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门-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受她情绪的感染,王鹏内心长久以来对她身体的渴望,瞬时被勾动,连他自己都感到自己的整个身子在燃烧,火苗乱窜着包裹着他和她的身体。
可是王鹏脑海里清晰地记得,莫扶桑曾经说过,要把最美好的留到新婚那天,所以在枪栓都已经拉上,子弹都已经满膛的时候,他却整个人僵直地挺在那里不动了。
“怎么了?”满脸绯色的莫扶桑轻声问,情*欲第一次写在她的眼睛里。
王鹏笑了一下,在她身边躺下来,低声说:“等我回来以后吧,以你喜欢的方式。”
莫扶桑将身子撑起来,低头看着他,“你还记得?”
“你说过的,我都记得。”王鹏捏住她抚上自己胸膛的手,轻轻吻着她的掌心,“躺下来睡在我身边,让我抱着你。”
莫扶桑笑了笑,依言躺下,如一只温顺的小猫蜷在王鹏的怀里,渐渐沉沉地睡去。
第334章 进藏
阿里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有“万山之祖”的称号。
同时,这里又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因而又被称为“百川之源”。
有着如此美丽称号的阿里,曾经见证了古象雄文明和古格王国的兴衰,并且它还在孕育印度河文明的同时,成为藏民族的摇篮和藏文化的发祥地。
王鹏他们一行二十四人,从天水坐飞机到拉萨,然后乘坐阿里地委包下的大巴车,前往距离拉萨1750公里的,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
即便王鹏是一行人中最年轻的,其他人也大多正值盛年。
这些人放在运河省,每一个都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经济基础,他们每个人都家庭幸福、衣食无忧。
而此刻,他们与王鹏一样,孤身来到这藏北高原,怀揣着政治使命,雄心勃勃。
然而最先出现的高原反应,直接就给了这群南方汉子不小的打击。
拉萨下飞机时,所有人的高反都不太明显,最多只是走快点会喘。
但是随着大巴摇摇晃晃地行进在坑洼不平的公路上,王鹏他们才体会到了什么叫“不走山路不知道山路艰险,不上高原不知道高原的感觉”,泥石、沙尘、车子陷坑,这是他们一路上见得最多的。
尽管5月底是阿里一年中最好的季节,1750公里的路,藏族司机晋美选择了相对好走的南道,也足足走了四天半,才抵达狮泉河镇。
而到达的时候,4300多米的海拔,同行的二十四名援藏干部,包括王鹏在内,个个都灰头土脸不说,高反症状也明显了,那种头脑发胀浑身不舒服的感觉,根本让他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但是令这二十四人感到温暖的是,车抵行署,就看到大批欢迎的人群举着哈达和横幅等候着,藏族同胞黝黑泛红的脸庞上,挂着和善的笑容,淳朴得如同这高原阳光一般透彻。
此时的狮泉河镇并不如它的名字一般漂亮,沙暴随时侵袭着这个高原小镇,王鹏看到不少人都戴着头巾、帽子、口罩应对遮天避日的风沙。
地委在办公楼的礼堂开了一个欢迎会,王鹏等七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分别上台作发言,但高反使他们无一例外地将来前满腹豪言壮语,改作了简短的表态发言。
除新到地委工作的辛华等三人,其余二十一人只在狮泉河休整一天,就将分别前往各自任职的县报到。
王鹏、赵小亮、万培龙三人即将前往的日土县,位于阿里地区的西北部,是一个边境县,面积8。03万平方公里,水域1。6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000万亩,总人口约6100余人,下辖四区十二乡,全县财政收入只有182万元,农牧民的人均年纯收入更是只有可怜的821元。
这个被视为“世界屋脊的屋脊”之地,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平均海拔达到4500米,最高海拔为6800米,因此而拥有独特地理位置,但也同时拥有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的经济与它的美丽并不相符。
从狮泉河到日土县的德汝昆孜可走新藏公路主道,虽然路面同样崎岖不平、尘土飞扬,但比起拉萨到狮泉河的路途却是好了很多。
来接王鹏他们三人的,是县委向驻军部队借的一辆越野车,没有大巴车那种被颠得要散架的感觉,却也如同摇篮一般的晃荡。
王鹏不时看着车窗外的日土县城,发现比他想像中的更脏更破,一路开进县城,他竟是没有看到一家饭馆,更不要说是旅馆、水果店这类在南方常见的商店,路上偶尔有行人走过,都是迈着缓慢的步子,穿着厚重的衣服,看到清表情。
赵小亮早已不似刚在拉萨下机时的欢快,坐在那里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万培龙倒是精神尚可,正自得其乐地哼唱着《少年壮志不言愁》,借以抒发他来高原的一腔赤子之心。
县长索朗嘉措带领县里一干人,老早等在县委大院门口,照例地献上哈达表示欢迎,王鹏他们三人的行李早被拥过来的汉藏干部抢着拿往宿舍。
欢迎会比起地委的简单了许多,就是班子成员坐在会议室简短地做了相互介绍,算是彼此认识了。
由于早前援藏干部大批撤离西藏,日土现在的班子成员中,除了王鹏他们刚到的三人,只有县长助理孙爱民和县办主任宋群是汉人,其他均为藏族干部。
王鹏在会上以三个“一定”作为发言:一定用“心”援藏,尽快适应藏区生活,充分尊重当地风俗,带着使命感和责任心竭力为日土县稳定发展献计献策;一定用“情”援藏,把日土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把基层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定用“力”援藏,从农牧区生活实际出发,多看、多听、多想,积极向宁城各方多汇报、多协调、多沟通,争取更多的援藏项目。
万培龙在欢迎会上自我介绍后,又唱起了《少年壮志不言愁》,倒是使气氛活跃轻松不少。
开完会出来,王鹏才有时间仔细看看这个所谓的县委大院,与梧桐县委大院相比,这里真的只能用简陋二字来形容。
县委的办公室是一排一层的平房,宿舍楼就在院子的南面,是二层的楼房。
王鹏他们三个的宿舍都在二楼,索朗嘉措亲自把王鹏他们引上楼,帮王鹏打开位于二楼东侧的一扇房门。
步入屋内的王鹏很是意外,相比外面院子的简陋,以及那一层的办公室,这套房子在王鹏眼里完全是奢侈了。
这是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家具、电视机、电炉子一应俱全。
“这个,索朗县长,我们是暂歇这里吗?”王鹏估计这是县里哪位藏族干部的家,让他们暂时落一下脚。
索朗嘉措和善地笑着摇摇头说:“不是,这是你的宿舍。”
王鹏讶异地看着他问:“我一个人住吗?”
“对!”索朗嘉措点点头,又指指赵小亮他们,“他们就住你隔壁。这样安排,是方便你们的家属来探亲时住。”
王鹏他们三个都笑了,相比他们了解到的,过去扎根这里的援藏干部,他们觉得自己很幸运,能住在这样宽敞、设施齐全的屋子里。
连日奔波,王鹏他们身上都脏得难受,既然到了住地,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要好好洗个澡。
但是,等索朗等人一起,王鹏关上门才发现,在这里洗澡其实是件奢侈之极的事情,不但水源珍贵,高原烧水也是个问题。
无奈之下,王鹏只得烧了点热水,简单擦洗一番。
索朗离开前曾提醒王鹏,如果洗澡什么的,尽量动作要快,别看现在是夏季,但比起内地,温度还是很低,洗得时间长了容易感冒。
因而王鹏擦洗得很快,洗完想早些上床休息,结果却怎么也睡不着,整个人都有一种晕乎乎的感觉。
实在睡不着,王鹏便走出房间,正好碰到赵小亮也走出来,“王书记,你也睡不着?”
“是啊,躺着只觉得浑身不舒服,像是天地都在转一般,不如起来看看高原纯净的夜空。”王鹏笑着说。
正说着,万培龙也起出自己的屋子,到他们身边站定。
王鹏笑了笑,索性说:“不如到我屋里坐下聊聊天吧。”
赵、万二人应了,正要进屋,只听得宋爱民远远叫了一声:“你们都睡不着吧?”
王鹏挥手让赵、万二人先进屋,自己站门口等宋爱民走近了才说:“是啊,刚来一时还不适应,干脆起来说说话。”
宋爱民是八十年代来援藏的,属于扎根西藏的一代援藏干部,十多年的高原生活已经让他也养成了不少藏民的习惯,此刻他正向王鹏扬着手里的铜壶说:“我请你们喝酥油茶。”
王鹏与他一先一后进了屋,四人围着炉子坐下来,宋爱民随手将铜壶放在电炉上,又找了几个碗,倒了酥油茶出来,双手捧着先递了一碗给王鹏,然后依样又分别端给了赵、万二人。
昏暗的灯光照着宋爱民被高原阳光晒得黑黢黢的脸庞,初见内地来人的喜悦已经从他脸上隐去,一种浅淡的失落与失衡在不知不觉间爬进他的双眼。
宋爱民的这种情绪缘于他对王鹏三人的羡慕,新的援藏干部政策,对于他这样已经扎根西藏的援藏干部来讲,就像是梦境一般的虚无飘渺。
他感叹道:“其实我们这批人,现在挺尴尬的。在这里,藏族同胞把我们当汉人,回到内地探亲,亲人又把我们当藏族看待,整个一什么都不是啊!真不知道,等我们叶落归根的时候,究竟哪里才算是我们的根?”
王鹏三人听得这话,都是沉默不语,他们相信,像宋爱民这样的汉族干部,在这里还有很多,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西藏才会走到今天。
聊的话题伤感,自然就缩短了聊天的时间,四人还是各自散去,各自休息。
次日,王鹏他们都觉得胃口不太好,简单吃了点就往办公室去,万培龙照例哼哼唱唱地走在王鹏身边,在离办公室还有五六步的时候,万培龙的歌声戛然而止,人也“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令王鹏和赵小亮同时大惊失色。
第335章 街头见闻
王鹏与赵小亮面对突然倒地的万培龙,一时也不敢动他,生怕是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幸亏是上班时间,有藏族干部经过,说以前有过这样的事,应该还是缺氧导致的,让王鹏他们一起动手,抬起万培龙放到车上,立即送医院。
车子才驶进日土县人民医院,王鹏与赵小亮就面面相觑,简陋的土墙是医院的围墙,一幢三层小楼囊括了医院的所有功能。
走廊是昏暗的,稀稀落落有几个病人与他们擦身而过,诊室里面空无一人,司机扎旺跑出去叫医生,过了十来分钟,来了一位叫韩向阳的汉族医生,一问才知道是五十年代援藏干部的后代。
韩医生替万培龙检查后,又问了问发病时的情况,最后的诊断病因竟是“唱歌”。
韩向阳说:“你们刚到高原,本就在适应过程中,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这位同志在唱歌的时候,运气需要血液流动加快,但高反引起的血液缺氧直接导致他一口气提不上来晕倒了。”
“那他能醒吗?”王鹏担心地看了看躺在诊疗床上的万培龙。
韩向阳微笑着安慰王鹏:“放心吧,我会治好他的!”
王鹏点点头,又与韩向阳握了握手,才转身跟扎旺交待了一下,请扎旺留下照看万培龙,他自己和赵小亮则走回县委,来的时候他看过,路很近。
赵小亮走在王鹏身边,心有余悸地说:“我可真怕老万就这么去了,那可不真应了出师未捷身先去?”
“呸,呸,呸!”王鹏啐道,“什么不好想,想这个!”
“王书记,说真的,来的时候我还真挺兴奋的,感觉自己挺豪气。”赵小亮眼眶有点发黑,显然昨晚根本没睡好,“可就这几天,胸闷的发慌的感觉,就让我有一种无端害怕的感觉,尤其今天早上起床流了好多鼻血,我真怕自己有一天像别人说的那样,睡睡就睡死过去了!”
赵小亮说到这里,又有点不好意思,朝王鹏看一眼问,“我是不是有点胆小?”
其实赵小亮长王鹏好几岁,去年结婚,年前孩子刚出生,来前是白马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生活优裕稳定,能自愿报名进藏,决心已经是相当大了。
“跟你说个秘密。”王鹏没有直接回答赵小亮的问题,“不许说出去啊!”
赵小亮奇怪地看着王鹏,“什么秘密?”
“我也怕自己会睡死过去,昨晚一晚上没睡,在窗前写了一夜的大字。”王鹏轻声说。
“真的?”赵小亮眼睛闪了闪,随即又暗了下去,“想想要三年啊,要是每天都这样,睡不死也困死了!我都有点后悔过来了……”
赵小亮没有往下说。
王鹏拍拍他的肩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呐,适应了也许会好吧,可别自己就先泄了气,那可真什么也没指望了!”
赵小亮点点头。
王鹏知道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身体的不适应从而导致情绪上的波动,这是难免的,说大道理不会有作用,彼此靠近取暖才是最好的办法。
同时,王鹏觉得最快适应的良方就是尽早投入到工作中去,把注意力引到工作上,身体上的不适总会过去,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顾影自怜了。
因而,只安慰了赵小亮两句,王鹏的目光就转到了周围的环境上。
他们此时走的是一条弯曲坑洼的土路,贯穿县城唯一的主干道,两旁的街铺,基本都是木房子,甚至有一些土坯房。
随意走进一家小店,王鹏他们发现,卖的东西基本都是牧区生活要用的羊皮、毛毡、帽子、木桩、绳子一类的东西,偶尔见到一些草药零乱地摆放在路边的布袋子里,至于在内地商店常见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是看不到的。
王鹏与赵小亮走了好几家铺子,才看到一家小店有卖毛巾、牙刷之类的东西,与女店主乌雅闲聊之后,才知道一脸黑亮皮肤,梳着大大辫子、穿着藏袍的乌雅竟是汉人,一位老援藏干部的家属。
乌雅告诉王鹏他们,这里的生活很简单,资源也很少,生活用品的供给基本都是靠狮泉河运过来。
在老援藏们的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商店买东西,想买买不到;在家看电视,永远两个台;白菜、萝卜、洋葱,长期三不变。”
王鹏只从乌雅这一句话里,就听出了日土的现状:生活物资匮乏、业余生活单调、蔬菜品种奇缺。
王鹏正思索着,一会儿回到县委开会的时候,得从这里当务之急的一些问题入手,先分派深入调研任务,抓紧进入角色。
一边想着,他一边和赵小亮一起告别乌雅,从小店里走了出来。
走在王鹏边上的赵小亮突然用手肘碰了碰王鹏,王鹏抬眼看他,只见赵小亮的嘴巴朝着他们左前方呶了呶,神情很是诡异。
王鹏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只见一名穿着深蓝色藏袍的妇女正蹲在地上,长长的裙摆盖在地上,犹如一把展开的大扇子,扑在棕黄色的泥地上。
王鹏不解地回过头看着赵小亮问:“有什么问题?”
“我一路走过来,已经看到不止一个了,男女都是这样。”赵小亮的表情里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绪,王鹏甚至觉得那里面有点鄙薄的成分。
“是怎样?”他有点好奇了,是什么让赵小亮产生这样的态度?王鹏再次把目光投向那位蹲地的妇女。
他立刻发现,那位妇女已经站了起来,并且迈开步子往前走去,在她刚刚蹲过的地方,有一坨黑乎乎的东西留在那里,冒着丝丝的热气。
王鹏拉起赵小亮要走过去看个究竟,但赵小亮似乎是不太情愿,还是他路上已经研究过这玩意儿,反正他是轻轻挣脱了王鹏的手,慢慢地落在后面跟过来,然后远远地就站住了。
王鹏走到近前看清那东西,不由得愕然地回头看着站在土路上的赵小亮,只见他朝自己点点头,又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堆,那表情就像是说:“那边还有!”
王鹏回到土路上,一言不发地和赵小亮往县委大院走去。
从县医院到县委,不过几百米的距离,王鹏是看到路边倒满垃圾,苍蝇、蚊虫满天飞,但他实在没想到,人们还有这样就地“拉大”的习惯,如果不能纠正这种陋习,就不能真正引导这里的居民走到健康生活的道路上。
回到县委,还没走近办公室,宋爱民就迎过来问:“王书记,索朗县长问,什么时候开会?”
王鹏看了看自己的电子表,立即说:“马上吧。”
王鹏本来是想在第一次县委班子会议上先讨论接下去的工作方向,但是,会议一开始,索朗等县委班子成员就提出,既然中央制定了援藏的新政策,援藏干部也来了,接下去援藏干部们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日土县多争取点资金回来。
县委班子直接提出了在已经落实的项目和资金基础上,援藏干部再为日土县争取五十万资金的目标。
赵小亮此来是到日土民政局任副局长,万培龙倒是属于县委班子成员,但他此刻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王鹏尽管觉得进一步争取资金有难度,但他刚刚短短一段路上的体会,就让他理解了索朗等人的要求,日土实在是太需要支持了!
他答应了这个要求。
而后,他提出,要马上走访县直机关各单位,待万培龙康复后,他们要进一步下乡调研,只有摸清日土的全部情况,他们才能全面展开工作。
“那你们这次带过来的项目,什么时候开始建设?”索朗问。
王鹏他们此次援藏,日土分到一个援建项目,就是将县城的主干道由泥路改建为柏油路,而项目建设资金只有十万。
王鹏想了一下说:“会后,先把建设局长叫来吧,我听听情况后,再作具体安排。”
政法委书记孙爱民这时提醒道:“王书记,这事要干要趁快!现在已经是五月底了,七月就会进入雨季,施工难度会加大,十月一到冬季也跟着来了,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
王鹏感激地看了孙爱民一眼道:“行,我知道了,具体工作安排时一定会注意这个问题。”
孙爱民的这个提醒,让王鹏意识到,这里不同于内地,有很多事情必须提前有个充分准备,为免工作陷入被动,他打算先开一个援藏干部会议,将新老援藏干部聚在一起,商讨下一步的工作,既可以把工作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带给老西藏们,也可以从老西藏们身上吸取经验教训。
回到自己办公室,王鹏把宋群叫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说,让他马上去通知下午开会。
宋群刚走出去,县建设局局长洛桑坦增敲了敲开着的门走了进来。
“快,快,请进来坐!”王鹏热情地迎上去与洛桑握手,并拉着他走进办公室,将他安顿坐下后,笑着说,“我这儿没有酥油茶,不知道内地带来的绿茶,洛桑局长愿不愿意尝尝?”
第336章 白菜汤加午餐肉
洛桑很随和,立刻笑着说:“好啊,我喝过你们那边的茶,很清淡。”
他的汉语不怎么样,说得挺生硬的,但能听出语气里的欢快。
王鹏给他泡了茶递过去,“可惜,这里的水烧不沸,泡出来的茶缺点火候。”
“这个我就分不出来了。”洛桑双手捧着杯子,低头喝了一口茶,还咂了咂嘴巴。
王鹏待他放下杯子,便说起建路的事情,想听听洛桑的想法。
“这个简单,只要有钱,找个施工队就能做嘛。”洛桑说。
王鹏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图纸都没有,就施工?”
“不就这么一条路,总共也就一公里多点,搞点石子、沙子倒上,浇点柏油,不用那么费事!”洛桑大大咧咧地说。
王鹏摇摇头说:“这样建起来的路,没多少日子就不用了,到时候还得重修,更费钱费力。”他直视着洛桑说,“还是找人设计一下吧。”
洛桑立现难色,“县里没有设计单位,得去区里找人设计,这么来回一搞,没个个把月是完不成的。”
王鹏想到孙爱民说的工期问题,一下也愁起来,沉吟半天又问:“你刚刚说的施工队又是哪里的?”
“噢,这个施工队县里就有,是我们建设局下面的队伍。”洛桑说。
“那你们建设局没有搞设计的?”王鹏问。
洛桑抓了抓头说:“有倒是有一个前年分来的大学生,说是学建筑设计的,但来了以后一直在管档案,从来没做过设计。”
王鹏立即点头说:“就是他了,你把具体任务交给他,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让他来问我,嗯……”他想了想说,“给他十天时间,务必把图给画出来,没工具的话,手画草图也成,总比什么也没有总强一些!”
洛桑犹豫一下问:“一定要有图吗,王书记?我们建房都不用图的。”
“一定要,以后都要规范起来,慢慢的你就会发现有图的好处!”王鹏没办法一下子给洛桑解释清楚,只能先笼统的讲。
洛桑应了,王鹏又问了一些日土县的城建情况,听下来基本也就是白纸一张,谈不上什么城镇建设,再想想自己早上看到的县城情况,也的确如此。
由于人一直不舒服,中午王鹏还是吃不下东西,最后是把白菜汤倒在半生不熟的饭里面,硬逼着自己吃下去的。
赵放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他是干脆没吃,啃了两个来时带在身上的面包。
俩人趁午休,去医院看了万培龙。
去的时候,万培龙鼻子里插着输氧管,手上扎着输液管,眼睛瞪着天花板,看到他们来了,就像见到亲人一般,眼睛里居然闪起了莹光。
王鹏与赵小亮问候一番后,坐在万培龙的床头,仨人聊起了工作。
赵小亮上午在民政局也开了个会,然后去各科室摸了下情况,与王鹏今天了解到建设局的状况不相上下,也是千头万绪,要干可干的事情一大堆。
王鹏对着床上的万培龙道:“老万呐,我看咱们这三年有得干了,只怕三年都不能在日土画出个角来啊!”
万培龙缓慢地说:“只要你把纲领提出来,我和小赵一定都跟上。”
王鹏点下头说:“我打算下午先开个全体援藏干部会议,交流一下情况,明天开始就走访各县直单位摸摸底,把面上的摸清楚了再下乡作进一步调研。”
万培龙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么多事情,我可不能再躺着了,一会输完液,我和你们一起回去。”
王鹏连忙阻止,“你还是先养好了再出院,不然干一半又倒下,反复两次健康损耗太大。”
“可……”
万培龙想再说,王鹏直接打断他,“没什么可是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你陪着我也干不了几天!反正这几天还没下乡,等我和县里各部门的人都碰完面了,估计你也可以出院跟我一起下乡了。我可听说了,下乡是个玩命的活,所以,你得先把身体修好了再跟我上路!”
万培龙嘿嘿笑一会儿说:“行,那我就先把这台破车修结实了!”
下午,全体援藏干部座谈会在县委会议室举行。
十多个人围着桌子坐在一起交流,宋群告诉王鹏还有几位同志没有来,是因为所在的村较偏远,通讯又不好。
会前,王鹏把自己从梧桐带来的一些特产交给宋群,让他放在会议桌上供大家随便食用。
老西藏们虽然并不都是南方人,但吃到内地带过来的东西,都很感慨,彼此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许多。
王鹏在会上听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有了解到这样那样不少的问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日土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矿产资源相当丰富。
只是,前几年金砂矿乱开产现象严重,使得部分矿区事故不断,有些已经不适合开产。
座谈会开了一下午,会后,王鹏让宋群把会议内容整理出来,形成文字给他。
好不容易忙完,又已到了晚饭时间,赵小亮磨磨蹭蹭地跟进王鹏的屋子,问他打算做什么吃?
王鹏指了指堆在屋角的白菜,笑道:“乌雅不是说了吗,三不变,白菜汤喽!”
赵小亮叹口气说:“既然都一样,我就在你这里蹭点算了,省得自己再做。”
王鹏看他神情沮丧,摇摇头道:“胃口不好影响健康的,这样吧,我来的时候,家里给我放了点午餐肉罐头,咱们放点在白菜汤里,吊吊味道怎么样?”
“你不早说啊!”赵小亮此刻是眼睛大亮。
俩人七手八脚地忙乎了一阵,赵小亮突然问:“你打电话回家了吗?”
王鹏手里正切着白菜,立刻放了刀一拍自己的脑门,“刚到阿里的时候打过一个,这两天再没打过,竟然一点都没想起来!”
赵小亮立刻接过刀,“走走走,快去打,这里我来弄。”
王鹏拍拍手说:“那交给你了。”说着就一溜烟出了门。
说到打电话,还真是有点费事。
整个日土县,只有43部电话机,6名电话接线员,这还是七年前由军区派人帮忙安装的。
接线员分成三班,每班两人,应对这43部电话的接线任务,足可以想像打一次电话,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王鹏等了二十分钟,才接通家里的电话,向秦阿花报了平安,并问候了她的身体状况,又闲扯了几句才挂了电话。
王鹏想给姜朝平打电话,想到中间等待转接的时间太长,他便放弃了给莫扶桑打电话的想法,直接告诉接线员姜朝平的电话,请对方帮忙接过去。
姜朝平接到王鹏电话很欣喜,问长问短说了很多。
王鹏一一作答后说:“长途电话时间宝贵,我就不闲扯了,打给你是想请你帮忙。”
“你说吧,只要我帮得上的。”姜朝平立刻说。
王鹏简单讲了一下日土的土质和气候条件,然后说:“根据这些情况,你帮我找农技部门问问,可以种些什么蔬菜、水果?问明了以后,帮我买些种子寄过来,最好把种植技术打印成册一起寄来。”
姜朝平呵呵笑道:“想把牧民培养成农民?”
“不是,我得先把咱们自己吃的问题给解决了,否则军心不稳,工作后劲就不足。”王鹏说。
“你是打算自己种菜啊?”姜朝平吃惊地问。
“没什么不可以啊,反正我本来就是农民嘛。”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