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日本做游戏-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游戏制作这种事情,其实还是需要一些理想主义的。

    因为,制作游戏这种东西,需要一直加班,精神一直处在一种很高压力的状态下。

    千叶游戏则是两个方面的人才都要,正规学校毕业的要。而那些资深游戏爱好者,则是通过“游戏未来”活动来筛选。

    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实现在的“游戏未来”也不是以前那种,发一个主题,规定一个比较长的交稿时间的粗放活动了。

    而是分成了许多小项目,例如说,“二十四小时组”,“四十八小时组”,“七十二小时组”,这三个时间段的大分组,又分为团队和个人。

    团队最多不能超过十个人。

    除了这三个游戏分组,又有了那种例如“脚本组”的组别。

    而这样的话,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每一个有梦想的游戏爱好者,能够获得自己应有的成绩。

    当然,千叶游戏这么做,其实是提高了门槛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不能通过简简单单的一句,我喜欢电子游戏,我想制作电子游戏,虽然我什么都不会,但是我想制作游戏。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样一道防火墙的存在,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一些有天分的人才,进入千叶游戏。

    就像是藤原凉介和木村雅树,他们其实都是比较有能力的。但是,他们或许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到千叶游戏需要的高校学生的水平。又没有去参加游戏未来的活动,而这些流落在四处的有梦想的游戏制作人员。其实,只有一少部分,能尝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多数人,虽然纵向去做实际的行动。但是,他们往往却会发现,一个人制作电子游戏,是多么的困难。

    而当老板,想要运营一家公司是多么的困难。

    而他们工作的公司,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和现实妥协的公司,只有苟且。

    甚至,绝大多数公司,都没有自己制作游戏的成本。没有自己的游戏品牌,只能够给别人做外包等等之类的杂活。

    而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的就习惯了自己的平凡。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

    和大街上随处而见的人,没有什么差别。

    因此,他们就更没有梦想了。

    或许,这也算是一条咸鱼,认识到了,自己只是一条咸鱼吧,然后,甘心当一条咸鱼。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或许会总是幻想着自己功成名就,但也仅仅是如此而已。

    甚至,当世面上出现一款大火的游戏的时候,他们会无比潇洒的说一句,就这样的一个游戏,我多少多少年前就想过了。

    然而,想过又有什么用呢。

    没有实际去做,其实任何一个想法,都是没有价值的。

    就像有的人说,我有一个好想法,就差程序员了。

    就像有的人说,我有一个好想法,就差写成小说了。

    这,其实都是扯淡。(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朋友,你知道游戏主播么?

    《我的世界》的上架,在这个每天最低都有两位数游戏上架,三位数上架都不少见的年代,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因为是林彦个人主导的项目,所以,也没有调动太多的千叶游戏的宣传资源。毕竟,宣传资源的总量就那么大,而千叶游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都要准备新游戏的发售,宣传资源,其实是不够用的。

    也许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页面来解决问题,但是,增加再多的页面又有什么用呢,受人关注的页面,终究也就那几个。别的页面拿出来凑数,或许一年的点击量,都没有门户页面一秒的多。

    而这样没有计划的增添页面,实际上增加了人工成本,这样一减一增,算下来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千叶游戏的维护的核心页面也就那么几个。顶多添加一些不同的分类。例如体育了,娱乐了,等等的分类页面。

    毕竟,大部分人们还是有阅读需求的。虽然说,他们阅读的东西,可能只是一些无聊的垃圾文字,但是,他们还是有阅读需求的。

    《我的世界》上线了,没有太多人知道,也许只有少部分人,在首页下拉到最下的一条文字上,看过一眼。

    也许一百个人浏览网站的人,只有一个人会下拉菜单,而下单菜单中的一百个人里,也许只有一个看到了《我的世界》的宣传文字,而一百个看到《我的世界》宣传文字的人,也许只有一个点进了《我的世界》的新闻页面,而点进《我的世界》新闻界面的人里,有九十九个是不会下载这个游戏的。

    而下载这个游戏的人,会不会选择付费,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此低转化率链接,实际上也有许多人抢破了脑袋。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千叶游戏门户网站的浏览量实在是太大了,其中浏览人数最多的英文版门户,每天浏览量高达上千万次。

    虽然,也其中有不少重复单人重复点击,但是那也有几百万个活人,看到了千叶门户上的信息。

    要知道,千叶门户可是不单单只有英文版一个版本哦。

    所有版本综合在一起,每日点击多大五千万次,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也代表着这其中蕴含的深厚利润。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畅销的报纸,拥有的读者数,也不会比千叶门户多多些。

    当然了,千叶游戏现在也更倾向于开设一些地域性的子网站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们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毕竟,像是现在英文版只有一个版本,又有多少英国人会关心美国发生的事情,而又有多少美国人关心英国发生的事情呢。

    当然了,想要建立地域性的新闻网站,需要许多新的人才。

    千叶游戏是绝对不会招那么多人就是了,千叶游戏最后选择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和当地的传统媒体合作。他们提供内容,而千叶门户提供平台。

    当然了,一般当地的大型媒体,都是不愿意,或者说,合作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放弃合作的。

    因为,这相当于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自己只提供能容,而别人提供平台。就算是自己的内容再好,人家平台说断奶就断奶,说不让人看到就不让人看到。这样做的话,岂不是相当于把自己的命交给了别人。

    再说,网上阅读新闻的出现,一定会影响线下报纸的销量的。因为,报纸需要花钱,而网上阅读新闻,则不需要花钱。

    不需要花钱,其实是需要打上一个双引号的。因为,并不是真的不需要花钱,而是成本已经提前支付了。

    例如主机了,显示器了,网站了,当然他们并未实际花钱订阅新闻。互联网上新闻能不收费,主要还是靠软广和硬广。

    硬广就是那种在看新闻的时候,悬浮在新闻页面两侧,或者是内置在新闻文字中间的一些图片和链接,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而软广,其实就是新闻本身。不过,是经过一些特殊加工的新闻。例如谁谁谁吗,想让自己家的什么什么卖的更好一些。

    就可以找人搞个大新闻,整个新闻里自家产品不提一个字,但是,读者看完了之后,就会想要去买。

    这实际上比硬广的难度和作用大多了,基本上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地步。

    当然了,又验证了免费的就是最贵的这条真理。

    在网络平台上软文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软文进化到了让专业人士,都分辨不出这是不是软文的地步了。

    那些有想法的传统新闻公司,基本上都自己制作新闻平台了。不过,因为要照顾自家实体新闻的销量,所以难免有些束手束脚。

    而他们本来就不具备千叶游戏这样庞大的渠道,所以,他们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什么起色。最后,不得不把命交到千叶游戏的手里。

    而千叶游戏这回这不是说让谁独家代理一个区域了,而是多家媒体,都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投放新闻。

    而千叶游戏只需要雇佣一批编辑,选择大众们可能爱看的放到主页上就是了。

    当然,他们放什么也不全是主观发挥,还是需要配合大数据的统计的。

    不过,普通人关注的新闻热点也就那么多,世界杯的时候关注世界杯,奥运会的时候关注奥运会,什么大型活动都没有的时候,关注明星八卦。

    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千叶门户推送的消息,会在有些人眼里显得有点低俗就是了。不过,正是这些人瞧不起的内容,却是大众们最喜欢的东西。

    当然了,千叶游戏也没有止步于此。他们还在研究怎么搞新闻的精准推送,也就是按照一个人的阅读习惯,直接推荐他想要看的东西。

    这个技术的原理其实并不难,但是,想要精度高却也不容易。因为,他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而这个数据,不光是横向的,还要时间上。

    也就是说,起步的越早,用户越多,就意味着推荐的越准确,与后来者相比,就越成熟。

    当然了,这样的领先,并不一定会一直都有就是了。前车之鉴,当年的造马车的公司,也已经觉得自己积累的很完美了,但是,还不是被突然出现的汽车干掉了。

    所以说,千叶游戏还不要不停的研发新技术就是了。其实,千叶游戏的优势真的很多很多。

    例如,拥有大量的不同语言的用户。如果说,千叶游戏想要开发一个翻译软件,就可以让这些用户帮忙矫正词语的准确性。

    虽然说,这些用户可能从未意识到,自己居然做了这样的事情。

    虽然说,宣传的渠道很少,没有多少人看到。但是,《我的世界》并不是一款快餐游戏。这款游戏,有一些闲的蛋疼,每天都要玩很多新游戏的核心玩家接触到了,他们克服了画面渣,晕三维图像等等之类的困难后,他们发现,诶呦,这个游戏不错哦。

    于是,他们就开始推荐这款游戏,而且,还在研究这款游戏的玩法。

    从最简单的盖房子,挖各种矿产,种地,一直发展到玩红石电路。

    大量的教程贴,充满整个社区,而玩到的玩家,都觉得这款游戏不错。于是,这款游戏就在时间的酝酿中慢慢的火了。

    最开始,藤原凉介和木村雅树还有些担心这款游戏的命运,毕竟,这款游戏的命运,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他们自己的命运。

    因为,他们这是正式成为千叶游戏第二方后的第一款作品,如果,这款作品没有太多人玩,就意味着他们失败了,也意味着他们接下来能够分到的资源,将会从现在的不多,变为更少。

    虽然千叶游戏不是电子艺界那样的公司,喜欢时不时的就解散一个工作室,但是,这种没有钱的日子,没有好项目的日子,他们也不太想过下去就是了。

    起初,他们不光担心游戏,还有些埋怨林彦,毕竟林彦做为千叶游戏最终大怪兽级别的人物,其实手里的权力是很大的。如果他要推荐《我的世界》,甭说大力推荐,就是一个普通强度的推荐,《我的世界》都上天了。

    而林彦却没有,他只是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我的世界》发售,就像是看一款普通的游戏一样。

    而这款游戏也确实像是普通游戏一样发售了,林彦一点都没有支持这款游戏的发售。

    这就让他们两个人有点不满了,他们虽然对于这款游戏同样充满热情,但是,他们却很明白,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打工的。一群完善林彦创意的打工者。

    而林彦这样一个创始人,对于自己提出的游戏,都这么不重视,到底是什么原因,就让他们有些纳闷了。

    不过,纳闷归纳闷,通过地铁少女的委婉询问后,他们却还是沉住了气。

    过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每天销量才数百份,累计销量还没过万的《我的世界》,突然迎来了一个销量的大增长。

    一天就卖出了五位数的游戏,比之前那半个月卖的都还多。

    这就让人有些惊讶了,因为游戏的销量曲线不是这个样子的。游戏的销量曲线,现在的标准,基本上都是高开低走。

    一天卖出去百万份的游戏,一年都会出现两位数,而首发当天卖出去几万份的,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而《我的世界》的销量曲线,让人看起来,则是非常的没有道理的。低开高走,从第十五天开始上万之后,到了发售后第三十天,居然每天销售达到了五万份。总体的销量,也在一个月内达到了百万份。

    这个结果,让藤原凉介和木村雅树目瞪口呆。因为,他们都是新时代的人,在他们看来,游戏都是发售之前,就已经吹得昏天暗地。

    像是《我的世界》这种完全靠口碑起来的游戏,真的很少见。

    而那种高开低走的游戏,基本上都是在发售前经过了过度宣传,其实,首发销量说是首发销量,其实可以说是发售前宣传所有天数的总销量。

    而因为现代游戏公司的制度问题,几乎所有游戏公司,都没有精雕细琢一款游戏的机会。

    一款游戏虽然看上去美轮美奂,但实际上内涵是极其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游戏高开低走,过了一个月就再也没人聊了,那还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制作游戏的游戏公司也一点都不对这样的现状感到难受,因为,他们这时候已经在制作新的游戏,进入一个新的制作周期里了。

    当然了,如果发售的游戏,销量还过得去的话,他们会推出一些拓展包,来赚更多的钱就是了。

    因此,像是暴冰这样产量低,但是每款游戏都是精雕细琢的公司。才能在游戏业界,取得那么大的影响力。

    因为每一款游戏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所以,不能说暴冰的游戏会一直火下去,但是暴冰游戏的生命长度,却是会让狠毒哦游戏厂商羡慕的。

    但是,也仅仅只是羡慕而已,让他们去这样做,他们是不会去做的。

    没有别的原因,风险太大了。

    暴冰的粉丝们,可以等暴冰不停的跳票。而别的公司可以么?

    所以,大多数公司,都在一直炮制游戏。一款不行,再制作另外一款,直到其中一款游戏,受到了玩家们的欢迎。然后,不断的出这个游戏的资料片,拓展包。

    甚至,还会做成年货系列,让玩家们一年买一回。至于更新了什么新内容,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或许,有点更新的图像,有的添加了更多的武器。但是,因为,一年制作期限的问题,所以,年货游戏出现那种素质特别好的情况是很低的。

    藤原凉介和木村雅树好好了研究一番,才知道为什么《我的世界》销量增长的那么快了。

    “朋友,你知道游戏主播么?”(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 长卖

    与别的游戏公司不同,千叶游戏的游戏,往往都有着长卖的特性。

    什么是长卖呢?

    就是游戏发售之后的几个月,几年里,销量都一直很稳定。或许别家的游戏销量曲线是断崖式的,到了巅峰马上就到谷底。

    但是,千叶游戏的游戏却不是这个样子,千叶游戏的游戏,有许多看上去首周销量都不是很高,放在别的游戏厂商身上,都算是销量暴死了。

    但是,在千叶游戏这里,却一点都不是暴死。可能首周销量只有五万份,首月销量只有二十万份,但是,半年过去了,就算是这样的千叶游戏的二三线作品,销量也能够轻轻松松的上百万。

    有许多人研究过千叶游戏这迥异于别的厂家的现象。最后总结的情况是,千叶游戏的游戏,基本上都是全家欢的游戏,或者是客厅社交的游戏。

    可能突然家里来客人了,又没有什么太好的事情做,那就买一个游戏一起打吧。不仅乐趣性不错,而且还能活跃气氛,比传统的纸牌,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而买完了,也说不上马上当二手卖了,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又来客人了呢。

    除了这种多人在一起玩的客厅社交游戏,另外的游戏,就是以《马里奥》极其衍生系列为主的动作游戏了,这些游戏虽然画面风格卡通,初玩难度也不算高。

    但是,如果仔细玩这款游戏,玩到里世界的难度,那这难度可就大了去了。

    想要达成全成就,基本上非资深玩家是玩不到的,而一个资深玩家,想要达成全成就,也困难的很。

    这样一来的话,哪怕游戏通关了,还舍得卖二手了么?

    另外,就是千叶游戏比较少推出年度版,或者拓展包这样的东西。不能说完全不炒冷饭,毕竟,那些红白机时代的经典游戏,有时候还是要炒炒的。

    但是,相比于其他的厂商,有节操的多。再加上一个游戏系列的推出节奏比较慢,游戏不容易过时,所以,推出许久之后,还有不错的销量。

    另外就是千叶游戏的游戏亲民,家长们送礼物,基本上都送千叶游戏的机器和游戏。毕竟,在他们看来,电子游戏机都是一种东西。至于什么神秘盒子,游戏工作台,辣么贵,和千叶游戏的主机也没有多少区别嘛。

    你看,不都是一个盒子,一条手柄么。

    嗯,有时候千叶游戏主机,还会额外赠送一条手柄。你看,果然千叶游戏主机,比微硬的神秘盒子,比锁泥的游戏工作台好。

    剩下的,就是利用联机功能,来保证游戏能拥有很长的生命周期,从而不会被卖二手。

    一方面千叶游戏的受众群体,对于游戏的时效性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又避免了二手游戏的泛滥,一方面开源,另一方面截流,确保了买一手正版游戏的玩家数量,这样千叶游戏才拥有和市场主流迥异的销量曲线。

    为什么厂商这么讨厌二手游戏?或者说日本的中古市场?

    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们不能从倒手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价值。倒手也不会统计到销量里。

    从事实上来说,二手游戏,对于厂商来说,基本上等同于盗版游戏。都是那种没有什么用的范畴内。

    当然了,如果厂家明目张胆的反对盗版游戏,那么面临的危机是很大的。有这样做的厂家,已经被玩家们告的高层专门开发布会赔礼道歉了。

    因为,玩家觉得游戏他们买来了,就是他们的财产,他们怎么处理,是他们的自由。而厂商们这样的行为,不就是在妨碍他们的自由么。

    而数字版的游戏,也有一部分玩家不待见的原因也是这个样子。他们觉得数字版的游戏,不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只是从游戏厂商手里租赁过来的。

    如果有什么游戏,遭受到什么舆论上的谴责,被迫删除。那么购买了实体版游戏,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购买的是数字版游戏,那就惨咯。

    因此,许多人哪怕贵一点,还是要买实体的游戏。

    《我的世界》其实是一款**型游戏,但是,却可以算是一款千叶游戏出品的典型游戏。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千叶游戏推出的游戏,基本上都不是主流的游戏类型。

    虽然说主流的游戏也不是没有,枪车球这些游戏,在千叶游戏主机上活的也都还不错。

    但是,相比于其它的主机,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枪车球,千叶游戏主机游戏涵盖的范围也就更广了。

    基本上各个年龄段的玩家,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游戏。这可就了不得了。

    不如说,千叶游戏曾经在游戏机上遇到锁泥挑战的时候,推出了面向成年上班族的《脑白金》,《脑锻炼》系列游戏,虽然说在专业玩家看来,这些游戏,无非是一些小游戏的集合,算不得新鲜。但是,对于上班族来说,这种能够打法他们随便化时间。还能在朋友圈里秀的游戏。简直不要太新奇好不好。

    于是,千叶游戏的那一代掌机,就凭着着这块市场,逆袭了当时在掌机领域叱咤风云的锁泥屁艾斯屁。

    当然了,事后有很多马后炮分析,说千叶游戏这是走了****运,说千叶游戏这是瞎猫撞到死耗子。

    当然了,也有人吹嘘这是千叶游戏拥有超前的战略眼光,提前就在这种蓝海市场里布局。

    一般的千叶游戏人,都不知道到底哪种说法对。

    但是,千叶游戏的高层,却都知道,这都是林彦的功劳。林彦在游戏行业,就像是一盏明灯,他指的方向,从来就不会错。

    当然了,这样的结果,也是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接受的。

    毕竟,和林彦同时代,或者是略晚一些的知名游戏制作人,已经一个又一个相继陨落。

    哪怕就算是林彦年轻,他在游戏行业掌握了数十年的话语权,也太常青树了吧。

    但是,就算这些怀着别样心思的人,各种诅咒林彦,但是,林彦却依旧那么生猛。

    《我的世界》最初的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这又是一款林彦参与制作的作品。因为,游戏前面虽然浮现千叶游戏的标识,但是那是作为发行商的标识,另外还有专门的游戏公司的标识呢。

    而翻一下制作人员表,林彦的名字也没在最开头,而是在最结尾。虽然《我的世界》不是一款大型的游戏,但是这款游戏的而制作人员,也多大上百人。当然,这个数字是包括一些临时工的。

    是把例如音效师之类的人,全部扔进去的。

    整个制作人员的字幕,也是要滚动一分多钟的。

    就像是电影制作人员表一样,不是专业人士,就是一个普通看电影玩游戏的,谁会专门看这种东西。

    所以,事情就变得有意思了,藤原凉介和木村雅树享受了很多的赞誉,别誉为新世纪日本最出色的游戏制作人。而林彦的名字,则没有多少个人看到。

    知道游戏发布一个月后,林彦在这款游戏上的身份,才被正式曝光。这就有点尴尬了。

    那些媒体们,都差点不知道怎么圆了。当然了,不用替记者朋友担心,他们的脸皮是突破天际的。

    所以,没用多长时间,一条又一条吹嘘林彦的文章,被炮制了出来。

    由于近几年考证,电子游戏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所以,林彦并不是电子游戏的缔造者。

    但是,他是日本电子游戏,以及商业游戏奠基人的身份,却是不容置疑的。

    现在日本这些做游戏的,不管年龄是多大,基本上都可以说是林彦的徒子徒孙。虽然现在是现代社会了,不流行以前祖师爷那一套了,再加上林彦还没死,不能立牌位,但是,大多数日本游戏人,对于林彦还是很敬畏的。

    在之后某次的采访中,林彦被问及了有关于《我的世界》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在名单的最后边。

    林彦笑着说,游戏其实我没有参加到具体的制作中去,我只是提供了整个游戏的脚本,我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不能因为我名气大,就把我放在最前面,这是不公平的,我希望任何一个人才,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我与其他人相比,拥有的不过是更多一点的人生经验,以及游戏经验,是在不值得大家这么夸奖,谢谢大家。

    或许是因为林彦这段话里,有什么笑点吧。反正,后来林彦这段话,被当成了段子。总有人说什么,我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谢谢大家之类的话。

    林彦起初也有点纳闷,知道他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发言,才知道不自觉的用上了某人的名言。

    林彦照着镜子看了看自己,自己鼻孔也不大,也没戴黑框眼镜,嗯,还好,还好。

    事实上,也没有几个人,在意林彦的年纪,因为他的成就,已经可以让人忽略他的年龄了。

    再说了,哪怕就是科研行业,也不是说年龄越大人越厉害。其实,一个人创作的巅峰时期,一般都是在五十岁之前。过了五十岁,人的精力,会变得不那么够用了。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许多人才出成绩的年龄,实际上都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至于,他们为什么晚年才被大众知道。

    一方面是因为他桃李芬芳,徒子徒孙多了,众人拾柴,他的火旺了些。另一方面则是,诺贝尔奖这玩意,一般都要过个几十年才发。这一等,岁数不就大了,出名不就晚了。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年龄大的教授,哪怕主持一个科研项目,自己也不奋斗在第一线,而是从事管理岗了。

    因为,他们虽然缺少精力,但是人生经验却是很丰富的。由他们负责管理,是一件很科学的事情。

    当然了,有太多太多,从事了一辈子科研的人,最后下场并不好,因为,管理岗就那么多,他们不能成为管理人员。而进行试验操作,精力又不太够了。

    所以,市面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你看他活得还不如狗。

    嗯,年轻的科研人员是科研狗,一条老的科研人员,不被卸磨杀驴就不错了,自然活得就不如年轻的科研狗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会选择进入科研单位了。

    反而,会当一些中学教师之类的,毕竟,对于社会上的中高层人士来说。相比于科研,他们更在乎下一代的中等教育。

    所以,除非在科研界有一席之地,不然大部分从事科研的人,活的都比一定比当老师的强。

    当然了,当老师也没有人愿意去偏远地区当,别说是偏远山区,就算是十八线县城,都没有人愿意去。

    所以,这就造成了另外一个后果。就是,越发达的地方,教育资源越集中,教育质量越高。

    而后,学生们学习就越容易,成绩也就越好。

    虽然统一的大学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生们的公平。但是,其实从他们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他们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公平。

    一个出生在偏远山村的孩子,和一个生存在首都的孩子,哪怕他们智力水平相当,他们的人生际遇也天差地别。

    不光是在学习上,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也天差地别。

    或许,偏远山区的孩子,不会在山村里苦苦种地,还被城里人说笨说懒。就算是他们进入了城市,他们能做什么,就算不是让城里人厌恶的农民工,也是最底层的服务业人员。因为,他们没有别的技能。

    当然了,城里人或许会说,这不都是自己的问题,自己不上进怨谁。然而,一个人一天做超过十二个小时的工作,住在不到两平米的小屋,一下班到了家里,恨不得贴在床上就睡着了,还怎么让他们有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而同样智力的首都孩子,哪怕上的大学不是太好,他也能去当个产品经理啊。

    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