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攻略-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昧钊送床健5⒉环涟强释竦谩
例如高昌,就从我们的手中购得了重装板甲五百具,而每一具重装板甲的售价是一千贯,光是五百具,就耗资五十万贯,而成本呢?从铁矿石到变成精良的铠甲,总造价不会超过五十贯。
这其中的利润,简直令人发指,高昌国拿来了十万斤铜和一千斤黄金和其他东西来交换。除了高昌之外,其他诸国也或多或少地购买了一些这样的护甲。
按照他们的想法是,这样的铠甲,很适合献给国主,又或者是那些将军们穿戴,至少在防护性上远远强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一种铠甲。
至于他们想购买的板链复合甲,骚瑞,这玩意不卖。别看板链复合甲的防御力略逊色于重装板甲,但问题是这种铠甲的重量却轻了许多,而且移动、做动作都更灵活。
唯一令人较为遗憾的就是链甲的工序较为复杂,不过现如今拉丝技术已经成功,所以最麻烦的工序只是如何编织链甲。
这种足够轻便,防御力足够强大的铠甲是华夏帝国复兴军野战军目前的制式铠甲,而重装板甲,主要就是配给重装骑兵和陌刀手这两只特殊部队的。
重装板甲的防御力可以称之天下无敌,但是其重量和灵活性不是一般的士兵可以长时间运用得了的。所以,这种重装板甲,用以外销。
防御再好又能如何?这些土蛮子们有韩城马吗?再说了,就算是这些异国全都装备了这种铠甲也没关系,我华夏帝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组建起全火器部队。
不论是火炮、火枪、手雷、地雷,这些威力强大,穿透力强悍的火药武器,都将会成为冷兵器使用者的梦魇。
大量的出售武器装备,其附加值绝对不亚于奢侈品贸易。一开始,只是售卖老旧武器给中原诸雄,现如今,更多的是售卖给周边诸国,今岁,光是武器贸易,已经收获了近三百万贯的利润。
未来,预计今年一年,光是武器贸易的收益应该在五百万贯出头,若是华夏帝国的出口武器打响了名头,相信未来每年武器贸易所获得的利润,都不会小于这个数。
要知道,华夏帝国周边的藩国实在是太多了点,每个国家虽然贡献不多,但是积少成多下来,就必将会形成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我已经派出了商人,带着华夏帝国的铠甲和武器样品,前往波斯大食之地。相信,等那些人看到了这种武器的锋锐,还有铠甲的防护性之后,一定会来进行采购。
而到了那个时候,不论是陆路贸易还是海上贸易,都可以远行至中亚又或者是亚非交界之地。
嗯,现在已经有探险船队的船只在二月初就已经穿过了马六甲海峡,正在向着西方进发,不过,由于担心夏秋季的台风,再加上需要绘制航海图,所以只能且停且走。预计要到今年年末时,方能够返航。
他们的目标是天竺半岛西部,那些波斯人口中红色的海洋,也就是红海,位于后世的阿拉伯半岛与非洲的交界。当然是我让他们去的,红海的北端,距离地中海仅仅有一百七十多公里。
这一片土地,将会在未来,成为华夏帝国的飞地,在这之前,自然以航海贸易的名义前来探路。
历史上,这里就是苏伊士运河这条运河的所在,当苏伊士运河出现后,使得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
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和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一万一千七百七十一英里,而经苏伊士运河的距离仅一千六百九十八英里,节约86%的距离。
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通过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实现运输。但是这样仍旧太过费力,所以在一八五九年开始修建,直到一八七零年开始使用,一共花了十年的时间,而光是倒在这项工程路途上的阿拉伯人就达到了十二万之数。
现如今,只是去查探,最主要还是为了开展与阿拉伯和大食的贸易,毕竟,海运的运输量,远远比陆路运输高得多,至少在开没有开通铁路运输以前是这样的。
我一面畅想着未来,一面听着冶炼厂的负责人带着我们参观正在修建的工地。“……我们现如今有两个日产五十吨的平炉已经开工了,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完工。”
“也就是说等到了明年年初的时候,加上老式的冶炼炉,我们这个冶炼厂的日产能将超过两百五十吨。年产量可达九万一千二百五十吨钢材。”
“我们现如今的钢材,除了用以打造各种武器和铠甲之外,其中约三分之二的产量用以生产民用生产资料,例如建筑需要的钢筋,还有车船、机械之用……”
“这种平炉还能不能增大?”我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着这名负责人问道。
“回陛下,这自然是可以的,我们最早修建的平炉日产不过千斤,这之后经过了多次的试验和改进,才有了如此的规模。便是日产百吨的平炉如今也已经开始设计,最迟也就是后年可以开工建设。”这位负责人一副大跃进要超英赶美的嘴脸,不过话倒是听得很让人提气。
“嗯,不错,不过,也别太过冒进了,先造一座七十吨的平炉来试试,如果没有问题,再增建百吨平炉。”我想了想之后又道。“交趾之地的铁矿质量更好,你们等这里的二期工程完毕之后,要派遣足够的人手和技术员前往交趾,帮忙交趾钢铁厂建这种巨型炉。”
“陛下,现如今,我华夏帝国的钢铁产量已经差不多足够满足需求了,陛下何必再兴建那么多的冶炼设施?”房玄龄皱起了眉头一脸的不解。
“兴建这么多,自然是有朕的道理,你们别看现如今我华夏帝国境内的交通已经很发达,可问题是,马车终究是有限制的,并且会消耗大量的人物和物力,才能够使得我华夏帝国的交通得以维持……”
这是真话,马车需要用马匹,需要车夫,每辆马车所载人口与货物,与火车相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一辆火车最少也能够乘载数十吨的货物又或者是数百人。相当于十数辆六轮或者是八轮马车。
而且,只需要数名操作员就足够,所需要消耗的,就是煤碳和水。另外一个就是速度,火车的速度和耐力,都远远地超过了马。铁路能延伸到哪,它就能够可以毫不停歇地走到哪。
日行千里不是梦,日行两千里都是轻轻松松。本公子说了一大堆,听得这票家伙如同云里雾里。甚至还有好几个一脸你丫就吹吧的表情,最终把本公子激怒了。我决定带他们去见识见识蒸汽机车,让他们看到实物,才能够更加形象地说明。
在这冶炼厂里绕了一大圈之后,出了厂,坐上了马车,朝着机械制造研究所赶了过去。差不多一个半时辰才来到这地处偏僻的所在。
大片大片浓密的森林之间,一条灰白色的整洁水泥路直通而去。时不时会有士兵站在路中央拦停车辆检查证件。在这些大臣们的啧啧称奇声中,终于赶到了这地处隐蔽的机械制造研究所。
这里的不少技术员,都是过去研究和制造马车出身的,现如今,却已经进入到了这间高新科技研究所,在这里继续发挥他们的光和热。
进了机械制造研究所,很快,就在研究所负责人的带领之下,来到了一座巨大的车间外面,就在外面,就已经能够听到一声声轰隆隆的巨响,令诸人都不由得纷纷侧目不已。
第七百二十八章 让他们见识见识火车的威力
“陛下,这是什么玩意?”马周很是好奇地指着铺设在地面上,从这巨型车间内延伸出来的钢铁制成的,然后绕出了一个漂亮而又标准的椭圆形的钢轨问道。
从车间伸出来的钢轨在这片空地上,构成了一个总长度为五里的环形圈,这是试验性的车场。
在这些钢轨下,是用水泥制作的枕木,将钢轨支撑住,而在枕木之下,是无数碎石堆起的路碴,就像是在后世所看到的铁路一般,借由枕木和这些碎石来减少火车的震动。
“这叫铁轨,呃,不对,应该叫钢轨,这是冶炼研究所去年年初弄出来的产物,长度在十米左右,每一根钢轨,重量每米五十公斤,一根钢轨,重要也就是五百公斤。这种钢轨所铺设的是试验蒸汽机车的试车道,未来将会用来行驶蒸汽机车。”
“就是陛下您说的那种不需要马,也不需要人力来拉动,只需要靠水和煤炭的怪机械?”韩世谔拍了拍那结实的钢轨,然后拍了拍手问道。
“不错,不过不叫怪机械,而是叫蒸汽机车。”
“陛下,这里就是蒸汽机的研制地点。陛下、诸位请……”研究所负责人一马当先步入了里边,在这空旷的车间里,只有数十名技术员还有工人在忙碌着,而他们围着转悠的,是三台样式古怪的机械。而旁边,还有好几台机械,只不过都只是摆放在那里。
而三根高高耸立的烟管,从机械的上方伸出来,正在冒着腾腾的烟气还有水蒸汽。而一根根粗如儿臂的钢臂,正在随着喷吐的雾汽正在作往复运动。
蒸汽的鸣叫声,机械的运动声,还有人们的交谈与呼喝声不绝于耳。而我们这一行人,都被这些机械所震撼。
其中最高大的机械,高约超过了三米五,长度超过了二十米,正停在那从车间外铺设进来的钢轨之上,只见那车头上时不时地冒出一团团的蒸汽,在空中形成了一团团浓密的白雾,然后渐渐地散去。
“乖乖,居然这么巨大……”李玄霸也不由得瞪圆了两眼,一脸难以置信地道。“陛下,这就是你说的蒸汽机?”
“这是蒸汽机中的一种,朕将其命名为蒸汽机车。”我很是骄傲地看着这个与后世的火车头极为相似的蒸汽机车,再过上几年,相信这玩意就能够肆意地奔跑在华夏大地之上。
那些忙碌的技术员和工人此刻已然全数集中过来参拜,一番抚慰之后,我亲自走到了近前去欣赏。
“这是最早型号的蒸汽机,这是华夏蒸汽机一号,这是华夏蒸汽机二号和三号,这是华夏蒸汽机车试验一号,因为是试验性机车,所以造得比较小……”研究所的负责人站在了我们的跟前,向着我还有大臣们介绍起这些摆放在一旁,没有动力的机械说道。
“而这边正在试验的这三台,这是立式蒸汽机第三号,其动力极为惊人,据我们的测算,其动力足可以抵十台水力纺纱机。而这个是四号,通过了改良,加装了一些隔音的装置之后,噪音比起三号要小了近三分之一,另外,其动力也提高了近三分之二……”
“至于这边的蒸汽机车,是试验四号。采用的是卧式锅炉,传热面积更大,生成的蒸汽也更快……其动力相比起同等重量的二号和三号机车而言,极为强大,而且稳定性更好。今年春末的第十九次实车轨道试验,曾经拉动二十五吨的物货,在外面的试验车道上跑了半个时辰,总共绕行了八十里。”
“等下,你的意思是说,这玩意就在这种铁棍子上半个时辰跑了八十里?”罗士信一把扯住了那名负责人,十分惊讶地大声问道。
“对啊……”这名负责人先是一呆,然后用力地点了点头。“这自然是真的,我们之后又进行了四次试车,每次的速度都在半个时辰八十里到八十五里之间。最长的一次试车,时间达到了三个时辰,足计跑出了四百九十二里。”
嘶……一帮子朝庭重臣,国之柱臣,全都在这呲牙咧嘴没个正形,而韦云起这位儒将的眼角都已经瞪得有些歪斜起来,怎么看都觉得像是在斜着脑袋在欣赏刚刚泼了路人水正在慌张关窗的潘金莲的西门庆。
“老天爷,三个时辰就是四百九十多里路,那这么说来,一个时辰就是一百六十里路,十二个时辰这就是……一千九百二十里路?这,这老夫我没算错吧?”老舅的声音陡然高了八度。
“不错,舅父您的确没有算错,一日可行一千九百二十里路。”我很骄傲,也很自豪,蒸汽机是我设计的,是我告诉了这些研究人员蒸汽机的原理,是我告诉了他们哪该怎么做。至少在指导性和原创性方面,本公子至少可以占到百分之七十的功劳,当然其他的功劳就是这些技术员和工人的,咱是宽仁善良的帝王,自然不会去抹煞手下的功劳。
“你刚刚说可以载货二十五吨?”杨恭仁那本原本也很斯文的嘴脸此刻也变了形状,很扭典,就像是山寨头子看到了路过的镖车。
“是啊,二十五吨也就合五万斤重的货物。”负责人很是干净利落地答道,嗯,表情很有优越感,就像在给一群刚刚从农村里边爬出来没见过世面,就连电视都没看过的乡下老农解说智能电脑这样的高科技。
“需要几个人操作?”杜如晦撑着脖子问道。
“三个人就足够了,至少可以坚持四个时辰,当然,四个时辰之后还是需要人来换班的。”负责人笑着并骄傲地答道。
“一千九百二十里路,对了陛下,咱们的马车最快是多少?”因为太过激动,心算向来良好的魏征扳了半天的手指头之后朝着我问道。
“十二个时辰疾行,每个小时换一次良马的话,最高可达到七百里出头。”我略一回忆,便给出了答案。
那边,武士彟也瞪圆了眼睛。“乖乖,那就是说,这玩意可是比最快的马车,快出了一千两百里。也就是说,从长安到延安郡治不过六百来里路,马车差不多需要一天的光景,而这火车,只需要不到四个时辰,提高了足足三倍。”
“重要的是,二十五吨,这个数字,是咱们长途马车所能载货数量的十数倍之数。实在是,实在是厉害。”另外一位大臣也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叹声。
“陛下,不知道能不能让我们也试一试,感觉一番?”李玄霸跟罗士信这两个家伙对视了一眼之后,窜到了我跟前来说道。
“对对,陛下,且让臣等来试一试,看看这玩意是不是如他所言一般快捷。”韩世谔也凑热闹的窜了过来大声叫道。看到这些文武大臣就像是看到了新奇玩具的孩子一般。
我只得点了点头,朝着那名负责人问道。“你们这有客车的车厢吗?”
“回陛下,有一节车厢,不过也是试验型的车厢,只能载员八十。”负责人想了想朝我小声地道。“新订做的车厢尚未运到。”
“没事,能坐就成,对了,咱们的一节货运车厢能装多少吨货物?”我点了点头道。
“可载十到十五吨,不过现如今一般只搭载十吨。”负责人又答道。
“那行,在车头后边挂上一节满载货物的货车车厢,然后再挂上客车车厢,这应该没问题吧?”
“自然是没问题,就是耗时稍长。”这负责人信心十足地答道。“可能要花上近两刻钟的功夫才行。”
“无妨,现在去弄吧,朕和诸位臣工都等着。”我看了眼那些一脸期盼的文武大臣,摆了摆手,很是期待地道。
之前我来过这里好几次,不过来的时候也多是在试验机车车头又或者是在试验运载能力,根本没机会去坐这节客车车厢感受这个时代的火车。
两刻钟的时间挺长,但问题是大伙都没有呆在里边傻等,而是跟前那票工人窜前窜后,很快,放置货车车厢和客车车厢的仓库被打开。然后,随着指挥旗的指挥。
已经爬上了蒸汽机车的司机拉响了汽笛,尖锐而又嘹亮的响声,让我们这些前来观礼的人都不由得下意识地捂住了耳朵。我倒没有,因为这种声音已经听过好几次了。
然后,位于蒸汽机车下面轮子上的杠杆随着蒸汽的喷吐缓缓地带着金属的车轮动弹起来,接近五吨重量的机车,这样的庞然大物一旦动弹起来,的确令人很受震撼。
渐渐地顺着铁轨驰出了车间,然后开始缓缓地倒车,倒向旁边不远处的车厢仓库。这个时候,李玄霸很是好奇地问向那么负责人,干嘛不让人把车厢给推出来。
负责人用一种看精神病患者的目光打量了下这位华夏帝国第一猛将。“将军,不是下官不想这么干,而是那玩意实在太重了,若是用人来拖动的话,怕是最少得一两百号人才能够弄得了。”
“再说了,有了蒸汽机车在这里,我们又何必去费神费力的找那么多人来费这力气?”
第七百二十九章 要搞就搞高端直接上复线
李玄霸这才一脸恍然,旁边罗士信一脸贱笑,就像是在鄙视李玄霸这傻帽居然会问出如此愚蠢的问题,结果,两人又开始在那污言秽语的相互攻击,大有要甩开膀子单挑一场的架势。
这边身为师长的孔颖达实在是看不过眼了,干咳了一声,然后,这二位立马老实得就像是正在等待阅兵的仪仗队精英。看得让我好笑,看样子一物降一物还真没说错。
“孔爱卿,可真是辛苦你了。”我走到了孔颖达的跟前,看了眼那两个家伙一眼,意味深长地笑道。
“这倒没什么,其实说来,玄霸与士信皆乃忠耿之人,虽说行止有些……”孔颖达想了半天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只得略过去。“……不过二位将军倒也算得是好学之人,这两年来颇有长进,虽不精于谋略,却也知兵事查知天文地理,渐有良将之才。未来,必成国之柱石。”
对于孔颖达的这番话,听听也就算了。虽说孔老头对治学十分严谨,但是,却对自己的学生十分护犊子,很难听到他说这两个家伙一句坏话。当然,背地里,孔颖达的唾沫星子绝对不是盖的,李玄霸就曾经私底下报怨自己的师尊孔颖达骂起人来没有一个脏字,但问题是这老头有本事骂上一刻钟不带重样的。
不过,李玄霸和罗士信的确很敬佩这位经常臭骂他们的大儒,因为不论是天文地理,又或者是兵法畴略,只要他们能够想得到的,孔颖达都绝对能够拿得出答案,但是,在教授他们知识的时候,孔颖达不知道的时候,就会诚恳地告诉他们,而不会仗着老师的派头而装逼。
所以,这哥俩即便被骂得狗血淋头,却也仍旧很是尊敬这位师长。这种奇妙的师生关系让本公子十分的敬佩。
蒸汽机车终于把两个车厢都挂上,缓缓地开到了试验站台前,身为天子的我自然是当先而入,走进了这节尚未涂漆的车厢里,里边的座椅,跟后世的绿皮车的座椅几乎一模一样,一边是三个座位,另外一边是两个座位,中间隔着一个过道。
不过,这些用木材订制而成的座位上,并没有垫上皮革或者是布片,甚至连漆都没有刷上,就是最简单的木座位。不过我们倒不在意这些,纷纷坐下,来的大臣也不过二十余人,我干脆又招呼了一批技术员工也走了进来让这些大臣,与这些技术员混坐在一起。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为了让这些朝庭重臣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信息,很快,随着站台上领旗的挥舞,列车缓缓地开动了起来,窗外的景色随之而开始变化。
而列车,也开始有节奏地震动起来,轰隆隆,轰隆隆……随着这样的声响,车辆的速度开始越来越快,所有人都没有说话,都探头看着窗外,渐渐地,轰隆隆的声音似乎连成了一片,列车的速度越发地快捷起来。
“这速度,果然疾如奔马。”魏征很激动,老是在车厢里边走来走去,仿佛不这样他就无法站稳似的。而杨恭仁则在那跟身边的技术员交流。
“……这还不算是,这种客运车厢,只是试验性的,照原设计,应该还要增加长度,一节车厢共有一百出头的座位。若是这个蒸汽机车,可以拉动那样这样的四到五节车厢。”那名技术员的话又惹来了一阵惊呼。
四到五节车厢,那就说明这玩意一次可以运送四百到五百人,这远远地超过了驿车的运载量,嗯,绝对是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一个二个坐在车厢里边,不顾咣咣咣的火车声,与那些技术员交流起来,时不时的发出一声声感慨又或者是惊叹。
“可惜这声音似乎太吵了点。”杨恭仁皱了皱眉头,一副精神衰弱睡不着觉的表情。
“这很正常,这只是试验性的车厢,既没有在车厢壁进行过隔音处理,也没有在这些窗户上装上玻璃阻拦声音。”一名技术员笑呵呵地解释道。跟这些大臣们相处了一会之后,这些职低位卑的技术员们也渐渐地放开了。
“一圈了,乖乖,就这么一会的功夫,就跑了五里了。”这个时候,伸脑袋在窗外的李玄霸回头大吼了一声道。
时间一点一滴的溜走,我们这一大票的人硬是在车上坐够了半个时辰才下了车,而这个时候,蒸汽机车,已经足足跑了十六圈多一点。也就是总计八十二里。
这下,所有的大臣都没话说了,是的,这种速度令人惊讶到不能自己的,并且不需要吃东西,只需要喂水和煤就能够疯跑上几天几夜的载人和载货蒸汽机械,已经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舅一脸感慨地揉了揉发麻的屁股。“陛下,依臣所见,我华夏的确应当推行这等运输工具,日后,千山万水,尽成坦途。老臣从交趾至长安,花了大半个月,而若是有这等良械,怕是只需要两日之功,便可以将数百人从数千里之外,运抵长安。若是有这等十列火车的话,那么,便是数千人……”
“老尚书,据这里的负责人所言,他们已经开始设计施工的华夏蒸汽机车五号,根据我们的设计要求,预计能够拖拽货物近八十吨,而载人能力可达十节,也就是说,一列火车至少可载千人之数。”
黯然无语,兴奋无语,感慨无语……总之,这些朝庭重臣都无语言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不过,对于蒸汽机车的用途还用处,他们也终于弄清楚了,并且,认同了我大力发展蒸汽机械的做法。由政国库先期投入一百五十万贯作研究资金。另外就是同意先建设一条从长安直达延安郡的铁路,嗯,咱要搞就自然要搞高大全,直接就弄成了复线。
所谓的复线就是指在一条铁路上有两条车道,这样一来,极大的减少了面错车的环节,并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记得以前我小时候坐火车到另外一边的小城市,结果,才短短五十多公里的铁路上,就有超过十个车站,结果就是,每到一个站,就得等上好几分钟甚至是十几分钟,等其他的火车迎面而过之后,然后再继续吭吭哧哧地上路。
五十多公里,有本事开出三个多小时,绝对是让人抓狂的节奏,而等到了开通复线之后,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够抵达,而在我穿越之前,据说那种高铁都已经有能够达到三百五十公里的时速。
想想就觉得坑爹,所以,俺绝对不会去犯那样的错误。要弄就直接高大全,要整就直接来复线。对此,大臣们倒真没什么意见。
反正现在劳工足够,花不了太多的钱,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这种玩意的优点,如此一来,可以在养马方面减少投入,要知道,养马绝对不是小花费。
想想吧,在未来只需要十列火车,只需要三五天的功夫,就能够将过万全副武装的将士送至万里之外,而且还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休息,浪费他们的体力。
万里之外,靠,就算是驿车,怕是不知道得换多少匹马,才能够保持每天六七百里的速度,而跑万里之外至少等火车跑了两个来回,驿车怕是才堪堪抵达目的地。
嗯,这里是皇家私人产业,很多时候,很多的东西,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理解,或者说不接受,所以,我只要自己先掏钱做出成绩来,让他们看到,然后再由朝庭出资。
虽然这么做,本公子要经常自己去掏腰包,但是,却能够让我不受人约束地去做自己觉得正确的研究和创造。不论是蒸汽机,又或者是四轮马车,总之,身为优秀穿越者的人,自然远远比这个时代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所以,这些都是我该去做的,作为一代帝王,自然不能成日享受,也该干一些付出的事。
就比如现在,一个二个的文武大臣在此对我逛拍马屁,仿佛不如此不能表达他们内心对我的崇拜与敬仰。而我自然是龙颜大悦,笑得眉开眼舒。
自然而然就聊起了本公子怎么弄出蒸汽机这种鬼东西的缘由。“……我就看到了那锅盖被水蒸汽顶得向上跳起来,就算是拿手去压住,甚至有时候能够让人有一种压制不住的感觉。当时我就在想,若是更大的锅,那么冒出来的蒸汽岂不是连人都能给顶起来?”
“于是,我就着人弄了一个跟咱们的那种液压装置差不多的玩意,结果不曾想,这种机械的功效实在是出乎我的预料之外,所以我就开始考虑,这种玩意是不是可以用来取代马匹和马车……倒真没有想到,这才短短数年的光景,这些技术员,就已经把这蒸汽机弄出来了,最多一年的光景,这种机械,就能够投入到实用阶段,到了那时候,我华夏,将视高山峻岭,河谷险要为坦途矣……”
第二天,报刊上刊载出了关于华夏帝国将会在未来一到两年之间,推出一种比马车更加的快捷,运输量越是远远超过马车的交通工具,并且将蒸汽机车的简笔画也拓印在了报纸上,使得人能够更加的直观欣赏到。
第七百三十章 华夏的铁路会把世界紧相联
连续刊载了数期之多,讲述了火车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大力地宣传着火车的速度和运输量。总而言之,要先将火车的概念和形象灌输到人们的脑海中,使之留下印象。
另外,已经开始在长安至延安郡之间架设铁轨,现如今虽然蒸汽机车还没有完全符合我的要求,但实际上,已经远远比另外一个历史时空的首台上路的蒸汽机车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我这位先知先觉的穿越者,当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历史时空的蒸汽机车都是个人设计研究制造的。
而我们的机械研究所,集中了超过百名最精干最优秀的技师,再加上有我这位甚至连航天飞机都知道是啥样的伟人在指点。
“……这么一来,那些老百姓才能够从表面上去了解和接触到这样的新生事物,而当火车真正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那么,人们必须会说,哦,原来这就是火车。而不会因为一丁点也不了解,而被这种庞大而又拥有很大噪音的火车给吓坏了。”
“看来兄长这是为了日后的火车开发在做前期准备。”老五无逸恍然地点了点头,理解了我的做法。“如此一来,的确能够极大的减轻老百姓对于这种新生事物的恐怖感和陌生感,使之能够更快的接受这样的交通工具。”
“就是这个道理,老五你要记住,身为朝庭,我们拥有着远远比普通的老百姓更多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报纸和杂志,别小看这些东西,它们所组成的舆论工具,不但可以改变人们对于新生事物的看法,更能够换扭百姓们的观念……记得有位西蛮子学者曾经说过,当谎言说了一千遍,它就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