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慷慨壮烈。萧梦祯胖胖的,但汉家儿郎血性未失。在没有满清的时空中,读书人们的脊梁骨没有被打断,男儿血性没有被阉割!
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这是一句屁话!这是日本人说的。他们的意思:宋以后,中华文化的传承在日本!但,明王朝的辉煌、璀璨、风华,又岂会掩埋在历史中?明王朝对日,吃过倭寇的苦头,但终究是胜利者!
我大清那种战五渣,就不说了。
明朝有名将: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有军神、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著有纪效新书。遗言: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有文士如:谢晋,杨慎,徐渭。另有前后七子,吴中的书画家:文徵明,唐伯虎等。
有政治家如张居正,徐阶,高拱,杨廷和。名臣如李贤,商辂,三杨,李东阳等。何以谓:崖山之后无中华?
中华文化,筚路褴褛,薪尽火传。虽然历经劫难,但文明之光从未离我们远去。因为,我们生长在这片辽阔、古老的土地上!它孕育着文明。
贾环的情感一向比较内敛,笑道:“开之,你此时当唱岳武穆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萧梦祯笑道:“光想着阴山、玉门关。没想到这首慷慨激昂的之作。不过,我朝的形势,可比南宋时强。岳武穆面临金国强兵,而我朝只要战略得当,必能得胜。”
萧梦祯再叹道:“以子玉之才,不入文渊阁,实在是可惜。子玉,你如今是怎么考虑的?”
贾环笑着举杯,看向玄武湖中美景:烟波浩渺!
他是怎么想的呢?
…
游湖尽欢而散!
萧梦祯没有住在贾环府中。而是住在他秦淮河边的小院中。
黄州府距离武昌府不远。而武昌府顺流而下至金陵,亦不算远。他这三四年间往返金陵数次,购置了一间一进的小院。
贾环坐小船沿秦淮河返回贾府。
秦淮河两岸,华灯初上,歌声飘荡。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真不是浪得虚名。
贾环的心中,还在想那个问题:他怎么想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当不了政治家!像张先生那样,把天下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最后死在工作岗位上,他真做不到。他没有那么高尚。
如果说,在雍治十四年时,他所考虑的仕途上升,是为了实现闻道书院体系的政治理想,兼有他个人的一些理想。那么,此时,他心中想改变一些事。
雍治十六年秋,他带着薇薇游历江南,亲眼所见,国朝的社会矛盾正在发酵。就想是薄薄的冰面下的潜流。随时可能爆发、激化!而这数月在金陵,他感觉到:整个大周的局势,正在滑向深渊!
外有战败之忧;内有天子怠工;执政大学士华墨排除异己、大肆敛财,为刑部尚书、通政使之职,和升任的工部尚书纪兴生斗得不亦乐乎。就是不干活!
他其实知道一些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最紧急的粮食问题,只要朝廷大力推广土豆,番薯的种植,即可活人无数。但是,这需要强力人物推动。仅仅靠舆论呼吁根本不行。有几个农民是看报纸种地的?
此一时,彼一时!
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雍治十四年,国朝正在盛世,他当然可以袖手旁观。而此时,雍治十八年夏,以漕工叛乱为标志,已经有乱世的迹象,他再独善其身,届时在滔滔大势面前,可能会被碾的粉身碎骨!
两朝应举候公子,或者头皮甚痒,这种事,他肯定不干的!
…
贾环一路思索着,带着随从回到贾府,刚进门,贾琏就来,笑道:“环兄弟,你可算回来,齐总督等你多时。”
第七百六十七章 顾虑、游说、权衡
初夏晚时。芭蕉分绿上窗纱。
贾府前院幽雅的花厅中,灯火通明,映照雕梁画栋的屋舍。贾环和国朝名臣、云贵总督齐驰在条桌下相对而坐。檀木高几上的茶碗茶香袅袅。
贾环和齐驰是旧识!
雍治九年夏的那场水灾,朝廷委任的赈灾大臣便是齐总督。贾环身上的第一个官职,就是齐驰任命的:京西赈灾副使。贾环主持的东庄镇重建,吸纳了京西地区大量的灾民。为当时的齐右都御史赈灾政绩重重的添了一笔。
之后,齐总督在京中帮他吹捧名声:闻名天下之日不远。算是前辈提携后辈!再往后,双方的交往断断续续。
然而,随着贾环的地位稳固上升,双方终究是有一份香火情。特别是雍治十四年冬江西之行,贾环在九江城和齐驰的钱袋子西南钱王胡炽相识。这种联系便微微紧密起来。
雍治十五年三月底,齐驰面圣返回西南,路过金陵,特意请贾环在秦淮河上吃酒,邀请贾环去西南任职,为国效力。贾环没同意。
雍治十七年正月过后,贾环选派书院弟子前往西域、西南效力。分别给牛继宗,齐总督写的信。闻道书院的弟子有七人在西南军中效力,受到照顾。
…
花厅中,气氛安静。贾环神情沉静的安坐。
方才寒暄几句后,随从们都到门外去。齐总督摆出密谈的架势。他如何好先开口?
让一个大权在握的朝廷重臣屈尊静候他一下午的时间,其所遇到的麻烦,定然非同小可!他又不是神仙,确定可以搞得定?
齐驰方脸长须。一身灰色的精美便服。气度渊岳峙。这是大人物们身上特有的气质。轻啜着香茶,见贾环沉稳如斯,失笑道:“子玉心里肯定在犯嘀咕,本官为何事上门。”
他特意吩咐贾琏,不要派人去通知贾环回来。而是等在贾府中,就是要做足人情。
贾环笑一笑,道:“大帅明鉴。在下很担心力有不逮。”都是聪明人,说话不用绕得太远。三言两语表明各自的态度。
齐驰微微一笑。贾环的态度还是愿意帮忙。缓缓的道:“天子急招我进京。意欲派我往西域收拾残局。西域之败,表面看是牛继宗指挥失误,但根本原因就是钱粮不足!
朝廷国库如今什么情况,想必子玉心中有数。我去西域,一样不可能拿到太多的钱粮。子玉有经世之才,于筹措银钱颇有独到之处。想必不会令我忧心钱粮。
我欲推荐子玉起复,担任军中主薄,领西域布政司左参议。”
说完,目光炯炯的看着贾环。
齐总督看问题还是相当准的。他意识到钱粮的问题。精兵良将,国朝此时并不缺。他手下就一大批历练出来的良将。但没有钱粮,打什么仗?
贾环的调度、统筹才能;解决经济危机的才能,这在一连串的事件中得到证明。比如:京西赈灾,淮扬赈灾,金陵贪腐案等;比如:银元推行、马球博彩。他仰仗贾环筹措钱粮,以及舆论战的能力。
国朝的制度,总督和巡抚都是独官制度。下属的都是吏员和幕僚。辅佐主官处理各种具体的事务。
主薄,是主官下面掌管文书的佐吏(幕僚)。这是总督府中极其核心的位置。齐总督给贾环开出的价码非常高。但是,以贾环两榜进士的身份,怎么可能给齐总督当幕僚?
他可不是什么落魄文人!明朝三大才子徐渭在左佥都御史、直浙总督胡宗宪的幕府中当谋士,立下奇功。背景是:徐渭数次应举,都没有通过乡试。
所以,齐驰说了另外一个官职:西域布政司左参议。这一个从四品的官职。贾环以正五品的官阶致仕,后来因银币改革有功,不赐婚,反倒是升了一级散官:从四品。
一般来说,从四品的散官想要起复到从四品的实缺上,还是很有难度的。齐伯爷很诚意。
贾环一听就懂其中的门道,苦笑着叹口气,拱手一礼,道:“在下谢大帅青眼。筹措钱粮之事,有胡兴斋在,大帅何须忧心?我再给大帅献一策,可保钱粮无虞。但,起复去西域任职就算了。我正在守孝期间。”
胡兴斋就是齐总督的钱袋子胡炽,绰号西南钱王。有他的财力支持,足够齐驰打一场大决战。
另外,发行国债,以西域矿产做抵押物,想必很多豪商还是愿意购买的!
至于守孝不出则是托词。他在金陵等着雍治天子挂(驾)掉(崩),国朝进入一个全新的纪元。这个时候,他可不想冒头,引起雍治天子对他的关注。
殊为不智!
齐驰注目着贾环良久,随即仰头一笑,虚点着贾环,笑道:“子玉,你这是糊弄我啊!京中之事,我都知道。夺情起复,我面圣时亲自和天子说。若是这都办不到,我怎么见你?
再者,西域距离京城数千里,你我此去,没有五年的时间,绝无回京的可能!你不必担忧!”
雍治天子欲杀贾环,将御史朱鸿飞下狱,这件事,齐驰自是知道。齐总督被称作国朝的名臣,有口皆碑。他的政治水平自然很高。他很清楚贾环的顾虑。
但是,西域距离京中有多远?三五年回不来。届时雍治天子只怕已经驾崩。
这话说的非常透彻。贾环哭笑不得。
都是聪明人,否认没有意义。承认,当然更不行。他和齐总督的交情没到这份上!
不过,确实将他的顾虑打消了一些。只要不在雍治天子面前晃,送到京城的奏章中没有他的名字。那在金陵等,和在西域等,有多大的区别?
齐驰再道:“子玉选调闻道书院的士子到军中,想必亦是为将来布局。几十年后你入主文渊阁,来自军中的支持,会令你腰杆子更硬。而此时去西域,不是结交诸将的好机会吗?我会在金陵再等一天,希望子玉给我一个答复。”
说完,起身,走出客厅。随从们迎上来。
贾环心里叹一口气,送齐驰出贾府。他并没有当场表态。枪杆子出政权。这是主席的至理名言。人到万不得已时,总得反抗!难道像弱鸡一样被杀?
他培育书院体系在军中发展目的就在此。去西域可以光明正大的和武将交往。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风险在于,齐总督要说服天子夺情起复他,会不会激起天子对他的反感?他在天子那里的印象并不好。若留一道遗召“处理”他,那乐子就大了。
贾环目送齐驰的车队消失在金陵的夜色中,转身走进贾府。
贾琏迎上来,道:“环兄弟,老爷在书房等你。”
齐驰来访,贾府震动。这是大人物的份量。贾政自是要问问贾环,谈的什么事情。
贾环轻轻的点点头,月光落在他月白色的长衫上。微风吹动着他的衣角。衣袂飘飘。
…
雍治十八年夏,四月十四日,昼夜兼程的右都御史,云贵总督,安南伯齐驰在雍治天子的限期来抵达京城。
当晚,城南的会同馆中,锦衣卫指挥使邢佑亲自送来大量的关于西域战事的材料。
第二天一早,天子便在西苑中,单独召见齐驰,询问战策。
第七百六十八章 起复、北上
御书房中。
上午的阳光斜斜的落在金砖地面上。雍治天子微微有些疲倦的坐在书桌后。四十多将近五十岁的年纪,形容略显瘦,一身暗红色的龙袍便服。最近西域战事令他很烦忧。
“平身!”雍治天子抬手虚扶,略带烦恼的语气,问道:“关于西域战事的近况,齐卿可都了解?”
昨晚锦衣卫送去的情报,自是天子吩咐的。暗示的意思很明显:天子想要齐驰前往西域手势残局!
近日西域的局势越发的艰难:西域各地叛乱,碎叶、疏勒两镇已经丢失,损兵折将万余。龟兹被围。已有近半月,未有最新消息送来。只怕凶多吉少。
齐驰低着头,恭敬的道:“臣已尽知。西域局势糜烂,非得增派精兵良将,得力重臣前往不可。臣不才,愿为陛下分忧!”
他怎么拒绝得了天子的要求?早在西南时,他接到圣旨就已经预料得到。所以,过金陵时,执意邀请贾环同去西域,增加西域战事的胜算。
雍治天子满意的点头,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感慨的道:“齐卿真乃国之干臣!”
齐驰心中无奈的一笑:陛下啊,我是真不想去啊。主动的要条件,说道:“臣虽有分忧之心,但亦要陛下的强力支持,方可重整西域局势。”
雍治天子微微一笑,痛快的道:“你说。”
齐驰开出条件,“臣需要调京营五营计四万大军前往西域,并恳请陛下许臣在当地募汉兵五万。胡骑不可信。”
京营共有十二营十万人,南征北战。乃是天下绝顶的精兵。因有5营随牛继宗入西域,一直未曾返回京师。京中京营只剩余7营。齐驰想要5营。可谓极其大胆。
又招募汉军五万,算上之前攻伐西域的十万大军,以及最近的折损,西域的总兵力将达到15万左右。
齐总督开出的条件是:要兵!而要兵,实际上就是要钱粮!
这恰恰是雍治天子无法拿出来的东西。若有钱粮,足以调动大军,以国朝兵锋之锐,西域怎么会战败?
雍治天子神情复杂,沉吟着叹口气,道:“齐卿,朕不瞒你,朝廷钱粮已到极限,无力再支撑供应十五万大军的用度。近年来,天灾连连!而朕的内帑,赏赐边军将士,加之西苑这里的用度。所余不多。调兵募兵不难,但钱粮难以筹集。”
西域十五万大军,九边十二万,外加西南的驻军三万,国库的财力捉襟见肘。
齐驰很知趣的道:“臣知道陛下的难处。但西域若不增加兵力,则局势难以改观。唯有希望朝廷尽力提供钱粮。供应大军用度。余者,臣自行筹措。
臣奏请陛下夺情起复贾环,授西域布政司左参议职,随臣入西域,筹措大军钱粮。此子有经济之才,臣对他多有了解。”
雍治天子微怔,神情犹豫。
他原以为说服齐驰去西域收拾烂摊子要费一番口舌。但齐驰很上道。他心情不错。不想,还是有让他为难的事。要兵,要钱粮,要人。然而,他并不想起复贾环。何况,还是用夺情的方式。他得有多重视贾环啊?
雍治天子看看齐驰,看似随意的问道:“贾环在守孝?”
齐驰答道:“贾环在金陵为其祖母守孝。陛下,有商业才干的人很多。但臣所熟悉的便只有贾环。军国大事,臣不敢有丝毫差错!他的经济才干,在银币改制,马球福彩中早得以体现。”
话谈到这份上,就差说“非贾环不可”,雍治天子还能如何?他需要重臣平定西域的乱局。其余的事情要次之。当即决断道:“那便如卿所言。希望齐卿如西南时,为我朝平定西域。”
齐驰忙跪下来,慷慨的道:“臣不平西域,愿此生不入玉门关!”不破楼兰终不还!
“好!”雍治天子满意的笑起来。这是他近日以来,听得最舒心的一句话。
…
齐驰离开后,雍治天子无心处理政务,离开御书房,带着青美人在太液池散步。
太监,宫女们跟着。
西苑中,夏季的美景怡人。雍治天子微微沉吟着。他的心情整体不错。只是,贾环此子,他心中另有看法、打算。
青美人一袭薄薄的天青色长裙,如同美人鱼一般,跟着在天子身边。
她的容颜清秀幽静,柳叶眉,双眸剔透,琼鼻樱唇。身姿比例极佳,黄金分割的比例。经历了一次冷宫之行的她,神情略带娇怯,却更添其魅力。
雍治天子扶着青美人的手臂,心中想了一回,出声吩咐道:“许彦,传旨。”
两米开外的许彦忙上前来。
雍治十八年四月十五日,朝廷下旨:以右都御史、安南伯齐驰为西域总督,总领西域军政大事。调四万京营,出征西域。夺情起复前通政司右参议,前真理报主编,右谏议大夫贾环。
另外,还有若干任命。
消息传出,京城震动。随即,弥漫在京中的紧张气氛逐渐的缓解。报纸上一片欢腾:以齐总督的资历,能力,率四万京营进西域,岂有不胜的道理?
报纸上,茶馆中,教坊司内,俱是慷慨激昂,边塞曲迅速的京中流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在这纷杂、喧嚣的气氛中,齐驰的府中,一波又一波的宾客拜访着。寻求出仕的门路。其中又以武将、勋贵居多。大丈夫,功名但在马上取。
探春的未婚夫,宣大总兵庆国公唯一的嫡子沈迁亦在拜访的齐总督的人流中。
而给贾环起复的圣旨,一道连着一道,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自京城发往金陵。
…
夺情起复,不能圣旨一下,当事人立即就收拾行囊,准备上任。这要挨骂的!还是那句话,要认认真真走形式。
四月底,柳絮飞尽,海棠花残。乍雨乍晴时,竹林清影落在幽窗上。屋内,晴雯弯着腰,和如意一起帮贾环收拾着行李,没忍住,呜呜的哭起来。
夺情的圣旨连续抵达金陵德润坊贾府。金陵城中轰动。如中散先生,萧幼安、李良吉、丁昂等名士纷纷来拜访贾环,劝他出仕,前往西域为国效力: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当以国事为重!
贾环最终答复的奏章已经送往京师。他同意前往西域。家中一片悲戚的气氛。
贾环正拥着宝钗说话,见状,心中一柔,走过来,抚着十年前就跟着他的大丫鬟,温声道:“晴雯,没事的。我又不是上阵杀敌。当个粮草官而已。”
晴雯靠在贾环怀中,向后仰着头,泪眼婆娑,道:“三爷,战场上危险,蛮子又不管你是不是粮草官。”
贾环禁不住微微一笑,抚着她的秀发。太聪明的丫鬟,不好哄啊!
说忠孝不能两全,对他而言是废话。倒是,没法在金陵继续陪着家人,这才是他心中的愧疚所在。但齐总督邀请他去西域,确实是一个机会。
作为文臣,他和武将走的太近,自然不行。这很犯皇帝的忌讳。但,至少要熟悉国朝的武官。有一段从军的经历,对他日后走上宰辅的位置,很有好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宝钗眼睛亦是有些红。她只是强忍着心中的担忧、悲伤。但她是大妇啊。悔教夫婿觅封侯,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是夜。贾环到贾政、王夫人等处打过招呼,返回住处。上房中,妻妾们正等着他一起吃晚饭。
贾环和众女一一说着话,饮酒。气氛略伤感。等贾环将众女一一送到住处,再回来,洗浴后,和宝姐姐一起躺在拔步床中。宝钗忍不住流泪,哽咽道:“夫君…”
心底的种种情绪涌起来。自雍治十三年婚后,两人从未有如此长时间的分离。此去西域,至少五年方才回得来。而且,关山万里,吉凶难知。
贾环轻轻的抱着娇妻,温声道:“姐姐,没那么夸张。三年后,三姐姐和沈于乔在京中的婚礼,我必然会从西域赶回来。”又轻吟道:“万树榴花月正圆,秦淮河畔系征船。万里相别应无恨,难得夫妻是少年。”
难得夫妻是少年!他今年十七岁,宝姐姐二十岁,林妹妹十七。我们将来,还会有很多时间在一起,不再分离!
第二天清晨,贾环起床,在宝钗的服侍下换好衣服。众妻妾齐聚,送到庭院门口。纷纷屈身行礼,“夫君保重!”莺啼燕语,花红无限。
贾环心中在那么一瞬间,都怀疑他做出去西域的决定是对是错。难言伤感涌上心头。点一点头,“你们亦要保重。”目光从她们的脸上流过,牢牢的记住她们的容颜,转身离开。
垂花门外,贾政,贾琏,贾宝玉,贾琮都在,带着管家,管事,送贾环。
一番寒暄、道别后,贾环带着亲随,踏上小船。于雍治十八年的四月二十九日,在夏季清爽的晨风中,自江南水乡而来,北上京师。
第七百六十九章 京中一二事(上)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永清郡主宁潇穿着一袭精美的绣花白裙,走在自家的后花园中。这是咸宜坊中一处五进的大院。由吴王为爱女购置。距离吴王府不远。步行一刻钟。
潇郡主一头秀发盘起桃心髻,这是京中流行的贵妇发髻。她已是婚后三月。但明丽的容颜,依旧带着十七岁少女的青涩。
贴身的侍女紫儿跟在自家郡主身边,身姿高挑,和宁潇平齐,脸带怒色,不满的道:“郡主,他散衙后又和同僚去教坊司喝花酒了。”他,指的是潇郡主的丈夫,翰林庶吉士傅正蒙。
宁潇摆摆手,美丽的玉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忧伤,清声道:“不必提他。”一个奴颜婢膝之辈,智商为0。她当日是瞎了眼,怎么挑中这么个人。
去年她的婚事定下来后,冬天某日九哥突然来告诉她,傅正蒙与其住所邻居的商人之妇有染。这让她感到极度的不舒服。而事情曝光后,还是九哥帮着抹平。
他跪在她面前痛哭流涕,请求原谅。这更让她瞧不起!那一点有读书人的样子!
常在报纸上看到说四方有德君子痛骂江南士风:诲银诲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银风炽烈,恬不知耻!不想她竟然遇到一个。傅正蒙浙江余姚人。
因不久就要成亲了。三书六礼的流程都已经走完,她不可能为这种事而毁婚。本以为婚后,她可以管的住他。谁知他又做了一件更令她无语的事情:
华相和纪尚书朝争。他上书帮助华相发声,被调到军机处担任轮值的翰林中书!
他自以为表现的很上进。但,何其的愚蠢,还有没有点脑子、智商!华墨和纪兴生这个级别的争斗,是谁都可以搀和的吗?不是谁都是贾环的!
她成婚当日与其分房而睡。她如何甘心将清白之身给这样的人?除非他改变。然而这段日子,两人大吵数次后,便一直在冷战。关系日趋冷淡。
若是傅正蒙敢写休书,她还要高看他几眼,绝不会报复。然而,此人舍得她父亲的权势?每晚在教坊司中和歌姬鬼混,夜不归宿。令人作呕!
紫儿郁闷的“哦”了一声,心中长叹。去年冬天,郡主要是悔婚就好了。正心中百回千转的替郡主愁着,耳边听的郡主问道:“贾先生什么时候到京城?”
紫儿脑子里想了一回,道:“郡主,报纸上说他四月底从金陵出发,算算时间。应当快了。”
宁潇轻轻的叹口气。她想听一听贾环的意见。带着侍女,在夜幕中,走向花园的更深处。倩影萧瑟、落寞。
…
昼夜兼程,披星戴月的赶路。贾环于五月十日的上午,抵达大运河的终点,通州。
京杭大运河这条命脉交通要道,贾环不知道走了多少次。然而,此时再站到通州的码头上,眺望着远方的京师城墙,心中感慨难言。
其一,东宫的局势,已经明朗。晋王虽然没有拿到太子的名分,但朝中基本都将他当做太子。
这是贾环所设想的局面。令他心中轻松。现在,就等雍治天子死了。
其二,此次重新出仕,官居从四品。十七岁的年纪,拿到这个品级,令他感慨。只要安然的走过雍治朝,熬年纪,他都能成为朝廷重臣。
他在想,他获取官职、权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做一些事情,改变一些情况。至少不要在他中老年时面临的局面是:神州陆沉,或者改朝换代。
其三,他在想西域的局势。哪里如何?
是不是只要钱粮到位,就一定能赢?到西域后,舆论政策应当如何?教化政策又当如何?
他三年之后,是否能请假返回京城参加三姐姐的婚礼?
贾环正思考着,忽而听到喊声,“环叔!”就见码头上,贾蓉,贾蔷带着贾家的子弟十几人前来迎接。为首的贾蓉激动的抢上前两步,行礼道:“环叔,可算把你盼来了。”
环叔到京城,他便有了主心骨,不用每天胆战心惊的度日。
贾环知道贾蓉性格懦弱,就是一笑,道:“走吧!”
…
安南伯齐驰在京中有府邸。位于西城的大时雍坊中。齐驰面圣之后,便在府中办公,开始出征西域的各种准备工作。
每日,访客如云。
一些不太重要的客人,都是由他的幕僚接待。齐驰在西南多年,幕府中收罗了不少人才,总计有十人。
五月十日的上午,六名幕僚在齐府的厢房中闲谈。西南钱王胡炽亦在。
一名偏矮的中年男子问道:“兴斋兄,如今诸事齐备。偏偏大帅在等贾环进京,方才出征。你与贾环多有交往,此子如何?”
这句话问的很宽泛。贾环名传天下,但更多的是诗词才子之名。其余的,如齐驰幕府中的这些人都是不怎么信的。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而已!别是以讹传讹。
胡炽在商海多年,人精似的人,自是知道怎么回答。微笑着道:“季高兄,所论商业之才,胡某不才,自认不熟给他。但是,若说操控舆论,天下无人能出其右!风行南方的金陵简报,就是他一手创办。真理报如此,京城日报如此。”
这番话说得在座的幕僚们纷纷点头。自然没有人会说出如“汉胡文字不通,办报何用?”这样没有水平的话。舆论的传播手段,并非只有报纸。但,能把报纸玩得这么溜,搞出这么大的影响力,就可知道贾环的水平、造诣。
曾季高捻须道:“如此最好啊。我等亦希望大帅找来强援。”西域的战事,谁敢言必胜?战场历来都是变幻莫测的。
其余几人纷纷附和,期待贾环到来。
幕府之中,一样有勾心斗角。但是,第一,贾环的身份是官员。他挂着西域布政司左参议的头衔。身份远高于众人。第二,西域之行,吉凶难测。有能力的人会受到欢迎。
胡炽微微一笑。
其实这个问题,他同样问过齐总督。除了贾环的能力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纵观贾环出名后的斗争,他从未失败过!
这实在太能给人心理上的安慰。
所以,大帅死活都要等贾环到京中才肯出兵。
…
于此同时,京城北城外的京营大营中,一帮参将、游击正在一起喝酒。谈着即将到任的转运使(粮草官)。
被问询的对象是在齐驰手下效力的副将乐白,王、何两个参将。当日一起参加平定废太子叛乱的还有谢鲸,他目前还留在西南军中。
只是,气氛就远不如齐府中。京营诸将,质疑声比较多。
第七百七十章 京中一二事(中)
京营的驻地中,设有将领们的住处。论精致、奢华、舒适的程度,自是比不得城中的住处。京中将领,大部分都住在城南的正南坊,正西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