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攻略-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呖站鸵丫ā
不过,能够在步兵方阵上空五到三十米距离处爆炸的炮弹约十五枚,占成了近六成多的比例,我已经非常满意,在这个只能使用火药引信的年代,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功率,已经是千难万难。
为了使得火药引信能够燃烧速度相同,引信的火药有着一个极为严苛的标准,并且完全采用机械来制作,这样减少了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燃烧时间差异。
接触式引信现在实在是没办法,本公子只能干瞪眼,虽然我能够使用燧石发火,但是,采用燧石发火的速度太慢,根本不适合使用在炮弹之上。
就在本公子感怀的当口,第二次射击又开始了,炽白的浓烟和如雷的轰鸣声响彻天地,而草人所扎的步兵方阵的上方已然笼罩在了一大片的浓雾之中,哪怕是离得很远,仍旧可以看到那些草靶不停的东歪西倒,就好像是即将秋收的麦田突然遭受了一场冰雹。
碎裂开来的弹片,无情地肆虐着,疯狂地撕碎着一切阻拦它们进行道路的物体,不论是钢铁,又或者是皮革。
看到了这一幕,所有在场欣赏的朝庭重臣们都完全处于震惊甚至是震撼中,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一种前所未有的畏惧,以及庆幸在他们的眼中游移着。
庆幸这种武器掌握在华夏帝国的手中,畏惧的是这种武器那种令人震惊的可怕杀伤力。不过有不少的文臣给吓得差点一个屁股墩坐倒在地上,半天才回过神来,却也懒得再坐下,站着欣赏那连天的炮火轰鸣。
五轮火炮之后,那个巨大的方阵已然是一片稀烂,所有人都站起了身来伸长脖子朝着那边观望。看到有几位将军一副心痒难耐准备扑过去的模样,我赶紧拦住。“别急,还没玩呢,还有好戏,待都欣赏完之后,再去看效果不迟。”
五炮射击完毕,所耗时间最多也就四十秒钟,这样的射速,让本公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十分满意。这就是本公子结合了后世的佛朗机炮、后膛炮,以及老式前膛炮的特点之后开创发明出来的新式后膛炮,每发射十发再清理一遍炮膛即可。
不过,如果真的想要连续的高强度发射,那么就必须每五发清理一遍炮膛,并且要用水淋炮身以降温。最高耐受试验是前个月做的,照些程序做后,可以做到连续发身一百发炮弹而不会炸膛。
当然,这也利益于优良的黄铜炮身材质更具有延展性和超强的耐磨性。不然,若是铸铁炮的话,怕是最多也就七八十发铁定要炸膛了。
“姐夫,让他们快点,咱们还等着下去欣赏呢。”李玄霸抓耳挠腮一副猴急的模样看得令人无语,都已经当爹的人了,还这么不着调。
嗯,这家伙的娃已经降生,还真是个男娃,起了大名,嗯,本公子起的,可惜清华、复旦已经成为了李元芳儿子的大名,所以本公子这位皇帝陛下在接受了窦女王交给我的重任之后,绞尽脑汗,看着那个肤色极白,模样也不捡李玄霸而是捡他婆娘长的小孩子之后。
本想按他的肤起叫李白,想想又害怕另外一个历史时空的大文豪画圈圈诅咒俺,决定还是叫他李慕白。也就是说他爹太黑了,他不喜欢跟他爹一样黑漆干廋的,很向往自己娘亲的肤色,所以叫李慕白,当然,这个解释我只告诉俺婆娘,惹得两个婆娘直接笑趴在地板上。
而当时咱是这么叫的,白者,按阴阳学说而言,代表的是阳,阳刚之类的赞美,而慕嘛,自然是说明这娃很喜欢像自己爹爹一般英武。
喜得窦女王合不拢嘴连连称好,而李玄霸更是乐得连那后槽牙都露了出来,忒恶心。将来,不知道这位李慕白会不会像他爹似的成日就想着去打架斗殴,嗯,看样子,教育李玄霸儿子的事还得落在幼儿园身上。
嗯,这个时候,六百胸甲火枪兵整齐的列队出场,随着竹哨声的节奏,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距离一个草靶军阵约一百米处,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分裂成三排每排两百人的散兵线。
然后,随着哨声,胸罩火枪兵开始举枪瞄准射击,然后退后装弹,第二排开始瞄准射击,第二排射击完毕之后,又开始退后装弹,三排开始瞄准射击,犹如浪涛一排一排又接着一排的硝烟翻卷着向远处散去。
而这六百胸甲火枪兵有条不紊的射击着,每一排子弹都犹如一柄锋利的镰刀收割着成熟的庄稼。一直退到了两百五十米处射击时,仍旧能够看到有草人靶子被击得草屑纷飞。
最终在两百五十米处停止了射击,而就这一百步,已经有数万发子弹飙飞入草靶所排列成的战阵中,整个战阵已然倒伏了近三分之二。哪怕是还屹立着的,也已然是满身伤痕。
然后所有枪兵伴随着哨声的响起,整齐划一的取出了腰间的刺刀,卡在了枪口下方的卡槽上,然后整齐划一地斜指向前,犹如六百柄锐利的长枪一般开始表演起了刺杀。
第一排怒吼着刺出了刺刀,紧接着便是第二排、第三排……每一次刺杀,都会发出整齐划地喊杀声,激得一票将军们都站起了身来,甚至有些人情不自禁地抚上了腰间的佩刀刀柄。
终于,在连续地冲杀回了距离倒霉的草靶百米处后,再一次整队以示演武完毕,而所有人还没来得及长出一口气,便有五百名身披着亮银板链复合甲的枪骑兵越众而出,纵马向前狂奔,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声,五百名枪骑兵抬手瞄准前方,犹如炒豆般一阵轰鸣,两百米处一个草靶阵型顿时东歪西倒。
然后一个漂亮的回转,然后奔跑,开始在奔驰的马背上装药,射击,再装药,再射击。就那么在马背上,依靠高桥马鞍以及双脚控制马匹,上身回转射击。
虽然射速要远远的低于弓箭,但问题是,其射程却是弓弩的一倍,也就是说,枪骑兵能够在对方的射程之中攻击到弓骑兵,而弓骑兵却无法击中他们。
第七百四十章 火药武器的利与弊
看到了这一幕,文臣们是一脸的震撼,而将军们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只有他们才明白,对付这样的枪骑兵,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特别是步兵遇上了这种枪骑兵的时候,简直就是无解的噩梦。
拥有骑兵的机动力,更拥有火枪兵的破坏力和远射能力,这种兵种,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
火药武器,特别是火炮的集中使用,将会使得战争的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火炮可以远在敌人的射程范围之外,甚至是在敌人的冲锋范围之后就可以发起令人绝望的攻击,而火枪兵的三排叠射,可以击大地杀伤扑上来的敌人。
至于枪骑兵,绝对是骚扰敌后,空袭敌军的最佳兵种。而且如果是大规模的话,不但可以采用游击战术,在危机的关头,照样可以弃枪用刀,向敌人发起骑兵惯用的集团冲锋。
终于结束之后,我们这一行人纵马奔行至炮击靶场欣赏战果,别说是皮甲,就算是板链复合甲和重装板甲上都留下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狰狞破口。而有些损坏严重的铠甲直接就变成了废铁一堆,几乎看不出原本该有的形状。
整个靶位所在,除了没被炮弹波及到的地区外,到处都是倒伏的靶子,而且多是碎裂成各种形状的。
看得所有人都牙疼似地可劲地吸气。“乖乖,天雷之威难及也。”一名文臣文诌诌地来上了这么一句,不过没有人笑话他酸,因为所有人都觉得他说得很对,天雷怕是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而另外两个靶场的情况是要好得多,至少不像火炮那么破坏力恐怖,但是这些燧发枪却都给草靶上的铠甲留下了一个个漆黑的弹孔。重装板甲上,有不少的凹陷,也有被破开的弹孔。
这让所有人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重装板甲,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防御装备,无法抵挡火炮这种恐怖的重型火药武器还能理解,但是却居然也无法抵挡单人持有的燧发枪地攻击,这如何让人不惊。
“一百米到一百三十米的距离可以击穿,而在一百三十米以后,无法击穿。”屈突诠站在旁边,站得标直解释道,不过那一脸的兴奋与光彩,看得出来他很为自己的部下感到骄傲。
“而火炮却可以在三里之外,将敌人尽数肆虐于炮火之下,这样的战争,实在是没得打。”罗士信连连摇头,一脸感慨,仿佛感觉到像他们这种喜欢耍肌肉,喜欢玩斩将夺旗的武将,在这样的武器面前,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办法可想。
“天哪,若是我华夏的军队,不,一半军队使用这样的火药武器,天下间,谁也不会是我们的对手。”韩世谔揉着自己那发僵的嘴脸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里,仅仅只是禁卫军火器团的一半人马进行的表演。禁卫军火器营共有六个营,一个炮兵营,一个枪骑兵营,三个胸甲步枪营。另外还有一个辎重营。
“诸位卿家,觉得这火器如何?”我看着那些稀巴烂的靶子和铠甲,扫了一眼这些深有感触的朝庭重臣问道。
“火器犀利,非人力可及也。”孔颖达摇了摇头沉重地道。
“大凶之物,切切不可落入心怀异志者之手。”杜如晦紧皱起了眉头如此表达道,他的话立刻得到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杜卿此言甚善所以,朕一直都很小心,火器研究所本部都由禁卫军的特别行动部门控制。”我点了点头解释道。
“陛下,这些装备何时才能够装备军队?”罗士信眼巴巴地瞅着那已经集合列队完毕的禁卫军火器团,眼中的贪婪与占有让他的脸都有些扭曲变形。
“今年年底,火炮或许还能够再装备这样一个炮兵营。”我看着禁卫军火器团,很是骄傲地道。“至于这种后装式发射圆锥弹头的燧发枪,目前正在培训工人,预计需要两个月之后,才能够加入试生产……到时候若是全力开工的话,大约每个月可以生产一千七百只,火炮五门。”
“才这么点?”韩世谔挠了挠毛绒绒的下巴一脸不满地道。这话让我很是无语地瞪了这家伙一眼。“才这么点?你知道不知道,光是一个压膛技术,就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和物力才弄出了水机压膛机?每一杆火枪都有超过一百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至少需要十到十五人在操作……”
本公子怒了,瞪起了眼睛就唾沫星子横飞地朝着这家伙道。听得一大票的朝庭重臣都连连砸舌。
“也就是说,想要每个月生产一千七百只这样的火器,就需要两千多名厂人才足够?”看到我点了点头,房玄龄不由得咧了咧嘴。“一百多道工序,居然这么复杂?”
“这是自然,为了保证枪械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从开始研发火枪至今,已经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单单是枪管,从开始研制,到确定型号,就足足耗费了超过五千根钢管。当然,日后这些工人若是都成为熟练工之后,每个月的产量可再提升一倍。”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叹道。钱啊,都是用钱砸出来的。
从开始研制火枪,到现如今,总耗资超过了四百八十万贯之数,这绝对是本公子穿越以来,投资最大的一笔。而且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笔投资。
就连平时都不管我搞什么投资的娘亲也颇有怨言,花好几百万贯扔进去,而且还是一年几十上百万贯的扔,怕也就只有本公子这位熟知历史明白火药武器对于时代的进步和对于维护农耕文明重要作用的穿越者才会也才敢这么干。
正是因为大笔的投入,所以,才能够研制出这些超过了这个时代近千年的优秀火药武器,哪怕是放到十九世纪,都绝对是属于顶尖的武器。
火炮在支援作战方面和远程打击方面的威力是有目共睹的,或者说燧发枪虽然也很难抵挡,但是,燧发枪是属于单兵武器,杀伤力和杀伤范围都远远逊色于火炮,所以,给人的感觉还不是太过强烈,毕竟弓弩之物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但是火炮,这种远在数里外,就很有可能被火炮炮弹从天而降的恐惧感,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了的。
若是未来真的大规模造枪造炮的话,是可以将其中的一部份不重要的零部件进行外包,例如枪托,例如燧发装置,又或者是液压复退装置等。
如此一来这个两千五百人的工厂的武器产量还能够再提高三成,就连火炮,都可以上升到每月十门,但问题是黄铜仍旧缺乏,所以我很期盼早日修通铁路。到了那个时候,只要吕宋岛的黄铜运抵交趾,一天之后,就能够抵达长安南的军械厂。
魏征等人提出更严格地加强对于火药武器研发和生产工作的监控。而韦云起等人更关系的是,什么时候才能够让军队换装这等超越时代的武器装备。
另外,我也告诉了他们,火药武器虽然强悍,威力无匹,但是,这种武器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后期保养较贵,而且,较之冷兵器而言,还有一个受潮问题。
虽然已经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了限制和保存,但是火药受潮仍旧是个大问题,不过比起最开始的火药储藏而言,现如今已经好了不少。经过细细研磨,表面极其光滑的火药颗粒又被送进石墨桶里裹上了一层薄薄的石墨粉。
完全不会影响火药的质量,却又能够保证火药的耐潮性增加,再加上一般被包裹在带夹层的油纸内,经过了这样的处理之后,放置时间最长的火药超过了五年仍旧能够使用。
这样的保质期虽然比不上后世,记得似乎在二十一世纪的乌克兰混乱时间开有人使用二战时期的炮弹,那种防潮性能实在是令人汗颜,但问题是我所处的年代,可是比他们早一千多年的时间,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防潮性能已经很了不得了。
演习之后,慰问勉励了一番这些参加演习的军队之后,直接就在方才的平台之上,开始了一场紧急召开的会议。那就是关于如何保证火药武器保密和安全工作的会议。
在会议上,我直接告诉了这些朝庭重臣火药武器的优势和缺点,优点就是射程远,威力大,杀伤力强,并且不会像弓箭一般,受体力的限制。
而其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火药武器容易受潮,不过现如今经过了几年的研究和改良之后,受潮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解决,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补给。
有别于冷兵器,火药武器必须使用弹药,缺了弹药,所有的燧发枪都只能充当长矛,而且还是很短的长矛。至于火炮,没有了弹药,拿来砸人都扛不动。
但是,它的这个缺点,恰好有利于朝庭控制军队。军队如果发生叛乱,那么就断掉弹药供应,他们手中的武器就已与废铁无异。当这些真是就算重臣们听到了缺点时尚且显得忧郁,但当听了我的分析之后,都露出了一副如释重负地表情。
第七百四十一章 让人不省心的婆娘
的确,每一个朝代最害怕的就是叛乱。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夺取天下之前,就严格地要求将军队训练成人民的军队,长期的灌输和严格的军纪,方才让这只军队成为华夏帝国的钢铁之师。
而不是会随时向着自己的人民和国家挥刀的叛乱份子。但即便如此,人无近忧,必有远虑。所以,火药武器的这个缺点,正好形成了朝庭掌控军队的又一重点。
接下来,军方将领向我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早日换装这等武器装备的要求。
对于他们的想法,本公子只能白眼以对。本公子先扳着手指头细数了燧发枪和火炮的成本,要远远高过百炼横刀和大型车弩,哪怕是几经改良之后,一柄燧发枪的总成本也相当于三把横刀。
而这种武器是绝对禁止向外售卖的。每一把武器上面都有编号,并且火器团有着严格的火器使用与保管条例,就是生怕被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个人获得。
不过,经过了讨论之后,还是做出了决定,等长安至延安郡的铁路修通之后,试行蒸汽机车,若是其运载量和速度都远超马车的话,那么,首先就要修通长安至交趾的铁路,以便让南方的各种贵重金属运输至长安。
另外,韦云起作出了提议,希望能够在南方地区建设一个火药厂,未来最好在南方地区建设一个军械厂,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动力的消耗,使得华夏帝国南洋诸岛的军队能够更快的获得武器装备的补给。
对于我表示同意,不过,最少也要等到长安至交趾的铁路修通,优先满足长安的国家主要军械厂的供应能力之后再来考虑这个问题。而在这期间,预计会有五年的时间。
而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将会先将禁卫军火器团升级为特种试验师,人数一万五千七百多人。其中,将会有八千胸甲火枪兵,三千胸甲火枪骑兵,另外还有一个由一百门火炮和一千名胸甲火枪骑兵组成的炮兵加强团。
这一千名胸甲火枪兵自然是为了保护炮兵阵地的护卫,有了他们在,等闲三五千人根本无法近逼炮兵阵地,哪怕是敌人再多,他们也能够为炮兵们拖延出时间作好准备又或者是安全撤离。
毕竟,所有的炮兵也全是骑马的,而火炮和炮弹也全靠马拉前行,所以机动力极为强大,甚至还强于步兵。
一想到能够组建一只完全有热兵器组成的军队,想想就让人觉得要滴口水,到了那个时候,天下还有何人可敌,妈蛋的,老子打遍欧亚非拉怕也是寂寞如雪。
“我的小祖宗,算我怕了你了,你说你都这么大的肚子了,居然还跟着那俩丫去去坐滑杆?”本公子浑身无力地倒在了椅子上,看着旁边一脸晕红玩出了一身汗水的瑶光妹子,差点绝望地一个狮子摆头昏倒在地上。
“夫君小点声,一会让婆婆听到了,妾身可吃罪不起。”瑶光赶紧窜上来伸手盖住了我的嘴讨好地笑道。明媚的眼波,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那样的清冽。
“你还知道吃罪不起?”本公子把瑶光的手拔开之后翻了个白眼,看着她那已经挺起来的肚子,心疼地道:“都多大的人了,怀着身子也不知道注意下,万一出了什么事,你怎么跟自己交待?”
本公子涛涛不绝的牢骚让瑶光妹子变得垂头丧气起来,挤出了一脸讨好地笑容小声地道:“好了夫君,妾身听你的就是了,可千万别让婆婆和我娘知道哦?”
“小东西,下次可不许了,活动是可以活动,但是不能由着那两个小丫头片子的性子来。”我板起了脸,捏了捏瑶光妹子娇俏的鼻子警告道。
“好啦好啦,妾身知道了,下次一定不会再让你看到,呃,不是不是,我的意思其实是不会再做这些危险性的游戏。”瑶光赶紧举起了手作发誓状道。
看到她一本正经的模样我差点笑起来,不过还是强忍住,省得这婆娘给娇惯得都快蹬鼻子上脸了都。
“娘,您睡着了?”跟瑶光妹子聊了会,看到饭菜上了桌后,我走到了靠在椅子上欣赏着窗外的碧湖秋意的娘亲的身边小声地道。
“没有,怎么了四郎?”娘亲转过了头来冲我笑道。
“娘您这段时间可是有些不开心。”我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关切地道。
“哪有不开心了?不过是有些想五郎罢了。”娘亲摇了摇头,轻叹了一口气道。“身边突然少了这么个人,实在是有些不太适应。”
“娘亲,想他了就让他过来呗,让他带着吴氏一块过来看您。”我心疼地道。娘亲现如今身子骨是比原来好得多了,不过,这多愁善感的性子却是没办法扭转的。
“过些日子吧,老让老五和她媳妇东跑西颠的也不合适,唉……也不知道他们两口子现在怎么样,怀上了孩子没有,对了四郎,若是怀的是男娃,你说该叫啥名字?”
对着娘亲那双期盼的眼睛,本公子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娘您想得太远了点吧?”现如今才成亲多久?再说了就算怀了孩子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呢,娘亲都已经开始想着给小家伙取名字了都,我晕。
“不急?你那两个哥哥不争气,如今,咱们长孙家,可就你和你弟弟,而今……”娘亲看了眼我那两个婆娘,把声音压低了些。“你就是俩闺女,都还没有个子嗣,娘能不着急吗?”
我吭哧吭哧半天,却不知道该如何来表达俺对娘亲的敬仰,咱才多大,问题是在娘亲的眼里边就好歹我已经成为了像宏基兄那产的岳父命。
“娘,这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嘛是不?事实已经证明你的这俩媳妇不是不会生,而且这才几年就仨了……李元芳那小子这么些年也才俩,是不娘亲?”
“你那宏基兄都十来个了你怎么不去比?”娘亲相当犀利地瞪了我一眼,而她拿来对比的对象简直就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出来的国民岳父级别的人物。
大闺女已经超过十六了,之前刚娶的一房小妾才十五岁出头,对于这种禽兽,本公子只能仰视皆鄙视。
“娘,您可得想好了,您真愿孩儿跟宏基兄一般当一辈子的岳父?”本公子砸了砸嘴,赔着笑脸说道。
娘亲两眼犯晕,想来一想到自己跟前十七八个孙女的场面,坚决地摇了摇头。“那可不行,再怎么的,总得有人来传承家业才是,你可是皇帝,总不能没有子嗣对吧?”
“娘,说真的,咱们家肯定会有的。”本公子以最肯定最坚定地声音和表情向着娘亲作出了保证。
“唉,娘就在等等吧,看看有没有看到孙儿的那一天。”娘亲一脸哀怨状地叹了口气。我知道至少有大半是装的,最主要还是希望我这个当儿子的加油努力,争取早日抱上一个大胖小子,也好让她满足一下当奶奶的心愿。
最重要的是我这个儿子能够有个皇太子,如此一来,她才觉得能向我那九泉之下的父亲有所交待。
数日之后,本公子又带着一大票的文臣武将前往第二次修整改造完毕的英灵殿参观,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南的英灵殿,距离英灵殿所在尚有数里远时,便能够看到一个建筑群从龙首原的山脚处一直延伸向山顶而去。
占地怕是几乎将大半个龙首原都囊括了下来。这里片土地,是专门划给华夏的英烈,还有皇家陵寝以及诸位优秀的朝庭重臣未来的墓地。所以地盘自然很大,再加上龙首原这一片原本就没有什么人烟,只是有一些荒地。
自然或直接掏钱买又或者是土地置换,将整个龙首原都给拿了下来。经过了几年的修缮和建筑,已然形成了大规模的建筑群。这一路之上,还见到了不少的人顺着这条前往英灵殿的宽阔水泥直道往来。
这其中,就有不少的文人士子,又或者是正在休假的将士们,正前往英灵殿,或缅怀,或吊唁。那些文人士子对于我们这一行人,也就是匆匆看了一眼,继续走他们的。
至于那些军人,在看到了我们这一行人后,凡是认出了队伍中有熟悉的将军的军人都赶紧肃立敬礼,而我们也同样回礼策马而过。
行了约两刻钟,总算是来到了正门处,而这里的正门连同基脚共高达五丈,而在正门前是一个长和宽都为三里的广场。在接近大门处,有一个高耸的旗台,旗台正中自然是一根旗杆,上面,一面血红色的华夏帝国国旗正在迎风飘扬。
而旗台附近聚集着不少的人,正冲着这面旗帜指指点点不已。主要还是这面旗帜与过去的华夏历朝历代的旗帜都有所不同。不再写着汉字,而是以图案来表示了华夏帝国的四个阶层:士农工商。
总之第一面国旗就挂在了这里,而在国旗后面,是一座巨大的群体雕塑,最前方,是一位英姿勃勃披盔带甲的伟岸男儿立于马背上,手臂握剑,直指前方,直刺向远方。
第七百四十二章 多纳小妾开枝散叶?
而在他的身后,是飘扬的旗帜,而在他的左右与身后,是无数的华夏复兴军将士们呐喊着,挥手招呼着更多的同伴举起手中的武器一起向前。
极为生动,看到这组群体雕塑,让人如同置身于战场之上,令人想起那些热血沸腾的年代与岁月。而为首的那位骑士,自然是本公子。
嗯,雕的还真有七分相似,我很满意,嘿嘿嘿,本公子的面容,或许更的能够千年不改。小小地得意了一番之后,就招呼着诸位臣工与我一同通过了大门,在这广袤的建筑群内,已经供奉了超过两万名英勇牺牲的将士,另外还有先贤祠内,供奉着那些为国为民之大者。
走过了英灵殿的大门,就是几壁长廊,而这些长廊上,全都供奉着骨灰盒,这些,就是那两万多名英勇牺牲的将士。他们的籍贯,生辰,姓名,还有功勋,以及是在哪一场战斗牺牲的,都篆刻在骨灰盒前的汉白玉灵牌上。
虽然字很小,但是却都十分清晰,每一个英灵灵牌的前方,都摆着一个香炉,很多香炉里边都插着香,冉冉的烟气飘荡于空气中。
“我华夏立国至今,华夏复兴军的将士阵亡者共计有两万千七三百四十七人,他们都被供奉在此处。”房玄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有些灵位前,还有正在祭拜的家人或者是战友,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短短数载,就已经有数万将士长眠于此,实在令人悲伤。”马周听到了远处传来的低泣声,眼圈微微发红起来,这是一位感情十分丰富的人。
所有人都放轻了脚步,轻轻的慢慢地走过了这条长廊终于来到了中庭,而中庭,也就是先贤祠。里边供奉的正是过去经过了民众推举之后,经过了国民议会提交的那些人选。
周公、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孙子……靠,光是名字带“子”字的就超过了二十个,另外还有大量的耳闻能详的人物。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共计超过了一百八十五名。
每一位都有一尊塑像。神态各异,神形皆备,也亏得这些年工匠的地位提高,不然,想要弄出这一百来尊塑像,怕是耗时不知道要多久。
而武悼天王冉闵亦在其列,这位颁布了杀胡令一生只为华夏民族的生存而奋力斗争的志士,现如今正在这里,接受着香火的祭奠。只见他身上披挂着残破的铠甲,一手持剑驻地,另外一只手高举向天握拳而立。
目光怒视着苍穹,表情愤怒而不甘,还有浓浓的遗憾,似乎为自己未能够完全壮志而愤怒。我朝着他的塑像深深一礼,在未穿越之前,就听闻过杀胡令,听说过武悼天王。
但是,只是在网络上,才知道有这么一位本该史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却因其刚烈而永不妥协的态度,使得后来的朝代,都尽量地去淡化,但终究无法将其所带来的影响全部抹杀。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是喜欢这哥们。喜欢他的铮铮铁骨,永不屈服的精神和斗志,还有他敢于发布杀胡令的勇气。
欣赏过了这些先贤之后,继续向后行去,便看到了一个工地,百余名工人正在那里修建着建设。嗯,不用说,肯定是本公子未来呃屁之后的居所,也叫皇陵。
“龙首原地处两河交界之处,坐北朝南,实在是一块极佳的风水宝地。”袁天罡这老货在旁边一脸神棍状地念叨不已。
本公子翻了个白眼,对于什么风水宝地的话题,我听不懂也听不明白,不过说来,这里地势开阔,向南望去,可以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