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兵权,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五百三十四章 政治家与政客

    何以渐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现在这个情况,谁都知道京营的立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但是,除了天子,谁能调动京营呢?

    大学士本来就是相当于宰相,身份尊贵,礼绝百僚,位在亲王之上。若是还有调动京营这只精锐部队,估计皇帝每天晚上在皇宫之中都会睡不着觉。

    跟在贾环身后的胡小四,急得眼睛都瞪圆了。何相爷没有调兵权限,不帮忙,那他们和三爷冒险出来,岂不是白跑一趟?这让他心中如同火烧一般。

    …

    贾府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菊花。

    随着天渐渐的亮起来,随着战乱的结束,荣禧堂中的供应开始充足起来。白天的视野更好,警戒的时间会提前,可以允许贾府的人们离荣禧堂稍微远一点。

    贾蓉、贾琏已经将消息传进来:贾环冒险出府求援。所有的内眷们,心系着这个消息。

    局面被贾环分析的很清楚。那么,贾环能否带来援兵,这将是贾府所有人活下去的希望。

    向南大厅内,伤员已经全部转到隔壁的小厅中救治。死者的尸体也停在了隔壁院落里。

    柳逸尘主持着这一切,游刃有余。对于参加过闻道书院那场救灾的士子们来说,这种程度的管理、组织、调配工作,不是什么难事。汪兴生带着书手配合着。

    向南大厅中,氛围有些安静。贾琏、贾蓉、贾蔷、贾芸等贾府子弟、管家忙忙碌碌的进去,然后坐在厅内休息,谁都不想说话,等着时间的流逝。

    柳逸尘放下手中的毛笔,问一旁木椅上坐着休息的同窗好友张四水,“四水,你说贾兄能说动何大学士吗?”贾环的去向,他们自然知道。

    张四水叹口气,“难!何大学士并没有调兵的权限啊!贾兄怎么说服何相去调京营?”

    骆宏作为贾家族学的塾师,又是贾环曾经的老师,待遇很好,在向南大厅中休息,这时听到张四水的话,亦是长叹一口气,“唉…”他对形式的预测也很悲观。

    …

    何府中,贾环轻轻的吸一口气。他知道何大学士说的是实情。宁家的皇帝不可能给大学士兵权。但是,他不得不争取。因为,贾府命悬一线中!

    贾环拱手道:“何相,以当今天子之英武,不可能没有布置后手。以我推测,京营肯定有天子的旨意。若是何相前往,当能说服五营参将发兵平叛。”

    京营在京城中有六营兵马,但是显武营参将乐白因和太子有染,被王子腾下狱。关押在五军都督府的大牢中。不少将校都被审查。显武营的战力堪忧。没有各级军官指挥啊!所以,贾环说的五营参将。

    但是,贾环不知道的是,显武营参将乐白早就已经被手下胡游击放出来,去了京营大营。

    天子有后手,这是贾环用来说服何大学士的“武器”。肯定有。他相信何大学士也能推测的出来。

    作为一个政变上位的天子,派了钦差大臣王子腾正在查太子,查的那么狠,还关了太子的禁闭,天子却跑到了四百里外的承德打猎。有这样不在乎至尊宝座的皇帝?

    何大学士想了想,道:“子玉,话虽然如此说,但天子若有布置,我去不去京营,其实差不多。子玉,京营的兵权,我不想碰。”

    何大学士话说的很诚恳。他对触碰京营的兵权还是很有些顾忌。这是人主的禁……脔。他对贾环还是很看重的,有意栽培。这并非私交,而是为国选才。

    贾环用力的抿一抿嘴。

    何大学士接着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道:“子玉前来,杀散守在我府上门口的士兵,暂时解除我府上的禁止。我虽然没有调兵的权限,但是我准备外出,至五城兵马司中,调兵维护京城的秩序。届时,我会派人到你府上守卫。”

    五城兵马司,大约类似于京城的警察部队。分别归五个巡城御史管。这是何大学士职权内可以调动的武力。

    贾环摇头,直言道:“何相,我不仅与汝阳侯有私怨,同样与太子关系不佳。”说着,直视着何大学士,缓缓的道:“何前辈,我辈读书人,读圣贤书,所谓何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今,京城中因为叛乱,生灵涂炭。百万百姓,犹如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官为民之父母,何前辈于心何忍?

    如果在此时计较个人荣辱得失、政治地位、前途,那么所谓的政治理想、抱负,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的大权在握、青史留名,还是为了百姓?”

    贾环这话,是有点刺耳的。何以渐相当不满,手指着贾环,“你…”合着不是你父亲,这样鼓动他父亲去作死啊?且不说,现在去京营有没有作用,动了京营的兵权,天子回来会怎么想?

    何大学士摆摆手,制止了儿子,目光炯炯的看着贾环。贾环毫不示弱的对视。意志坚定如磐石。因为,他没有退路了。

    其实,贾环的口才确实算不错的。一番话说的,有拍马屁,有理想,有鼓吹,有激将法。这要是对付清流,或者鼓动一腔热血的中年官员,还没准真有效。

    但要说把近乎坐到人臣巅峰的,才智、权谋一流的何大学士鼓动的头脑发热,似乎还差点火候。何大学士当然看得出来贾环的私心。贾环和太子关系不好嘛。

    何大学士看了贾环一会,随后仰头大笑,道:“哈哈,人言贾子玉辩才无碍,今日有幸得闻。走吧!你随我去京营调兵。”

    贾环的说辞,他看得明白。里头的手段、技巧、目标,他脑子一过,就明白。宦海沉浮,他什么人没见过?但确实是有一些触动。他的政治理想,为的是什么?为他个人的政治前途吗?

    不是的!

    政治家,与政客、官僚有着本质的区别。

    何大学士看透贾环的说辞,但他的选择是:去京营。百姓于水火之中,他能尽一份力却无动于衷,顾忌是天子的感官。那还说什么日后?日后再有这样的局势、情形,他就一定会救?

    贾环大喜,长揖一礼,道:“谢何前辈。我带来了五匹马,我让一匹给何前辈。”。心中感慨万千,他确实是在赌一把。何大学士能成为文臣的领袖,自有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何大学士的选择,说的通俗一点:叫做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但,贾环心中真正想的是:何以谓,正人君子;何以谓,以公废私?何以谓,古之名臣?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何大学士心中下了这个决定之后,一片坦然,摆摆手,道:“不是为你,乃是为京中百姓耳。”

    何以渐插话道:“贾子玉,给我一匹马,我也要跟着去。”

    贾环点头。让胡小四去安排。片刻后,五匹马在何府再次被封锁前,冲向北面。

    寒风冷,马蹄声急。寒星退,夜光残。匹马向北。

第五百三十五章 抵达。

    “哒哒”

    马蹄踏在京城内的路上。五匹马急速的从大街上一处还没有合拢的关口冲过去,去往阜成门。

    京师九门。北面是德胜门,安定门。阜成门位于西面正中。贾环、何大学士一行,当然不会走德胜门出内城到京营的驻地。不用想,都知道德胜门会被太子控制住。

    他们将从阜成门出内城,绕道前往北面。府军左卫控制着宣武门的消息他们还不知道。宣武门位于京城南面,从南门出,再绕到北面,路远,时间、风险大增。

    阜成门中,府军后卫已经关闭城门,隔绝内外。几十名兵士在城门口架着木拒马,横在道路上,手里拿着刀枪。奇怪,傲视的看着骑马起来的几人,这个时候想要出城?

    何大学士骑着马,当前一步,主动的道:“这次由老夫来解决。”

    前面几个关口,都是贾环决定,或者绕路,或者冲击,一路顺利的过来。

    …

    贾府中,随着清晨的到来,府内被叛军杀进来的创伤慢慢的愈合。暂时再没有叛军过来。炊烟袅袅升起。柳逸尘和张四水、黄总旗商议后,派人去厨房做饭。

    荣禧堂中,宝钗一身葱黄色的棉裙,身姿丰美,闭着眼睛,坐在铺着柔软坐蓐的椅子上。香菱和如意在一旁服侍,莺儿拿了一碗热粥过来,“奶奶,喝点粥吧!”这一幕,正发生在荣禧堂各处。米粥的甜香飘散,带着难言的温暖。

    宝钗点头,睁开眼睛。突然的,一直噙在眼眶中打转的眼泪,就这么顺着她白皙的脸庞滚落下来。牡丹一哭。她不是为现在的处境而哭,而是对丈夫的担心。

    贾环冒险外出,并没有来辞别。难不成,他从荣禧堂出去,真的是两人见的最后一面?一念及此,宝钗就心中情绪激荡。相视的种种,新婚以来的甜蜜,在眼前,脑海中浮起。

    以宝姐姐之冷艳、端庄、持重,此时,见贾环久久不归,亦是压不住心中的情绪。泪痕满面。

    贾府的姑娘们是聚在一块区域内。湘云和黛玉就在宝钗附近。正在喝粥。

    看着哭起来的宝姐姐,湘云心里叹口气。在更大的生活变故、风暴面前,宝姐姐亦难稳得住。但她丝毫没有觉得宝姐姐脆弱。如今的局面,只有男人们能解决。她们这些闺阁女子,帮不上忙。只能祈盼环哥儿早点回来。

    环哥儿,你在哪里?

    黛玉搁下粥碗,放在紫鹃的手中,走到宝钗身边。她在这方面的承受力,比宝钗要强。毕竟,在金陵已经经历过一次。细声道:“宝姐姐,你别哭。”

    黛玉和宝钗的关系在早八…九月份时就已经修复,再无隔阂。宝钗接过香菱递来的手帕,擦着眼泪,点点头。

    这一夜,贾府里流的眼泪实在太多。宝钗流泪,探春、李纨等都看过来。要说现在谁最担心,非宝钗莫属。夫妻二字,不仅仅是一纸婚书啊!

    李纨对此,体会尤其的深刻。

    黛玉不大会安慰人,但她有她看问题的视角。如若清箫般幽幽的、悦耳的声音很坚定,道:“宝姐姐,前日里,环哥在我那里写了一首菊花诗。你在场。他写道:本性能耐寒,风霜其耐何?环哥会没事的。”

    黛玉对贾环保持着信心。以花喻人,以诗自喻。这一句诗,充满了力量、气魄、风骨。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耐何?是啊,风霜刀剑又如何?打不垮,压不倒他的!

    李纨、三春、湘云并身边的丫鬟们,在心中默念着黛玉吟诵的这句诗。

    …

    京城外城西的内河提上,骏马风驰电掣,赶往京城北面。

    “哈哈!痛快!”何大学士在马上大笑,全然不像六十二岁的老人。

    刚才在阜成门门口,何大学士当面与府军后卫的章指挥使交涉。章指挥使支支吾吾。贾环突然拿出火铳,指着章指挥使,挟持章指挥使打开城门,放他们出城。临机应变,表现的极其果断。

    何大学士从贾环身上看到了名臣的气质,心中欣喜。他慧眼识珠。但凡名臣,处置军国大事,无一不是善断之人。幕僚和主官的差别就在这里。

    贾环的谋略他是见过的。金陵粮案中,贾环出了不少力气。他向金陵的好友了解过。和卫弘也谈过。此时再见到贾环的决断、应变,心中赞叹。

    果然是良才美玉!

    何大学士本来对贾环栽培,是为国选材。是出于公心。但现在他心中,有更大的期许、想法。当然,现在不必说,等这次太子政变的事情过去再说。

    “驾!”

    贾环轻轻的吐出一口气,纵马跟在何大学士身后。又闯过一关!出内城之后,到京营大营就是一马平川了。

    他拔出火铳,并非他丧失理智,而是,言语在某些时候是无力的。唯有,刀剑、铁与血,才能直达目的。

    …

    在贾环一行人正在向北面的京营大营而去时,德胜门外,京营大营的官道入口。太子宁溥、襄阳侯戚建辉骑在马上,带着两百多人的精锐士兵,伫立在京营门口。

    圣旨已经传到京营中去。

    京营在德胜门外的驻地是一大片的营区,有着各种建筑,包括训练、集合的校场。此时,京营的主厅中,五名参将,十名游击分列二坐。上首的坐着两人。身后各自站着亲卫。

    一名绯袍文官,胸前的补子是锦鸡。一名白头老太监,周身衣服华贵。中间的案几上放着两个木匣,黄绸缎铺着,木匣中放着纸卷。看起来,尊贵非常。另外,还有一份转轴款的正规圣旨。

    除了喝茶,所有人都说话。气氛沉默,但并不凝重。京营的态度,不问而知。

    京营外。单臂的蔡农吉到太子宁溥身边,小声提醒道:“殿下,圣旨送进去有一个多时辰了。”

    凌晨四五点钟的样子,太子宁溥和襄阳侯抵达德胜门外京营驻地。带来了一份正规的“圣旨”,加盖着太上皇的印玺。耀武营参将荀阳出营接了旨意之后,就禁闭大营大门,不再出来。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此时已经差不多7点钟。初冬清晨的阳光光芒万丈,带着金辉。将太子一行人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叛军的队伍安静,肃然、紧张。

    宁溥点头,呼出一口白气,脸上失望的神色越来浓,搓着手,转身问襄阳侯,“怎么办?”以太子殿下软弱的个性,他畏惧的心理此时占据了上风。

    京营这么久还没有回答,恐怕接受圣旨,支持他的希望已经很渺茫。现在笼罩在他心中的是即将政变失败的阴云。

    襄阳侯脸色阴沉着,用力的握紧拳头。所有人都知道京营是关键。京营是关键。但是,他们现在却是连京营的门都进不去,这还谈什么招抚?理论上,京营只遵守圣旨、虎符的调兵。但是,他们现在带了名义上的圣旨,如何不行?

    襄阳侯心中有一个不大好的推测,他不想承认的推测:天子在京营可能留有后手。皇宫中,后妃各处都是殿前侍卫司的重兵守着。京营中不可能没有布置。

    他恨啊!

    太子见襄阳侯不回答,小声提议道:“戚侯爷,要不,还是派人去想我父皇说明情况。我被迫起兵,只是诛杀王子腾而已。他欺人太甚。

    昔日汉武帝的卫太子称兵拒命。车千秋曰:子弄父兵,罪当笞耳。天子之子过误煞人,当何罪哉?本宫亦是惶恐无他意。”

    太子说到最后,声音越说越小,实在是底气有点不足。他昨晚在金銮殿中,是真想登基。另外,他许了太上皇的条件,还许了吴贵妃的条件。

    襄阳侯冷眼盯着太子,冷幽幽的道:“太子殿下这番话,送到承德,天子会信吗?”

    太子闭口不语。他父皇只怕不会轻饶他。

    襄阳侯猛的转身,翻身上马,一勒马缰,战马长嘶而起,扬起前蹄。他大喝道:“走,回城。”没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他已经做出决定:回京中收罗兵力,准备大战。

    京营没有回应,在门口等着毫无意义。时间宝贵,现在回去收罗各处的兵力。打不打的过,他不知道,甚至很悲观。但是,总要试试。

    难道现在跪下来向天子投降?最终的结果,和搏一把有区别吗?他想要博一博。

    襄阳侯下了命令,两百多人的队伍集体转向,往德胜门而去。

    太子宁溥无奈的叹口气,调转马头。临走前,他留恋的看着了一眼整齐、安静的京营营盘。

    他已经感觉到皇帝的宝座正在逐渐的离他远去。大概,是从吴贵妃递给他的那张纸条开始。

    …

    京营拒绝接受太子宁溥的命令。襄阳侯作出决断,放弃。两百人的精锐行进是非常快的,很快就离开。一刻钟后,何大学士、贾环一行人赶到。

    官道尽头紧闭的营门,戒备的将士,还有安静的校场,让贾环心中浮起一丝阴霭。

    他推测天子肯定给京营留了旨意。但是,现在这情况,似乎京营并没有打算出兵平叛。

第五百三十六章 京营拒绝

    京营拒绝接受太子的命令。同样的,也有可能拒绝何大学士的命令。贾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神情沉静。调兵的最后一步了。他以极强的意志,压着心中的各种负面情绪。

    娇妻红颜都在贾府中,还有晴雯、探春她们。他是贾府的执掌者,对贾府所有人负责。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回去。若是调不出京营,后果会是什么?

    贾环此时,又怎么可能没有负面情绪?

    但是,每临大事有静气。慌慌张张的人,办不成事。极端的,像《教父》中,甚至说,要爱你的敌人。这就是要求决策者,时刻保持理智、冷静。

    贾环现在冷静的就像是一只捕猎前的狮子。等待着。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贾环一行人翻身下马,簇拥着何大学士往官道尽头的营门走去。何大学士也看出问题,京营似乎不打算出兵,走上前,朗声道:“本官建极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何朔,自城中而来。太子昨夜起兵叛乱。本官意欲平叛,特来与诸将相商。请开门一见。”

    何大学士的话,在清晨的晨风遥遥传开,带着余音,有一点飘渺感。他站在清晨中,身影高大。

    京城的变故,以何朔的身份,地位,他其实可以选择旁观。他拒绝和太子合作,被人看守在家,即便再无动作,这样的表现,在气节上不可指责。

    不像谢大学士耍滑头,来一个闭府不出。这其实是当两面派、做两面人。

    即便何大学士要承担留守大臣的职责,也没有必要带着贾环跑到京营来。他到五城兵马司,或者府衙,都可以。这是他职权范围内的。如果,找一支没有叛变的上十二卫,也行。罪名总比动调动京营轻吧!

    但,他还是来了。不是为贾环,而是为京城中的百姓,免受乱兵之苦。唯有调用京营,才能尽快的平叛。他践行着他的政治理想:民为贵。

    …

    片刻后,营门内,一名将官扬声答道:“请中堂大人稍后,在下前去通禀荀大人。”

    中堂大人亦是宰辅大学士的雅称。国朝大学士的权威还是很重的。何大学士自报家门,京营中的将校不敢怠慢,去往议事厅通报。

    消息传递到兵营的正大厅中。参将、游击们各自窃窃私语。何大学士的到来,令众人感到奇怪。又有些迟疑。何大学士是天子钦命的留守大臣,总揽全局。何大学士调兵平叛,他们要不要听呢?

    其实,厅中的一帮参将、游击是想听的。不是何大学士威望高,可以号令诸将。而是因为进城平叛,意味着军功!当兵的,谁不想要军功?

    此间正二品的文官正是左都御史、京营提督殷鹏,听到何大学士前来,要调兵平叛,大感敬佩,道:“何相有公无私,古之名臣,莫过于此。快请!”

    昨晚太子叛乱,京城中大乱。殿前侍卫,勋贵子弟陈也俊突然带着天子的谕令到他家中。他遵从上谕,赶到京营中坐镇。他名义上是京营的上司。

    方才太子、襄阳侯到营外,要求京营开门、见面、谈条件。他不敢露面。他只要露面,他在京中的一家老小,必定死无全尸。所以,此时,请何大学士进来谈。

    但这时,与殷鹏并列而坐的施太监阻拦道:“慢着,敌情未明,岂能听信一面之词?再者,何相国无权调动京营。”

    太监在国朝一向没有什么存在感。但京营却设有监军,代表天子监察京营。施太监品级不高,是天子亲信。他在天子离京之后,就住进京营中。昨晚,等殷鹏抵达京营后,两人联名召集京营诸将,出示中旨。

    中旨就是天子单独发出的谕令,谓之中旨。强硬的大臣,特别是文臣,要是觉得中旨不合理,一般都不会承认。法理上,这不算是圣旨。但,武将往往会予以承认。皇帝掌握兵权,这是人心所公认。

    施太监手中的中旨,加盖了天子的私人印玺:要求京营诸部,固守大营,无谕,不得进内城。

    天子早就将所有的布局棋子落定。等着太子起兵。一切,尽在天子掌握中。所以,太子刚才来京营招抚,京营直接给了他一个闭门羹、软钉子。

    现在,是另外一方,来打京营的主意。施太监不想让何大学士进来。免得徒增变故。

    殷鹏当即就和施太监争论起来。论口才,施太监当然不是左都御史的对手。都察院,按照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标准,戏虐点说:全部是职业喷子。

    片刻后,贾环、何以渐两人跟着何大学士进到京营正厅之中。宰辅地位尊贵。“下官等见过何相。”众人参见何大学士完毕后,落座喝茶说话。

    贾环在人群之中,见到几个熟人。第一个,站在不远处,殷大中丞身后的侍卫,王孙公子,陈也俊。私交不错。第二个,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他们府上,和贾府常来往。同属于旧武勋集团。

    何朔开门见山的道:“京中叛军横行,生民涂炭,诸将为何不出兵平叛,以立大功?”

    殷鹏苦笑一声,将桌子上的中旨给何大学士看,“何相,非不愿,实不能也!天子有谕令在此。京营不得出兵。”

    何大学士看完中旨,将中旨递给贾环,沉吟着,这是始料未及的情况。他和贾环一样,都推断天子留了后手,但是,没想到天子留的是固守的命令。

    贾环心中微沉。很无语。雍治皇帝的帝王心术!他是铁了心要搞死太子。看来,太子触碰兵权,摸到了他的逆鳞。天子的这个布置,恶意满满。让太子有机会、时间在京城中“兴风作浪”。根本不管京城的些许动乱、流血。

    可是,贾府怎么办?

    天子的谕令在此,何大学士纵然有心,但是很无力。轻叹一口气,争取道:“此一时,彼一时。圣上去承德前,未必料得到局势如火。若是本官愿意在天子面前承担所有的罪责,诸将可愿意随我一起平叛?”

    殷鹏心里轻叹一口气。他没想到何大学士愿意做到这一步,这是将个人的荣辱都抛之脑后。但,他并不愿意追随何大学士。抗旨的后果很严重。

    当今天子,骨子里并非一个大度的帝王!

    五名参将、十名游击各自相互对视,交流着看法。几乎都在摇头。最后,耀武营参将荀阳代表众将说话,“何相,京城中的局势,我们知道。但天子有旨意在此。我等不敢抗旨。”

    何大学士沉默着点点头。看向贾环。京营不出,他内心惭愧,但他尽力了。贾环不同,那可是阖府老小的性命。

    贾环往前走了一步。顿时,正厅中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他身上。

第五百三十七章 出兵,出兵

    情况,是所有情况中最坏的情况。但,贾环不得不争。人的命,都得自己挣!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贾环镇静、缓步的走出来,先向何大学士行礼。再分别向殷鹏、施太监行礼,而后面向京营诸将,朗声道:“在下贾环。今为翰林修撰。”

    京营诸将看着贾环的眼光微微有些变化。贾环的名号,天下闻名。而身为翰林,名叫贾环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断然不可能错的,贾环贾探花!一干武将们对贾环的名字,多半是从唱曲的名妓那里听来的。

    贾环拱手一礼,道:“诸位将军,京城中的形势,无须在下多言。何相到此,乃为国事。欲尽早平定叛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诸位将军岂无意动?

    而在下到此,是为私事。昨晚贾府遭到叛乱的汝阳侯派兵攻击,阖府老幼,命悬一线。最终幸而是保存。我与太子有间隙、仇怨。若是京营不出,今天白昼则贾府上下,满门无一人能得以存活。

    所以,于公于私,在下恳请诸位将军出兵。圣上留下旨意,令诸位将军固守。但如今襄阳侯、汝阳侯参与叛乱,京城危急,诸位将军随机应变,平定叛乱,有功无罪。”

    贾环说的情真意切。将来到京营的缘由说的清楚明白。别以为,他絮絮叨叨的说贾府满门都要死了是说废话,求同情。同情心是个什么东西?

    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天子正宠幸的贾贵妃出自贾府。贾府是勋贵世家,同样是外戚。王夫人是贾贵妃的生母。如果出兵救贾贵妃的父母,这是大功,还是大过?

    这里面,如何取舍,就看个人的衡量。

    贾环说完后,京营诸将,并没有人被打动,或者喝茶,或者小声相互交谈,或者闭目养神。表现的很冷淡。

    天子的谕令在此,他们不敢违背。并非所有的人,都像何大学士那样高风亮节,愿意将个人的荣辱、前途都抛却。而贾环抛出的“利益诱惑”,他们并不认同。风险有点高。不过,效勇营游击谢鲸微微有些意动。

    场面一时间有些冷淡。何大学士心里摇头,有些失望。何以渐心里冷哼一声,贾环也就按准了他父亲的脉。看看这些军头们的表现?国家、大义、仁义,都是狗屁!

    殷鹏和贾府有旧,但他此时并不表态。在贾府灭亡,和他个人的前程之间,怎么选择,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

    陈也俊欲言又止。他一个小小的殿前侍卫司侍卫,奉皇命办差,贾府的事,他有心无力。

    贾环神情依然沉静,并没有慌乱。眼前的局面是意料中的。不是谁都有何大学士那样的政治情怀。利益,比情操、道德重要。这是大多人的选择。

    贾环再道:“刚才听荀将军介绍,显武营参将乐白到京营中被扣留。我想与乐参将谈一谈,若是乐参将愿意出兵平叛,还望诸位将军成全。”图穷匕见,贾环抛出他的真实意图。

    这才是贾环真正需要说服、争取的人。京营诸将此时,有点类似于无欲无求。因为,遵守中旨,就是最大的“功劳”。贾环从不小看人心,他不觉得他能说的动京营诸将。财帛、名义、地位,他一样都给不了。

    倒是乐参将,有可能有戴罪立功的意图。襄阳侯、汝阳侯等为太子羽翼,这很正常。但京营参将,大把的前程,和太子搅合到一起的概率比较小。

    京营参将这个位置,一直都在皇帝视线中。谁脑子进水,不去抱皇帝的大腿,反而去投太子?而且,现在天子多少岁?才四十多岁。太子登基要哪一年?

    贾环做出说服乐参将的判断,还有一个原因。王子腾查京营,是他亲口建议的。里头夹杂着党同伐异的因数,和太子牵连有多少水分,他心里大致有个看法。

    贾环这话说出来,正厅中冷淡、无视的场面,就变得有些安静了。京营诸将全部都诧异的看着贾环。贾探花嘛,没有人愿意和他辩驳,论口才。这脑子、思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