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门-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县里还好说,与董展风、年柏杨沟通过以后,年柏杨亲自召集土管、建设部门一起开了个协调会,不但定了土地计划上报调整的事,也确定了曲柳城镇规划的调整。
但报到市里以后,分管副市长陈俊南和市长李泽都签字后,潘广年却突然召开常委小范围吹风会,要求对曲柳镇的这些调整要慎重对待,尤其是建酒店这个事,虽然可行,但规格太高都超过市里现在最好的酒店标准了,不可取。
李泽与陈俊南对此据理力争,但其他常委都态度暧昧,潘广年便以重新讨论为由,把梧桐县和曲柳镇的报告压了下来。
董展风得知后,态度是不置可否的,据梅开度后来告诉王鹏,这主要是董展风对他那篇文章也有些看法,所以对曲柳的一系列工作也就持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
而王鹏则从李泽处得知,董展风没有像年柏杨那样直接找到市委的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是董展风马上要调离梧桐,到市里新设的白马区任区委书记兼区长。
年柏杨的强势是潘广年始料不及的,在与潘广年沟通无果后,年柏杨直接去了省里,李泽在他之后提前进京参加**。
就在方菊等人回京之后,省政府突然就出台了一个文件,要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工作,并以宁城的曲柳镇作为首个试点地。
但是,这份文件的措辞非常有意思,它在文首就定义这个文件是经国土资源部、运河省委共同研究决定。
言下之意,省政府只是执行决定出了这个文件。
上面硬压压了下来,潘广年只得在保留意见的前提下,由市政府出面向省国土厅提交了新的用地计划。
如此一来,倒省了东子的事,原本王鹏还想让他带着一起去省国土厅跑东子那块地的批复,现在竟是一起都批了下来。
霍智贝在莫扶桑临去京城前再度来曲柳,与曲柳镇政府正式签订了投资协议书,各方协商一致后,智联投资又追加一千万投资,以55%的股份对梅湾旅游开发公司正式控股,曲柳镇政府作为土地持有方占股40%,田本光与邢胜利分别占股3%和2%。
协议签订后,举行了正式的奠基仪式,董展风、年柏杨都出席了仪式,梅湾旅游开发从此正式全面启动。
全国**结束后不到一个月,董展风正式调任白马区任区委书记皆区长,而年柏杨被宁城市委任命为梧桐县委书记皆县长,梧桐的一、二把手从此各自执政一方,同时身兼党政一把手。
梧桐县总体控制规划与详细规划设计也随即在省里通过专家论证,并获得批准进行实施,由此也促成了曲柳镇的城镇规划调整。
这一年,是曲柳大规模开发的起步,毛衫市场正式更名为华夏毛衫城,原毛衫市场成为一期项目,莫扶桑在方菊的帮助下,又为曲柳引来两位地产开发商,与曲柳合作开发毛衫城二期项目,华夏毛衫城在当年九月上了华视新闻,局面正式全部打开,各地客商纷至沓来,销售收入节节攀高。
粮食价格放开后,如王鹏预料的那样,一度出现了抢购风潮,导致粮食价格大涨。
由于宁城全市上下在李济的指示下,早作了准备,及时增加粮食储备供应,平抑了粮价,稳定了市场,得到了省委的高度表扬。
曲柳镇这年的财政收入目标,虽然经张炳佑到市里告状后二度调高,但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之下,毛衫城经营户们在获得前所未有的经济收入增长之后,对镇里的税收工作都极为支持,曲柳镇上半年就完成了目标任务过半,到这一年的九月份已经提前完成了计划目标,令整个宁城官场都为之震惊。
而在全国**后的四月至九月这段时间内,高层就国家财政问题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分税制在这些会上被最终确定,七月份消息传到各地的时候,一石激起千层lang,南方省市率先提出反对,使得这场有关分税制的风波逐渐由南往北向东西扩散。
王鹏从欧阳晖、潘荣芳那里得悉,六七八三个月,财政部日日夜夜搞测算,光方案就做了四十多套,几十万个数据,作了几千张的表格,几乎每位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工作二十余个小时。
也就是曲柳镇提前完成了县财政局强压下来的财政目标的时候,由高层领导带队的一个财政智囊团队耗时两个多月南征北战十七省,与地方政府展开艰难的谈判。
智囊团队到运河省的时候,不但省政府四套班子的领导全部参与了会议,宁城等几个省内的主要地级市市长也都到会参与讨论。
李泽在前往天水前,与王鹏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直言不讳地说,参加这个会,其他人是抱着怎样的心态他不管,他所代表的宁城肯定是要支持中央决定的。
虽然江一山是态度坚硬的反对派,所幸省委书记俞天岳、财政厅厅长朱文俊都持有中肯的态度,在会上都表示对分税制的支持,但出于对本省经济的保护,他们还是对实行的基数提出了看法。
智囊团全国之行结束后,高层采纳各地意见定下了以当年各地的财政收入为基数,才使各省的领导层略感心安。
也正因为此,本来运河各地不少财政局头头都在建议作假抬高十到十二月份的财政收入,曲柳的经验却使大家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抓经济一下成了运河各地党政干部的首要任务,甚至有的城市还出现了财政出钱给税务部门,让他们奖励经济增长突出的企业,以增加税收收入。
曲柳镇一天天悄悄改变的时候,新的一年就这么被快速的翻过,农历新年来临前,王鹏突然接到年柏杨的电话,让王鹏去县委见他。
年柏杨在王鹏入座后,开门见山就说:“向怀诚马上要调市建设局任局长,鉴于你在曲柳出色的工作成绩,我已向县委常委建议,由你接任他的工作,你怎么看?”
这个决定很突然,王鹏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又或者说,年柏杨是在第一时间说这个决定,外界还来不及传给他。
可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曲柳的大部分工作都已经走上轨道的时候,王鹏确实非常乐意接受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感谢组织上的信任和您的培养……”
王鹏的话才开了个头,年柏杨手一挥,瞪他一眼说:“这种套话你就不要拿来说给我听了,就说你干不干?!”
王鹏嘿嘿笑着摸了摸自己的头说:“您都这样说了,我不干还不被骂死?干,一定干!”
“臭小子,这还差不多!”年柏杨说完哈哈一笑,双掌一撑桌面,“总算把你又盼回来了!”
王鹏一听这话,鼻子不由得一酸,“县长!”尽管年柏杨已经成了一把手,王鹏对他的称呼还改不过来。
“嗨,嗨,”年柏杨扬扬手说,“别这样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年柏杨现在与王鹏说话极其随便,笑声也比较多,二人也算是彼此相知甚深的上下属了。
见过年柏杨的第二天,仇卫国就亲自打电话给王鹏,问他有没有时间,想请他到他那里坐坐,开口便称“王鹏老弟”,口气相当亲切。
与仇卫国的见面自然也是走过场,很快,县里的文件就下来了。
王鹏后来才知道,年柏杨告诉他的时候其时还没有上常委会讨论,与他谈话的当天下午,常委会才讨论通过了对他的任命,会议一结束,在仇卫国找他谈话前,任命文件就已经签发了,可以说整个过程正常又不正常,说穿了还是年柏杨不希望有反对的人在得到消息后做动作。
邱强在仇卫国前来镇里宣布这个决定时,面色极度的难看。
作为同时派到曲柳的党政领导,邱强与王鹏虽然都是科级干部,但他作为书记,应该是高了王鹏一个槛的,但县里偏偏在向怀诚调任之后,不但提拔了王鹏,还同时提拔了姜朝平作为镇长,让他觉得实在有点面子没地方放。
尽管如此,镇里其他人对王鹏的升迁都是相当欣喜,当晚就举行了欢送会,仇卫国也一起到场,场面相当热烈。
作为欢送会的主角,当晚,王鹏成了大家主要的敬酒对象,一轮又一轮,谁也不肯落下。
王鹏当晚心情相当好,喝酒也非常在状态,大有越喝越勇的架势,但到底架不住车**战,最后还是喝得人事不醒得由人抬回了宿舍。
接下去的几天到放假前,都是工作交接。王鹏与姜朝平一直合作默契,工作交接也相对省事很多,没有什么磕磕绊绊的。
只是,知道王鹏要升副县长,毛衫城、梅湾农庄、石泉等村都先后来请他吃饭,推都推不掉,所以这段日子他基本上都是喝得醉熏熏地回宿舍,好在姜朝平、高建伟等人都贴心,跟在边上帮他挡了不少,才不至于喝出毛病来。
农历三十最后一天在曲柳上班,王鹏一大早到每个办公室都转了一下,然后又自己掏钱请食堂师傅给大家中午加菜,算是他答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下午四点,镇政府的人都回家过年去了,姜朝平陪着王鹏最后走出镇政府大院,王鹏转身看着院中高大的香樟树,对姜朝平说:“朝平,曲柳会像这棵香樟一样,越来越蓬勃!”
第303章 神龙见首不见尾
王家这一年的春节,是王铁锁去世后最热闹的一个春节。
王鲲已经转业回来,到宁城绸厂当了副厂长;王鹏刚刚被任命为梧桐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帅在学校入了党,并带了一个女朋友回来;李慧虽然没能考上本科,但总算是考取了天水财经专科学校读会计;孙梅梅在梅湾旅游开发公司也干得有声有色。
张冬海做为王帅的干爹,年三十那天,特地在梧桐大酒店订了两桌,把王家人也全部叫到一起,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三天的春节假期,王鹏把全家人都带到石泉老家过年,让那些到梧桐家里来给他拜年的人都扑了个空。
假后上班第一天,王鹏一进入自己在县委大院的新办公室,翁丽华就跟了进来。
“王县,新年好!”
“呵呵,新年好,翁姐!”
王鹏打了招呼,一边脱大衣一边问:“春节回老家了吗?”
翁丽华笑笑说:“回了,我就是来给你送些家乡的土产。”说着就把一坛米酒放在了王鹏桌上,“这可是自家酿的哦。”
“呵,谢谢!”王鹏打开酒坛上的盖子闻了闻,“嗯,很香啊!”
翁丽华依旧笑着说:“后劲很大的,你喝的时候别贪嘴。”
王鹏点点头,只听翁丽华又说:“王县,年书记让我来问问你,对秘书有没有什么要求?”
王鹏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秘书?”
“给你配的秘书啊,瞧你,不会这么快忘了我们县府办也有秘书科了吧?”翁丽华说。
“啊,你是说这个。”王鹏点点头说,“暂时还是先不要安排吧,我请示一下年书记后再作决定也不迟。”
年柏杨身兼党政一、二把手之职,王鹏作为梧桐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在如今的梧桐,已成了实质意义上的二把手,整个二号楼无人能出其左右。
翁丽华在年柏杨搬往一号楼办公后,没有再跟着年柏杨,而是留在县府办升任为县府办主任,算是这两年内县里一干秘书中升得比较快的。
听王鹏这样说,翁丽华便说:“那在正式分派前,就由我先为你服务,你看行吗?”
王鹏笑道:“翁姐,凭良心说,你来给我服务,我还真不适应。”他坐下来随手翻了翻报纸后说:“你先去忙吧,我有事再打电话给你。”
翁丽华有点失望,但还是笑着走了出去。
翁丽华问秘书的事,倒是提醒了王鹏,这个身边的人是相当重要的。
他不是不明白,年柏杨也担心他刚回县里,身边这个秘书如果用得不适当,很多事情就会出问题,因而才会把翁丽华留在县府办。
但王鹏有自己的想法,翁丽华最大的优点是嘴巴紧,其次是反应灵活,除此以外,无论是谋略还是文笔,都不是她的强项。
而且,王鹏在曲柳、梧桐,曾两次差点因为女人的问题出事,事不过三,他不希望自己再因为这种事栽跟头,所以身边这个秘书,绝不会再用女同志,他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被人制造话题的机会。
在他心里,一直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曲柳党政办的余晓丰,另一个是江下村出事后下派到江下村的冯海波。
会想到余晓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余晓丰具备一个秘书所应具有的全部专业素质,但这也恰恰是余晓丰最大的毛病,他是把秘书当职业在做,缺少一种全局眼光,如果用了他,不能把他当副手来看。
冯海波会进入王鹏的视线,是因为他在江下村短短一年里所做出来的成绩。
就像他当初向王鹏建议的,江下有成片成片的竹林,完全可以搞竹制品加工,他到了江下村后,就把全副精力投入其中,很快形成了一个围绕竹林做文章的产业系列,虽然目前还只是初见成效,但骨架已经完全成形。
王鹏找了个时间,与年柏杨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俩人最后一致觉得,冯海波既然是个人才,就这样把他调来当秘书,虽然对王鹏的工作是大有帮助,但对曲柳来说是个损失,不足取。
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定了余晓丰,在王鹏到县里工作半个月后,余晓丰正式调到县府办秘书科,对口服务于王鹏。
这半个月,并不是仅仅在安排自己身边这个秘书,与刚刚出任镇长时不同,他熟悉这个县委大院里的许多人,但不代表他熟悉下面每个乡镇的主要领导,所以,这次他首先做的,是一个个找人谈话,县里包括沈哲在内的各个副县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的镇长,他必须先摸一摸这些人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
沈哲等人是熟知王鹏做事情不太按章法,时而低调,时而张扬,但看到半个多月了,就调了一个秘书到自己身边来,除此之外也就是找人谈谈话,并没有其他什么动作,原先提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估计他因为是年柏杨一手提拔的,应该不会新官上任树立威望什么的。
大多数有人都觉得,如此一来,以后倒也简单,只要应付好了年柏杨,王鹏不过就是个摆设。
余晓丰调到县府办后,王鹏坐在办公室的时候明显就少了,每天都早上来照个面,然后就由余晓丰开着车载着他离开县委大院,一天都不会见人影,除非县委有会议,他才会出现,谁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
渐渐的,县委大院里的闲话就多了起来,说这么年轻的人当县里的三把手,实在是不堪重任!上任都差不多三个月了,一件实事也没做过,一次政府口的会议都没有组织过,除了找人谈话闲扯,具体工作也一件没布置,王鹏这是拿工作不当工作啊。
陆续有人去找年柏杨反映问题,却又说不出所以然,只是发牢骚,年柏杨一律只听不发表意见。
年柏杨的表现,又让这些人心里感到没谱,不明白年、王二人到底在唱哪出?
直到有一天,沈哲耐不住了,一大早守在王鹏的办公室门口,见到王鹏后就直接跟他进办公室,一屁股在他办公桌对面坐下来说:“王县,我有工作要和你商量!”
王鹏点点头说:“好啊。”说着也坐下来,扔根烟给沈哲,一副准备洗耳恭听的样子。
“王县,你上回找我谈话时,我提的那个扶持县办企业的事,到底是行还是不行啊?”沈哲直接了当地问。
在王鹏找来谈话的那些干部中,沈哲是叫苦最多的人,并且作为现在梧桐在位的四套班子成员中资格最老的一个,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不少人效仿的对象。
但是,沈哲为人做事一贯不踏实,彭开喜时期是跟在彭开喜身后,整天想着怎么整别人,后来在年柏杨手下老实了许多,但工作上依旧不上心,分管的工业工作,几年来是每况愈下,在全市排名已成了倒数第二位。
梧桐的县办工业企业,这几年还不如下面的乡镇企业搞得好,单单一个县日化用品厂,年产值两千多万,生产的洗涤用品在省内外销路都非常好,可是每年都要亏损近两百万,并且生产得越多亏损也越多。
这些都是王鹏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日子里摸到的情况。
王鹏在与一众领导干部谈话后,就针对他们说的所谓困难、成绩开始长达近两个月的暗访。他每天由余晓丰载到外面,然后再与余晓丰分骑两车摩托车,奔走在各个乡镇和县里的各个重点企业,向群众直接了解情况,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就沈哲整天挂在嘴上的,县办企业生产难以维继的现状,王鹏调查了解后得知的情况,令他既痛心又愤怒。
县里一共才十一个县办企业,这些企业虽然有大有小,但无一例外家家亏损,同样无一例外的是,县里只要有人到厂子里,无论大小干部都会获得热情招待,不但要吃好喝好玩好,走的时候还要大包小包带着走。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企业的边上总会开着那么一两家餐馆,靠着厂里的吃吃喝喝,每年都能挣个十几二十万,而餐馆的经营者基本都与厂里或县里的头头有沾亲带故的关系。
刚刚结束暗访,准备要先拿县里的工业企业开刀的王鹏,见沈哲这个时候撞了上来,便不动声色地问他:“你上次只提了一堆的困难,我想听听,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沈哲觉得过了这么久,王鹏还这样问自己,很显然他要么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要么就是他也没什么好办法,这让他心里那些个自大的因子又膨胀了起来。
既然王鹏把机会送到自己面前,沈哲觉得就不如趁机将王鹏一军,看他怎么下台!
“我是想啊,能不能让财政局给这些企业一些资金扶持?或者,由县里作担保向银行贷点款。不管怎么说,总得弄点钱给他们,才能继续生产下去啊!”沈哲脸上表情很沉重,看王鹏的眼神却是闪烁的。
王鹏吸着烟老半天不吭声,最后却说,“给钱是要理由的,不然财政局也不会愿意掏这个钱,这样吧,我跟年书记汇报一下,看是不是先让审计局对这些企业展开一次全面的财务审计,然后再来决定如何扶持。”
沈哲一听这话,整个人傻了。
第304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
王鹏真的是说汇报就汇报,沈哲一离开他的办公室,他就去一号楼找年柏杨。
“呵,今天不出去?”
年柏杨是整个县委大院里,对王鹏、余晓丰行踪唯一了如指掌的人,在王鹏他们出去暗访前,年柏杨与王鹏俩人就王鹏接下去的工作开展作过一次深入交流。
王鹏觉得当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听下属们汇报一下外面的情况,手握一支笔在各种各样的红头文件上签签字,然后在大会小会上发表一下政论,就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员了。
所以,他在跟年柏杨谈起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时,首先谈到的就是深入基层暗访,掌握基层第一手的资料,掌握民情、舆情,然后再来说该做些什么,能为百姓做些什么,能为梧桐做些什么。
年柏杨在忙着工作之余,对王鹏关注从来没有停止过,王鹏在曲柳所做的一系列工作,让年柏杨看到王鹏喜欢有备而战,所以他对王鹏提出要先进行暗访一点都不意外,并且直接表示了支持。
“这个阶段的工作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而且,我上任已近三个月,再不做点什么,恐怕会连您也要招人诟病了。”王鹏笑道。
“这么看来是有想法了?”年柏杨示意王鹏坐。
王鹏点点头说:“正好,刚刚沈哲来我办公室,又提到了县办企业的困境问题,我想可以先着手处理这件事。”
年柏杨抿嘴点头后问:“你有什么高招?”
“呵呵,也谈不上什么高招,而是想动动手术。”王鹏说。
年柏杨审视王鹏一阵,低沉地说:“要动手术就说明已经长了瘤,现说说病情吧。”
王鹏于是将自己对县办工业企业的摸底情况向年柏杨作了详细汇报,接着说,“所以,我想先在全县范围内的县办企业中率先开展一次财务审计大清查,然后再针对清查出现的问题出具具体的‘手术方案’,一次把‘毒瘤’切下来。”
年柏杨没听完汇报就已经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着,王鹏讲完后,他指了指王鹏说:“既然你这位大夫已经已经走了望闻问切的前三步,这审计就是第四步,是最终下药前必走的一步,我和县委、县政府一定都会大力支持你,你只管大胆地去干!你放心,出了问题我给你顶着,有人要是想骂人,就让他们来骂我!”
王鹏感激地看年柏杨一眼说:“书记,即使这样,我还是需要你给我政策,给我权力,来做这件事。”
年柏杨呵呵一笑,重新坐下说:“你要是能把梧桐县这些企业的毛病都看好了,政策、权力,你能说出来的,只要在我的权力范围内,都会无条件支持你!”
当天下午,年柏杨就让梅开度通知各位县委常委,第二天上午在县委一号会议室召开临时常委会议。
年柏杨身兼书记与县长,比之过去任何一届的梧桐县委书记,拥有了更为说一不二的权力,县委常委会上,他就王鹏提出的整顿县办企业一事,向众常委提出了配合要求,明确在这件事情上,王鹏有绝对的领导权,任何部门、单位、个人不得推诿、阻挠,只要王鹏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各领导、各单位都要无条件的提供帮助,尤其是人员方面的协助。
有了年柏杨的撑腰,王鹏到梧桐县委后的第一把火正式烧了起来。
王鹏作为常务副县长,本就主管梧桐的财政,审计局作为他的管辖单位,在这一次整顿工作中首先被调动起来。
然而,才两天工夫,审计局局长严阳就来找王鹏诉苦了。
“王县,这工作量太大了,搞个半年都不一定搞得完啊!”严阳一进门,屁股还没坐热就向王鹏叹苦经。
梧桐县审计局在职干部员工仅有19人,过去,梧桐县规模小,除了常规的财政同级审计等工作,没有多少大的审计项目,工作基本都能应付。
但是,随着梧桐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审计、专项审计工作加入进来,让这个包括领导在内只有19人的县级审计局,常常是忙得人仰马翻。
王鹏这个时候突然搞这么个审计大清查,严阳才把工作布置下去,立刻引起了下面的强烈反弹,工作太多、人手太少、时间太短,都是问题。
对于这一点,王鹏相信严阳讲的应该是实情,无论是最初找严阳谈话时,还是在决定开展清查工作之前余晓丰向王鹏反映的情况,都说明县审计局的工作任务相当重。
但因为张佑炳在省里参加分税制学习,而其他部门的人员又不适合参加审计工作,他原打算等张佑炳回来再商量借调人手的事,没想到严阳这里只两天就撑不住了。
王鹏当即给财政局书记庞飞龙分别打了电话,希望他选派人手协助审计局工作。
半小时后,庞飞龙就打了严阳的传呼,希望严阳前往财政局商量一下具体的借用人员数量,随后他又打了王鹏电话,汇报说,与严阳商量后,明天就会召开动员大会把工作安排下去,争取后天,最迟大后天全部协助人员都能到位。
王鹏对庞飞龙的支持表示了感谢,但他在严阳离开自己办公室前,要求严阳必须加快工作完成时间,让财政局的协助人员能尽快回岗,因为接下去的分税制培训工作马上就要全面展开,财政上的工作也会吃紧。
审计工作人员问题解决后,县办企业的审计大清查正式铺开。
沈哲本打算挑动王鹏,由县里出面为县里的几个重点企业担保贷款,结果,非但没有把这件事办成,王鹏反倒真的搞起了审计大清查,这让他在郁闷之余,开始提心吊胆。
沈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县委一班人里,既有看笑话的,也有为他报不平的,也有进一步挑唆的,虽然都只是私底下的文章,但也会引发一些放到台面上来的事情。
这些台面上的事,却让王鹏第一次看到了在乡镇见不到的一种奇观——送礼。
要说这个县委大院里,第一个给他送礼的人,应该是翁丽华,春节上来的第一天就送了他两坛米酒,王鹏很明白,那是翁丽华内心把他当朋友看,才送的,并非其他。
在翁丽华之后,也有不少人过来给他送烟酒,大都是曲柳和石泉的大小干部,了解王鹏的工作作风,春节没有见到他,他上任后又失踪了差不多两个月,这个时候都是来被拜年的。
而审计大清查开始一周后,梧桐县云霞乡乡长费玉书的来访,则让王鹏对官场有了新的认识。
那天早上刚上班没多久,余晓丰正在向王鹏汇报当天的工作安排,费玉书敲门走了进来。
在最初的一对一谈话中,王鹏已经见过费玉书,并且知道他是从县民政局提拔到云霞乡当乡长的,已经在云霞干了七年,前期工作相当突出,但因为家人都在梧桐,近三年来一直都想调回县里,工作上就不如过去积极主动,思想很不稳定。
余晓丰见费玉书前来,连忙简单汇报完,给费玉书泡了茶,就退出了王鹏办公室。
费玉书能说会道,汇报了一下云霞近期的工作,请示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工作,又邀请王鹏找时间去云霞指导工作,最后还很是策略地提了一些工作中的困难,希望县里能够给予支持,似乎是努力向王鹏塑造一个认真工作的乡长形象。
等到起身告辞的时候,费玉书一边握着王鹏的手说再见,一边就从自己的衣兜里摸出一个信封来,往王鹏的手里塞,一边说不知道王鹏家住哪里,春节就想上门拜年,送迟了,让王鹏不要介意。
王鹏的一只手被费玉书用劲地握着,虽然最后使了点劲挣脱出来,但那个信封还是塞到了他手里。
费玉手速度很快地走到门口闪了出去,以王鹏平时经常锻炼的身手,一时竟也追不上他。
王鹏坐在办公桌后面,看着手里的信封,愣了好一会儿,张开信封口一看,好家伙,整整八百元现金。
这是王鹏当官以来,第一次收到别人送的现金,这让他想起前阵子老孙头来办公室看他,说起已经调走的向怀诚。
按老孙头的说法,向怀诚幸亏是调走了,再不调走,怕是离出事也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