都归于寂静,而他竟连半分疼痛的感觉都没有。

    这种无望过后突然的安静,逼迫王鹏睁开了眼睛,心一下就悬到了嗓子口上,他分明看到他们的车子停留在半空中,有一瞬间,他相信真的有神灵托住了他们的车子。

    “后轮,一定是后轮挂住了!”万培龙叫着转动了身子,车身立刻像装了弹簧似的上下摆,令他紧张得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

    扎旺这里也睁开了眼睛,并且立刻叫万培龙尽量放轻了动作,从后门先下。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万培龙庞大的身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轻捷过,他把气憋在自己的胸口,一点一点地把身子挪出车门,然后头、手朝下以倒立的方式下了车。

    后座突然减轻的份量,令车头一下挂了下去,王鹏连惊呼都来不及,身子就被扎旺推向后座。

    一阵剧烈的晃动后,车头下挂了许多,车外的万培龙焦急地喊着:“你们动作快点,车子还在往外滑,我没有东西可以拉住它!”

    王鹏回头看扎旺,“扎旺,你也到后座来,我们一起同时从两边门下去!”

    扎旺点了点头,费力地将身子挤过前排的座椅。

    两人的重量落在后座,终于牵制了车头下缓的速度,王鹏打开自己一边的车门,探头看了一眼外面的情况,却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这一边的车门外只有两掌距离的平地,外面就是万丈悬崖,稍有不慎,他还是会命丧此地。

    但是,时间没有给他留下选择的余地,他也不容许自己与扎旺作交换。

    他张开嘴,深深地吸气,从口腔到腹部,将稀薄的高山空气收入,然后数着“一、二、三”,与扎旺同时将身子探出了车外。

    寒气从山谷间袭来,吉普车在两具笨重的身体同时与它脱离后仅仅两秒,便如同轻巧的纸鸢飘向深渊。

    王鹏的身体被滑向山谷的车子带了一下,手掌一滑,人也跟着跌向悬崖。

    万培龙早就注意到了王鹏这边糟糕的地形,人躺在雪地里做着不得已的准备,就在王鹏人往外滑出去的瞬间,万培龙飞起双腿扫向王鹏,硬生生地挡了一下。

    王鹏来不及思索便探掌攀住了岩石,人就挂在了悬崖上。

    扎旺与万培龙同时从地上爬起来,奔到崖边,一边一个拉住王鹏的手,喘着粗气,费力地往上拖。

    王鹏的身体是挂空的,双脚无处使力,连开口想让他们放弃的力气都没有。

    扎旺的眼睛通红,眼看着万培龙的力量越来越弱,他低吼道:“再使把力,神灵会保佑我们!”

    万培龙朝扎旺看了一眼,喘着气说,“你数一二三,我聚点力,咱们一起再试一次!”

    “一二三!”

    扎旺并不标准的汉语在山谷间回荡,万培龙的喉咙里爆出犹如受伤猛兽般地低哮,王鹏的身子擦着崖壁上锋利的刀口,终于被拉了上来,与扎旺、万培龙一起倒在雪地里。

    雪停了,三个躺在地上的男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同时爆发出一阵笑声,那样的肆意,那样的无忌。

    没了车,国道上又不见一辆车,三人只好在扎旺的带领下徒步前进。

    比起刚刚的命悬一线,此时才是真正的考验。

    高海拔稀薄的空气,令剧烈运动后的王鹏和万培龙都感到头痛欲裂,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所有的物品都跟着吉普车一起跌进了山谷,寒冷、饥饿才是他们此刻最大的敌人。

    藏人在恶劣环境下锻炼出来的生存能力,使扎旺不像王鹏他们似的,会把食物放在车上。

    当在行走了两个多小时,王鹏与万培龙感到再也无法直立行进的时候,扎旺从他的羊皮袄里摸出了两个糌粑,递到了他们面前。

    王鹏第一次像扎旺一般双手合十感谢神灵,万培龙也极有感触地跟着做了,扎旺黑红的脸庞舒展开来,像高原上的格桑花一般灿烂。

    三个人分食了糌粑,虽然不能吃饱,但勉强裹腹之后,身上也有了些许暖意。

    直到行进至检查站还有300公里的地方,后面终于驶来一辆军车,王鹏他们欣喜若狂,跌跌撞撞地迎了上去,喜悦带来的身体放松,立即使他们不约而同地倒向大地,意识也一下抽离。

    醒来的时候,王鹏发现他们三人都躺在兵营里,旁边还有战士守着他们,暖流一下涌向他的全身,有亲人的感觉真好,活着的感觉真好!

    兵站的站长金家声竟是运河人,在这高山哨口已经当了十六年的兵,长期的高寒,吃不上新鲜的蔬菜食物,年仅三十四岁的他,居然一口牙全掉了。

    在这种地方遇见家乡人,金家声十六年来第一次掉下了热泪,激动之余非要亲自开车送王鹏他们去多玛、东汝,然后再护送他们回日土县城。

    感激的话在这里是多余的,王鹏一行三人欣然接受了金家声的热忱。

    多玛区只有两个村,因与南疆接壤,又地处219国道西藏与南疆的分界处,在区内随处可见南疆人、旅游冒险者在这里进出,南疆的水果在这里有一个集散地,人口只有一千多点的小区,比起王鹏他们前几天去的热帮等区竟然热闹许多。

    与其他区的村落不同,同为半农半牧的形态,多玛乌江村的农牧民因为身处的环境,大都很有经济头脑,村里自发组织有一个车队,专门将南疆过来的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贩运到阿里地区的各县,以此来贴补他们的生活。

    多玛是王鹏他们这次下乡走访过程中,生产资料相对贫瘠、农牧民却生活态度最积极的一个区。

    东汝区离多玛区很近,顺219国道回程走不远就有一条乡间小道,绕过一个较大的盐湖就到了东汝区。

    东汝是日土县四个区中海拔最高的一处,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