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第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旁边的李晟笑了起来,“大将军的意思是说史思明军队越过阴山,去投靠回纥人的可能性其实也不大,对吗?”
李庆安笑着点了点头,“正是这样,或许史思明想去,但他军队中的突厥人未必想去。”
这时,大帐外传来了禀报声,“上将军,黑城的陶义已经带到!”
“让他进来!”
李庆安对众人笑道:“咱们怎么猜都是外行,还是听听情报堂的意见!”
片刻,帐帘一挑,几名亲兵领着陶义走了进来,陶义虽然是情报堂成员,但他毕竟在草原生活了三十年,和一般平民没有什么区别了,他上前便双膝跪下,给李庆安磕了一个头,“陶义叩见赵王殿下!”
李庆安见他须发皆白,已六十余岁了,便连忙上前将他扶起,“不必多礼,请起!”
扶他起来,李庆安又对众人笑着介绍道:“这位陶公也是碎叶人,在黑城已生活了三十年,是从前汉唐会的成员。”
汉唐会在安西军已不是什么秘密,众人听说他也是碎叶人,便觉得亲近了几分,都笑着向他拱拱手,陶义在大将云集的帐中显得很紧张拘束,李庆安也不多为难他了,便笑道:“我们正在讨论史思明大军的去向,陶公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点线索?”
说完,他将木杆递给了陶义,陶义走到沙盘前,他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活地图,呆愣了半天,才慢慢反应过来,“啊!原来这就是阴山,噢!这是青山,那这一定是黑城了。”
他找到了一座用木头做成的黑城,又仔细向回周观察,李庆安没有催促,他知道适应这种沙盘需要时间,不过既然陶义没有一口否认,就说明他有一点线索,李庆安的心中也有了几分希望。
陶义已经渐渐熟悉了沙盘,也渐渐平静下来,他便对众人道:“我的酒肆里有很多四周的突厥人,大约在三天前,有一帮来黑城买茶叶和盐的突厥人到我店里喝酒,我就听他们抱怨,说军队耗费太大,他们的羊羔都被军队抢走了,我当时问他是哪里的军队,他说是从南面来的,估计就是史思明的军队。”
陶义的线索让大帐内的军官们都一阵惊喜,李晟连忙问他:“那这几个突厥人是从哪里来?”
陶义笑道:“这帮人我也是第一次见,我也和他们聊了一会儿,他们是同罗部的突厥人,同罗部和阿布思部合并后,大部分被阿布思带去了西方,但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幽州以北,他们说有很多部落一起东逃,有几十万人之多,仆骨、同罗、思结都有,结果在九十九泉那边他们内部发生了矛盾,同罗和思结都不愿北去,最后是军队和仆骨部向阴山方向去了。
李庆安和李晟对望一眼,陶义的这番话中至少有两个信息,一个是史思明的突厥军分裂了,另一个是相隔时间并不久,这或许是突厥人汇集的时间耗费太多所致。
李庆安又仔细看了看沙盘,陶义用木杆指着东面一片绿色道,“这里就是九十九泉,其实是由很多小湖泊组成,离我们这里只有二百里。”
李庆安点点头,同罗和思结可以交给李光弼的军队处理,他们的目的是要追上史思明的军队。
这时,陶义又忽然想起一事,便急道:“还有一个线索,或许有用。”
李庆安连忙道:“你说!”
“也是前天,我听一家商铺的店主说,有人在大量购买茶叶和盐,把他们店里的存货都买光了,好像好多店铺都有这种情况……”
“他们现在在哪里?”
不等他说完,李庆安便打断了他,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一定是史思明派来的人,只有军队才有这么大的消耗。
“他们都搬出城了,应该在南门附近。”
“带我去看看!”
……
片刻后,李庆安和李晟带着数百骑兵赶到了南城外,这里是唐军指定的临时居住地,现在已经过了时限,几百户人家都出了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帐篷,他们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和牛羊都搬来了,众人正在忙碌地扎帐篷,收拾东西,不远处,一队骑兵在监视着他们。
陶义去了帐篷内,很快,他领了三四名商人过来了,亲兵把他们带到了李庆安的面前,此时他们已经知道要问他们什么事。
陶义先对李庆安道:“这三人是城内做盐茶生意最大的三家,他们的存货都被买光了。”
三名商人都是突厥人,他们跪下磕头,“草民参见殿下!”
李庆安笑了笑用突厥语对他们道:“唐军从不伤害平民,也不会抢掠商人,你们尽管放心,我现在想问你们,是什么人买光了你们的存货,他们去了哪里?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三名突厥人听李庆安竟然能说一口流利的突厥语,都大为惊讶,其中一名年迈的商人答道:“回禀殿下,事情就发生在前天晚上,有二十几名大汉,非常精明能干,我们事后也合计了,他们共买走了一万担茶叶和一千多石盐,我们把货送到了城外,发现他们其实有数百人,二百多辆马车。”
两百多辆马车,应该走得不快,还能追上,李庆安又追问道:“那他们有没有说去哪里?”
“他们不肯说,但我一个伙计听其中一人抱怒,说诺真水城那么远,三天时间怎么可能赶到。”
诺真水城位于阴山北麓,这就是最关键的线索了,李庆安当即回头对李晟道:“运茶盐的马车队是去了诺真水城,那里应该就是史思明军队的汇集地,时间紧迫,我们要立刻出发!”
一个时辰后,李庆安和李晟率领十万骑兵向北浩浩荡荡而去,行军司马辛云京则率五万人留守黑城。
……
雷万春率领三千骑兵为先锋,他们每人配双马,李庆安令他们一天一夜之内要追上运盐茶的马车队,三千骑兵在辽阔的草原上风驰电掣般疾奔,但草原实在是太辽阔,要想找到马车队的行踪,并不容易,雷万春又派出了十支斥候小队分头搜寻。
次日上午,一支小队终于发现了马车队的踪迹,雷万春立刻率军赶了过去,在一条小河旁,他们看到了一道清晰的车轮印,从车轮印来判断,应该载有重物,而且数量不少,还有很多马匹的粪便。
一名斥候上前禀报:“将军,马粪很新鲜,最多相隔一个多时辰。”
一个多时辰,那马车队就在前方五十里外,雷万春立刻下令,“出发!一个时辰内追上车队。”
三千骑兵催马便追,中午时分,一名斥候来报,发现远方二十几里外有一行小黑点。
雷万春手一摆,停住了军队,他对身边的一名郎将道:“你率一千弟兄先绕到前面,堵住他们,不准一人漏网!”
郎将领令,率领一千骑兵向西北方向而去,雷万春并不着急,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他估计军队已经绕过去了,这才下令,“全军追击,不准一人漏网!”
剩下两千骑兵俨如平地刮起的一股旋风,人人奋勇争先,向北方猛追而去,半个时辰后,他们终于追上了运盐茶的马车队。
第七百零二章 史营内讧
‘没有人愿意和失败者同行。’
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史思明对这句话的体会尤为深刻,他失败退出河北,那些一直奉他为神明,称他为二圣的突厥人便立刻变脸了,每个部落都开出长长的索赔清单,要他退还他们的牛羊,要他抚恤阵亡的突厥士兵家人,要他支付战争的红利等等,总之一句话,要他兑现当初许下的各种美妙承诺。
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如此落魄得跟一条狗似的史思明,他被突厥人逼得狼狈不堪,他想北逃回纥,但没有人愿意跟他走,仆骨、同罗、思结三大部族十几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理由,每个部落都有难处,他们一直在幽州外的草原上吵嚷了半个月,最后听说唐朝大军北上了,他们才吓得跟随史思明向北逃窜,但走了几百里,矛盾越来越深,同罗和思结两部都坚决不肯投靠回纥,北逃队伍分裂了,一派同罗和思结,几十万族人,留在了九十九泉,他们依然想过从前的日子,依附唐朝,自由自在。
只有仆骨部催促着史思明北逃,史思明的军队也由十万大军锐减了一半,只剩下一半五万人,再加上仆骨部的四万军队,他们还有九万人。
队伍一路北行,最后在诺真水城停了下来,一方面是为了等候前往黑城采购茶叶和盐的队伍,另一方面仆骨部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大帐内,仆骨部大酋长仆骨烈和儿子仆骨阿朵思正在商量下一步的行动,仆骨部也绝不是无缘无故支持史思明,他们支持史思明是得到了回纥葛勒可汗的指示,他们实际上就是回纥代理人。
这次北逃中,仆骨部的态度最为坚定,一定要逃过阴山,进入草原腹地才能逃过唐军的追杀,才能获得安全,但思结和同罗都看透了仆骨的真实用意,他们都不肯北上。
现在史思明似乎也出现了犹豫,这就让仆骨烈有些担忧起来。如果史思明不肯北上了,那他怎么向葛勒可汗交代?
“你确实听清楚了吗?”仆骨烈又一次问道。
仆骨阿朵思点点头,“孩儿确实听清楚了,史思明手下的几个主要将领都不想北上,他们向西去,据说安西和北庭兵力不多,他们想占据那边发展。”
仆骨烈背着手在大帐内走了几步,他当然不能让史思明向西逃,但史思明的军队比他多,尤其仆固瑒能征善战,虽然也是仆骨族,却不听他们的话,整天和史思明勾结在一起,他还不能用武力迫使史思明就范。
“父亲,我觉得史思明应该会北上,他的儿子还在可汗手中,关键是他手下几员大将,尤其仆固瑒对我们不服,一直在鼓动其他将领,不如我们先动手,将仆固瑒杀了!”
仆骨烈摇了摇头,“不要着急,事情不会那么坏。”
“可是他们已经在商量行军路线了!”仆骨阿朵思急道。
“放心吧!他们也只是说说而已。”
仆骨烈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笑意,“大部分牛羊都在我们手上,他们西去,路上吃什么?没有粮草,他们只能是做梦。”
仆骨阿朵思暗暗叹息,还是父亲老谋深算,他不如啊!
“那我们几时出发?”
“等茶叶和盐来了就出发,我们茶叶已经很少了,尤其盐奇缺,没有盐,大家行军都没有力气了,你去继续监视史思明,有什么动静,及时向我汇报。”
仆骨阿朵思答应一声,出去了,仆骨烈的眉头皱成了川字型,他现在最担心的倒不是史思明,而是回纥大军,一点消息都没有,他们现在到底在哪里?
……
就在仆骨烈父子在大帐内谈论形势之时,史思明也在和仆固瑒商议他们的对策,史思明现在手中还有五万军队,其中两万是仆固瑒的部族军队,还有三万是河北的突厥人,不属于任何部族,所以一直跟着他。尽管河北失败了,但史思明并不甘心,他一心想着东山再起。
投靠回纥是他的策略之一,只能说是之一,他还有很多选择,当然,不管是什么选择,有一个原则是根本的,他绝不会成为任何势力的附庸,也不会让自己被别的势力吃掉。
对回纥,他其实内心充满了戒心,史思明一点也不愚蠢,相反,他比狐狸还要狡猾,比狼还要凶残,他们当然知道回纥人愿意接收他的目的,葛勒可汗是想吃掉他,可是他何尝不想利用回纥人呢?让回纥攻打唐朝,他坐山观虎斗,最后他来摘桃子,谁失败他便吃掉谁。
史思明的骨子里是希望回纥失败,然后他取回纥而代之,成为草原霸主,为了让回纥相信他,他不惜将儿子留给回纥做人质。
“仆骨将军,你说回纥军队应该到哪里了?我觉得其实他们已经过了阴山,他们在我们的东面,你说呢?”
史思明的目光向仆固瑒望去,见他在沉思,便笑了笑,没有打断他。
仆固瑒是仆骨怀恩之子,今年已经三十余岁,他十五岁从军,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一身超群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在朔方军,他深受王忠嗣和郭子仪的器重,但因为他父亲仆骨怀恩被李庆安所逼,逃回回纥,成了回纥部酋长,他也只能离开唐军,返回回纥。
仆固瑒十几年立下功绩无数,但最令他自豪的是,他一箭射杀了唐朝第一猛将李嗣业,即使他身死,他也足以死而瞑目。
虽然他是仆骨部酋长仆骨怀恩的儿子,但自从父亲死后,仆骨部分裂了,两派仆骨部族人都不承认他为酋长,由于他不愿意投靠回纥,他便率领族人跟随仆骨烈南下,而此时他才发现,原来仆骨烈也是回纥人的走狗,甚至是死心塌地的走狗。
仆固瑒便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了,他其实真正想去的地方是北庭,因为他父亲仆骨怀恩就是从北庭被逼走,直到死,他父亲都咽不下这口气,他现在是和史思明穿一条裤子,他宁可效忠史思明,也绝不会投靠回纥人,他父亲就是被葛勒可汗害死,他怎么可能再去投靠杀父仇人。
他沉思良久,便道:“大帅,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去安西,我知道安西非常富庶,李庆安在那里经营了十年,无论人口、粮食还是铁器、金银,那边都是应有尽有,更重要是北庭只有一万五千驻军,这是天赐良机,大帅,我们不可错过啊!”
去安西北庭的提议不止仆固瑒一人,史思明手下的几员大将都提出了这个建议,史思明本人也动心了,所以去北庭也是他的备选方案之一,排在第二位,占领北庭,再向北向西发展,还可以东进河西,地域非常广阔。
但史思明还是想完成第一个策略,挑动唐军和回纥军血拼,他拿到好处再考虑北庭,而且李光弼已经从河北出兵了,他的策略即将成功。
“我明白你的想法,其实我也支持,但让我们等一等,等回纥和唐军残杀,等我们捞足了战利品,我们再去北庭,否则我们路上的粮食都不够,怎么去北庭,仆骨将军,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仆固瑒点了点头,史思明说得没错,他们没有粮食,何以奔波万里,根本去不了北庭,这时,他的眼睛里露出一丝残酷的笑意,“将军,我倒有一个迅速发财的办法。”
史思明精神一振,这是他最想听到的话,“你快说,什么发财办法?”
仆固瑒眯起眼缓缓道:“回纥大军南下,翰耳朵八里必然空虚,我们为何不趁机袭取回纥人的老巢,那时人口牛羊,什么都有了,我们再想去哪里,还不行吗?”
史思明眼睛亮了,他一拍脑门,天啊!他怎么没有想到,这真是绝妙之计啊!
仆固瑒见史思明已经有意了,他立刻请缨道:“大帅,让我率本部军马前去翰耳朵八里!我会让大帅笑得晚上都睡不着。”
史思明略一沉吟,仆固瑒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和回纥有杀父之仇,绝不会手下留情,更重要是他只带本部军马前往,他的十万族人可都在自己手上呢!谅他也不敢有异心。
“好!我再给你一万骑兵,你带三万人前去偷袭回纥老巢,我在这里牵住回纥军,一旦得手,咱们就向北庭进发!”
两人对视一眼,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半个时辰后,军营内传出了仆固瑒和史思明因军粮分配不公而闹翻的消息,史思明拔剑欲杀仆固瑒,两人撕破了脸,随即又传来消息,仆固瑒率领本部两万人向西逃跑了,慌乱中,连部族都顾不上了,史思明暴跳如雷,他随即命令大将朱希彩率军一万追击仆固瑒,并下了严令,不杀了仆固瑒,朱希彩就提头来见。
仆固瑒和史思明的内讧,使史思明的军营内人心惶惶,就在这时,有士兵向史思明禀报,采购茶叶和盐的队伍回来了。
第七百零三章 牧马阴山
诺真水城位于阴山北麓,因紧靠诺真水而得名,和黑城一样,它最早也是唐军的一座哨堡,但此时它已经荒芜坍塌,没有任何作用了,在诺真水城不远便是一片宽约数十里的山地牧场,由于长年侵蚀,山势显得十分平缓,骑兵可以从这里飞驰渡过阴山。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黑了,阴山夜风呼啸,在山间回荡,发出凄厉的吼声,在距离诺真水城约十里外的山间缓丘上,一支庞大的唐军队伍已经出现了,十万唐军骑兵追上了史思明的队伍,李庆安位于队伍之首,他冷冷地望着十里外的大片营地。
诺真水将营地一分为二,西边是仆骨部的族人营地,清冷的月色下,隐隐可以看见大大小小的帐篷,密密麻麻,一望无际,灯火稀疏散乱,而在诺真水以东,则明显地是军营了,营帐整齐,灯火有序,从军营规模来,至少有十万人。
“上将军,史思明的军营应该在最右面,中间是仆固瑒的军营,现在一片漆黑,他们应该离去了,左边是仆骨部的三万军,他们的军队已经不多,只有五万人,都没有营栅壕沟,卑职建议从史思明部下手。”
雷万春在简单地介绍敌军的分布情况,他们从抓获的突厥游哨中知道了对方的大致军情,现在是十万对五万,唐军有绝对优势,李庆安的嘴角露出一丝残酷的冷笑,这一战,他要让阴山成为突厥人的坟场。
“可以,让马车队冲击史思明的军营!”
李庆安的命令下达了,一队由七十辆马车组成的盐茶运输队开始向敌军大营缓缓而去,马车上被油布覆盖,每辆马车旁跟着两名突厥骑兵,没有车夫,就靠这两名骑兵驱赶着马车。
这就是运盐茶的马车队,但马车和马车上的东西,以及马车旁边的突厥人都已经不是原来的盐茶队,马车队下了矮坡,开始加速,在它们身后数里外是唐军的七万大军,长长的一条黑线,至少有十里长,慢慢向前推进,俨如一只卷轴将一幅壮观无比的人海地毯缓缓拉开。
七万骑兵,彻地连天,这种壮观的气势,仿佛将阴山都能踏平,这是七万骑兵,还有三万骑兵已经在李晟的率领下,绕到了敌军的背后,唐军将前后夹击。
史思明军的大营内还是一片安静,大部分士兵都已经入睡了,军营的帐篷一座挨着一座,没有栅栏,也没有壕沟鹿角,一方面固然是史思明的北退十分狼狈,大部分辎重都没有带走,另一方面这里离大唐足有一千多里,没有任何人会想到唐军会尾随杀来,而且还是李庆安的军队。
他们防备的却是内部彼此之间的威胁,史思明的一千多哨兵基本上都部署在左侧,防备仆骨军可能的偷袭,在正面,对面阴山这边,只有百余哨兵。
他们接到消息,运送盐茶的队伍已经回来了,这支盐茶队伍对于史思明和仆骨部来说都非常重要,否则他们也不会在这里专门等候。
他们的盐茶都几乎耗尽,没有茶,他们可以忍耐,但没有盐,他们就会没有体力,漫漫跋涉对他们就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连史思明都听到消息出来了,此时盐茶马车还在数里之外,他们只是听到游哨的报告,夜色中,他们已经听到了马蹄奔跑和马车的轱辘声,应该在一两里外了,尽管有一点月色,但巨大的阴山暗影使他们分辨视线不是很好,看不清远处的情形,又过了片刻,有士兵指着前方大喊,“来了!”
只见一里外数十个小黑点出现了,史思明却一愣,车队应该是呈纵列才对,怎么横成了长长一排,还那么稀疏,他当即手一指,“前去查探!”
一队骑兵飞奔迎上去,这时马车速度加快了,史思明也感觉到了大地的震动,就俨如地震一般,“不好!”他反应过来了,这是有骑兵要夜袭了,他大喊一声,“传令军队立刻备战!”
话音刚落,只听见远方传来了惨叫声,刚才去查看情况的士兵被袭击了,这时,数十辆马车‘轰’的燃烧起来,一个个赤亮的火点出现了,史思明的脸都吓白了,在他眼睛里不止是一个个火点,而是火点后面那一望无际的黑色浪潮,大地在震颤,俨如闷雷在草原上滚过。
他调转马头便向大营后面狂奔,这时,军营内也开始乱了,‘当!当!当!’的警钟声在大营内四处敲响,包括仆骨部的三万军,也被惊动了,草原的偷袭很难,关键就在有没有掩护,平坦的草原上一望无遗。
士兵们乱作一团,他们穿上了皮甲,拿着战刀,随身物品也顾不上了,纷纷向西面的马厩奔去,军营内你推我攘,混乱不堪。
七十辆马车已经到了数十步外,马车上火势冲天,战马疯狂向前奔跑,两边控制战马的士兵都已经离开了,七万唐军在数百步外停住了脚步,很多人都本能地捂住了耳朵,连他们战马的耳朵也用麻布塞住了,等待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到来。
一辆马车率先爆炸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烈焰腾空,黑烟笼罩,马车被炸得粉碎,碎木和车辆飞向天空,几匹马都炸得肢体破碎,半匹马更是被炸得腾空而起,碎肉飞溅。
巨大的爆炸声数十里外可闻,所有的突厥士兵被惊呆了,怔怔地站在大营内,他们仿佛被定身一般,望着腾空而起的烈焰黑烟。
但这只是噩梦的刚刚开始,爆炸的惊迫下,其他马匹更加惊恐万分,它们不要命地带着熊熊大火冲进了军营之内,几百名士兵不敢阻拦,纷纷大叫着跑开,噩梦开始集中爆发了,一连串俨如毁天灭地般的爆炸声在史思明大营内炸响,只见烈火冲天,营帐翻飞,尸体被炸飞天空,残肢断臂,到处是被炸得惨不忍睹的尸体,黑烟弥漫在大营上空。
如果说刚才还是众多士兵被惊呆,而此时,数万士兵和战马都疯狂了,战马嘶叫着,在大营内疯狂奔跑,士兵们被惊得魂不附体,有的人趴在地上瑟瑟发抖,有的人跪倒,在拼命向神灵磕头,对于从来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火药爆炸的突厥人,这无疑是雷神在他们头顶上降临了。
整个大营一片混乱,七十声一连串的爆炸,不仅将史思明和仆骨军炸得彻底军心崩溃,连唐军也微微有此乱了,是战马受惊,队伍有些失序,但很快,李庆安下达了冲锋的命令,他战刀一挥,厉声下令:“杀!”
‘呜——呜——’
低沉的号角声冲天而起,一声接着一声,一片接着一片,整个草原都回荡着这进攻的号角声。
十万唐军骑兵同时发动了进攻,李晟军从北,李庆安军从南,南北夹击,十万骑兵如大潮奔腾,如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在草原上回唱:强健的马蹄踏平了帐篷,战刀挥过头颅,鲜血迸射,长矛刺穿胸膛,将还未断气的突厥士兵高高挑起,弩机声响,唐军骑兵冷冷收回弓弩,一名突厥士兵张开双臂,惨叫着栽倒在地,一支箭插穿了他的背心。
这是一场阴山绞肉机,一场十万凶悍唐军骑兵屠杀五万突厥人的修罗场,七十辆马车带来的毁灭爆炸,彻底催毁了突厥人的抵抗意志,无论是史思明的军队,还是仆骨部的军队,都沦陷在一片屠杀的惨叫声中,火烧连营,连天空都被烧红了。
战马在鲜血汇成的溪流中狂奔,溅起大片的血水,染红了战马的四肢,史思明已经丧胆,当第一声天雷爆炸响起时,他便知道大势已去,是唐军来了,他只有一个念头,逃离大营,保住性命,这两万军队的死活,他已经不在意了,他还有三万军在外面,只离开了一个下午,他无比庆幸自己的决定,竟让他在绝境中觅到了一条生路。
史思明的反应异常迅速,在唐军前锋刚刚杀进军营的一霎那,他便已率二百亲卫冲到了大营的最北面,前面就是茫茫的草原,但他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三万唐军骑兵从后面杀来,斩断了他的后路,也斩断了他逃生的希望。
这一刻,求生的欲望是如此强烈,他支走了亲兵,因为那会被唐军注意,他脱去了金甲,因为那会让他鹤立鸡群,他扮成了一个小兵,一个仿佛刚从睡梦中惊醒的小兵,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他确实成功了,唐军数千骑兵向他亲兵队追去,他们显然发现了那支亲兵的与众不同,也猜到了史思明就在其中。
但史思明却没有丢掉战马,没有战马,他就将无法远行,他混迹在一群仓皇西逃的小兵中,他忽然发现了一个唐军的漏洞,那就是西南角,似乎没有唐军杀入,史思明大声叫喊:“向那边!那边可以逃命!”
千余名士兵仿佛没头的苍蝇,任何一个可以逃命的空隙,都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他们被史思明鼓动着,向西南角的空隙中奔去,史思明是他们中间唯一骑马的人,是那么显眼,他也意识到自己太过于显著,但他又舍不得弃马,在犹犹豫豫中被人流裹挟着向前奔逃。
但只逃出数百步,他们便发现不对劲了,这边不是没有人,而是这边的军队没有参与冲杀大营,只见黑压压的数千军队列阵在数十步外。
这时,史思明忽然想起一事,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没有进攻的唐军军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里是唐军主帅所在地。
是李庆安吗?他脑海里本能地想到了这个名字,这个让他一生都胆寒的名字,这个让他一生最怕的人,他觉得自己快没有力气了,勇气丧尽,仿佛八年前在杨花花寿宴上比赛壶箭的那一刻,又重新回到了他的眼前,在火光映照中他仿佛看见了一顶金盔在闪耀,他的心吓得要停止跳动了,就这样呆呆地望着远处的金盔,脑海里一片茫然,忘记了逃跑,忽然,他猛地摘下弓箭,搭上一支箭,瞄准了远处的金盔。
仿佛就是上苍的刻意安排,这个西南角正是唐军主帅李庆安所在之地,李庆安和史思明又一次相遇了,火光映照在史思明的身上,他那稀疏的黄头发格外引人瞩目,李庆安也摘下弓箭,他一眼便认出了史思明,六十步外,那种征服的欲望强烈冲击着他的头脑。他的弓箭也拉开了,一支铁箭,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瞄准了六十步外那颗头发稀疏的头颅。
八年前,他们是比试壶箭,那又叫文射,他在最后一箭击垮了史思明的意志,而今天,他们同时又将弓箭对准了对方,仿佛又在进行一场比试,不同的是,这一次叫做武射,而且只有一箭。
李庆安的亲卫刚刚反应过来,拿着盾牌奔上前,李庆安的铁箭在这一瞬间射出了,此时,史思明的手抖得厉害,就像他当年最后一箭始终无法投出一样,他这一支箭也始终射不出去,他觉得自己的手已经不属于他,他只是一个旁观者,耳畔只有咚咚的鼓声在响。
就在他最后的一次犹豫时,他只看见一支黑影从他瞳孔内飘过,随即他的额头一阵剧痛,仿佛大脑裂开了,一支铁箭射穿了他的头颅,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史思明仿佛听见最后一声鼓停止了,他置身于一个金碧辉煌的殿堂,殿堂内在举行盛宴,到处是衣着华丽的宾客,李庆安就站在他对面,脸上挂着胜利微笑,俨如当年一样年轻。
他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败在李庆安手上,史思明仰天从马上栽下,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天空,眼中已经没有生机。
庆安三年四月,史思明在诺真水城被李庆安一箭射杀。
第七百零四章 踏平胡都
翰耳朵八里,回纥的都城,在葛勒可汗亲率十万大军出征后,这里只留下一万军队镇守,由回纥太子移地健统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