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攻略-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批的退役将士也加入到了教育队伍里边,他们所讲的课程,所宣扬的理念,更是激发了这些少年们心中的热血与向望,他们告诉这些少年,世界到底有多大,华夏民族生活在怎样的危机四伏的环境里。

而每一所县学、郡学的大门处,都写上这样一幅对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这一幅在明代才出现的对联,早了一千年出现,并且将会深深地铭刻在无数代华夏学子的心里。未来,他们都将会明白这付对联所要讲述的道理。

李渊沉默了,或者说,在这样的危势之下,他那争霸天下的雄心已然陷入了一片迷茫。但是,沉默,也同样代表着不满和反抗。但至少,比起过去明确的反对要好了很多。

而李世民,这下完全撕破了脸,要武器,要装备,要粮食,什么都要,或许,这位倔强的优秀青年,还想要最后一搏。想要看看,这天,到底还会不会变。

对于李密的背叛,李渊愤怒得想要单枪匹马地提刀窜去离石郡去好好的质问李密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李密来信了,信中很是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为什么会跑去尊奉颉利可汗为主的原因。

很简单,他自己的手底下的五万大军已经被打残打废了,除了死了两万出头之外,剩下的人人带伤,就连他李密,也掉了好几根毫毛。但是,想要增兵,却被你李渊用这样那样的理由阻止。

更有甚者,你大儿子李建成来劳军时是那么的嚣张跋扈,完全不把劳苦功高的李法主看在眼里,无奈之下,他李密不得不出此下策,投靠了颉利可汗。

如此一来李密也与梁师都和刘武周一般都成为了颉利可汗的走狗,嗯,代言人,这样的话,几方之间发生冲突的机率就大大降低,这样一来,他李密就能够以更少的兵力为李渊守卫山西北疆更长的时间。

话说得相当的漂亮,至于其他的什么私自增兵,与梁师都玩换地盘,跟刘武周暗中约和等许许多多的事全都被李密忘记得一干二净。

有的,只是他的好。李渊接到了这封信后,虽然恨不得把这封信给撕碎吞吃掉,但是最终,为了保证晋阳的安危,李渊只能强颜欢笑,回书一封同样声情并茂的信,在信中,表达了两个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李姓兄弟之间高尚的情操。

另外对自己儿子李建成的行为表达了愤慨,并告诉李密,自己一定会好好收拾这个不听话的,胆敢如此嚣张跋扈的臭小孩。另外嘛,希望李密看在他李渊曾经在他最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将其救出了苦海的份上,千万要守好山西之北,未来,咱们哥俩说不定就能够平分天下云云。

信中,一片详和,两人牛头不对马嘴的相互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善意,而李渊,却宁愿去相信李密是真的这么想的。

对此,李世民来信抱怨自己老爹不知道是不是前段时间作战时从马背上摔下来,从而引起了这样把偏宜话当真的后遗症。

第六百八十五章 腾飞的华夏

本公子只能表示无语,看样子,李渊就像是一位初恋的少女,爱上了那个夺走她处子之身的采花贼,每天依偎在窗口,傻傻的,痴痴的等,等李密这个采花大盗那阴暗猥琐的身影出现。

当然,这样的形容是不能告诉李世民的,省得这小子跟俺拼命,不过,李渊此刻的表现就像是快要被淹死的倒霉鬼,而李密伸出了一根细得犹如毛线一般的绳子。李渊却也只能伸手去抓住,希望能够苟且偷生。

舅父,终于离开了交趾,而原交趾太守丘和,现如今则成为了交南省刺史。我已经下旨,将原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以及周边之地,合并为一省之地,而且给出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交趾之地。

这里有煤、铁,现如今,就连关中的钢铁,也有近三分之一从这里输入。钢材材质相当不错,而且质量稳定,要远比当初关中四处所找来的铁经常因为所含杂质不同而影响钢材质量。

就连现如今火炮和火药研究所都已经专门地成立了两个组,专门研究交趾钢铁的冶炼。毕竟,各地的铁矿的含量还有杂质都各不相同,所需要的火候以及如何清除杂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目前的交趾已经发展到三个船厂,三十五个大中型船坞,总工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万七千余人,而相关产业人数更是超过了七万。而绵花的诞生,以及编织机械的改良,使得船帆的质量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而今,最大的交趾一号造船厂的十二号船坞,已经开始为一艘达六百五十三吨的巨舰开始搭建龙骨,这是当今世界是最大的远洋巨轮,而且是缩合了福船、盖伦船以及飞剪船这三者各自的优点改良之后设计出来的优秀船只。

被命名为华夏船,该舰最少只需要五十人便能够操作,而满载时,可达千人之数,而就一般情况,可以搭载超过三百吨的货物和两百五十人在海上不停歇的航行三个月。

这样的装载量和远洋性能,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而且,时速也不慢,嗯,当然比起真正的飞剪船来,至少慢了差不多一半,但相比起这个时代的般舶而言,已经是极快的了,重要的是这种船只的抗风性能极强,所以很适合远洋航行。

之前,这种设计的一百吨级和两百吨级船已经开始航行在大海上了,经过他们的验证,通过拾遗补缺之后,这才最终决定建造这艘六百五十三吨的巨舰。

当然,这还远远不是远洋帆船的极限,记得在后世,英格兰海军最强大的木质战列舰甚至达到了两千吨,所以,我们现在还早着呢。未来,我相信,只需要不到十年,我们就有能力也有实力去建造这些的战舰。

只不过造不造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这样的战舰的确是海上堡垒,但是,他需要与之匹敌的对手出现,才能够发挥它巨大的威力。

而这个时代,最巨大的船舶怕就都是华夏帝国的,而其他的人,例如大食和波斯的战船,据说最大的也就是一百吨左右,拿两千吨的巨舰去对付,实在是有一种杀鸡用大铡刀的违和感。

而今,交趾之地的船厂所产出的船只,正在渐渐地替代着华夏帝国的那些海商们手中的商船,不过,想要买我们的商船,没问题,但是,这些船只,都有明确的编号,并且会向这些商家说清楚,这些船只不得售卖给华夏帝国之外的任何人。

虽然不能完全地禁止其他各国把技术学习去,但是越晚越好,另外,作为商船出售的,目前只是福船、沙般和盖伦船,而飞剪船和华夏船,都是不允许向任何人售卖的。

而他们的生产,也都限定在第一造船厂,这是一个标准的军工造船厂,任何人,胆敢靠近,那就老老实实地去监狱里边吃几年的牢饭再说。

交趾的人口总数也在飞速地膨胀当中,从过去的不到十八万,现如今已经超过了三十五万,光是从天南地方来到交趾从事造船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人口就足有十万之众。

而火药武器,虽然已经开始大批量使用,但是目前,火药武器生产厂仍旧处于保密状态,被本公子安排在了秦岭北边的山脚下,而目前生产得最多的还是手雷或地雷这些玩意。

手雷,只需要在外面包裹着一层淬火恰当的带着漂亮纹路的铁皮,里边自然是装满了颗粒火药,另外,其发火装备是最简单的,一个燧石打火装置。

不需要什么高新精尖的玩意,甚至不需要什么太精良的零件,甚至是外包的铁皮仅仅只是铁皮就可以,所以,手雷这种物美价廉玩意已经成为了各位将军们奋力争取的玩意。

目前,主要是供应像延安郡、西海郡、河源郡又或者是巴蜀之南这些地方的军队,嗯,用来震摄外敌的最佳武器。反倒是国内战争使用的较少。

至于火炮,目前仍旧在做准备工作当中,一句话,铜不足,炮怎么造?

而燧发火枪,现如今,已经装备了一个禁卫营,预计在今年年末之时,装备一个师,到了那时候,历史上,世界上的第一个火药武器部队将会在世人的面前展露出真容。

另外,铸铁的研究和冶炼工作目前正在突飞猛进当中。如今的华夏帝国缺铜,但是,钢铁却不缺,更何况现如今,多交趾运送来的优良钢铁,很是受工匠们的青睐。

之前缺铜的时候,铸铁的冶炼和改良工作就已经加入了议事日程,但是,进展十分缓慢。

最主要就是铸铁炮的性能,的确逊色于青铜和黄铜所铸造出来的火炮,铸铁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而不是它的性能优于别的金属。

无论黄铜或者是青铜,虽然价格昂贵,但质地坚韧,不易爆裂。而青铜炮在长时间的发射之后,会产生变形,会对炮弹通过炮膛产生干扰。所以,最佳的火炮炮射,仍旧是黄铜。

不过,铸铁是可以改良的,最早的铸铁炮,连续发射五发炮弹之后就会炸膛,而后来的铸铁炮,已经能够坚持发射二十五到三十枚炮弹而不会炸膛。

到了现如今,所弄出来的铸铁质量已经相当不错,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掉,例如强度仍旧略显不够,连续发射仍旧会出现炸膛现象,另外就是铸造炮的铸壳,仍旧需要改良,还有就是铸铁的铁水质量,仍旧有着可提高的可能性。也就是设法的减少铸铁铁水里的杂质和含碳量。

如果说,真的能够将杂质和含碳量大幅度将低的话,说不定,铸钢这种优质的玩意,将会提前近千年出现。想想在第一次大战时期,德国的克克虏伯公司的铸钢火炮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火炮。

而我们现如今拥有了焦碳,再加上本公子给他们提出的吹入热空气加速氧化铁水中的杂质,另外就是掺入石灰、莹石、铁矾土过滤一些无益的磷等杂质形成废渣。使得现如今已能够炼上较好钢材,可惜,就本公子那点贫乏的化学知识,只知道电解才能够获得氧气,实在不知道怎么工作提取氧气。

就算是这些冶炼手段,也是当年在镇上的那些小钢铁厂看到之后,问到的一些基本常识。

现如今,那些老匠师们所交流的那些问题,本公子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了,最多也就是偶尔吱吱声,表达一下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很庆幸,让这些人们都学会了动用笔杆子,知道记录下每一次研究的过程,让后面加入进来的新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钢铁冶炼的原理和方法。

就算是现如今学院里边工学院的很多教材,就是这些大半辈子都不认识字的老匠师,先学会了识字,写字之后,自己写下来的心得,又或者是专门聘请了人来记录他们的想法和思路,最终得到的。

只要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华夏帝国的军队,就能够用上铸钢火炮,到了那时候,铜这玩意,只需要用来铸造炮弹弹壳就好,可以省下大量的铜料来做其他的事。

北方,东突厥,颉利可汗又一次派来了使节,强烈要求我们提高烈酒与马匹的交换比例,强烈要求我们开放铁器的出口,甚至还要求,希望能够与我们进行武器贸易,愿意用马匹、牛羊等这些他们所拥有的物资来换取华夏帝国所生产的武器和铠甲。

现如今百炼武器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装备部队,百炼钢刀的杀伤力虽然达不把一刀就能够把敌人的武器砍断,但是却能够轻易地破开对方的护甲。特别是皮甲,在百炼钢刀面前,皮甲完全就跟纸张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就算是铁甲,像李元芳这样的力量强大者,使用百炼钢刀也能够轻松地斩开铁甲。现如今,我们已经将原隋朝长安武器库中的存货已经售卖一空,嗯,要么拿去做人情,要么卖给那些需要的豪强,特别是那些中原人士。

甚至连三十炼的武器,都已经开始向外输出,当然,并不是像草原,而是向那些急需武器,自身产量却难以满足的豪强。我们的水师现如今使得我们的商人能够随意的到达任何一个豪强的地盘进行贸易。

第六百八十六章 颉利可汗是拿不下关中的

精良武器虽然只是小规模的出售,但是,却获得了相当的好评,嗯,李密这货送给颉利可汗的礼物里就有五十把这样的三十炼武器。虽然只是三十炼,但是随着炼出来的钢材质量越来越好,现如今的三十炼已经丝毫不逊色早期的百炼钢刀了。

对于东突厥的要求,本公子那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直接婉言拒绝了吐突厥来使的要求,颉利可汗极为愤怒,甚至再一次派出了使节,带来了礼物,还有弯刀,意思就是再不遵从他的意志,那么,必将会带来可怕的战争。

“战争?”我欣赏着这柄弯刀,嗯,典型的中亚风格,应该是波斯出品的玩意,不过游牧民族都喜欢用这样的弯刀。

“不错,陛下您的态度,将会让您的子民陷入到战争的漩涡当中。”前来的这位突厥使节阿史那阿达利一脸冷然地站在大殿中,骄傲而又自负的模样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这货欠揍。

“你们的可汗,莫非是想要步吐谷浑的后尘?”韩世谔不悦地扬起了浓眉冷声喝道。

阿史那阿达利不屑地用鼻子哼了一声,然后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大声地道:“我们伟大的突厥,绝对不是吐谷浑这样的小部落可以媲美的。”

对于此人的自大,本公子只能黯然无语,一票武将气得都鼓起了眼珠子,恨不得甩开膀子跟这个不识抬举的突厥蛮子掐上一架,让他知道什么叫做狗眼看人低。

本公子直接把那柄华丽而又精美的波斯弯刀扔在了案几上,站起了身来,看着这名突厥使节。“回去告诉你们的可汗,若要战,那就战,朕等你们来。”

听到了这话,一票文武大臣一个二个眉飞色舞,唯有那名突厥使节呆了半晌,这才回过神来。“陛下您真的要与我大突厥汗国开战?”

“你们可汗既然想要战,那朕就同意他的请求。告诉颉利,他若不来,朕会派兵马去草原寻他。”本公子翻了翻眼皮,扔下了这么句话后,径直离开了朝堂,扔下了那个尚自在殿中发呆的东突厥蠢货。

“狂妄之徒……”某位斯文的文臣如此鄙视那名突厥蛮子。

“傻鸟……”某位粗旷的武臣如此鄙视。

最终,突厥使节愤然地离去,留下了你们等着,我要让你们好看之类的场面话灰溜溜的离开了宫城。

“陛下,如此做,会不会对朝庭的长远有影响,毕竟如今中原尚自纷乱不宁,而我华夏最主要的目光是复前朝疆域。”杜如晦颇有些为难地看着已经换掉了朝服,穿着一身便衣的本公子说道。

“杜尚书此言差矣,如今,东突厥可汗派来使节对我加以威逼。我泱泱华夏,岂能屈从?再者说了,如今,天下大半尽入我手,而我华夏数十万大军早已准备入关,就算是颉利可汗不来找我们的麻烦,我们也会去找他的麻烦。”韩世谔一脸不屑地道。

房玄龄抚着颔下长须,皱起了眉头。“……韩将军,我华夏精锐如今多分布于各地,目前,最要紧的便是与盘据江淮的杜伏威合兵一处,将江南的李子通和荆襄之地的萧铣设法荡平才是。若是此番颉利可汗率大军南下,那必然是倾巢而来,稍有不慎……”

我点了点头笑道。“卿之忧,朕深知,不过,如今山西之乱,正是我华夏涉足中原的最佳时机,不可不往。至于突厥人,朕倒真没放在心里。只要扼守住延安、弘化、平凉郡一线,突厥人来得再多,也无法越雷池一步。”

“重要的是,颉利可汗,并非是真的要向我华夏动手。”我抚了抚眉头,目光落在了韦云起的身上,韦云起站起了身来,扫了一眼周围诸多重臣。

“颉利可汗乃是突厥之雄主,他的想法,的确与处罗可汗不同,相比起那喜欢从代言人手中获得利益的处罗可汗,颉利可汗更喜欢用自己手中的弯刀去获得足够的利益。”

“就在上个月,因契丹人对颉利可汗所征收的供奉不满,颉利可汗已经决定要东征契丹。我华夏复兴军从建立以来,只是在延安郡一带与突厥人有过一次冲突,但是,相信,多次遣使来朝的突厥人很清楚我华夏复兴军的战力,正是因为很清楚,当初他们才会去王世充联合,意欲待我韩城受袭惊乱之机,入侵延安郡。”

“而今,颉利可汗初登大位,之前与西突厥大战一场,双方都损失惨重,正是该休生养息之时。更何况,颉利若是侵我华夏,突厥若是不尽全力,根本动摇不了我华夏根本。”

“所以,某料定,最少在两到三年之内,颉利可汗即便想要南侵,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韦云起说到了这,以一种十分坚决与肯定的口气做出了总结。

而本公子也同样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不错,颉利想要集突厥之力南下,现如今绝对不是好时机,不说与西突厥之间的生死血仇,北部的薛延陀尚在,契丹又心生不满,他不把这些关系理顺,就想倾巢南下,除非他连自己的老巢都不要了。”

马周皱起了眉头:“可若是颉利可汗硬着头皮也要南征,那又该如何?”

韦云起清了清嗓子,从容自若地道:“想要南征,肯定要入关中,兵锋直指长安,方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一战而定乾坤,而入关中最近也最便捷的道路,那便是从延安郡直入关中。想要夺取延安郡,那就只有两条路,一条,从北边的朔方郡南下直扑肤施城,不过,咱们在朔方郡一带的驻扎有重兵,而且这里山高势陡,最不利于骑兵活动,大规模的骑兵想要从这里经过,那是极为困难的。

而另外一条,便是经由梁师都所控制的雕阴郡南下经由绥德直扑延川,这里地势平缓,最是适合大批的骑兵活动,但是,延川地处险要,如今,延川城几经修缮,其城之坚,不亚长安,城周皆以水泥砖石拱固。城高更是超过了两丈五。

目前,延川城内驻军达到了两个师,就算是梁师都派出了所有的攻城器械配合突厥人想要拿下延川城,最少也需要两个月毫不停歇的狂攻,而且还要保证我方不会增援才成。所以,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延安郡,那就无法对我关中造成根本的威胁。”

“但若是突厥人不走这两条路,从离石郡渡河而来,又该如何?”杜如晦拧着眉头反问道。

“想要从黄河过来,那就得看他们能不能突破我们水师的封锁了。若是黄河有警,那么,延安郡南部的驻军,随时可以在一天之内抵达黄河沿岸。就算是对方在雕阴郡内渡河,那也无妨。只要我们的情报系统不受破坏,在对方渡河之前,我们都能够收到消息,然后做出应对之策。”

“只要延安郡守住三日,其他各地方驻军就能够抵达延安郡。而不会像过去,从长安出发的驻军想要前往延安,最少需要花上半个月的时间,而今,若是长安的援军只需要五天半到六天,便能够抵达延安郡治,而若是骑兵,只需要两天的光景就可抵达。”韦云起的话,让所有还在担心或者是置疑的人都闭上了嘴。

若是东突厥真的发妖疯顾头不顾腚的要来入侵关中,那么他们将会在延安郡一带,经历无数的磨难和苦难。只要本公子不愿意,东突厥人休想迈过延安郡境一步。

而突厥人如果说被拖在延安郡一地时间一长,不论是西突厥,又或者是薛延陀,都定然会生产新的想法,毕竟,草原法则就是相互争取与吞噬。

若是东突厥主力被困于此,那么时间一久,后方必然不稳。

我之所以敢这么说,那就是因为这几年以来,本公一直都十分明白延安郡身为我关中北部连陲的重要性。在延安郡一带,延安郡治肤施城,还有延川城,已经成为了两座坚固得令人发指的军事要塞和巨型堡垒,可以这么说,只要不是因为城内发生了什么巨大的动乱,想要拿下这两座坚城,别说是突厥人,就算是精通于攻城的中原诸雄轮番来攻,也不见得能够攻得下。

更何况,这样坚固的堡垒,可不仅仅只会用于防守。其中的弩炮、投石车,都将会成为攻城者心中的噩梦。光是延川城内,就屯积了超过五万枚手雷。哪怕是弩炮和投石机都被潜入城池的敌人捣毁,单单凭借着这些手雷,足以让近十万的敌人,倒在延川城下不得寸进。

另外就是,地雷,这种踩踏之后,就会激活使得地雷内部的燧石打火机发火引然地雷的手段,对于我而言,实在是太小意思了,只需要一根蚕丝,还有一小载弹簧,还有一个铁壳以及火药,就能够制作出优秀的步兵地雷。

虽然燧发火枪还没有走上战场,但是,威力更大,造价更偏宜,制作更简单的地雷和手雷走上了战争的舞台之后,就已经足以改变战争的走向。

说真话,在还没有研发出火药武器之前,士兵数量的多寡,还有骑兵的多少,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但是当火药出现之后,胜利的天平,已然完全地倾倒向了我这一方。

第六百八十七章 被虐出了快感的萧铣

我可不是那种懵懂的少年郎,更不是有了把火绳枪就成天喜极而泣的傻鸟,俺所需要的就是发展火药武器,使之能够真正的配得上其威力,例如手雷,地雷,还有燧发枪以及正在等待着炮管材料适合的火炮。

当这几种火药武器都出现后,我相信,我已经将这种热兵器战争的方式,提前至少七百年时间。

“来人,立即传讯交趾,告诉他们,加快探查南洋诸岛的速度,最迟明年年末,我需要知道他们所发现的南洋诸岛之上是否有铜。”本公子已经开始有些焦急了。

“陛下放心,臣这就去知会他们。”杜如晦严肃地点了点头。自从交趾大量的优质铁矿石和钢铁转运至长安之后,使得不少原本对交趾并不在意的官员和商人都上了心。

现如今,不少的商人甚至带着伙计前往交趾,想要看一看能不能有什么适合自己的机会。

为什么要这么着争的寻找铜矿?说到底还是因为铸钢炮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按着目前的进展来看,看似每一天都在向着成功靠近一步,但实际上,距离真正的铸钢至少还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正规模化浇筑铸钢。

但是,三四年的时间之后才能够规模化生产,那个时候,已经太晚,所以我只能把黄铜炮先提上了日程,未来,等铸钢炮成功之后,再把这些黄铜回炉就好。

“另外,告诉杨恭道,加快打通滇池的道路,最迟明年夏末,要修通这条水泥直道,东川铜的开采量必须加大,至少在明年年初,要保证每个月八十万斤的产量。”中华大地有铜,这一点我知道,滇铜之名,可是从古代就开始传扬开来的。

东川铜矿的生产,据可考资料说明,最晚始于东汉。公元4世纪,东川已能生产白铜,同时,制造铜器的工艺水平已达相当水平。在宋朝时期,东川铜的年产量就已经达到了六百万斤之多,而至清时,铜产量更是达到了八千多吨,也就是一千六百多万斤的水平。

而现如今,本公子来了,早就对那里的铜矿垂涎已久,在占据了巴蜀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皇甫逸派兵进驻东川之地,占据那片巨大的铜矿产区。

在隋朝之时,东川铜的产量已经达到了三百八十余万斤,而在杨广发妖疯的那几年,这片铜矿,被滇南的蛮族所据,为了能够保证华夏帝国的铜产量,本公子自然毫不客气下令把这片铜矿区夺了回来。

东川位于滇池以北之地,而自汉以来,就已经有大道通往东川地区,而经历了好几个朝代到如今,这条道路一直在加以修缮,所以修建从巴蜀之地直通滇池的道路,虽然也不轻松,但是在原有的道路上,进行改建和修缮,侧显得轻松了许多,当然,凡是翻山绕路的,全都继续打洞策略。哥别的不多,火药多的是,修路工人更是不少。

嗯,凡事有弊必有利,若不是中原大战连连,烽烟四起,又哪会有那么多的流民逃难至关中,若没有这些流民,关中、巴蜀等地的建设就不会像如此这般迅猛发展。

或者说,别人的战争,成就了我华夏帝国的进步与发展。除了东川铜之外,本公子还对着北方滴口水,也就是在那些突厥人的地盘上,那片在后世从华夏身上被瓜分掉的土地上,有着极其丰富的矿藏,可惜,现在本公子还没办法向那里伸手。

宗罗睺果然没有令我失望,才仅仅过去了二十三天的时间,连破梁国数万大军,攻城拔寨,犹如摧枯拉朽一般拿下了巴东郡全郡,最后,将赶来救援的五万梁军生生逼退至巴东郡境外。

萧铣的使节来得很快,在宗罗睺出兵的第十二天,这家伙就已经连蹦带跳地从荆襄之地窜入了长安,带来了礼物,更带来了萧铣的歉意,并且向我解释了他之所以与李子通结盟的原因。

但问题是,我会介意吗?或者说,本公子身为华夏帝国之主,难道说眼睁睁的看着你跟我的敌对势力联手而装聋作哑不成?礼物留下,萧铣的歉意本公子也能够接受,但是,想要就这么忽悠过去,那是不可能的。

使节只能黯然而归,当然他也带去了我对萧铣的警告,巴东郡全境,必须由华夏帝国掌控,以此作为对梁国与我华夏帝国的敌对势力李子通结盟的惩罚。另外,萧铣必须与李子通划清界限,在我华夏帝国军队进攻李子通时,不得有任何帮助之举,不然,必将视梁国与李子通为一体。到时候,我华夏复兴军的铁蹄,定会让萧铣后悔今天的举动。

萧铣这位大梁国的国主很悲催的嗯下了这枚苦涩的果实,眼看着荆襄之地天然的西南屏障几乎完全都落入了华夏帝国的掌握中,而他,却只能无能为力地干看着,不是不想作为,而是根本无法作为,巴东郡,他可是足足摆了七万重兵镇守。

可结果呢?宗罗睺只率领一个军三万多人,就将防守方的七万人揍得狗血淋头,狼狈逃窜。这样的结果,直接就摧毁了萧铣意欲反抗的希望和信心。现如今的他,就如同一句后世很流行的名言。既然不能反抗强暴,那就被动的享受快感吧。

姑且不提被虐出了快感被动享受的萧铣,而屈突通这一趟远程行军算是大发了,一路行来,使得原本一些风吹就摆的郡县,在看到了华夏帝国复兴军的英姿之后,都很是老实地打开了城门,献上了他们的忠诚。

现如今,这一趟长途行军,已经足足走了上万里路,幸好,他所率领的兵马只有两个军六万余人,不然,再多点人,光是补给就足以让那些刚刚归降的那些郡县抓狂甚至有可能会降而复叛。

不得不说屈突通十分老道,最重要的是,昔日前朝的大将军的名声还是相当好用的,对于那些之前只不过是对冯盎委以虚蛇的太守和县令,在交流之后,大多数都认同了华夏帝国,至于不认同的,他们的名字,都会被打上一个黑色的叉。

并且,每到一郡,都会有一个营的兵力留下,一郡一营,看似不多,才五百来人,但是,这五百人可不是五百名老旧士卒,更不是那些杂兵可以媲美的。

这么说吧,岭南信安郡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