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日本做游戏-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大的就是了。
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非常不集中,但是,在电子游戏上,他们却常常有着很高的注意力。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认命
日本电子游戏行业的弊端和疲态,已经开始显现了。
这不是任何一个人,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扭转的了的。哪怕是林彦,也只能确保千叶游戏,不被一线集团拉开差距。
当然了,许多从业人员不是这么认识的。他们的反应和之前电影行业的人反应一样。他们都不把错归咎在他们自己身上,错的不是他们,而是这个世界,
有着这样一个心态,一个愤世嫉俗的心态,想把游戏做好,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并没有觉得他们的心态有问题。他们不想承认自己的落后,不想承认自己的不能为力,他们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回忆着自己往昔的荣光。
在日本游戏企业,还在沉醉于昔日的辉煌的时候。欧美的游戏厂商,已经开始铸造新的辉煌了。
他们在三维游戏这个游戏大类别上,开创了新的玩法。比如说,之前的三维游戏,虽然地图是三维的,是立体的。但是,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和场景的交互,其实并不是很大。
尽管是一个三维的游戏,但是却并没有显现出三维游戏应有的立体玩法。因此,法国的游戏公司玉璧,就对他们原本是二维游戏的《波斯王子》,进行了三维化,强调与场景的交互,这一下就让三维游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而同一时期的日本国民级游戏《勇者斗恶龙》,虽然使用了三维模型,但是战斗方式还是老套的回合制战斗。而在地图里。所有的任务,都没有跳跃这一个基本的功能。如此一比较。就能比较出差距了。
当然了,因为外国的那些游戏。有朝着沙盒化发展的趋势,不强调玩家一定要跟着剧情走。因此,就有日本游戏制作人说,那些欧美的游戏,都是垃圾,一点都不好玩,一点都比不上俺们制作的游戏。游戏的核心是剧情,才不是像是猴子一样,在场景里跳来跳去。
这样的行为。用一个比较准确的话来形容,就是煮熟了的鸭子——嘴硬。
不过,欧美的同行们,已经摆脱了被日本游戏行业巨头牵着鼻子走的恐怖日子了。他们推翻了日系厂商的这座大山,有了他们可以随意展示身手的平台。他们才不会对这些日系游戏厂商的发言,有太大的反应一样。
换句话说,这样的表现,才是强者的表现。要知道,二十年前的日本游戏厂商。对于欧美游戏行业的从业人员,大概就是这么一副表情。你说什么都不重要,不管是诋毁我也好,赞誉我也好。我就是我,我就有着这样的实力和成就,你们这些渣渣说什么。我也是不会听到耳朵里的。
或许,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弱国无外交”吧。只有实力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大家才有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然而。在现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家实际上并没有平等交流的资格了。
唯一还能让欧美厂商在意一些的日系游戏公司。大概只有千叶游戏和电子游戏联盟这大日系游戏巨头了。
之所以是这样,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们两个的游戏,还有着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第二个就是,他们这些正在当打之年的游戏制作人,基本上都是玩着这两家的游戏成长起来的。
《超级马里奥兄弟》似乎从各种意义上,都是他们进入游戏世界的启蒙制作。
因此,他们对于千叶游戏有着别样的情怀,对于林彦也有着一种别样的尊敬。或许,日系厂商的没落是命中注定的,但是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能够进入这个行业,还都是因为千叶游戏和电子游戏联盟的影响。
不然的话,或许电子游戏行业被雅达利搞崩溃之后,他们就再也不会有玩电子游戏的机会了。
雅达利的失败,有人总结过,就是过于自由的市场,导致了各种低质量的作品在市场上横行,破坏了整个电子游戏行业。
日系游戏厂商,能够寻找到机会,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崛起。也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秉性。强调秩序,强调一个有序的市场。
虽然有许多人对于千叶游戏心存不满,但是,正是因为有着千叶游戏这个宛如暴君的游戏公司,高高的坐在王座上。整个日本的电子游戏行业才能繁荣起来。
因此,虽然在初期,有人看千叶游戏站在他们头上觉得不爽,但是当他们想明白过来之后,却十分的顺从。并且,也在千叶游戏建立起来的游戏体系里,找到了自己的一个位置。
而日本游戏行业的衰落,以及以美国为首的欧美游戏厂商的崛起。还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企业基因决定的。
千叶游戏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规则,但是它们太循规蹈矩了。而美国等国家的游戏厂商,不再在无限制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了,而是在日系厂商制定的一套完整的规则里,比日系厂商更灵活的活动。
于是乎,凭借着它们的深厚底蕴,它们想要超过日本,就不再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了。
明眼人其实很多,但是很多人揣着明白当糊涂。有些事情,虽然知道,但是并不能说出口。
就像是在日本经济最发达的时候,几乎所有高层人员都知道。这种发达只是一种假象,只是一种镜花水月。只要美国人的军队,还驻扎在日本上,这种繁荣就不能持久。但是,却没有人说出口,就算有人说出口,也会有人帮他闭嘴。
而电子游戏行业的发展,大概也是这么一回事。虽然说,日本的终生雇佣制,现在已经从一定陈低估上。变成了一张类似于废纸的东西了。
但是,人员流动依旧不高。人员流动不高。就说明有用的技术,不会迅速的传播开。有效有用的技术传播不开。不能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日系游戏公司,说到底还是一种小作坊的模式。
千叶游戏能够保持先进,虽然人员流动效率也不是很高。但是,却有另外一个法宝,就是好足够多的高校合作。
然而,最近千叶游戏也遇到了问题了。
随着少子化的加剧,每年考大学的考生越来越少。相对应的就是考取大学的难度越来越低,考生们的素质也在成一种下降的趋势。
因为竞争变得不在激烈。所以,那种原先为了学习,很拼命的架势,已经消失不见了。
学生们变得慵懒了不少。而日本的学术界,其实也随着经济的放缓,正在失去活力。虽然千叶游戏还在赞助的实验室,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想寻找到一个可以合作的,新的实验室。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而那些已经被资助的实验室,最近也总有问题发生。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那些著名的教授们,吃经费越来越明目张胆了。虽然千叶游戏有相关的审计。但是他们却还是有恃无恐的在进行着这样的动作。
这实在是让千叶游戏很不爽,但是除了不爽外,却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些事情,这真是很郁闷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水至清则无鱼,几乎日本整个学术界。都是这种**的风气横行。任何一个能在这种体系里,当上教授的人,都不是无辜的。他们对于整个事情,都是以一种推波助澜的形式在进行着推进。
如果,千叶游戏查吧,那就要和几乎所有的合作工作室解约。这对于千叶游戏,实在是不是一件好消息。
要是不查呢,他们做的又实在是太过了。最后的办法,只能是大家定下一个潜规则,你不过线我就不查你,你要是做的实在是太过分了,那你就等着倒霉吧。
不过,尽管整个日本学术界,和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学术界一样,都有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但是,整个世界的科技,却依旧还在不断的向前奔跑着。
例如钛光科技自己的厂子的实验室,就一天不停的在研究新的制造工艺。虽然在中央处理器的生产上,相较于世界顶尖水平还是有着半代左右的落后。但是,在图形处理器方面,却在整个世界都是一流的水平。
其实,图形处理器,处理的问题真的不是很复杂,之所以需要单独的处理器,无非就是以为这些数据量大。图形处理器经过特殊的优化,因此在处理这些大量的简单数据时,工作效率会更高。
而继承在中央处理器或者主板上的核心图片处理芯片,或者继承图形处理芯片,就没有这么好的性能就是了。
一方面是因为功耗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成本的问题。
就像是一台个人电脑可以做到一百瓦甚至一千瓦的功率。而一个手机或者是一个游戏掌机,允许的功率才是对少。能够到五瓦,已经是一个非常丧心病狂的程度了。
要知道,手机就像是九三年之前的电脑,可是不能有散热器的。再加上它又是由电池提供能源,功耗意味着续航,所以,从各方面来说,掌机的性能都不可能比得上同时代的家用机的。
这就像是一个孩子,在小时候总有一个错觉,再过两年,他就能比大他两岁的哥哥大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绝对并非如此。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子,大家其实心里都有数。
但是,这种充满着可笑的看问题的视角,却存在与许多人的身上。他们以为这个东西就是这个样子,就一直是这个样子了,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真是很大的问题。
林彦一直觉得日本的游戏厂商,显得有些笨笨的。但是,有时候又不是那么笨。托日本动画漫画行业的兴盛。制造出了许多画功优良的画师。
因此,有一些游戏厂商,在制作传统的主机游戏,已经赚不到钱的情况下。开始我往视觉小说方面发展了。
什么是视觉小说呢,其实就是一些静止的场景,人物的立绘,再加上一些声优的配音。组成的游戏。
这种游戏的有点十分明显,就是这款游戏的成本非常低。甚至,一些爱好者社团,就能自己制作出大卖的游戏系列。
比如说,知名的型月世界,大概就是这么个节奏诞生的。而原本大厂商们很少涉足这个领域的游戏,这些爱好者社团们,还能有发展的机会。
但是,现在那些在视频游戏领域的人看来,可以算得上是庞然大物的公司,进入他们的视野后,他们感受到的就是恐惧。
资本的力量一场强大。
爱好者们的爱好的力量,似乎抵挡不住凶残的金钱攻势。
虽然说大厂们对于视觉小说,或者说美少女游戏,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是,他们却可以不断的收购收购收购。
一言不合就买买买。
最后,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发展,竟然市面比较大型的美少女游戏社团,只剩下一个还没哟丠资本的力量玷污。
不过,仅仅这一个社团,也抵挡不住资本的洪流了。原本推出游戏速度很慢的社团们,有了游戏企业的资金注入和人员帮助后。推出游戏的速度明显快乐许多。再加上这些游戏企业,在游戏领域积累的一些经验。
他们在制作过一两款游戏之后,就能够轻车熟路的批量生产这种美少女游戏,或者说是视觉小说了。
他们归纳总结出了这些美少女游戏的套路。尽管,不能保证每款游戏都大卖。但是,掌握了这些套路和技巧,却是让他们有了底线。一个什么样的底线呢,就是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盈利。
这可比他们强行讨好欧美玩家的欢心要好弄多了,虽然说挣得少了一点,但是不会陪的把裤衩都不剩了。
因此,这些游戏厂商,对于制作大型游戏兴趣越来越小了。除了一些制作这种视觉小说的游戏公司。还有的,干脆就去做柏青哥了。
反正,他们存储的游戏人物形象,已经很多,足够用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藤原凉介
藤原凉介是一名二十三岁,鲜嫩可口的应届毕业大学生。
他学的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因为小时候父母双忙,没人照顾他,陪伴他时间最长的机器,似乎就是游戏。游戏对于他的影响特别大,就连他小学的时候,为什么地理那么好,都是因为他玩了《大航海时代》。
游戏对于他来说,就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因此,他选择了学习图形学,想要进入游戏公司,亲手打造游戏,为更多的孩子带去欢乐。
然而,他在就职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和他想的不太一样。
几乎所有的日本游戏公司,似乎都喜欢让人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申报志向。
填写完个人信息,申报完志向后,第二项就是所有的公司,都会让他做一套测试题。
题目类型丰富,类似于四则运算速算,看图找规律,日语阅读等等,有点类似于智商考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傻子。
第三步,就是性格测试了,测试性格到底适不适合他们公司。
第四部,就是面试了。不过,虽然藤原凉介面试的是技术岗,但面试他的却不是技术岗的人。而依旧是人力资源部的人,有好几次,他都是因为人力资源看他不爽,就直接把他刷掉了。
第五部,就是技术面试了,不过藤原凉介参与过的几次技术面试,面试的内容都很弱智。基本上还不如他大学一年级月考的难度。
最后一步,就是役员面试了,公司高管出面。和藤原凉介一顿谈笑风生,在欢声笑语中。把他看不惯的人刷掉。
藤原凉介当时就有点慌,他不太确定。到底有多少技术人员,都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面试,而被刷掉了。
藤原凉介面试了,千代收购了难梦宫之后的千代难梦宫。
他写第一步时候的简历,除了个人信息之外,大概又三十道左右的问答题。
题目都是一些,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
你人生中有过什么成功和失败的事情给了你什么启发?
你最努力的事情是什么?
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你为什么喜欢他?
如果单单是问题多还不要紧,但是最要紧的是。这些问题,全部要求有不少于四千字的回答。
这……
要知道这可是三十多个问题啊,每个问题四千多字,三十多个问题,可就是十多万字了。
把这些写出来,就是出一本书都够了。
藤原凉介咬咬牙狠狠心还是把这些东西都写了。
后来他才知道,他写的这些东西,收简历的公司,基本上都不看。只备入档案。或者是用机器检索一下,看看是否有大规模的复制粘贴。
为什么这么做,也不是谁的恶趣味。而是一个服从性测试,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连着区区十几万字都不写,那么,你在我们公司工作。基本上也不会服从我们的命令。那么我们还不如不要你。
藤原凉介参加了卡普通的笔试,笔试的内容是西语言。最难的题目就是冒泡排序填空。这个就是之前说的,藤原凉介觉得还不如自己大一月考难的题目。
后来他询问为什么用这样的题来作为筛选。得到的答复是。有许多面试的人,其实并不懂这些,因此为了照顾他们就只能出这样的题了。
藤原凉介又奇怪了,明明他们报的都是技术岗,可是怎么练计算机都像是一点不懂的样子,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藤原凉介问前辈,问道如果招的都是这样的人,该怎么制作游戏呢?
前辈微微一笑,反问道,你知道外包么?
可是外包不是把技术简单,比较重复的地方么?这些需要技术比较困难的也要外包?
当然了,当然外包了,实际上我认识的几个外包的人,他们的编程水平,可比我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不过,就算是他们水平再高。他们也只能外包,他们就只能赚个外包费,至于大头的收入,还是咱们公司自己拿。
藤原凉介有些不理解当时前辈得意洋洋的样子,仿佛是一个小气鬼占到了一个大便宜一样。
难道这样的情况,不应该让人觉得警惕么?为什么一定认为别人一定不会做游戏,一直会在你们的摆布下行事,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至于那个制作了《最终幻想》的公司,做的就更过分了。想要去他们公司工作,必须先去听他们家的说明会。然后,从这些与会者当中,抽签选出一些人给予面试则个。
呵呵,亲爱的游戏制作们,我是你爹,运气不好的我们不要。
藤原凉介一个很幸运也很有实力的学长,挂在了和高层谈笑风生的役员面试上,高层说你拿了那么多家的通知书,俺们很不安,担心你不够忠心,这样吧,你去别的公司,我们不要你了。
藤原凉介简直就不懂了,这和忠心有什么关系,难道一个人应聘了多家企业也有错,实力太好也是错,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疯狂了。
至于那个现在主业是卡牌的任地狱,他们家最近的日子倒是过的还不错。但是,藤原凉介去他们家的说明会的售后,他们家的社长明确的说明了,他们需要的是有“柔软性”有“服从性”的人,他们需要的是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的螺丝钉,甚至,不止让你做螺丝钉,还让你做史莱姆,让你变成什么形状,你就要变成什么形状。
藤原凉介经历了这些之后,显得很不忿。但是,他从父母那里却得知。日本的企业。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一个样子。
这是一个在日本企业通用的规则,无论是零售业。还是什么工业企业,无论是什么职位。都要从最低端的看店值班打扫卫生端茶送水坐起。
最后的最后,藤原凉介遇到的问题,就很现实了。如果说上面那些都能忍受都能克服的话,最后的这个事情,倒是克服不太了。
工资太低了,没错,工资很低很低。与十多年前,电子游戏行业是一个高薪的行业完全不同。
藤原凉介因此很迷茫。
不过,他的父亲倒是看的很开。他说。这都是正常的嘛,你看像你这么大的孩子,有多少是玩电子游戏长大的。有多少想要长大了制作一款电子游戏。
供应的人那么多,企业就那么几个,工资低是应该的。你又没有什么别人替代不了的能力。
你想想,如果你是林彦,还会拿那么少的钱么?
藤原凉介听了没有说话,这些天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发现,原来自己之前认为的事情,几乎完全是错的。
这样的话,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呢。这真是一个大问题。
最后,藤原凉介还是进入了一家游戏公司。也算是一个游戏巨头了吧。
不过,进入公司之后。他却发现了一个比较不对劲的事情。
公司里的年轻人真的不错,负责策划和决策的基本上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了。年轻的在公司里职位低没有话语权。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人不知道现在最流行的游戏是什么。几乎没有玩过个人电脑游戏。认为主机游戏才是正统。其余的任何游戏,包括掌机游戏都是在不务正业。
因为资本的缘故。他们不爱开辟新的生产线。
在日本本土游戏行业日益萎缩的时候,他们依旧还认为国内的市场才是根本,国外的市场只是一个辅助。
不少老员工都抱怨他们以前可以周末去夏威夷度假,现在能够做的,居然只是回到家里睡觉,或者加班。
职工待遇是越来越差了。
他们也不愿意做大规模投资的游戏,因为这个游戏入股欧玩的人少,就成为了一个赔钱货,就是一场大事故,没有人能承担的住这个责任。
另外一个,就是因为融资环境不好,就算是公司想搞一个大制作。想去银行贷款,银行也不会把钱贷给他们,不会支持他们。
并且,大部分的员工,编程能力都很差,基本上藤原凉介觉得他们的编程水平,还不如自己高中时候的一半。
藤原凉介进入这个行业之后,简直是惊呆了。
不光惊呆与公司的低效率,要知道如果美国的公司用走来形容,他们的公司连爬都说不上。
说得好听一点,才能说美国公司在跑,他们在走。
另外一个,就是这些四十余岁的人,几乎都是一个老顽固。似乎他们的世界,就在他们四十多岁的时候定型了。
世界不会再改变了。
他们不会用一个动态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发展。
藤原凉介对于整个日本的游戏行业,简直失望透顶。他听闻了一些学长们的话,打算去美国,寻找到自己梦想着,能够制作游戏的地方。
他之所以没有尝试进入千叶游戏,是因为千叶游戏几乎不对社会招人,甚至校招都少,他们仅仅只对于自己下属的那所学校招人。
藤原凉介仔细打听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千叶游戏这样做,是因为在历史上,因为一些水平比较低的毕业生,搞出过大乱子,所以,他们就直接把员工的教育,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培训,直接可以无缝衔接。事实上,日本有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式。
听说在世界的其它地方,也有很多这样的学校和企业。不过,藤原凉介没有出过国也就不知道了。
不过,受困于日式英语,藤原凉介只能从零开始学英语,争取考一个雅福的证书,这样才能去国外的游戏公司工作。
然而,这个过程是漫长且痛苦的。
不过,对于日本的游戏企业,已经失望透顶了的藤原凉介,根本管不了这么多了。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她对于日本游戏行业的整体氛围,真的很失望。
怎么说呢,他就觉得日本的游戏行业,像是日暮西山了一样。整体来说死气沉沉,不管是玩游戏的人,还是制作游戏的人都是如此。
藤原凉介曾经去过一次街机厅,要知道,原先在他小的时候,街机厅可以说是人满为患,但是,在他最近又去了一次街机厅,却发现除了那些什么篮球机,跳舞机,太鼓达人之类的机器。
除了格斗游戏的街机钱还能有比较多的人以外,剩下的街机前面,基本上也就没有多少人了。
而那些比较吸引人的机器,都摆在街机厅的门口。因此,越往里面走,越能感觉到着呢哥哥街机行业的萧条。
门口的繁荣,只是一个虚假的繁荣。
藤原凉介想了一下,似乎也想明白了,他知道街机游戏的重要性。街机游戏,不光游戏的节奏快,整个游戏行业的竞争也激烈。
除了那些可以大卖几十万台的机器外,有不知道多少游戏,只能在街机厅的角落存在一周,就被替换成别的游戏了。
正因为竞争激烈,而这个行业的成功者又真的十分赚钱。所以,有许多人许多企业,哪怕失败了还在不停的尝试。
虽然说,在单个企业上,这样的尝试可能是徒劳无功的。但是在整体上来说。在概率上来讲。最终还会有许多游戏脱颖而出。
而这份活力,正是日本游戏行业存在的一个基础。
当然了,这不是说主机游戏市场,就没有竞争了。事实上,竞争更为激烈。
但是,那是他小时候,红白机年代的事情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开发游戏需要的技术和资金要求越来越高。
那些小的游戏公司,慢慢的不是被大公司吞并,就是倒闭了。
而大公司也不是一年哪怕就是开着马甲公司,也要发型两位数游戏的时候了。他们的精力和资源,只够一年推出一款、两款游戏的。
这些游戏的宣传,也更像是电影。你方唱罢我登台,最后的结果,基本上就是游戏发售前万众瞩目,游戏发售后,没多长时间,就没人再提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张
藤原凉介不是一个人。有着千千万万和他一样的人。
他们都知道日本的电子游戏行业病了,但是却只知道病了,不知道怎么改变这样的状况。
甭说药方了,就是让他们改变一下自己都难。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一直都在抱怨,抱怨这里不合理,那里不合理。却没想过脚踏实地的去干干,去寻找一条合适的出路。
当然了,大部分人都在想,这个行业又不是我搞坏的,我为什么要想办法把他搞好。
林彦知不知道这些事情,他知道,但是他却无能为力。要知道,过去的二十年里,林彦可是以自己的名义,或者是以千叶游戏的名义,每年都会出一份行业年度报告。
这份报告里,不光有对过去一年的总结,还有对未来几年的展望。然而,大多数游戏企业,看到的永远只是报告里头能赚快钱的东西。例如将要流行的游戏类型,流行的技术了。
可是对于报告内,对于整个行业技术方面的担忧,却是一扫而过。甚至,有些人虽然看着报告在赚钱,但是他们却说林彦,就是中国那个“杞人忧天”成语里的杞人。说他是想多了。
然而,哪怕真的到了整个行业都到了不好过的那一天,他们却依旧没有承认林彦是对的。反而是用其他的言论来掩盖自己的错误决断。
比如说,都怪林彦的报告,让我们做这个游戏,我们做了。可是现在这个游戏不留行了啊。
这些人很擅长断章取义,在别的人的话里截取一段。就当成是论据来讲。
就像,“林彦不是不是人”这句话。给截取成了,“林彦不是人”,这就是他们惯用手法。
当然了,还有人埋怨千叶游戏就是了,你看都是你们的游戏业务好,玩家手里的钱是有限的,都买你们的游戏去了,所以不买我们的游戏了。
但是,他们哪里想过。他们的游戏越卖越少是为什么。
前些年由于欧美的游戏厂商,经历过了雅达利冲击后,还没有反应过来,所以千叶游戏能带着他们一块吃酒喝肉。
但是,到了现在的这个时间点,美国的企业,不管是从资本还是技术还是市场上,都快对他们形成了碾压之势。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有继续躺着赚钱的好事了。
不过。他们是不会想这样的事情的,他们只会抱怨现在的行情不好了。再不就抱怨游戏收入孩子啊增加的千叶游戏把他们的市场抢走了,除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