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近也正常。
紫鹃听得懂贾环的暗示:如果姑娘和宝二爷有意,那就要趁着林姑爷在的时候,把事情定下来。
紫鹃向贾环行礼,“谢三爷。”到底是三爷,几句话就说到点子上,让她心里静下来。宝二爷说一大通,听着让人心里还是没底。
贾环点点头,和晴雯一起送紫鹃到屋檐下。星辉之中,这个聪慧的女孩脚步匆匆的远去。倩影消失在夜色中。
贾环叹口气,轻轻的抚了下晴雯的秀发。晴雯眉眼间和黛玉有点像。离丧之音啊!原书之中,晴雯的遭遇是悲惨的。现在晴雯在他身边,自然不会夭折。
而黛玉的遭遇同样是悲惨的。幼年丧母,现在丧父;回到贾府之中,爱情无法如愿,最终焚掉诗稿,吐血而亡。
贾环此时内心中,多少还是有些触动的。
晴雯俏脸上微微有些羞涩的神情,妩媚无端。只是在夜色之中看得并不分明。扭头看向贾环,迷惑的轻声道:“三爷?”
贾环从思绪中回过神,笑道:“想起件事来。晴雯,你去宝二哥房里给袭人说一声,让她做好准备。我明天早上会给老太太、太太禀明,调她到林姐姐身边,一路照顾林姐姐起居。”
贾府中上千人。几百个大小丫鬟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此时站在他身边的晴雯。而第二位的就是袭人。是不是心机婊且不说。似桂如兰,温柔和顺。照料人的话,应该比紫鹃还要细心三分。
贾环当然不会高尚到让晴雯到林黛玉身边照顾她。但是将现在在宝玉房里的袭人派去照顾林黛玉,他还是很乐意去推动的。现在这个情形,宝玉不会拒绝。
“三爷,你又让我去得罪人呢!”晴雯大眼睛娇嗔着贾环,娇俏的笑一笑,走进夜色中。心里暖暖的。她知道三爷的意思: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帮林姑娘。
林姑娘挺可怜的啊!
…
凌晨中,清凉的露珠在草叶上滚动。贾母上房,宝玉的院落中,袭人在暖阁里醒着。
晴雯的话已经传到。她怎么都没想到三爷会想出这么个主意。她和鸳鸯说没心思在宝玉房里熬出头。可心里其实也清楚,贾母其实是将她给宝玉了。
她在宝玉房里,虽说是首席大丫鬟。只是,种种事件,她甚至被赶走一次,这让她和宝玉心中有些隔阂。媚人又和宝玉有亲近的关系。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不想去服侍林姑娘:前途不定、地位不定。可她一个丫鬟能有什么办法。
“袭人!袭人!”
屋里传来宝玉的喊声。袭人叹口气,披衣起床,去里屋问宝玉要什么。
…
第二天清晨,贾环带着晴雯、如意到贾母的住处,正厅中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宝玉、林黛玉都在。
林黛玉早早的就起来,婆子们正在将她的箱子搬到外面的马车上。鸳鸯、王熙凤、李纨三人指挥着。
贾琏等在外头。
贾环见时间差不多,走出来道:“老太太,孙儿以为林姐姐身边只带紫鹃、雪雁略少了些。可再派一个大丫鬟跟着,一路照料起居。我听说宝二哥房里的袭人很会照顾人,可跟着林姐姐。宝二哥这里短的人使唤,可以再挑一个。”
贾母点点头。袭人这孩子她是知道的。就是因看她可靠,才派到宝玉房里。不过,她并不打算把袭人给黛玉。在她屋里可以再挑一个好的大丫鬟。
贾母还没表态。
宝玉看贾环一眼,道:“老祖宗,就派袭人跟着照顾林妹妹。”宝玉连心都恨不得给林妹妹,把首席丫鬟派过去,当然心甘情愿。
宝玉说了话,贾母也不再坚持,叮嘱着袭人。
王夫人感觉贾环好像是在给她儿子下套。袭人“贤惠”的名声,她亦是有所耳闻。确实是个好的。但一个丫鬟也不是什么大事,想一想就没反对。小姑子的女儿要回去见她父亲最后一面。她当众反对,格调太低。
片刻之后,贾琏进来回道:“老太太、太太,行礼已经装好,请林妹妹出发。”
贾母当即眼泪就下来了。正厅中,哭泣声重,“呜…”
黛玉与贾府众人洒泪而别,带着紫鹃、袭人、雪雁三个小丫鬟跟着贾琏前往扬州奔丧。
贾环在一旁看着,目送林黛玉几人的身影消失。他很难融入这个场景中。他送山长时,才会洒泪。
…
贾琏带着林黛玉出京城,带着七八个小厮,奴仆,并林家来报信的仆人,往南行至通州。在通州租下一条船,顺水放舟,从京杭大运河前往扬州。
夜色深沉,大船缓行。林黛玉有些晕船,袭人和紫鹃两人尽心的服侍着。
林黛玉睡在床榻上,紫鹃帮她盖了被子,低声道:“姑娘,真是要谢三爷想的周到。”
她一个人,再加上雪雁,照顾姑娘确实有些不周全。加上袭人就时时有人照看着姑娘。
林黛玉轻轻的点头。
…
林黛玉离开贾府后,宝玉的担心自是不必说。府中的姐妹们略微有些不大习惯。
贾环心里固然感叹黛玉南下的遭遇。但要说他为黛玉牵肠挂肚就太扯了。他和黛玉其实是关系一般。不亲近,亦不疏远。黛玉是和宝玉吵架之后,会来他这里躲清静。
七月初一,立秋。林黛玉已经出发好几天。晚间时分,贾环给龙江先生派人请到他府中喝酒。
府中灯火辉煌,一干人等分席而坐。除龙江先生外,还有冯紫英、卫若兰是贾环的熟识。其余三人,贾环只有几面之缘。用个现代化的词语来形容,都是京城里的“顽主”。
龙江先生家中美丽的侍女、歌姬在厅中跳舞。为首的是京城第一名妓苏诗诗。
她尤其的擅长歌舞。容貌清丽,身姿曼妙。白衣翩迁,若仙鹤起舞。歌喉亦是清冽动人。
“好!”高居首位的龙江先生鼓掌叫好,与众人举杯共饮。
苏诗诗跳完一支舞曲后,换了一身衣服进来,笑吟吟的坐到贾环身边。一身白色的薄纱长裙,裹着她一米六五的身姿,凸凹有致。窈窕修长。贾环没记错的话,这位京城第一名妓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正是魅力四射之时。
苏诗诗给贾环斟酒,清香萦绕着贾环,轻笑着道:“贾先生,好久不见呢!”
看着苏诗诗清丽至极的容颜,尤其是一双清澈醉人的明眸,贾环笑着摇头,举杯给龙江先生示意。
大美人啊!光看着就觉得舒服。他和苏诗诗的关系还不错。去年的时候还请她帮忙将《送别》谱曲。
龙江先生很狂放的喝了一杯酒,笑着解释道:“子玉,诗诗姑娘要去金陵游玩、会友。你的座师望溪先生在南京任礼部尚书。我想请你写一封信请方宗师代为照顾诗诗姑娘。”
贾环道:“这是风雅韵事,我想老师应该不会拒绝。”
冯紫英、卫若兰等人都是大笑。
苏诗诗在众人的起哄声中,敬了贾环三杯酒。南京礼部尚书啊,差不多是管着金陵所有的名妓们。她若是有贾环的书信,此行自是一切顺利。
看着苏诗诗清丽的容颜上掠过的绯红,贾环轻轻的笑一笑。
…
酒宴之后,宾客各自拥美高乐。贾环和龙江先生在一处小厅中喝茶醒酒,此时已经是中夜时分。
龙江先生倚在软榻上,道:“今天之事,谢谢子玉了。”
贾环就笑,“宁前辈不着急谢我。我正好有一事相求,把上回那个人情一并用掉。”韩秀才的事情上,龙江先生欠他一个人情。他准备用掉。
龙江先生笑着指指贾环,“你啊…”贾环做事情还是让人很愉快的。“说吧,什么事?”
“我打算趁着入秋还热着的时候,卖一种甜甜的冰块,消暑之物,到时候请龙江先生帮我推销推销。”
龙江先生一口答应下来,“这没有问题。”
贾环笑着点头。冰激凌,他打算走高端路线。
说笑了一会儿,贾环准备告辞,龙江先生压低声音道:“子玉,宫中贵妃之位空悬。吴贵人很有希望。”
贾环愣了下,随即道:“谢前辈提醒。”(未完待续。)
第两百六十二章 贵妃之位(上)
贾环和龙江先生聊了几句,便告辞出来,到府中安排的住处休息。已经是晚上十二点,他不可能现在回贾府。
一弯新月挂在空中。
贾环在丫鬟的服侍下洗浴后,换了衣服躺在客房的床塌中。贵妃啊,他现在是不敢想的。
贵妃的地位是相当的高的。皇宫之中,妃嫔的等级,自皇后之下便是: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等。
贾环和王子腾有共识。首要目标是让贾元春能够脱离女史的身份。至于现在空出来的贵妃之位,谁愿意争,就争吧!
当然,贾环还是要谢龙江先生这个人情。龙江先生作为皇室远亲,还是有些消息渠道的。
…
贾环遐思之时,龙江先生正喝着茶,与徐管家说话。他准备回后面去休息了,将徐管家叫过来交代下贾环请他帮忙的事情,帮忙推销什么的,还是徐管家在行。
龙江先生将事情交代下去,笑道:“贾子玉这个人处事挺有意思的。韩子桓的事情,我欠他一个人情。他却只要商业上的回报。我过意不去,将宫里的事情提前透漏给他知道。”
提前下注的话,应该能有所收获。
徐管家就笑,这个人情是还了,道:“大爷,说不定贾孝廉就是只要银子。”
龙江先生大笑,“哈哈!”老徐还是不懂。银子虽好,哪有权势重要?
…
贾环在得到龙江先生的消息第二天傍晚就前往王府,求见王子腾,一路畅通无阻。而贾环和王子腾见面说了什么,自是没有人知道。在旁人看来,这是王统制在展示他的大度。
雍治皇帝的皇后之位空悬经年。后…宫中只有一名贵妃、八名妃嫔,另有贵人十几名。按制,需有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子四人,嫔六人。贵人及以下品级不限数量。
郑贵妃下台,自是空了一个位置出来。这就像金字塔的上层有了空缺,下面的人都往上拥挤。
接下来的几天,皇宫中暗潮涌动,各种势力在看不见的阴影中冲突、较量,角逐空缺的贵妃之位。
但这对京城中的官府、不相干的大臣、中下层的民众并没有什么影响。这毕竟只是皇帝的家事。看过宫斗剧的人都明白,后宫的撕逼,无时不刻都在上演。流传出来的段子,就听个乐子,没流传出来的事情谁会关注呢?
这天下午,荣国府北街对面的汝阳侯府中,汝阳侯之子赵星辰招待一帮朋友吃酒。这些朋友之中,有富商、有士子,有勋贵子弟。都是谈的来的人。
在东庄镇里经营着茶叶、香料、药材生意的晋商吕承基就在座中,笑眯眯的参加胖乎乎的赵星辰的酒宴。听说,汝阳侯与荣、宁二府不大对付。而他和贾家的贾环是熟识。原来被称呼贾副使的少年,现在已经名满天下。据说京城中又流传着他新作的十首诗词。
但,令他心中迟疑的是,贾环与林家兄妹的关系。正在东庄镇的茶楼中说书的《射雕英雄传》就是出自贾环的手。而他和林家的仇结大了。
当然,这并不足以成为在京城的晋商支持汝阳侯的关键。只是一个考虑的因素吧!
就在明轩中,众人喝酒、说笑,气氛热烈之时。距离五百米开外的汝阳侯书房中,汝阳侯赵豫正在和一名中年男子说笑,意态闲适。
汝阳侯赵豫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体态略显肥胖,白白净净,穿着宽松的锦袍,笑起来有些阴柔,“路指挥,此次宫中之事,我有八分的把握。”
他和宫中的赵贵人沾亲带故。准备接着这个机会,将赵贵人推上贵妃之位。这需要大量的银子来交好宫中的太监们。
路指挥本名路庸,晋中豪商,捐了一个正三品的卫所指挥使在身上。四十岁的年纪,一副儒商打扮,笑道:“侯爷有如此信心!路某愿捐两万两白银,助侯爷成事。”
赵豫呵呵一笑。
送走路庸之后,赵豫在书房中眺望着对门的荣国府,以及不远处的宁国府,嘴角掠一丝冷笑。
他和贾珍不对付。贾珍和宫中大明宫的掌宫内相戴权交好,他则是与李大学士交好。
但如今贾珍已经死了。李大学士也被罢官回乡。受到东林党的牵连,他的日子极不好过。所以才想着从赵贵人身上入手,改善处境。
若是他能将赵贵人推上位。嘿嘿,他早想将这三府的地方连成一片,修建一座精美的花园,广置天下美女。
听说贾家也有个女儿在宫中,预估着也会有所动作。但这一回,想都不要想了。贵妃之位,我提前预定了。
…
汝阳侯的“野望”,贾环是不知道的。他还在抓紧时间搞他的冰激凌生意,初秋的气息在京城里弥漫开。要卖冰激凌,就这一两个月的时间了。顺便等待着王子腾的通知。
贾环个人是无法调动贾府的人脉资源的,要等王子腾“发令”。而时机,自是由王子腾来把握。
贾府在皇宫之中交好的人脉基本东府贾珍留下来的: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这是在宫中极有权势的大太监。
国朝的太监没有前明那样的权势,司礼监什么的自是没有。最大的太监是跟在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宫殿监督领侍,正四品。戴权是从四品的宫殿监正侍。
七月五日,京城名妓苏诗诗启程前往金陵,准备刷名声,斗艳,坐实她天下第一名妓的名头。
七月十日,新任的北直隶提学大宗师燕荣公布了雍治十一年的北直隶院试时间。
此时要争贵妃之位的人选开始慢慢的浮出水面。
…
京城内城西,襄阳候侯府中,一名老者捻须轻叹。一名中年人正在汇报,“父亲,放心吧,我已经打点好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
…
庆国公府。一名中年男子在案几边喝着酒,他给六宫都太夏守忠送足了银子。
…
京城外城北,一座府邸中,一名中年文士在夜色中赏月,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他姓吴。
…
京城外城的永昌驸马府内,几名皇亲国戚笑谈着。居中的是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一副豪商打扮。
永昌驸马神秘的笑道:“贺老丈不必心急,我等与圣上身边的许总管交好。”
…
夜色之中,一辆马车从小时雍坊的王府中出来抵达贾府。王府和贾府是姻亲,素有来往,并不引人注目。
贾环招待着前来交任务的刘国山喝酒。刘国山是通州人,家资巨富。和骆讲郎一起放出来后,回乡躲了一段时间。七月初来拜谢贾环。贾环正好要定制一批装冰激凌的陶瓷茶盏。交给刘国山处理。此时茶盏已经全部运送到位。
贾环在内城中买了一处院落,由江兴生负责,专门制作冰激凌。
正喝着酒时,钱槐带着一名小厮进来,“三爷,老爷派人请你去荣禧堂议事。”
荣禧堂是贾府正中的五间开正房。门匾是皇帝亲书的“书赐荣国公贾源”。对联是东安郡王穆莳写的“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这里是贾府进行政务活动和政治性社交的场所。
贾环一听就明白过来。发令枪响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六十三章 贵妃之位(下)
刘国山二十出头,容貌俊朗,见状,便笑道:“子玉有事,我就不打扰你了,改日再来和你好好的喝一杯。”
他很感激贾环将他从刑部大牢里捞出来。所以,言语有亲近之意。至于,他之前想的,等贾环考上秀才再和他结交,那是扯淡了。贾环现在是举人,而他是秀才。
明面上,救他的这件事,在朝堂上是文坛大宗师望溪先生的提议:给年轻的士子们一个改正的机会。他和骆先生都写了认错书,所以现在出来了。
但他出身于闻道书院,知道情况的,是贾环拿了一副唐伯虎的画去请望溪先生说话。
贾环就笑,“天色渐晚,刘兄就留在我这里休息。”
刘国山笑呵呵的道:“还是不了。我准备去五凤馆。”
五凤馆是京城中有数的青楼。贾环笑起来,送刘国山出门,再折往贾府正中的荣禧堂。
…
红楼原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书中对荣禧堂做了一个很详细的描写: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贾环带着小厮抵达东跨院旁边的荣禧堂时,贾赦的小厮鸿儿、贾政的小厮李十儿、贾蓉的小厮寿儿,外加大管家单大良、二管家林之孝等人都已经等候在外面。
“见过三爷!”
贾环点点头,进了堂屋。正面是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筚彝,一边是玻璃台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
上首坐着贾赦、贾政,下首坐着贾蓉。
贾环行礼,“见过父亲!见过大伯。”
贾赦、贾政两人都是点点头。贾蓉起身道:“环叔好!”贾政微微皱眉,但没有多说什么。这就是如今贾环在贾府内的地位。
贾环轻轻的点头,落在贾政的下首的椅子上。空荡荡的荣禧堂中,就坐着四人。这是荣、宁二府在外面主事的四名男主人。烛光明亮,驱散着夜色。
贾环在贾府里的第一次议事就此开始。他已经登上贾府这个最高的舞台!
贾政道:“舅老爷派人来送信,如今宫中纷乱,要我们打通大明宫内相戴权的关节。”
打通关节干什么?在座的都心知肚明。贾元春在宫中为女史。
贾赦是一等将军,对皇宫中的事情有了解,缓缓的道:“二弟,贵妃之位,看中的人家太多。我们家大姑娘想要得封贵妃不容易。舅老爷那边怎么说的?”
贾政叹口气,道:“至少要一个贵人之位。再低,一年就见不到圣上几次。”
贾蓉喝着茶。他虽说是族长,但是是小字辈。这个场合不好发言。贵人之位是最低的底线。再低,见不到皇上,就对家族没什么帮助了。
贾环安静的听着。
其实,雍治皇帝后…宫里的事情基本是他说了算。太上皇、皇太后都是摆设人物。皇后之位空悬。从雍治皇帝毫无阻碍的废除郑贵妃,就可以知道皇帝对宫廷的掌控力度。
贾赦和贾政两人讨论了几句。贾赦道:“蓉哥儿,你和大明宫的戴权还有来往吧?”
“有来往。一年三节两寿我都是亲自上门送礼。呃…,要打通关节要个准话,我想环叔跟我一起去。”
贾政看向贾环。他信任是很信任贾环的能力。但还是担心贾环搞砸了,“你有没有把握?”
贾环点点头,“没问题。我要公中批2万两银子出来。”送礼、谈判,他都没问题,关键在于钱。
贾赦和贾政两人都点了点头。贾府现在还是有些家底的。
…
七月十二日,一场秋雨不经意间落下来。下午时分,贾蓉带着小厮到望月居找贾环。两人一起前往位于京城内城东的大太监戴权的府上。
周朝虽说汲取明朝的教训,不允许太监干涉朝政,将太监的地位压的很低。但因为太监时常服侍着皇帝、皇后、太后等人。他们亦是声势显赫,炙手可热,腰缠万贯,富可敌国。这有点类似于领导的司机、保姆的地位。
因为国朝的后宫体制之下,注定了高位的太监们不是出自明朝的司礼监、御马监、膳食房等处。而是主要出自帝后等人身边的总管太监,掌管各宫的总管太监。
如今雍治朝最有名的几个太监便是: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宫殿监督领侍许彦,其下有四个总管太监宫殿监正侍: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六宫都太监夏守忠等。
像戴权这样有头有脸的大太监们,惯例在皇宫之外有住处,同时可以结婚,过继儿子继承香火、宗祠。
贾环听贾蓉介绍着情况。一路到城东的戴权府上。门口聚集了不少马车。都是打听到戴权今天要出宫回府的消息过来拜访。贾蓉派人上前递了名帖,随后给门房引到里面的一处单独的小厅中落座。
等了约两个时辰,贾环和贾蓉两个饿的肚子咕咕叫的时候,才给一名中年的仆人引到一处明轩中和戴权见面。
明轩中灯火通明,位置不大,布置的精雅、奢华。轩外,秋雨滴滴。带着清爽。
戴权是一名四五十岁的老太监,面白无须,穿着暗青色的袍服,坐在塌椅上。身边一名小太监服侍着。他笑呵呵的道:“蓉小子,你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吗?要不是小李子提醒着,我都差点错过。”
贾蓉赔笑道:“没什么事,因许久不见,打听到老内相今日回府,特意过来见老内相一面。”
戴权哈哈一笑,声音有点尖锐,“你小子给咱家打马虎眼啊!这位是…”
贾蓉忙道:“这是我三叔贾环。”
贾环拱手行礼,“给老内相问好。”
戴权笑眯……眯的看着贾环,“咱家听说过你的名字。国朝最年轻的举人。前些时候闹的挺大的那个案子,你举报你舅舅的事儿。嘿,读书人就是忘恩负义的多!”
贾蓉顿时有点懵逼,这话的意思不对啊。他现在才想起环叔是读书人的身份。而太监都是比较讨厌读书人的。
贾环心里有点无语。自己有没有得罪这个死太监。上来就先给他喷一句。当即,义正言辞的朗声道:“国法、亲情,二者选其一,我选维护国法。况且,我举报舅舅的事情,对他损害只是一时的名声。”
贾环的意思是:他对王子腾的损害,只是暂时的。王子腾事后可以通过其他办法恢复名声。后果实际上没那么严重,那为什么不能举报呢?
戴权忍不住一笑,好久没有见到这么有意思的少年了,将心中的偏见收起来,淡淡的问道:“你今天来见我有什么事情?”
贾环道:“我家的大姐姐贾元春在宫中当女史。值此非常之时,我想请老内相照顾一二。”
说着话,贾环从衣袖中拿出两万的银票,上前几步,径直的奉上。
戴权作为收礼的高手,只扫了一眼案几上厚厚的一叠银票,就知道价值几何,脸上的笑容更甚几分,微微点头。一旁的小李子吞口唾沫,将银票收起来。
戴权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
贾环、贾蓉两人识趣的告退。
离开戴府坐进马车中,贾蓉此时还没回过味来,不禁担忧的问道:“环叔,就这样?”
贾环笑着道:“就这样就可以了。”一切都在不言中。他说了:值此非常之时。戴太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贾蓉微微一愣。
…
七月十四日,雍治皇帝驾临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京城西郊,地处在外城之外。是国朝世祖时开始修建的皇家园林。占地广阔,约5千亩,景色幽雅秀丽。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大明宫的正中为勤政殿,园林环绕在四周。有150多处园林。美景怡人。设有军机处、六部诸值房。
皇帝时常驾临大明宫休憩和处理政事。而随驾的妃嫔、宫女,在当前的形势下,就成了各方争夺的重中之重。
下午时分,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勾勒了一份名单,派出跟着皇帝到大明宫中。出身凤藻宫的女史贾元春赫然在列。这边的关节,是王子腾打通的。
而吴贵人的父亲吴康伯、襄阳候意欲推上的庄妃、庆国公中意的丽嫔、汝阳侯的亲戚赵贵人、永昌驸马等人走通许大总管门路推荐的贺贵人。都各显神通,一一过关,跟随者当前后宫地位最高的妃子周贵妃一起前往大明宫中。
是夜时分,龙江先生宁儒求见皇帝,献上冰激凌,品名碧雪膏。
雍治皇帝在偏殿中召见宁儒。身边许彦、戴权等太监陪着。这显然是一场很随意的私人召见。(未完待续。)
第两百六十四章 贵妃之位(完)
富丽堂皇的偏殿中,两排长架上点着小儿臂粗的蜡烛,灯光明亮。沉木架梁,水晶玉壁,白玉铺地,华丽的宫殿中无一处不彰显着皇家富有天下的财力。
雍治皇帝今年四十一岁,身居至尊之位,身材白胖,一身明黄色的龙袍便服。坐在椅子上,品了一口冰凉的碧雪膏,甜丝丝的味道沁入口中。
雍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脸上浮起笑容,将青花白瓷碗装的碧雪膏搁在太监手捧的托盘上,对宁儒道:“龙江有心了。”
宁儒,字伟长,号龙江。京城人称龙江先生。翰林出身。他在太上皇执政时期和皇室连了亲。是皇室远亲。其父为太上皇时的宰辅。因雍治皇帝政变上台,逼太上皇退位。他作为太上皇的亲信,自是不受待见。因而主动辞官。在京城之中放浪形骸,寻花问柳,当一个富贵闲人。
雍治皇帝此时称呼宁儒的号,是一种略显亲近的表现。否则,他可以称呼龙江先生身上的散官:宣议郎(正七品)。或者直呼其名。君上称呼臣子的姓名是常事。
相比于这份精美可口的碧雪膏,他更看重的是宁龙江此时臣服的表现。历时十一年,在太上皇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南书房已经被他废除。至此,大周已经步入他执政的成熟期。宁龙江这样的前朝臣子,他现在自是掌控的游刃有余,愿意接纳。
宁儒从座位上起身,躬身道:“谢圣上夸奖。臣心中惶恐。”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他还是低头了啊!愧对太上皇。
他此时来向皇帝献上贾环搞出来的碧雪膏。其一,是还贾环的人情,帮他打开市场,再没有比皇帝称赞的冰品更有格调了。其二,他借此机会向皇帝表示臣服。
第二点理由才是他今天来大明宫的重点。在目睹了贾环通过天下文宗方望说服皇帝的手段之后,他心里明白过来:皇帝再怎么“英明神”武,他也是人。
其次,他的好友韩子桓落难之时,他想要营救却无能为力。这生生的刺痛了他的心。所谓的富贵闲人在朝政上没有说话的份。他想要恢复宁家曾经的荣耀。他家是宰辅门第,他是两榜进士,榜眼出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