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攻略-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可不许欺负你媳妇,若是老身知道了,非得收拾你不可。”

“娘亲您就放心好了,孩子不是那样的人。”老五无逸干笑了几声,目光直勾勾地落在俏脸嫣红的吴氏身上,头也不回地道。完全就是一副猪八戒看媳妇的傻样。看得本公子连连摇头,无垢妹子偷笑不已。

拜见了娘亲之后,自然是到跟我这位大伯打招呼,等这对新人朝着我行礼致意之后,我满意地点了点头。“老五记得好好的待你媳妇,你们夫妻,若是有什么困难,只管来找为兄。”

“……如今你已成亲,也算得上是成家立业的人了,别因为国事,而误了家事,也不能因为家事,而误了国事,知道吗?”

“四哥放心,小弟知道该怎么做的。”老五无逸朝着我肃容一礼答道。

“大伯放心,吴氏定操持好家中事务,不会让夫君为此烦忧的。”吴氏朝着我恭敬一礼之后,包含着绵绵情意的目光落在了老五无逸的脸庞上。

“大丫乖,来,叫叔母。”瑶光妹子搂着大丫走上前来,然后在大丫的耳边小声地道。

“叔母你好。”大丫很是乖巧地道,旁边的二丫也同样甜甜地叫了一声叔母,喜得吴氏都不知道该自生是好了都。

在这里又吃了顿饭,跟这对夫妻聊了会天之后,本公子携家带口的撤离了老五的府邸,回到了位于宫中的家里。至于娘亲,说是要好好的盯着老五,省得刚刚成亲的他干出啥子坏事。

这话听着怎么都觉得不顺耳。成亲了对婆娘干坏事那叫周公之礼,不干坏事,怕是娘亲您非急眼不可。当然话是不敢说出口的,只能由着娘亲自个。

反正从老五的府邸到宫中也不过就一两刻钟的时间,远不到哪。不过我还是吩咐了老五,一定要照看好娘亲,要是少了一根头发,本公子都要拿他是问。

老五殷切的站在府门外,看着我们远去的马车挥手送别。我挥手回应之后,缩回了马车里,看着那两个在马车榻床上玩耍的闺女,脸上的笑容不由得多了起来。

“夫君怎么了?”坐在我身侧的瑶光妹子靠了过来,头搁在了我的肩膀上,眯起了眼睛,怀孕之后,瑶光妹子显得很容易倦怠。

“没什么,只是觉得以后咱们的儿女,也会如老五一般去成家立业,都要离开的。”我伸手揽住了瑶光的香肩,嗅着她发丝的清香,很是感慨地道。

“夫君……”瑶光妹子抬起了头来,两眼亮晶晶地看着我,眼中,蕴酿着说不出来的情意。“夫君你真可爱。”

“嗯?”本公子一脸莫明奇妙。我又没装纯,更没有卖萌,啥时候变得可爱了,这婆娘不会是在埋汰俺这位优秀青年吧?

“咱们闺女这才多大,你就开始操心这事,莫非再过上两年,你连未出世的孙辈都要操心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瑶光妹子的纤指轻轻刮过了我的鼻尖笑道。

“呵呵,为夫这也是瞎操心,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等真到了那一天再说吧。”我捉住了瑶光的纤手轻轻一吻,份外轻松地道。那些事情,想得再多也没有什么用,何必去想,真到了该操心的时候再去操心不迟。

南边传来的好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吕宋岛已经被发现,并且目光已经勘探到两个巨型金铜矿,还有一个超大型铁矿,而煤矿也同样在当地勘察到了。据传回来的消息说,这里的煤矿质量也极为不错,适合用来炼焦之后冶炼金属。

对于这个消息,倒是很令人振奋,如此一来,吕宋岛上的各种矿藏就不需要运输到大陆或者是交趾之地再行冶炼,而可以直接在当地进行冶炼获取金属再运回大陆,如此一来,其所耗费人力和物力将会大大减轻。

目前,勘探工作犹在继续,不过之前曾经遇上了不少的土著部落,而这些土著都十分地野蛮和凶残,所以,目前暂任吕宋岛知事的吴有仁下令进行了清理工作。

嗯,所谓的清理工作就是将这些部落的反抗者一律干掉,并且将这些部落迁出森林,让他们加入到劳动建设大军当中。目前,已经收拾掉了十七个部落,获成年青壮三千七百人,老弱妇孺约五千八百余人。

这些人中,男人一律被扔去挖矿,要么建设道路,老弱妇女自然是去种田,至于小孩子,一律的进入了由军队建设的学校里边,学习汉语,学习汉字,学习汉文化。将这些土蛮的所为历史与文化完全消灭在了萌芽当中。取而代之的是华夏文化和华夏礼仪。

另外还有大批的和尚头子在这里宣讲什么是仁慈与和平还有友爱。让这些茹毛饮血的生番明白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优雅,什么是现代化,更让他们知道,他们原本就是华夏民族中的一只:百越人。

另外一个历史时空的殖民手段,本公子拿来经过了改良之后用在了这些土老冒的身上,能用多少用多少。

总之,要努力地同化和影响这些被占领地区的异族生番。不过说真的,吕宋岛上,还真是没有太多的人烟,这十七个部落,几乎是整个吕宋岛北部的人口总和。

而中南部地处平原,人口想来应该要多一些,不过,这么大片的岛屿,在这么丁点人,实在是令人心动之极,最重要的就是,这片土地在我的眼里,完全就是无主之地,不拽在手心,实在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

另外,除了吕宋岛之外,围绕着吕宋岛的南部周边,还连续发现了十来座大型岛屿,甚至在西南方向还发现了一座面积超过吕宋大岛的岛屿,上面有一个小国,号称婆罗,想来应该就是后世的加里曼丹岛了。

婆罗国这个名字的出现大约在南方朝时期的晋安帝隆安十四年,中国僧侣法显由印度求得佛法,回归中国途中经过南洋,曾有一提及耶婆提。

而中国和波罗国最早的通航纪录是出现在《梁书》里,公元五二零年,也就是梁武帝普通元年时,在中国古籍中,当时被称为渤泥、婆利、或婆罗,后来演变成婆罗乃,也就是后世的文莱一名。

不过,自古以来,华夏的远洋者,似乎都没有记载航线的习惯,所以,经常就是这样,等到了才发现,原本居然是老相识。不过婆罗国居然有人懂得汉语,一问才知,原本是江南沿海地区的望族,因为中原纷乱,波及江南之地,无奈之下,在族中有人发现了婆罗岛国之后,决定举族迁徙。

甚至有不少的汉人在波罗国中出仕为官。这倒真让探险队十分兴奋,借着这层关系见到了婆罗国国主,这位国主倒真是心慕中原,特别是在看到了探险船队送给他的礼物之后,好感值直接MAX,盛情款待了舰队一行,并且希望能不能找机会搭载他们的使团前往长安,看一看那些汉籍人士口中的天下第一伟城。

第七百三十四章 殖民时代正在来临

另外就是,这位婆罗国主,希望华夏帝国能够帮忙,婆罗国深受汉人的影响,所以在行为举止方面要远远好于这座大岛上的其他部族。而那些部族却时时为害,使得婆罗国经常受到袭击。

所以,希望华夏帝国能够帮助他们平安那些土蛮之乱。而身为探险队的队长,当年本公子身边的护卫之一的陈亮当即就向国主拍着胸口满口答应。

并且为了消除这位婆罗国主心头的疑惑,陈亮带着这位国主去亲眼看了下华夏帝国的探险舰队。虽然只是用来探险的,但是,都是两百五十吨到三百吨之间的巨舰。

至少看到这些远远比自家的茅草棚还要高大的战舰之后,婆罗国主的心完全落了地。

据言,婆罗国主的地盘,相比起这座大岛而言,也就是屁股大一块地,而其他地方,都是被那些尚未建立起国家,甚至还不知道怎么取火的食人生番所占据。

而陈亮,这位深深熟悉本公子吃肉不吐骨头性恪的前护卫要求婆罗国主签署宗主国与藩属国互助协议,那就是,我们帮助你们是可以的,但首先,打下来的地盘,都属于宗主国,另外,宗主国在婆罗国拥有驻军的权利,而宗主国的军队,有义务帮助婆罗国荡平一切反对势力,维护藩属国王室对国家的统治地位。

婆罗国主问计于国中诸多臣工之后,最终作出了决定,愿意与我华夏帝国的探险舰队草签下此协议,待婆罗国使节前往长安朝贡之后,将会向我,也就是伟大的华夏帝国皇帝陛下献上这份草签协议,由我过目盖上了玉玺之后,那么,这份协议才能生效。

就在我看得眉飞色舞,差点大声叫好的当口,却有不开眼的家伙窜了出来大声地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哦?卿为何如此说?”我有些好奇地打量过去,这哥们似乎是新来的,嗯,担当御史一角,御史也就是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汉朝御史统归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东汉末改刺史为州牧之前,汉朝的刺史也是监察官,也是御史的一种。

三国时,曹魏于殿中省置殿中侍御史,掌记录朝廷动静,纠弹百官朝仪。西晋时期御史名目很多,开后代专门职务御史的先河,有督运御史、符节御史、检校御史等。而前隋时,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与殿中、治书两侍御史并立。

一句话就是看谁违法乱纪啥的,他们就会跳出来纠正,倒不想,这会子居然有人跳出来说不可?问题是我这位华夏帝国皇帝陛下没有要求谁来议什么事啊,只不过跟大伙分享了一则好消息罢了,这家伙怎么就跳了出来,一副心痛欲绝,准备要挖心掏肺的模样?

“臣请陛下治陈亮擅专之罪。”这位御史站起了身来,朝着我一脸正气地道。“陛下,陈将军未禀报于朝庭便擅作主张与藩属之国签定条约,此乃擅专之罪也。”

看着这家伙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再看周围原本一脸喜色现在却变得尴尬的诸多朝庭重臣,本公子深吸了一口气。虽然很想跳上去踹这家伙一脚,但是他却没有错,或者说,陈亮这厮的做法,的确欠妥。

因为我的确没有下旨,许以探险队便宜行事之权,也不对,我允许他们去占领去探索,偏偏就没有想到会与这些土著国家会发生交集。

除了陈亮,本公子过去的亲卫之中,很多人都被我派到了南方,成为了这些探险队的头目,为啥?就是因为他们了解我这位华夏帝国皇帝有多么的迫切想要当殖民帝国主义的首脑。

多么的希望从那些陌生之地,获取华夏帝国所稀缺的资源,更加的希望能够看到一大片一大片陌生而又肥沃的土地,将他们占为已有,让这些地盘,都成为华夏帝国子民的安居乐业之所。

正是因为他们长时间的耳渲目染,已经将本公子所开创所发展的殖民主义深深地植根于脑海之中,所以,让他们去干另外一个历史时空西蛮子殖民大航海时代所干的那些事,非他们不可,也只有他们最适合。

沉吟了半晌,我冲这位御史点了点头。“卿之言甚是有理,不过,有一点,朕要先说明,在陈卿等人往南海而去之时,朕就曾再三交待尔等,定要设法为国谋利,倒没想到,南蛮诸岛之上,倒也有心慕人华夏,愿意入藩之部落。”

听到了我这话,在场的文武大臣也纷纷颔首以示认同。而看到了那名御史还欲开口,我笑着摆了摆手道。“不过,那只是朕私下对他们的叮嘱,未曾落于纸张之上,故尔,的确有违国之法纪。这样吧,朕决定,陈亮降职四级,记大过一次,以观后效。当然,因为与波罗国打交道的,乃是陈卿,若是我们就此夺其职,那么,必会引得新藩惶恐,故尔,朕以为,继续让其暂领原职的好。”

说完了对于陈亮的处份,我吐了一口胸中浊气,朝着殿中诸文武笑道。“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陛下如此处置甚善,臣附议。”那位御史满意地拜倒在阶前高声应道。接着,一大票的文武大臣皆拜倒于地。不过,好些武将却都鬼鬼崇崇的左瞧右瞅,而且瞄向这位御史的神色怎么看都不怎么善良。

“陈卿的错,再于国尚未有策,其就擅自作主。但是有人敢说他做错了吗?”我抬手虚扶让诸文武都起身之后,又来了一个但是。

“陈卿的做法,不但利于让远在大洋之外的南蛮之国,亦知我华夏之威名,更知我华夏之仁爱……诸位卿家,陈亮可有功劳?”

“陛下,陈少校的确有功劳,可是,国法大于天,法不可容情,不可徇私。”这个时候,魏征站了出来,朝着我深施了一礼道。

“朕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会为陈卿可惜,此事,其实应该怪朕才是,若是朕能够考虑得周全一些,那么,陈卿也不至……”我叹了一口气坐到了御案后。“传朕旨意,所有探险队之首领,皆有临机决断之权,只要是于国有利,于国有功者,事后,皆不会追究其责。”

听得此言,殿中文武皆尽震惊,武将一个二个的脸上全露出了惊喜之色,而文臣则相顾骇然。

老舅皱着眉头也窜了出来走到了魏征的身边朝着我进言道:“陛下,授于诸军以临机决断之权,臣无话可说,但是,终究是还需要有个限制才是,不然……”

“舅父的心意,朕很清楚,当然,不会追究其责,是有一个附加条件的,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尔等可听明白了?”我点了点头,明白舅父是啥意思,就是怕那一大票的老兵痞跑去出杀人放火,然后摆出了一副呕心泣血为国为民的表情。“……我华夏既然想要开发更辽阔的土地,那么就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力为我华夏帝国打造基础。明白吗?”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韩世谔喜不自胜地当先窜了过来纳头便拜,然后一票文武皆尽拜伏于地,高唱赞歌。

这样是不好滴,但问题是,我很清楚,想要真正的同化异族,那么就必须首先让那些民族感到害怕与敬畏才行。所以,为了向大臣们表示,本公子也是一位仁善的君主,特地在此加上了这么一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前提。另外还提醒了这些武将,就算是想要获得更辽阔的土地,那也得先有人来为华夏帝国的子民去干那些脏活苦活,去搞先期建设才是。

总不能让移民过去的华夏百姓自己还得去动手修路挖矿吧?如今,华夏帝国境内干挖矿活计的几乎全是战俘,就连流民也很少见了。

最终,文臣虽然还是有些牢骚,但也没办法说太多,毕竟我已经表明了态度,但是,这些个老兵痞日后窜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正要发毛挥起屠刀,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当然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还是集中在吕宋岛上,等到把吕宋岛开发建设好之后,再去慢慢地探索其他岛屿不迟。因为我已经决定,把吕宋岛这座建设成为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是可以支撑未来探索南洋地区和澳大利亚的中转站。

至于婆罗国所在的大岛嘛,就全当是练兵之所,嗯,可以先期训练一只适合从林战的华夏帝国远征军,未来,才能够将南洋诸岛完全地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这个意见,很快就获得了所有武将的全力支持,认为我的做法是对华夏帝国掌控南洋诸岛的有力保证。另外就是,成立了华夏帝国的第一只远洋舰队,就由现如今的交趾舰队主帅周绍基将会担任南洋舰队总指挥。

而目前周绍基的老弟周绍范是韩城水师的总指挥,哥俩对于水战都颇有两把刷子,所以,把水师交给他们,我很放心。

另外我还下旨,除了在交趾和海南岛之外,另外还要在婆罗国所在的大岛、吕宋岛上兴建永久性水泥码头。便于以后向这些地区移民和运输矿藏以及贸易。

第七百三十五章 波斯想来做生意?

现如今,从各个探险队所带回来的东西是越来越多,各种的香料,更是深受华夏帝国老百姓们和商人们的欢迎,还有那些矿藏,更是受到了朝庭的热烈欢迎。

而现如今,华夏帝国的舆论宣传在这一方面起到了极为良好的作用,总之成日宣传南洋诸岛的美好,倒真是令不少人生起了去看一看的愿望。嗯,这还是在作读者调查时得到的结果。

为了这样的目标,交通必须先搞上去才行。不然,漫长的旅途,会让人丧失掉所有的激情,就像当年俺小时候跟着我爹去北京玩似的,光是坐火车,就足足坐了两天两夜,别说走道了,就连厕所里边都挤满了人,那场面,到现在想起来还令我不寒而栗。

那以后,打死我我也不愿意去挤那该死的火车,却又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坐在火车里吭哧吭哧地练憋大小便神功。

而现如今,华夏帝国的人口还是很稀少,远远比不上后世上哪都是人挤挤的情况,记得特别是节假日出去旅行的时候,特别是旅游区里边,那简直就是上哪都跟去逛东市和西市似的,哪都挤。

买门票挤,买冰棍挤,就连挤厕所都挤,妈蛋的,记得有次窜故宫里边玩,当时老子正好肚子不舒服,要不是前面有个哥们看本公子脸色惨白,很是礼貌地让我先,怕是本公子很有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现场直播。

到现在想想都还觉得汗颜,这就是为什么本公子强烈要求长安的社会卫生环境必须做到位的原因,每个坊都有公厕,而东市和西市更是要求每个商户都要建造耐所,并且在东西两市里,各自建设了四座公厕。

就是为了防止某些因为找不到厕所的人为了解决内急问题而不得不随地大小便。我相信谁也不知道把大小便拉在大庭广众之下。除非是在迫于无奈之下,当然,喝酒多了发妖病的人自然不算在内。

为了美化长安,为了保证长安所有的街道都不会有大小便的污渍,所以建设了那么多的公共厕所。说实话,效果相当的不错,至少我刚刚挥军直入长安城时,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马粪、牛屎、还有人类的到此一游痕迹。

但是现如今,所有牛马车,都装上了粪兜,当然,畜生随地嘘嘘,这实在是没办法阻止,但至少不会现出现这里一坨黄灿灿,那里一坨绿幽幽的境象了。

如果说,从长安到交趾之地只需要一天的时间,然后从交趾乘船至吕宋岛只需要花上两天的时间,这样的话,相信会有无数人有精神也有兴趣去欣赏欣赏南疆风光。

从江南来的情报,已然越来越明确,李子通的确已有了退意,或者说已经对于自己的处境有了较为明智的了解,很清楚,自己已经无法在此长久的立足。

就在三个月之前,李子通手下大将方淑祥领军三万,乘船渡海,直入琉球群岛,连续占领十一岛,将岛上的部落或征服,或收买,并且开始在琉球群岛上大肆修建码头,以作迎接李子通大军的准备。

而李子通在收到了方淑祥的来信之后,便开始组织百姓,乘船渡海以往琉球而去。而在我的暗中授意之下,华夏帝国的水师和海军都未阻拦,甚至还默许那些海商去运送江南百姓前往琉球诸岛。

为啥?还不就是为了未来的移民打好基础。要知道,本公子可没办法像李子通这些恶人一般拿着皮鞭就把人赶上船,因为华夏帝国需要遵纪守法,所以这样的招我们是没办法去用。

但是,李子通移民琉球,对于我华夏帝国而言,简直就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这样到时候我们更有理由前往和占据琉球诸岛。

前些日子,从西方传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波斯人很是不满大食对他们的传教侵蚀,意欲进攻大食,却不料,被大食人狠狠收拾了一顿,损失了将近十万人马,这个消息,让拜占庭与波斯人都大为惊恐,怎么也想不到,一个二十多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组织,如今居然扶摇直上,有了能够与欧亚交界的两大强国抗衡的实力。

而我们的使节商团,已经拜见了波斯帝国的国王,向他赠送了华夏帝国的一批礼物,里边,有一块大约半尺见方的玻璃镜子,直接被波斯国王视若珍宝。

另外,美丽而奢华的玻璃酒具,更是让波斯帝国臣工全都瞪起了发绿的眼珠子,还有那华美而又冰凉的丝绸,洁白细腻得犹如羊脂玉一般的瓷器,更有那精良而又强大的钢弩,还有那丝毫不逊色于大马士革钢的华夏百炼钢刀。

另外,华夏帝国所出品的全身重装板甲出现在波斯帝国眼前时,波斯人完全被这种可怖的,犹如钢铁堡垒一般的人型重铠所震撼,就算是波斯武将用他那柄可以切金断玉的弯刀奋力地劈下去,也仅仅只在板甲的表面上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白痕。

看到了这一幕,婆斯帝国的臣工全都被震撼得半天无语。波斯国王直接就向使节询问起了华夏帝国是否愿意与波斯人成为朋友,开展双边贸易往来。

对此我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早就已经相中了波斯帝国这个金主,早就唾涎中东地区的矿产的本公子要是不答应,那除非是神经错乱。

而西突厥现如今正跟我们通过西域走廊做贸易做得不亦乐呼,如今铁路已经在建,但是,铁路最主要还是针对远途和超远途。中近距离的出行,相信有钱人更喜欢便利的自家马车。

现如今,对于马匹的使用,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只向民间出售弩马,就连退役的军马,也在售卖之列。现如今的华夏帝国子民是越来越富裕,所以出行的工具自然也变得高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关中地区进行了集中型农业,使得马匹的使用量大增,而集中型农业的出现,不但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农田里边解放出来,进入到工厂、商店等各行各业当中。

现如今,华夏帝国的关中、延安地区,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到了关中地区总人口的一半。而光是长安周边的各大工厂,其工人人数就达到了一百三十万。

这绝对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在十年之前,隋朝时期从事农业的人口达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而现如今,却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五十,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跨越。

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的原因,例如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的涌入,以及关中经历了战乱之后的土地再分配等影响。

而像巴蜀地区农业人口虽然下降了许多,但是仍旧有将近百分之七十为农业人口,毕竟巴蜀地区开发时间尚短,大多数老百姓仍旧觉得从地里边刨食更实在一点。

倒是西秦与河西地区,因为地广人稀,所以大量的采用集中农业,使这里的农业人口数量维持在六成左右。

提高工商业人口比例,也就相当于是解放了更多的生产力。而农业集中化生产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减少了农业人口,在官方的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之下,这些得到了专业培训的农人也渐渐地明白了新的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好处,反而使得农业的产量获得了较大的提高。

另外在岭南地区,不少产量低,但是味道较好,口感极佳的稻米也被保留了下来,这些稻米,自然会成为高档主食,专供那些有钱人,价格方面自然要比普通的稻米高得不少。

但问题是,像我这样嘴叨的人,宁可多花点钱,也不愿意吃那种没有太好口感的稻米。

而交趾一带的人口,已经从过去的三十五万,激增到了超过百万,其中汉人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而现如今,被程咬金这货所控制的地区,已经成为了华夏帝国的又一粮仓,这里一年三熟的粮食,激发了老百姓们极大的热情。

重要的是这里的税赋前五年完全免税,五年之后,只是半税。想想吧,一亩地,只需要缴纳过去的二分之一,但是,这里的产出,却是过去的三倍。这如何让人不动心?

除了一部份汉人是直接从关中地区被派过来的外,还有一部份是从巴蜀而来,不过大部份都是从岭南之地过来的,毕竟岭南之地山多水深,老百姓们很难获得足够的良田种植粮食。

所以,岭南地区的老百姓是相当贫困的,但是到了交趾这里则完全不同,喜欢继续做农活的,分派土地,税赋极低,喜欢干工人的也行,反正交趾地区大建设正好需要劳力。

另外就是,在各郡县都已经建立起了国立蒙学。每间蒙学可容纳超过五千名学子入读。这在之前的所有朝代都是前所未有的。过去,更讲究的是门第之别,但是,本公子不理会那些玩意,或许说勋贵世家的影响力,在华夏帝国内部,已经降至了冰点。

我承认这些勋贵世家给华夏帝国带来了大量的人材,但是,这些勋贵世家多次试图想要通过这些人来影响到朝庭的各种政策,不过,最终他们的想法都没能获得成功。

第七百三十六章 婆罗国的来使

或者说,在本公子这样执意变革的强权人物跟前,在我这样能够为绝大多数人带来足够的利益的领导人面前,在我这样懂得如何去操纵舆论导向的优秀人材跟前,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都变成了无根之水。

除了泛起些许的小浪花之外,根本无法对帝国造成什么大的影响。最多也就是自家人蹲在一块哭泣悲伤世家门阀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

一个月之后,婆罗国使节抵达了长安,这位来自王宫都是由茅草和木头兴建的婆罗国使节从一开始内心就充满了震撼。登上了那艘由探险舰队派出的造型奇特,看似低矮,实则也远远比他们的房舍要高出许多的长形战舰,然后因为是顺风,所以只花了九天不到的功夫就抵达了交趾港,然后乘上了四轮驿车,顺着那灰白色的水泥直道朝着长安而来。

这一路上,所见所闻,让这位婆罗国使和他的下属们差点疯了。交趾港处,更巨型的战舰,让他们黯然无语,前来接待他们的华夏帝国军方将士那崭新银亮的铠甲,更是让他们差点直接滴出了口水,还有港口附近那些高约三四层的水泥砖石楼房。

至于那宽度足够四马车马并排行驶,长度超过两千里的灰白色坚硬如岩石的整洁水泥直道路。更是让他们难以置信,这得耗费多少的人力和物力。

当听说华夏帝国目光正在从事道路建设及相关产业的人数达到百万时,其中的副使,土生土长的婆罗国国王的第三王子直接就一个狮子摆头昏了过去。

整个婆罗国的人口也就是七八十万,远远超过周边那些最大也才万余人出头的部落。而现如今听说光是从事道路建设方面工作的工人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他们国家的人口总数,的确把人吓昏迷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漫长而坡度平缓的水泥直道,一直从交趾之地,延伸到长安,而在这其中,他们还跨越了超过十座,长度超过两里路的山洞,并且还看到架在两山之间,距离山谷谷底超过五十米的桥梁。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只能一个劲的感慨,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而这些驿车,是专供长途行驶的驿车,上面还准备有床铺和被褥,甚至还有专门的马桶以供使用。

每隔百里,都会有一座驿站,在那里,都会有马匹可以供马车更换,也有旅馆,供那些在马车上无法熟睡的客人休息。另外,还有食物供应。

虽然多是饶饼、面条,腌黄瓜、腌白菜之条的易储耐储食物,但是,能够有吃的,已经很不错了,重要的是价格也不贵。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