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环伤感,心里轻轻的长叹一口气。

    程公达有立功之心,主动提出去疏勒说降。但,同样有着其客观原因。其一:国朝大军暂时无力西向。其二,龟兹的门户是姑墨。然而,在战略上,疏勒失则安西亡。要治理龟兹,有平定疏勒的需要。

    十几日前,程攸离去时,还笑称要帮他寻找石玉华的消息。而今,却已是魂归地府!

    书房中的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没有人出声。带回消息的陈五已经被带下去休息。

    许久之后,齐驰缓缓的道:“大家说说,要怎么为公达复仇?”

    几名幕僚义愤填膺的道:“请大帅出兵,讨伐不臣。”要复仇不难!国朝兵锋之盛,一万大军远征千里,定可平定疏勒。疏勒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五万。

    曾季高出声阻拦,“不可!当前战役的重心在北庭,绝对不宜分兵。若是拔野古孝德和沙陀、葛逻禄人勾结起来,聚拢数万骑兵轻而易举。大帅,不可!”

    一人指责道:“季高如此冷血!公达尸骨未寒!再者,若此事不严加惩处,于阗必然复叛!”

    曾季高道:“于阗镇和疏勒镇的情况不同…”

    再有一名幕僚打断道:“季高兄,乌斯藏、青海布政司在国朝手中。于阗偏居南道,对全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从疏勒传回的消息,波斯人染指河中、疏勒。不加以遏制,波斯人得寸进尺,有东进之心怎么办?”

    曾季高为人恃才傲物,矜功自伐,这时冷笑道:“波斯大军如何越过葱岭?若要入侵,必然是从河中地区,进碎叶。那要问问突骑施人愿不愿意?

    区区疏勒各族联军,在姑墨城下足以抵挡。西守而东攻。等占据北庭,以北庭而据漠北,以龟兹压疏勒,何愁不能给公达复仇?事有轻重急缓之分。”

    出声的幕僚气的脸色通红,拍着桌子道:“曾季高,吾不愿与你为伍!”

    总督齐驰紧锁眉头。

    他内心的情绪,倾向于出兵复仇。程公达跟了他多年,而且立下收复于阗镇的大功,朝廷的封赏还未至,公达就已经身死。

    同时,作为总督,他必须对下属有一个交待。否则,会令人心寒

    但,他的理智告诉他不能。龟兹百废俱兴,内部要弹压铁勒人,外守姑墨。在北庭大战的情况下,再开辟一个战场,双线作战,对钱粮压力太大。

    齐驰举棋不定,犹豫着。一干幕僚的目光都汇聚在齐总督身上,等着他的决断。

    这时,贾环轻声道:“大帅,我试试吧。”

    战争是残酷的。程攸就这么被波斯人杀掉,死在疏勒。他内心中哀伤、悲痛。但要说多么的愤怒,不至于!然而,他理解战争的残酷,不代表:你杀我的朋友、同僚,我却冷漠的看着。这是要还回来的血债!

    书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贾环的身上:疑惑、不解、探询。

    贾环道:“公达死在波斯人的手上,这仇不能不报。季高兄的顾虑,也是有道理的!请大帅能将沈迁的一千骑兵调拨给我,许我团练之权,再调一批老兵做军官,我去疏勒,为公达讨一个公道。”

    齐驰沉吟着道:“子玉有多大的把握?”他不想折掉程公达之后,又折掉贾环。贾环在他的幕府中,作用很大。

    曾季高冷声道:“子玉兄,和稀泥没有用。你没有经过战阵。一千骑兵,辅以团练,打不下疏勒。”若是小股骑兵部队能打下来。他早就提议。

    他对贾环和稀泥的做法很不满。这完全是拆他的台。

    贾环看一看曾季高,再看向齐总督,神情沉静,道:“大帅,我试试看。公达之死,不能没一个说法。”

    他并非是在和稀泥。刻意在齐总督面前讨巧:为上司化解尴尬的局面。而是在认真的说这件事。

    在程攸出使疏勒之前,书院好友秦弘图曾经建议他出镇一方!庞士元赞同。然而他觉得时机不合适。同时,亦有很多顾虑。毕竟他对军略并不擅长。

    率军攻打疏勒,为程公达报仇,这是一方面。虽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报仇不隔夜,快意恩仇不好?同时,这于他而言,是一个出镇一方的机会!

    齐总督见贾环之意坚决,轻轻的点头。将事情定下来。“大家散了吧。我一个人静静。”

    …

    十五日,总督府幕僚程攸死在疏勒的消息,瞬间传遍龟兹城。城中的官吏,胡人贵族一片哗然。

    谁都没有料到,波斯人的手竟然伸到葱岭以东来。在取得北山战役之后,在北庭之战焦灼时,局面,对于国朝而言,似乎又变得紧张、晦涩起来。

    城中的铁勒贵族们,私下里商议时,话中都带着些幸灾乐祸。但稍后,总督府行文,宣布贾环为疏勒镇经略使,即将前往疏勒,为程公达之死讨一个公道。

    龟兹城中略显浮动的人心,又慢慢的沉寂下来。随即,北庭传来消息,拔野古孝德偷袭咸泉镇得手。据报,约有胡骑近万。城中的目光随即聚焦到北庭战事上。

    而贾环任疏勒镇经略使的事,则归于平淡。对于龟兹城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贾环的面目是很模糊的。除非是和士林、官场有所接触,才会知道国朝的诗词大家,探花郎在此。在北山公祭之后,官场上曾有人戏称,贾环是齐大帅的“文胆”。

    舆论啊,总是那么的善忘!

    …

    “吁……!”

    龟兹城西约100里处的白马河畔,一队队骑兵往返奔驰。带队的将官不断的咆哮。

    千总沈迁驻马在河畔,观看着他麾下的骑兵训练。作为勋贵世家的子弟,他对于各种骑兵阵列,自是非常的熟悉。

    这时,一名信使自远处而来,勒马,翻身下马,道:“可是耀武营千总沈大人?龟兹有调令来。”说着,将调令奉上。

    沈迁打开来:兹调耀武营千总沈迁率本部兵马在疏勒镇经略使贾环麾下听令。

    “这…”沈迁很吃惊。贾环的新职务,他自是很快就知道。军中实际上有议论,都知道贾环要前往疏勒为程公达之事讨一个公道。届时,是谈还是打,决定权在贾环手中。但是,没想到他会被调到贾环的麾下效力。

    随即,沈迁浑身的血液感到些许的沸腾:他的部队将是去疏勒征战的主力。而他亦将成为一方的军事主官!这如何不令他感到兴奋?他本就喜好兵事!

    …

    在沈迁接到调令的同时,龟兹城中,还有数封调令发出。正在途中。

第八百三十一章 召集、出发

    四月下旬,已是初夏。在炽烈的阳光中,信使们从龟兹出发,分头向轮台、姑墨等地驰去。官道上,烟尘滚滚。小麦、玉米、棉花、瓜果在田间地头的长势喜人,农人忙碌着。

    玉米、土豆、红薯这几样高产的粮食作物,在此时早就已经传到中国。明朝嘉靖年间成书的煌煌巨著《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对玉米有清晰的记载。(1578年)

    轮台距离龟兹约两百里。从高耸的天山上,汇聚下来的河流,蜿蜒的绕过轮台县城。傍晚的夕阳,泛在小河河面上,再落在县城的城墙墙垛边的士兵身上。

    此时,军中小吏易俊杰正忙里偷闲,在城门口不远的一家酒肆中喝酒,并和朋友们吹牛。

    他是过了县试的童生。在军中充作文吏。虽然龟兹东西两端都出问题。甚至,西域整体的局势都显得有些紧迫、压抑时,轮台这里依旧平静。

    易俊杰的朋友是他受伤时在伤兵营里结识的康把总等人。康把总这个月抽签轮到在城头当值。他刚换岗,和手下的五名兄弟、易俊杰一起喝酒。

    主要是听易俊杰说一说军中的各种消息,内幕。把总,手下满额时有一百人。约等于现在的连级干部。但是,想要知道军中上层的消息,并不容易。

    酒肆不大,摆着七八张桌子。在傍晚时,坐的满满。这家酒肆的拉条子非常好吃。爽滑、劲道,配着羊肉吃,十分过瘾。

    易俊杰一身灰色长衫,带着璞头,就着番茄炒蛋扒拉着拉条子,和康把总等人吹牛,“前几日军中的消息,因程公达出使疏勒镇被杀,齐大帅任命我的好友贾子玉为疏勒经略使。”

    一名青年士兵好奇的问道:“这个疏勒经略使做什么的?”军中的士兵,识字的是少数。懂军制的,更是少数。

    易俊杰吹嘘道:“当然是为程公达报仇。龟兹、军中很多人不以为然。没有兵马怎么报仇?胡儿又不是插标卖首,对吧?但是,子玉他去疏勒,一定可以讨一个公道,扬我大周国威!”

    他对贾环信心满满。

    康把总忍不住,这个易俊杰消息灵通,就是喜欢吹牛。讥笑道:“老易,别扯淡。贾参议他又不是三头六臂?他文章、诗词写得是好。但怎么报仇?装逼把胡人装死吗?”

    酒桌上顿时响起一阵愉快的哄笑声!

    牛皮被揭穿。易俊杰脸皮很厚,嘿嘿一笑,反驳道:“你们别不信!等子玉凯旋之日…”

    一句话还未说完,他在军中的一名同僚领着一个信使进来,“易兄,龟兹急信。”

    易俊杰忙起身,和信使明确他的身份,接过信件。看着封皮上贾环的名字,心头猛的跳了一下!拆开来:信件是贾环写来的,邀请他去疏勒,共建功业!还有盖着总督印的调令。

    易俊杰仰头一笑,对康把总等人拱拱手,“诸位,在下有急事,告辞!”

    易俊杰这几下子,很有文士风采,而不是庸庸碌碌的一个小吏。

    看着他脚步轻快的走出酒肆,康把总忍不住喊道:“老易,你去哪里?”

    “疏勒!”

    康把总呆了下,心里忽而升起些奇怪的感觉。疏勒,贾环,复仇…,真的能做成此事?

    …

    轮台县中的这一幕,还发生在龟兹地区的数个地方。

    天山脚下,在大石城驻守的柳逸尘,手里拿着书信,眺望着连绵的山脉,那蔚蓝的天空,心潮起伏!

    闻道书院的领袖,在委派他们到军中历练一年之后,终于召集他们齐聚。

    这意味着什么?

    贾环将组建自己的班底、团队。出镇一方。每一个人的仕途、命运都将迎来起飞般的契机!而现在,他们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收复疏勒。

    他想起雍治九年时!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而今,成为万户侯的机遇,就摆在他们面前!

    …

    抽调幕僚、人手的调令,贾环发出去。这是他在齐总督面前得到的便利、许可。

    他去疏勒为程公达讨一个公道。这是目的。而在事实上,他已经独当一面。既然要组建他自己的团队,当然是优先找自己的同学、熟人。

    贾环并没有在龟兹等秦弘图、易俊杰、柳逸尘等同学会齐。四月二十三日,贾环带着庞泽、张四水、黄观并五十名家将,雇了民夫搬运物资,从城西出发。

    官道上,熙熙攘攘的商队,操着各种口音,牵着骆马,缓缓前行。上午的阳光,在驼铃声中,碎碎。

    “丝路通了啊!”

    城西的平原上,来给贾环送行的胡炽轻轻的叹口一气,感慨着,注目着商队,久久的没有说话。

    丝绸之路,中线,从敦煌,哈密,焉耆,龟兹至疏勒。从疏勒翻越葱岭,至宁远国、撒马尔罕,至呼罗珊的首府木鹿,目的地是大马士革。

    还有一条支线,从姑墨翻越勃达岭,西行碎叶,至恒罗斯,与北线汇合,目的地是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

    贾环轻轻的抿一抿嘴。他在想,现在两河流域是一个波斯帝国,那拜占庭还在吗?世界地图,还蒙着一层朦胧的面纱。他无法用他的世界历史知识去判断。

    胡炽目送着一支商队入城,转回视线,叹道:“子玉,你前些日子在大帅面前和稀泥,同僚们两边都不喜欢你。所以,没有人来给你送行!”

    齐总督没来的事,不用解释。

    齐总督外出至焉耆城视察。北庭战事胶着,已经准备动员高昌、焉耆的民夫。即便耽搁农时,都在所不惜了。

    贾环轻笑了下,没说话。

    他知道:骑墙派总是不讨喜的。支持复仇的幕僚们,以为他是去疏勒走个过场,装样子,无意给程攸复仇。反对出兵的曾季高,则认为他不可能成功,拆他的台。

    胡炽道:“子玉,沈千总一千骑兵的粮草只调拨了十日。接下来,都要靠你自己募集。”贾环去疏勒,大军后勤都由他来负责。贾环的局面很困难。千里远征,只有十日粮草。

    贾环点点头。

    胡炽神情认真了些,沉声道:“子玉,我征得大帅同意,调拨了十门火炮给你。另外,我赠送给你三百支火铳。

    我虽然是个商人,但也知忠信礼义。程公达无辜死在疏勒。希望你这次去疏勒,一定要将波斯人穆萨的人头摘下来,祭奠公达在天之灵!”

    贾环诧异的看了胡炽一眼,他没想到胡炽还有这样重情义的一面。这本来就是他要做的事情,郑重的点头,承诺道:“胡兄放心!”

    在敦煌,他和程攸相处的很不错。

    在疏勒,程攸死了。

    他听闻噩耗,不愤怒。是的,他内心之中并不愤怒。他的朋友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在这淡红的血色中,苟活者体会着浓墨的悲凉!将悲痛献于逝者的灵前。

    他沉默着!

    他不愤怒,只是想爆发!

第八百三十二章 疏勒联军

    贾环从龟兹启程,民夫搬运着军用物资顺着官路前行:粮食、草料,帐篷,军服,旗帜,皮靴,各种武器,烈酒。

    同时,相距1200里的疏勒城中,波斯使者、萨菲王朝呼罗珊总督贾拉里麾下的将军穆萨在城中的原疏勒王宫、现城主府中召集疏勒的贵族们议事。

    疏勒各族杂居,在经过拔野古部的清洗后,只剩下四大地方势力,分别是:裴氏、铁勒贵族赛尔旦、库提,回纥贵族阿齐兹,蒙古辉特部首领绍布。

    众人分宾主,列席而坐。各人面前的案几上摆着瓜果、菜肴、美酒。

    穆萨一身黑衣,下颌下浓密的络腮子颇为显眼。环顾着众人,沉声道:“诸位首领对我的提议考虑的怎么样了?想必,龟兹的反应,你们应该已经知道!”

    在袭杀周朝的使者之后,他便提出,要求四方贵族组建军队,守卫疏勒,经略疏勒周边地区、城池,伺机立国。

    十几天的时间过去,他旧事重提。几日前,龟兹的反应已经传来:任命左参议贾环为疏勒经略使,前来要一个说法。至于,贾环是否带兵前来,无从得知。

    而据闻,此人对敌人的态度极其强硬。他的态度,可想而知。在周朝巨大的压力之下,他希望借机让疏勒松散的地方豪强们达成协议、共识。

    他受贾拉里总督的委派,跟着粟特商人出使岭东,刺探安西各地的情报。打探安西各地的虚实。而现在,他在疏勒发现了立下大功的机会!

    若是成功的在岭东钉下一颗钉子,回到木鹿,贾拉里总督将会如何赏赐他?

    令他对当前的“事业”充满着激情。

    穆萨是波斯人,没有读过汉书,否则一定会自诩为汉朝的定远侯班超。

    …

    场面略微有些寂静。出兵出钱粮,这都是大事!

    这时,裴登利微笑着出声道:“穆萨将军,裴氏愿意出四千军队,并负责供养。”

    裴氏原为疏勒王族的后裔,而在百年前铁勒人兴起时,他们早就铁勒化。只是,还控制着人口、土地、钱粮,过着贵族般的生活。疏勒城的城主便是裴氏的族长裴登利。

    在穆萨提出要杀周使,裴登利曾感叹祸事要来!早在几年前,他见识过周军的火器之犀利,军队之精锐。然而,在和穆萨详谈后,穆萨支持他成为疏勒国王,这让他支持穆萨的提议。

    同时,他心里一样有着小算盘。如果,周朝大军前来,他投降便是。反正周使不是他杀的。

    于阗镇归属周朝的消息已经传到疏勒,于阗的尉迟氏一样还是当地的豪强。

    “裴族长深明大义!”穆萨赞许的点点头,看向其余四人,威严的道:“你们几位首领的意思呢?”这份威严,来自于他袭杀周使。来自于他背后的波斯帝国。

    给裴登利抢了先,回纥贵族阿齐兹心里颇为不爽,见穆萨再问,当即起身,抚胸行礼,表态道:“穆萨将军,我疏勒回纥愿意出兵2千。”

    在西域各地传扬的杀胡令中有:回纥。虽然没有人会用疏勒回纥的人头去领银子,但他对颁布此命令的贾环极其反感。漠北的回纥,一样是他的同族。

    蒙古辉特部首领绍布一个矮壮的汉子,正痛饮着美酒,语气粗鲁的道:“周人想要疏勒,拿刀来抢就是,派个酸文士来说话算什么?我们辉特部三千勇士随时等着。”

    铁勒贵族赛尔旦、库提两人对视一眼。铁勒人对是否重新投降周朝一直很犹豫。不是周朝给的利益不够,而是龟兹城中,正在“清理”铁勒贵族。

    这时,两人应承道:“铁勒愿出六千人。交给穆萨将军指挥。”

    “好!”穆萨满意的站起来,脸上带着笑容,举杯道:“诸位首领都明白局势、大义。我波斯帝国会成为诸位坚强的后盾。让我们为将来的疏勒国干一杯!”

    五人纷纷举杯,饮尽杯中的酒。

    这时,裴登利拍拍手,十几名秀丽的铁勒少女穿着漂亮的蓝白两色彩裙,提着银壶来斟酒,俱是身段婀娜。斟酒之时,凶前美妙的弧线,圆润的豚部贴着洁净、明丽的长裙展露。

    华丽,又带着历史沧桑的疏勒王宫大殿中,酒宴气氛渐渐的浓郁起来!

    …

    疏勒城主府中歌舞声乐,灯火酒绿时,贾环率领着部属,顺着直通疏勒的官道前行。

    在波斯人穆萨,和胡儿们因达成联盟,而畅饮,而欢笑时,贾环骑在马上,眺望着右侧连绵的北山山脉,白雪皑皑。沉默着。

    他心中所压着的情绪、巨石,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旅途行进而消散。而是深深的蕴藏在他心底!

    他不知道波斯人穆萨的想法。就算知道,他也不介意成为反派!正派,反派,谁在乎?需要用敌对者的评价,来满足那可怜的虚荣心吗?

    凡是敌人不希望我们去做的事情,就要坚决去做!凡是敌人希望我们做的事情,就坚决不做!

    数天的行军后,贾环一行抵达400多里外的姑墨城。四月下旬,初夏时节的炎热侵袭在空气中。拔焕河边,畜牧饮水,儿童嬉戏。带着热浪的微风,从沙漠上吹拂而来。

    后军中,庞泽、秦弘图骑着马,边走边聊着此去疏勒的困难。

    庞泽于军略亦有涉及,带着斗笠遮阳,道:“空口白话向疏勒地方豪强索要波斯人,估计不行。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军队太少。而且,后勤压力太大啊!”

    秦弘图点点头,轻叹道:“子玉以他个人的名义,向信丰号借贷了20万银元。都是白条,若是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这一战,必须要快!”

    庞泽在马背上颠着,叹道:“若是钱粮够,齐总督早派大军,作雷霆一击啊。若是时间够,其实我们可以考虑去于阗招募精锐士卒。”西域南道的力量,还未整合。在这次北庭之战中,没有利用起来。那里钱粮、人力都在。

    两人正商议着,前面传来贾环的命令:停止前进,在姑墨休息一晚。

第八百三十四章 纵论丝路。

    “南道的人力、物力没有被利用起来,有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时间。北庭之战,开始得太快。快速夺取北庭,攻占金满三县,将拔野古孝德撵走,但同样造成我们在钱粮上的窘迫。若是积蓄半年,形势必定大为改观。”

    “其次,是距离。南道的重镇于阗,虽然已经给总督府提交赋税。但是疏勒阻隔,要供给龟兹,很困难。走郅支满城、叶尔羌河一线,容易被攻击。而沿玉河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安全是安全,但穿越大漠非常困难。”

    姑墨,在唐时称拔焕城。今为阿克苏。这里是丝绸之路中线上很重要的分支线路中转点。城中的街市繁华。

    特别是在周军重新攻占姑墨后,大批的汉奴被释放,城内外的商贸、农业恢复。

    午后时分,贾环和庞泽几人在城中主街上的一家酒肆中吃着烤肉、手抓饭,说起于阗镇的人力、物力没有被调动的原因。这非常的可惜,但有可观原因。

    他在西域的中枢,了解的情况比较多。像敦煌,瓜州一线,虽然没有成为北庭之战的后勤基地,但从敦煌运送粮草至哈密城中一直都在进行。

    而且,总督府一直在和朝廷交涉,要求朝廷向西域大规模移民。比如十七年时河北、山东的漕工之乱,若是将那二十多万青壮,全部移民到西域,届时,西域会是何等样?

    想想都令人感到兴奋啊!可惜…

    贾环和姑墨城的守将胡游击、章知府客套一阵后就脱身。当然,根本原因在于他现在不被西域官场看好。要是一千骑兵能攻下疏勒,那现在国朝早打到河中去了!

    和姑墨的官场接洽后,沈迁则是忙着安排他的骑兵、民夫入主在城外的军营中。张四水、黄观都在。

    庞泽、秦弘图、柳逸尘、易俊杰邀请贾环一起到城中吃些烤肉、薄皮包子,顺便散散心。

    众人正聊着,大街上,两支胡人商队突然拔刀相向,用突厥语大声争吵。白刃在午后的阳光中闪着寒芒,路人们慌忙的避开。

    酒肆中,透过窗户,正好可以看到大街上的情况。庞泽好奇的问道:“俊杰,这些胡商在吵什么?”

    易俊杰绰号“包打听”,不知道他是不是很有语言天分,反正他来西域一年多,已经通晓突厥语。

    易俊杰将胡商冲突的始末翻译过来。大抵意思是双方在贸易上有些分歧,言语冲突起来,亮出兵刃,但似乎并不会真的动手。

    秦弘图摇摇头,喝着茶下手抓饭,叹道:“子玉,你在敦煌颁布政策:不允许胡人在城内拔刀,否则罪加三等。到姑墨这里,却是难以执行。从这可以看出朝廷在姑墨的影响力、威信。”

    秦弘图看着粗犷,其实很内秀。两榜进士。胡商冲突,他关注的是另外的一个角度。

    贾环脸色平静,道:“恭斋,会有那一天的!”

    越往西行,胡人的势力、人口、影响力越占优。汉民反而是少数。可以想象,翻越葱岭之后,河中地区、吐火罗地区的风俗,就会完全的是异域风情。

    他一贯主张对胡强硬。然而,他不是不知道变通的人。大周想要长久的拥有这些地区:消灭其文化、语言,同化其民众,单靠杀戮、强硬的行政令是不可能的。还需要靠软实力、文化。

    当年伪清颁布剃发令,要不是南明那帮废材,早就将多尔衮赶回老家。

    贾环想一想,吩咐道:“俊杰,去将那名粟特商人请来。我找他聊聊。”

    …

    “小人阿里波夫参见贾使君!”

    粟特商人阿里波夫穿着蜀锦织就镶金丝线的长衫,抚胸行礼,对着眼前年轻的官员行礼。心中暗自惊叹。

    他是石国富商,为波斯人效力。曾在呼罗珊为税务官。这次往大周贩卖货物,实则是配合呼罗珊总督贾拉里麾下的将军穆萨刺探周朝的军情。

    他在疏勒早就得知商人们从龟兹带回来的消息:贾环为疏勒经略使。他正是奉穆萨将军之命到龟兹打探详情。不想却在姑墨城遇到贾环。

    然而,眼前的贾经略,似乎并不知道他的身份。

    贾环微微点头,并没有纠正胡商的称呼,道:“听闻你从粟特商人,我久闻粟特商人行商世界各地,富甲天下。我找你,问问丝路上的情况。”

    阿里波夫压着心中怪异的情绪,笑着道:“贾使君尽管问,只要小人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

    贾环夸奖道:“你的汉语讲的很标准。我想知道,丝路的北端,如今是通往哪里?”

    这件事并不涉及到波斯帝国的机密,阿里波夫熟稔的介绍道:“北路从去年春就被拔野古联军截断。若非大周恢复龟兹,今年就都只能走南路了。丝路北路,往日是出碎叶,经恒罗斯北上,至沙皇俄罗斯帝国,在哈扎尔海的阿斯特拉罕城中转,然后前往奥斯曼帝国的都城伊斯坦布尔。”

    “沙皇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贾环低声喃语,难掩他的震惊。

    这是世界地图第一次在他面前徐徐的展开。揭开神秘的面纱。让他感受到熟悉的陌生感。他无法用原有的世界历史知识去揣摩。中原的历史都变化,世界史呢?

    变化或许有。但大约可以类比吧!那么,他就究竟出在那个历史的节点上呢?17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末期?18世纪的工业革命前夕?还是19世纪列强们的殖民狂潮?

    阿里波夫笑了笑。一名东方的官员,对世界各地的见识肯定不如他这样走遍世界的商人。他最远到过埃及。

    贾环沉默了一会,再问:“中路呢?还是到大马士革?”

    阿里波夫笑着摇摇头,“不,不,贾使君,中路现在是抵达伟大的波斯帝国首都,巴格达。这是两河流域最繁华的城市。中路的商品都将在这里贸易。”

    波斯帝国?不知道是哪个王朝时期?贾环点点头,道:“南路呢?还是去吐火罗的阿缓城再分走两路?”

    阿里波夫点点头,刻意的夸奖道:“贾使君明见。不过,因为吐火罗小国林立,税收太多,走南线的商队较少。不过,天竺的莫卧儿帝国富庶。还是有商队愿意在护闻城转道南下德里。”

    听到这里,贾环心中微微一动。他心中对疏勒,有一个新的结论、认识。阴郁的心情变得有些好起来。微微一笑,和气的道:“听你的语气,似乎对巴格达很了解。能否给我讲一讲波斯帝国呢?”

    阿里波夫骄傲的一笑,道:“敢不从命?现在波斯帝国是萨菲王朝阿巴斯陛下治下。东起呼罗珊,西至地中海东岸大马士革,北抵咸海,南达波斯湾。治下人口万万人。拥有大军百万,装备有火炮、火枪。最出名的十大军团,南征北战,所向披靡。阿巴斯陛下还拥有一支五万人的精锐近卫军。”

    庞泽、秦弘图、柳逸尘、易俊杰几人的脸色微变。

    波斯帝国如此强大,那他们如何收复疏勒?甚至于如何经营吐火罗、河中地区?疏勒只是他们计划中的第一步!这简直是当头一盆冷水浇下来。

    当年汉朝可是仅凭着班超就控制着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