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日本做游戏-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的时代需要三维动画,他们却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所以,这对于千叶游戏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事实上,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合家欢电影,换句话说就是一部爆米花电影。尽管有环保这个非常主旋律的主题,但是事实上也是在讨小孩子喜欢。
不像是几乎所有日本电影那样,喜欢讨论一些有深度的话题,然后进入到一个小众圈子当中。
大众,唯有大众才能赚钱。那些奢侈品,只有少部分人能享用的产品,尽管单价贵,但卖的总价钱却永远不会敢上大众品牌。
《虫虫特工队》这部电影,因为千叶游戏全球娱乐的能力,谈下了不少荧幕。在全球一共有一万块。
要知道,这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了。
许多日本的电影公司,都在看千叶游戏的笑话。你一个初入电影行业的新丁,第一手就玩这么大。到时候你们没办法收场,就知道电影这个行业没这么简单。
当然了。他们嘴上说着不要不要的,其实还是希望千叶游戏既然有这么多钱。就不要自己瞎折腾,最好投到他们这些懂行的人身上。
一想到自己可能有一天就能一万块荧幕全球同步播放了,他们都兴奋的不能自己。
在这样的期待下,《虫虫特工队》上映了。那个以一个微小的视角,用另外一个角度观察熟悉的世界的想法,不出林彦的预料,取得了成功。
而主角那个总拿水壶淹蚂蚁窝的小孩子,也明白了蚂蚁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其实,整部影片就是在讲一个换位思考的故事。
在体型微小的蚂蚁看来。几乎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自然现象,或者是一个人为现象,对于他们都是致命的灾难。
就拿下雨来说,人觉得下雨没什么,雨粒那么小,只要不发洪水,随便怎么下。
但是,对于蚂蚁来说就不一样了。每一粒雨滴,可都是相当于他们身体数倍大小的大水球。
一旦被水滴砸中。顺着雨水漂流,就几乎再没有生还的几回了。蚂蚁搬家这种事情,也时常能碰到。从低处般到高处。
事实上,《虫虫特工队》有一个林彦不是很喜欢的地方。就是整个片子里头,所有的人类角色,基本上都是白人的样子。
这没办法。因为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白人主导的世界。如果真的用黄种人作为主角。那帮白人或许直接就不看了。
与之相比,比较可悲的就是。身为黄种人看起来白人的主角,却一点都不觉得别扭。
不过,林彦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动画电影,不能着急,如果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制作动画电影,那么主角将会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设计。
现在不过是为了打开局面而已。
《虫虫特工队》刚刚上映的时候,不算是很火爆,事实上,很多人都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电影院观看的。
虽然说他们知道这部电影,是由千叶游戏制造,千叶游戏这个品牌,在全世界也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
但是,他们却非常不确定这部电影好不好看。因为,千叶游戏以前没制作过电影,他们的游戏也不是以过场动画的精美而闻名。
按照以上这些内容所说,他们更多是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进入电影院看一看。毕竟,千叶游戏都宣传了那么久。
那么多从达人秀出身的明星,都为这个电影做广告,也不能不来看是不是。
然而,这一看就上瘾了。
先进的动画技术,惟妙惟肖的展现出了一个从蚂蚁视角展现的世界。大人还好,孩子们直接就沉浸在了这个充满幻想的海洋里。
有些孩子甚至看了一遍还不够,还要看第二遍。
事实上,这部电影不说放到十年后,就是放到五年后,这个画面都不能说是非常好了。
事实上,尽管千叶游戏在游戏技术上,确实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美国却还是没有落下。
并且,最为可怕的是,美国只要看到这么做有利可图。他们立马会有大资本投入进去,然后技术水平就会迅速的追上来。
这是美国最恐怖的地方,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技术储备。或者说,只要想动手,分分钟就能研发出来。
因为,他们几乎掌握着全世界的资源。只要他们想要,掏钱买买买就行了。并且,对于美国全世界的人们,几乎都有一种向往。
所以,各种方面的优秀人才,都汇聚在美国,建设美国这样一个国家。事实上,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吧美国看成一个趴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身上的吸血鬼,用别人身上的血,来成长自身,这是美国最厉害的地方。
北美首日票房三百万美元,只能说中等的成绩。但是,第二天北美地区票房就达到了六百多万美元。
两天将近一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吓呆了纳西想要看热闹的日本电影公司。他们纷纷把自己原先的那些狂言咽回肚子。
开始思考,是不是能趁着这股东风,冲入国际市场,狠狠地大赚一笔。
千叶游戏人发现,原来除了制作电子游戏外,原来做电影也很赚钱。之前林彦说要制作动画电影,其实一直是有阻力的。
毕竟,一个公司成立了七八年,没有派系什么的,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有拥护林彦的,自然就有倒林彦的。
不过,《虫虫特工队》又一次证明了林彦。
不过,比较可惜的就是,这个电影火了,身为游戏公司的千叶游戏,却没有适时的推出一款同名游戏。
要知道,这可连授权都不用买,自己家种菜自己家做。毕竟,之前谁也没想到,这个动画片会这么受欢迎。、
就在这个电影刚刚播放两周后,千叶游戏内部就确定了下一步电影的计划。林彦决定,下一步电影拍《玩具总动员》。
一是玩具这个题材,能够切入到孩子们身上,也能让那些已经长大的孩子们怀旧。
二是,玩具的毛发依旧没有太多。塑料玩具和蚂蚁没什么区别,而那些布偶玩具,也不会像真的狗狗那样,全身都是毛,没办法处理。
当然了,电影里的人物,还是采用比较卡通的手法。
毕竟,有一个恐怖谷的理论,也就是说当一个东西只是拟人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它可爱。但是,当他相似程度超过九成的时候,就会一下子觉得这个东西这么可怕了呢。
事实上,历史上就有一些洋娃娃,因为太像真人了,而惨遭失败。反而像是芭比娃娃,这种一点都不想真人的公主。却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热销。
千叶游戏这一次制作动画电影,适合别的公司合作的,就是制作玩具的一个大型财团。从这个财团购买了玩具的肖像权,事实上,也没有花多少钱,只是一个利益交换。因为,可以肯定的是,动画播出后,一定会带来一个玩具销售热潮。
林彦也乐得这样,就这样许多的玩具开始被扫描建模。而林彦在这次的动画电影上,首次开始采用了动作捕捉技术。
也就是说,这回是有演员演的了。虽然,演员什么样,观众们看不到。
——————
我真服了起…点了,十二点前打了七分钟密码一直进不来,初步估计这个月全勤又没了,好套路。如果没了的话,这章就是这个月最后一章,就这样吧。(未完待续。)
第六十一章 机器代替人
千叶游戏最近搞的另外一项东西,就是机器人技术。普通大众印象中的机器人,实际上都被影像作品,科幻小说带歪了。以为机器人就是那种像人一样的铁皮家伙,有两个腿,两个胳膊,一个脑袋。眼睛的地方是两个摄像头,看远看近看能看到摄像头伸缩变焦。
实际上,应用最广的机器人,倒是那种不像人的机器人。
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像人这样的生物,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能做,但都不能做精。如果能的话,种地直接用手刨就是了,也用不到那么多农具了。
而现代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分工细化。任何职业说白了,都是在强化人在某一方面的技能。
比如说闻香师,分辨气味的,锻炼的就是鼻子。农民伯伯锻炼的是身体。
当任何一项感官或者能力锻炼到极致的时候,其实,那些身体上别的功能,用处就不大了。
人本身就是一个杂而不精的系统。
所以,机器人的正确发展方向就是专一,专一加强某一方面的特长。
比如说一个流水线上负责拧螺丝的机器人,有一个螺丝刀的手就够了,完全不需要专门仿造人类,弄出五个手指头吧。
传感器也不必安上两颗摄像头作为视觉传感器,更不需要气味传感器,玄乎的触觉,更是不用加装了。
拧螺丝的,只要检测下面有没有需要拧的,然后记录拧几圈而已。别的功能。完全是没用的。
事实上,作为工厂主人的资本家。何尝不希望自己的人肉工人,拧螺丝的只有一只手拧螺丝。其余的部分都不用了,负责组装的只是组装,其它的部分也不用了。
什么员工福利,什么这个那个最好全部取消。
当然,你要问为什么大部分工厂,别说全部替换成机器人,甚至连机器人都少有。这就是因为机器的造价太贵了,搞机器人的钱还不如雇佣工人了呢。
也许一个生产线的机器人能用十年,但是购买机器的钱。已经够支付工人工资二十年了。更何况,一个还是一次消费,而另外一个,则是二十年每个月支付一次的分期付款。
千叶游戏搞机器人,其实还是和游戏业务有关的。其实,整个电子游戏与数学物理等理科,机械等工科,美术音乐等文科,都是有息息相关的关系的。
所以说。从电子游戏分出来的分支,好像是八爪鱼的触手一样,像是哪一方面都能插一杠子。
千叶游戏之所以对于这些业务拓展这么多,其实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些对于千叶游戏保持在电子游戏上的优势,是很有必要的。
有人说,提出好的问题。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了。
如果千叶游戏只局限在电子游戏上,其实是提不出好问题的。甚至。就算提出了好问题,他们也没能力去解决。
要知道。尽管最开始的电子游戏,例如《太空侵略者》,可以只有一个程序员,不要美术,不要音乐,甚至一个晚上就能制作出来。
但是,这是因为那时候简陋啊。整个游戏一共才十几个千字节。所谓的画面,就是罗列的像素点,所谓的音乐,就是利用蜂鸣器,几个声音来回循环,听起来和噪音甚至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其实,这样的工程量,给一个熟练的硬件开发师,手边有足够的材料,有明确的思路,真的几个小时技能完成。
电子游戏早期要的不是多复杂,而是要多简单就有多简单,因为只有面向大众才能赚钱。
要用历史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以现在制作游戏的流程,去分析以前是怎么制作游戏的。
说一天晚上就能完成一款游戏制作,那就是扯淡。那才真是扯淡。
难道制作个最早期版本的《太空侵略者》,还要一百个人联合协作。不说别的,这一百个人的效率,还真不如一个人高。
因为一百个人的管理成本,就已经足够高了。想要让一百个人协力,那是十分耗费精力的事情。
事实上,林彦只管一个第五开发部,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管不了太多的人。
要是有人管理能力逆天,那直接就分派任务到每个人手中,扁平化管理了。那还要组长,这个长那个长干什么。
因为《太空侵略者》原始简单,所以需要的人少,后来的游戏越来越难,所以需要的人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越明确,这个过程就像是人类的发展史一样。
事实上,有些千叶游戏的员工,对于机器人的使用,显得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没有别的技能,也就是在流水线上做作工。
如果,流水线全用机器人了。机器人不用休息,疲劳的也慢,更不用吃饭,一天二十四小时可以连续开工。这样一比,他们不得全失业。
事实上,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这些人确实应该下岗。
但是,怎奈何这些人都是千叶游戏的正式员工,都是终生雇佣制的受益者。也不能让他们进小黑屋里,逼他们自己辞职吧。
所以,他们也会转职,从一线的生产者,变成维护一线机器人的检修工人。
当然了,从小方面来说,肯定会有人因此下岗失业的。但是,从大方面来说,一定不会全下岗失业的。
想一想当初砸纺织机的英国工人,最后不也是各有了个的工作。
原本计算机刚开始普及时候的口号,是一天能完成一个月的工作,剩下的二十九天全休息。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哪有什么二十九天的休息,反而越忙碌了。
科技的发展。最本质上来说,就是能养活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吃饱饭。
所以,林彦认为不必警惕产业升级的。不再一线工作了,可以去修机器。机器都有机器自动维护了,可以去维护自动维护机器的机器么。
等到物质如果真的极大丰富了,那不就是人类盼望的终极社会了么。
当然了,有些人是不会让这一天到来的。因为,所有人都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住房也有保障了,他们就不能赚到钱了。
争取工人的理解,再三的保证,机器人还是进入了千叶游戏直属工厂的生产线。这只是一个不到五百人的小工厂,平时也多是以实验新的生产线,新的工艺为主。所以,工作还是比较好做的。
刚开始机械臂的工作效率其实不高,不过经过了几周的数据收集和调整,整体效率开始大幅提高。
尽管别的地方仍然用人力。但是已经相对于原先,提高了五倍的生产效率。
接下来就是从特殊到一般,把这些机器推广到与千叶游戏有关的工厂了,比如说第一个就是钛光科技。
动画电影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同步进行。
千叶游戏制作电影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合家欢的电影,或许会有悲剧。但那不过是整个戏剧结构中的一环,最后肯定以喜剧收场。
虽然说悲剧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不想赶走观众的话,最好还是以大团圆的结局收尾。
《玩具总动员》的大概发展脉络。大概就是玩具们的冒险之旅。原本一个小男孩的玩具们,是以胡迪长官这个西部牛仔为首,他是一个传统的布偶玩具,穿着牛仔裤,戴着牛仔帽,左胸前有一个金色闪闪发亮的徽章。
不过,当一个高科技玩具,一个看着像是宇航员模样的巴斯光年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
原本是胡迪最受小男孩的喜欢,而巴斯光年来了后,他就被冷落遗忘了,每天小男孩都和巴斯光年玩。
于是,胡迪便吃醋了,决定赶走巴斯光年。动用了各种手段,巴斯光年确实被带进了垃圾口袋,被扔出去了。
但是这个时候胡迪刚刚高兴没多久,就开始后悔了,这种为了自己,而害死一个玩具的行为到底对不对。
他开始反思。然后,开始了救赎之路。
所有的玩具们,也都支持胡迪的行动。于是,就开始追回巴斯光年了。
几个玩具在满是人类的社会里冒险,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看着光怪陆离的世界。有诱惑有危机,经过了漫长的冒险都,他们找回了巴斯光年。
回到小男孩的家,和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日子。第一部故事就结束了。
这样的剧情线,简直简单的不行,实际上就是一个孩子,也明白他们最后会以好的结局收场。
林彦已经把剧本给相关的动画导演了,具体怎么修改,动画导演,也就是日语里的监督,将会和编剧研究,研究完了做出分镜。
然后,先制作出一个粗糙的模型,然后再渲染。
动画大体制作完成,再找人配音配乐。最后整体输出,这就是最后的成品电影了。
当然了,日本的那些传统电影公司,抱着吃不到葡萄就酸的心理。大肆抨击千叶游戏的动画剧本。
说他们这是在胡搞,原本有深度的电影不去做,反而做这些垃圾。日本电影总有一天会死在千叶游戏的手里。
林彦也没有辩解,要是做有深度的电影能够活路的机会,日本电影也不能一年一部五千万美元票房以上的电影都没有了。
原本能够在全世界内流行的日本电影,在自己国内都被嫌弃了。
什么美国好莱坞大片,香港廉价多产的电影,似乎在日本都比日本电影强。不寻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去指责别人。事实上,这是许多人轻车熟路的套路。
我为什么过的这么惨,全是你们害的。
这样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过过的不惨过。
林彦很不喜欢这样的人,所以,千叶游戏内这样的员工,往往工作不能超过一年就滚蛋了。
当然了,千叶游戏其实这些年的离职率一直不低。这也是林彦或者说千叶游戏高层有意做的。
如果千叶游戏领先太多,没有人在后面追,就不会有动力继续向前。如果,一直以一个傲慢的心态在这个世界中生活。
一定会有一天,突然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于这个世界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有一个国土面积很大的国家,就因为这个吃了很大的亏。受到了长达百年的压制。
几十个敌人士兵,能够吓退十几万的军队,搞的部队主帅弃城投降,这样的事情,在消暑利都会有人说不科学。但是在历史上,确实真实发生过的。
林彦边胡思乱想着,边看到车窗外开始下雨了。
他前段时间考了驾照,但是由于开车的时候总分心,撞了几回大树。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千叶游戏就给他派了一个司机,不让他自己开车了。
按理说,老板都是坐在后排的,一些豪华轿车,在后排往往都有老板椅。老板坐在这里十分舒服。
可是林彦不太喜欢坐在后排,于是他就坐在了副驾驶上,因为这里视野开阔,自己到哪了全都知道。
不过,这样就容易引起误会。再加上林彦年轻,才二十三岁。所以,坐在副驾驶上的他,时常被人认为是秘书助理之类的东西。
林彦也不爱解释,解释那么多多累,为了别人活着其实很累人的,自己开心就好。
林彦身边的司机,是个老实稳重的老司机,虽然鬓角有些斑白,但是眼睛却不昏花。开车很稳,有一次他开底盘很硬的越野车,都开出了高级轿车的感觉。
实际上,不能说开车没有趣,但是有时候林彦真的觉得枯燥。因此,第五游戏部,还真没出过什么赛车模拟游戏。
甚至连马里奥赛车,都不是第五游戏部的项目。
更别提那些以场景优美,速度感十足为噱头的真实系赛车游戏了。实际上,现在千叶游戏还是有两个比较知名的赛车系列的。
一个是《山脊赛车》系列,另外一个是《尘埃》系列,一个是以真实车多为卖点,另外一个是以改装为卖点。都有忠实的玩家,游戏也就成了年货游戏。
——————
新的责编很负责,谢谢了。同时在正文中,回答了书评区一位书友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 白色相簿
其实,日本的工人,是相当顺从的一批人了。他们很少会有罢工,基本上只要让他们能活下去,他们基本上都不会反抗。所以,新的机器革新,尽管引起了一点点波澜,但未引起骚乱,算是在平稳之中,把这一切都过渡了吧。
实际上,在生产游戏机的工厂,工作累倒不是很累,只是无聊而已。相较于重工业,例如造船厂那种满是油污,夏天将近五十度的工作环境,这里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还没有发生大事故大危险的几率,讲道理这的生活真的非常不错。
其实,重工业辛苦一些类一些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一是没有社会地位,平时和亲戚朋友一说我在工厂工作是名工人,总会受到歧视。二是,工资与劳动量相比,真的不是很多。
或许,在别的国家,还有一个更惨的农民阶层在垫底,但是,在日本,因为粮食保护政策,农民们的生活反而要更富足一些。
综上所述,在工厂当工人真的不是一个好的归宿。
不提这个,最近在新新超级红白机上,那些音频小说游戏,也就是那些和美少女谈恋爱的游戏,又多了起来。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原先他们所在的那个平台。那个基本上全都是小黄油的游戏机平台,彻底的倒了。游戏机的公司破产了,没有了一个发行的机构,所以整个发行也都瘫痪下来了。
之所以这个原本闷声赚大钱的平台倒了,其实是有原因的。就是个人电脑的崛起。其实。这么多年来个人电脑对于家用游戏机的威胁一直都在。因为,个人电脑能够实现的功能更多。
其实。雅达利当年冒着巨大的风险,力推斯皮尔伯格同名电影改编的《外星人》。就是因为这个。
虽然说前一年他们的营收还达到了二十亿美元,但是在那一年,他们就受到了个人电脑的围追堵截。
必须想办法突破重围,下苦手下重手,就像医治重病的人一样,然而他们的拼搏并未成功。
他们在《外星人》的失败上,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过于重视宣传,而忽视了游戏本身。
以为只要有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什么游戏都能卖出去。事实上。当雅达利第一款复杂的《宇宙战争》失败,第二款简单《乒乓》成功。
他们就学会了一个能力,就是看低美国人民的智商。只有把他们的智商看的很低,他们才能赚到钱。
《乒乓》以及之后的众多游戏,无疑都印证了这一点。
然而,这种意志到了极端,就是《外星人》这种只有一个程序员的游戏,花了两千一百万美元买版权,五百万美元做宣发。一次印制了四百万张卡带,然后到新墨西哥州埋了三百多万的后果。
后来,就是美系游戏节节败退,日系游戏攻城拔地。事实上。与其说那些美国程序员,嫌弃千叶游戏体系不够自由,还不如说他们不平衡。如果不是雅达利那个傻货。或许现在美国的电子游戏市场,还在美国人的手里。
事实上。《外星人》只是当时纷乱的市场的真实写照,一个典型事件而已。没有《外星人》还会有《地球人》。终究会有人踩到地雷。然后整个看似红火,但实际上都是泡沫的行业,会迅速的破灭掉。
其实,不是没有人知道整个电子游戏市场虚高,但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全部都以为那一天不会来的那么快。
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谨小慎微,他们就不可能是名动一方的富豪了。
所以,电子游戏这种泡沫生成了一次又一次。有的人说,在泡沫没有吹破之前,没有人知道这是个泡沫。
依托于新新超级红白机的强大机能,音频小说的画面很好看,至少比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主机画面好看多了,至少这些画面不惊悚。
林彦玩了一些这类游戏,貌似除了《心跳回忆》系列之外,也没有什么太让人感动的大作。
这也是千叶游戏平台的限制,那些小黄油,底线越来越低的小黄油,是不会登上千叶游戏的平台的。
虽然这些游戏赚钱是很赚钱,但是,只要千叶游戏敢让自己家的游戏机上有这种游戏,分分钟就会被各种家长委员会焦作人。
到时候赔钱都不一定要陪多少了,更何况还有名誉的损失,仔细核算下来,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林彦想了想,自己不如也搞一个这种美少女游戏吧,回忆了一下,自己脑海中印象深刻的,只有一个叫做《白色相簿》的系列游戏。
这个系列的游戏,虽然说是比较狗血的三角恋,但是凭借着出色的剧本,以及动人的声优,还是获得了很好的评价的。
而两位女主角,也分别有自己的拥趸,一方看不上另一方,因此他们还市场搞出一些事情,看起来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由于这个游戏,原本是一个十七加的游戏,所以情节必须有所删减,林彦花了一个来小时的时间,确定了最开始的简介。
“天的相簿总是如此洁白,让人心中不适。
冬日的街道,寒冷的风中,传来的歌声使人停住了脚步。
屏幕中,她在那头唱着歌,他在这头静静地看着。
冬季里的风,在他回大学的路上,一直吹着。
对他来说,这样的风,一直都是普通的。
至少,到现在为止,她过着她特别的生活,他过着他普通的生活。
他们没有一起被卷进什么事件中,自己过着自己的日子。
被如同寒冬一样白色相簿点缀的故事,无论什么时候。都在这里——”
接下来就是人物的设定了。其实,这类美少女游戏。都是有着模板化的角色,以及详细的套路的。这些套路和模板角色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
一是因为模板的存在,所有人对于他们都产生了固定的印象,但另一方面固定的印象,又很容易展开剧情,所以,也算是有得有失。
接下来就是男主角藤井冬弥的设定了:
“平凡的男主人公,大学二年级学生。
从小性格软弱,经常受到欺负。软弱、爱哭。和父亲关系极差,大学后在外租房独立生活,自觉意识很差,把所有见到的女性都称为“女神”,让一起打工的好友彰都无奈。
小时候和由绮、遥是青梅竹马,一次遥被几个年长的男孩欺负,冬弥却没敢上去帮忙,急的哭了而且还尿了裤子,却一边大哭一边把尿往那几个年长的男孩身上抹。
事后在冬弥的父亲的鼓励下由绮给了冬弥一块写有“做的很好”的奖牌却被他扔掉了。后被父亲训斥,但奖牌怎么也找不到了,于是一连串的体验成了心理阴影,一直背负着未能向由绮道歉的罪恶感而强制将这段记忆遗忘了。
高中再次遇到由绮时没有印象。大学时开始与由绮交往,可是由于成为偶像由绮过于繁忙,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只能每晚电话通信。”
然后呢,就是第一位女主角。森川由绮了。
“生日:12月24日
血型:a型
星座:摩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